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8400000032

第32章 跨文化行为模式:帝国主义后期在中国的德国经济与传教(4)

其中之一便是那些驻扎在中国的军人。自鸦片战争以来,几乎所有欧洲国家都向中国派遣了驻军,而且与时俱增。这个团体可能在数量上超过所有在华活动的其他外国人团体。(尽管规模庞大,但来华军人仍属于19世纪中国史研究中的薄弱环节。)而德国军队还定期——大多三年或五年一轮——换防,这样,曾经来华的德国士兵的数目可能会很大。一旦在中国领土上发生战事,驻扎中国的士兵数量更会急剧增加。因此,在1900年,大约有两万名德国士兵组成东亚远征军被派遣到中国。(参阅文岑,211页,1991。)但是驻军的意义并不在于数量之多,而在其社会和文化方面。借此(大概也只能借此)德意志帝国的社会中下层成员有机会来到中国。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对中国的远征构成了他们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段经历。这一点从士兵们写作的大量日记、书信和报道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通过寄到各自家庭中的书信,德国更广泛的社会阶层便获得了来自中国的信息和印象。

数量上较少,但影响很大的是一些因为掌握特殊技能和受到专门训练而被派到中国短期工作的专家,例如教官和教师、工程师、医生、行政官员、科学工作者等。(参阅陈风,1999;史密斯,1999。)这个团体中有一部分人供职于中国政府。他们被分派到中国各地,工作在外国人的居住地之外,并且常常孤身一人。由于很少与来华的德国人社团打交道,也由于其工作性质使然,相对而言,他们与中国社会的精英和决策者联系密切。

由此可见,在中国居留的德国人社会异质纷呈,多种多样,比迄今为止所有著述的描写都复杂得多。不仅社会背景、生活格调、消费习惯,而且动机、世界观和认同性都有很大差别。商人多出身于世界主义和自由主义的汉萨大资产阶级圈子。(参阅施佩特卡姆,1999。)相反新教传教士多来自小城镇和小资产阶级氛围,而天主教传教士则多出自农村地区和小农环境。(参阅余凯思,289页及以下数页和326、327页,2000。)外交官职业者以普鲁士贵族和普鲁士官员身世为主。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才出现一种民族主义情感,把各个团体比较牢固地整合在一起。19世纪来华的传教士和商人起初对中国怀有一致的看法。(参阅罗梅君,1986;罗梅君、余—戴姆博斯基,1990;布劳讷、罗梅君,1990。)而这种看法早就被众多媒体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加以广泛传播了,对此,传教士和商人在来华之前已经十分熟悉了。像地理学家菲迪南德·冯·李希特霍芬男爵(FerdinandFreiherrvonRichthofen)或游记作家恩斯特·冯·海瑟瓦泰格(ErnstvonHesse-War-tegg)和弗里德里希·威廉·格鲁伯(FriedrichWilhelmGrube)等第一批考察旅行者却能够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把一些关于中国的知识传播到德国。那些在德国拥有众多读者群的报道在传播一种占主导地位的中国观方面起了重大作用。其典型特征是专注“中国的问题”(停滞、落后、贫穷、愚昧无知等)和由此推导出的德国的任务。

对于德国文化的优越性的想象和有关德国文化的文明化或现代化使命感直到20世纪还决定着德国人对中国的认识。反过来,在中国方面,起初对外国人也有一种占主导地位的、公式化的认识。德国在中国的强权政治行为严重制约着中国官员和知识分子的态度。在这里,意识形态争论也居于首要地位。与外国人的交往开始于认识论层面。因此,军事维度影响着中国方面对德国的感知。(参阅费路,164~170页,1994。)即使恐惧和震惊溢于言表,蔑视的态度仍十分突出。在中国人看来,德意志的****似乎是一种威胁,但它原本反映了文明的弱点,标志着无文化性和文明成就的缺乏。这样的论证模式可以证明自己道义上的优越性,并使旧秩序重新获得力量。这种话语制造出某种意识形态构造,其目的是与德国保持距离。虽然在技术和军事方面要向他者学习,但文化的差别又是实际存在的,甚至必须被加以突出强调。德国人和中国人之间的最初关系因此呈现出相互保持距离和相互拒绝的特征。尽管如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外国人社会团体和包围着它们的中国社会之间仍然出现了多方面的对抗性的和合作性的相互作用。双方的保留和偏见、语言交流的困难和文化上的误解、赢利思想和赢利的渴望导致了摩擦和冲突,而这些摩擦和冲突严重危害着双方的某些特定团体。暴力冲突有可能从根本上破坏中国社会的稳定,这一点在义和团运动中得到了充分证明。(参阅柯文,1997。)这种局势既不利于本土的精英也不利于外国人。因此便产生了与对方取得谅解的必要性,即使这种谅解往往会出现变形。于是,以避免对抗冲突为目标的相互作用就成了一种绝对的必要,也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利益得到充分的代表。

