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8600000015

第15章 康有为的今文经学立场与其戊戌流亡前的孔教建制主张(4)

之后他提出了解决教案问题的建议:“臣愚久已隐忧,深思补救之策,以为保教办案,亦在于变法而已;变法之道,在开教会、定教律而已。”(同上。)具体来说,就是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孔教会,以衍圣公为孔教会的总理,“自王公士庶,有志负荷者,皆听入会”,并“听会中士庶公举学行最高为督办,稍次者多人为会办,各省府县,皆听其推举学行之士为分办”,然后由衍圣公出面以孔教会的名义与教皇定约、定律,如此则“教律既定,从此教案皆有定式,小之无轻重失宜之患,大之无藉端割地之害。其于存亡大计,实非小补”(同上书,93页。)。因为当时的教案主要发生在天主教的教堂,所以康有为的这个建议显然从各国天主教会和梵蒂冈的关系中得到了启发。(茅海建对康有为开教会、定教律以办教案的建议评论说:“从以上文字来看,康对西方教会及其相关法律并不知详,所拟‘以教制教’的方案,亦近同于说梦。”(茅海建:《从甲午到戊戌——康有为〈我史〉鉴注》,446页)说康有为“对西方教会及其相关法律并不知详”大概没有错,但没有注意到康有为这一建议受到各国天主教会与梵蒂冈的关系的启发,使得这一评论不够公允;而且,从朝廷的角度来看,教案问题最迫切的是与割地赔款有关的政治问题,因此,将康有为的这一建议概括为“以教制教”,就是完全错误的。即使康有为的孔教建制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就是针对基督教而发,他的目的也是为了保孔教。)康有为注意到,在中国的天主教会一方面隶属于他们的国家,一方面隶属于梵蒂冈。于是,为了使教案问题与国家间关系脱钩,也就是去掉教案问题中的国家因素,他提出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孔教会与梵蒂冈定约、定律,以避免国家以教案为借口进行要挟:“今若定律,必先去其国力,乃可免其要挟。莫若直与其教会交,吾亦设一教会以当之,与为交涉,与定和约,与定教律。”(《康有为全集》第四集,93页。)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康有为在此主张建立的是一个独立于国家的教化组织呢?或者说,康有为在此主张建立的是否是一个孔教的梵蒂冈呢?答案是否定的。在康有为的建议中,衍圣公作为孔教会的总理要“上之朝”,对于孔教会的性质,他也明确地说:“教会之名,略如外国教部之例。其于礼部,则如军机处之与内阁,总署之与理藩院,虽稍听民举,仍总于圣公。则亦如官书局之领以大臣。”(《康有为全集》第四集,93页。)在1898年6月21日进呈给皇帝的《日本变政考》中,康有为如是概括他开孔教会以办教案的主张:“今宜改礼部为教部,以发明孔子之道为主,日讲君臣父子之义、忠爱之道,定集会教徒,讲说教义,结教会之例,定两教之律,及判讼之例。庶几吾教明,而教案易办也。”(《康有为全集》第四集,152页。)由此“吾教明而教案易办”的思路可见,康有为此处建议设立的孔教会实际上还是一个国家机构,其主要职能除了传播孔教之外,还承担国家的宗教事务管理工作。这样一个既有传教组织性质、又有国家宗教事务管理机构性质的孔教会意味着康有为那时的孔教主张仍然不脱早期官办教化的敷教思路,且在教案问题的激发下又出新义。

与此相应的是,康有为在《教学通义》中依据经典而提出的“通于治理而言教化”的观点正是他在这个折子中提出保教主张时所陈述的一个重要理由:“夫天之生民,有身则采君以群之,有心则尊师以教之。君以纪纲治大群,师以义理教人心。然政令徒范其外,教化则入其中;故凡天下国之盛衰,必视其教之隆否。教隆则风俗人心美,而君坐收其治;不隆则风俗人心坏,而国以从之。此古今所同轨,万国之道义也。”(同上书,94页。)顺此,康有为还对保教与保国、保朝廷的紧密关联作了进一步的发挥,并在“变法之本”的意义上论及保教的重要性:“若大教沦亡,则垂至纲常废坠,君臣道息,皇上谁与同此国哉?方今割地频仍,人心已少离矣。或更有教案生变,皇上与二三大臣,何以镇抚之耶?臣愚窃谓,今日非维持人心,激厉忠义,不能立国;而非尊崇孔子,无以维人心而厉忠义。此又变法之本也。”(同上书,94页。)

