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7900000034

第34章 胡适与国际汉学界(6)

1920年,胡适曾有赴日计划,亦未实现。倒是日本方面,因为注意新文化运动而主动与胡适联系。发端者便是后来以研究中国近世戏剧史而闻名的青木正儿。1920年,他在京都和小岛祐马等人创刊《支那学》杂志,并于第1—3号发表长篇论文《胡适を中心に涡いてある文学革命》,这是迄今所知国际学术界最早正面报道研究中国文学革命的论文。(青木正儿于1919年大阪《大正日日新闻》发刊时即受友人怂恿想撰文介绍中国现代文学,因该报不久停刊,未能如愿。当时在日本无人对中国现代文学感兴趣,青木正儿描述自己好像“孤影孑然旷野独行”。([日]青木正儿:《文宛腐谈》,见《江南春》,63页,东京,平凡社,1972)或谓日本最早介绍中国新文化运动动向的为《朝日新闻》的大西齐。(参见《学问の思い出——桥川时雄の先生围をんで》,载《东方学》,第35辑,1968年1月)美国传媒到1921年注意中国的文学革新,据称5月的《世纪》(Century)杂志就此发表专论。(参见《胡适的日记》,99页))青木正儿随即致函胡适,并寄上《支那学》第1号。以后两人多次通信,互赠书刊。胡适在欣赏明清艺术及新诗创作等方面引青木正儿为同调,并介绍周氏兄弟(树人、作人)、吴虞、沈尹默等与之结识,同时托请青木正儿代访章学诚遗书及各种版本的《水浒传》,由此与京都学派的领袖内藤虎次郎和狩野直喜沟通联系。胡适后来写成《章实斋年谱》及《〈水浒传〉后考》,除表示因内藤虎次郎是外国学者却率先作章学诚年谱而自觉惭愧以及与狩野直喜关于《水浒传》的见解不谋而合而高兴外,还特别感激“我的朋友”青木正儿热心搜求《水浒传》材料如同自己的事。(参见《〈水浒传〉后考》,见《胡适文存》,第1集,570页;第2集,109~110页。)1925年青木正儿作为文部省在外研究员来华留学,曾在北京与胡适会面。(此事青木正儿在日记中记载。参见唐振常:《吴虞与青木正儿》,载《中华文史论丛》,1981年第3辑。)

不过,胡适似乎有些误解《支那学》杂志代表京都学派的意见。其实这并非京都大学支那学会的机关刊物,也不代表京都学派。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小岛祐马、青木正儿、本田成之甚至武内义雄,都有超越内藤虎次郎、狩野直喜藩篱的意向,而引起后者的批评。如武内义雄在该刊撰文认为清代考据方法已达穷极,内藤虎次郎则称应注意好的方面。青木正儿听取胡适的意见,发表《本邦支那学革新第一步》,要求日本中国学者改用中国音读法,也遭内藤虎次郎指责。(参见《学问の思い出——青木正儿博士を围んで》,载《东方学》,第31辑(1965年11月);《学问の思い出——仓石武四郎博士を围んで》,载《东方学》,第40辑(1970年9月);《先学を语る:内藤湖南博士》,载《东方学》,第47辑(1974年1月)。青木正儿与王国维不大投缘,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前者与京都学派不一致的地方。尽管京都学者一再解释,至今仍有误解《支那学》杂志代表京都学派者。)

明治以后,日本一度倡行欧化,后来国粹主义抬头,中国研究随之复苏。因此,日本的中国学者,大都主张保持和发扬东方固有文化,与胡适的倾向很不一致。青木正儿反儒学,实属罕见。鲁迅从在京都研究文学的沈尹默处听说“青木派亦似有点谬”(《鲁迅全集》,第11卷,391页。),当反映京都学派主将们的意见。即使这样的新派,也自称有“乾隆文化的讴歌癖”([日]青木正儿:《杭州花信》,见《江南春》,4页。),其论文不仅指出文学革命重形式而忽视内容的不足,来函还声称“很爱中国旧世纪的艺术,而且遗憾的事情不鲜少”,希望倡导新文艺者发扬中国之长,而以西洋文艺的优点翼补所短,以“做一大新新的真文艺”(《胡适年谱》,88页。)。

