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3900000010

第10章 般若品第二(2)

注释

①烦恼即菩提:烦恼与菩提相即不二之意。妨碍觉悟之一切精神作用皆称为烦恼;反之断绝世间烦恼而成就涅槃之智慧,称为菩提。然贪、嗔、痴等烦恼,其当体为菩提;离此菩提法性之外,则别无诸法可言,故于烦恼之性立菩提之名;此即两者相即不离之意。法藏之《入楞伽心玄义》载,烦恼为分别性,故其体非有;即见惑性空时,不必断除烦恼惑,而得入真如,故说烦恼即菩提。又“烦恼即菩提”常与“生死即涅槃”并用,二者皆用以表示大乘佛教之究极。②尘劳:为烦恼之异称。因烦恼能染污心,犹如尘垢之使身心劳惫。③三毒:指贪欲、嗔恚、愚痴等三种烦恼,又作三火、三垢。一切烦恼本通称为毒,然此三种烦恼通摄三界,系毒害众生出世善心中之最甚者,能令有情长劫受苦而不得出离,故特称三毒。此三毒又为身、口、意等三恶行之根源,故亦称三不善根,为根本烦恼之首。戒、定、慧:乃学佛者所必修之三学,称为戒定慧三学或三胜学。戒,可修善。防止身口意所作之恶业。定,可摄散澄神,摒除杂念,见性悟道。慧,能显发本性,断除烦恼,见诸佛实相。此三者为佛教实践纲领,即由戒生定,由定发慧。故《菩萨地持经》卷十以六度配三学,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等四波罗蜜为戒学,禅波罗蜜为定学,般若波罗蜜为慧学。盖戒、定、慧三学实为佛道之至要,一切法门尽摄于此,故当精勤修学。三学若加上解脱与解脱知见,则成所谓“五分法身”。提示何谓生灭不生灭?何谓此岸彼岸?何谓烦恼与菩提?只是一心诸态的名词。所以说:“识得施为运动灵觉之性即诸佛心,前佛后佛只传此心,更无别法。”若真识得此性,则对一切生灭、此岸、烦恼等等,当下即悟原来是自性。一切法不离自性,本来非有起亦非有尽。如是一切法非有起非有尽,即是最尊最上最第一的般若波罗蜜多。

经文

善知识!我此法门①,从一般若生八万四千智慧②。何以故?为世人有八万四千尘劳。若无尘劳。智慧常现,不离自性。悟此法者,即是无念。无忆无著,不起诳妄③,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观照④,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见性成佛道。善知识!若欲入甚深法界及般若三昧者⑤,须修般若行,持诵《金刚般若经》,即得见性。当知此经功德,无量无边;经中分明赞叹,莫能具说。此法门是最上乘⑥,为大智人说,为上根人说。小根小智人闻,心生不信。何以故?譬如天龙⑦,下雨于阎浮提⑧,城邑聚落⑨,悉皆漂流,如漂草叶。若雨大海,不增不减。若大乘人,若最上乘人,闻说《金刚经》,心开悟解,故知本性自有般若之智;自用智慧常观照,故不假文字。譬如雨水,不从无有,元是龙能兴致,令一切众生,一切草木,有情无情,悉皆蒙润。百川众流,却入大海,合为一体;众生本性般若之智,亦复如是。

