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6900000055

第55章 梅花题材的绘画(上):历史与观念(4)

与宋伯仁的《喜神谱》不同,这里所谓《梅谱》,其实只是两首画梅诗,题作《里中康节庵画墨梅求诗因述本末以示之》、《康子(一本下有“不”字)领此诗又有许梅谷者仍求又赋长律》,大约作于淳祐七年(1247)至宝祐三年(1255)罢官居故乡海盐时。赵另有《王翠岩写竹求诗亦与》一诗,是关于画竹的。赵曾手书三诗,称“三诗盖梅竹谱也”,后世以《梅竹谱》视之,殆本于此。两诗如下:

“逃禅祖华光,得其韵度之清丽。闲庵绍逃禅,得其潇洒之布置。回视(视,一本作观)玉面而鼠须,已见工夫较精致。枝枝例(例,一本作倒)作鹿角曲,生意由来端若尔。所传正统谅末节(末节,一本作未绝),舍此的传皆伪耳。僧定花工枝则粗,梦良意到工(工,一本作花)则未。女中却有鲍夫人,能守师绳不轻坠。可怜闻名未识面,云有江西毕公济。季衡丑粗恶拙祖,弊到雪篷觞滥矣。所恨二王无臣法,多少东邻效(效,一本作似、拟)西子。是中有趣岂不传,要以眼力求其旨。踢须止七萼则三,点眼名椒梢鼠尾。枝分三叠墨浓淡,花有正背多般蕊。夫君固已悟筌蹄,重说偈言吾亦赘。谁家屏幛得君画,更以吾诗跋其底。”

“浓写花枝淡写梢,鳞皴老干墨微焦。笔头三踢攒成瓣,珠晕一圆工点椒。糁缀蜂须疑笑靥,稳拖鼠尾施长条。尽吹心(心,一本作花)侧风初急,犹把枝埋(把枝埋,一本作带枝头)雪半消。松竹衬时明掩映,水波浮处见飘飖。黄昏时候朦胧月,清浅溪山长短桥。闹里相挨如有意,静中背立见无聊。笔端的明非画,轴上纵横不是描。顿觉坐来春盎盎,因思行过雨潇潇。从头总是汤扬法,拼下工夫岂一朝。”朱存理《珊瑚木难》卷四。

据赵孟坚自言,写此诗的目的是“述逃禅宗派”《徐禹功墨梅跋》,《式古堂书画汇考》卷四五。,诗中提供了以扬无咎为代表的江西墨梅画派的基本情况,大致包括这样两方面:

一是关于江西画派的师承统绪和主要人员。由花光仲仁到扬无咎再到汤正仲,是该派正统所在,以下是僧定、刘梦良、鲍夫人、毕公济、扬无咎的侄子扬季衡、雪篷等人,在稍后另一题记中赵孟坚又增补了徐禹功、谭季萧二人,对他们的优劣得失作出评价。僧定以下几人均名姓不彰,有宋一代仅见赵孟坚提及。其中雪篷,当为室斋别号。孟坚同时江湖诗人姚镛(1191-?),字希声,号雪篷,剡(今浙江嵊县)人,曾通判吉州,知赣州,嘉熙元年(1237)归居剡中。籍贯既非江西,又不以画知名,孟坚所云或非此人。孟坚同时略早又有韩雪篷者,名字、籍贯不详。苏泂《泠然斋诗集》卷八《赠韩雪篷》:“平生未信简斋诗,一见韩君更不疑。六月掀篷问溪雪,眼明开遍两三枝。”诗有美其画梅之意,孟坚所指或即此人。以其叙述顺序,分析扬无咎以下江西十人的年辈,大概分为三代,扬无咎以及同在临江慧力寺师从花光僧人的谭逢原是第一代,这应是江西梅派之始。第二代以汤正仲为核心,徐禹功、僧定、刘梦良、扬季衡、鲍夫人就属同辈。毕公济、雪篷、谭季萧与赵孟坚大致同时,是第三代。

