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7900000035

第35章 胡适与国际汉学界(7)

此行似得狩野直喜好感,半年后去京都的陈源见到仓石武四郎等人,函告胡适:“狩野据说非常的佩服你。”(《胡适来往书信选》上册,461~462页。)但这或是狩野直喜的客套,或是陈源的恭维,因为恰在此时,王国维自杀身亡,狩野直喜撰文悼念时说:“当今中国,因受西洋学问的影响而在中国学中提出新见解的学者决非少数,可是这种新涌现的学者往往在中国学基础的经学方面根柢不坚,学殖不厚,而传统的学者虽说知识渊博,因为不通最新的学术方法,在精巧的表达方面往往无法让世界学者接受。”(《回忆王静安君》,原载《艺文》,第18年8号(1927年8月);亦见《追忆王国维》,345页。)他认为用索引方式重新条理中国文明的整理国故,大有筑坝令峡谷风景沉没之感,而主张保持和爱惜其自然风光。(参见《胡适》,见《吉川幸次郎全集》第16卷,432页。)这无疑与胡适的见解大相径庭,而且是针对胡适的主张。在此前后,九州大学有人动议请胡适为外人讲师,遭到校长的反对而作罢。(参见《先学を语る:楠木正继博士》,载《东方学》,第62辑(1981年6月)。)

尽管胡适的学术成果多为日本学者注意而其主张引起的共鸣不多,但他对日本中国研究的态度影响却不小。从留学时代起,胡适就是近代中国主张理性对日的少数人之一,一面呼吁国人不要感情用事,一面警告日本必须改变侵略政策。他知道“中国之大患在于日本……中国存亡系乎其手”,而主张从日本开始推行其人道主义。为此,他表示“不可不深知日本之文明风俗国力人心”,“不可不知日本之文字语言”,决心到日本住两三年,“以能以日本文著书演说为期”,并批评中国学生“往往藐视日本,不屑深求其国之文明,尤不屑讲求沟通两国诚意之道”为“大误”,誓为东瀛三岛的传教士兼朝圣者(MissionaryandPilgrim)。可是当他托人代购日本文法书准备学习日语时,朋友告以由阅历得来的真相是:“日本文化一无足道,以综而言,则天皇至尊;以分而言,则男盗女娼。”对此胡适不禁叹道:“嗟乎!此言而果代表留日学界也,则中日之交恶,与夫吾国外交之昏暗也,不亦宜乎?”(《胡适留学日记》,532~533、613、621~622、673~675页。)

在对日问题上,胡适的“理智”态度和“稳健”主张几度引起激烈批评抨击,但始终坚持应学习日本的长处,认为“最要紧的是不要存轻视日本文化之心理。日本人是我们最应该研究的”(《胡适来往书信选》中册,273页。另参见《胡适的日记》,手稿本,1929年12月15日。),并将中日互相懂得赏识彼此的文化,视为两国和平共处的保障(参见《胡适的日记》,39~40页。)。为此,他曾为日华学会题词:“中国文化的特别长处在于侧重人生,忽视宗教,正德、利用、厚生,这是中国原有文化的三大目标。”(《日华学报》,第3号(1928年2月)。此题词显然有针对日本学者尊崇儒教之意。)

从1922年起,胡适介入了日本以退还庚款举办的东方文化事业,曾与蒋梦麟拟订计划,主张在中国国立大学和日本帝国大学互设中、日讲座,提倡东方文化研究。虽然抗议日本垄断此项事业的企图,主张却较为缓和。(参见《胡适的日记》,395页;《胡适来往书信选》上册,257~258页。)任东方文化事业总会委员的日本议员大内畅三说,胡适不懂日语“是一件大憾事”(《胡适的日记》,手稿本,1930年8月29日。1926年胡适还曾致函大内畅三,论中日文化事业。(参见《胡适的日记(1926.7.17—8.20)》,见《胡适研究丛刊》,第2辑,338页))。

