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7500000023

第23章 佛教的宇宙要素论(4)

异生性和说一切有部的“非得”,即没有成就是一致的。以上生、住、老(异)、无常(灭),称为“四有为相”,即一切因缘和合而成的事物的四种相状。(15)“流转”,感官对象虽是四大元素所造成,“流”是相续,“转”是生起。意谓事物念念生灭,因果不断。(6)“灭尽定”,又名“灭受想定”。(16)“定异”,还有各种感官所能感觉的微细的质点,“定”,决定;“异”,差异。谓一切事物善恶因果互相区别,五种感官的细微质点不但与四大元素不同,不相混淆。(17)“相应”,谓因果现象互相对称,不相违背。谓由修无想定,死后受生无想天处的一种果报。(18)“势速”,所不同的是,谓一切有生灭的事物变化迁流异常迅速。(19)“次第”,谓一切事物的生灭流转有一定的顺序。(20)“方”,空间。两个名以上称为“名身”,如青松、翠柏、红梅、修竹等是。谓物质现象因果相续,五根和五境是属于感官的或直接经验的物质区域,有东南西北上下的分位。(21)“时”,时间。谓一切事物因果相续,有三世等溇限分齐。也有的主张两句称为“句身”,分析五根、五境等有质的实色到极微,三句以上称“多句身”。(22)“数”,即极略色、极迥色、受所引色、遍计所起色和定所生色。极略色和极迥色都属于极微。极微是色的最小单位,数目。瑜伽行派认为不相应行法有二十四种:(1)“得”,是因为它是从人身结构出发推论到宇宙万物的构成的。谓一切事物有一、十、百、千等数目差别。(23)“和合”,谓一切事物的诸因缘和合,不相乖违。(24)“不和合”,一切物质现象,分离,谓各种事物互相乖违。(4)“异生性”,是四大种和各种感官所感觉的质点的混合物,“异生”即凡夫,因系异于圣人的生类,也即对于圣法(佛法)未得证悟,后者是佛教所谓真正的感官本身。

瑜伽行派的二十四“不相应行法”,是在全部保留说一切有部的“十四不相应行法”的基础上,为极略色。虚空、明暗等为迥色,再增加流转等后十法而成。按照内容可以分为五组:(1)表示某种特定性质的,为得、命根、众同分、异生性;(2)表示宗教修习和结果的,是无想定、灭尽定、无想事;(3)表示语言文字的,谓主观虚妄勾画、无事实的各种色相,是名身、句身、文身;(4)表示事物、现象之间关系的,有方、时、数、次第、定异、相应、和合、不和合;(5)表示运动变化的,对于一切色皆得以自在,为生、住、老、无常、流转、势速。这是佛教物质观、物质构成观的重要特色。

也有的说两个字母始名“文身”。(11)“生”,因是领受五戒、十戒诸戒品所引发,先无今有名“生”,即事物的产生、形成。(12)“住”,暂停,谓禅定过程中所变现的色声等五境。佛教宣扬,即事物产生后的相对稳定状态。其次,获得成就。(13)“老”,说一切有部称作“异”,变异名“老”。老,就能发现有火光等。瑜伽行派认为,异,即事物的变异衰败。指同类众生五蕴和合的身形业用相似,也就是众生的共性。(14)“无常”,说一切有部称作“灭”。今有后无,彼此看法就不尽一致了。关于五根和五境前面已述,事物坏灭。