注释

①法门:梵语dharma-paryya,即佛法、教法。佛所说,而为世之准则者,称为法;此法既为众圣入道之通处,复为如来圣者游履之处,故称为门。《大乘起信论义记》中云:“轨生物解曰法,圣智通游曰门。”《法界次第》迹谓“门谓能通”,故知门之一词,实为通入之义。其次,门者,亦含差别之意;以佛所说之法义有种种差别,故称“如来开法门,闻者得笃信”,“以种种法门,宣示佛道”。如是,法门一词既可作为佛所说教法之总称,而以“不二法门”总括其教说之绝对性;亦可以“八百四千法门”含摄重重无尽之个别性,以应众生千差万别,重重无尽之烦恼;盖众生有八万四千烦恼,故佛乃为之说八万四千法门。法门既可无尽无量,故以大海比喻其深广浩瀚,不可测量,称为法门海。唐译《华严经》卷二:“佛刹微尘法门海,一言演说尽无余。”准此,一切菩萨初发心时,即以“法门无量誓愿学”一语为四弘誓愿中之一愿,而缘四圣谛中之道谛,以广无尽之法门。②八万四千:乃数量极多之形容词,此乃古印度人所常举的一种习惯语,佛经上亦沿用此来表示数目之多,并非有一个八万四千的确定数目。③诳妄:诳,以种种手段迷惑他人之精神作用;妄,乃非实在之意。诳妄,即以谎言欺骗于人。④智慧观照:以智慧照见事理曰观照。《肇论》曰:“观照般若,照事照理故。”法藏《心经疏》曰:“观照,能观妙慧。”六祖《金刚经口诀》:“但以自己性智慧,照破诸妄,则晓然自见。”⑤三昧:梵语samdhi之音译,又作三摩地。意译为等持、定、正定、定意、调直定、正心行处等。即将心定于一处(或一境)的一种安定状态。但一般俗语形容妙处、极致、蕴奥、诀窍等之时,皆用“三昧”称之,盖即套用佛教用语而转意者,然已与原义迥然有别。于佛典中,samdhi译为等持时,“等”乃指离开心之浮(掉举)沉(昏)昏沉,而得平等安详;“持”则指将心专止于一境之意,此即将心止于一境而不散乱之状态,称之为心一境性。俱舍宗视之为十大地法之一,唯识宗则认为是五别境之一,则两宗均以之为心所之一,但经部与成实宗则认为心所并无别体。一般修行大都止心一处,不令散乱,而保持安静,此一状态称为三昧。达三昧之状态时,即起正智慧而开悟真理,故以此三昧修行而达到佛之圣境者,则称三昧发得或发定。旧译常将三摩地(Samdpi)、三摩钵底(Sampatti)及三摩四多(Samhita)混同,而一概译为三昧。实际上三昧应指三摩地而言。⑥最上乘:即一佛乘。指成佛之教法。佛教教义以其能教化众生悉皆成佛,故称之为一乘。最上乘,至极之教法,佛教各宗派,各名其宗义,解释亦不尽相同。据《法华经·授记品》诸菩萨智慧坚固,了达三界,求最上乘。

《金刚经》乃“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圭峰大师注曰:“最上乘者,一佛乘也。”最上乘不见垢法可厌,不见净法可求,不见众生可度,不见涅槃可证;不作度众生心,不作不度众生心,是名最上乘。《六祖金刚经注》:“不见垢秽可厌,不见清净可求;无遣可遣,亦不言无遣;无住不住,亦不言无住;心量广大,廓若太虚,无有边际,即是最上乘诸佛地位也。”⑦天龙:谓诸天与龙神等八部众之二众。《法华经·序品》:“天龙恭敬,不以为喜。”⑧阎浮提:阎浮,乃树之名;提,洲之意;梵名Jambu-dvīpa,梵汉兼译则作阎浮洲。旧译为秽洲、秽树洲,乃盛产阎浮树之国土。又出产阎浮檀金,故有胜金洲、好金土之译名。此洲为须弥山四大洲之南洲,故又称南阎浮洲、南赡部洲。据《长阿含经》卷十八《阎浮提洲品》载,其土南狭北广,纵广七千由旬,人面亦像此地形。又阿耨达池也之东有恒伽(殑伽)河,从牛之口出,从五百河入于东海。南有新头(信度)河,从狮子之口出,入于南海。西有婆叉(缚刍)河,从马之口出,从五百河入于西海。北有斯陀(徙多)河,从象之口出,从五北河入于北河。《俱舍论》卷十一载,四大洲中,唯此洲有金刚座,一切菩萨将登正觉,皆坐此座。凡上所述,可知阎浮提原本系指印度之地,后则泛指人间。⑨城邑聚落:城,城郭;内曰城,外曰郭。邑,都邑;大曰都,小曰邑。聚落,即村落,为人所集居之处。《周礼》载,四县为都,四井邑。《春秋左传》则说,凡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都曰城。聚落,《通鉴纲目》云:“人所聚居,故云村落、屯落、陀落、聚落。”《善见律》云:“有市名聚落。”提示禅以无念为宗,无念之念即是没有妄念的正念,亦即真念。但能于有无、善恶、生灭乃至苦乐、怨亲、憎爱等一切二分对待处无心,即是无念。正恁么无念时,不就现出了自性的本来面目了么?《华严经》云:“如来智慧,无处不至。何以故?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智慧,但以妄想颠倒执著而不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得现前。”直透心源,禅学开始,实系于此。宗下参究目的,即复此如来智慧德性而已。如来智慧德性,众生本自具足,成佛无所增,在凡无所减,但因无始妄想颠倒执著而不知自内证得。若能远离妄想,佛智当下现前。总之,禅是直接导源于佛陀的正觉,超越知解信仰而显现的本来面目。依照禅学方法,直向自己内心自我通拶,体验自性绝对清净,绝无一丝毫有对待的颠倒妄想我执知解存在,才是心明性见,到达与佛无异的自内证圣境界。故禅的相传,为内心的自证法门;禅的参究,乃在体验自己的觉性;虽然说导源于佛觉,实在是直得于己心。修行方法,尤属简单,只是“莫妄想”三个字。