来华登门拜访者,更直接表达了对胡适主张的怀疑。1920年至1921年间留学中国的诸桥辙次来访,笔谈中除称赞胡适赠阅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及请教关于中国家族制度研究的参考书外,提出两大问题,其一,宋代自由思想郁兴,学术发达的主因为何。其二,“近年敝国人之研究经学者,多以欧米哲学研究法为基,条分缕析,虽极巧致,遂莫补于穿凿。弟私以为东洋经术、西洋哲学既不一,其起原体系研究之方法Method,亦宜有殊途。然而弟至今未得其方法,又未闻有讲其方法者。请问高见如何?”

对于前者,胡适的回答是印度思想输入融化。精于宋学的诸桥辙次怀疑单纯外因的力量,强调内部思想发展及相互影响作用。对后者胡适可以说答非所问,他说:“鄙意清代经学大师治经方法最精密。若能以清代汉学家之精密方法,加以近代哲学与科学的眼光与识力,定可有所成就。”并举所著《中国哲学史大纲》的导言和《清代汉学家之科学方法》以供参考。(参见《胡适和诸桥辙次的笔谈》,见《学术集林》,第10卷,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7。)其实,胡适的中国哲学史著作,同样有诸桥辙次所指之弊病。而诸桥辙次的问题,至今仍然困扰东方学术,实在是20世纪国际学术发展的根本难题。以胡适的世界主义观念及其对西洋科学方法的崇拜,很难虑及于此。在他看来,治世上一切学问皆可以一种科学方法。

此外,诸桥辙次还来函提问:“一、中国领土广大,南北各异,语言以白话代文言,宁不招国语紊乱而致人心乖离吗?二、文言有固定性质,白话有进化性质,若以白话代文言,则朝变暮改,还可期系统的发达吗?三、学童所修专是白话,则彼成人之后,不训读文言,则旧库载籍岂不空束高阁了吗?则禹域3000年文化将荡然扫地。请问有何办法可救此弊?”(《胡适年谱》,93页。此为编者归纳的大意。)诸桥辙次后任文理科大学教授和静嘉堂文库长,多次来华,1930年3月到上海访书时,与胡适再会。(参见《张元济年谱》,336页。)所言足以代表一般来华日本学者“往往替‘东方的遗产’抱着过分的忧虑”(《胡适书信集》中册,662页。)的态度。他后来回忆与中国学者的交往,还是以遗老派旧人为首为主,对胡适不过附带提及。(参见[日]诸桥辙次:《支那学者の思ひ出》,见《支那の文化と现代》,85~94页。)1921年来华留学的东京帝国大学研究生竹田复,也曾到北京大学向胡适请教关于五四运动的事。(参见《学问の思い出:竹田复博士を围んで》,载《东方学》,第37辑(1969年3月)。)

此后,胡适相继认识了久住中国的日本著名汉学家小柳司气太、主持三井公司下设中国研究室的今关寿麿以及先入《顺天时报》社、后来在东方文化事业总会的桥川时雄。前者已是苍然老人,崇信儒教,认为:“儒教为中国文化一大宗,其中有几多真理,一旦弃去,甚为可惜。”他邀请胡适加入日本学者服部宇之吉、宇野哲人、狩野直喜、井上哲次郎等组织的提倡儒道的斯文会。胡则“只认儒教为一大宗,但不认他为唯一大宗”,遂以不赞成儒教而婉拒其请。但双方仍有来往,胡适在其宴席上还认识了刚从欧洲归来的京都大学羽田亨教授,对这位通数国文字,著有《西夏纪年考》等书的东洋史专家印象颇佳,知其携有敦煌文书影本四千余卷,将次第印行,认为“此极好事,我们都应该感谢”。羽田亨后任京都大学校长,是首位中国学家出任这一职务。小柳司气太回国时,胡适还为之饯行。(参见《胡适的日记》,133~134、235、265、273页。)今关寿麿送给胡适自作的《宋元明清儒学年表》,两人就中日两国学术发展交换看法。今关寿麿称日本近代史学受崔述和汪中的影响最大,胡适则认为主要是西洋学术的影响,并谓:“日本史学的成绩最佳。从前中国学生到日本去拿文凭,将来定有中国学生到日本去求学问。”(《胡适的日记》,437~438、517页。)此言后来应验,但陈寅恪予以讥讽。(陈寅恪1929年5月《北大学院己巳级史学系毕业生赠言》:“群趋东邻受国史,神州士夫羞欲死。田巴鲁仲两无成,要待诸君洗斯耻。天赋迂儒‘自圣狂’,读书不肯为人忙。平生所学宁堪赠,独此区区是秘方。”(《清华园日记·西行日记》,42页)此前内藤湖南也曾说会有中国学生来日本学中国学问,人多以为戏言,不料很快成真。)

