登陆注册
1453900000020

第20章 机缘品第七(1)

释品题:机谓根机,缘谓因缘;众生之根机具有接受佛菩萨等教化之因缘,称为机缘,凡说法教化皆以机根之纯熟为缘起。禅宗师家教化弟子时,极强调顺应各种机缘而施行其教法。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云:“尔看眉毛有几茎,这个具机缘,学人不会,更即心狂。”机有利纯、缘有胜劣,机缘相感,自性开发;此名乃记述六祖慧能得法后,在曹溪弘化时,各方学者前往请益,所有师资投契的机缘,汇录于此,故以“机缘”为品题。案:古本无此篇题,别本或作《参请机缘》第六。元初南海宗宝的跋文中有“复增入弟子请益机缘”一句话,可见北宋明教契嵩本中并没有《机缘品》这一品,而是仅在《南北二宗性门》中记载有法达、智常等三数人。这三数人也是契嵩另据《曹溪大师别传》而增入的。今查敦煌本,只列名字者有法海、志通、志彻、志道、法珍、法如六人,有问答经过者,有志诚、法达、智常、神会四人。另有一段暗指神会的悬记:“……吾灭后二十余年,邪法撩乱,惑我宗旨,有一人出来,不惜生命,定佛教是非,竖定宗旨,即是吾正法。衣不合传。”此段虽是神会或其门下有所为而增饰之辞,亦足以表显神会当初力争禅宗法统时的坚苦卓绝。后来神会一支衰微而南岳青原两支隆盛,故宋元以后的《坛经》都删去此一悬记,而采取《曹溪大师别传》中“二菩萨东方来”的另一悬记了。“刘志略与其姑无尽藏”的一段,亦出于《曹溪大师别传》,而敦煌本中所无。至于神会一段经过,德异吴中流传本列在《顿渐品》中,宗宝南海流传本则列在《机缘品》中,这又是元初两本不同之处。

经文

师自黄梅得法,回至韶州曹侯村,人无知者〔他本云:师去时,至曹侯村,住九月余,然师自言,不经三十余日,便至黄梅,此求道之切,岂能逗留,作去时者非是〕。时有儒士刘志略,礼遇甚厚。志略有姑为尼,名无尽藏,常诵《大涅槃经》。师暂听即知妙义,遂为解说。尼乃执卷问字,师曰:“字即不识,义即请问。”尼曰:“字尚不识,焉能会义?”师曰:“诸佛妙理,非关文字。”尼惊异之,遍告里中耆德云①:“此是有道之士,宜请供养。”有魏武侯玄孙曹叔良及居民②,竞来瞻礼。时宝林古寺,自隋末兵火已废。遂于故基重建梵宇③,延师居之;俄成宝坊④,师住九月余日,又为恶党寻逐⑤,师乃遁于前山;被其纵火烧草木,师隐身挨入石中得免⑥。石今有师趺坐膝痕及衣布之纹⑦,因名“避难石”。师意五祖怀会止藏之嘱,遂行隐于二邑焉⑧。

