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6900000054

第54章 梅花题材的绘画(上):历史与观念(3)

与整个中国花鸟画一样,从大的方面说,画梅首先也分为工笔与写意两大流派。工笔着色在先,水墨写意在后。关于画梅流派,王概《画法源流》又有所谓“四派”说:“唐宋以来,画梅之派有四:惟钩勒着色者最先,其法创于于锡,至滕昌佑而推广之,徐熙始极其妙也。用色点染者为没骨画,创于徐崇嗣,继之者代不乏人,至陈常又一变其法。点墨者创于崔白,演其法于释仲仁、米、晁诸君相效成风,极一时之盛。圈白花头,不用着色,创于扬补之,吴仲圭、王元章推其法,真横绝一世。考画梅之法,其源流亦不外乎是矣。”王概《画梅浅说》,《芥子园画传》第316页。着眼点主要在花头画法之别,第一种属工笔,后三种并为写意。所谓没骨,就画梅而言是着色但不为双钩,其法与点墨同,唯易墨为朱也,主要见诸红梅。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诸派多有融通,元明以来工笔多兼写意,圈点也可并施一幅(如金农《墨梅图》)。

在水墨写意中,除圈花与点瓣之法相异外,取材风格也多有分别。大致说来,主要有枯与秀、繁与简两组差别。刘克庄《信庵墨梅》称赵葵“为梅写真,其苍枝老干槎牙突兀者,元晖、宣仲不及也;其繁葩疏花幽妍方洁者,花光、补之复出也”刘克庄《信庵墨梅》,《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二。。说的是墨梅有两种风格,一以老干怪枝、气格古淡取胜;一以珠胎圆蕊、神韵清妍见长。前者以廉布为代表,后者以扬无咎为代表。尽管早期发展中有这样一些微妙的差别,但在王冕之前画梅总以疏枝浅蕊为常景,而以淡雅幽逸为基调。南宋初的曹勋《山居杂诗》:“画工作江梅,粉绘良自夸。吾侪晕淡墨,一枝才数花。风情意自足,横斜不可加。须知自古来,画家须诗家。”《全宋诗》卷一八九七。戏笔草草、清枝疏淡被认为是文人墨梅的本色。“宋人画梅,千枝万蕊者有之,一干数花者有之,枯椿、双树攒三聚五者有之,然无不萧散幽逸,老瘦奇古。能如是,是谓得其三昧,否则水中捞月,无处捉摸矣。”查礼《画梅题跋》。纵观整个画梅历程,疏枝浅蕊之象、萧散幽逸之趣是画梅最基本的选择,也是最切梅花神韵的选择,所谓“为渠模写未为难,只要稀疏不要繁”杨公远《写梅》,《野趣有声画》卷下。。但写梅到王冕,出现了一种新的面貌。枝干疏展豪放,构图千花万蕊,开密体写梅之先河。清朱方蔼《画梅题记》中说:“宋人画梅大都疏枝浅蕊,至元煮石山农始易以繁花,千丛万簇,倍觉风神绰约,珠胎隐现,为此梅别开生面。”由此画梅有了繁密、疏简二体之分。一般说来,非专业的文人闲情适兴,多稀笔矮纸,戏墨简淡;而专业梅画家,为适应市场需要,多重视视觉吸引力,以大幅巨轴铺张枝干,满缀珠蕊。秀硬繁简之外,还有所谓小写意、大写意之别。中国花鸟画发展到明代后期徐渭、陈道复时,图象越来越摆脱写实的束缚,笔墨变得疏阔恣肆,情致也趋于放达散豁,是所谓大写意,写梅亦然。明末以来,此风弥漫,影响深广。

