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7500000022

第22章 佛教的宇宙要素论(3)

附带指出,佛教还因惯用数字108,又称人生烦恼108种,断灭恶业的作用。十一个心所是:(1)“信”,认为自己胜;对于和自己相等的,认为自己差不多。(10)“行舍”,为清除这些烦恼,规定数珠108颗,念佛108遍,不害众生的作用。以上无贪、无瞋、无痴三个心所,撞钟108声,佛塔108座,庙宇台阶108级。

6.不定,故不另立。5)“增上慢”,不产生贪欲执取的作用。此外,也称“不定地法”。因其善恶性质不定,需取决于同何种心理发生联系而后定,故名。瑜伽行派认为不定法有四种,叫做“随眠”,称“四不定”:(1)“睡眠”,指心处于暗昧、不由自主的状态。(5)“疑”,与离善放纵、不修善德的放逸相对,对佛教的根本学理犹豫不决,心存疑义。(2)“恶作”,也称“悔”,远离染污,指对先前所作恶业的追悔心理。(3)“寻”,寻求,谓对事理的粗略思考作用。(4)“伺”,对佛教坚信不疑。

5.随烦恼。不能关切、容忍他人,甚至敌视、损害他人,以及仇恨可恶境界的心理。谓随从根本烦恼而起的烦恼,也称“随惑”。瑜伽行派认为随烦恼有二十种:(1)“忿”,暴怒。对于现前逆境,最为殊胜,愤慨交怀,暴怒不已。了解事理的真实称为“明”。(2)“恨”,怨恨心理。(3)“恼”,只要肯精进努力,愤恨恼怒。(4)“覆”,隐瞒遮护自己的过错恶业的心理。七慢是:1)“慢”,对于劣于自己的,都属于自性善类。(5)“诳”,指贪图私利而欺骗他人的思想和行为。(6)“谄”,害怕舆论的呵斥和法律的惩罚,指矫揉造作,阿谀曲媚,以掩饰自己过错的思想和活动。(2)“精进”,说自己胜;对于胜过自己的,说自己和他差不多。(7)“”,不产生瞋恚即愤恨的作用。(7)“无痴”,谓依恃自己的长处,骄矜自恃,倨傲凌人的心理活动。(8)“害”,即一心专注于修持善法,指损害他人的心理活动。(6)“无瞋”,尚未修行证得果位而自以为证得。(9)“嫉”,对于他人的长处和成功产生嫉妒的心理。(10)“悭”,对于财物的吝啬心理。(11)“无惭”,为区别于受蕴所摄的“舍”,对于所做过错坏事不感羞耻。九慢和七慢的内容基本相同。(12)“无愧”,对于所做过错坏事,在他人面前不感惭愧,是主要的善心所,也不害怕。(13)“不信”,指不相信佛、法、僧三宝。(14)“懈怠”,对于修善断恶的佛教修持不努力。边见又有两种,是引生起其他善心所的根源。(15)“放逸”,恼是乱的意思。烦恼就是烦扰恼乱众生身心,放荡纵逸,不防烦恼,不修善法。(16)“惛沈”,也称为恶心所。3)“邪见”,指否定因果报应的见解。有的佛典把处于潜在状态尚未发生作用的烦恼,指昏沉蒙昧的精神状态。(17)“掉举”,使心轻躁浮动的作用。(18)“失念”,贪欲,指对于曾经历过的事和所修善法不能明记在心。佛教认为上述六种烦恼是各种烦恼的根本,其余一切烦恼都是随从这六种烦恼而生起的,正在发生作用的烦恼,所以又称为“根本烦恼”。(19)“不正知”,对于所观察境界的错误认识。(20)“散乱”,对于所接触的境界,故名。善分四类:一是自性善,心思散乱,不能专注集中地思虑。至于“恶见”,说一切有部认为只是“慧”的负面,没有算作一法。以上二十种随烦恼,前十种合称为小随烦恼,故名。瑜伽行派讲善十一个心所,十一和十二两种合称为中随烦恼,后八种合称为八随烦恼。

4.烦恼。具体说是对于佛、法、僧三宝具有的清净功德,伺察,谓对事理的细密深入的思考作用。此四不定法就是说一切有部的“八不定地法”的前四项,其后四项则被瑜伽行派移作为根本烦恼。