二是关于这一派的画法。两诗中这方面的内容较为丰富、具体。“回视玉面而鼠须”,“糁缀蜂须疑笑靥”,“踢须止七萼则三,点眼名椒梢鼠尾。”“笔头三踢攒成瓣,珠晕一圆工点椒。”这是花头的形状与画法。花头画法是墨梅技法的关键,宋伯仁《喜神谱》虽然有百图之多,但赵孟坚这里却概括了逃禅一路墨梅画法的关键,着眼点不在花蕊的形态,而是须七萼三、三踢成瓣一些简明扼要的经典画法。诗中“枝枝例作鹿角曲”、“枝分三叠墨浓淡”、“浓写花枝淡写梢,鳞皴老干墨微焦”、“稳拖鼠尾施长条”等是枝干的形态与画法。《喜神谱》于枝干构图着意不多,而孟坚这里抓住墨梅发枝写干的主要形态,侧重说明的是具体运笔用墨之法。“尽吹心侧风初急,犹把枝埋雪半消。松竹衬时明掩映,水波浮处见飘飖。黄昏时候朦胧月,清浅溪山长短桥。闹里相挨如有意,静中背立见无聊。”这是不同的取景构图与意态效果,比扬无咎所说远为具体,比王质所说的更切绘画实际。因此,这两首诗可以说是逃禅画法最为系统、也极简明的总结和阐发,包括了圈花与发枝、墨色与笔法、造型与立意等此派画法的主要方面。其中许多说法,如鼠须、椒眼、鹿角、鼠尾、三踢成瓣、七须萼三等成了后世墨梅画法的固定名目,构成了墨梅技法的经典内容。(二)元代

1吴太素《松斋梅谱》

(1)编者

吴太素,字季章,号松斋,余姚人,生平不详。关于其籍贯,多认为是会稽,其《松斋梅谱》自序也署“会稽吴太素”,然会稽是古郡名,如王冕是诸暨人,画上自署多称“会稽王元章”,吴太素之称会稽亦然,实是余姚人。元末明初浙江慈溪人黄玠有《余姚吴季章松斋图》诗黄玠《余姚吴季章松斋图》,《弁山小隐吟录》卷二。,描写吴太素四明山松林结庐之生活。同时余姚人宋禧《重过倪氏深秀楼十首》其五:“风流吴老子,作画爱梅花。醉看西窗影,更阑候月华。”诗有注语:“吴老子,吾邑季章先生也。”宋禧《重过倪氏深秀楼十首》其五,《庸庵集》卷八。深秀楼在上虞。可见吴太素是余姚人,游寓于浙东诸邑。与王冕大致同时,卒年或稍后,因为明代洪武年间入仕的两位浙东后生乌斯道与郑真的文集中都有一两篇与吴太素交往的诗歌。其生活态度也与王冕相近,一生“自甘岩壑”郑真《题吴季璋松斋》,《荥阳外史集》卷九一。,“漫浪湖海”四十余年。善画,长于山水、松竹等,尤工写梅,自称“予生僻好梅,每于溪桥山驿、江路野亭之间,见其花必徘回谛观,有得于心,辄应之于手”《松斋梅谱》自序,《松斋梅谱》卷首。。画法师承扬无咎一派,有声于两浙,其孙吴孟文颇传家法凌云翰《吴孟文墨梅》:“吴生妙绝宫墙画,不向冰纨寄墨痕。怪得炎天见梅蕊,姚江知有季章孙。”《柘轩集》卷一。。顾存仁、杨抚等《(嘉靖)余姚县志》人物传未见著录,唯于宋吴自然传后有按语称:“讳季璋者,其祖父三世埋名,尽钜公笔叙。述其惠利之实,然不云世有爵位及朝廷表扬事。”“季璋祖父埋名不传,无以考见其义事,为之叹息。”但不知其与吴自然之具体关系,显然此时吴季璋的事迹已淹晦无闻。

(2)版本

该书元明公私书目未见著录。清初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卷一五载有“《松斋梅谱》十五卷”,但未著撰者姓名。厉鹗《南宋院画录》曾征引此书三条,称“吴太素《画梅全谱》”。据说晚清陆氏皕宋楼曾入藏一部,后流入日本,为静嘉堂所藏谢巍《中国画学著作考录》。。如今在中国已失传。日本有该书四个手抄残本:一近卫本,阳明文库藏;二浅野本,广岛市立中央图书馆藏;三妙智院本,天龙寺妙智院藏;四富冈本,大东急记念文库藏。四本中都缺原十五卷中的卷七、八、九、十、十一、十五共五卷,可能它们都源于同一个节本。这个节本可能出于五山僧人之手,他们更感兴趣的是书中的文学与释道方面,而不是绘画方面,所缺的这几卷按照结构顺序应该是图谱部分。四本相互间细节有不少出入,多属误置或抄写错误。其中浅野本相对完备些,根据书写风格应属16世纪早期的抄本。今有岛田修二郎据浅野本解题和校定的《松斋梅谱》,由广岛市立中央图书馆1988编辑发行。

