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7300000013

第13章 佛教的各类典籍(1)

佛教典籍,通常称为佛经、藏经。“藏”的梵文原意是盛放各种东西的竹箧。佛教学者借以概括佛教的全部经典,有近乎“全书”的意思。“经”是纵线的意思,取其能贯穿摄持各种佛教义理的意义。也是仿照儒家用“五经”、“六经”名其著作,以示尊崇。藏经,广义地说,又称“三藏经”。三藏包括“经藏”,即以佛祖释迦牟尼口气叙述的典籍;“律藏”,即戒律,约束言行的规定;“论藏”,即从理论上解释、发挥经的著作。佛教典籍分经、律、论三部,故称“三藏经”。藏经,狭义地说,专指三藏之一的“经藏”部分,其中包括相传为释迦牟尼所说而由后世门徒结集的经典,和历代以“如是我闻”(“如是我闻”:“如是”,经中的佛语;“我闻”,说经者自言,即“我所听到的”。“如是我闻”,即“我闻如是”。)形式创制的经典。佛经亦称“契经”,以示契合道理和众生的要求。三藏经卷帙浩繁,为形容其量多、量全,也称“众经”、“群经”、“一切经”、“大藏经”。我国隋唐时代以来,多称佛典为大藏经,简称“大藏”。佛教还称自己的典籍为“内典”,称佛教以外的,即所谓世俗的、“外道”的典籍为“外典”。

大藏经原指汉文佛教典籍,现泛指一切文种的佛典丛书。除汉文大藏经外,有巴利文的南传大藏经,以及藏文、蒙文、满文、西夏文和日文的大藏经。其中最重要的是汉文、藏文和巴利文的大藏经,尤其是汉文大藏经最丰富、最完备。佛教发源于古印度,但佛教典籍在全世界只有汉译本保存得最多,汉译本是现存各种译文大藏经中的巨擘,在各种大藏经中居于重要地位。

佛教典籍中最主要的是印度佛教学者的著作,其次是中国佛教学者的著述,此外,还有朝鲜、日本等国佛教学者的论著。大藏经经过印度多次经典结集,中国等地僧人的撰述,不断增补编修,从贝叶缀缕,到翻译、抄写、石刻,进而雕印成书,浩浩两万多卷,洋洋数千万言,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博大浩繁的一部大丛书。佛教经典内容非常丰富,它广泛地包含了佛教以及有关文化——政治思想、伦理、哲学、文学、艺术、习俗的论述。因此,它不仅是研究佛教的重要典籍,也是研究古代东方文化的重要资料。

§§§第一节佛典的结集

释迦牟尼在世宣传佛法时,只是口授身传,并没有文字记录的经典,弟子奉持佛法也是各禀师说。释迦牟尼去世后,他的弟子为了避免佛教教义日久散失,也为了防止其他“外道”异说渗入佛法,使后世佛门弟子永远有所遵循,于是有结集佛典之举。所谓结集,按照我国通常的解释,含有编辑的意义。但梵文结集的原意是僧众大会,是集体会诵经典。其仪式是,先召集众比丘依戒律法组织大会,会上选出最有威望的比丘一人为上座,他登上高座述佛所说,众比丘无异议,即算是全体通过,公认为与释迦牟尼在世所说相符。印度民族惯于记忆和口头秘传。佛经最早的结集,只是通过答问的形式,把释迦牟尼所说的教法编成简短的语句,以便佛门弟子们能够共同背诵。后来流传书写的做法,将共同认可的佛法书之于贝叶(贝多罗树叶)上面,并用来传之后世。可见,佛经并不是释迦牟尼的著述,而是集体的创作。相传在释迦牟尼去世后的400年间,共进行了4次结集,形成了小乘佛教经典。

第一次结集:在佛灭即释迦牟尼去世后三四个月,由他的大弟子摩诃迦叶主持,选出五百比丘(也称罗汉),在王舍城附近的毕波罗窟中结集经典。由多闻第一即最有学问的阿难比丘背诵释迦牟尼在世时所说的法(经藏);又由持戒第一即以严守戒律著称的优婆离诵出释迦牟尼制定的僧团戒律(律藏)。他一共诵了80次,所以名为《八十诵律》。这次结集,佛教史上称为第一次结集。又因其结集有五百比丘参加,也称“五百结集”。这次结集只是口诵,并没有写本,但后来的经典写本,又以此为始基。

