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7900000036

第36章 胡适与国际汉学界(8)

美国是胡适与国际汉学界联系的起点,得到当时在国际上声誉不高的美国文化的熏陶,又为其引以自豪,但他与美国汉学及中国学界的关系却最为尴尬。所撰博士论文,至少是得不到美国汉学权威的赏识。而一旦在中国暴得大名,母校又屡屡对他投以青睐,包括1922年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出面请他讲中国文学和中国哲学史,1934年中国部的傅路德教授请他讲学半年,胡适几番不领情。1928年哈佛燕京合办中国学院邀其加入,亦被婉拒。但1933年他却答应到芝加哥大学讲学一月并且成行,借以躲避国内政务的烦扰。

20世纪30年代,哈佛燕京学社研究生陆续来华进修,研究中国问题的美国学者也前来调查资料,如魏特夫、毕格(Cyrus Henderson Peake)、宾板桥(Woodbridge Bingham,曾任长沙雅礼学校教员)、费正清、顾立雅、卜德、毕乃德(K.Biggerstaff)等,多与胡适相识,胡对其中如宾板桥等印象颇佳。(参见《胡适的日记》,手稿本,1936年1月3日。胡称:“此君少年老成,好学而深思,很可敬爱。”)而几度赴美,并担任大使,获得过中国历史上最多名誉博士头衔的胡适,在各种场合也不免与同行专家接触交往,不过均属泛泛。他在纽约时因无人可与讨论考证文字,只好和王重民通信交换意见,因而特别留恋1944年至1945年在哈佛大学讲中国哲学史时结识的一批研究中国文史之学的后辈。对有志研究中国科学史而努力学习中文,一度来访的剑桥大学李约瑟博士也印象深刻。(参见《胡适的日记》,手稿本,1940年9月14日。)胡适的学问路子与美国新旧两班学者均有所距离,于是反而对大学圈子外的恒慕义大加赞誉。

恒慕义原是来华传教士,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进入胡适“我的朋友”之列。顾颉刚的《古史辨》第1册自序发表后,恒慕义读过,写信给顾,希望译成英文,“因为这虽是一个人三十年中的历史,却又是中国近三十年中思潮变迁的最好的记载”。胡适得知,表示“很赞同这个意思”,并在1926年旅欧途中所写书评特地引以为证,说明《古史辨》的重要。而恒慕义在1926年和1928年写的书评与论文中,又引胡适的书评,并将胡适作为重点介绍对象,称:“现在中国所谓‘新文化运动’的一种重要趋向,就是坚决地要求用科学方法把本国文化的遗产从新估价一次。”而“现代中国的‘文艺复兴’的生机,就是对于过去所持的新的怀疑态度和最近学者之醉心于新的假设”。疑古辨伪虽然自清代始,但“最近十年里面,胡适博士和曾经留学西方的其他学者,在研究史学的方法方面发表了许多著作,顿使这种运动骤添一种新的力量”。他进而希望中国将这块“新大陆”公开,“使各国学者带他的文化背景所供给的特有知识来到此地通力合作”(胡适、恒慕义各文及王师韫中译文均见《古史辨》,第2册,335、445~453页,北平,朴社,1933。)。这番话似乎为他和胡适的关系定下基调。恒慕义后任美国国会图书馆东方部主任,1934年5月还在北京与胡适会面交谈。(参见《胡适的日记》,手稿本,1934年5月3、24日。)

1936年,恒氏得到洛克菲勒基金会十几万美元的资助,邀集众多水准参差的学人编撰《清代名人传略》,并借以培训人才,费时八九年成书,通过王重民请胡适看清样并作序。不知是有意回报还是无心巧合,胡适的评价令人感到像是20年前恒慕义关于新文化运动之言的翻版。王重民批评此书不曾做到第一流传记,胡适则认为王悬的过高,称此书“可算是‘国际学者合作的研究’的第一次大成功”。为了不使将来做书评者吹毛求疵而令八九年的苦功埋没,胡适称赞它有选题公道、兼收中西记载、用新材料新成果、立论客观等6大好处,“看作三百年的中国名人辞典,在今日全世界无一书可比此书的完备而有用”。同时特别指出这种学术合作事业,最重要的“在领袖者能与人合作,使人人能尽其所长,使人人各自负责任”,并将恒慕义与魏特夫比较,推崇其“必有大过人的领袖风度,始能有此成绩也”。

