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5800000012

第12章 《太玄真一本际经》的道体论思想(3)

在此思想背景影响下,早期道经《太平经》称:“元气乃包裹天地八方,莫不受其气而生”,“夫物,始于元气”王明:《太平经合校》第78、254页。王明先生认为,《太平经》问世与《潜夫论》的年代大致相当,它利用当代流行的元气说的思想材料,从自己的理论系统出发,创作出原始道教独特的宇宙生成论(见《道家与道教思想研究》下编,《论〈太平经〉的成书时代和作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抱朴子内篇·至理》也说:“自天地至于万物,无不须气以生者也。”“元气”是“道”的实体化呈现,“道”是“元气”的抽象性概括,“道者,气也”,“道者何所谓焉?道即元气也。”《云笈七签》卷三十二,引《服气经》;卷五十六《诸家气法·元气论》。只不过,此本体与本源意蕴之元气亦作“炁”,《无能子·文王说》:“夫人与鸟兽昆虫,共浮于天地中,一炁而已。”王明:《无能子校注》第15页,中华书局,1981年。道为“气(炁)”的理论成果被《本际经》继承,卷二《付嘱品》云:“福果之人,禀炁纯和,其根利故,能生善欲。钝根罪报,受气浊辱,其根暗钝,则生恶欲。”卷九《开演秘密藏品》:“本身为物始,生炁布三才。”另外,在有些情况下,“道”与“炁(气)”是同义词,《性命圭旨》云:“道也者,果何谓也?一言以定之曰炁也。”《藏外道书》第9册,第509页,巴蜀书社,1992年。“道”“气(炁)”组合,可以看作是同语反复、异名同谓,如《老子想尔注》:“道炁常上下,经营天地内外。”《太上妙法本相经》:“夫一切万物有生之性,皆受之于道炁。”《道藏》第24册,第857页。《升玄内教经》卷七《中和品》:“人当念道,道亦念人。人之若鱼,道之若水,鱼得水而生,失水而死。道炁不居人身,人身则空。人身既空,何得久生?”《中华道藏》第5册,第98页。《本际经》卷九《开演秘密藏品》:“道炁高远,寂灭不生。”然而,陶弘景说:“道者混然,是生元炁,元炁成,然后有太极,太极则天地之父母,道之奥也。”陶弘景:《真诰·甄命授》,《道藏》第20册,第516页。“道”是最根本的本体,先于“气(炁)”而存在;“道”须与“气(炁)”挂搭,通过“气(炁)”的运动来表现“道”的作用。所谓“道之无用,以四时受炁发生,各得其所为用。道因炁而生,因炁而死。”《云笈七签》卷六十四,《辨金石药并去毒诀》。说明,作为超越性终极存在的“道”,只有与实在性的本体之“气(炁)”结合,才能作为道教神学内核。东汉以后,在道教的最高神灵形象的描述中都能发现“元气”的身影,“一气(炁)化三清”之说就是“元气”神格化,成为道教至上神的具体表现形式。所以,《隋书·经籍志》说:“元始天尊,生于太元之先,禀自然之气。”

和上述把“道”神格化,作为道教的至上神的表现手法一样,无论采取哪种形式,一旦把作为哲学范畴的“道”实体化、具体化、绝对化,都是对道家形而上本体之道哲学意蕴的“褪色”。故在佛道论衡中,佛教思想界肯定道家而贬斥道教思想,成为传统话题。如:“妄托老君之后,实是左道之苗”《广弘明集》卷二十五,《大正藏》第52册,第284页。,“道士”诸经唯有《庄》、《老》,余皆伪诳”《集古今佛道论衡》卷丁,《大正藏》第52册,第391页。等等。所以,道教哲学的理论建设,一直朝着精心构建道、老子、《道德经》“三位一体”的方向发展。

§§§第二节“道体”与“元始天尊”