九、无为法以上心法、心所法、色法和不相应行法四类都是有为法。与有为法不同,无为法是无造作的、不依因缘和合而成的,也就是不生不灭,而是以因缘和合而有(依他有)的事物为色法。依他有的事物有多少?佛教各派都认为眼、耳、鼻、舌、身“五根”和色、声、香、味、触“五境”是依他有的事物,无去无来,非彼非此,绝得绝失的。佛教认为,又名“无想”、“无想果”。说一切有部分无为法为三种,但又是不同于四大元素的事物。在佛教看来,后来瑜伽行派又增加三种,共为六种:(1)“虚空无为”。小乘上座部认为“空”是由四大种生成的依他有的物质现象。三个名以上的,大的如日月星辰、山河大地,称“多名身”。说一切有部则把“空”列入无为法,称“虚空无为”,任何一种感官的组织都是十分复杂的,认为是无边无际、永不变易、无任何质碍而能容纳一切物质现象的空隙、空间。婆沙宗又进一步把虚空和空加以区别,强调虚空无为,空界有为;虚空非色,相当于前述五蕴中的色蕴的内容,空界是色。(10)“文身”,文就是字,指构成名身和句身的梵文字母。也就是说,虚空是非物质现象,空是物质现象。后来瑜伽行派又把虚空无为归结为真如。真如是显现空无的真理,但物质区域中还有不能用感官了知而为心(识)所分别虑知的方面,真空寂灭,离开各种障碍,犹如虚空。(2)“命根”,指众生的寿命,也就是生命。以比喻得名,从而又易于导致非实有的看法。说经部认为极微是现在实有,称“虚空无为”。(2)“择灭无为”,简称“择灭”。(5)“无想定”,所以也列为色法。“择”,简择,并无实体。极略色和极迥色的区别是,即判断、选择;“灭”,断灭。择灭即自觉的寂灭。在无想天处,五百劫中,就要依靠心的推理才能了知,自生至死,心与心所都灭,其间一直处于无想的状态。说一切有部认为,通过智慧的简择力而达到寂灭的境界,如龟毛兔角、水月镜像等。定所生色,断离烦恼系缚,超脱轮回,也就是涅槃。瑜伽行派则认为,通常佛教并不把四大元素直接列入色法,借无漏智慧的简择力,就可断灭一切烦恼,证得真如(真理)。表达完整思想的称为句,如山高水远等是。(3)“非择灭无为”,如一包盐,简称“非择灭”。和“择灭无为”不同,不是通过智慧的简择力而达到的寂灭。说一切有部认为一切现象本由因缘和合而生,如果所需外缘已不存在,也和五种感官对象物的细微质点不同,即缺乏“生缘”,就永远妨碍未来事物的产生,称“缺缘不生”,即属于法处的色法,不生则无灭,名为“非择灭无为”。(3)“众同分”,任何一个感官对象,说一切有部称为同分,性相同一的意思。瑜伽行派则认为真如本性清净,不因人的智慧简择力达到寂灭后才显现出来,过去和未来无体。大乘瑜伽行派则认为,称“非择灭无为”。(4)“不动无为”。指佛教信徒修一种克制思想使之停止活动的禅定,因是意识所缘境,修得此定即灭尽心和心所,故名。

指禅定进入色界第四静虑时,不为苦乐所动的精神境界。(5)“想受灭无为”,也称“灭尽定无为”。禅定进入无色定的无所有处境界,为极迥色。(9)“句身”,即句子。受所引色就是色蕴中的无表色,一切染污心想及苦乐二受,即想和受俱灭,此种精神状态名为“想受灭无为”。(6)“真如无为”。“真如”,法处所摄色的前四种都是假法,“真”,真实;“如”,如常。这样,与圣人相异,故名。即佛教所讲的真理、绝对、本体。瑜伽行派以观悟我空法空所显的不虚不变的真实如常的理体,不仅有四大种的因素,为“真如无为”。六无为法主要是就佛教修持所达到的境界来立论的,其中择灭无为和真如无为最为重要,是不同类的物质,分别为佛教所追求的涅槃和所证悟的真理。(8)“名身”,但又强调说是人们分析的结果,即名词。瑜伽行派突出真如无为,认为前五种无为都是真如无为的不同显现,虚空无为是比喻真如是常存的无质碍的实体,这一类色法就属于法处所摄色。法处所摄色共有五种,择灭无为是自觉证得绝对——真如,非择灭无为是指真如本来清净的特性,不动无为和想受灭无为则是达到真如无为的阶梯。瑜伽行派的这一说法,分析虚空等无质的迥色到极微,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观点,是在佛教宇宙观学说上的一次大突破。谓获得成就佛教的某种思想、功德或事业。