第二次结集:约在佛灭百年后,由长老耶舍(陀)比丘主持,在毗舍离城波利迦园召集七百比丘解决戒律的疑问。因为对戒律的理解各有不同,结果分为两派:一派多系长老,名“上座部”;一派人数众多,名“大众部”。此后百年内大众部又分为八部。

第三次结集:约在佛灭200多年以后,孔雀王朝的阿育王定佛教为国教,佛教因而日益兴盛,但同时也有外道之徒混入佛教徒中歪曲佛教的教义。这时以目犍连子帝须为上座集合一千比丘,在华氏城结集。目的是为了清除掺杂进来的非佛教教义。帝须在会上阐发佛理,抨击异说,自此以后有了经、律、论三藏。这次结集后始有巴利语和梵语的记条。约过100年上座部又分出十部。

第四次结集:在佛灭后400年,于迦湿弥罗城(罽宾城)举行。对此次集结的说法有两种:一是北传佛教记载,在贵霜王朝迦腻色迦王时,胁尊者召集五百罗汉,以世友菩萨为上首,结集佛语,编集和注释三藏。二是集五百罗汉和五百菩萨,以迦旃延罗汉为上首,马鸣菩萨为笔者,造论发挥佛说。

以上是佛教小乘经典形成的简况。至于佛教大乘经典的形成,虽有结集和秘密结集的传说,但都没有史料的确凿说明。大乘经典是经时久远渐次而成的。这其中虽有释迦牟尼的教义,但更多的是后人敷衍而成。许多以“如是我闻”形式创制的典籍,虽然都标榜是亲自听释迦牟尼所说,其实都是后代作者的发挥。在古代的印度,个人是不被重视的,有的佛教著作连作者的姓名都不署,而是假托释迦牟尼所作。相当多的佛教文献实际上是世世相传,代代修订,渐进积累的结果。

§§§第二节佛典的翻译

我国翻译印度的佛教典籍大体上有汉译、藏译、傣译三个系统。

一、汉文译经

我国汉译佛典的翻译方法,大体经历了从“口授”即口头诵出到经本的翻译的过程。初期译经基本上是根据译人口头诵出的经本内容翻译,如东汉时的安世高、支娄迦谶就如此。甚至东晋时的僧伽跋澄、僧伽提婆、昙摩耶舍、弗若多罗、昙摩流支等也还是凭记忆口诵经本,然后再书写成汉文。佛经原本是后来尤其是南北朝以来才广泛传到中国的。佛经原文是由各种文字写成的。印度佛经以梵文经典占主要部分;再是曾在印度西北部和中亚细亚通行的佉留文,这种文字后来因梵文的复兴而被淘汰,佉留文的经本自然也就失传了。第三种是由印度南部地方口语几经演变而成的巴利文。由于印度佛教是经过西域传入中国内地的,因此当地的安息文、康居文、于阗文、龟兹文的佛典文本,也成为汉译佛典的原本。西域各地语言的佛典又称为“胡本”。六朝以来,对佛典原文已有胡、梵的区别,重梵本而轻胡本。汉译佛经翻译,大约可分为五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自东汉至西晋。这个时期翻译佛经并没有计划性,遇到什么翻译什么。译经者大多为西域僧人,他们大多不懂汉文,只得请汉人作译经的助手;而助译的汉人又不懂外文。这就给翻译带来很大的困难。此时译出的经不少,但多是零品断简,不成系统,而且翻译的文体也没有确立,译本词不达意,质量不高。这个时期算是探索阶段。