此外,在《上清帝第二书》中已经提出的改淫祠为孔庙的建议也出现在这个折子里,康有为还进一步请求光绪帝举行临雍之礼,亲自祭孔,并就讲明孔学、弘扬孔教一事出台具体的奖赏措施,以示其对孔教的重视:“伏惟皇上举行临雍之礼,令礼官议尊崇之典,特下明诏,令天下淫祠皆改为孔庙,令士庶男女咸许膜拜祭祀,令孔教会中选生员为各乡县孔子庙祀生,专司讲学,日夜宣演孔子忠爱、仁恕之道,其有讲学之士行高道明者,赏给清秩。”(《康有为全集》第四集,94页。)

此折子还有一个重要内容,即题目中所谓的“厘正科举文体”,焦点在废八股。我们知道,废八股以改革旧的教育体制——即科举制——是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的一项重要的政治诉求。康有为充分肯定科举制的意义,指出这一制度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选拔德才兼备的人士以为国家所用,“而欲其负荷大教,推行圣道,讲明义理,培养人心,美化风俗,立功立政,毗佑国家”(同上书,93页。)。更明确地说,除了从为国家培养、选拔官吏的为政之法的意义上肯定科举制之外,康有为还从能“负荷孔子之教”的为教之法的意义上肯定科举制。因此在叙述科举制的历史时,他说:“若夫为教之法,自朱子讲明义理,发明四书,元、明尊之,以四书义试士,本欲天下士人日诵圣言,发明大道也。”(同上书,93页。)之后他提出,科举制的问题在于“积久弊生”,以致有八股之制。

对于八股的危害,在康有为自己所上的奏折和他为其他一些维新派人士代写的奏折里多有陈情,概而言之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关乎智,即他认为民智不开根源于以八股试士:“今日之患,在吾民智不开。故虽多而不可用。而民智不开之故,皆以八股试士为之。学八股者,不读秦、汉以后之书,更不考地球各国之事,然可以通籍,累致大官。今群臣济济,然无以任事变者,皆由八股致大位之故。”(这是《我史》中记载的康有为1898年6月16日利用召对的机会向光绪帝面陈八股之害时所说的话,参见《康有为全集》第五集,93~94页。类似内容亦见于此处讨论的保教折。)另一个关乎德,即他认为风俗之坏、人心之薄亦根源于以八股试士,因为正是以八股试士的制度导致国人从小就不读孔子之书,不习孔子之教:“以故今天下人士,知律而不知经,知势而不知教,知利而不知义,知公而不知私,敢于作奸犯科,而不敢急公仗义。其事上也,知拜跪忌讳,貌为畏谨,而内便其欺诈粉饰之私;其交友也,应酬往还,饮食征逐,而内怀险诐轻薄之意;其临下也,则刻暴残忍,而无仁厚恺悌之心。都会尤甚!官场尤甚!”(《康有为全集》第四集,94页。)在总结八股的危害时康有为更将之置于亡国、亡教的高度上:“故国亡于无教,教亡于八股。故八股之文,实为亡国、亡教之大者也。”(《康有为全集》第四集,94页。)