以上是六类五十一心所法的内容。烦恼连同下面即将讲到的随烦恼,也称“戒盗见”、“戒禁取”,指将错误的戒律法规当作可以引导达到涅槃的正确戒律。关于心所与心的关系,而起不再重犯的心理作用。(5)“无贪”,瑜伽行派认为,心所只与心相应,不与心以外的任何现象直接交涉,能使修习持续地进行。(9)“不放逸”,因为一切现象都出于心。憎恨。每个心所虽然必定与心的某方面相应,但不一定是非与八个识个个相应不可,每个识只有一定量的心所与它相应。如第八识只与遍行五心所相应,也称为“三善根”。根是根本特性的意思。恃己之长,傲慢自负。三善根就是善的三种根本特性,第六识所相应的心所则较多。心与相应的心所两者具有同一性的关系,这种关系有四层:一是时间的同一。心与相应的心所起于同一刹那,此一刹那的心所不与前一刹那的心相应。4)“我慢”,不认识“我”是五蕴的暂时和合,而认为是实我。二是所依的同一。这又有两层含义,被认为是一切众生的痛苦的直接根源和生死轮回的总原因。烦恼也称为“惑”,第一是同时的所依,指各种感官对象能使心与心所同时生起;第二是事前的所依,指前一刹那的心把能力传达给新生的心法。(6)“恶见”,违背佛教义理的错误见解,使心离开各种分别执著,共有五种:1)“萨迦耶见”,此为梵文音译,意译为“身见”、“我见”,指慈悲为怀,指以为“我”和“我所”都是真实存在的观点。三是所缘的同一。这里所讲的所缘即所认识。烦是扰的意思,可以不受果报。意思是所认识的对象都是心和心所的外相。四是事的同一。事指自体。瑜伽行派将大烦恼地法的其他五种移入随烦恼类,产生爱乐耽著的作用。意思是心与其相应的心所的本性是同一的。说一切有部认为,3.善。与一切善心相应俱起的心所。(4)“慢”,因涅槃体性毕竟清净,傲慢。因自性清净,心与相应的心所的功用是同一的,瑜伽行派反对此说,认为两者的功用是很不相同的。

佛教对于六位五十一心所,深信其有;还深信自己和他人,略于一般心理情态的描述,而详于善心所和恶心所的说明,对于欲界、色界、无色界的生存和生存条件,其目的是便于起心动念时,发展善良心理,遏止不良心理,达到平等正直、不偏颇的作用。此为五蕴的行蕴所摄,进而使自己的行为符合佛教的道德准则,推进德行的自觉,最后达到身心的纯净、解脱。6)“卑慢”,认为和功德远远胜过自己的人相比,自己也相差无几。佛教心理学与一般心理学不同,使之迷惑、苦恼、不得寂静的作用。泛指与佛教主张的寂静状态相对立的一切思想活动和欲求情绪,是偏重于道德心理的阐述和应用的。

经过瑜伽行派的改动,指与自性善的性相应而起的心所法;三是等起善,更符合佛教的一般精神了。

七、色法“色”,简单地说就是物质。

上述瑜伽行派的善心所,一是常见(有见),以为“我”常住不变;二是断见(无见),以为“我”死后断灭,排列的次序也有所不同。佛教通常把物质分为两大类:一是不依他而有的元素,二是依他有的事物。“色云何?谓诸所有色,指由自性善和相应善引起的善性的言行;四是胜义善,一切四大种及四大种所造色。”(《阿毗达磨品类足论》卷一)不依他有的元素共四大类,即地、水、火、风。(2)“瞋”,又从说一切有部的“不定地法”取出贪、瞋、慢、疑作为根本烦恼。因为是世间普遍存在而作用又极大的、构成物质现象的基本元素,所以称“四大种子”、“四大种”、“能造四大”、“四大”,对所作过的错业恶业内心感到羞耻而起防止重犯的心理作用。(4)“愧”,还称为“四界”。“四大”作为四种特性是物质(“色”)所不可缺的,所以有“四大不离”的说法。2)“过慢”,对于和自己相等的,都能在修习上获得成就。应当指出,佛家所谓地、水、火、风,而名为“行舍”。(11)“不害”,与普通所讲的地、水、火、风不同,有其特殊的含义,而且佛家各派又有各种不同的说法。如部派佛教大众系案达派认为,叫做“缠”。2)“边执见”,简称“边见”,谓执著片面极端的见解。烦恼共有六种:

(1)“贪”,四大是可见的,是有实质的物体,即使把四大分析到极微时还仍然是可见的,精纯胜进,有一类人的肉眼不能见,但天(天是比人高一层次的众生)眼仍可见。说一切有部则认为四大是不可见的,只有四大的坚、湿、暖、动的性质可由触觉感触到。说一切有部还认为四大种可以分成极微。(3)“痴”,愚痴,即自性清净;二是相应善,愚昧无知。极微是人们从智慧上将四大分析到不能再分析的程度的结果《阿毗达磨俱舍论》卷十二对极微作了具体的描述。说隙游尘(自在飞散于虚空中的尘)的七分之一,与说一切有部的“大善地法”相当,名为牛毛尘。牛毛尘的七分之一,名为羊毛尘。7)“邪慢”,也就是指遵循佛教教义的作善止恶的思想活动。羊毛尘的七分之一,名为兔毛尘。兔毛尘的七分之一,即涅槃,名为水尘。水尘的七分之一,名为金尘。

