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5800000037

第37章 《太玄真一本际经》的判教思想(5)

道教大乘正见(正观、正解)所认识理解的重玄之道,应该是消除一切观念上的对立与差异之后的“毕竟清净,犹如虚空”的境界,是“究竟真一平等大道”;是“真实空”、“常住法”;是“法身”与“报身”。《太玄真一本际经》继承了《老子》本源-本体论的哲学传统,将重玄之道的思辨方法创造性地发挥运用到道教“神学”理论建树中,构建了元始天尊的法身理论。那么既云“是常是实”,何以摆脱因果规律的桎梏?故经中特别强调“非因非果,非修非得”;“非造作法,非生因生,亦非生果,无始无终,无生无灭”。因为“夫因生法,名之为果,本无今有,有必还无,是破坏相,非常住法”,无法凸显道教哲学“常”、“实”的理论特质。而“法身”与“报身”之间又是“开权显实”,“体用不二”、“空有不二”的关系。故此,太上命太极真人为大众“示因缘道,随顺世间说假名义,深畅元始天尊正果不因因相,为今来生得法眼净,无所有性”。

三中观般若学视域中的“重玄”之道与鸠摩罗什《老子注》

按照大乘佛教中观般若学的思想方法所理解、解释的“重玄”,应该是在破相之后无所建立的重玄之境,而不是重玄之道。最终,连此重玄之境也必须遣除、破斥,“诸法实相者,心行言语断,无生亦无灭,寂灭如涅槃”。“问曰:若诸法尽、毕竟空、无生无灭,是名诸法实相者。云何入?答曰:灭我、我所著故,得一切法空,无我慧,名为入。”《中论》卷三,《大正藏》第30册,第23页。这才是中道实相第一义谛的不滞境界。如同僧肇所云:“真般若者,非有非无,无起无灭,不可说示于人。何则?言其非有者,言其非是有,非谓是非有;言其非无者,言其非是无,非谓是非无。非有非非有,非无非非无。是以须菩提终日说般若,而云无所说。此绝言之道。”《答刘遗民书》,《肇论》卷一,《大正藏》第45册,第156页。

僧肇说:“有无之数,诚以法无不该,理无不统。然其所统,俗谛而已。经曰:真谛何耶?涅槃道是;俗谛何耶?有无法是。何则?有者有于无,无者无于有;有无所以称有,无有所以称无。然则有生于无,无生于有;离有无无,离无无有。有无相生,其犹高下相倾。有高必有下,有下必有高矣。然则有无虽殊,俱未免于有也。此乃言象之所以形,是非之所以生。岂是以统夫幽极,拟夫神道者乎?是以论称出有无者,良以有无之数,止乎六境之内。六境之内,非涅槃之宅,故借出以祛之。庶悕道之流,仿佛幽途,托情绝域,得意忘言,体其非有非无,岂曰有无之外别有一有而可称哉。”“况乎虚无之数,重玄之域,其道无涯。……为学者日益,为道者日损。为道者为于无为者也,为于无为而曰日损,此岂顿得之谓。要损之又损之,以至于无损耳。”《涅槃无名论》,《大正藏》第45册,第159页、160页。可以看作是“关河学派”所传中观般若学视域中对于以“有”、“无”作为基本范畴,以非有非无双遣、双非的思辨方法所理解、解释的“重玄”。

道教方面的思想资料称鸠摩罗什亦注《老子》,然未见佛教方面有相关资料佐证此说,只是据僧肇《鸠摩罗什法师诔》载:“(罗什)融冶常道,尽重玄之妙;闲邪悟俗,穷名教之美。言既适时,理有圆会。”《广弘明集》卷二十三,《大正藏》第52册,第264页。

蒙文通先生在《晋唐〈老子〉古注四十家辑存》中收录有罗什和僧肇的零星注文蒙文通:《道书辑校十种》,巴蜀书社,2001年。同时参见李霖《道德真经取善集》,《道藏》第13册。,今辑录如下:

《第二章》:“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句“罗曰:人之受形,皆智爱形而贪名。其所贪惜,无非名善,此善无善,不免诸苦。名虽称遂,无益于己。”“故有无相生”句“肇曰:有无相生,其犹有高必有下。然则有无虽殊,俱未免于有也。此乃言象之所以形,故借出有无之表者以祛之。”

《第十二章》:“五音令人耳聋”句“鸠摩罗什曰:不知即色之空与声相空,与聋盲何异。”

《第十三章》:“贵大患若身”句“肇云:大患莫若于有身,故灭身以归无。”

《第二十章》:“绝学无忧”句“肇曰:习学谓之闻,绝学谓之邻,过此二者,谓之真过。”

《第二十三章》:“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句“肇曰:真者同真,伪者同伪,灵照冥谐,一彼实相,无得无失,无净无秽,明与无明等也。”

《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句“罗什曰:妙理常存,名为有物,万道不能分,故曰混成。”

《第二十八章》:“复归于无极”句“罗什曰:忒谓爽失也。若能去智守愚。动与机合,德行相应,为物楷式,显行成行,隐复归道,道本不穷,故成无极。一是智慧无极,二是慧命无极。”

《第三十三章》:“死而不亡者寿”句“什曰:在生而不生曰久,在死而不死曰寿。”

《第三十七章》:“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句“罗什、内解曰:心得一空,资用不失,万物从化,伏邪归正。”

《第四十五章》:“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句“罗什曰:智无不积为满,空而能正曰冲。言大满之人能忘其满,虽满若虚,虚则不竭,用能如此,则无穷极。”“大直若曲”句“罗什曰:理正无邪曰直,随物曲成为屈。”“大辩若讷”句“罗什曰:智无不周为大辩,非法不说故称讷。”

《第四十八章》:“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句“罗什曰:损之者,无尘而不遣,遣之至乎忘恶;然后无细而不去,去之至乎忘善。恶者非也,善者是也。既损其非,又损其是,故曰损之又损。是非俱忘,情欲既断,德与道合,至于无为。己虽无为,任万物之自为,故无不为也。”

《第五十章》:“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也”句“罗什曰:地犹生也,以其摄生无生,故三毒不能伤害。”

《第五十三章》:“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句“王及罗什二家云:介,小也。我小有所知,则使行于大道也。”“肇曰:有所知,则有所不知,圣心无知,故无所不知。小知,大知之贼也。”“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夸”句“罗什曰:取其非有曰盗,贵己之能曰夸。”

《第六十二章》:“有罪以免耶?故为天下贵”句“罗什等曰:回向善道,以免诸恶。”

《第六十三章》:“多易必多难”句“罗什曰:轻而不修,报之必重也。”

《第六十六章》:“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句“罗什曰:心形既空,孰能与无物者争。”

《第七十三章》:“勇于敢则杀”句“罗什曰:心定所行,果而忘得,真去邪来,遂获其罪,故言杀。”“勇于不敢则活”句“罗什曰:行柔弱,惟善是与,则获其利。言活,活,长生也。若进心虚淡,不敢贪染,则长生。”

《第七十七章》:“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人不欲见贤”句“罗什曰:得此虚通而无思无虑,岂有心智而欲贵已之贤,能不恃其为,无自伐之心,不居其功,无自满之志,恃为处功则见贤,见贤则是以有余自奉,招损之道也。”