注释

①耆德:耆,老。《晋书·食货志》:“九年躬稼,而有三年之蓄,可以长孺齿,可以养耆年。”古称六十岁之人为耆。耆德,指年高而有德行之人。②魏武侯玄孙:魏,一作晋。侯字是衍文,玄字乃是系字之误,故此句当作“魏武系孙”。魏武即曹操;系孙,就是曹操之裔孙远孙。③梵宇:佛教的寺院、佛堂之别称。④俄成宝坊:俄,不久;旋即。《周书·庾信传》:“进爵义城县侯,俄拜洛州刺史。”俄成,即极短的时间所成就的事或物。宝坊,是对寺宇的美称。俄成宝坊,即是说很快就成为一座众人所赞美的大寺院。⑤恶党:憎恨讨厌之人结成朋党,称为恶党。此处指那时嫉妒六祖,欲夺取六祖所得衣钵的那批僧徒。⑥挨入:挤进;挨身而入。⑦膝:大腿与小腿交接的部分。内有股骨(大腿骨)与胫骨(小腿骨之一)连结而成膝关节,主要作伸直和弯屈运动。在人,膝部骨胳直接位于皮下,容易摸到。前方有一块可以移动的髌骨(即膝盖骨),参与膝关节的组成。后方为“腘窝”,窝内有神经和血管通。⑧二邑:指怀集、四会二县。提示元初南海宗宝的跋文中,有“复增入弟子请益机缘”一句话,可见北宋明教契嵩本中,并没《机缘品》这一品,而是仅在“南北二宗见性门”中记载有法达、智常等三人。此三人也是契嵩大师另据《曹溪大师别传》而增入的。敦煌本只列名字者,有法海、志通、志彻、志道、法珍、法如等六人,有问答经过者,有志诚、法达、智常、神会等四人。另有一段暗指神会的悬记“……吾灭后二十余年,邪法撩乱,惑我宗旨,有一人出来,不惜生命,定佛教是非,竖立宗旨,即是吾正法。衣合不传”。此段虽是神会或其门下有所为而增饰之辞,亦足以表显神会当初力争禅宗法统时的坚苦卓绝。后来神会一支衰微而南岳青原两支兴盛,故宋元以后的《坛经》都已删去了此一悬记,而采取《曹溪大师别传》中“二菩萨东方来”的另一悬记了。再者,刘志略与其姑无尽藏尼之一段,亦出于《曹溪大师别传》而敦煌本中所无。至于神会一段经过,德异吴中流传本列在《顿见品》,宗宝南海流传本则列在《机缘品》,这又是元初二本不同之处。

经文

僧法海①,韶州曲江人也②。初参祖师问曰:“即心即佛,愿垂指谕③。”师曰:“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吾若具说,穷劫不尽。听吾偈曰:即心名慧,即佛乃定;定慧等持,意中清净。悟此法门,由汝习性④。用本无生,双修是正。”法海言下大悟,以偈赞曰:即心元是佛,不悟而自屈;我知定慧因,双修离诸物⑤。

注释

①法海:唐代僧。曲江人。初见六祖,问即心即佛之义,言下顿悟。师集录六祖大灯(慧能)禅师于韶州大梵寺说法之内容,而成《法宝坛经》,记载六祖之语要、出世因缘等,理趣甚深,盛行于世,为后来禅宗之宗经。生卒年及生平皆不详。《景德传灯录》卷五有传。②曲江:在广东省,唐乐昌县南,为韶州的首县。今为广东省韶关市郊。③愿垂指谕:长辈对下辈下达之表示叫作“垂”;谕,告知的意思。愿垂指谕,就是希望能夠为我指示晓谕。④习性:亦称习种性,全称为习所成种性。二种性之一、六种性之一。指经由后天之修行、熏习而得之种性。亦即听闻法界等流教化而修习众善。相对于此,无始以来法尔自存,辗转相续的无漏因之种性,称为性种性;亦即所谓的天禀之性。⑤双修离诸物:双修,指定慧双修;离诸物,指离一切相。双修离诸物,意即当明白定慧的正因,修达定慧离诸物事相,就可见性成佛了。

经文

僧法达①,洪州人②,七岁出家,常诵《法华经》③;来礼祖师,头不至地。祖诃曰:“礼不投地,何如不礼?汝心中必有一物。蕴习何事耶④?”曰:“《念华经》已及三千部⑤”。祖曰:“汝若念至万部,得其经意,不以为胜,则与吾偕行。汝今负此事业,都不知过!听吾偈曰:

礼本折慢幢⑥,头奚不至地?有我罪即生,亡功福无比。”师又曰:“汝名什么?”曰:“法达”。师曰:“汝名法达,何曾达法?”复说偈曰:汝今名法达,勤诵未休歇。空诵但循声⑦,明心号菩萨。汝今有缘故,吾今为汝说:但信佛无言,莲华从口发⑧。达闻偈,悔谢曰:“而今而后,当谦恭一切。弟子诵《法华经》,未解经义,心常有疑。和尚智慧广大,愿略说经中义理。”师曰:“法达!法即甚达,汝心不达;经本无疑,汝心自疑。汝念此经,以何为宗?”。达曰:“学人根性暗钝,从来但依文诵念,岂知宗趣⑨!”师曰:“吾不识文字,汝试取经诵一遍,吾当为汝解说。”法达即高声念经,至《譬喻品》⑩,师曰:“止!此经原来以因缘出世为宗。纵说多种譬喻,亦无越于此。何者因缘?经云:‘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一大事者,佛之知见也。世人外迷著相,内迷著空;若能于相离相,于空离空,即是内外不迷。若悟此法,一念心开,是为开佛知见。”佛,犹觉也;分为四门:开‘觉知见’,示‘觉知见’,悟‘觉知见’,入‘觉知见’。若闻开示,便能悟入,即‘觉知见’,‘本来真性’而得出现。汝慎勿错解经意!见他道‘开示悟入’自是佛之知见,我辈无分。若作此解,乃是谤经毁佛也。彼既是佛,已具知见,何用更开?汝今当信:佛知见者,只汝自心,更无别佛。盖为一切众生,自蔽光明,贪爱尘境,外缘内扰,甘受驱驰;便劳他世尊,从三昧起,种种苦口,劝令寢息;莫向外求,与佛无二;故云‘开佛知见’。吾亦劝一切人,于自心中常开佛之知见。世人心邪,愚迷造罪,口善心恶,贪嗔嫉妒,谄佞我慢,侵人害物,自开众生知见;若能正心,常生智慧,观照自心,止恶行善,是自开佛之知见。汝须念念开佛知见,勿开众生知见!开佛知见,即是出世;开众生知见,即是世间。汝若但劳劳执念,以为功课者,何异牦牛爱尾?”达曰:“若然者,但得解义,不劳诵经耶?”师曰:“经有何过?岂障汝念?只为迷悟在人,损益由己。口诵心行,即是转经;口诵心不行,即是被经转。听吾偈曰: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诵经久不明,与义作仇家。无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有无俱不计,长御白牛车。”达闻偈,不觉悲泣,言下大悟。而告师曰:“法达从昔已来,实未曾转《法华》,乃被《法华》转。”再启曰:“经云:‘诸大声闻乃至菩萨,皆尽思共度量,不能测佛智。’今令凡夫但悟自心,便名佛之知见;自非上根,未免疑谤。又经说三车,羊鹿牛车与白牛之车如何区别?愿和尚再垂开示!”师曰:“经意分明,汝自迷背。诸三乘人,不能测佛智者,患在度量也;饶伊尽思共推,转加悬远。佛本为凡夫说,不为佛说;此理若不肯信者,从他退席。殊不知坐却白牛车,更于门外觅三车。况经文明向汝道:‘唯一佛乘,无有余乘。若二若三,乃至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词,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汝何不省?三车是假,为昔时故;一乘是实,为今时故。只教汝去假归实;归实之后,实亦无名。应知所有珍财,尽属于汝,由汝受用;更不作父想,亦不作子想,亦无用想,是名《法华经》。从劫至劫,手不释卷;从昼至夜,无不念时也。”达蒙启发,踊跃欢喜。以偈赞曰:经诵三千部,曹溪一句亡;未明出世旨,宁歇累生狂?羊鹿牛权设,初中后善扬。谁知火宅内,原是法中王。”师曰:“汝今后方可名念经僧也。”达从此领玄旨,亦不辍诵经。