小柳司气太、今关寿麿均长期在华,与中国学者广泛交往,对胡适的看法似不佳。小柳承认中国学问还是中国学者高明,确为洞见,但所说“即使架上梯子也不能望其项背的伟大的学者”,却是“深居简出”的人,显然不包括胡适。(参见[日]长与善郎:《回想鲁迅》,载《华文大阪每日》,第4卷第8期(1940年4月15日)。)今关寿麿曾于1922年出版关于中国现代学术界的小册子,后来又写成《近代支那の学艺》,全面检讨当时中国学术界的状况。他认为,概言之,现代为学界衰敝时代。虽然北大一派用西洋科学方法整理旧学术为新的开端,但前景未可乐观。(参见[日]今关天彭:《近代支那の学艺》,21~25页,东京,民友社,1931。)所列举中国诗文界各派代表,也没有白话文学的地位。不过,今关寿麿后来有兴趣于佛教史,1935年在北平读了胡适的有关论著,虽认为多踏袭日本学者的新说,但加入中国材料,利用敦煌文书,且善于整理安排,令人一目了然,遂将5篇关于禅宗史的论文译出,辑为《支那禅学の变迁》一书。事前他曾函告胡适,以征得其同意。1936年6月23日胡适复函称:“先生如要译拙著,但请自由翻译,不必征求我的同意。印出后,乞赐一份,为惠多矣。铃木大拙先生已往英国,想今年可归。我本年七月十四日从上海赴美洲,在东京有一日句留,或可与先生相见也。”(胡适著,[日]今关寿麿译:《支那禅学の变迁》,1~2、138页,东京,三秀舍,1936。此次胡适过日,日本各界反应冷淡,似未与今关寿麿见面。)

桥川时雄是现代日本与中国学者交往最广之人,他见胡适时,后者正在筹办《国学季刊》,告以非刊登王国维的论文,不足以为刊物增色,而王则反对横排版。在胡适的交涉之下,王国维愿意妥协,杂志得以出版。王国维称,他让步是因胡适为当今学界最好的人。而当时胡适在北大派对王国维的一致推许中尤为佩服后者的学问。(参见《学问の思い出——桥川时雄先生を围んで》,载《东方学》,第35辑(1968年1月);[日]神田喜一郎等:《追想王静安先生》,见《追忆王国维》,384~397页。)其间桥川时雄将胡适的《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译成日文。

1927年4月,胡适自美洲返国,因国内政局不稳而羁留日本二十余日,会见了东西两京的中国学者。其间胡适无日记,只是在给董康《书舶庸谈》所作序言中含糊提及,这时同样避祸于日本的董康所交往的东西两京学者,与其大体相同,有关情形多语焉不详。其实此行颇为典型地反映出胡适与日本学者的关系。他结交的主要是研究佛教的名家,如高楠顺次郎、常盘大定、佐伯方丈、矢吹庆辉等人,在后者家中见到从伦敦影印的敦煌写本《坛经》,因未编新目,所以胡适漏过。高楠顺次郎等劝胡适早日把神会的遗著整理出来,矢吹庆辉还寄赠敦煌本《坛经》影本。两年多后,胡适终于编定《神会遗集》4卷,并寄一份给高楠顺次郎,供其续刊《大藏经》之用。(参见《胡适的日记》,手稿本,1927年5月5日;《〈神会和尚遗集〉序》,见《胡适文存》,第4集,290~291页。)

