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8400000031

第31章 跨文化行为模式:帝国主义后期在中国的德国经济与传教(3)

在中国工作的外国人当中,不列颠人和美国人占绝大多数,但是自30年代起,越来越多的德国人也来到了中国。最初从德国辗转来到中国的不是商人就是传教士。到19世纪下半叶,国家的代表也活跃了起来。自60年代起,有一支德国舰队来回行驶于中国水域,到70年代,德意志帝国在中国逐渐建立起一整套外交代表系统。然而,即使后来国家的努力增多了,也不能改变下列情况,即德国在中国的帝国主义规划是从一种社会的、由诸如传教士和商人等非国家力量所承载的活动开始的。(这一点对于大不列颠来说也是突出的,参阅比科尔斯,1999,6页。比科尔斯因此讲“租界殖民主义”(settlercolonialism),并把它与由国家承载的殖民主义区别开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非正式特征造成了这样的结果,即私人力量发挥着比在正式的殖民统治情况下更大的作用。) 1839—1841年的鸦片战争和1842年的《南京条约》(1842年的《南京条约》除了偿付赔款还包括取消中国的贸易垄断,设立5个开放口岸,治外法权和引进经过调整改造的关税系统等规定。随着这个条约的签订,中国便被强权政治强制开放了。)在德意志各邦产生了强烈的反响。由英国强制实现的开放使中国这个庞大的国家越来越多地受到德意志商人和新闻媒体的关注,一个拥有3.5亿人口的巨大销售市场展现在人们面前。科隆的商会早在1842年就向普鲁士财政部长提议,要求在中国采取适当行动,以保证德国商业在一般的中国贸易中占有一定份额。(见“科隆商会关于对华贸易所采取的立场,提出派遣一个商务考察团的要求(1842年)”,见施丢克尔,267~268页,1958。)商人们不厌其烦地拜会普鲁士政府,要求它从政治上和外交上支持德国的中国贸易。然而,普鲁士政府的代表和汉萨城市却对这些想法持怀疑态度并且与之保持距离。(见余文堂,37页,1981。)他们担心与英国在中国沿海地区的利益发生冲突。此外,普鲁士还没有建立起自己的舰队,所以政府圈内人士普遍认为,普鲁士没有办法保证实现自己的权利要求。当30年代中期第一批德国商人来到中国时,他们没有得到国家的任何支持,相反却要冒巨大的生命和财产风险。他们的目标是探测商业贸易的可能性,勘察新的贸易通道。这些早期商人是汉堡的威廉·冯·浦思道(WilhelmvonPustau)和格奥尔格·特奥多尔·西姆森(GeorgTheodorSiemssen)以及出身于萨克森的里查德·冯·卡洛维茨(RichardvonCarlowitz)。他们在广州建立起德国商号。最早是1845年1月开设的浦思道洋行(Wm.Pustau&Co.)。接着,1846年1月1日又开办了礼和洋行(Carlowitz&Co.),1846年10月1日开办了禅臣洋行(Siemssen&Co.)。德中贸易在1861年两国之间的国家联系宣布建立后明显活跃起来,这就导致来华德国商人和驻华商号的数量大增。例如1806年在不来梅成立的麦彻尔公司(Melchers&Co.)——它同样要在对华贸易中起带头作用——先后自1866年起在香港、1877年起在上海建立了分支机构。

1847年,商人里查德·冯·卡洛维茨被任命为第一位驻广州的普鲁士和萨克森领事。(见拉滕豪夫,30页,1985。)因为1842年《南京条约》的条款规定适用于所有列强,所以他也就成了所有德意志商行的商业政治代表。50年代时,卡洛维茨从广州多次向普鲁士政府提出用战船运送一位商业贸易委员来华的要求。(见马丁,212、213页,1991。)但是大约10年之后,普鲁士才打消它的外交和安全政治顾虑,顺应了从传教和商业方面多次表达的意愿和要求,即在中国负起了官方保护的职责。(关于传教会的要求,特别是柏林传教会的要求,参阅本书附录中第17号文献。)鉴于1860年《天津条约》中最惠国待遇条款的缺少,普鲁士也想与中国缔结一个商业贸易条约,因为那些与别的列强签订的条约的条款规定现在不再自动地适用于德国商人了。最终派遣并由艾林波(FritzGrafzuEulenburg)带领的东亚远征队(1860—1862)所肩负的使命是:游历中国、日本和暹罗诸国。除了缔结商业条约,远征队还有另外的一项任务,即“从科学和商业贸易关系的角度研究这个地域”,正如人们在一份政府报告中所讲的那样。1861年9月2日,普鲁士代表所有参加了德意志关税同盟的邦国,在普鲁士东亚远征队行进过程中与中国签订了类似的“不平等条约”(关于普鲁士东亚远征的前史和意义,见余文堂,44~86页,1981;马丁,1991。)。