该书的价值水平如何,自有定评,胡适或有个人偏爱。至于组织领导,照参与其事的费正清看,“事实证明,我们这些外来者以及那些得到洛克菲勒基金会资助的受训的特别研究生共约50人所作的贡献,尚远远逊于恒慕义博士请来的两位高级助理”,即中国学者房兆楹、杜联喆夫妇。(参见《费正清自传》,119~120页。)胡适这篇序言不仅使参与者“人人喜悦”,主编恒慕义还破例允许他将一篇关于《水经注》公案的札记作为该书的附录。(参见1943—1944年胡适致王重民各函,见《胡适书信集》中册,877、898~903、993、1003~1004页;《胡适的日记》,590页。陈桥驿指此文为胡适重审《水经注》案的第一文,其实这是长篇中文论文《全校〈水经注〉辨伪》的缩写。陈误解胡适所说“During the past year Ihavespent fully six month sinaspecial investigation of this famous controversy”,为“去年我花了整整6个月时间,专门研究这场有名的论战”,以为既在1943年之中,则重审工作最迟开始于是年6月,比通常所说始于11月要早。(参见《论胡适研究〈水经注〉的贡献》,见《胡适研究丛刊》,第2辑,74页;《清代名人传略》,970页)实则胡适意为过去的一年中而非去年,其日记记载确凿,“(1944年)5月31日,赶成‘ANoteon全祖望、赵一清and戴震:Astudy of Independent Convergencein Research asillustrated in their Worksonthe〈水经注〉’。此是这六个月的‘〈水经注〉大疑案的重审’的英文报告,作为‘EminentChinese’(名人传记)第二册的附录。”从1943年11月到1944年5月,刚好6个月。胡适3月13日开始写《全校〈水经注〉辨伪》,自称“作为我的‘重审全、赵、戴三家〈水经注〉判决书’的第一部分”,即重审此案的第一文,到3月20日完稿,次日改定,3月22日托人带到华盛顿交王重民,并加写后记。(参见《胡适的日记》,596~598页)因文章太长(34000字),5月胡适又将结论写成英文杂记,以便赶在6月《清代名人传略》下册出版。(参见《胡适书信集》中册,993、1003~1004、1006~1007页))

等到胡适流落美国作寓公时,便颇受冷落了。夏志清和唐德刚都解释过胡适未得善待的原因,前者称中日文系的主管人没有度量,胡适(及林语堂)来了,“那些美国汉学教授岂不相形见绌?所以美国著名学府乐于聘用赵元任、李方桂这等专门人才(语言学比较冷门,吸引的学生较少),而不敢聘用胡适、林语堂这样的通才”。后者说他曾向正罗致人才充实汉学教研的当轴一位新进建议请胡适,“他微笑一下说:‘胡适能教些什么呢?’事实上,我也完全了解他这句话是反映了当时美国文教界对华人学者在美国学府插足的整个态度。那就是只许狗摇尾巴,决不许尾巴摇狗。但是‘我的朋友胡适之’怎能作摇尾之才呢?所以对他只好敬而远之了”(《胡适杂忆》,10、35~36页。)。

夏、唐是过来人,自然深知个中滋味。因战争和政局变化,许多华人学者滞留美国,令本土同行顿生排外之心。早在抗日战争期间,陈受颐就感到“近来美国的所谓汉学家,似乎有点‘排华’的趋势”(《胡适来往书信选》中册,457页。)。抗战胜利之初,托胡适疏通关系的罗常培也说:“以最近所闻,我很知道所谓‘东方学者’对于中国人不大欢迎的情形,先生对于我前几封信未置一词的苦衷,我十分谅解。”(《胡适来往书信选》下册,42页。)1955年胡适致函赵元任,表示自己故意不教书,不热心向人要教书讲演的机会以避嫌,“一面是许多所谓‘汉学’、‘支那学’家总有点怕我们打入他们的圈子里去;一面是这种人在政治上又往往是‘前进’分子,气味也不合。所以我总有点神经过敏的感觉,觉得还是‘敬而远之’为上策,切不可同他们抢饭吃”(《胡适年谱》,399页。)。其实那时美国汉学及中国学界除魏特夫外,真正“左派”不见得多,主要是对国民党的表现失望,而倾向于接受既成事实。