第二个时期,东晋二秦。这一时期的译经工作有一定进展。开始由一两人的对译趋向于多人的合译,即集体翻译,分工也较细致、具体。译经者主要是印度和西域的僧人,大多数并不懂汉文,但个别的人,如译经大师鸠摩罗什,中文虽不精通,然可通晓文义,有助于提高译文的质量。鸠摩罗什主译佛典标志着译经事业已开始进入成熟期。此时又由于兴起西行求法之风,如中国的僧人法显、智猛、智严也都通梵文、各自都有译本,标志了汉人独立翻译的开始。这个时期翻译的佛教各类经典较为全面,成绩可观,并为佛教门户壁垒的确立奠定了基础。此时的佛教学者还都重视总结翻译的经验教训,如道安指出了翻译中存在的“五失本三不易”问题,即五种偏向和三个不易翻译的问题。“五失本”指:(1)句法倒装;(2)好用文言;(3)删去了反复咏叹的文句;(4)删去了段落中解释的文句;(5)删后段复牒前段的文句。“三不易”指:(1)既须求真,又须喻俗;(2)佛智悬隔,契会实难;(3)去古久远,无从博证。(详见《出三藏记集》卷8《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抄序》)强调翻译要不失本,力求符合原文本意。道安主张直译,稍后的鸠摩罗什主张意译。《高僧传》卷2《鸠摩罗什传》说:“什每为(僧)叡论西方辞体,商略同异,云:‘天竺国俗,甚重文制,其宫商体韵,以入弦为善。凡觐国王,必有赞德;见佛之仪,以歌叹为贵。经中偈颂,皆其式也。但改梵为秦,失其藻蔚,虽得大意,殊隔文体,有似嚼饭与人,非徒失味,乃令呕哕也!’”意思是说,印度很注重辞体华美,佛经中偈颂是四句一组的诗歌,可以配合音乐唱诵。译梵为汉,虽存大意,但辞体不相类,偈颂的音律也不同了。这好比嚼饭喂给人吃,不仅失去味道,而且使人恶心呕吐。说翻译犹如“嚼饭与人”,这是绝妙的比喻,也是鸠摩罗什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艰辛的体会。

第三个时期,南北朝。佛典要籍至东晋时代已初步译出,此后佛教学者的兴趣和精力转向研究、会通,创立学派。对佛典的翻译相对地说不及东晋二秦时重视了。而翻译的重点也由经典转向论典,如真谛的所译就体现了这种特色。

第四个时期,隋唐。佛典翻译到了隋唐时才真正成熟,其突出特点和基本标志是由精通教义、通晓梵汉语言的中国僧人担任主译。同时翻译制度也日臻完善,译经的目的性明确,系统性增强。唐代贞观年间由唐玄奘主持译事,这是中国佛教译经史上的鼎盛时期。玄奘既具有极高的佛理造诣,又兼通梵汉语言文字,译出了大量很有水平的佛典,他的译经被称为“新译”。史载,玄奘译经“意思独断,出语成章。词人随写,即可披玩。”(《唐高僧传》卷5)

苻秦时道安在关中曾组织过译场,以后姚秦王朝更设立了国立译场,请鸠摩罗什主持译事。此后译场日益增多。至唐代玄奘更设立庞大的译场,由朝廷派钦命大臣在译场作监护大使。唐代佛经译场译经的程序和分工大约是:(1)译主。即译场的主持人,翻译的负责人。也称译家,负责解决翻译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2)证义。又称“证梵义”。地位仅次于译主。与译主评量梵文,以正确理解梵文经卷的原意,并评判译文的意义与梵文有何不同,以便修正。(3)证文。也称“证梵本”。听译主高声诵读梵文,以验明诵读是否有误。(4)书字。也称“度语”,还称“译语”、“传语”。根据梵文原本,用中文译出相应的梵音,即音译。(5)笔受。又称“执笔”,将梵音译成中国的语言文字。如书字写梵音“素怛览”,笔受即译成中国经卷的“经”字。(6)缀文。又称“次文”。因梵汉的语言习惯与句子结构不同,需要有人根据情况调整文句的结构,顺理文词。(7)参译。又称“证译”。将译出的汉文再翻回梵文,两相对照以明正误。(8)刊定。又称“校勘”、“铨定”、“总勘”。刊削冗长和重复的句子,使文句更为简练、准确。(9)润文。又称“润色”。负责润色文辞。(10)梵呗。唱经人按照新译出的经文的音韵高声诵唱,以检验其是否顺口悦耳。从以上译经的过程可见,当时的汉文经本是经过十分严肃认真的工序的产物,是集体智慧和众人劳动的结晶。玄奘对翻译工作还规定了“五不翻”的原则:“(一)秘密故,如陀罗尼;(二)含多义故,如薄伽梵具六义;(三)此无故,如阎浮树,中夏实无此术;(四)顺古故,如阿耨菩提,非不可翻,而是摩腾以来,常存梵音;(五)生善故,如般若尊重,智慧轻浅。”(周敦颐:《翻译名义集原序》,见《翻译名义集新编》)玄奘的此项规定强调忠实审慎,不勉强译意,饱含了译者的苦衷和经验。