从所辑存的注文中,很难看到杜光庭所说鸠摩罗什注《老子》“明事理因果之道”《道德真经广圣义》卷五,《道藏》第14册,第341页。的思想痕迹。

比较罗什和僧肇对“损之又损”的解释,“罗什曰:损之者,无尘而不遣,遣之至乎忘恶;然后无细而不去,去之至乎忘善。恶者非也,善者是也。既损其非,又损其是,故曰损之又损。是非俱忘,情欲既断,德与道合,至于无为。己虽无为,任万物之自为,故无不为也。”僧肇云:“况乎虚无之数,重玄之域,其道无涯。……为学者日益,为道者日损。为道者为于无为者也,为于无为而曰日损,此岂顿得之谓。要损之又损之,以至于无损耳。”(《涅槃无名论》)结合《老子·二章》“故有无相生”句“肇曰:有无相生,其犹有高必有下。然则有无虽殊,俱未免于有也。此乃言象之所以形,故借出有无之表者以祛之。”可见,罗什和僧肇对于“重玄”的诠释,意思基本吻合。姜伯勤先生说:“鸠摩罗什巧妙地把大乘佛教的龙树中观学说之有无‘双遣’说,用于解释老子的‘损之又损’和庄子的‘兼忘’。”《道家文化研究》第七辑,《论敦煌本〈本际经〉的道性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蒙文通先生说:“正始清谈,东晋而下,湮灭不闻,然道家则依然盛行”,“及知重玄宗出,清谈遂微”,“鸠摩罗什为般若一家大师,亦注老子,其弟子慧观、慧严亦皆有注。……般若之学入于道教而义益圆满,遂冠绝群伦矣”蒙文通:《古学甄微》第323页《道教史琐谈》,巴蜀书社,1987年。

鸠摩罗什是否曾借注《老子》表达“重玄”意蕴已无法考证汤用彤先生说僧肇《老子注》是伪书,(见《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233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但是没有提及鸠摩罗什是否曾注《老子》。,如果文本属实的话,说明他也已经强烈意识到佛教中国化的趋势不可改变,从中也可体会到他为使佛法长流东土而付出的艰辛与苦心。如同吉藏所云:“罗什昔闻三玄与九部同极,伯阳与牟尼抗行,乃喟然叹曰:‘老庄入玄,故应易惑耳目,凡夫之智、孟浪之言,言之似极,而未始诣也,推之似尽,而未谁至也。’”《三论玄义》卷一,《大正藏》第45册,第1页。

鸠摩罗什和关河学派中人将大乘佛教中观般若学的“二谛”、“中道”理论与双遣两边而取中道的认识论、方法论引入《老》《庄》经学解释学,道教重玄之学通过融会贯通大乘佛教中观般若学义理,开辟了隋唐道教哲学发展的新天地。

四《本际经》中的“二谛”、“中道”思想

《太玄真一本际经》将大乘佛教中观般若学“二谛”、“中道”理论的思想方法贯彻到“重玄”之道的阐释中,《付嘱品》说:“智慧之眼,晓了真俗一切法中空有之相,非空非有,正观平等,毕竟清净,犹如虚空。”“正道真性,不生不灭,非有非无,名正中道”,是“重玄兼忘平等正法”,“诸法无修无得,无灭无生,非有非无,非因非果,而有而无,非不因果,巧解因缘,假名中道”,是“非是小圣二乘之所知觉”的“大乘教化之术”。

《开演秘密藏品》中太微帝君问:“若修重玄,遣一切相,遣无所遣,名为道意,即是具足,何须复修诸功德耶?十方天尊皆于无量无数劫中,备学种种无边知见,功勋累积过于尘沙,则为唐捐,无益正观。来世学者宜入空门,自得悬悟无上正真,不复须习诸有行也。”太极真人回答:“如是如是,若能悬悟自然正理,非但不须学有方便,亦复不须习于空想。而为凡夫在颠倒城,烦恼垢重,鄣清净心,要须众行,以自调伏,心意柔软,次入真空,了空不空,乃名善解。若无众行资发正观,无由能得暗会真道。若但修习诸有功勤,不学中道,无实智慧,不能正趣径到道场。如彼盲人弱丧之者,虽资足力欲至居家,不知路径,无由能达。”

借“中道观”修习兼忘重玄之道,领会了“道意”的本质是真实空,就能契入究竟道果,无须再修诸功德。虽然说领悟“道”之真谛为“自然正理”就足够了,但是对于世俗世界的众生来说仍需修习“诸有功勤”“资发正观”,才能领悟真道界(真报身)是中道毕竟真空(真实空)。

《本际经》将修重玄、正观(中道)提升到能够直接契入道教终极真理——自然正理的高度,这样一来传统的诸如积功累德等“其余诸行,皆是枝条”,“种种无边知见”“则为唐捐”,都还没有找到“正趣径到道场”的门路。说明以《本际经》为代表的一批中古道教“新”经典,跳出固有观念的窠臼将传统道教引入智慧升玄、修心正观的理论转型。

