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8600000016

第16章 康有为的今文经学立场与其戊戌流亡前的孔教建制主张(5)

既然在康有为的建议中,大学堂、高等学堂、中学堂和小学堂的教学内容都包含以经学为主的孔子之学,那么,孔教会与这些学堂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关系呢?更进一步,既然开学堂在一定意义上能够承担发明孔子之道的制度功能,那么,建孔教到底还有什么意义呢?与这个问题相关的一个细节是,在《请改直省书院为中学堂乡邑淫祠为小学堂令小民六岁皆入学折》中,康有为建议将乡邑淫祠改为小学堂,而前面我们已经提及,在《上清帝第二书》、《上清帝第三书》和《请商定教案法律厘正科举文体听天下乡邑增设文庙谨写〈孔子改制考〉进呈御览以尊圣师而保大教折》中,康有为则是建议将淫祠改为孔庙。其间的差异部分可以通过诉诸上书和奏折所具有的明显的时机性和策略性得到解释,但是,一个疑问仍然会由此而生发出来:是不是从制度设置的层面上看包含孔子之学的学堂可以代替孔教会,假如不考虑开孔教会与办教案的关联?

如果联系《教学通义》中康有为对教与学的明确区分,我们就不难找到答案。康有为自然主张孔子之学应当成为各类学堂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但是,孔教会的设置自有其制度功能:除了康有为当时非常关切的教案问题之外,设置孔教会的一个更重要的制度功能在于化民美俗。而化民美俗光靠各类学堂的设置是不足敷用的。实际上,康有为在戊戌期间提出的改革旧有教育制度的举措与他在《教学通义》中就教学问题而提出的从今改制主张具有明显的连续性。前面已经梳理过,在《教学通义》中,康有为明确区分了教、学、官:“教,言德行遍天下之民者也;学,兼道艺登于士者也;官,以任职专于吏者也。”并以此为基础区分了庶民之教、士夫之教与官吏之教,相应地,就学的内容而言,在庶民之教是公学,包括幼学、德行学、艺学和国法掌故等;在官吏之教则特重私学,或称专学,即官守之学;在士夫之教则是公学与私学兼之。而且,他认为,春秋以来,庶民之教、士夫之教与官吏之教三者合而为一其实意味着庶民之教和官吏之教皆亡,只剩下士夫之教,而再往后士夫之教又亡于章句、词章之学。

以此衡之,康有为在戊戌期间所提出的改革科举制的举措中,开学堂与办孔教之间的差异,正对应于《教学通义》中教与学之间的差异,或者说对应于士夫之教与庶民之教之间的差异。而开学堂一项中对专科之学——即科学——的重视,又可以看作是《教学通义》中与官吏之教与士夫之教皆有关的专学的一种扩展或引申,因为新的处境要求国家广开民智,以期获得“有一民,即得一民之用”的强国之效。且正如在《教学通义》中敷教主张相对于已有的教学制度而言基本上属于新增加的内容一样,办孔教在康有为改革科举制的举措中也基本上属于新增加的内容,二者同样显示出康有为从国家治理的层面对庶民之教的特别重视。就是说,从总体上看,康有为改革科举制的思路与《教学通义》中提出的教学复兴方案完全一致,因为坏于八股的科举制正是《教学通义》中所说的坏于章句、词章之学的士夫之教。

从甲午战争到戊戌变法这段时间里,康有为除了积极上书、企图走“得君行道”的上行路线之外,还发起、组织了一些以士人、学子为主要参与者的会社。(康有为如是谈及上书与开会之间的关联:“自上书不达之后,日以开会之义,号之于同志。”(《我史》,光绪二十一年条下,见《康有为全集》第五集,86页))关联于戊戌变法,学界大都强调这些会社的政治性质,比如其中有些会社甚至被认为已初具政党的模型。(如梁启超后来认为,强学会的性质“实兼学校和政党而一之焉”。马洪林说:“保国会已粗具资产阶级政党的规模和性质。”参见马洪林:《康有为大传》,275、280页,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不过,从康有为为这些会社所写的序文、缘起和章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发起、组织这些会社与其孔教建制主张之间的密切关联。