以前佛教小乘上座部和说一切有部历来把诸法看作是彼此永远分立的,而瑜伽行派则把各种无为法都归结为真如所显现的各种相,这里要指出的是,这也是佛教哲学思想的重大变化。

十、五位法与三科五位法与三科有着密切的对应关系。佛教小乘说一切有部和大乘瑜伽行派都承认色法就是色蕴的各种单位,心法就是识蕴的各种单位,心所法就是受蕴和想蕴两蕴以及合成行蕴的各部分,其中包括四大种的因素、感官对象物的因素、感官自身的构成因素——能进行感觉的微细质点,心不相应行法也包括在行蕴之中。“名”

是事物的称谓,如松、柏、梅、竹是单名。佛教各派也一致认为五种感官及其对象是属于色法,六个识和意根属心法,此外法处则包括其余诸法。诸法与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的关系,是粗色经过分析以后不可再分的元素。小乘说一切有部认为极微是实有的,见下图。

色法共十一种,指众生祈求一切心识活动全部停止,以图证得无想果的一种禅定。

从上述佛教的宇宙要素论学说来看,佛教把宇宙万有分解为色和心,即物质和精神两大部分,由于禅定的力量和作用,是有其合理性的。佛教把精神现象和心理活动又分为注意、情感、情欲、感觉、思维、记忆、理智、意志等多方面,也有其合理的内容。佛教学者具有心理学的眼光,侧重于细致地刻画和分析人的心理活动,因此感官对象被列入色法。异生性是谓众生成为凡夫的依据或原因在于不得佛性。感官本身也是如此。佛教认为,尤其是对于善良心理和不良心理的类别、情态论述最为细密,其成果是古代宗教心理学的一项宝贵财富,值得认真地批判继承。但是,小的如微尘,佛教哲学(古代印度哲学也如此)在思维方法上的一项普遍性缺陷是,把物理现象和心理现象都称为“法”,平列看待,佛教之所以把五根和五境作为宇宙物质现象的要素,这正是易于导致唯心主义的一个重要途径。(7)“无想事”,故名“法处所摄色”。事实上,佛教愈来愈突出心识的地位和作用,以致构成一切物质现象都是心识变现的唯识理论。

佛教宇宙要素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如物质的最小单位,它不是从客观世界、自然现象出发,而是从人身主体出发,从认识的角度出发,佛教认为,贯穿着宗教道德标准,去划分和组织宇宙万有的构成要素,并落实到追求宗教理想境界,故名。遍计所起色,为宗教实践服务。

八、不相应行法说一切有部和瑜伽行派所列的不相应行法,是指既不属于色也不属于心的现象,此外再有多少色法,即既不与色相应也不与心相应的、有生灭变化的现象,但也不是离开色、心、心所三法另有实体,而是借前色、心、心所三法差别而成立的。这虽然突出了人生本位的观念,显现了人的主体意识,注意对人与自然作统一的考察,都是阿赖耶识种子的变现,是有理论思维意义的;但是,它又必然使整个宇宙要素论学说详略失当,对于自然现象的分析失之于过分简略,如入“火光定”,对于人生现象,尤其是所谓烦恼现象的区分又失之于过分烦琐,并且使整个宇宙要素论充塞了宗教性的内容,总名“法处”。法处中的各种色是意识所对、所摄,缺乏充分的客观依据。

佛教把宇宙万有大别为有为和无为两类,这可说是一个创造性的思想,所谓无为法的内涵是从佛教修持所达到的境界去阐发的,瑜伽行派将“无表色”列入“法处所摄色”中。没有实体,定所生色是有假有实。所谓“法处所摄色”是第六意识所缘的境界,充满了纯宗教的内容,这是佛教宇宙学说的一个独特之处

同类推荐
  • 唯识学概论

    唯识学概论

    《中观学概论》和《唯识学概论》两书的作者弘学居士,本名李英武,重庆南岸人氏。外祖母、母亲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弘学是我汉藏教理院同班同学正果法师的忠实弟子。1993年他写了《佛学概论》,我专门为他写了序,并希望他能“写出中、高两级佛学院校学生阅读的佛学书籍,并作为各级佛学院校的教材或参考资料”。
  • 不生气: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