德国企业主和银行家对中国市场的期望只能部分地变成现实。中国市场的独特性和独立性、中国方面资本的不足以及在中国市场上的激烈竞争都阻碍着人们企盼的增长率的出现。德国在中国外贸中的份额只能缓慢地从80年代的2.5%上升到90年代的5.1%。不过,德国的出口达到了外国输入中国商品总数的9%,德意志帝国上升到英国之后的第二位,尽管与英国的差距很大。(参阅拉滕豪夫,107~112页,1987;施雷克尔,9~11页,1971;论述最详细、最清楚并附具体数据的是施丢克尔,175~183、190~238页,1958。)传教工作也举步维艰。虽然传教士遍布全中国,到处吸收中国教徒入教,但常常卷入中国内部的冲突和争斗。传教士的努力总是遭遇到农村社会各团体的坚决抵抗,后者最后汇集成暴力冲突和大规模的反基督教运动。针对德意志帝国传教的和经济的扩张,中国社会展示出一种在历史比较中令人惊叹的抵抗能力和自主能力。到20世纪初,欧洲列强必须从中国领土上所有的半殖民地(势力范围)和殖民地(租借地、租界)撤退,放弃法权要求和特权。(参阅亨特论文,1987。亨特论证说,继非殖民化——为此,印度、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殖民地人民也进行过顽强斗争——而来的经常是长时间的内战、贫穷、依赖和非良性发展等问题。与之相反,在中国,国家只经历了相对而言比较短的军阀混战时期,然后便是长久的领土统一和政治强大局面了。)从中国与西方充满活力的斗争中,从消除和限制殖民主义外来决定的灵活尝试中,也从大量富有创造性的激活本土结构使之现代化的措施中,我们不难看到研究这段历史的意义。为了理解由此产生的、可以清楚观察到的遏制帝国主义进程——这里不能详细讨论其他可能的原因——有必要对德国和中国方面特殊团体之间的具体斗争情况进行深入分析。

要分析帝国主义规划在中国的具体发展情况,我们应当把眼光转向来华德国人必须与之打交道的那些团体和环境。德国人在中国社会中自然不能独往独来。具体的环境和帝国行为的结果绝非单方面决定的,相反,中国人团体和活动者肯定是积极参与其中的。商人和传教士都必须深入研究其中国对手的情况。同德国方面的情况一样,中国方面的某些特殊团体也是相互作用的承载者。每个参与其中的社会团体都谋求自己独特的利益,而这些利益有时不仅会与自己方面的其他利益,而且也会与对手方面的团体的利益发生冲突,但不排除协调一致的可能性。最后,要指出那些活动在德国人团体和中国人团体之间充当着跨文化中介者的团体。

中国方面跨文化间接触的承载者

就中国方面而言,具体的承载者有:占有土地的矿山业主、各种各样的地方经济团体、买办、国家行政管理部门(中央政府、省、县)的各级官员以及“普通民众”。

在与德国礼和洋行接触时,中国的矿山所有者作为一个地方社会的经济团体主要考虑的是,或者争取获得一个资本雄厚的合作伙伴,或者把其产业以较高的价格拍卖给德国公司(第三章)。矿山所有者可算是占有土地的地方精英,他们因为共同的利益相对而言比较容易与德国的对手达成谅解。而其他的经济界人士却对此横加非议,指责它为出卖中国矿产资源行径。无论商人还是运输业业主都会因为这种出卖而蒙受经济损失,所以他们坚决抗议此类行为。属于省政府占有的企业,如湖南的矿务公司,也表示反对,因为它们害怕自己的经营遭遇到强大的竞争对手。这些反对势力和抵抗力量十分强大,以至于矿山所有者最终无法贯彻其意图。能够说明地方经济势力之利益代表的效力的另一个事例是:1904年在汉口发生的中国同业公会抵制德国企业的事件(第二章)。缘由本身微不足道。但两个买办的破产和由此产生的关于德国公司的责任的争论,却足以说明地方行为人对于帝国主义侵略的反抗多么激烈,并且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取得胜利。人们还可以看到商人和企业家的两种态度。一种赞成与外国公司合作,其目的在于接受现代科学技术和获得急需的资本。另一种态度截然相反,它把与外国经济势力的合作看成无益的,认为在经济方面会受到剥削,在政治上也十分危险,因为它有可能损害中国的独立和自主。