1933年10月,胡适由加拿大归国,路过横滨,会见另一著名佛教研究者铃木大拙,又听说日本新发现北宋本《六祖坛经》,并在回国后得到铃木大拙寄赠的京都堀川兴圣寺所藏该书影本,胡适据此写了《〈坛经〉考之二》。日本的佛教研究在国际学术界享有盛名,而铃木大拙等人对胡适所治禅宗史颇不以为然。

至于东京帝国大学东洋史和中国史的学者,与胡适的精神距离较大,服部宇之吉访问北大时,曾指责北大不尊孔和废讲经。(参见《对于祀孔问题之我见》,见《吴虞集》,239~240页。这种分歧可见于1935年11月30日胡适答室伏高信函(见《胡适来往书信选》中册,662页)。)此前胡适又拒绝加入斯文会,因而较少往来。先此,他在伦敦看敦煌卷子时,东京帝国大学的宇野哲人刚好也在,后两人又同时出席法兰克福中国学院大会,但似未接谈。此行与东京帝国大学的关系,唯一找到的记载是5月5日由该校辩论部邀请他在34号教室演讲“中国的文艺复兴”。这在胡适已是老生常谈,却又因时而异,重点强调非政治性的文艺革命是要在辛亥革命之后教育国民,使之进入新的国民运动。斯文会的机关刊物《斯文》报道了这一消息,所加附记称,因胡适来去仓促,无暇相与论学谈文,感到遗憾,并以该刊附录《西游杂剧》,表示愿为其海外新知己。(《胡适氏の帝大に於ける讲演》,载《斯文》,第9编第6号(1927年6月)。)

胡适意外滞留日本,本无要事,与其说客观上忙,不如说是主观上想避。他后来曾对东京帝国大学出身的一户务明白表示,东京帝国大学只对汉学(指日本传统汉学)感兴趣,不懂真的中国文化学术。世界上研究中国文化之地,只有巴黎、京都和北京。在他看来,东京帝国大学支那哲文科出身者不过是汉学塾生而已。(参见《支那と汉学者》,见《支那の发见》,124页。胡适对东西两京中国文史哲研究者的看法,既有亲身接触的印象,也可能受青木正儿的影响。青木正儿曾函告吴虞:“东京的学者,于其研究态度,多有未纯的地方。他们对孔教犹尊崇偶像,是好生可笑。我们京都的学徒,这等迷信很少。”(《吴虞日记》下册,14页))这一令一户务在心底久久难忘的评语,将胡适对东京帝国大学中国学研究者的态度和盘托出,也是双方难以接近的要因。

在京都,胡适和吴学义拜访了狩野直喜,后者即将定年退官,遂临时在乐友会馆召开支那学会,请胡适演讲,狩野直喜、铃木虎雄、仓石武四郎以及京大学生数十人出席。胡适顺应京都学派尤其是狩野直喜的主张,说不能只研究“虏学”,即周边民族,必须研究中国本部,幸而京都有这方面的优秀学者,自己十分佩服,希望在场的学生多向狩野直喜、铃木虎雄请教。因听众中文程度不够,胡适的演说中英文参半,仓石武四郎致闭会词时称这显示了日本学界的落后。一年后,仓石武四郎赴中国留学,努力学作中国人,并曾拜访胡适,归国后还保持中国式的生活习惯,或与此不无关系。(参见《胡适》,见《吉川幸次郎全集》,第16卷,431~433页;《胡适来往书信选》下册,284页;《〈书舶庸谈〉序》,见《胡适文存》,第4集,601页。)

同类推荐
  • 三字经新读

    三字经新读

    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它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三字经新读(第2版)》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对原著进行解释的基础上,还赋予了新的理解、新的立意,结合传统文化知识和一些生动的典故,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儒家思想的内涵和中国文化的精髓。《三字经新读(第2版)》内容丰富,文字通俗生动,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 函谷关