1935年以后,胡适的对日态度改变,和北平知识界一起反对华北特殊化,因而被日本视为反日派领袖。(参见《胡适书信集》中册,721页;《胡适年谱》,249~250、323~324页。)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处理有关文化事业上,他仍保持一贯的理智。当时学术界主张对日索赔、搬回古书古物的呼声甚高,胡适认为私人购去的如莫礼逊文库,不必讨回,用庚款建的学术机关,在中国的可没收,在日本的应鼓励其继续维持。(参见《胡适书信集》中册,1053页;《胡适来往书信选》下册,284~285页。)1946年,他接到阔别20年的神田喜一郎的来函,并得知铃木大拙的消息。1927年胡适访问京都时,就与时任大谷大学副教授的神田喜一郎见过面,1930年8月,转任台北大学的神田喜一郎来上海访书,与之再度会晤。(参见《胡适年谱》,338页;《胡适的日记》,手稿本,1930年8月3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胡适与吉川幸次郎在赴美途中邂逅,毫无芥蒂的态度,令曾是京都乐友会馆听众一员、尚背负战败国民十字架的后者万千感慨。吉川幸次郎对胡适的学术主张异议不少,却认为在其后不大有像他那样对日本学者的业绩敏感的中国学者了。(参见《胡适》,见《吉川幸次郎全集》,第16卷,436~438页。)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中日两国学术界联系密切,经历战争创伤,仍得以逐渐修复,其中胡适多少有所作用。

胡适与日本学者的交往,成为他和朝鲜学者联系的契机。中国新文化运动兴起前后,日本统治下的朝鲜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也出现了建设本国新文化的呼声。1920年6月创刊的《开辟》杂志,以开新纪元,创新时代,养新人物为宗旨,于当年10月出版的第4号发表主编李敦化的署名文章《朝鲜新文化建设方案》,提出分鼓吹知识、普及教育、改良农村、都市中心、科学专家、思想统一六个阶段,实现新文化建设。而中国方兴未艾的新文化运动,势必为其所关注。该刊第5—8号连续译载青木正儿的《以胡适为中心的中国文学革命》,译者梁白华,名建植,字菊如,号杏村洞人,是当时朝鲜十分活跃的汉文学研究者。早在1917年11月,他就在《每日申报》撰文《关于支那的小说及戏曲》,指出:“研究外国文学的目的在于有利于发达本国文学,支那文学输入朝鲜三千余年以来,给予极大影响,深深扎根,故不解支那文学,不能于我国文学有一知半解。况且支那文学具有一种特性,于世界文坛大放异彩。支那为东洋文化源泉,思想郁然磅礴,词华灿然焕发,合北方沉郁朴茂与南方横逸幽艳成一雄浑壮大的支那文学,浸及于朝鲜、日本。”该文在概述元明清小说戏曲发展简史及其对朝鲜的影响后,指出小说戏曲具有平民文学性质,希望与正在输入的西洋文学融贯调和。(参见《每日申报》,1917年11月4—8日。)他翻译青木正儿的论文,正是想借鉴中国的文学革命,以创建朝鲜的新文学。

1920年12月,《开辟》社致函胡适,寄赠已出各卷外,还请胡适为新年号题词。胡适从留学时代起就关注亡国的朝鲜同学,与金铉九结为友人,对其境遇充满同情,常以无力支持帮助为憾,自责道:“韩人对于吾国期望甚切,今我自顾且不暇,负韩人矣。”(《胡适留学日记》,582页。)接信后,即于12月19日题写“祝《开辟》的发展”,并复函:“适批阅贵志,方知贵志为东方文学界之明星,兹将数字奉呈,以为贵志之祝笔,代登为感。专此敬请贵社日益发展。同呈敝同事北京大学教授高一涵君祝词,并乞收纳。”(《开辟》,第7号(1921年1月1日),此函《胡适书信集》未收。)祝词和复函一并影印刊登于《开辟》1921年新年号上。胡适致函青木正儿时,对《支那学》将变成一个“打破国境”的杂志表示“极欢迎”,并称《开辟》译登青木正儿的文章,“也是打破国境的一种现象”(《胡适书信集》上册,257页。)。

1921年1月,梁建植又致函胡适,表示仰慕,希望其赐稿和照片以刊载于《开辟》。(参见《胡适年谱》,91页。)由于日本殖民当局压制朝鲜民族主义者与中国进步人士的联系,《开辟》屡遭处罚,此事没有结果。两年后,梁建植参与的《东明》周刊于第2卷第16号(1923年4月15日)刊登了李允宰译胡适的《建设的革命文学论》,并附有胡适的站立照片。译者解题道:“中国文明精华雄浑,经史书集绚烂,诗赋词章灿然极备,旧文学足当世界。胡适的文学革命论一出世,全国一时风靡,破二千年迷梦,精锐步武高扬革命旗,对崇尚陈旧腐败死文学的朝鲜人以深刻刺激,特抄译供诸君参考。”