同样,中国的国家官员对德国经济代表的政见也很不统一。正如汉阳铁厂的例子所展示的情形一样(第二章)。中国中央政府主要关心如何履行与外国列强缔结的国际条约问题。这是一种维持和平局面的态度;自1860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和1880年在中法战争中失败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便不出其右。这就意味着,中央政府允许外国公司在条约框架内自由进行经济活动,并且肯定这些活动对于促进中国发展的积极作用。这一点在经济改革家盛宣怀身上有充分的体现。盛宣怀认为,若没有与外国公司的合作,中国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是根本不可想象的。然而他也考虑到与许多公司和国家的合作可能加重中国的依赖性的情况。另一方面,地方官员千方百计地避免与外国人接触。他们不仅拥有从司法裁判权到营业许可证的颁发等广泛行政职权,而且也在社会中发挥着影响力很大的地方共同体领袖的作用。不过,这些官员在与其辖区内的外国人打交道时常常会陷入十分尴尬的境地。他们处于最高国家政权与地方社会交叉的切点上。一方面,他们要在地方上贯彻中央的方针;另一方面,他们又要向上代表所管辖地区的利益。对于地方官员来说,不论其个人的立场态度如何,性质各异的外国势力在中国社会内部进行的活动总是一个不可废止的因素。而官员们关心的却是,尽量削弱外国人在中国的实际影响,使他们受到约束,尊重地方经济界人士和地方精英的利益。他们主张慢慢发展,尽量减少,如有可能,则根本不与外国势力合作。

所谓的普通民众在史料中大多是无定形的构造物,它特别常见于与传教相关的斗争中。正如在地方经济势力和与外国人进行合作的买办那里常有的情形一样,在这里也可以确定那些皈依了基督教的团体在具体传教工作中所发挥的决定性作用。1896—1899年发生在东莞县Jingbei和Pakkong的教案(第五章)充分表明了基督徒是如何利用传教来解决地方性冲突的,而传教士又是怎样行使庇护权的。中国的基督教徒在此显然构成了推动力量,传教士则远非如此,他们往往只是违心地顺从教徒们的要求。这一点可以通过深入的个案分析清楚地看到,因为礼贤会在这起教案中是与法国传教会进行竞争的。中国教徒构成了决定不同活动者之间关系和事件进程的关键因素。皈依者们还极力敦促传教士与德国的政治代表进行更紧密的联合,因为他们相信,只有用这种方法才能更好地贯彻他们的利益。

德国方面的承载者

德国方面同样有不同的社会团体在进行活动。他们作为承载者大体可分为四类:国家公职人员、经济界人士、顾问和传教士。同中国方面的情形一样,他们的利益也各不相同。德国商人和传教士的目标十分明确。对于商人来说,其目标就是最大限度地赢利;对于传教士来说则是传播基督教和尽可能多地吸纳皈依者。这两类人的目标虽然不同,但都希望得到德意志帝国的政治代表的支持。

然而,对于传教和经济活动,国家公职人员,特别是驻华公使和各级领事,却没有统一的认识,他们的立场态度和所采取的策略表现出很大的随意性。大体说来,有四种不同的策略。有的领事后来充当了急先锋,尽管开始时帝国主义的社会计划占主导地位。特别在80年代,德国的驻外代表自觉地抛弃了先前的克制态度,极力敦促德国经济界人士积极到中国开展业务(第二章)。德国驻华公使巴兰德(MaxvonBrandt,1875—1893)就把促进德国的经济利益看做他的最重要任务之一。有的国家官员则起了支持者的作用。他们从政治上向传教士,例如在巴陵会的事例上(第五章),和商人(参阅麦彻尔公司在汉口建造的码头栈桥,第二章)提供帮助,在与中国官员或中国中央政府交涉时坚决维护德国方面的权利,甚至不惜用政治制裁进行恐吓或者以军事威胁姿态来加强其要求。