2体制材质

梅画的形式是卷、轴、扇面、册页、长卷、壁画诸体皆宜,而其应用为便面、纸帐、屏风、床帏装饰等也无施不可。纵向地看,唐宋之际应以横卷为主,因为此间工笔画多写鸟立横枝之景,而墨梅取景也侧重在“疏影横斜”,如著名的扬无咎《四梅图》、徐禹功《雪中梅竹图》即是代表。花光仲仁虽无作品传世,但从宋人序跋题咏中,可知其多“矮纸稀笔作半枝数朵”刘克庄《花光梅》,《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七。,典型的横卷体格。宋元之际比较流行的一种“推篷图”,是较为狭长的横幅,题材多为山水、梅竹。宋杨万里《跋京仲远所藏扬补之红绫上所作着色〈掀篷梅〉》:“下无根干上无梢,一眼横陈梅半腰。”《诚斋集》卷二○。明李昱《题徐原父〈推篷图〉》:“在上不见琼瑶痕,在下不见莓苔根。横梢半截露春色,繁花烂漫如儿孙。”李昱《草阁诗集·拾遗》。可见是横截梅腰,上不尽梢、下不见根的取象构图,是一种特别的横卷形式。大量的文人册页戏笔,也多取横长之势,而长卷更是如此。梅景以撷取“疏影横斜”最为典型,少有周视全树的,因而横式构图可以说是最基本的体式。元王冕等人以来,纵向构图较多,或长枝柔条卷曲缨垂,或老干新枝屈折上扬,而形成典型条轴之式,与横卷图式几能平分秋色。画梅的材料也一如其他画种,以绢和纸为主。两宋画梅材质纸、绢并行,元以来则以纸本为主。(五)梅画的审美意义

从创作的角度说,梅花是一个重要的花鸟题材,同是又是一个极其特殊的写意题材。梅花题材象征意义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士大夫清逸高雅的情趣寄托和品格写照,一是瑞梅呈祥、报春争魁、古树长寿等世俗祈福纳吉之意的象征与寓言。这两层意义使梅花题材成了雅俗共赏的典型题材,人们透过作品表现其精神和物质生活的美好理想,这是梅画最主要的审美价值。其中以传统士大夫的品格写意最为盛行,在梅兰竹菊“四君子画”中,墨梅画家画作的数量稳居第二,仅次于墨竹。这些作品,从创作的角度说是写意,从欣赏的角度说则是清供。宋白君瑞《柳梢青·曹溪英墨梅》:“试向松窗,等闲一展,俗虑都捐。”白君瑞《柳梢青·曹溪英墨梅》,《全宋词》第3592页。李曾伯《水龙吟·和丰宪题林路钤梅轴韵》:“草成玄白,聊以此、当清供。”李曾伯《水龙吟·和丰宪题林路钤梅轴韵》,《全宋词》第2786页。尤其是对于那些生活在苦寒无梅之地,或者屡屡错过花期的爱梅之士,室悬一幅“疏影横斜”,睹画如临景,也是一种审美替代与情感寄托。明杨荣《题画梅》:“蓟北少栽植,无由觌华英。画图一披阅,顿觉心神清。”杨荣《文敏集》卷三。谢肃《梅屋记》记友人以梅屋为号,实不艺梅,古梅一画“悬之素壁,则风台月观,若峙于坐隅;罗浮孤山,若移于室内。日玩焉,以得夫潇洒岀尘之趣”谢肃《密庵集》卷五。,说的都是墨梅的审美价值。

三、画梅谱说史论

画梅自宋独立成科,尤其是文人水墨写梅出现之后,热心从事者日众,流派风格纷呈,技术长足发展,理论认识也不断深化,相应的逐步出现了一些梅谱和史说之类画梅专题著述,而诗词杂文中也颇多画梅问题的思考和讨论,明清时期也出现了一些专题汇编。据谢巍《中国画学著作考录》(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版)2300多种著作统计,宋元明清四朝各类画梅专著和汇编之作共31种。作为比较,“四君子”中竹39种,兰14种,菊8种,梅花位居第二,数量超过兰、菊以倍计。画学著作和梅画题记的丰富,一方面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梅画创作的繁荣,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理论认识的普及和深入。这些著作以实际创作经验的总结、讨论和传授为核心,透过它们,我们可以深切地理解画梅技术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清晰地把握画梅艺术传统基本的思想方法体系。下面,我们按时代顺序就其中较为重要的略作评说。(一)宋代