胡适不能见纳于美国汉学界,其自身原因或许刚好是所谓通才。他还在康奈尔大学时就有“博士”的诨名,尽管此尊号前有学位疑案,后有讽刺挖苦,胡博士之博还是有口皆碑的。但近代学术进入专家时代,学者须既博且精,博为治学之基,精为成就之道,不在具体领域出类拔萃,所谓通不过是半桶水的别称。公开主张学术方法不能强同的陈垣偶露真言道:“什么思想史、文化史等,颇空泛而弘廓,不成一专门学问。……欲成一专门学者,似尚须缩短战线,专精一二类或一二朝代,方足动国际而垂久远。不然,虽日书万言,可以得名,可以啖饭,终成为讲义的教科书的,三五年间即归消灭,无当于名山之业也。”(《陈垣来往书信集》,354~355页。)当代日本学者丸山真男也认为学术上无所不通的“君子”时代已经过去。近人多误解顾炎武为通儒说,其实作为清学开山,他在若干方面都不仅创始,而且居首。所主张的“博学于文”,乃指每论一事必详其始末且能贯通,引据浩繁而抵牾者少。(顾炎武《广师》自称有十不如(参见《亭林文集》卷六,见《四部丛刊·集部》),后人因而颇有误会通儒为博而不专者。通专之争,可谓近代学术史上一大要案,一定意义上可视为汉宋之争的延续。双方立意本都不错,问题在于人力很难达到各方面都专精,因而实行起来不免随性之所近而分流,又彼此攻诘辩难,形成对立。依照章炳麟之见,中国古来文人分为通人、学者、文士三类,顾炎武只能入学者之列,而通人仅东汉的王仲任、仲长统,隋的王通,宋的司马光等。(参见任鸿隽:《记章太炎先生》,见陈平原、杜铃铃编:《追忆章太炎》,269页,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7))而被林语堂封为“最好的上卷书作者”的胡适,后来连“最好”二字的桂冠也不得不摘下。他为《美国历史评论》(The America Histor icalReview)撰文评冯友兰《中国哲学史》,看了两遍,“想说几句好话,实在看不出有什么好处”,所以着重指出其根本弱点,即冯自以为得意的“正统派”观点。(参见《胡适的日记》,手稿本,1955年1月24日。)但早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学哲学者已是“近皆读冯友兰所著书,不复及胡适矣”(《积微翁回忆录》,103页。)。据说冯著现仍为美国大学中国哲学史的必备参考书,胡著上卷却不在其选。

梁启超逝世时,胡适于日记中写道:“任公才高而不得有系统的训练,好学而不得良师益友,入世太早,成名太速,自任太多,故他的影响甚大而自身的成就甚微。近几日我追想他一生著作最可传世不朽者何在,颇难指名一篇一书。”(《胡适的日记》,手稿本,1929年2月2日。)用于胡适自己,颇有一语成谶之感。他自留学时代起对于博与专就感到临歧之难,知道“学问之道两面而已,一曰广大(博),一曰高深(精),两者相辅而行。务精者每失之隘,务博者每失之浅,其失一也。余失之浅者也,不可不以高深矫正之”(《胡适留学日记》,538页。)。但始终未能根本解决。不少朋友劝胡适不要重蹈梁启超的覆辙,胡自己也不无觉悟,他曾公开声称:“有人谓彼博,但彼以为博乃是无用的,惟出言每句有根据,乃始成佳作耳。”(《吴虞日记》下册,317页。)可惜后来并未改观。他用心写的政论文章,时过境迁,失去效用,而别人认为站得住的考据文章,胡适则感到最容易写,视为“玩意儿”拿来“消遣”。待到他试图认真研究《水经注》公案时,又误入歧途,力不从心,所投入的人力物力与所获结果悬殊太大,以至后来长校北京大学时,引起向达等人的当面质问。哥大那位当轴新进怀疑他能教什么,正是胡适悬空“无根”(章炳麟语)的写照。

反对胡适的黄侃曾讥讽其“品核古今,裁量人物,殆非所任”(黄侃:《量守文钞》,见《学术集林》,第1卷,14页,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4。),其实胡适纵论古今或许力有不逮,裁量同时人物却往往独具慧眼,即所谓虽做不出,却看得出。尽管有时也不免为成见所蔽。其识人之长,不仅对本国学者,也反映于他和国际汉学界的交往。这对中外学术交流毕竟起到积极作用,为他人难以替代。而见多识广又弥补了胡适学术上的先天不足与后劲不够,使之即使在论政从政之际,也能保持相应的学术评判力。这在胡适本人乃至近代中国学术界,又是不幸中的万幸。因为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作为占据主流的要角,他所担负的使命正是裁量人物及其著述。

同类推荐
  • 海子边的历史变迁

    海子边的历史变迁

    外地游客来到太原,均为钟楼街、柳巷、桥头街与海子边的市井繁华和人文荟萃所倾倒。
  • 中卫文化纵横

    中卫文化纵横

    文化,需要热情培育、城市作为承载地方文化的时空平台,其文化的厚度在于积累,城市文化的特色、风格和品味,离不开民众的热情和关切,也离不开政府的给力和培育。
  • 中国传统文化指要