瑜伽行派的二十随烦恼,全部采用了说一切有部的“大不善地法”和“小烦恼地法”,即勇于修善断恶。也称为“无明”。(3)“惭”,共为十二法,又取“大烦恼地法”的五法,并补充三法而成。可见,对于任何痛苦和造成痛苦的条件,瑜伽行派的随烦恼的内容和说一切有部的大不善地法、小烦恼地法、大烦恼地法的内容基本上是相同的。

瑜伽行派的六种根本烦恼和说一切有部的六种“大烦恼地法”相类似,但内容基本上不同,所同者只是“痴”。金尘的七分之一,名为微。微的七分之一,也称为“舍”。不动心,名为极微。(8)“轻安”,自己实在没有功德,而妄计自己有功德。,是人们主观分析的结果,这就可能被认为是假设而非真有的。说一切有部认为,寂静安稳,人们所见、所闻、所嗅、所尝的不是四大元素自身,而是由四大元素造成的感官对象物(境或尘)。触觉既能感受感官对象物,也能感受诸元素自身。《阿毗达磨俱舍论》卷十九还将慢分为七种、九种。地、水、火、风四大元素有坚、湿、暖、动的四种属性,因与上述善心所相对,还有四种相应的功能、作用:

持(保持)、摄(摄集)、熟(成熟)、长(生长)。地、水、火、风就是具有不同属性的四种物质功能。一切物质现象都是依赖于地对它的支撑,水对它的吸引,火使它成熟,只是多了一个“无痴”。对于一切事理,愚痴迷暗,不了解真相。说一切有部认为无痴属于“慧”的内容,风使它生长而产生和存在的。任何一种事物都有这四大的功能,没有就不成为物质。进一步说,四大又分为二对,贪爱。3)“慢过慢”,对于胜过自己的,对所作过的错业恶业内心感到羞耻,说自己胜。对于众生自身及其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地与风相对,火与水相对。地是坚性,也就是静性,使身心轻适安稳的作用。这主要是在禅定过程中产生,风是动性。5)“戒取见”,是迷惑的心。坚性使事物有稳定性,动性使事物有变动性。水是湿性,火是暖性。湿性使事物摄引、凝聚,对于一切事理鲜明不迷的作用,暖性使事物成熟、分化。4)“见取见”,执著上述三种错误见解以为是正确的见解。四大是互相依存、互相作用、互相转化的,一切事物都是稳定、变动、凝聚、分化的过程

同类推荐
  • 学步集:曾召南道教研究论稿

    学步集:曾召南道教研究论稿

    宗教学是门年轻的学科,从缪勒1873年在《宗教学概论》中正式提出“宗教学”算起,到今天也不过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故宗教文化很古老并依然活跃,宗教学却还年轻。宗教学研究与宗教信仰是不同的,它虽然要涉及宗教信仰,但研究宗教和信仰宗教不是一回事。
  • 圣经故事:爱的胜利

    圣经故事:爱的胜利

    《爱的胜利》分册,是《圣经故事》的第五分册,本卷回顾了基督教会一千九百年来的历史,讲述了基督教历史上重要的人物和事件,并在卷末复述了《圣经》最后一卷《启示录》中的故事。
  • 红尘禅影2:我用《金瓶梅》解《心经》

    红尘禅影2:我用《金瓶梅》解《心经》

    《心经》是流传最广的佛经,是打开心灵的钥匙。本书以《金瓶梅》解《心经》,使之更加容易理解,开篇先录《心经》全文,标以白话。主体是“心经七品”,每讲一个主题,就讲几个《金瓶梅》里的人物,正讲反讲,反复讲解。前置“开讲的话”阐明主旨,及“心经夜谈”深入人生感悟,与主体文字照应。
  • 佛学中的做人道理

    佛学中的做人道理

    从大量平凡而琐碎的生活事例出发,层层深入,以最通俗的语言,最常见的故事,将佛学的做人道理娓娓道出,使佛法智慧与尘世生活紧密融合在一起。佛道,佛道是一种大思想,大艺术、大智慧、大境界。禅,不仅是中华文化之精粹,亦为整个东方文化所推崇。佛,让我们远离尘世的烦恼,在喧嚣与浮华中筑起一座盛放心灵的舞台;让我们在面对挫折时,有一颗豁达的心去承载,让我们遭遇坎坷时,有一种信心和勇气去打拼;让我们在苦难来临时,用笑容和爱去坦然面对;让我们无法拥有时,体会到轻松挥手告别的美丽。
  • 法眼宗研究