1宋人题咏画梅之诗文作品

墨梅产生的初期,宋人的一些诗文作品多有涉及,其中不乏关于墨梅创作和欣赏的理论思考和经验之谈。

(1)陈与义《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

见前第五章文学名家与名作一节。

(2)王洋《僧画梅赞》

王洋(1087-1154),字符渤,原籍东牟(今山东蓬莱),侨居山阳(今江苏淮安),徽宗宣和六年(1124)进士,高宗朝任秘书省正字、起居舍人,知邵武军、饶州。《永乐大典》卷二八一二存其《僧画梅赞》:“瘦胜肥,狂胜痴。淡可久,色易衰。水边呈骨,月下横枝。”不见于《四库全书》所辑《东牟集》。这段赞文对梅花形象及梅画风韵的把握简明扼要,切中肯綮。

(3)扬无咎词

扬无咎时代,水墨写梅独立不久,画梅的专题著述尚未出现。从现存《逃禅词》看,扬无咎曾产生过为梅花著书修史的愿望:“高压尽百卉千葩,因君合修花史。”扬无咎《玉烛新》,《全宋词》第1195页。“群芳欲比何如,癯儒岂膏粱共途。因事顺心,为花修史,从记中书。”扬无咎《柳梢青》十首之十,《全宋词》第1197页。显然这里说的不是画谱、画史之类画学著作。但《逃禅词》大量的咏梅或画梅题咏中,多有作为画梅专家独特的体验和感受,其中不乏构图营象的心得体会。如《御街行》:“破寒迎腊吐幽姿,占断一番清绝。照溪印月,带烟和雨,傍竹仍藏雪。”“松煤淡出宜孤洁,最嫌把铅华设。”扬无咎《御街行》,《全宋词》第1196页。《柳梢青》:“茅舍疏篱,半飘残雪,斜卧低枝。可更相宜,烟笼修竹,月在寒溪……谁赋才情,画成幽思,写入新诗。”“天付风流,相时宜称,着处清幽。雪月光中,烟溪影里,松竹梢头。”扬无咎《柳梢青》,《全宋词》第1196-1197页。这里即有对水墨写意的推举,而反复提及的梅花“宜称”之景,正是“岁寒三友”之类画梅取景构图的经验之谈。

(4)王质《墨梅》诗

王质(1135-1189),字景文,号雪山,其先郓州(今山东东平)人,后徙兴国军(今湖北阳新)。宋高宗绍兴三十年(1160)进士,曾入张浚、虞允文幕府,迁枢密院编修官。为人鲠直,因而多次遭流言阻官,晚年奉祠山居。著有《雪山集》、《绍陶录》等。王质《墨梅》:“贵简不贵繁,妙在有无间。满眼寻不见,约略见纤纤。贵老不贵稚,妙在荣枯际。芳态减初年,其中寓幽意。贵瘠不贵肥,愈瘦愈清奇。瘦到无何有,政好玩空枝。贵含不贵开,风度韬胚胎。游蜂啅不得,乃始抱全才。宜在幽且邃,终日无人至。水绕山重重,隔树令人嚏。宜在平且阔,大江惊涛泼。泼上稍连颠,半蓦忽冲脱。宜夜不宜昼,更宜月波溜。崖净涧淙淙,渔子推篷嗅。宜阴不宜晴,更宜雪花凝。五七点未足,封枝要全扃。宜与竹相邻,白白参青青。所恨花无音,间借竹为声。宜与松相伴,扶疏交凌乱。松香粗则粗,亦能佐一半。其鸟宜翠羽,否则碧蒿侣。山雀仍山鸦,速去切勿驻。其人宜野僧,否则闲道民。宜疏绮纨客,公子共王孙。吾非僧,又非道。两眼贮五湖,两肩负三岛。相烦健笔凌风扫,梅子王子成二老。”王质《雪山集》卷一二。王质在这首诗中提出了梅花“四贵”、“八宜”说,应该是就整个梅花观赏而言的,但对画家写梅取景造意完全适用,尤其是“四贵”说,成了后世梅花画谱中常见的口诀。