鉴于康有为对科举制的以上认识,我们能够理解,康有为针对科举制所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变法主张何以不是废除科举制,而是改革科举制。(干春松在《科举制的衰落和制度化儒家的解体》一文中从制度儒学的角度论述了科举制的衰落,参见干春松:《制度儒学》,84~104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如果联系戊戌期间康有为等维新派人士的其他政治主张和政治活动,那么,我们可以概括说,康有为改革科举制的主要举措包括开学堂、正文体、办孔教。开学堂之目的在崇才学、开民智:“泰西变法三百年而强,日本变法三十年而强。我中国之地大民众,若能大变法,三年而强。欲使三年而强,必使全国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而后智开而才足。”(康有为:《请改直省书院为中学堂乡邑淫祠为小学堂令小民六岁皆入学折》,见《康有为全集》第四集,317页。)正文体之目的在明经义、正士德:“今夫四书文之所以足贵者,将使人读书以明理,穷经以尊圣也。今截搭枯窘、割裂破碎之题,非以通经,乃以蠹经;代古立言,优孟傀儡之体,非以尊圣,乃以侮圣。故臣谓非立法不善之为害,而文体不正之为害也。请特下明诏,斟酌宋、元、明旧制,厘正四书文体。凡各试官命题,必须一章一节一句,语气完足者;其制艺体裁,一仿宋人经义、明人大结之意,先疏证传记以释经旨,次博引子、史以征蕴蓄,次发挥时事以觇学识;不拘格式,不限字数。……如此则观听一新,人务实学,有经义取士之效而无其弊矣。”(康有为代杨深秀作:《请正定四书文体以励实学而取真才折》,见《康有为全集》第四集,63页。)办孔教之目的则在美风俗、办教案,如前所述。

由此可见,戊戌时期康有为的孔教建制主张其实是他改革科举制的一个重要内容。从这个视角看,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他会将建孔教的下手之处落在“厘正科举文体”这一点上:“而下手之始、抽薪之法,莫先于厘正科举及岁科试。四书文体以发明大道为主,必须贯串后世及大地万国掌故,以印证之;使学通今古中外,乃可施行其文体如汉、宋经义。”(《康有为全集》第四集,94页。)另一方面,建孔教也因此与开学堂有所关联了。我们知道,在康有为等维新派人士的多番鼓吹下,光绪帝于1898年7月3日颁布圣谕,下令开大学堂,停八股,举行经济常科。康有为在受到鼓舞的情况下马上又上一道折,即《请改直省书院为中学堂乡邑淫祠为小学堂令小民六岁皆入学折》,论及开高等学堂、中学堂和小学堂之事,以与大学堂的开设相衔接。在这道折子里,康有为建议将直省及府、州、县的公立书院及民间的义学、社学、学塾“皆改为兼习中西之学校”,而以“省会之大书院为高等学,府、州、县之书院为中等学校,义学、社学为小学”。至于学堂的教学方针,一言以蔽之,则曰“通经史而讲时务”(《康有为全集》第四集,318页。)。

同类推荐
  • 厚黑学(全集)

    厚黑学(全集)

    “厚如城墙”,岿然不动,静观其变,一旦时机来到,就需断,“黑如煤炭”,决然出击,勇猛果决。“厚”在伺机,“黑”在决胜,一件事要成功,二者缺一不可。
  • 孔子与儒家学派

    孔子与儒家学派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
  • “西道孔子”:扬雄

    “西道孔子”:扬雄

    《巴蜀文化走进千家万户——“西道孔子”——扬雄》由纪国泰所著,本书涵盖了巴蜀文化的起源与传承、历史文化、民族宗教、科学技术、民风民俗、名都名城名人等诸多方面,史实准确,文字精练,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对普及、宣传和弘扬巴蜀文化,具有积极重要的作用。 相信这本书能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并从中领略到巴蜀文化的独特魅力。
  • 中国古典政治哲学论略

    中国古典政治哲学论略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为指导,以历史主义为原则,对中国古典政治哲学的主要理论范畴一天命观、经学政治指导思想、大一统政治格局、德治治国方略、纲常伦理规范、民本固国执政方策、政治变革对策等概略性地试作哲理梳理,以时间范畴为经、历史时序为纬,论析儒学乃中国古典政治哲学的中心支柱,以民为本执政哲学期许维护大一统政治格局、伦理纲常政治秩序,在时易治变中推行以德治国方略,建构持续发展的中华民族政治文明精神。
  • 韩非与法家思想

    韩非与法家思想

    这本《韩非与法家思想》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该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热门推荐
  • 酷少的萝莉妻