1895年9月,康有为在北京筹设强学会,基本会员除康有为之外,还有梁启超、陈炽、杨锐、文廷式、王鹏运、沈曾植、沈曾桐、袁世凯等人。1895年11月,上海强学会成立,列名会籍的有黄体芳、屠仁守、康有为、梁鼎芬、黄绍箕、蒯光典、张謇、乔树楠、黄绍第、汪康年、邹代钧、黄遵宪、左孝同、志钧、沈瑜庆、龙泽厚等人。在为北京强学会所写的序文中,康有为以尊王攘夷为号召,发保国、保教、保种之义:“有能来言尊攘乎?岂惟圣清,二帝、三王、孔子之教,四万万之人,将有托耶!”(康有为:《京师强学会序》,见《康有为全集》第二集,89页。值得注意的是这里康有为不是直接言孔教,而是与他在确立今文经学立场之前一样言“二帝、三王、孔子之教”。)在为上海强学会所写的章程中,康有为一开始就阐述了讲学、修教以强国的宗旨:“本会专为中国自强而立。以中国之弱,由于学之不讲,教之未修,故政法不举。……今设此会,聚天下之图书器物,集天下之心思耳目,略仿古者学校之规,及各家专门之法,以广见闻而开风气,上以广先圣孔子之教,下以成国家有用之才。”(康有为:《上海强学会章程》,见《康有为全集》第二集,93页。)具体到修教方面的内容,康有为强调了三点:一是强调“创讲堂以传孔教”为入会者“义所应为之事”;二是强调入会者须“德业相劝,过失相规,患难相恤,务推蓝田乡约之义,庶自保其教”;三是强调入会者讲求学问可以“听性所近”而“分门别类”,但必须“以孔子经学为本”。(参见《康有为全集》第二集,94页。)在为上海强学会所写的后序中,康有为再一次发保国、保教、保种之义:“凡吾神明之胄,衣冠之族,思保其教,思保其类,以免为象、驼、牛、马之受槛、絷、刲、割,岂无同心乎?抑其甘沦异类耶?其诸有乐于会友辅仁欤?仁者何?仁吾神明之胄,先圣孔子之教,非欤?”(康有为:《上海强学会后序》,见《康有为全集》第二集,97页。)

1897年2月,康有为在桂林与唐景崧、岑春煊等人发起组织圣学会。在代岑春煊写的《圣学会后序》中,康有为指出圣学会的成立主要是为了尊圣:“今以《史记》例,当孔子生二千四百四十八年,侁侁士夫,开圣学会,举庚子拜经之义,以尊至圣。”(《康有为全集》第二集,266页。)关于为何要尊圣,康有为在阐述其今文经学立场之下以孔子为改制立法之教主及三世说等思想之前,首先提出了一个独特的观点,即人之三本以师为大:“人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祖宗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三本孰为大?曰师为大。人恶知天,圣师告我天而尊天;人恶知祖父,圣师告我祖父而亲祖父;人恶知君,圣师告我君而事君。生与类皆由造物,治则在人道。君之所治人道,曰礼义名分,纲纪政令,教化条理,文章正朔,衣服器械,宫室饮食事为,无一不出于师,无一不在师治之内。然且从之则治,不从则乱;从之则永,不从则促;从之则安,不从则危;从之则存,不从则亡。神明圣王,师乎师乎,孔子乎!”(《康有为全集》第二集,265页。)对师道的如此强调和重视,让我们想起韩愈的《师说》,特别是其中“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著名言论。

在《两粤广仁善堂圣学会缘起附会章》一文中,康有为也明确提到在善堂内设立圣学会是以广教为主:“本堂创行善举,特奉孔子,如劝赈赠医、施衣施棺诸善事,开办有年。今欲推广专以发明圣道,仁吾同类,合官绅士庶而讲求之,以文会友,用广大孔子之教为主。”(同上书,268页。)至于圣学会的全部宗旨,康有为的陈述略同于前面提到的他对强学会宗旨的陈述,而更强调了对庶民之教的关切:“今本堂创设此会,略仿古者学校之规,及各家专门之法,以扩见闻而开风气,上以广先圣孔子之教,中以成国家有用之才,下以开愚氓蚩陋之习,庶几不失广仁之义云尔。”(同上书,268页。)