此后,胡适的思想主张陆续为朝鲜的报刊介绍,如整理国故、新诗创作、哲学思想、中国哲学史和白话文学史等。(参见胡适著,李像隐译:《实验主义》,载《现代评论》,1927年5月号;丁来东:《中国文学的特征》,载《学灯》,第22号(1937年);吴南基译,胡适著:《孙文学说之科学的批判》,载《新朝鲜》,1935年12月号;金刚秀译,李季著:《胡适著哲学史孔子论批评》(选译自《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批判》第6章“对于哲学史所描写的孔子、孟子、荀子的批评”),载《新兴》,第8号(1936年)。)1925年1月,他应邀为《朝鲜日报》撰文《当代中国的思想界》,该报按语称胡适为“思想界之泰斗,青年界之头领”(译文载《胡适研究丛刊》,第2辑。)。1931年,柳根昌在《新生》杂志10月号载文《扭转新中国命运的人物》,其中称胡适具有“英国人的沉着,美国人的创意,德国人的探究心”,是中国学界的代表。而梁建植除继续翻译有关中国新文化和新文学的论文作品,介绍“文学革命首倡者中国的胡适不仅是哲学者,还是诗人”外(梁建植在这方面的贡献有《吴虞氏的儒教破坏论》(翻译青木正儿文),《王昭君》、《棠棣花》(译郭沫若剧作),《反新文学出版物流行》,载《开辟》,第23、39、44、58号;《学问·艺术》,《画家与模特》(译熊佛西剧作),载《新生》,1929年第1号,1932年第1、9号;《中国的新诗·望月》(智珠女史作),《忏悔》(巴金作),《新诗谈》(译胡适《尝试集》序),《草儿》(康白情诗),载《东明》,第2卷第6号(1922年12月10日),第2卷第14(1923年4月1日)、20(1923年5月13日)、21—23号(1923年5—6月)。),还致力于中国古典文学和思想的研究介绍。他先后翻译了戏曲《西厢记》、《琵琶记》、《东厢记》、《四弦秋》、《桃花扇传奇》、《马嵬驿》和小说《水浒传》,发表了《水浒传》、《五字嫖经》、《〈红楼梦〉是非:中国的问题小说》、《元曲概论》、《从艺术上看〈西厢记〉及其作者》等论文,介绍评论中国、日本有关研究和翻译的得失,其中关于《水浒传》、《红楼梦》各文重点评介了胡适的版本考订与观点论据。此外,他还撰写了《现代思想的源泉:老子学说大意》,叙述老子的生平学说,评介欧洲、日本的研究进展和趋势;翻译了章炳麟的《中国文化的根源与近代学问的发达》,主张借他山之石看中国固有学问。(以上文章载《东光》、《新民》、《新生》、《文艺时代》、《如是》、《文艺公论》、《东明》、《东亚日报》等报刊。)

当时朝鲜的思想状况,据1918年到汉城的蒋梦麟描述:“如果说朝鲜青年对日本的态度是仇恨,那么对中国的态度就是鄙夷。年老的一代惋叹充满中国文化的黄金时代已成过去。”(蒋梦麟:《西潮》,181~182页,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梁建植的翻译介绍和研究评论,既批评旧礼教的过度压抑阻碍人性正常发展,又发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称赞《西厢记》等作品是人性从礼教下解放的凯旋曲、纪念碑,与胡适主张的中国新文化及整理国故运动较为合拍。20世纪30年代初,梁是非海外文学派的主要成员(参见[韩]金允植:《韩国近代文艺批评史研究》,156页,汉城,一志社,1976。),但后来事迹竟不显于韩国,只有闵斗基教授关于胡适的近著有所论及。

胡适与朝鲜学者的联系一直持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20世纪50年代他曾有意访问韩国,因故未成行。1953年台北远东图书公司翻版《胡适文存》及其留学日记,胡适赠送一套给延世大学图书馆,并亲笔题写了赠词。

§§§第六节 彼岸炎凉

同类推荐
  • 德国精神

    德国精神

    在当今世界主要大国中,说起别的国家,国人或许总是很容易说出这样那样的批评,但说到德国的时候,国人却几乎是众口一词的褒扬。在我们的意识中,德国精神是和严谨、忠诚、顽强、毅力等词语联系在一起的,因此也就有了“真的很德国”这样的广告词。作为当今世界的一个主要国家,德国无疑有其伟大优秀的一面,就这一点来说,国人对德国的褒扬是有根据的。
  • 孔庙历史沿革与祭孔文化

    孔庙历史沿革与祭孔文化

    孔庙建筑历史悠久,已有近二千五百年的历史。公元前478年,孔子死后的第二年,鲁哀公就在孔子故乡曲阜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立庙,内藏孔子生前用过的衣、冠、琴、车、书等,“岁时奉祀”。这是中国最早的孔庙。
  • 中华民俗老黄历