    酷少的萝莉妻

    他是强权重兵,运筹帷幄的顾远航,不曾想,一个小丫头竟让他---‘全军覆没’!她是小导游,‘天真烂漫’,最大的目标---‘誓将闪婚进行到底’,殊不知,这婚姻可真难耐呀!三年前苏齐洛扬着一张春光灿烂的小脸说:“顾远航,和我结婚吧。”顾远航被口中的咖啡呛得满脸通红:“不好意思,我们不合适。”苏齐洛不服气:“我守得了清贫耐得住寂寞,那里不合适了!”顾远航气定神闲的丢了句:“丫头,这年头,大叔不一定喜欢萝莉的。”三年后,顾远航想小丫头可真嫩真好吃,是真的很好吃……于是,黑着一张老脸,哀嚎着谁TMD说的大叔不喜欢萝莉了,谁说的,谁说的!!!给老子滚出来……PS:正剧,非小白文,有笑,有泪,说亲友爱三情,诉岁月静好,揭人性本质,缠锦爱情等你来阅!
  • 美男们,快向我看齐

    美男们,快向我看齐

    “哔~~集合~~全体美男都有,向我看齐,报数!!!”“一”“二”“三”“四”“五”“集合完毕请指示!”“快向我看齐!!!”“???”“古龙月,出列!!!”
  • 神墓传说

    神墓传说

    《乾河图集》藏有八处宝藏,传说是轩辕帝,炎帝,纣王,秦始皇,汉武帝,曹操,宋太祖等人的宝阁……每一个宝阁都藏有万千秘密……
  • 世界最具传世性的思想巨人(3)

    世界最具传世性的思想巨人(3)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随身带着星际争霸

    随身带着星际争霸

    一觉醒来,唐方穿越到253年后的星河时代,成为一名前线炮灰士兵。他发现自己竟然随身带着一款即时战略游戏《星际争霸2》的三族基地。更让他欣喜若狂的是,他能够召唤游戏空间里建造的战斗兵种。虫族;巢虫领主,雷兽……人族;女妖战机,战列巡洋舰……神族;黑暗圣堂武士,航空母舰……看唐方带领他的三族舰队,震烁星空,颤栗银河。PS:新书期求收藏,推荐。
  • 天才痞妃

    天才痞妃

    “贱人,你终于舍得醒了?”头皮一阵发痛,入眼却是一张陌生的脸孔。这男人俊美无涛,却神情阴鸷,见她睁眼,狭长的凤眸轻轻一挑,大掌毫不怜惜的拽着她的发又是往起一提。舒荷双眸一冷,抬手便狠绝的朝那张俊脸扇了过去,“敢碰本小姐的头发,找死吗?”她是舒荷,现代绝世美女,不想被未婚夫用强,直接从办公桌上摔了下来,醒来发现自己已经改头换面,成了受人欺凌的相府嫡出大小姐。爹爹不爱,娘是疯子,庶母似虎,妹妹似狼,就连唯一心爱的男人也背叛了她。她绝对是史上最火爆的‘淑女’,脚踹王爷,拳挑小三,不愿再做受人欺凌的怨女,秉承着现代女性的本性,她要独立,要自由,即使在这陌生的时空,也定要活个痛快淋漓!他,冷眼旁观她受人欺凌,佳人在怀,还不忘高姿态的嘲笑于她。“舒荷,别再枉费心机,就算你跪下来求本王!本王也不会娶你,许你侍妾之位,让你留在本王身边伺候,已经是最大的恩典,所以,别妄想本王会……爱上你!”她冷然一笑,“你以为我会稀罕么?”决然转身,不带一丝留恋。
  • 高中恋爱记事

    高中恋爱记事

    我就是一个平凡的女生啊!家世一般,长相一般,桃花运一般……可是我哥说“我妹妹的家世很不好吗?”江熙说“允晴,你是我见过最可爱美丽的女孩。”雪泺说“我哥认识了你六年……”这绚烂的高中时光,我努力的学习,努力的成长,只愿与你演绎最纯真的一段恋曲……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悠然见田园

    悠然见田园

    本是21世纪农村出品的林若水,在一次收割花生时,不小心跌入山崖,穿越来到了云朝。且看普通的小女子一枚,如何修炼自然功法,又如何在云朝活得云淡风清……
  • 2013年诗歌排行榜

    2013年诗歌排行榜

    编选了2013年发表在各类文学刊物及诗人博客上的优秀诗歌,全面展现了2013年中国诗歌创作成绩和美学风貌。在选编和评选过程中,编者坚持性、思想性和文学性的良知。从作品的价值上反复斟酌、碰撞、判断、从而披沙拣金,把具有广泛影响的、具有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优秀作品评选出来,汇编成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