第五个时期,宋代。这是汉译佛经的尾声。唐宋五代战乱频仍,译经事业濒于废绝。赵宋一代又有所兴起,太宗设立了译经院,组织译经,译出的典籍以密宗的居多。宋初统治者鉴于密宗典籍中有的内容过于淫荡,也对译经加以限制,所以盛况远不如隋唐。而自此以后汉译佛典的事业也就告终结了。

从我国汉译佛典的历史来看,绝大部分汉译佛典完成于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其间鸠摩罗什、真谛、玄奘和不空被称为“四大翻译家”。有姓名记载的佛典翻译家有200多名,共译佛典2100余种,6000余卷。印度佛教典籍被系统地介绍到中国,从而极大地推动了佛教在我国的传播和发展。

二、藏文译经

西藏地区自公元7世纪传入佛教后到12世纪,这期间翻译了大量的佛教典籍。藏文译经主要是根据梵文原本,梵文所缺则据汉文、于阗文本转译以补不足。14世纪后半叶,蔡巴噶举的噶多吉编订了“甘珠尔”,日喀则夏鲁寺的布顿·仁钦朱编订了“丹珠尔”,从而构成了藏文大藏经的两大组成部分。其中的“正藏”称“甘珠尔”,意思是佛语部、佛的言教部分,收入了经、律和密咒三方面的著述,相当于汉文藏经的经、律两部分内容,共107箧,1055部。“副藏”称“丹珠尔”,意思是论部。包括经、律的阐明和注疏、密教仪轨,即赞颂、经释和咒释三部分,共224箧,3522部。此外还有“松绷”,是为藏族僧侣的著述。藏文大藏经的内容约4/5是汉文大藏经中所没有的,尤其是密宗部分。清代时藏文佛典还被译为蒙文、满文,刻成蒙文大藏经和满文大藏经。

三、傣文译经

印度巴利语系佛教约在13世纪初叶经缅甸传入我国,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和德宏的傣族地区。由于方言的不同,用来译经的文字有三种:西双版纳傣文(傣仂文)、德宏傣文(傣哪文)和傣绷文。佛经内容分经、律、论三藏和藏外典籍四大部分。其中经藏最多,有5372部,论藏只有7部,属于小乘佛教的上座部思想体系。

佛典的翻译是中国文化思想史上的重大事件。佛教典籍以宗教信仰的思想体系,素质完全不同的语言、文化系统,从远隔千山万水的异域印度传来,给中国文化输入了新因素,带来了新刺激。佛典卷帙浩繁,它的发展如汹涌波涛,全面地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使中国文化发生了空前剧烈的变动。佛教典籍以其特有的作用而烙印在中国汉以来的漫长历史之中,留待人们去总结、评说。

§§§第三节中国僧人的撰述

随着佛典翻译和介绍的增多,中国僧人对佛教义理领会逐渐加深,自两晋南北朝以来,中国佛教学者更是勤于创作,以自己的著述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了“三藏”的内容。中国僧人的撰述成为佛教典籍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包含了区别于印度佛教、反映中国佛教特点的著作,这些著作在佛典整体中居于十分显著的地位。

同类推荐
  • 红尘禅影1:我用《红楼梦》讲《坛经》

    红尘禅影1:我用《红楼梦》讲《坛经》

    《坛经》诞生于唐朝,是禅宗标志。《坛经》的诞生是一场奇遇,他是中国文化的奇葩。本书简单讲述《坛经》中的大唐文化,从文学、哲学、历史三个方面讲佛教归化中国,在唐代圆满融入中国文化。这段融入,使中国文化更具魅力。在文学方面:“坛经偈”影响了唐诗,反映了唐代禅诗传统,还影响了《红楼梦》的诞生,本书即用《红楼梦》的内容、情节及人物讲解《坛经》的奥妙。
  • 流传千年的儒家佛家道家故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流传千年的儒家佛家道家故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林林总总,一应俱全;道家则是药店,灵丹妙药,用以救人济世。儒家店必须光顾,圣人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佛家店则随时可以逛逛,日常用品,有钱则购,无钱则望,其中应有尽有,为人生不可或缺之物。道家店则是无事不必登,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对于儒释道三家曾作过这样的比喻:儒家好比粮食店,有病必须看,否则病入膏肓,悔之晚矣。可以这样说,儒释道三家的思想精华组成了汉学的基本哲学思想,就连西方学者也不得不承认这三者的地位——西方学者曾评出的“东方三大圣人”,为人们提供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佛家是百货店,第一是老子,第二是孔子,第三是六祖慧能,正好代表了中国的道、儒、释……
  • 天香:圣经中的女人