注释

①法达:六祖慧能弟子,《景德传灯录》卷二有传。②洪州:亦作洪都。江西省旧南昌府(治今南昌市)的别称。因隋、唐、宋三代曾在此置洪州,又为东南都会而得名。唐王勃《膝王阁序》:“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朱元璋在此置洪都府,次年即改南昌府。③《法华经》:即《妙法莲华经》,凡七卷或八卷,共有二十八品。今收于《大正藏》第九册。妙法,意为所说教法微妙无上;莲化经,比喻经典之洁白完美。据推测,其原典之成立可溯自纪元前后。该经主旨,认为小乘佛教各派过分重视形式,远离教义真意,故为把握佛陀之真精神,乃采用诗偈、譬喻、象征等文学手法,以赞叹永恒之佛陀(久远实成之佛)。称赞释迦成佛以来,寿命无限,现各种化身,以种种方便说微妙法;重点在弘扬“三乘归一”,即声闻、缘觉、菩萨之三乘归于一佛乘,调和大小乘之各种说法,以为一切众生皆能成佛。其表现虽为文学性,然主旨则契入佛陀教说之真思想。各品成立年代虽互异,然自整体观之,仍然不失浑然统一,在佛教思想史上、佛教文学史上具有不朽之价值。汉译《妙法莲华经》有六种,现存者有如下三种:“竺法护译《正法华经》”十卷二十七品、鸠摩罗什译《妙法莲华经》八卷二十八品、阇那崛多与达磨笈多译《添品妙法莲华经》八卷二十七品。其中以《正法华经》最详密;《妙法莲华经》最简约,然流传亦最广,一般所诵者即为此本。④蕴习:蕴,积聚;藏蓄。《左传·昭公十年》:“蕴利生孽。”《后汉书·周荣传》:“蕴匮古今。”亦指事理的深奥处,如底蕴、精蕴。习,积习;蕴习,积累积聚的知识。⑤三千部:指三千遍;诵一遍《法华经》称为一部,法达共诵读《法华经》有三千遍,故称三千部。⑥慢幢:慢,心所法之一。以抬高自己,贬低他人为性,能障不慢,生起清苦为业。窥基大师说:“有慢的人,于四谛理的三宝功德不谦而由此生死轮转,受诸苦果。”是偏对是否信仰佛教说的,实际上妄自尊大的人,随时都与他人计较短长,其本身就是痛苦。幢,是庄严佛菩萨道场的标志,为旗一类的装饰物。谓圆桶形为幢,长片状为幡。慢幢,我慢心一起,自负其高,犹如幢之高耸,故将慢心喻称为慢幢。⑦空诵但循声:这是说只在口中随声空诵,内心并没有随经意去领会。俗称“读望天书”即是。⑧莲华从口发:这是说要能离言说相而忘诵读佛经之功,才可以说是诵《妙法莲华经》。⑨宗趣:指宗派根本之主张、归趣。为一宗、一派立教说法之原由,及思想、精神等之最高表现。又体得宗旨之修行法,亦称宗趣或宗致。《景德传灯录》卷五:“学人愚钝,从来但依文诵念,岂知宗趣?”⑩譬喻品:此《妙法莲华经》中卷二第三品。譬者,比类也;喻者,晓训也。因道理深奥,人难以明白,故举出一譬喻,寄浅训深,使人容易明白。故《法华文句》云:“大悲不已,巧智无边,更动树训风,举扇喻月,使其悟解。”