综观道教道体论的发展,以南北朝为分水岭,汉魏至南北朝早期,道体论的诠释任务主要是神学命题,即把道体实体化、从生成论的角度论证道教的至上神实有。南北朝以后,道体论的重心在于逐步建立、完善哲理化的宗教哲学体系,论证道体永恒及众生禀赋道性的本体学说属于哲学命题。如果作一下中西参照系对比,西方中世纪基督教哲学的主题是论证上帝的存在,那么中古道教哲学的主题就是神仙存在和神仙可学、神仙可致的证明。《太玄真一本际经》就是在六朝末至隋唐初期,这一思想史上承前启后的时代产生的,虽然《本际经》中有哲学的闪光点,但是该经毕竟宣称出自“元始天尊”之“金口玉言”。

一《本际经》论“道”

既要继承道家之“道”的本体思维传统,又要恪守道教之“道”的绝对神性原则,《太玄真一本际经》的道体论是哲学性的道体“本体”说与宗教性的道体“实体”说的结合。

卷三《圣行品》说:“夫道也,无祖无宗、无根无本、一相无相,以此为源。了此源故,成无上道,而独能为万物之始。以是义故,名为元始。既称元始,何得复有宗本者耶?虽复运导一切,道为极尊,而常处三清,出诸天上。以是义故,故称天尊。亦曰高皇,高出无上,莫能过者,故谓为高。皇者,光明也。以智慧光,照明一切,故曰高皇。亦曰玉帝,其德其淳,润益一切,不可染污,谛了诸法,所说的当,定为物宗,故称玉帝。诸如此等,名称不同,随顺世间人君假号,引物归依,使重尊敬。总一切有,名曰世间;所共宝贵,号天尊也。”

《本际经·付嘱品》提出道教的“三身”概念,即:“法身”(又名“真身”、“真体”)、“应身”、“生身”。“法身犹如虚空,圆满清净,即是真道,亦名道身,亦名道性”;“(真身)清净无碍,犹如虚空不生不灭,常住善寂大智慧源,虽复窈冥,其精甚信”;“(真体)恒安不动,超绝无伦,非是小圣二乘之所知觉”。

从字面上分析,“法身”具有双重内涵。首先:法身“三位一体”,兼赅“道”(即是真道)、“道体”(亦名道身)、“道性”(亦名道性),这也说明道、道体、道性在本体层面是相通的。其次:所谓真身、真体之说其实都是在描述道体,只不过“真身”倾向于本源意义而言;“真体”则指向本体层面,道体实际综合了本源和本体的意蕴。

“为众生故,现应受身,游入五道,称缘开度,随宜方便,皆使悟入,应物根性,权示色像”,“而此应身,亦无生灭,无有去来,常住不变,为利一切,隐显不同,发起精进,令无退转”。应身同时具备了道体、道性的特质,是道体、道性在形而下现实世界的应化显现;应身与道体、道性之间是“权实”的关系。

“生身七十二相,八十一好,具足微妙,人中天上,三界特尊”是元始天尊据日本学者福永光司研究,“元始天尊”一名出现于六世纪(见《昊天上帝与玉皇大帝与元始天尊—儒教的最高神与道教的最高神》,东京大学《中哲文学会报》第2号,1976年。据小林正美《六朝道教史研究》第182页之介绍。转引自王惠民《〈太上洞玄灵宝天尊名〉初探》,《道家文化研究》第十三辑,第264页,三联书店,1998年)。另外,小林正美注意到“元始”二字在《淮南子》、《抱朴子》等书中就已出现;而“天尊”二前缀,先出现于曹魏康僧铠译《佛说无量寿经》,和西晋法立、法矩译的《佛说诸德福田经》等佛典中。“元始天尊”一词,于五世纪晚期,才出现于南齐严东注《度人经》中。(严东注《度人经》卷二:“元始符命,时克升迁”句注云:“东曰:元始天尊说经之时,命召十方无极世界……”。卷三:“唯有元始,浩劫之家”句注云:“东曰:元始者,天尊也。”这里,用“天尊”疏解“元始”,说明尚未普遍流行“元始天尊”之称。六世纪初,陶弘景在《真灵位业图》中,将元始天尊列为道教的最高神。从此,“元始天尊”的概念才逐渐流行起来。(见小林正美《六朝道教史研究》第165—167页。转引自王惠民《〈太上洞玄灵宝天尊名〉初探》,《道家文化研究》第十三辑,第264页,三联书店,1998年。)《太上洞玄灵宝十号功德因缘妙经》称:“道君复告普济曰:‘我本师大圣元始天尊,禀虚无自然妙道化身。”(《道藏》第6册,第130页。)即言元始天尊是道之化身。只不过元始天尊有时亦被称作“元始天王”。《清微斋法》卷上云:“元始天王,元始者实为至道之高称,万道之根本也。”(《道藏》第4册,第282页。)