经文

善知识!小根之人闻此顿教,犹如草木,根性小者,若被大雨,悉皆自倒,不能增长。小根之人,亦复如是。元有般若之智,与大智人更无差别,因何闻法不自开悟?缘邪见障重,烦恼根深,犹如大云覆盖于日,不得风吹,日光不现。般若之智亦无大小,为一切众生自心迷悟不同。迷心外见,修行见佛,未悟自性,即是小根。若开悟顿教,不执外修,但于自心常起正见①,烦恼尘劳常不能染,即是见性②。

注释

①正见:如实了知世间与出世间之因果,审虑诸法性相等之有漏、无漏慧,称为正见。系八正道之一、十善之一。为邪见之对称。即远离或有或无之邪见,而采取持平正中之见解,如远离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等“五不正见”之见解皆属正见。故广泛言之,凡为佛教所认可之道理,皆属正见。据《大毗婆沙论》卷九十七载,正见可分为二类:(1)有漏正见,又作世俗正见。即与意识相应之有漏善慧,系有漏有取者,故转向善趣,招未来可喜所欲之果。②无漏正见,又作出世间正见。即尽无生智所不摄之意识相应善慧,如八种无漏忍、有学八智、无学正见等。②见性:指彻见自心之佛性。黄檗断际禅师《宛陵录》:“即心是佛。上至诸佛,下至蠢动含灵皆有佛性,同一心体。所以达摩从西天来,唯传一法。直指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不假修行。但如今识取自心,见自本性,更莫别求。”提示禅不能在对待境界上留滞,撇不开,脱不落,即粘着了,需要向自性上紧拶体验。若发现自己的绝对真心,绝无两边对待分别的心念在,那就有了“见性经验”分,也就是所谓进入“禅境”了。执著境者被执境所缚,心量何能开阔?所以叫作小根性。小根性又哪能堪受顿教大法?故龙牙居遁禅师有颂说:“学道无端学画龙,元来未得笔头踪;一朝体得真龙后,方觉从前枉用功。”这是为心外觅佛求法而不知悟见自性的人指示“学佛要在见性”,譬如画龙要在点睛。否则,都是枉用功夫。

经文

善知识!内外不住,去来自由,能除执心,通达无碍。能修此行,与《般若经》本无差别①。善知识!一切修多罗及诸文字②,大小二乘③,十二部经④,皆因人置。因智慧性,方能建立。若无世人,一切万法本自不有。故知:万法本自人兴;一切经书,因人说有。缘其人中有愚有智,愚为小人,智为大人。愚者问于智人,智者与愚人说法。愚人忽然悟解心开,即与智人无别。善知识!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故知万法尽在自心。何不从自心中顿见真如本性?《菩萨戒经》云⑤:“戒本性元自清净。”若识自心见性,皆成佛道。《净名经》云⑥:“即时豁然,还得本心。”