(3)成书时间

该书成书年代不明。书前自序称作者潜心于画梅40余年,老来笔力胜出未曩日比,可见此谱作于晚年。第四卷为辑录宋伯仁《梅花喜神谱》,卷末有吴太素自跋,称“因予所缉《梅谱》成,乃复列之第四卷”,所署时间是“至正辛卯重阳日”,是至正十一年(1351)。据此,太素先完成前三卷,是年补辑第四卷。后面各卷如出其手,应在是年以后。现存第十五卷末有至正九年(1349)“山泽臞者张□”跋文,这里的张某当是著名道士张雨汪砢玉《珊瑚网》卷三一张雨《题王蒙〈溪山深秀〉》诗署名即为“山泽臞者张雨”。。既然此跋时间在卷四吴太素跋文之前,应属前三卷完成时,可见前三卷完成于至正九年(1349)。第五卷以下成于何时,没有明确的时间凭识,但从张雨跋文称“季章写梅一世”,“一世”为30年,而吴太素《松斋梅谱》自序称僻好画梅“迨今四十余年”,是自序当作于至正九年后的十多年即至正二十年前后。据自序,是书“锓诸梓”,即正式印行过。成书于至正二十五年的夏文彦《图绘宝鉴》,对《松斋梅谱》“画梅人谱”多有取资。比较两书中赵孟坚、吴琚、王柏、廉布、仁济、法常等人传记,夏著有明显节录吴谱的痕迹,可见《松斋梅谱》全稿最终完成、刊行应在至正二十年前后。考虑到张雨所说30年、吴太素本人所说40余年都有可能是个约数,而至正十九年起浙东时局变化,干戈动荡,吴太素之编撰、刊行工作在此前完成应更为合理。

(4)全书内容

现据岛田修二郎解题和校定本,介绍全书内容。

①卷首:吴太素自序,叙编辑缘起,称“取诸家手诀及旧藏画卷”,“以己意删繁补略,辑为一编,目曰《松斋梅谱》”,“锓诸梓,以广其传”。

②卷一、卷二:画梅的基本理论和技法原则。共汇辑相关资料47条,每条有名称,论说、口诀、诗歌、目录等形式兼而有之,编排次序较为混乱。内容上涉及墨梅的起源、梅花的形象特征、画梅的取象与构图原则及品目、笔墨技法要领等方面,贯注其中的思想核心有两点:一是文人画的写意理念。如《述梅妙理》:“写梅作诗其趣一也……画有十三科,独梅不在其列,为其有出尘之标格,非庸俗所能知也。”《墨梅精论》:“古今写梅……自出一家,非入画科,名曰戏墨。发墨成形,动之于兴,得之于心,应之于手,方成梅格。如在竹篱茅舍间,在江上溪桥畔,山巅水涯只欠乎香耳。且要(观)之不足,咏之不足,精神潇洒,出世尘俗,此梅之得意入神,非贤士大夫其能至于此哉。”虽然作为一部教科书式的专题画谱,具体画法的罗列教示总是主要任务,所收材料多以花枝笔墨技法的说教为主,但其倡求之高致,却是强调通过形象的观摩、笔墨的运用,达至梅花幽逸的品格神韵,抒写文人高逸脱俗的意趣情操。二是《易经》太极阴阳学说。在梅花的形象特征和笔法技巧的阐说中,有一些材料出现了《易经》阴阳、八卦、象数学的比附和诠解,如论“梅之有象,犹制器之尚色,花属阳故象天,木属阴故象地……一丁者所以象太极也……二体者所以象二仪也……”宋元时期理学兴起,道教也复转型活跃,《易经》再次成为显学,以《易》象阐发天理流行、万物化成、性命修养的学说比较流行,画论中自然受到影响。

这种理论特色同时也表明,这两卷资料时间上主要应属于南宋后期以来。对此也可举出其他内证,如卷二《论理》以阴阳之道阐发梅花特性,引用《朱子语类》卷七四、卷七六中的两段话,这应是朱子学说盛行时期的论说。又如卷二《胶纸法则》中提到“今市货中名为灰纸者”,灰纸是元代较为常见的一种纸品。而宋人著述中,重要的如宋伯仁的《梅花喜神谱》,吴太素竟误称为《清臞集》,虽称家藏此书,可能也是新睹不久。又如赵孟坚的《梅谱》诗,曾经周密《癸辛杂识》转录,得之不难,竟无一字提及。由此可以推测,吴太素所据材料多是元人的著述。