其具体结果是1865年普鲁士公使馆在北京的建立。李福斯(Gui-dovonRehfues)被任命为第一位公使。因为在俾斯麦领导下的普鲁士外交政策完全集中于欧洲和德国统一事业,所以中国在其对外政策中并不占多么重要的地位。就是在1871年帝国建立后,确保帝国在欧洲中部的大国地位也依然处于俾斯麦政治的中心,它不能也不想以其他列强为代价追随进一步的扩张主义利益,即使不危害帝国的生存。(俾斯麦在1887年1月11日的国会讲话中对其“满足”政策作了如下描述:“我们没有进行战争的需求,我们属于老诸侯梅特涅所说过的心满意足的国家,我们没有必要用刀剑去征服和获取什么东西。”转引自希尔德布兰特,20页,1989。)一般说来,俾斯麦的外交政策强调政治的优先地位;经济目标应当服从外交政策。同时,俾斯麦认为,德意志帝国在中国只有经济利益,没有政治利益。(关于俾斯麦的对外政策参阅希尔德布兰特,13~146页,此处见81、87页,1995。关于东亚政策,参阅维皮希,117~119页,1990。然而这一政策并不意味着完全放弃殖民经营。如果不影响欧洲列强的均势,俾斯麦从内政和经济方面考虑还是愿意推行积极的占领殖民地的行动的。

因此,德意志帝国1884—1885年间在非洲攫取了大片土地。参阅莫姆森,56页及以下数页,1993。)由普鲁士东亚远征队与中国缔结的商业条约,起初导致了德中贸易的明显活跃。(1855年在中国有7家德意志企业,1877年其数量增加到41家,到19世纪90年代,该数字再次增加到80家,到1901年则达122家了。见《德国—东亚、汉堡—不来梅东亚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文集》,88~89页,1960。)许多德国企业想要把它们的产品推销到中国市场,而中国市场的庞大和它对于未来的战略意义经常被加以突出强调。然而,德中经济关系中绝对重要的商品却是军事装备物资。与自强运动框架内的具体计划相关,中国自70年代起开始大规模地从国外购买军火。因此在中国最活跃的德国公司首先是军火工业,例如埃森的克虏伯公司;该公司自80年代起就在大炮制造方面在德国企业中几乎占据了垄断地位。克虏伯以舒密德洋行作为自己在中国的代理商。手动火枪则由“毛瑟兄弟武器制造厂兼公司”大批量地输送到中国。到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之时,中国已成为德国战争物资最大的外国买主。(参阅拉滕豪夫,145页,1987。)德中贸易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铁路物资和重工业机器的供给。此外,轮船制造业和海运公司也在德中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1886年,北德意志劳埃德开辟了一条定期到中国的帝国邮政汽船航线。在财政部门,德华银行尤其活跃;它是在1889年通过帝国政府提议由德国数家大财团联合成立的。一年以后,这些财政机构又组建了“亚洲事务企业联合会”,主要经营向中国政府贷款建造铁路业务。由于国家的克制态度,在德国的扩张中起推动作用的几乎都是非国家的活动者,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890年。那些与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在此不仅调节着商业政治问题,而且也决定着外国人在中国的居住权利。