由此可见,与之前的强学会和后来的保国会相比,圣学会更接近纯粹的孔教会,以至于论者称之为“近代中国最早的孔教会组织”(颜炳罡:《孔教运动的由来及其评价》,载《齐鲁学刊》,2004(6)。)。在《两粤广仁善堂圣学会缘起附会章》一文中,康有为也提到了圣学会的成立有一个与实际处境有密切关系的重要参照物,即基督教:“外国自传其教,遍满地球,近且深入中土。顷梧州通商,教士猬集,皆独尊耶稣之故,而吾乃不知独尊孔子以广圣教,令布濩流衍于四裔,此士大夫之过也。”(《康有为全集》第二集,268页。)在圣学会的会章中,康有为首先谈到的就是庚子拜经:“本善堂于壬辰年,立有庚子拜经之会,奉马中丞、赵学使批准,人士济济,惜久而渐洇。夫中国义理学术大道,皆出于孔子,凡有血气,莫不尊亲。外国自尊其教,考其教规,每七日一行礼拜,自王者至奴隶,各携经卷,诵读嫫拜。吾教自有司朔望行香,而士庶遍礼百神,乃无拜孔子者,条理疏矣。今宜大复厥规,每逢庚子日大会,会中士夫衿带陈经行礼,诵经一章,以昭尊敬。其每旬庚日,皆为小会,听人士举行,庶以维持圣教,正人心而绝未萌。”(《康有为全集》第二集,268页。)论者多谓康有为模仿基督教“每七日一行礼拜”的教规而创立庚子拜经之例(参见喻大华:《论康有为的孔教思想及其创立孔教的活动》,载《南开大学学报》,2002(4);韩华:《民初孔教会与国教运动研究》,48~49页,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其实此论多有未审之处。首先,庚子拜经并非康有为所创。康有为此处明确谈到广仁善堂立庚子拜经之会是在壬辰年(1892年),这个时间距康有为第一次赴桂林尚有两年之久。其次,庚子拜经并非凭空创设,而是其来有自。南朝时笃信儒学的臧荣绪(415—488)因尊敬孔子而笃爱五经,以孔子生于庚子日,于是每逢庚子日即陈列五经,具衣冠而拜之。这是庚子拜经的历史渊源。因此,说庚子拜经可能受到基督教每七日礼拜上帝这一教规的激发,乃是持平之论,若说庚子拜经出于对基督教教规的模仿则持论太过。

1898年4月,康有为在北京发起、组织保国会,其所讲求者仍是“保国、保种、保教之事”,具体一点来说就是“保全国家之政权、土地”、“保人民种类之自立”、“保圣教之不失”(康有为:《保国会章程》,见《康有为全集》第四集,54页。)。保国会章程中有些具体内容与强学会相同,但保国会在组织方面的考虑显然比强学会更为充分、细致,比如该章程明言保国会是一个全国性的组织,并专门谈到了总会与分会之间的关系:“十一:自京师、上海设保国总会,各省各府各县皆设分会,以地名冠之。”(《康有为全集》第四集,54页。)再比如该章程对于保国会的主要组织方式做了明确的规定,主要在选举和议会:“十二:会中公选总理某人,值理某人,常议员某人,备议员某人,董事某人,以同会中人多推荐者为之;十三:常议员公议会中事;十四:总理以议员多寡决定事件推行。”(《康有为全集》第四集,54页。)将保国会的组织结构与组织方式与前面已经讨论过的康有为在戊戌期间所上的保教折中构想的孔教会的组织结构和组织方式对比一下并不是没有意义的:保国会是一个全国性的组织,在总会之下设立分会,孔教会也是一样;保国会的总理、值理及议员须通过公选而产生,孔教会则以衍圣公为总理,而督办、会办及委员也是通过公举而产生。在写作于1910年9月30日的《论中国宜用孔子纪年》中,康有为提到:“昔在戊戌之岁,吾立孔教会于京师,士大夫多从焉。于是奏请令各省、府、县、乡皆立会,公举耆旧志士学人为会长,改教官为奉祀官,诸生为讲生,而京师立教部,令各省公举教部长以总持焉,而于大事以孔子生纪年。事未行而新政败,吾亦逋亡在外,十二年于兹矣。”(《康有为全集》第九集,163页。)既然康有为在1898戊戌之年发起、组织的社团只有保国会,那么,可见在康有为的心目中,保国会就是孔教会。

同类推荐
  • 魏晋玄学“三大派”

    魏晋玄学“三大派”

    中华学术,源远流长。魏晋之际,儒家经学受到严重挑战,玄虚之风大为兴盏。《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魏晋玄学“三大派”》讲述在我国历代的学术思想中,可以说玄学是最具有内在意蕴、对文人最具有吸引力、更加具有文学内涵的一种思维模式。其在发展过程中,内部又分为三个派别:何晏、王弼主张名教本于自然;阮籍、嵇康认为“越名教而任自然”;郭象认为名教即自然,此三者即为魏晋玄学“三大派”。
  • 我们对世界的认识(爱智书系)

    我们对世界的认识(爱智书系)

    世界有没有一个开端?宇宙有没有一个边界?世界上究竟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还有那至今令人类百思不得其解的时间之谜:在这些亘古谜团之外,还有一些至关重要的问题:我们能不能提出“世界”是什么一这个问题?人的感觉是否可靠?语言能不能传达思想?我们能否认识他人的心灵?经过理性的反思和省察后,我们会发现所有我们习以为常的问题和答案,原来都小是这么理所当然,闪此在自然面前永远保持谦恭的姿态就成了唯一正确选怿!
  • 博爱:胡适人生讲演集