一部《妙法莲华经》说了七种譬喻,称之为“法华七喻”。《譬喻品》中所说的“火宅喻”乃第一喻。此品亦为“三周说法”之“譬喻周”。由“三周说法”而敷衍出“三周授记”之说。上、中、下三根之声闻由于听闻《法华经》之“三周说法”而得悟,对此,佛为之各各授予作佛之记,称为“三周授记”。在此品中,对上根之舍利弗授记。驱驰:策马疾驰。《汉书·周亚夫传》:“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也用作奔走效力之意。诸葛亮《出师表》:“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寢息:停止;平息。谄佞:谄,巴结奉承;谄媚。《公羊传·隐公四年》:“公子翚谄乎隐公。”佞,花言巧语谄媚于人。《论语·公冶长》:“雍也仁而不佞。”谄佞,即讨好奉承他人。劳劳:劳苦过甚。牦牛爱尾:语出《法华经·方便品》。牦牛,其尾细长如丝,可饰为旌麾。面毛遮面,见境不真。往往因爱护其尾,避人捕捉,堕坑、崖而死。故以牦牛爱尾喻众生贪爱五欲,备受诸苦。此处复用此典故,喻人愚昧无知,盲目追求不应该追求的东西。转经:读诵经典,义与诵经同。据《高僧传》经师论之说,咏经称为读。歌赞则称为梵音。完整读完一部经者,称真读。但如《大般若经》之大部经卷,则仅读其初、中、后之数行,或仅翻页作读经状,均称为转经,又称转读。转经之法会,称转经会。《大藏经》之转读,称为转藏。长御白牛车:白牛车,即大白牛车,指一佛乘。即《法华经·譬喻品》所说四车之一。天台、贤首诸师以羊车譬喻声闻乘,以鹿车譬喻缘觉乘,以牛车譬喻菩萨乘,而以大白牛车譬喻一佛乘。对界内三乘之方便权教,以门外露地所授之大白牛车譬喻界外一乘真实之法门,此说即“会三归一”之旨。嘉祥、慈恩诸师则主张宅内牛车与宅外牛车同体无殊,故将二乘会归菩萨乘。长御白牛车。就是说恒常驾坐着自性一佛乘。羊鹿牛车:语出《法华经·譬喻品》之“火宅三车”的譬喻。羊车,以羊挽车。譬喻声闻乘之人,修四谛行以求出离三界,但欲自度,不顾他人,如羊之奔逸,竟不回顾后群。鹿车,以鹿挽车。譬喻缘觉乘之人,修十二因缘以求出离之界,略有为他之心,如鹿之驰走,能回顾后群。

同类推荐
  • 岁月存照:陕西古代佛寺

    岁月存照:陕西古代佛寺

    《岁月存照(陕西古代佛寺)》是《陕西历史文化丛书》系列之一的《岁月存照(陕西古代佛寺)》分册,书中具体包括了:佛与佛的故事、中国佛寺的早期记录、陕西古代佛寺的建筑特色、汉至南北朝时期的佛寺、佛教在长安的继续发展、宋元明清时期的佛寺等内容。
  • 道家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道家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道教是地地道道的汉民族的心灵救治良方.是漂泊无依的灵魂的精神家园。本书通过选取道家最为经典的故事.呈现丰富的道家智慧,揭示人生的种种奥秘,引领读者在最短时问里更新为人处事观念.助你走上成功道路.开创全新人生。
  • 圣经故事:先知与君王

    圣经故事:先知与君王

    本书讲述从所罗门王起犹太民族700余年的历史,对应《圣经·旧约》的后27卷。该卷讲述了犹太国从辉煌到亡国,犹太人被驱逐出故里四处流亡到重返家园的历史。
  • 佛门100种消除烦恼的方法

    佛门100种消除烦恼的方法

    人生之所以滋生烦恼、苦痛,只因人之本心远去,心为俗世尘埃所染,身为名利之欲所苦,拿得起却放不下,让自己成为一只“负重的骆驼”,艰难前行,不知何时会被“最后一根稻草”压下。听从佛陀的劝诫,清扫心灵的尘埃,也就远离了烦恼苦痛的人生,修得了欢喜圆满的人生。
  • 圣经故事