1842年以前外国人只允许在广州定居,而在30年代大约有300名外国人生活在珠江岸边广州城前一个被指定的没有围墙的居住区内,其中有12名德国人。(见史景迁对30年代广州的描写(4~13页,1996))只是借助《南京条约》外国人才有可能定居在中国沿海5个港口城市的特定区域。这些由外国人自我管理、外国人可以在其中租借或购买土地的地区被称作租界。然而,德国商行直到40年代后期也主要以广州为基地。其他港口城市的开放,特别是内地长江流域城市的开放,最终由《天津条约》所确定。现在那些主要从事进出口贸易的商行开始进入重要的港口城市并在那里设立分行了。它们的目标是,尽可能接近商品生产者和购买者或者说消费者,尽可能减少对中国的中间商(被称作公行)的依赖。因此,公司业主致力于在中国内地打造自己的据点网络。到世纪转换之际,德国商行的主要分支机构已经遍布上海、汉口、天津、广州、宜昌和镇江等地。自90年代中期起,在汉口和天津也出现了由德国行政机构管理的专门租界了。从30年代初起,在中国逐渐形成了一个相对而言比较杂乱的德国社会。到19世纪末,几乎在所有开放的港口城市中都出现了德国人社区。继商人之后,其他德国人,外交官、传教士、律师、医生、士兵等等也接踵而至。德国人较大的共同体主要分布于5个地方:在汉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约有300名德国人居留;在天津,大约有700人属于德意志帝国国民。(对于汉口,见(本书)第1章;香港,见施佩特卡姆,1999;青岛见罗梅君,238、239页,1997。一位富有批判精神的作家评论1919年居留中国的德国人数目说:“就全中国而言,大约有3500名德国人和奥地利人。在上海其数字是男子673人,女子404人,另有383名儿童。”波特,233页,1928。)在不列颠进行殖民统治的香港,大约有350名德国人,在上海外国人居住区中,大约有830名德国人。(参阅恩格勒特等,52页,1986。)随着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青岛作为第五个大城市迅速发展成为集聚地。1913年,大部分德国人(大约有2000人)生活在德国殖民统治的地区。

长期在中国从事活动的德国人主要有三大类:外交官、商人和传教士。(关于生活在中国租界的外国人的社会组成见克利福德,37~59页,1991;也参阅陈风,25页及以下数页,1999。显然这一社会组成与所有民族的情况类似。)虽然外交机构的属员人数最少,但他们却构成当时各个德国人社团的社会中心。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每个较大的定居区都设有一个领事馆,由一位领事、一位领事副手、数位翻译和秘书组成。在其他如商人和传教士等社会团体与外交官的关系中,官方国家的传统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外交机构属员作为国家政权在国外的政府官方代表理所当然地(perse)享有显赫威望,即使其级别相当低下。此外,那个在与中国签订的条约中明文规定的领事裁判权也赋予外交官凌驾于所有居留中国的德国人之上的法官式权威。再者,外交官还可以从外交方面对个别私人意图加以有效支持,因此,几乎所有团体都致力于谋求与帝国的外交代表保持良好关系。(驻中国的领事代表的显要社会地位也可以从不列颠社团方面加以确认,参阅贺远刚,155页,1989。)然而,这些外交代表非常注意他们的独立性,恪守中立,而他们的权威恰恰是以这种独立性和中立为基础的。不过,我们不应当过分强调领事们社会的和法律的权威而忽略下列情况,即领事们对虽然生活在中国却处于外国人租界之外的德国人的控制和驾驭能力是有限的。商人几乎总是构成来华德国人的最大多数。然而这个团体内部却十分杂乱并且等级森严。居于顶尖的是大工业的代表(首先是钢铁工业如埃森的克虏伯公司和各铁路辛迪加)和大财团(德华银行)。这个圈子里的人可以直接面见外交官,他们与柏林的政府官员也保持着很好的政治关系。在社会文化方面,这个团体绝对支配着租界中的生活,以至于他们奢侈的生活作风受到多方面的描绘,被当做“条约口岸”生活的同义词而加以渲染。(参阅陈风,19页,1999。)稍次于他们的是那些颇具名望的从事对华贸易的外国公司的地方代理。他们虽然也是富贵的望族,但在政治上却不能得到与前者相同的支持。还有一些较小的商人和店主,他们在数量上占大多数,但富裕程度和生活奢侈程度远不能与前面两个团体相比。