    天香:圣经中的女人

    这是一本比较特殊的书,我们在一个女作家笔下,第一次看到一组圣经里的女性群像圣洁的圣母、英勇的女士师、温柔幸福的妻子、沦落又皈依的女子、给人间带来灾难的少女、给民族带来福祉的王后……
  • 受难与复活:耶稣的故事

    受难与复活:耶稣的故事

    这是一本了解耶稣和基督教知识的理想读本。《受难与复活:耶稣的故事》以故事形式讲述基督教创始人耶稣的生平事迹和心路历程,主要包括耶稣的诞生与少年时代,耶稣的传道生涯,耶稣的受难与复活三方面内容,完整再现了耶酥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
  •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

    倒一杯清茶,掬一捧阳光,听圣严法师讲禅,做一个境随心转的圣人。本书以台湾第一高僧圣严法师的禅证体悟为中心,结合现代人的心理诉求,从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等日常行为入手,阐释净化身心、缓解压力的禅修法门。将心理减压和禅修秘法完美结合的佛法书,祝你走向身心康宁的禅修之道。
热门推荐
  • 水是最好的医生

    水是最好的医生

    本书告诉你:水是最好的医生。因为人体许多疾病的产生不是因为别的,仅仅是因为我们的身体缺水。身体缺水造成了水代谢功能紊乱,生理紊乱又导致了诸多疾病的产生。通过这本书,你将知道如何喝水能预防一些疾病;通过这本书,你将知道如何喝水能治疗一些疾病;通过这本书,你将知道如何喝水最健康。
  • 人口与姓名(和谐教育丛书)

    人口与姓名(和谐教育丛书)

    人口作为一个生物群体,有出生、成长、衰老、死亡的生命过程,有自身遗传、变异以及全部生理机能。实现生命活动是人口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前提,本书介绍了与人口科学及人口发展历史相关的之时,也技术了姓名发展的过程。
  • 六岁郡主九千岁

    六岁郡主九千岁

    锣鼓声中,六岁的女童,挺着诱人的Dcup,敛着看似豪迈的玲珑莲步,钻入八抬大轿,一路招摇,浩浩荡荡嫁入宁王府。一拜天皇老子。谢他龙头铡下,不杀之恩;谢他迷迷糊糊,慷慨赐了婚。二拜宁王小子。谢他家财万贯,包养之恩;谢他小受一只,不碰她半分。三拜…行了,可以洞房了。女主:慕容青鸾,魂穿,心理年龄二十二岁。偶尔搞怪、腹黑。美男来过招片段一:★墨渊,南朝七皇子,小受宁王。宛若谪仙,翩翩美少年。女童手捧两只小馒头,朝着一树芳华下的少年,咯咯轻笑:“舅舅夫君,吃…吃馒头。”少年微微勾起唇角,盯着女童平坦的胸口,语义双关:“鸾儿的馒头呢?”“下流!”两抹红晕染上芙颊,女童银牙一咬,狠狠跺脚,拔腿就跑!少年讪讪地摸摸鼻尖。父皇这婚赐得…啧啧,媳妇儿当女儿养。片段二:★墨弘,南朝皇长孙,逍遥小王爷。霸道腹黑,觊觎皇权。“论班辈,本王与你同属一辈,凭什么你一嫁给他,本王就要改口叫你叔母?!”大男孩一双清眸,怒目而视。女童慢条细理地挑着新鲜的樱桃,待到口中的樱桃杆在灵巧的舌尖下打成了结,这才吐气如兰:“有本事,你也嫁给舅舅,我听说舅舅喜欢男人。”片段三:★东方楚,北朝四皇子。攻于心计,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南朝的疆土,固然诱人,倘若你愿意随我天涯海角,我甘愿放弃这如画江山!”“舅舅也是这么说的,谁理你?”少女回眸巧笑,直视男子犀利的眼神。“既如此,本王便只能踏平南朝,用这把饮血剑斩下他的头颅,从他手中夺回你!”简介白,内容比较正,结局一对一。冒死推荐好友新书啊!!真的很好看,是不是??有木有!!!【夺宠,契约奴】尉迟有琴推荐好友强文:《女山贼》暮色《-下堂妾-》莫00《呆子王妃》爱心果冻《第一庶女》爱心果冻《一品盲妃》无知小佳《邪恶贤妃》白猫黑猫《别惹女王爷》寄尺素《别抢姐金子》伊蜻蜓《名门少奶奶》蝴蝶酥《下堂王妃值千金》盛世风流《误惹相府四小姐》【完结V文】美文,赞一个姐和朋友们建的群:堕落大本营1群:153626181(已满)堕落大本营2群:78658414(虚位以待)堕落大本营(VIP群):94693593注:此群只加VIP读者、入群后截图认证,1群的VIP读者也可以退1群认证进这个群!!敲门砖为:伤不起啊!向下看,戳两下,【放入书架】,【阅读此书】,不会怀孕滴,霸王看文是会肾亏滴(*^__^*)
  • 创意生活一点通