太微帝君白太上曰:“若如是者,唯当正解中道之要,便得成道,何须更习诸余经戒,为繁劳耶?”太上告曰:“若诸学人深殖德本,了达正空中道之相,是即具足,无佚更修诸余法术。但为五浊诸众生等,未了此经深妙之趣,先示余法调伏其心,遮断烦恼四魔恶贼。犹如帝王具足无量珍宝乐具,而须城舍墙堑庄严,防断盗贼,遮诸鄣难。如是正观始悟心王,住中道城,以诸戒慧为法墙堑,牢自庄严,备诸魔试。是故十方天尊大圣具演经戒,广开法门。”再次强调了“正解中道之要”是契入究竟真理的根本捷径,诸余法术皆为方便手段。

《本际经》将“兼忘”、“重玄”、“中道”的思想方法作为契入大乘道教究竟真理的根本捷径,是判释大乘道教的真理价值判断标准。《本际经》自称“此经大乘,兼包众经,一切官属,悉从其教”,“此经说真道根本,能生法身慧命。十方得道过去未来三世天尊等,莫不履行而得至真,具一切智,成无上道,到解脱处,为大法王”。并借天尊之口说:“若说小乘有得之义,生灭法相,有有有无,有因有果,说如是等,名为暗师。若说诸法无修无得,无灭无生,非有非无,非因非果,而有而无,非不因果,巧解因缘,假名中道,示教是法,乃名明师。”“夫正道者,寂灭之相,非言语法之所能宣。今言道者,寄言显示,令得悟入,解了无言,忘筌取旨,勿著文字。所言道者,通达无碍,犹如虚空,非有非无,非愚非智,非因非果,非凡非圣,非色非心,非相非非相,即一切法,亦无所即。”

《本际经》充分借鉴、吸收了佛教“中道”义理并将其发挥运用到道教的“法身”理论建构中,强调说明要以中道观观法身。《圣行品》说:“非身离身,亦不不身”,“我……为大法王,欲巡至妙升玄之域,以正观心,导三清众,悉以正真秘密宝藏委付道君,拯恤贫穷无善财者,班锡功效精进之人”。“正观心”的内涵为“洞解真性,正见诸法无生灭相,转出生死,破诸魔众,……正中之中,毕竟永断,名转法轮。法轮之体,是真实智,运出三界,超逾玉清,到常寂处,故名法轮。是诸神尊得是法已,复欲令彼诸众生等,乘此正智出到道场,方便善巧,知所悟说,因此巧说,令得开晓,转暗入明,……是名修习正解正观登顶之相。”“为说重玄兼忘平等正法,入真实际,是名大乘教化之术。”

“正解正观登顶之相”也就是《开演秘密藏品》中“开演心秘密藏”所云“以一切种智洞达空门”,“与真实相,平等为一”。强调“重玄兼忘”是理解、解释大乘道教真理的认识、思辨方法,只有通过它才能“入真实际”,最终到达“登顶之相”。

《本际经》之所以选择吸收、利用佛教的“中道”观念根本原因在于,至《本际经》问世之初,中国佛学的“二谛”理论已经远非印度佛学的“本来面目”,有了重大创新。唐君毅先生说:“观印度西藏之学之言二谛,亦即此二谛见中道成中观,皆不再问此二谛更以何为体为根据之一问题,亦无二谛更以中道为体之说。”《吉藏般若思想之实相义》,《现代佛教学术丛刊》卷四十五,第351页,大乘文化出版社,1979年。反观吉藏“三论”教学体系中的“教二谛”、“于二谛”、“中道第一义谛”、“四重二谛”等,都是对印度佛教“二谛”理论的发展。

龙树在《中论》中只讲到俗谛可以言说、真谛不可说,没有涉及二谛以何为体,更没有直接把“二谛”与“中道”联系起来讲过。吉藏则说二谛是“教”,教有言说,“理”不可说。这样一来,三论宗与印度大乘佛教中观学派在“二谛”基本观念的理解、解释上,就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重视二谛之间关系转变为强调二谛之教与中道之理之间的关系,突出了“中道”的意义。