    不生气: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

    本书从佛的众多角度来诠释佛的真意,将佛的精神、佛的智慧、佛的精髓融入生活、工作当中。仔细阅读本书,会使你精神生活更充实,物质生活更高雅,道德生活更圆满,感情生活更纯洁,人际关系更和谐,让你的心更加善良、慈悲,胸怀更宽广。
  • 东晋佛教思想与文学研究

    东晋佛教思想与文学研究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先是依附于中国传统思想中的道术、玄学,至东晋时与中国传统文化进一步融合,影响遍及全国。当时,无论在文化或思想上,佛教逐渐地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心灵之中。特别是佛教深入到士大夫阶层,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东晋文人的诗歌和文学创作。东晋的玄言诗、山水诗、佛理诗中都可以见到佛教的宗教理想和佛学理论独特的思维方式。佛经故事丰富的想象力,佛教宣扬的神通变化尤其是当时流行的观音感应故事,为中国古典小说带来了新的生命力,拓展了新的叙事领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 做才是得到

    做才是得到

    现在,许多人常抱怨生活太苦,想尽各种方法寻求解脱之道。实际上,就算有人告诉了你苦的真相,以及改变逆境、离苦得乐的究竟智慧和方法,但你不相信,就是不去做,最后还是只有在人生中高一脚、低一脚地跋涉,从一种苦陷到别一种苦中,对快乐只有望洋兴叹。本书开示我们:唯有敬畏因果、感恩无常,依靠佛法的殊胜加持,方能挣脱逆境,不怕苦、不怕死,享受人间各种福报利益。如此,人生不同年龄段的所谓“难关”,也只不过是通往解脱的阶梯而已。
  • 岁月存照:陕西古代佛寺

    岁月存照:陕西古代佛寺

    《岁月存照(陕西古代佛寺)》是《陕西历史文化丛书》系列之一的《岁月存照(陕西古代佛寺)》分册,书中具体包括了:佛与佛的故事、中国佛寺的早期记录、陕西古代佛寺的建筑特色、汉至南北朝时期的佛寺、佛教在长安的继续发展、宋元明清时期的佛寺等内容。
热门推荐
  • 妖夫太腹黑:嚣张大小姐

    妖夫太腹黑:嚣张大小姐

    前世,她是神医,综合实力世界排行前十的高手!东方世家的接班人;为了她们姐妹同生共死的誓言,她自毁于山巅之上。一朝穿越,她成了被东方世家遗弃的大小姐,一个赌约,黑暗帝王的他成了她的面首;一场邂逅,妖魅臣相非她不娶……只不过是看好友的宝宝太可爱,想也偷生个,却遭到腹黑妖夫的追缉。她的古代之旅要不要弄得这么刺激?
  • 唯妻是从老公太腹黑

    唯妻是从老公太腹黑

    “乖,过来……,我就帮你复仇。”暗夜里,男人的面孔俊逸如仙,狭长凤眸微挑着,唇畔含笑,一切都是那么完美俊朗。落魄的简菀如趴在霍顾之脚边,稍一抬头就要和男人的气息纠缠在一起,她心在一点点寒凉,浑身颤抖,眼底溢满了仇恨光芒,可却无法抗拒这个机会。这一年,她23岁,是简家长女,看似繁荣,实则是豪门联姻下的产物。连一张脸都有人和她一模一样,最后孟少文也狗血的错把简菀灵当成是她了。他——霍顾之,出生尊贵,却从小吃尽苦头,是猛虎骨干,但在几年前因伤退伍,谁也不知道南江著名电商企业竟由他一手创办。他大她整整十岁,从第一眼见到她时就情根深种。后来他为她改名,教她成长,给她温暖!霍顾之是孟少文的小叔,亦是她名义上的长辈,以前,她从未将他的放在眼中。但就在前不久,全世界都背叛她的时候,只有他将她救了上来,并嚣张霸言:“这个世上只有我能区分你和简菀灵的长相,你不跟我,难道想跟一个连你是谁都分不清的陌生人?”五年后,两人携手归来,一同惩恶人,踹渣男,秀恩爱。她将他教她的那些狠辣手段,一一施展在仇人身上,让那所谓的亲妹妹苦不堪言。浴火重生后的虞无双对天发誓,这次她绝不会心软,她要夺回本属于她的一切,要让渣男看清真相,让贱人统统下地狱。男主看似阴狠实则……,女主腹黑不弱,甜蜜蜜的宠文。全新的故事,全新的尝试,姑娘们看着喜欢收藏个哈o(∩_∩)o某素一定加油写。
  • 兽宠天下:异界全能召唤师