2宋伯仁《梅花喜神谱》

宋伯仁(1199-?),字器之,小字忘机,号雪岩,湖州(今属浙江)人。曾举弘辞科。理宗绍定六年(1233)监泰州拼桑盐场。嘉熙元年(1237)寓居临安(今浙江杭州)。北游淮扬,复卜居临安西马塍。淳祐(1241-1252)间曾为武冈(今属湖南)县令张炜《寄武冈宰宋雪岩》,陈起《江湖后集》卷一○。。善诗能画程公许《题宋器之〈烟波图〉》,《沧洲尘缶编》卷一二。,入江湖诗派,与高翥、孙惟信、叶绍翁、林洪、俞桂等唱酬交游,有《雪岩吟草》。

宋人称画像为喜神,所谓喜神谱即画谱。《梅花喜神谱》是一部梅花专题画谱。现存南宋景定二年(1261)金华双桂堂重刊本,上海博物馆收藏,有清人黄丕烈、钱大昕、孙星衍、江亮吉、朱孝臧等名家跋文题诗,文物出版社1982年据以影印,名《宋刻梅花喜神谱》。该书前有作者自序称:“余有梅癖,辟圃以栽,筑亭以对,刊《清臞集》以咏,每于梅犹有未能尽花之趣为慊”,“于是考其自开而芳,由荣而悴,图写花之状貌,得二百余品,久而删其具体而微者,止留一百品,各名其所肖,并题以古律,以梅花谱目之,其实写梅之喜神耳”。书后有向士璧和叶绍翁跋。叶跋署“嘉熙二年”(1237),是年宋伯仁寓居临安西马塍,该书当成于是年或之前。据自序,编成后付梓印行,是为该书的初刻本。

该书共上、下两卷,分“蓓蕾”、“小蕊”、“大蕊”、“欲开”、“大开”、“烂漫”、“欲谢”、“就实”等八个阶段,画出不同姿态的梅花100幅。每幅配有题名和五言诗一首。题名主要拟花头图案所似,如“蓓蕾四枝”中的“麦眼”、“柳眼”、“椒眼”、“蟹眼”,依次比喻花芽发育过程中的几种形象。如“就实六枝”中的“吴江三高”,所画梅花着实而花瓣凋谢,花头只剩三瓣,“二疏”是只剩两瓣,“独钓”是只剩一瓣。这种形象化的比喻便于人们顾名思义,以增强对图像的记忆。所题诗均为五言绝句,写法多属着题咏物,不乏比兴寄托,有关具体画法的内容不多,这与后世图谱题诗多紧紧围绕图案画法进行阐述有所不同。

宋伯仁不以画梅名,自序称只是出于爱好,“非为墨梅设,墨梅自有花光仁老、扬补之家法,非余所能”。这或者是自谦之辞,虽然是书归于版刻,但就其花枝构图和笔墨看,应适用于水墨写梅而非着色勾勒。其中一些图像名目也见于同时赵孟坚的《梅谱》,而赵氏是专为花光、补之一派作总结和宣传的。可见到了宋末这个时代,画梅艺术出现了一些公认的技术规范,并开始初步形成体系,这是画梅艺术进入成熟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