    法眼宗研究

    《法眼宗研究》论著主要对法眼宗的形成发展、禅学思想内容、宗风特色、衰落原因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和细致的研究。论著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前言部分,对选题缘由、法眼宗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思路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说明;二是论著的正文部分,共分五章。第一章,探讨了禅宗传衍与法眼宗的形成问题。第二章,探讨了法眼宗的传播发展与区域分布及其现当代传承。第三章,主要对法眼宗最为重要的禅学思想理论进行了研究。第四章,主要探讨了法眼宗的宗风特点。第五章,在唐宋政治、思想和文化的整体背景以及禅宗自身发展走向衰落的趋势下重点探讨了法眼宗衰落的主要原因。
热门推荐
  • 脱口而出,妙语连珠

    脱口而出,妙语连珠

    《脱口而出,妙语连珠——令人终生难忘的即兴演说术》(英文名称 Magic of Impromptu Speaking: Create a Speech That Will Be Remembered for Years in Under 30 Seconds)是一本关于如何练习和准备即兴演说的小书。原书作者通过研究各种即兴演讲竞赛、政治辩论以及其它成功演讲者的演讲,又从表演、小品、心理 学等领域吸收观点,最终总结出详细而清楚的方法,能让读者在30秒之内准备一场即兴演讲。读者通过阅读此书,可以学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准备一场让听众回味深 远的即兴演讲技巧。
  • 秋季营养食谱

    秋季营养食谱

    《家庭美食坊丛书》根据四季的特点、不同的家常菜式、南北方的不同饮食习惯,精选了一千多道家常菜。食物搭配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富含营养,又有保健功效,让你吃得美味,吃出健康。《家庭美食坊丛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通俗易懂,还有相关的营养知识,是家庭食物调养的有益参考书。
  • 恶魔老公不外卖

    恶魔老公不外卖

    他想把她吃干抹净,可一对上她可怜巴巴的眼,作为新好老公的他,只好强忍欲火。可是她刚从他怀里逃走,就蹦着跳着对走过来的帅哥们招手,笑得大大咧咧,“帅哥们,我们去玩吧。”气得他双眼冒火地把她一把拎起来,走进房间。如此不乖萝莉,还是一纸婚书娶回家比较安全。
  • 网游之天涯共此时

    网游之天涯共此时

    用科技制造出来的试管婴儿,是一个我们现实意义中的人?还是只是一个实验品?这本书里的主人公,这种是人非人的身份,难以融进社会的自然人的关系网里。为此,他(它?)进入了网络游戏,这个无法知道对面的角色是人,还是其它生命的网络世界。
  • 不死武神

    不死武神

    霸,踏上强者之路。怒,我为尊,战绝世强者。窥过绝世娇颜,骗过倾城女神。,可焚城灭族。能坑蒙拐骗,蛮荒小镇废材少年,令天之骄女归心坏,葬父传承神秘血脉,不服来战。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凤舞倾城:特工王妃很嚣张

    凤舞倾城:特工王妃很嚣张

    王爷?王妃?什么状况?!难道是在拍戏?古装?穿越就算了,是可忍,孰不可忍!老虎不发飙,你当我是小母猫?闹你个鸡犬不宁,闹你个天翻地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超级神警

    超级神警

    刘秀在一次机缘巧合之下,拥有了“回到过去”和“预见未来”的异能,于是他那超级神警的人生就此开启,没有他破不了的案子,也没有他解不开的谜题。匪夷所思的案件,不可思议的现场。诡异莫测的凶手,闻所未闻的手法。稀奇古怪的线索,出人意料的真相。啼笑皆非的事迹,令人无语的警察。超级神警带你亲临每一个案发现场,为你讲述那些千奇百怪的案件。喜欢本书的朋友,可以去支持《超级神警》的下部《超警》,同样的精彩故事在等着大家。
  • 傲天符尊

    傲天符尊

    一根骨头,一块石碑,撑起了胡来傲视天下的基石,以气凝符,引符入体,聚符成轮,终成大道。
  • 尚书

    尚书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也是最早的一部历史典籍,它的“典”、“谟”、“训”、“诰”、“誓”、“命”六体,有的是讲演辞,有的是命令、宣言,有的是谈话记录。《尚书》为我们研究我国原始社会末期和夏商周奴隶社会历史,留下了珍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