    圣经故事

    《圣经故事》是生活在亚、非、欧三大洲交界处的古代希伯来民族数千年历史长河中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犹太教、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共同的正式经典。它构成了西方社会两千年来的文化传统和特点,并影响到世界广大地区的历史发展和文化进程。《圣经》不仅仅只是一本宗教读物,其中融合着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它与希腊文明一起,形成了今天的欧美文化。
热门推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大智大勇(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大智大勇(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在田忌赛马的故事中,孙膑用了绝妙的策略;望梅止渴的故事中,曹操略施小计,就解决了将士口渴的难题;孙权断案,明察秋毫,根据一粒老鼠屎探查出事情的原委……这些历史上著名的故事被传为佳话。有智有勇者才能成就大的事业,你能从他们故事中得到灵感和启发,得到勇往向前的动力。
  • 终究是谁负了谁:琉璃碎

    终究是谁负了谁:琉璃碎

    木槿花,朝开暮落;姻缘乱,痴由心生。翠湖居里的缠绵,是痴情还是无情?爱与恨,恩与怨,终究是谁负了谁?“不去关睢宫!”这是容郁内心的挣扎与痛苦,坚定而脆弱。忻禹的誓言扰在。却令她更加不安。然而。忻禹却给了世人最完美的谢幕,留给了自己最深的伤痛。也许从一开始这就是万丈深渊,谁也无力逃脱。漩涡中。柳洛无力地寻求真相,殊不知真相只会让他更不知所措。唐门的仇恨最终就如同关睢宫中的哀号一样,带着一丝可笑,湮没了生命。时光轮回。是否有人后悔?是否有人哀叹?忻禹信守了诺言,只是这一次。不再能唤回一切。
  • 智慧促销术(现代人智慧全书)

    智慧促销术(现代人智慧全书)

    本书介绍了199种独特经典的促销方法:促销的基本功、促销经营的宗旨、促销的广告艺术、促销一张“嘴”、商品的包装艺术、商品的价格定位、智慧促销术、促销成功的秘诀
  • 大学中庸(国学启蒙书系列)

    大学中庸(国学启蒙书系列)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应以德为本。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诚是实现中庸之道的关键。在本书中,编者韩震等人采用活泼插图的表现方式,编选相关的精彩故事,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让青少年在诵读中轻松快乐地亲近本书,更直观、真切地感受本书的魅力,在阅读中积淀文化底蕴,培养良好道德品质,从而受益一生。
  • 职场自控力(金牌员工必读书系)

    职场自控力(金牌员工必读书系)

    "想要在职场上顺风顺水,职场人应该加强职场自控力的修炼,明白在职场上怎么做才能做得更好更成功。本书全面剖析并揭示了职场人该如何提升职场自控力以及要在哪些方面提升自控力,对渴望取得职场成功的职场人士大有帮助。"
  • 智谋观止

    智谋观止

    中国人研究智谋,运用智谋,相关的故事浩若繁星,数不胜数,有的是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有的是后人的夸张演绎的,但无论是否真实,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辉,对我们的现实生活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本书从无数中国智谋故事中选择了一小部分,用通俗的方式加以讲述,并在故事后进行适当的点评,以便读者能够了解中国传统智谋的精髓,并运用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去。
  • 重生之不爱负心前夫