    创意生活一点通

    生活创意不是奢华、奢侈,环保和节能早就成为热爱生活的“创意一族”的追求目标。那些看似要处理的垃圾里,其实也有重新利用的价值。比如淘米水中就隐藏着你不知道的各种生活窍门。而电器产品日益丰富的今天,如何省电绝对不是抠门主妇才干的事情……品质生活离不开创意,创意更是一种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
  • 产后营养食谱

    产后营养食谱

    《美食天下(第1辑):产后营养食谱》根据营养搭配食材,烹制出滋补瘦身两不误的营养美食,让新妈妈自在享用色、香、味俱全的美食,恢复健康与活力!催乳食谱、补血养元食谱、哺乳期营养食谱、产后塑形食谱,顺利哺乳和健康瘦身两不误。
  • 德国精神

    德国精神

    在当今世界主要大国中,说起别的国家,国人或许总是很容易说出这样那样的批评,但说到德国的时候,国人却几乎是众口一词的褒扬。在我们的意识中,德国精神是和严谨、忠诚、顽强、毅力等词语联系在一起的,因此也就有了“真的很德国”这样的广告词。作为当今世界的一个主要国家,德国无疑有其伟大优秀的一面,就这一点来说,国人对德国的褒扬是有根据的。
  • 星战风暴

    星战风暴

    军校考试临近,二十八的基因数被直接取消了考试资格。替朋友送个情书,结果却掉到了湖中,殉情之名不胫而走。王铮同学第一次收到礼物,却像是进入了炼狱……然而,当一切结束,王同学开始了幸福的大学生活!热血永恒,这是风暴进行曲,这是最凶猛最热血的机甲狂潮!
  • 高太尉新传

    高太尉新传

    这里有当时最富庶的城市,这里有当时最先进的技术,这里有当时最灿烂的文化,但是,中原万里锦绣山河,却即将在巨大的耻辱中臣服于异族的铁蹄。倘若未雨绸缪,那么,北定燕云西进沙州,南出大理东下琉球,这一切是否不再会是梦想?本书已完结,请书友们支持新书《武唐攻略》链接见简介下的直通车,谢谢!
  • 曲蹄

    曲蹄

    方达明,在文学期刊发表中短篇小说几十篇。短篇小说《出走》获第八届美国新语丝文学奖三等奖。小说《婶婶》获第九届美国新语丝文学奖,短篇小说《我的土豆》获第四届林语堂文学创作奖。短篇小说《气球》获台湾第33届联合报文学奖小说评审奖。
  • 名人之死(大全集)

    名人之死(大全集)

    本书记录了许多名人的死亡事件,讨论了死亡对于人生的意义,称得上是一本厚重之书。在书中,编者详细地介绍了200多位名人一生中的最后时光,以及他们临终时的一言一行。其中既有奸佞小人的贪生怕死、卖主求荣,也有民族英雄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有千古帝王的劫数难逃,还有治世谋臣的凄凉下场;有孤傲书生的黯然魂销,更有烟花柳巷的绵绵绝唱……有阴谋,也有冤屈;有陷阱,也有泪水;有正气,也有情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