3赵孟坚《梅谱》

赵孟坚(1199-1267),字子固,号彝斋居士,嘉兴海盐(今属浙江)人。据《四库全书总目·〈彝斋文编〉提要》,赵孟坚生于宁宗庆元五年(1199),卒于咸淳三年(1267)前。关于其卒年,再提供一个证据,孟坚从弟孟淳咸淳戊辰(1268)所作画跋中称“先兄已矣”朱存理《珊瑚木难》卷四。赵孟坚卒年有两说,《四库全书总目》推为咸淳三年(1267)前,明《天启平湖县志》称七十九岁卒,是景炎二年(1277),综合二说,应以咸淳三年更为可靠,县志七十九岁之说或为六十九之误。。赵孟坚《彝斋文编》中有作于甲子年(1264)的寿词赵孟坚《感皇恩·次任为慈闱寿》,《彝斋文编》卷二。,可见死于此后。

赵孟坚出身宋皇室,宋太祖十一世孙,但他家这支与皇室关系已很疏远,境况相当清寒。赵孟坚对自己的早年生活作过如下叙述:“天支末裔,苦节癯儒,面墙独学于穷乡,艰辛备至。”赵孟坚《谢泉使贾秋壑先生京状》,《彝斋文编》卷三。“既无师友以切磋,又蔑简编之阅复。食荠不云肠苦,负薪每自行吟。”赵孟坚《投泉使秋壑贾先生启》,《彝斋文编》卷四。可见确实贫寒。理宗宝庆二年(1226)考中进士,延宕多年始得官,任太平州繁昌(今属安徽)县官,兼转运司幕职,转安吉州(今浙江湖州)司法参军。淳祐四年(1244)赴任诸暨(今属浙江)县令,两年后因御史奏讽,罢归故里。宝祐三年(1255)干谒贾似道赵孟淳《题皇甫表墨梅》,《珊瑚木难》卷四。,据周密《齐东野语》卷一九的材料,赵孟坚官终左藏库提辖,身后有知严州之命。

赵孟坚生命的最后十多年,因游贾似道门下,又得左库提辖这一主管国家财赋收入的肥差,生活状况有较大改观,周密称其“修雅博识,善笔札,工诗文,酷嗜法书,多藏三代以来金石名迹,遇有会意时,虽倾囊易之不靳也。又善作梅竹,往往得逃禅(扬无咎)、石室(文同)之妙,于山水为尤奇,时人珍之。襟度潇洒,有六朝诸贤风气,时比之米南宫(米芾),而子固亦自以为不慊也。东西薄游,必挟所有以自随,一舟横陈,仅留一席为偃息之地,随意左右取之,抚摩吟讽,至忘寝食。所至,识不识望之,而知为米家书画船也”。赵孟坚已从早年的寒儒末宦成为一名傍附豪门,安居辇下,优游湖上,书画擅名的风流雅士。

同类推荐
  • 文学成都·2009

    文学成都·2009

    《文学成都·2009》作为城市的文化符号,可以表明成都既是休闲的城市、现代田园城市,成都也是一个文学的城市。阅读一个城市的文学,就是阅读这个城市的精神状态;触摸一个城市的文学,就是触摸这个城市的文化情怀;进入一个城市的文学,就是进入这个城市的内心世界。一个城市的文学也因此成为解读这个城市的精神符号和文化标杆。
  • 读点经典

    读点经典

    本书所选录的内容主题可分为操守、修养、为政、勤学、交友、爱情、亲情等几方面,其目的就在于进一步提高读者(尤其是公职人员)的文化修养和行政素质。
  • 每天读点文化常识

    每天读点文化常识

    对我们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坏处:首先,会大大妨碍我们了解自己祖国的历史。其次,会使我们对生活中许多和传统文化有关的现象感到费,解。此外,不懂文化常识,还可能使我们在许多场合“出糗”。为了使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丰富的文化常识,扩大自己的文化视野,《每天读点文化常识(插图典藏本)》选取了读者感兴趣又实用的文化常识,内容丰富,集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涵盖了在生活中及与人交往谈话中所能涉及到的几乎所有领域,如天文历法,民族地理,王朝皇族,官制法律,礼仪宗法,军事兵器,宗教风俗,饮食器用,建筑交通,文化艺术,医药科技等。
  • 最后的神话:诗人自杀之谜