    中国传统文化指要

    中国文化的起源及其发展阶段、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基本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系统、中国传统文化与宗教等。
  • 惊鸿一瞥

    惊鸿一瞥

    这片曾被儒教文化遗漏了的土地,为你深入了解西部打开沉重的大门。,她恣意挥洒着无穷无尽的欲望与渴求……著名作家高建群,在雀跃。还历史以本貌,建言,饱受风吹雨打,干旱饥馑,在呼嚎,给政府决策部门以提醒,在欢笑,在悲泣,给西部“淘金者”以建议,以《最后一个匈奴》式的历史感与洞察力,还现实以真实。为中国西部大开发鼓呼,以一个文人的视角,撩开中国西部神秘的面纱
  • 西藏生死线:艽野尘梦

    西藏生死线:艽野尘梦

    这里记载的是一个尘封百年的最原始的西藏,直到今天也鲜有曝光的珍贵纪录。这片神奇的土地,从来不需要神话和传奇的铺衬,她圣洁,充满神喻,同时,拥有万千变化。如果不是100年前一个人的真实历险,并在民国以寥寥几十册自印本的形式面世,我们至今不会了解到这段惊心动魄又叹为观止的藏地亲历。
热门推荐
  • 婚在迷途

    婚在迷途

    他人前逢场作戏,她便同他虚以委蛇;他人后反复无常,她便同他小心斡旋。明明只是一场契约,可她却误陷豪门三年。于是:他人前逢场作戏,她便同他虚以委蛇;他人后反复无常,她便同他小心斡旋。明明约定好三年后离婚,可他一而再、再而三地拉长战线,而且理由充足。直到有一天,他面无表情地对她说:你赢了,离婚吧!
  • 嫡妾风流

    嫡妾风流

    人生终究会残忍到何种程度?她自以为的夫妻恩爱,夫君待她的一往情深转眼成了杀她的刀。她记忆里高贵美丽的继母,活泼可爱的妹妹成了送她命的利剑。而她的父亲——却是无意间成了那挽弓投箭的助力之人。***********那一夜,寒风肆虐,大雪飘飞。承相府三少夫人凤九含冤而死。那一夜,凤尚书府嫡长女凤九含悲绝望而亡。************雾里看花,水中镜月。人生一世,不过一个睁眼闭眼间。再睁开眼,凤九仍是凤九,却回到了年少末嫁时。待字闺中,携一腔恨意重生的凤九将如何演驿自个的人生?是重复一次之前的悲剧,静静等待属于她的短暂人生。还是凤凰涅磐,破茧而出。自重重血路里杀出,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七彩人生?*************************杀母之仇不共戴天。一边是父亲。一边是含冤早逝的母亲…重生的凤九如何择决?…………………………推文:逼良为“兽”——部长别太坏:(很精彩的现代文自己的完结文:庶女玩翻天:在移动手机阅读平台上使用的名称为《夫君太禽兽》
  • 转基因女皇

    转基因女皇

    当人类所有的精华都集中在了我的身上当我能一次次逃过精密仪器的检测随遇而安当最后一切的证据说明我才是那个极品的再生人我穿越了……穿越后的我有了绝世的容貌、不凡的权势、温暖的亲人却不想也背负了“亡国之君”的名号不是我不发飙而是我发飙起来就不是人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无一不通煎炒烹炸坑蒙拐骗信手拈来武道兵法阴谋阳谋用来得心应手你们要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我说我单纯?!单纯不等于愚蠢说我善良?!善良不表示好被人欺负人再好是有限度的所有的退让也是瞄准了目标的当亲情尽毁当国破家亡哼……到时候也别怪我手下无情枫的文——《裂天》【新文】《绝滟女帝师》《驭妖》【完结】本文非小白,伏笔多多,惊讶多多。喜欢的亲请收藏、投票多多支持O(∩_∩)O谢谢重要说明:本文不是直白文,所有的情节,每一章、每一个细节都是有用意的。喜欢看回味文的亲请相信本文绝对是值得回味的文,当一切揭晓的时刻,将是无比震撼!不喜欢此文风的亲,枫在此也谢谢曾经的支持,只能说很抱歉,枫的文风就是如此,没有办法写直白文。推荐好书————《魔鬼的吻痕》友情链接————《索情坏男人》《天!中了五百万》
  • 推窗看云

    推窗看云

    收入本书中的上百篇短小精粹之什,带着诗人特有的观察生活的敏锐视角与状物言情的优美笔触,说古道今,佳作迭出,遣兴抒怀、率性为之,心随意到;融知识性于文史杂谭,寓幽默感于世事评说。引人注目。随作者“推窗看云”——看云舒云卷,近几年驰骋于散文、随笔领域,云走云停,由方寸之地可见大千世界,诗人徐康,于尺幅之内可窥人间万象。它带给您的将是文化的蕴藉与知识的濡染,生活的色彩与深长的思索……
  • 名门嫡妃