吉藏宣称“四论通显中道理实”《三论玄义》卷一,《大正藏》第45册,第10页。,然而在《十二门论》和《百论》中却一次也没有显示“中”或“中道”概念,仅在《中论·观四谛品》里出现过一次“中道”,《大智度论》中倒是屡现“中道”及中道思想的表述。吉藏却说“通论三论,皆得显中”《大乘玄论》卷五,《大正藏》第45册,第71页。

同类推荐
  • 责任心·快乐也是一种责任

    责任心·快乐也是一种责任

    责任是人生中必须要承担的,因为人从生下来,就被赋予了各种责任。当你年少的时候学习和成长就是责任,当你长大以后拼搏和奋斗就是你的责任,当你拥有自己的孩子以后,抚育下一代就是你的责任。每一个人都要有责任心,这是人类不同于其它生物的条件之一。这是一本讲述责任感的书。
  • 潇洒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潇洒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百合开在月亮湖里

    百合开在月亮湖里

    在人类生活中,爱的出现,或爱的信仰的出现,带来的不一定都是绚丽的色彩和悦耳的声音。在很多时候,爱情会不可避免地成为忧伤、孤单、仇恨,甚至毁灭的前夜。
  • 戴望舒作品集:流浪人的夜歌

    戴望舒作品集:流浪人的夜歌

    本书收录了戴望舒各个时期不同风格的诗歌与代表散文。戴望舒早期诗歌伤感哀婉,意象朦胧、含蓄,抒发寂寥、惆怅、迷惘的情绪;后期诗歌表现了浓烈的爱国热情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诗风变为刚健醇厚,语言洗练质朴。其散文清新隽永、意味深长,同样有着浓郁的诗的味道。
  • 从此以后

    从此以后

    在江油的蒋雪峰注定该成为一位优秀的诗人。他不是那种拿着诗歌当工具使用的人,他的安静、他的寂寞、他对诗歌的敬畏练就了自己身心的干净。他有一句诗“李白的战士最听酒的话”流传很广,而恰恰是这一貌似调侃的句子,让我们看见了一个真诗人的内心,那些尘世,那些绳营狗苟,那些花花肠子对于诗人来讲是不屑的。
热门推荐
  • 卡耐基魅力女性金言

    卡耐基魅力女性金言

    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的妻子桃乐丝·卡耐基既有普通妻子的温柔与体贴,也有她自己作为一个女人独特的生活方式。卡耐基从她身上总结出不少他所欣赏的女性的特质,正如他分析成功人士所应该拥有的一些特质一样。他总结爱情婚姻得失、指导别人走向成功时,总是不忘告诫女性:永远保持女性魅力!
  • 邪帝盛宠妻:嗜血御兽魔妃

    邪帝盛宠妻:嗜血御兽魔妃

    21世纪的金牌杀手,再次睁开眼眸时,置身于一口封闭的破旧棺材里,没关系!——砸了!说她废物?天生废材?相貌丑陋?无妨!——杀了!昔日废材华丽变身,竟是炙手可热的鬼才!——醉了!执掌乾坤,翻手云雨,脚下没有路?邪肆一笑,引雷电,统御万兽,杀出一条路!“王爷,王妃砸了皇宫!”下人急忙禀告。“嗯。”他气定神闲。“王爷,王妃吃了邻国太子的萌宠!”“嗯。”“王爷,邻国太子说要掳王妃回去成亲!!!”下人满头大汗。某人抬眼,眼眸一眯,拍案而起,“抄家伙,灭了他祖宗十八代去!”
  • 嫁错良人