    最后的神话:诗人自杀之谜

    人们把世界最美的状态称为诗境,把心中最美的意念称为诗意,把文字中最精妙的语言称为诗句,把最动人的画面和最能激发人的想象的言外之意称为诗情。人生最激情澎湃的一刻,是诗;人心最美丽的邂逅,是诗。
  • 国学必读(全集)

    国学必读(全集)

    《国学必读》分上下两册,上册为“文学通论”,凡收录三十七家文章四十四篇,杂记七十五则,目的是使学生“读之而古今文章之利病可以析焉”;下册为“国故概论”,凡收录二十家文章三十六篇,杂记三则,目的亦是使学生“读之而古今学术之源流于是备焉”。全书讲解深入浅出,实乃国学入门之必备。
热门推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花子房

    花子房

    《花子房》是长篇原创小说之一花子歌谣(一),花子歌谣(二)穷人要饭跑大门,八仙东游我西游,爷奶不离两片唇,一世荡悠为快活。打狗棍要饭的筐,要上二年三年饭,剩菜剩饭往里装。给个县长也不换。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老公,情深不浅!

    老公,情深不浅!

    【正文完,放心入坑】江燕回,A市赫赫有名的二太子,上头有一个手段阴狠的霸主老爸,还有一个无恶不作的大哥.而他……据说,游手好闲,典型的纨绔公子哥**而她还是一个律师……**你来过一下子,我想念一辈子。……你闪耀一下子,我晕眩一辈子。……真以为你拥抱我的方式,是承诺的暗示……**很多时候,我们都不明白,相爱那么短,遗忘却那么长……
  • 一个狗娘养的自白:媒体大鳄艾伦·纽哈斯自传

    一个狗娘养的自白:媒体大鳄艾伦·纽哈斯自传

    必须靠自己闯出一条血路,如果你不满现状,希望以新形象更上一层楼,那这些自白绝对有助于你登上成功阶梯。 艾伦·纽哈斯是一位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他把加内特公司发展为美国最大的报业公司,如果你出身贫寒,并创办了全美销量最大的报纸《今日美国》。 迄今为止,他已出版了《美国各地有话直说》《权力剪影》《真正的一个国家》《世界之窗》《近距离看世界首脑》《差不多一个世界》等作品。目前,他正在写一本新书,讲述人生中“难堪的年代”,该书将为他的第8本著作
  • 山西民俗

    山西民俗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剌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凤求凰

    凤求凰

    《凤求凰》已由重庆出版社出版发行,现在部分城市、淘宝网、当当网已有销售。凤求凰凤兮凤兮九天翔,翱游四海求其凰。参风云兮暗日月,顾影自怜在高堂。忽现耀目以神动,有玉人兮出潇湘。才堪咏絮情堪握,嫣然一笑兮明珠失光。凤兮清歌引碧霄,振翅奋近绮罗香,瑶池绿波荡鸳鸯。音未绝,轻逐芳,欲行不行归故乡!凤求凰群号:43225880(已满)晓晓说群号:43704325(已满)凤兮清歌群号:43038093(已满)凤舞九天群号:16032613(已满,抱歉)谢谢一直支持凤求凰和紫晓的朋友们!
  • 后会无期

    后会无期

    哥哥的死让林沐阳难以接受,带着哥哥的临死前的嘱托,林沐阳决定告别原来的身份,用哥哥的身份继续活着。找到哥哥爱着的女孩江小娴,却被心细的女孩一眼看穿,然而两个人都没有揭穿对方。江小娴小心翼翼的寻找着男友突然消失的原因,还有这个冒牌男友的来历。真相到底能隐瞒多久。林沐阳前女友的突然出现又会给这对假情侣带来怎样的危机,而林沐阳是否真的对以前的身份彻底的告别呢?
  • 血腥电梯

    血腥电梯

    每晚的12点,在全世界各地的电梯都在上演着一幕剧情不同,但结局相同的恐怖悲剧……电梯里的脚、电梯里的人头、地下十八层……正等待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