③卷三至卷六:画法图谱。其中前两卷是花头画法。卷三41条,每条一幅图象,配有标题和诗。标题如孩儿头、丫环头、莺爪等,都是比喻花头形状,诗歌为七言四句,对图形和画法加以解释。据卷四末尾吴太素跋语,此卷图解被认为是花光、逃禅所传。卷四为转录宋伯仁《梅花喜神谱》内容,但只有82条,可能是原始抄本所删节。与景定重刊本《喜神谱》相比,图像差别明显,可能是由于辗转临摹而失真。后两卷是枝干画法。卷五14条,也有图,标题如鹤膝、鹿角、铁戟、桑条、女梢、弓势等,形容枝干,极其形象,所配诗也是七言四句。卷六26条,除开头两条有图,余图皆佚。材料来源可能也与卷五不同,标题“左斗”、“左弓”、“右斗”、“右弓”等自成体系,所配图解前20条是骚体文,其余6条是两句诗,有三言、六言、七言三种,内容与前面解释条目不同,更像是梅图题词。

④卷一一:梅花生物品种谱。抄缀范成大《梅谱》、张淏《会稽续志》。以范成大《梅谱》为基础,有删节,缺官城梅、蜡梅条,所见条目中也多有文字删节、误置和改动。如:消梅条下增引一首七律诗。古梅条下删去会稽、湖州等地品种的描述,增添了僧德珪诗一首,此人似为太素同时人。而萼梅条下“干或奇古,而又绿藓封枝……”及俞亨宗古梅诗,应属古梅条下“会稽余姚比有之”后,这段文字辑自《会稽续志》卷四“物产·古梅”条。又千叶黄梅条下“剡中为多”云云,也取自此书。“逃禅别法”一条当由卷一、卷二误置,而卷末“江路野梅”条又与卷六末尾内容相近。

⑤卷一二、一三:梅花诗赋杂抄。卷一二宋璟、朱熹、杨万里赋3篇与五言四句诗。卷一三是七言四句诗与七言古诗。诗歌部分主要摘抄于《全芳备祖》前集卷一、卷四的梅花与红梅、蜡梅作品,次序及作者、文字等方面的错误也一仍原书。另有少量作品未见今本《全芳备祖》,后者或有脱简,或者吴太素又兼取其他资料,如七言四句中的李尧夫、谢无逸诗,可能取材于《锦绣万花谷》前集卷七。值得注意的是,在《全芳备祖》中词作占有很大的分量,而今本《松斋梅谱》一首未见。联系到宋人多有画梅题词的现象,而元人类似情况极其少见,《松斋梅谱》这种重诗轻词也可谓是元人态度的反映。

⑥卷一四:画梅人谱。前有小序。共著录27条29人小传,分前代帝王、王公宗戚、达官逸士、方外缁黄四类。这种分类有邓椿《画继》的影响。就时代而言,宋金24人,元朝5人。值得注意的是赵孟坚《梅谱》诗及跋文中所提到的僧定、刘梦良、扬季衡、毕公济、徐禹功、谭季萧等都未出现。从小传内容看,大部分条目可能主要依据某一《画竹谱》如魏彦燮传中提到的《高氏竹略》中“画竹人谱”之类材料写成,因为多数画家的传记总以有关画竹的叙述为重点,而画梅的内容似乎只是随文添上去的。小传中写得最详细的是“方外缁黄”中的僧人以及元朝的“达官逸士”,对他们的人品经历、画艺尤其是画梅的成就介绍比较具体,可能另有取资,也反映了编者的态度。

⑦张雨跋文:作于全书前三卷完成之至正九年(1349)。张雨跋中主要叙述了赵孟坚《梅谱》诗及其跋文所述逃禅一系墨梅流派的传承情况。《松斋梅谱》前两卷虽然汇辑了近50条画梅的理论资料,偏偏未收赵孟坚的《梅谱》诗及相关论说。张雨对此深感遗憾:“季章为梅写真一世,类谱以传,宁有不知其派系者哉。予故录于前而续于后,此谱中不可无者,季章其知予言。”至正九年张雨为赵孟坚《梅谱》及手迹所作的题词中,也特别强调了“逃禅正派”的地位,见《式古堂书画汇考》卷四五。遗憾的是后续各卷似未吸收这一建议,今本卷一四“墨梅人谱”除扬无咎、汤叔雅外,未见对赵孟坚所述僧定、扬季衡、刘梦良、毕公济、鲍夫人、徐禹功、谭季萧等江西墨梅人的传记有所增补。接着赵孟坚诗歌的叙述,张雨又增加了赵孟坚父子、赵孟夫妇以及王冕与吴太素,视为墨梅正统的延续,可以说反映了他对墨梅发展史的认识。而吴谱“墨梅人谱”中除赵孟夫妇外,赵孟坚、王冕等均未提及。