还有不少中小企业主经营不善,一些商人必须空着手返回德国。德国传教士也大规模地在中国从事活动。而德国传教士与德国商人几乎没有交往,就好像他们没有同时生活在中国一样。自1830年起郭实腊(KarlGuetzlaff)就在中国南方沿海地区开始了传教活动。1847年,德国新教传教差会如柏林会(旧译巴陵领会,BerlinerMission)和礼贤会(RheinischeMission)也开始从香港转入广东省内地传教。1879年,斯泰伊尔圣言会(SocietasVerbi divini,简称SVD)的第一批德国天主教传教士到达中国。传教士,不管属于何种教派,基本上都相当分散地生活在农村地区,常常住在偏远的村庄和小城镇。在这里,除了传教士,其他外国人从不想光临,而传教士却把这里看做自己主要的活动场所,其他居留中国的外国人社团则根本未考虑以这种方式接近中国社会的日常生活。传教士远离其他大多数外国人的居住地,在这些外国人居住地中,只建有供传教士休养或培训新来传教士之用的教士培训班(Priesterseminare)。传教士虽然也要求外交机构给予政治支持,但他们同时又不想与其他的、德意志帝国海外扩张的世俗团体靠得太紧,他们似乎也要保持一定的独立性。除此之外,还有另一些经常被人忽视的团体。

同类推荐
  • 人生不可不知的历史常识

    人生不可不知的历史常识

    寻根探源,集纳中外灿烂文化;谈古论今,猎获古今丰富知识。人类的文明漫长而悠远,想要了解它的发展历程,就不能不了解历史,就不能不掌握必要的历史常识。只有掌握了历史常识背后所蕴含的深厚底蕴,才能增进对历史乃至现实的解读与把握,才能在新的挑战面前,与时俱进,适应社会的潮流。
  • 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官渡之战》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官渡之战的有关内容。
  • 锦衣传奇

    锦衣传奇

    明初,置拱卫司,秩正七品,管领校尉,属都督府。后改拱卫指挥使司,秩正三品。寻又改为都尉司。洪武三年,改为亲军都尉府,管左、右、中、前、后五卫军士,而设仪鸾司隶焉。四年,定仪鸾司为正五品,设大使一人,副使二人。十五年,罢仪鸾司,改置锦衣卫,秩从三品——《明史》历代的锦衣卫中,有一个人,被称为第一锦衣卫他就是:少年仗剑夺武第,脚踏烈火救上帝。百官战栗伏阶下,高举金瓜震廷议。手掌飞鱼慑不法,缇骑马蹄震天下,身兼三公又三孤,天朝唯我陆平湖一直绞尽脑汁沉默写书,朋友建议弄个群扩展思路,说对历史真实度审核有帮助,因此决定建个看看效果,群号:124199558。喜欢锦衣卫的朋友加进来一起交流。
  • 王朝与职官(和谐教育丛书)

    王朝与职官(和谐教育丛书)

    俗传中国史朝代起讫年匡谬西汉起始年目前多采用公元前206年的说法。前206年是刘邦始建汉王国之年,当时的汉王国只是项羽主命所分封十八王国之一,西楚霸王项羽才是当时的天下最高统治者。本书详细介绍了中国历朝历代的官制,解开我们心中深藏已久的疑惑,赶快和我们一起来翻开此书,品味历史吧。
  • 汉朝旧事

    汉朝旧事

    以幽默的方式解说自己眼中的大汉王朝.看过本书的朋友,真诚感谢各位的支持。本书若有不足之处,还望不吝赐教。本着力求精品,不出废品的原则进行创作,汉朝旧事qq讨论群:72625308;汉朝旧事正在修订中...
热门推荐
  • 庄子

    庄子

    《庄子》是《老子》以来最重要的道家典籍,是传承和弘扬道家思想的第一经典。《庄子》一书,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它涉及到伦理、哲学、人生、政治、科学、艺术诸多方面。
  • 万界战皇神

    万界战皇神

    “五尊降临”——“万魔沉浮”。“邪恶克星”——“唯我五尊”。这几句话代表着五位“万界战皇神”拥有的超乎想像的力量,也代表着五位“万界战皇神”注定要与邪恶的魔皇展开一场场神圣大决战!这五位“万界战皇神”就是:拥有超越一切无限力量的“至尊超神皇--傲天帝斯”,拥有无限毁灭力量的“至尊毁灭皇--龙奇”,拥有无限创造力量的“至尊创造皇--幻天异”,拥有无限光明力量的“至尊光明皇--圣辉”。
  • 妖孽个个很腹黑:绝版刁妃