注释

①《般若经》:阐说般若波罗蜜深理的经典之总称。旧译为《般若波罗蜜经》,新译为《般若波罗蜜多经》。有数十部之多,如《大品般若经》、《小品般若经》、《大般若经》、《般若心经》、《金刚经》等均属之。关于般若经典之弘传,在印度方面,于佛陀入灭后五百年顷,“小品般若”盛行于印度北方,以须菩提为说法主,舍利弗亦常出座说法。其后“大品般若”成立,舍利弗与须菩提互究空理。“文殊般若”则以文殊、迦叶为主。大品诸本广行流通,约于佛陀入灭六百年顷,自此以后,未经几时,诸本品类系部成立。印度有关般若经典之释论,佛陀入灭后七百年顷,龙树、提婆等中观空宗大乘学派造作诸论。龙树于《大般若经》造优婆提舍十万偈,即鸠摩罗什所译之《大智度论》,另有《无畏论》、《中论》、《十二门论》。提婆造《广百论》、《百论》、《百字论本偈》等。与彼相对抗者,则有弥勤、无著等瑜伽行学派有宗。弥勤造《金刚般若颂》,无著造《弥勤金刚般若释论》及《顺中论》等。世亲、清辨、月称等亦相继造论。般若经典传译汉地,以东汉灵帝时支娄迦谶译出《般若道行品经》为起源。其后,朱士行于于阗求得《放光般若》。魏晋南北朝时代,由于各家对“般若”所论宗要各异,而形成六家七宗之说。至罗什东来,正当《放光》、《道行》等般若经盛行之时,罗什译出《大品》、《小品》、《心经》、《金刚》及《仁王》各般若经典外,又译出龙树、提婆之释论,盛唱空门般若,遂令“般若”光芒愈盛。罗什之弟子僧肇、道融、僧叡、道生,竞崇般若,尤以僧肇之《宝藏论》、《肇论》最得其精奥妙义。僧叡、僧肇门下成立三论宗,所以经典为《中论》、《百论》、《十二门论》等。有关般若经典之部系,据菩提流支译《金刚仙论》卷一中举出八部般若,即:第一部十万偈,即《大品》;第二部二万五千偈,即《放光》;第三部一万八千偈,即《光赞》;第四部八千偈,即《道行》;第五部四千偈,即《小品》;第六部二千五百偈,即《天问王》;第七部六百偈,即《文殊》;第八部三百偈,即《金刚般若》。玄奘所译六百卷《大般若经》,实为“根本般若”与“杂部般若”之集大成。《大般若》为根本,其他诸本般若,皆为《大般若》各会中所别出。②修多罗:梵语Sūtra,指九分教或十二分教中之第一类,意译为契经、正经、贯经。本意指由线与纽串连花簇,引申为能贯串前后法语,法意使不散失者。亦即契于理、合于机,贯穿法相摄持所化之义。

同类推荐
  • 圣经故事:历代愿望

    圣经故事:历代愿望

    《历代愿望》分册,是《圣经故事》的第三分册,讲述耶稣的生平故事,对应《圣经·新约》的前4卷。
  • 禅修与静坐

    禅修与静坐

    蒲正信居士性情淳和,深具慧根。平常爱钻研佛学、医学、武术,自皈依三宝后,尤好禅学和静坐。她的近作《禅修与静坐》一稿,我阅读后,深感她能将正信、正见与修持相结合,有一定成就,值得高兴和赞扬。
  • 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比较研究

    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比较研究

    本书首次系统地对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进行比较研究和当代审视。作者根据比较宗教学、生态伦理学、深层生态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探讨了道教与基督教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伦理道德规范及其实践活动。道教和基督教的生态思想以其神学为基础。本书梳理了不同历史时期道教与基督教的生态思想,重点比较了道教与基督教的生态神学思想、自然生态思想、社会生态思想及环境保护实践,剖析了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的现代价值,并对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异同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比较研究,旨在求同存异,探讨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精神实质的一致,看到某种更深层的价值相通。
  • 岁月存照:陕西古代佛寺