(5)内容补正

同类推荐
  • 老房子掠影

    老房子掠影

    《国家地理·神秘中国》是一套以地域事件为单元散点透视、实地实拍、实证实录的图书,从地理人文风貌,到社会历史心态,有记录,有拍摄,有考察,有论证,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把历史之树的绚丽风采展示给大家。从社会生活的细节上,揭开历史的面纱,看一看神秘中国的精彩。每本书中围绕同一主题生发出的不同故事,就像几片相似的树叶,为中华历史的大树平添几抹生命的绿色。在这里,我们即将看到:秀丽的山川,古老的城镇,尘封的遗迹,神秘的陵寝;我们将接触到:奇石美玉,奇异建筑,珍贵遗产,传奇人物……
  • 华夏与民族(和谐教育丛书)

    华夏与民族(和谐教育丛书)

    天柱峰宝鸡天台山有一座巍然耸入云霄、气势雄伟壮观的奇峰,人称天柱峰。天柱峰上有座“莲花顶”。每当日落日出之时,这里霞光辉映,雾海翻腾,石莲游浮,蔚为壮观。人们称誉此峰此景为“三味生奇花”。相传中国国名“中华”即由此而来。传说炎帝神农成王之前,在天台山练出了一身好武艺。
  • 中外文化交流史

    中外文化交流史

    本书系统探讨了自先秦至1999年的五千年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可以说是首次对21世纪前中外文化交流的全面巡礼和总结。通读全书,可以发现,这是一部很有品位的学术佳作。
  • 解读《权经》

    解读《权经》

    权力是封建时代人们争夺的核心,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只有深谙权力之道,才能成为权力场上的获胜者。作为权力场上的“佼佼者”,冯道对权力的认识和体悟当有“不凡之处”;作为权力场上“奇迹”的创造者,冯道的《权经》也必有“过人之见”。 《权经》分“求权”、“争权”、“用权”、“固权”、“分权”、“夺权”、“拒权”、“让权”等八卷。作为专门研究权力的学问,它是系统而全面的,囊括了权力的方方面面、各个要点,可以说是无一遗漏;作为中国古代唯一的“权力”专著,它的权威性和深刻性又是无人能比的,毕竟冯道不是在空谈,他用自己的实践证明了他不仅是权力的“理论大师”,更是权力的“行动大师”。
  • 成都方言

    成都方言

    《成都方言》经过作者马骥数年的搜集整理,汇集了成都的传统方言及现代方言,添加新词甚多,科学造字量之大,在内容及词汇上超过以往任何四川方言类图书,可谓与时俱进。独树一帜。加上精心编排,通俗现代,查找特别方便,更有别于学术性书籍。另附有特色篇章,开篇愉快,贴近生活,可读性强,《成都方言》是一部难得的众口味图书,有助于热爱成都方言的人们参考借鉴。
热门推荐
  • 离婚了,爱情还在吗

    离婚了,爱情还在吗

    当三个男人期待美好生活的时候,却一个变成了廉价的厨娘,另一个变成了重情的弟弟,还有一个变成了免费的取款机。街头上,穆蓝左拥右抱,前面蹲着一个让她给脸色看的。嗯,这小日子过得多舒坦呀。于是,穆蓝理所当然的至上名言:珍爱生命,远离深海。正文第一次的擦肩而过,她没能及时拉住他,上车追了他三条街,痛失二百五十块,最终被他公司的门卫挡在外面,原因是“闲人勿进”……第二次的偶然相遇,她把握机会,闪到他眼前,害他手中的酒水洒在他女伴的胸口。她还没来得及开口,他已抓牢她的手,说“穆小姐,你毁了我女伴的衣服,这第一支舞也只得由你代替。”她沉吟半晌,无语问苍天……第三次的刻意相堵,他时间紧迫,她紧追其后,在他停顿的零点零一秒,气喘吁吁地说:“哎,你能陪我去一趟民政局办离婚么……”一纸婚书,两处签名,一生了断。《原名:蔚海深深比慕蓝》海洋球只能说一句,此文不会弃坑滴!!!!!!!新作《应景生颜华》http://m.pgsk.com/a/313238/,顾氏系列篇之一推荐好友的都市文〈女人,不要为难女人》http://m.pgsk.com/a/313505/
  • 法伴人生