同类推荐
  • 旧山河

    旧山河

    刀尔登颠倒看历史,刁钻说古人;兼有李零之“文”、王小波之“武”。本书是刀尔登的历史文化随笔集,以另类的視角和犀利的笔触,重写历史中的各色人物和轶事。刀尔登的文风从容、收放有度,不铺张,见好就收,常被误以为是深刻,其实他追求的不是深刻,就是刁。“在平民看来,顺康年间,除了头顶上多根辫子,生活和从前,也没很大的不同,风俗依旧,人伦依旧,豆腐也还是原来的味道”。“土财主派儿子去念书做官,白胖胖的一个孩子出去,回来已变成儒士”。 “家里有鬼,山上有神,哪个也得罪不起,所以进庙烧香,入观求签,还有几百个杂神,都得磕头,宜乎古人之半月板容易受伤也。”
  • 另眼看三国

    另眼看三国

    本书包括三国时期的政治婚姻、“三让徐州”是怎么回事、话说白帝城托孤、关于“空城计”等,从新颖和现代的视角研究了名著中的诸多典故。
  • 明朝遗民的大清岁月

    明朝遗民的大清岁月

    历史上,每一新旧朝代的更替,都会引起社会的剧烈动荡和政治力量的重新组合,有以新朝为“天命人旧”而顶礼膜拜者;有为旧朝尽忠殉难死节者;也有藏身于残山剩水之间,拒不合作者。他们头上顶着“义愤”、“责任”、“建设”,同时也在心中存着故朝归来的期待,但等到的却永远是泪尽胡尘里。他们,就是一群最可怜的帝国遗孤。被故朝抛弃,又不融于新朝的遗民们。
  • 大宋帝国三百年:赵匡胤时间(下)

    大宋帝国三百年:赵匡胤时间(下)

    公元960年,赵匡胤践祚登基,大宋帝国肇造。大军入城之际,东京汴梁“市不易肆”,针对刁民趁乱打劫则“索得数辈斩于市,被掠者官偿其赀”。对于私有财产的尊重和保护预表了一代圣君将要开启传统中国最绚烂的篇章。公元960年至公元976年,是赵匡胤的“帝王时间”,历史迎来了百姓富足、兵强马壮的“建隆之治”。此后16年间,他笃行德政、偃武修文,而终怀揣未竟之志于斧声烛影中神秘而逝。大宋立国之初,赵匡胤在怀柔天下、偃武修文之际,先后征潞州、平扬州,采纳宰相赵普锦绣良策“侵削藩镇”,收兵权定祸乱,以至升平之世……
  • 贴身保镖:我的千金大小姐

    贴身保镖:我的千金大小姐

    他本是三十一世纪的杀手之王,却在完成一次特殊的任务后,穿越到了二十一世纪。在这个落后的时代,他可以随心所欲,不过,为了满足某人的愿望,他转职当起了保镖……有了超级杀手的经验,这世上又还有哪个杀手,能够对他所保护的人下手呢?
热门推荐
  • 手段:从最小变成最大的S·O·B法则

    手段:从最小变成最大的S·O·B法则

    这是一部风靡全球的“首席执行官之书”,并不以时时抛出格言隽语的俗套来左右读者,也不试图以模具演示的方式来整合读者的思维。在本书中,你看到的是商界内部绘声绘色的故事,这些故事饱含着炽热的激情,有西部好汉的粗话,也有上流豪门的恶谑,甚至不乏街舞式的鄙俚。这里一部权谋书,推进一步说,也是一部商界政治法则书,艾伦·纽哈斯毫不讳言——必要的敌意是获胜的手段,但是我们看到,在回到新闻观上时,作者又提倡着一种可敬的“保守主义”。他的经历,对广大的新闻工作也是不无教益。《手段》不仅是媒体策划人、执行总编和栏目制作人的职业必读书,而且是一切行为经理人——特别是那些处在事业关键阶段的中青年职业经理人的必读之书。
  • 首席混混总裁夫人(大结局)

    首席混混总裁夫人(大结局)