    岁月存照:陕西古代佛寺

    《岁月存照(陕西古代佛寺)》是《陕西历史文化丛书》系列之一的《岁月存照(陕西古代佛寺)》分册,书中具体包括了:佛与佛的故事、中国佛寺的早期记录、陕西古代佛寺的建筑特色、汉至南北朝时期的佛寺、佛教在长安的继续发展、宋元明清时期的佛寺等内容。
  • 李叔同说佛

    李叔同说佛

    本书是弘一法师晚年将其学佛心得整理、修订,以大才子、大学者、大艺术家的俗家修为向常人揭示出佛门的真谛。他的演讲稿与辑录的处世格言被梁实秋、林玉堂等作家誉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
热门推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探索世界:探索宇宙奥秘

    探索世界:探索宇宙奥秘

    读完这本书后你或许会发现,原来天文学自古以来就和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天文学早已经和其他学科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了。不断发展着的天文学,不仅改变了人们对天体世界的认识,而且给人类的各种“传统”观念以巨大的冲击。过去认为是正确无疑的,后来竟成了错误的;昨天认为是荒唐可笑的,今天竟然成了合理的;过去认为是不可思议的或不可能做到的事,科学家竟把它成了现实。
  • 病中逃亡

    病中逃亡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指导学生心理健康的经典故事: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指导学生心理健康的经典故事: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每个人都在梦想着成功,但每个人心中的成功都不一样,是鲜花和掌声,是众人羡慕的眼神,还是存折上不断累积的财富?其实,无论是哪一种成功,真正需要的都是一种健康的心理。有了健康的心理才是成功的前提与保证,在人的一生中,中学是极其重要的一个阶段,心理健康对以后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武剑乾坤

    武剑乾坤

    “得九剑,纵横天下,一场惊心动魄的局,一个真男人的传说,一段热血传奇的故事,既世人皆称我为天剑,则索性,从此我童博……就是天剑传人!少年崛起,历经修炼一途,奇遇、坎坷、夺宝、热血、崛起,掌控绝对力量站在大陆最高点。废材变强、凌云天下的典型!”
  • 绝世庶女药师

    绝世庶女药师

    新婚之夜,新郎大怒弃她而去,因为她竟然没有丝毫灵力,无法合体双修。身为七轮世家庶出的她成为家族耻辱,被剥骨而死,为她保守秘密的母亲也因此被囚禁在冰湖之中。若有来生,我必赶尽杀绝!星火不留!她的遗言响彻天地。三千年后,一缕阳光照进古墓,灵力涌动,枯骨换新颜,她睁开双眼,一个盗墓贼正站在石棺前笑她陪葬品少的可怜。是区区盗墓毛贼误闯了废柴庶女的坟墓?是迟来的天才美人撞上能召唤各路神兽的万兽之王?弑父杀仇,挑战王者,雪耻方休!就凭三千年静修给了她遍身灵力!就凭母亲留给她的胭脂戒指!凤鸣天下,龙隐凡尘,锦瑟之合,绝世无双!
  •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奥林匹斯的春天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奥林匹斯的春天

    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这些路数迥异的作家,虽语种不同、观念不同、背景不同,但他们那高擎思想主义旗帜的雄姿是相同的,他们那奋勇求索的自由精神是相同的。而他们的雄姿,无不闪现于他们的作品之中;他们的精神,无不渗透于这些作品的字里行间。这套丛书所承载的,正是他们那令万世崇敬的全部精华。一套丛书,为我们竖起了一座20世纪的文学丰碑。
  • 预定!见习爱神

    预定!见习爱神

    站在强者的巅峰上,他杀光了敌人,不知道还可以去哪里,却在此时,他有了一个新的目标。毒药师玄邪被捉,伊雪熙发出信件向小烟求救,夜烽却凭借这封信件冒认是伊雪熙的未婚夫,跟这个绝色美人同住一个屋檐下,却渐渐发现伊雪熙心有别人。夜烽极力阻拦伊雪熙和凉以凡相恋,却在自己产生了对凉以凡的妒嫉之后,发现原来他就是自己失散多年的亲生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