    重生之不爱负心前夫

    爱到极致,倾尽所有,换来的却是最无情的背叛。在死的那一刻,她终于看透,原来,那就是所谓的爱情。当她再度的睁开眼睛,将眼底的柔情尽收。从这一刻起,她不再为爱而活,她要重新的为了自己活一次。重生后的她,是无数人追逐的对象,漂亮,聪明,家境让很多男人可以少奋斗几百年。然而对于一卡车飞扑过来的追求者,她只是冷漠以对。只是她冷淡,如千年冰山般的脸却让很多人越挫越勇。回心转意的前夫?——我从不吃回头草。学校的七大王子?——我不是灰姑娘,不作王子梦。商界的八大酷男?——我对冰山不感冒。黑道的四大教皇?——我不想随时有守寡的危险。居然还有一个,是她的亲哥哥?——哥哥,别捣乱。窝边草更加不能啃。*********************************************************************************************简默:我宠你,爱你,疼你,对全世界我都可以冷漠,都可以淡然,惟独对你不行!但是,为什么你还要逃?为什么你就是不能接受我?小思,你只能是我的女人!谁也不能抢走你!谁都不能!简思:哥哥,对不起,我只能把你当哥哥了。这样的我,怎么敢奢想得到你全心全意的爱?我不配……倪嘉:我还记得十年前,那惊鸿一瞥,从此再难忘。我错了,我不该在别人的身上寻找你曾经的影子,然后将你伤透。既然现在上天再次的把你送到我的面前,你能不能再给我一次机会,让我赎罪?简思:不好意思,我不想做你前妻的替身,而且,别人碰过的东西,那么脏,你觉得我会要吗?思想有多远,你就给我滚多远吧!龙邪:小丫头,有我在,别怕。谁敢伤你,我便杀谁!如果世界要与你为敌,我便为你毁了这世界,有我在,看谁敢让你流一滴泪!简思:那你去自杀吧!尹澈:我永远不会说爱你,因为我知道自己不配,但是,我永远都会爱着你,因为从遇到的那一刻开始,就注定了这个结局。只要你幸福,我快不快乐,都无所谓。简思:既然如此,不如不要相遇。至少你可以平淡的做你自己。风漠熙:再说我脸大挡了你i的太阳,我要生气了。我明明就那么帅,那么优雅,你为什么就是看不到我的好?简思,你到底要我怎么做呢?鬼牧:你是我的,也只能是我的,任何人想要抢走你,我都不允许!谁敢抢,我就杀了谁!阿斯曼:为了你,就算是死,又何妨。当初你给了我命,如今,我还你!
  • 大唐西域记

    大唐西域记

    《大唐西域记》,为唐代著名高僧唐玄奘口述,门人辩机奉唐太宗之敕令笔受编集而成。这是玄奘游历印度、西域旅途19年间之游历见闻录。全书内容丰富、文字流畅、叙事翔实。
  • 男尊女贵之一夫难求

    男尊女贵之一夫难求

    男女比例15:1是个什么概念!满大街跑的都是男人,丑女大妈都成了抢手货,天下再无剩女,这里简直就是女人的天堂。楚雨曼是演技一流的三流女星,前世她被男人厌弃,被男人陷害,重生的她,成了这南邵国的绝世美女。只要是母的,在南邵都金贵的不得了,何况她这个罪臣之女还是个大美女。说是金贵,男人也就只把你当成生育工具!养在深闺,不问世事,巴不得你从此不再出门。是罪臣之女就该被送入女楼吗?被男人欺负,给男人生孩子?她不是良家,也不是妇女,她要做南邵第一剩女!男人怎样,我一个都不娶。女楼——顾名思义女儿家所待的地方。在南邵这是男人们寻欢问柳的地方,因为女子十分金贵,能上的起女楼的人自然非富即贵,现代人称之为妓|院!当然此妓|院和女楼根本不能同日而语。女楼里女子的地位也不比男子差。一般犯了罪的女子会被送入女楼,也有些自愿卖身的,但大都是些人老珠黄的。南邵的婚娶法规。女子一生最少最少娶三人,一般硬性规定是五人,有特殊情况的,可以减少到三人!但南邵绝大部分的女子都会多娶夫。一来家财都归自己所有,因为女子为一家之主。二来,那个女人不想多找个男人服侍。故而南邵的女子,没几个少娶夫的。当然专情的也有,只是很少而已。南邵朝廷。女皇为天,女皇之下由多名优秀的皇夫辅政,帮助女皇打理朝廷的大小事务!说白了女皇就是个傀儡,好在女皇后宫充足,倒也不会寂寞!男女可以同朝为官,只要有本事,你是阿猫阿狗也能封侯拜相。但女子为官人甚少,多由南邵女子好逸恶劳所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