    博爱:胡适人生讲演集

    《读点大师:胡适人生讲演集·博爱》收录胡适先生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关于人生 问题的讲演实录,内容详尽充实,原汁原味地再现一代大师的讲演风采,还原当时中国社会的风起云涌,让我们领略特定时代风口浪尖上催生的伟大思想和智慧结晶。 胡适先生主张修己以安天下:“为己而后可以为人,求学而后可以救国”,这种圆融的态度在当时曾引起轩然大波,但在今天看来,这种通达的思想未尝不是饱含着热情和希望,将民族的气节和精神有力地传承下去。他给读者带来的不一样的声音,足可以引起我们对人生更深层的思考。
  • 吃透道德经

    吃透道德经

    《道德经》概念上的意义,要大过它的本质与内在。很多人在深奥、晦涩的印象前望而却步,只片面地记下 “上善若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法网恢恢,疏而不失”之类的句子,仿佛《道德经》是一本可以窥探宇宙奥秘却难以翻开的神书。
  • 易经是个什么玩意儿

    易经是个什么玩意儿

    《易经》究竟是个什么玩意儿?有人认为,《易经》是群经之首,一切学科的源头;也有人说,《易经》是算命先生搞的“封建迷信”;还有人说,《易经》深奥难懂、神秘莫测。想探究《易经》的奥秘吗?那么请打开这本书,让自己变得简单,让《易经》变得更简单。
热门推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庶女重生:毒妻不低头

    庶女重生:毒妻不低头

    身为不受宠的庶女,她事事忍让,l临死前才幡然醒悟,原来这世上根本没有救世主,要翻身只能靠自己!再世为人,她还是那个不受宠的庶女,却不再忍不再退。庶女翻身成毒女,上辈子的账这辈子算,有仇报仇有冤报冤,就算拼个你死我活,也绝不哑忍低头!
  • 琴帝

    琴帝

    九叠琴音震寰宇,谁敢闻言不识君?七色魔法代等级,雄雄揭大幕。琴之帝王,给这片大陆带来翻天覆地的改革。伴随着旷古绝今的赤子琴心的出现,一代琴魔法师,在碧空海之中悄然诞生。这将是一个单纯的少年,逐渐成为琴中帝王的故事,开创音乐魔法的先河,颠覆以往的设定,赤橙黄绿青蓝紫,彩虹等级将成为所有武技和魔法衡量的标准。原本仅仅是鸡肋一般的职业,因为有他的出现,却成为了不朽的传说与传奇,而其人则犹如一颗耀眼的新星一般让所有人都无法忽视他的光芒。就算是龙,这种近乎无敌的生物,在琴之帝王面前,也无法抬起其高傲的头颅,因为在其面前是跟神一样的……开创音乐魔法的先河,颠覆以往的设定,赤橙黄绿青蓝紫,彩虹等级将成为所有武技和魔法衡量的标准。龙,不再是无敌的生物,这将是一本高龙小说。神音师,精神系魔法师的分支,龙崎努斯大陆上最高贵也是最鸡肋的职业。但是,它真的是那么一无是处么?旷古绝今的赤子琴心,一代琴魔法师,在碧空海之中悄然诞生。这将是一个单纯的少年,逐渐成为琴中帝王的故事。但是,他真的只是琴中帝王么?
  • 阮义忠的微博生活:一日一世界

    阮义忠的微博生活:一日一世界

    以介绍作者的家居生活方式为主,散步、室内设计及别墅改造等看似生活琐事,皆有作者的乐趣及巧思在内,我们也可从中获取些家居生活的经验,使生活更美好。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乌鳢规模养殖关键技术

    乌鳢规模养殖关键技术

    《金阳光新农村丛书》围绕农民朋友十分关心的具体话题,分“新农民技术能手”“新农业产业拓展”和“新农村和谐社会”三个系列,分批出版。“新农民技术能手”系列除了传授实用的农业技术,还介绍了如何闯市场、如何经营;“新农业产业拓展”系列介绍了现代农业的新趋势、新模式;“新农村和谐社会”系列包括农村政策宣讲、常见病防治、乡村文化室建立,还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一些知识作了介绍。全书新颖实用,简明易懂。
  • 复仇千金

    复仇千金

    命运让她成为了市长的私生女。父亲的冷漠,母亲的疯狂,以及妹妹的冷眼相对。逼着她一步步走向复仇之路……--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尘世琐语(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尘世琐语(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弃妃问情

    弃妃问情

    前世的弃妇,今世的弃妃是不是总也逃不脱被弃的命运赖雅穿越成宰相的傻女成亲之日成为弃妇美男连连出现,好戏连番上演,情归何处且看命运车轮如何旋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