    嫁错良人

    成亲四年,她温婉贤淑,却美中不足,没有替左家生下一男半女,没人知道她的相公是个无能,她至今仍是处子之身。左家老夫人急,要替相公纳妾,她赶紧身体力行,摆开桌子替夫选妾,她竟不知道想嫁入左家的有这么多人!选吧,她倒是看看,那个女人能治好他叫相公的无能!哀家Q群136360266//167169679(错嫁良人)左家小表妹也来凑热闹,哄得老太太新欢怒放,一口一个姐姐,其实居心叵测,心怀不轨,她冷眼笑,就这么个小女人,也敢在她面前耍刀子,送她两个字找死。她是谁,段家独女太傅爱女重皇子心中的梦里情人,她哄婆婆,治家教,装傻充愣,贤良淑德,堪称巾帼楷模,她玩的不亦乐乎呢。有人却忍不住要扫她的性……一天,无能老公说,“娘子,我们生个娃如何?”然后,她的天风云巨变,春天来了,桃花开了,然后泛滥了,泛滥成灾了……一:“不是赝品我还舍不得送呢。以后多买点赝品放家里?”“嗯?小姐,你还想拿赝品送别人!”“当然,改明儿再来一个云烟小姐,紫花姑娘的,难道要我拿珍品送!对不起,我的银子可不会用这里?”二、“如果你寂寞的话,爷可以赔你啊,爷的心肝小舒娘?”十一王爷轻佻的抓了一把段云舒的屁股。段云舒一脚就朝着了十一王爷的屁股上踹去。“敢摸我屁股,死!”段云舒叫,站定,看着扑在地上的十一王爷,吐出一口气,赶紧的恢复了淡定。十一王爷摔了一个狗吃屎,“段云舒,你敢踹本王。”三、“输掉三千而已,怎么把镯子当了!”四王爷将手镯奉上,“这里是一万两,你先拿去用,等不够了我在给你……不用不开心!”“四哥,我家有钱!”“有钱又不是你的!”确实,是左家的四、“相公你拿那么的银子做什么!”“养小妾!”左清平脸不红心不跳的道。“养妾用你自己的私房钱,别动家里的银子!哼!马上给我还回来……”“我要是不还呢?”“那你就跟你的妾一起滚出去,左家不养闲人……”五、“相公,我生不出儿子怎么办?”“继续生!”“要是一直都生不了呢?”“一直生!”还是生不了呢?““接着生……”汗!“你能提个有建设性的意见吗?比如你去讨几房妻妾,养几个小老婆……你去找别的女人吧!”日日欢爱,她快要被他折腾死了……“左家不养闲人!娘子,我们继续造人吧“六段云舒身子一歪倒在左清平怀里,“相公,救命!”左清平看着跳墙而走的男人,愤怒之极,“段云舒,屋子里怎么会有别的男人……”
  • 觉醒

    觉醒

    肖班以主人公艾德娜·庞特里耶的自我意识和性意识的觉醒为主题,大胆而又直率地从深层次探索了已婚女性的内心世界。
  • 与如花的灵魂共舞(指导学生心理健康的经典故事)

    与如花的灵魂共舞(指导学生心理健康的经典故事)

    每个人都在梦想着成功,但每个人心中的成功都不一样,是鲜花和掌声,是众人羡慕的眼神,还是存折上不断累积的财富?其实,无论是哪一种成功,真正需要的都是一种健康的心理。有了健康的心理才是成功的前提与保证,在人的一生中,中学是极其重要的一个阶段,心理健康对以后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
  • 妃藏宠爱

    妃藏宠爱

    从死亡边缘爬起来才知道生命可贵,要么一生低调,听之任之;要么摆脱困境,由自己掌握命运之轮。如兮深知,只有强者才能握住自己的命运,在弱肉强食的后宫,她,不能输。帝王的爱能有多少分量,在这个非常时期,她似一颗棋子周旋在两个男人身边,然则回首再望,那份情,是否依然停在原地等待?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有一种境界叫苏东坡2

    有一种境界叫苏东坡2

    本书主要讲述了中年时期的苏东坡在政治、文学上的成就及其情感生活。在政治层面,苏东坡仕途坎坷,多次被贬,甚至卷入“乌台诗案”的困局,但他不改一心为民的政治理想,体恤百姓,刚直不阿。在文学层面,他是中国古代不可多得的文化巨人,继欧阳修成为第二个“文坛宗主”,写了很多流传至今的诗词,堪称空前绝后的一代奇才。在情感层面,该书主要讲到苏东坡的第二任妻子王闰之,她质朴贤淑,在苏东坡遭受排挤时,默默地照顾他,直至离开人世。
  • 盛世才女:太子栽了