    名门嫡妃

    “宁纳青楼妾,不娶跛足妃!”现代医学博士穿越异世,醒来便面对东晟国五皇子毫不留情的退婚,一夕间,她沦为天下笑柄,更成为府里人人能打骂的出气筒!笑话——这天下间谁敢取笑她!痴傻?跛足?貎丑?那又如何!那是过去的东方语,不是现在的她!凤凰浴火,涅槃重生,昔日痴儿惊艳变身!一声嗤笑,纤手一挥,“宁嫁乞儿郎,不入殿下房!”下毒?设局?陷害?暗杀?让她变疯子?谁想让她变疯子,她让谁全家变成疯子!下毒害她?谁下的毒,她让谁把毒药吞下去!放火烧她?她变身归来,让人生不如死!抢她男人?抢得走的男人不要也罢,但……她不要别人也休想得到!收拾完豺狼虎豹,自然该操心婚姻大事了;回头草?她抬脚,狠狠踩下去!皇子?哪凉快哪待去!太子?了不起?靠边站吧!她的男人自己挑,论不到别人指手画脚。片段一:她剔着指甲,漫不经心道:“我对未来相公的要求不高,只要是个三从四得的男人就行。”他勾起邪魅笑容,欢喜满怀,问:“哪三从?”她抬头望天,半晌,懒懒答:“我说的话要听从;我提意见要顺从;我的命令要服从!”他嘴角狠狠一抽,笑容僵化:“那四得呢?”她笑意晏晏,眸光流丽:“我的心思,要懂得;我发脾气,要忍得;我花他钱,要舍得;我人老珠黄,要耐得!”他沉默良久,一字一顿道:“还有一得;你一天不点头嫁给我,无论一月一年还是一辈子,我都等得!”片段二:他皱眉,轻轻敲着桌子:“太子子嗣单薄,恐有被废嫡之危!”她凑近他面前,笑嘻嘻道:“子嗣单薄?说明太子的种子有问题!”他咬牙,无奈低吼:“东方语,你用词能不能别那么粗俗?”她挑眉,振振有词:“粗俗!我说种子怎么了?它色情吗?它下流吗?人人听得懂听得明白,那叫通俗,通俗懂不懂?切!思想龌龊的男人!”他语塞,脸色直接黑如锅底!
  • 重生洪荒之蚊道人

    重生洪荒之蚊道人

    我来到这个世界遵循得是强者为尊、适者生存的从林法则,一切敢与我为敌之人,杀无敕!强者的世界之中我为尊,洪荒世界任我纵横,圣人也不能约束我!
  • 人一生要注意的100个健康细节

    人一生要注意的100个健康细节

    本书倡导了“细节决定健康”这一理念,提出了人一生当中必须注意的100个健康细节,这些健康细节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接触最多、同时也最容易忽略的,而正是这些小细节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很大威胁,甚至影响到一生的幸福。本书带领读者认识忽略健康细节带来的危害,并提出了具体解决方法。
  • 千年后娘

    千年后娘

    她说:我不是娘,你要叫我姐姐。(她,来自异世的一个后娘)他说:我不要姐姐,我要你做我的妻。(他,女主的便宜儿子)他说:我后悔了,我要把休书拿回来。(他,大将军,被女主设计休之而不甘)他说:你为我解了毒,所以我要娶你。(他,女主的养父)他说:我要把药留下自己用,然后你就可以只给我一个人解毒了。(他,喜欢男人的毒魔,却因为女主的一句话,而改变了性向)她,他,他,他,他,且看他们将演绎出一场怎样精彩的人生大戏......请喜欢本书的朋友都来收藏,投票喔!这样果儿才有写下去的动力哟!果儿新文:《主母当家》推荐果儿的完结文:《迷你女神医》《特工傻后》《粉嫩娘亲》推荐好友的文:-黯香《侧妃罪》月生《失身为妾》好消息:本文现正半价促销,看完全文只要3元。
  • 做领导的五星级助手

    做领导的五星级助手

    领导与助手,是互相补台、荣辱与共的角色关系。一位高绩效领导,背后必定有一位高绩效助手。作为高绩效助手,必须具备48种特质,这48种特质由四大方面构成,即职位认知、职位职责、职位能力与职位态度。各类型助手如果从这四大方面增强自己的工作能力,工作起来自然会得心应手、应付自如,成为领导理想的、不可或缺的亲密战。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