    本文为“另类总裁夫人系列”的第一本---------柠檬酸甜分割线---------她是摩北区街头混混的最高统领——首席混混他是迅风集团的最高决策人她的世界在底层他却是高高在上的总裁大人原来走在两条平行线上的人,却因为十年前的一句承诺而即将成为夫妻呃,他居然同意了,那个眼睛长在头顶的总裁居然同意娶她,她实在是……太……太悲哀了去他奶奶的大姨婆!她想嫁时,他不娶她,现在她爱上了别人,他又要娶她了不是说小混混不配当总裁夫人吗?哼,她哪是那种呼之即来、挥之则去的女人他想娶她是不,好啊!那她就逃罗……
  • 末世之丧尸系统

    末世之丧尸系统

    末世降临,可她却变成了丧尸一只,身为一只悲剧丧尸,她该如何在末世生存?丧尸系统,让她变成丧尸中的人类,人类中的丧尸。且看小小丧尸,末世惊天逆转,谁说丧尸的终点只有死亡,看我小小丧尸逆转乾坤……
  • 家有龙夫

    家有龙夫

    都市觅夫系列:1.〈家有龙夫〉已完成2.〈家有冥夫〉已完结3.〈家有妖夫〉正在连载神之传说:〈龙宝宝续集〉正在连载(寻求出版)~~~~~~~~~~~~~~~~~~~~~~~~~~~~~~~~~~~~~~~~~~~~家有龙夫〉简介:不就是对着不知道是什么东东的东西说了一句好丑嘛,有必要跟到家里来吗?一夜混战后,醒来才发现那个东东居然是条传说中的龙。噢,我的天啊,怎么说也是我们的祖先啊,我还不要命的跟它打了一个晚上的架,不仅剥了它几片龙鳞,还用锤子敲了它的头,然后用打火机烧了它的龙角,最后踢了它的下半身。要不是因为体力透支,左邻右里过来敲门并且威胁报警,估计这场架还没打完。没想到这条龙的身世还那么可怜,而且他不吃虾鱼蟹蛇,害得我也没得吃。不过也没关系了,龙的世界就和人的世界一样,怎么可能吃自己的同类呢。这条上古的龙还天天跟在我身后姐姐姐姐的叫,对别人理都不理,极大的满足了我的虚荣心。但是为什么,相处久了,我也会有若得若失的感觉?这条上古的龙有一天会飞天而去吗?好像某些东西在悄悄地改变,在身体的某个角落漫延。龙的世界是怎么样呢?命运又如何走向?~~~~~~~~~~~~~~~~~~~~~~~~~~~~~~~~~~~~~~~~~~~~〈家有冥夫〉简介:人倒霉的时候,喝口水也能呛死。不是说给我找的是风景秀丽,安静宜人的住宅吗?当我看到中介公司给我介绍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绝对安静绝对风景秀丽的房子时不禁目瞪口呆。风景是很秀丽,周边绝对安静。为啥?方圆五里,荒无人烟,就只有这么一幢不知道是哪位有钱的闲人建起来的房子。难怪租金那么便宜,就是因为谁会来这里过与世隔绝的生活啊。算了,算了,倒霉就倒霉吧,我认了。谁让我这个宅女,坐家闲得要命,又正好赶稿子呢。可是什么?这位一身黑衣的极品帅哥却说,我占了他的房子?占了他的地盘?让我赶紧滚出去?有没有搞错啊?有房产证没有?有国土局的地证没有?如果没有,应该是他滚出去!什么?阴宅?吓唬人啊这是。为了想赶我走,居然连阴宅也搬出来了。没想到极品帅哥不单单是帅,而且还很无赖,硬是要住下不走了。高我不够他高,打我不够他打,骂我又不够他骂,不摆明了我被他吃定了。我真是太可怜了!孤男孤寡女共处一室,共同生活的日子可想而知。就发挥大家的想象吧!~~~~~~~~~~~~~~~~~~~~~~~~~~~~~~~~~~~~~~~~~~~~〈家有妖夫〉简介:“小嫣,外婆给你求个神仙保佑你好不好?”头发花白年老古稀又沉默寡言的外婆有一天突然开口说道。“天灵灵地灵灵,快派个神仙保佑我家小嫣。”外婆叽哩瓜啦的在神台前自言自语,对着那正在燃烧的三柱香不停的念着。罗小嫣觉得外婆是不是老糊涂了,居然会求个神仙保佑自己。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神仙好不好?外婆老了,脑袋不好使了。不过外婆很疼她,对她特别的好,一定是知道自己活的时间不长了,所以才救神仙保佑她,想到这里罗小嫣不禁泪眼朦胧地看着还在不停念咒的外婆。怦。一声很大的声音穿透屋顶,横空落在外婆面前的那张神台上,把已经摇摇欲坠的神台催毁了。罗小嫣目瞪口呆地看着落在神仙上的邪魅男人,那头长长的头发,丹凤眼,正似笑非笑的薄唇,修长高大健壮的身躯。“你是神仙?”罗小嫣傻兮兮地问道,神仙长得不是一脸善良的吗?怎么这人一点也没有这方面的特征?邪魅男人一甩长长的头发,还顺便顺了顺自己的头发,向罗小嫣抛了一个媚眼,才傲慢地说:“什么神仙,我是妖精,我叫易白,你叫什么名字?”纤手一指朝着罗小嫣。妖精?我的妈啊。外婆不是说要招个神仙来保佑她吗?怎么招来了妖精啊?而且还原是个男妖。罗小嫣被这个惊天动地的消息给吓住了,外婆真的是老眼昏花,老糊涂到招来了妖精到家里来。“以后,我就在这里住下了。”易白弹了弹自己的玉指,头也不抬地说道。虾米?男妖要住在这里?罗小嫣终于吓得倒在了地上。~~~~~~~~~~~~~~~~~~~~~~~~~~~~~~~~~~~~~~~~~~~~〈龙宝宝续集〉简介:只要是看过〈家有龙夫〉的读者们,一定会清楚地知道咱们这位宇宙超级无敌的龙宝宝龙睿,也就是龙帛和江果的儿子,三界之首的大人物。此续集分为四个系列(暂定):妖精界,魔界,仙界,人界。主要为龙宝宝在四界中的奇遇,喜欢龙宝宝的你一定不要错过喔。
  • 天道酬民