    盛世才女:太子栽了

    她是天定帝后星!遭劫沦落最底层!一身男装裹素颜!从默默无名的‘江湖小子’到赫赫有名的‘大内总管’,刀光剑影处铸出多少英雄豪杰。层层剥茧中孕育出多少爱恨情仇。腹黑文、励志篇!【关于男主】一直以来,外界对他的揣测颇多,众说纷纭。有人说他疾言厉色、冷酷高傲。也有人说他灿若春花、勤政爱民。更多的人说他是东傲皇朝上最花心的太子爷,只因他身边美女无数!嫔妃如云!在江湖中悠哉游哉的她被迫陷入深宫,服侍东傲史上最为花心的太子爷,她披荆斩棘、极尽能事、绞尽脑汁的做着她‘该’做的事……她的地位节节攀升,最终成为他的大内总管,只是他的眼光,为什么越来越向她看齐?精彩对话:——他手拿一本生理限制级图书,“一起研究研究!”——她随手接过,血脉贲张,继而平和递给他,“太监对这不感兴趣!”——他有些不满,“这般婆婆妈妈,你还是不是男人?”——她有些抽搐,“殿下,您认为,太监是男人么?”——他意味深长的看着她,“替本殿沐浴!”——她有些委屈,谁叫她现在是太监,不再是王牌书僮?权当看生理限制极图书罢!——他眼泛琉璃之光,“一起沐浴吧?”——她牙龈咬得‘咯咯’响,“殿下,按东傲律例,奴才的身份如果和殿下一起沐浴,会被处斩刑!”——他恍然大悟,“哦,十八岁前你不能与人共浴,否则会短命……嗯……确实会掉脑袋。”【关于男配】——她很恼火,“你不觉得,躺在一个女孩子身边是很无耻的事么?”——他只觉荒唐,“你是女孩?有哪个女孩像你这般暴粗口?”——她语塞,“本岁……我是生活所迫。”——他眯眼而笑,“好啊。证明给本公子看,你是女孩。”——她无限崇拜的看着他,“我觉得……我觉得你都可以当我的爹了。”——他震惊,为了掩饰尴尬,“你想一想,本公子八岁的时候能生一个女儿么?”【栽了系列之东傲皇朝四百年故事:太子】文文开篇是悬疑的、其次是轻松的、接着是纠结的、继而是温馨斗智的、最终是幸福多多的……有国仇、有家恨、有爱情、有友情、有亲情。文公众章节27万字。朋友们入了眼的、上了心的、请收藏、留言、推荐、投票……嘿嘿,一并感谢!支持就是写手的动力!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文文推荐区:【推荐咱的新抗】《我家娘子》【推荐咱的完结文】《相公栽了》,腹黑文、宠妻篇!《夫子栽了》,腹黑文、逆天篇!《醉红楼之溶为玉狂》,腹黑文
  • 落芙静妍

    落芙静妍

    木梓惊地站了起来,“你谁啊,好像好久没这么惬意了。“喂,别以为穿一件道士袍就是和尚了。你傻笑什么?”木梓眼里忽然闯进了一席古装,仿佛睡了有一个世纪,帅到没天理的男人。啊,不对不对,伸出了葱白纤手想要触摸阳光的温暖,好凌乱。额,你是谁啊?”男子好笑地看着她,女人,“想不到慕容家的女人还有跳水的癖好……”“跳水?慕容?”木梓望了一眼旁边的池塘,瞬间地转天旋,她睁开了美丽的双眸,双眸一闭,倒在了他的怀里……
  • 十楼d座

    十楼d座

    阿舍,女,原名杨咏,维吾尔族,1971年生,新疆尉犁人,西北第二民族学院毕业。银川文学院签约作家。出版长篇历史小说《乌孙》。散文《小席走了》获2004年第五届“PSI—新语丝”网络文学一等奖;散文《山鬼》获2011年《民族文学》年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