    函谷关

    函谷关是我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因其建于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这里曾是战马嘶鸣的古战场,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这里是古代西去长安、东达洛阳的通衢咽喉,同时也是中原文化和秦晋文化的交汇地;这里流传着许多脍炙人口的历史典故,“紫气东来”“鸡鸣狗盗”“公孙白马”“一丸泥”等等,使这里弥漫着神奇的色彩。常米乐编著的《函谷关》生动介绍了函谷关的军事文化、老子文化、民间文化与人文文化、函谷关的历史典故、函谷关的名胜古迹与出土文物等内容。
  • 晋商镖局镖行义行天下 山西岁时节日与人生礼仪

    晋商镖局镖行义行天下 山西岁时节日与人生礼仪

    保镖是对社会富有者、权势者的一种保护行为。晋商发达必然要产生镖局镖行。岁时节日庆祝与人生礼仪襄赞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积累形成的一种非制度化的经验,是一定人群约定俗成的地域文化体现。
  • 巴蜀文化研究集刊(第7卷)

    巴蜀文化研究集刊(第7卷)

    段渝主编的《巴蜀文化研究集刊7》内容介绍:伊尹是商王朝开国的辅弼良臣,一名伊挚、尹挚,单称伊,又名阿衡,辅佐成汤伐灭夏桀,建立了商王朝。汤之后,太甲不遵汤法乱德,伊尹放太甲,摄朝政,保证了早期商王朝王室政权的平稳过渡。伊尹的治国大略流芳后世,到春秋战国时期乃有伊尹学派形成。
  • 世界最具神奇性的探险故事(3)

    世界最具神奇性的探险故事(3)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热门推荐
  • 圣石传说

    圣石传说

    这是片存在精灵、龙族和血族三方势力的被遗弃的大陆,只有找到传说中的四块圣石才能打破遗弃的诅咒。平凡又懦弱的少女来到了建立在一块孤立海岛上的奇怪学校,,她逐渐发觉了自己的身份、天赋和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 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看世界

    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看世界

    本书讲述了教师工作具有极强的艺术性。而对于孩子,也就是那些中小学生来说,由他们的本身特点及身心发展规律所决定,老师又必须要能抓住这些孩子的特点,避免成人化的教育方式。因此,老师在教育时,必须要能“蹲下自己的身子”。《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看世界》吸收了近几年教学实践中的经典案例以及中外教育的各种优势,对“蹲下来”的教育方式进行精辟的阐释,相信对广大教育工作者会大有裨益。
  • 青春逆道而行:无良学长

    青春逆道而行:无良学长

    她傲慢,她清高,赛车时,同为对手,她一脚将他连车踹飞,说他丢人现眼。他狂妄,他自大,一掷千金,他将她的名字锁在结婚证上的另一边,只婚不爱。一场强对强的较量,谁先深陷,谁先输……
  • 书眼

    书眼

    读什么小说,学什么技能。读推理小说,学习思维;读警察小说,学习枪法;读盗墓小说,学习盗术;读医生小说,学习医术;读武侠小说,学习武功;读异能小说,学习异能。传说中,读仙侠小说还能成仙……刘星,一名小说迷,偶然觉醒一双书眼,学会特殊的阅读技巧,从此依靠读小说走上人生巅峰……“禽-兽,放开那本小说,让我来读!”
  • 阳光照进现实

    阳光照进现实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 自信与机遇(漫漫求知路)

    自信与机遇(漫漫求知路)

    学会共处,不只是学习一种社会关系,它也意味着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入。从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传统到当代世界倡导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无不指明了学会与自然“共处”的重要性。这种学习,像其他学习一样,也包括了知识、技能和态度、价值观念的习和和养成。知识经济的时代,人人需要终身学习。学什么?怎么学?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从本质上来说,成人一生的发展模式和对待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兴趣模式都与三个月的孩子几乎相同。
  • 星月菩提