    妖孽个个很腹黑:绝版刁妃

    穿到古代做丫环谁有她大牌,茶水少爷端着糕点小姐喂着,原以为可以如此混吃混喝,却料不到这具身体有着显赫家世。他是惯她无法无天的少爷,却因爱生恨。他是温润如玉的谪仙公子,妖孽腹黑手段阴狠无情,却独对她无上宠溺。他是刚愎狂傲的将军,却在两个女人中难以取舍。他是一个帝王,不论如何温和,动用的永远都是冰冷的王权。
  • 穿越之带着全城一起富

    穿越之带着全城一起富

    一个梦想成为警察的女法医,一场无里头的穿越之旅,既然在现代完成不了自己的梦想,那么她誓要在古代建立自己的警队,可是,当梦想照进现实,她当警察,还是做法医呢?这是个问题,最终,带着全城一起富。片段一“你是谁?”雪末疑惑看着面前抠着大脚丫的——某样生物!头上两只角,鼻子上套着大铁环,皮肤黝黑,肌肉隆起,长得极为不像人。“阴间和平管理委员会会长,简称阴长”阴长摸了摸自己嘴边的胡子说道。“咦——”雪末鄙夷的看着他,好恶心,刚刚还在抠脚丫。片段二雪末道:“阿蒂,你怎么在这里?那个小乞丐呢?怎么没有跟你在一起”。阿蒂甩了甩尾巴,道:“放心,我把他拴在马厩了,对了,末末,你说要给我做剁椒鱼头吃的,赶快啊!小爷都饿死了”。雪末桃花眼诡异的看了阿蒂一眼,马厩?貌视那是你待的地方吧,片段三雪末爽快道:“哪有那么多为什么?喜欢你就给你了”,再说了,这里的东西她也要不了啊!君上邪低垂的淡蓝色眼眸翻过惊天巨浪,慢慢恢复平静,抬头看着雪末,定定道:“你的话我记住了”。片段四“做了我的皇后,你便可以母仪天下,荣华富贵享之不尽”,君孜然满脸邪肆的说道。雪末点头,疑问道:“这么好的位置,你自己不做,便宜我,谁信啊!”。片段五雷霆刚毅的脸上满是深情,道:“我宁愿你当时没有捡我回去”。雪末笑了笑道:“小乞丐,我没想捡你的,可是你偏要撞到我的枪口上来”。…雪末仰天大喊:“我绝对是个好人”。众人道:“谁信?”。
  • 腹黑不为妃

    腹黑不为妃

    【完结】沈星儿,名副其实的黑道大小姐,别人穿越都是莫名其妙,而她的穿越是早在意料,汗滴滴,一朝穿,很好很强大,成功穿越到了她梦寐以求的古代……的湖里?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忘了归来

    忘了归来

    本书作者砺平是沁水籍“三平美女作家”之一,长期固守沁水本土,笔涉诗歌、散文等领域,有诗文集《哪种离别不忧伤》面世。另两位是葛水平和杨平。葛水平是名扬全国文坛的一级作家,现任长治市文联主持工作的副主席;杨平在杭州打拼,出版了《人文晋城》上下册,在晋城轰动一时。
  • 当仓央嘉措遇见纳兰容若

    当仓央嘉措遇见纳兰容若

    这是两个人的传记和诗歌合集。此书记录了他们俩的主要诗歌作品和人生经历。两人分别是仓央嘉措与纳兰容若。著名电影《非诚勿扰》播出后,仓央嘉措的诗歌被人们重新拾起,并受到广大年轻人的狂热追捧。他是最令人尊敬的转世活佛,却深爱着一个平凡的姑娘。“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成为千古绝唱。而几乎在同一个时期,另一个出身显赫,却向往平凡的词人——纳兰容若,也是文坛上闪亮的星星。被多少幽怨的才子佳人常挂口头的“人生若只如初见”,就是出自这位奇才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