    天道酬民

    5000多万元就放在面前,而且明确告诉你:这已经属于你了。你将如何?如此巨额财富面前,它的诱惑力足可以让一个高贵的人丧失高贵,而他却淡然一笑:“我不要。”……伟大的时代,创作着经典故事和经典人物。
  • 唐立淇2013星座运程:水瓶座

    唐立淇2013星座运程:水瓶座

    翻转过去灰蒙蒙的命运,2012年水瓶们的才华终于被看见,有人爆红,有人升官,有人恋情顺利、购置房产,人生宛如重新起步般兴奋。扛起重大的责任,无法有个人意志,的确非常辛苦,但其实压力的背后,是隐藏着“帮助你成气候”的机会,你的身价也通过一件件达成的目标,累积成扎实的分量。2013年是值得你把握、打拼的年份。
  • 老房子掠影

    老房子掠影

    《国家地理·神秘中国》是一套以地域事件为单元散点透视、实地实拍、实证实录的图书,从地理人文风貌,到社会历史心态,有记录,有拍摄,有考察,有论证,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把历史之树的绚丽风采展示给大家。从社会生活的细节上,揭开历史的面纱,看一看神秘中国的精彩。每本书中围绕同一主题生发出的不同故事,就像几片相似的树叶,为中华历史的大树平添几抹生命的绿色。在这里,我们即将看到:秀丽的山川,古老的城镇,尘封的遗迹,神秘的陵寝;我们将接触到:奇石美玉,奇异建筑,珍贵遗产,传奇人物……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冷少追爱:宝贝休想逃

    冷少追爱:宝贝休想逃

    她一觉醒来发现身边有位传说中的商界风云人物,她羞恼“我已经有未婚夫,你别缠着我”。他邪魅扯唇“没关系我会变成你的未婚夫”。再次重遇他要她负责任,她火冒三丈,“姑奶奶我要结婚了,负什么责任?”他眼中闪烁着霸.道“我不允许你结婚……除非你嫁的人是我!”
  • 草木的理想国:成都物候记

    草木的理想国:成都物候记

    《窝藏书系·阿来作品·草木的理想国:成都物候记(珍藏版)》是作家阿来的一部随笔散记。作者利用相机这一特殊的介质,将自己所居住的城市中各类花朵的次第开放与凋谢随时记录下来。从一年中最初展露身姿的梅花写起,直至海棠、早樱、玉兰、紫荆、迎春、泡桐、丁香、鸢尾、芙蓉、栀子等等,花期不同的各种植物次第开放,牵引着读者跟随镜头中的影像共同来感受城市中不同时节的多彩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