    星月菩提

    “菩提十书”之《星月菩提》:在这匆忙混乱的时代,要抬头看看天上的星月已经不易,要开启心中的星月就更难了。天上星月在黑夜中照耀我们,心上星月则让我们在人世的幽暗里有恒久的光明。本书是林清玄菩提系列的第三部,处处流露自性芬芳,在微细的爱里观照动人的智慧;时时体现星月光明,在微尘与毫端,探触无量的有情世界。“菩提十书”是林清玄写作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也是其思想和风格形成的代表作,写作时间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长达十几年时间。每册印量都超过100版,十册共印行1000版以上。被媒体选为“四十年来最畅销及最有影响的书”。
  • 异世界的魔王大人

    异世界的魔王大人

    魔王!恐怖与邪恶的象征!杀戮与死亡的代名词!可真魔国却迎来了一个史上最不像魔王的魔王!“魔王陛下,这份文件请您签署,但请注意不要把手放在不该放的地方。”“亚林大人,人类军队来袭,不过我会用我的生命守护你!”“讨厌!别过来!你个工口魔王!最讨厌你了!”天啊,这都什么跟什么?我只是个希望每天过着悠哉悠哉混吃等死生活的普通人!为什么偏偏就成了三个魔族公主的未来丈夫,今后的魔王,还要完成一个艰巨的任务——复活丈母娘?还好成为魔王有福利,给了个魔王养成系统,不过等等……到其他世界完成征服任务又是什么情况?新书《从拯救咖啡店开始》已发布,求支持的说~~~
  • 种族传说:踏上巅峰

    种族传说:踏上巅峰

    因自己不是父亲的亲生儿子,鬼月逃离自幼生活的魔族,闯入龙牙岛,却遭遇了罕见的大陆战争。原本只有四大种族的达卡拉斯大陆,不知为何竟然突然出现了一个新种族,他们出现后开始疯狂的攻击其他种族的人群,原本祥和安定的生活被打破,为了帮助即将灭亡的种族,鬼月、维亚丽等人踏上漫长拯救之路。意外重重,危险重重,自幼疼爱的小妹竟突然病魔缠身,鬼月能否就小妹于危难之中,他们又如何拯救即将灭亡的龙族?环游大陆,修业旅行,揭开种族延续的秘密所在。
  • 钱夫,我要劫色

    钱夫,我要劫色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某女醉意熏熏的闯进一私宅,神志不清的大摇大摆的躺在床上一睡不醒…一年后,她惊喜的发现自己竟然生了个儿子?对着他粉嫩粉嫩的小脸,她决定不管用尽什么办法她都得为他将这个贼爹给找出来,莫名其妙上了她,搞大了肚子竟然就这么销声匿迹了…她是黑风寨当家大小姐,武艺超群,长相貌美,爱慕之人滔滔不绝;他是黑风寨当家小王爷,捣蛋调皮,萌宠可爱,想尽办法为亲娘劫男人;咱这山寨不差男人…经过几年的探寻,她锁定了五个男人可能会是他的爹:第一号人物:风流倜傥当今宰相的三公子,看似文弱却腹黑无比,想尽办法破坏她寻夫之路;第二号人物:俊美不凡当今第一花美男,远看美若天仙,近看酷似潘安,就那么看着就让人口水直流;第三号人物:风流不羁当今第一才子,出口成章,深谋远虑,却不幸被她一日兴起吃干抹净,自此一蹶不振;第四号人物:武艺高强当今大将军之独子,擂台摆阵比武招亲,被她一记蒙汗药趁机偷吃;第五号人物:威武霸气当今黑道老大头目,轻咳两声整个江都都为之颤抖,却被她强逼着做了奶爸;片段放送:“亲娘,这个叔叔长得还算标志,说话还算得体,气质还算过得去,要不你就可怜可怜他跟了咱们三天,就答应他的请求劫了他吧。”小家伙兴致勃勃的算着怀里沉甸甸的金子,得意忘形的龇着牙!小仙瞥了一眼跪地请求的男子,冷笑,“你真的很想让我劫财,可你这金子都被我儿子劫了,对我而言你还有什么可劫的呢?”男子二话不说直接大字敞开平躺在地,闭紧双眼:“我还有肉体,来吧,劫色吧。”…在移动手机阅读平台上使用的名称为《钱夫,我要劫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