    中华民俗老黄历

    《中华民俗老黄历》是一部全面展现中国民俗民风的百科全书,全书分为中华传统文化、中华民俗民风、中华老黄历四个部分。这里有民间诸神那些迷人的传说故事,有中国人运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来的历法,有独具特色的婚丧嫁娶仪式,有让人心生畏惧的民间禁忌,也有充满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这些汇成了一个琳琅满目、五彩缤纷的中华民间世界。
  • 玛雅文明探寻

    玛雅文明探寻

    在世界远古文明中,玛雅无疑最富有浪漫色彩。古代玛雅人制造了哥伦布之前美洲大陆上最引人惊奇的文明之一:它在气候并不宜人的热带雨林环境中萌芽、兴盛然后消亡,历经千载,遗留下数以百计的大型废墟,激起后人的惊叹和注意。
  • 山西民间笑话

    山西民间笑话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剌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热门推荐
  • 网游之异界霸主

    网游之异界霸主

    一个身患绝症的女生网游老手玩最后一次游戏却不曾想,在这个看似是古风的游戏中,却似异界的游戏中收获到人生中最精彩的时光收获到最真挚的感情既然生命有限,为何不在游戏里玩出自己的精彩人生?各种精彩,各种离奇,请大家不要错过!!!
  • 八部天龙游:仙人指路

    八部天龙游:仙人指路

    看似平静的大理城暗藏汹涌,仿若天堂的苏州饱含腥风。亦或偷袭各大门派的江湖宵小?捍卫师门!是四处作乱、危害百姓的造反恶贼?击伤贼兵头目!是影射入局之人心神的珍珑棋局?勇斗远古棋魂……当一个又一个阴谋接踵而来,她要面临的究竟是什么?身着道袍的女子,恍惚出现,一手举起,似为他人引进篷莱之路,又似为他人指向地狱之门!
  • 清初三大疑案考实

    清初三大疑案考实

    ,剥开裹挟在历代档案、史料中的重重迷纱,慎密考证了一直为民间广为流传的“太后下嫁”、“顺治出家”和“雍正即位”这三大疑案。寻求历史的真相,本书为《太后下嫁考实》、《世祖出家事考实》、《世宗入承大统考实》三部分组成。孟森先生以史家之严谨,极富趣味
  • 红娘宫婢要成妃(完本)

    红娘宫婢要成妃(完本)

    第一次相遇她舞姿卓越将粉色的轻纱白色的广袖翻飞缠绕,如蒹葭绽放他冷笑着骂道:“丑女……”第二次相遇她逃生,他改扮,匆匆相遇,匆匆别他微薄的嘴唇轻抿女人……一再的邂逅,状况层出不穷那个小小宫女居然自告奋勇的为皇后牵起了红线她在他面前进进出出,他忍了她骗他上了床,事后找人顶替,他也忍了什么,居然跟靖王不清不楚?于是,一纸圣谕“查柳氏乔若,贤良淑德,实为宫中表率,特封为贵妃。”他冷漠疏离的脸上闪过一丝邪魅“敢设计朕,哼,你一定要活久一点啊,来人,从今日起朕每日只宿贵妃宫中。”推荐总裁馆,好文多多喔http://m.pgsk.com/zongcai/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市场营销中的潜规则

    市场营销中的潜规则

    本书在内容和结构上都作了调整、优化与创新,本书有意识地把消费者行为学的普遍原理与中国消费者行为的特殊性及消费者行为研究的最新具体实践相结合,即在阐述世界各国消费者行为的共性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阐述中国消费者行为的特殊性。学会这些潜规则将对你...
  • 聆听自然的歌唱(我的动物朋友)

    聆听自然的歌唱(我的动物朋友)

    本书阐述了动植物在环保中的作用,环境污染会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危害等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的科普知识。正是伴随人类对环境问题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保护事业才得以不断深入和发展。相信这本书的出版将对增进公众环境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环境意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孟子慷慨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孟子慷慨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人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有着太多太多的智慧等待着我们去汲取、领悟;思想是一片宽广无垠的大海,有着太浓太浓的魅力吸引我们去畅游其中。名家的人生,闪烁智慧的光芒,为我们折射出人生的光彩,波荡出生活的弦音;名家的人生,尽显思想的魅力,引领我们享受心灵的美丽旅途,体味生命的丰富元素。驰骋于睿智的思想海洋,让我们的精神变得充盈,心灵变得纯净而通透。
  • 猎枪

    猎枪

    龙仁青,当代著名作家。1967年3月生于青海湖畔铁卜加草原1986年7月毕业于青海海南民族师范学校藏语言文学专业。先后从事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的新闻翻译(汉藏文)、记者、编辑、导演、制片等职,现供职于青海电视台影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