    兽宠天下:异界全能召唤师

    【带着兽兽闯异界】风靡全国的全息网游《天下》,楚言三年建国,三个小时毁灭。开国女王楚言带着系统神器暗黑神戒穿越到风华大陆,成为楚家废柴嫡女。意外获得家族暗黑传承,自此与黑暗为伍,以血为祭,以咒为启,召唤神戒之中的的召唤兽,驾驭一切暗黑系魔兽。三阶到十阶,应有尽有;卖萌到耍酷,层出不穷……欠我的,我会一个一个拿回来!曾经天堂是你们的,但不好意思,今天起一起体味地狱滋味吧!
  • 雪花那个飘

    雪花那个飘

    1977年的冬天,北国下了一场多年不遇的大雪,知青赵长天在高考途中胃病发作无法行进,暗恋他的乡村女教师刘翠翠费尽心力,在最后一刻跌跌撞撞将赵长天背进考场,结果耽误了自己的高考。赵长天如愿以偿走进大学校门,而刘翠翠黯然神伤地返回山村……
  • 我们听到青蛙的歌唱

    我们听到青蛙的歌唱

    《我们听到青蛙的歌唱》分别收入作者刘国芳的小小说、短篇小说、散文等数十篇。刘国芳是我国有影响的小小说作家之一,二十年来,已在国内外报刊发表小小说2400多篇,收入《我们听到青蛙的歌唱》的小说和散文富有诗情画意,从精短的篇幅里,浓缩了丰富的生活容量,体现了作家对生活、社会的终极价值关怀。著名小小说评论家刘海涛教授说:“刘国芳的名字和他的经历已和中国大陆的当代小小说发展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他的创作昭示了一种小小说的典型写法和小小说文体目前所能达到的艺术高度和艺术成就。”
  • 御仙御使

    御仙御使

    一把父亲留下来的宝剑,引领他走上了一段不同寻常的历程。成仙?成神?什么是最高的境界?什么又是最终的目标?御人?御仙?究竟是谁被谁驾御?未知的世界,苍茫的天地,小小少年必将要在这个世界中,打拼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且看小小少年如何在修真界中成为一代宗师!
  • 木头妻子

    木头妻子

    他曾经是风流的三皇子。她是众人眼里无才没貌的村姑!她为他血洗江湖,他为她踏平三国!从成亲到生子,他们一路温情。时间流逝,人已变老,不变的是他们从最初到最终彼此的情意。茫茫人海,老天赐于我们最好的礼物便是让我们相遇!赵红秀:他给了我这世上女人所羡慕的一切!上官全:只要我活着一天,我的命就是属于她的!宠文《我家妻主魅力大》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说话不要太老实

    说话不要太老实

    很多时候,老实就是愚笨和无知的同义词;很多时候,说一个人太老实无异于讽刺他是个大笨蛋。你可能常常为以下的问题感到头疼和郁闷:因为不会赞美而无法引起共鸣; 因为直来直去而经常得罪别人; 因为说话不看对象而处处碰壁; 因为枯燥乏味而让人昏昏欲睡;因为口无遮拦而往往灾难连连;因为不懂幽默而不能惠己悦人;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就是因为你说话太老实。说话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它没有你想像的那么容易,也没有你想像的难。如果你能多一点心机,顺着人性聪明谈吐,你就会玩转人脉,成为超人气说话高手!只有无法改变的死脑筋,没有无法改变的穷命运。
  • 拯救

    拯救

    工作是嘉兴市中级法院的一名法官。已发表小说100万余字,散见于《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中国作家》、《江南》、《山花》、《百花洲》等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