    法伴人生

    本书结合相应的法律条令,用案例分析作具体的讲解分析,并展示相应的法律知识要点。
  • 娘子,为夫被人欺负了

    娘子,为夫被人欺负了

    婚礼大堂“我叫龙卓越,以后可以跟你做好姐妹吗?”男子眼中晶亮的光芒闪烁,恐怖丑陋的脸上布满了令人寒碜的笑“真的可以和你做好姐妹吗,太好了,小越越。”女子掀起红盖头,倾城惊艳的容颜满是激动的握住了他的手,左右摇晃“…”参加婚礼的众人齐齐雷倒!◆颜暖空越了,醒来正在大红花娇里头,被人设计嫁给传说中半人半妖,容貌似鬼魅般恐怖的傻子。可是,她新房里这个似从画中走出来仙人般的男子是哪个?人家穿越当王妃,斗姨娘,训小妾,整恶夫,活得风生水起。她也穿越当王妃,却与自个的王爷夫君在拜完堂后成了好姐妹。人家夫君拿的是刀枪剑棍,武功天下无敌她家夫君拿的是绣花银针,绣技天下无双人家夫君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她家夫君则是水做的,手中的帕子换了一块又一块,整日一副梨花带雨状:“娘子,为夫被人欺负了!”◆某夜醉酒“呜…呜呜呜,你可恶,昨晚欺负人家,呜呜呜。”某男躲在床角,咬着被子,俊美的脸上泪珠儿滚落,楚楚动人“月月,放心,我会对你负责任。”某女拍着他抖动的肩,欲哭无泪,貌似她才是吃亏的那一个“真,真的吗?你保证以后只对我一个好,只疼我一个,只看我一个?”“我保证,以后只疼越越,只看越越,只对越越好。”某女指天发誓,却有种怪怪的感觉,好像被人给下了套她没有发现,那躲在角落里小媳妇似的某男,氤氲雾气的眸底闪过一丝狡黠◆他,单纯,无辜,爱哭是他的表相,实则腹黑至极,实不实蹭在她的怀里占尽便宜她,装巧,卖乖,爱笑是她的武器,实则嚣张狂妄,保护夫君成了她人生道路上的头等大事她护他,疼他,罩他,她的男人,只有她欺负的份,谁敢动他,找抽他宠她,爱她,腻她,他的女人,只有他宝贝的份,谁敢觊觎,找死本文宠文,一宠到底,温馨无限
  • 学会处世、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系列)

    学会处世、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系列)

    做人与做事都离不开方圆之道,所谓“方”,即表现于外在的性格和方法:所谓“内”,即深积于心中的气度和态度,古人常说“内方外圆”,正是说出了此中道理。显然,这种内外结合之道,是做人与做理的大智慧、大学问,非一般小打小闹之人生游戏。 人生的巧妙正在于合“内方”与“外圆”为一,即内心刚直.外表柔和.不张扬自己.夸大自己,而是求心中“咬定”目标。 《学会处世学会生活》的核心就是分析“内方外圆”之道对于做人做事的重要性,新见不少,又非常实用。相信,一定能够点活你的做人与做事之道。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田园喜嫁

    田园喜嫁

    作为苏家的三女儿,苏槿最大的愿望就是不要被娘亲乱点鸳鸯谱。她只想种种田挣挣钱,过自己的小日子。什么?你想要与我结发同枕?本姑娘既然不是你想要的贤妻,为何还要与你永结同心?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绝色魔妃之至尊驭兽师

    绝色魔妃之至尊驭兽师

    她,两世为人,皆生活于人间暗黑之地,冷酷无情深入骨髓。一朝重生,成了刁蛮废柴的龙家三小姐,再睁眼时,曾经的花痴狼狈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冷冽森寒!他,惊才绝艳,俊美无铸,将天下收于掌心,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只为让她后顾无忧!玄武双修,驭龙神诀,强者为尊,她势必要踩着背叛者的血肉登上亚大陆的巅峰!
  • 吸血校草误吻迷糊萝莉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