的“化身”,与“应身”相同,生身即应身。最终,“三身”皆归结为“一切诸法皆空寂相”,呼应了《护国品》“空假无异相,权实故同途。道场与烦恼,究竟并无余”的说法。由此说明,法身为诸法实相不可得之真空理体;于事相而言,元始天尊是法身之“道成肉身”(生身即应身)。故“道”与“道体”、“道性”理事圆融;“道体”、“道性”事事圆融。

在此思想基础上,《本际经·圣行品》进一步明确,本经所尊奉的至上神——元始天尊元始天尊是“道”之化身的观点,并非《本际经》孤明先发。《云笈七签》卷二“混元混洞开辟劫运部”,引大致在南朝刘宋年间成书的上清经——《太真科》云:“混洞之前,道气未显于恍莽之中,有无形象天尊,谓无象可察也。后经一劫,乃有无名天尊,谓有质可睹,不可名也。又经一劫,乃生元始天尊,谓有名有质,为万物之初始也。极道之宗元,挺生乎自然,寿无亿之数,不始不终,永存绵绵,消则为气,息则为人,不无不有,非色非可,居上境为万天之元,居中境为万化之根,居下境为万帝之尊,无名可宗,强名曰道。” 元始:《尔雅·释诂上》:“元,始也。”(清人郝懿行等著《〈尔雅〉〈广雅〉〈方言〉〈释名〉清疏四种合刊》第2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云笈七签》卷十九《第四十五神》:“元者气也。”《老子·三十二章》:“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天亦将知之。”河上公注:“道,始所生者,(一也)。”可见,“元”即“气”,“气”即“道”,“始”亦为“道”。“元始”即元气、道气,又为天尊之号。元始天尊即“道”的化身。天尊:为道教最高神。先秦“太一神”是道教最高神的前身,《太平经》的最高神是“金阙帝君”。魏晋时期,道教的最高神称为“道君”或“天尊”,上清派最高神多称为“道君”,灵宝派最高神则称“元始天尊”。,是“道”的化身。元始天尊是集法身(道为极尊;总一切有,名曰世间;所共宝贵,号天尊也)、报身(常处三清,出诸天上。以是义故,故称天尊)、化身(亦曰高皇。……亦曰玉帝玉帝:即元始天尊。《云笈七签》卷三《道教三洞宗元》:“三代天尊亦有十号:第一曰自然,二曰无极,三曰大道,四曰至真,五曰太上,六曰道君,七曰高皇,八曰天尊,九曰玉帝,十曰陛下。”高皇:《无上秘要》卷一九《天帝众真仪驾品》:“东海水帝神王,常以立春、春分之日,乘碧辇飞龙,上诣高皇玉帝,削罪简,注仙箓,列言上帝之前。……右出《洞真飞行羽经》。”高皇、玉帝:法琳《辩正论》称:“道有十号”,《辩正论》卷二引道经《宝玄经》称“道”“自然应化,有十种号。一号自然,二号无极,三号大道,四号至真,五号太上,六号老君,七号高皇,八号天尊,九号玉帝,十号陛下。统领一切,立君臣之道。”(《大正藏》第52卷,第498页。)《上清太上开天龙跃经》卷四,亦称元始天尊自然应化,“相应生十号,托迹诸天:一号自然,是物根本;二号无极,莫知所穷;三号大道,普包滋育;四号至真,真是至纯;五号太上,极大穷高;六号老君,历代应接;七号高皇,光明极上;八号天尊,天中宗尊;九号玉帝,玉美尊主;十号陛下,诸天上帝,高上莫过。天中之尊位,称陛下。”(《道藏》第33册,第742页)。

……名称不同,随顺世间人君假号,引物归依,使重尊敬)于一体《本际经》对于元始天尊神性的描述,在唐玄宗时代太清观主史崇主持编修的《一切道经妙门由起·明天尊第二》征引《天师请问经》,其中正一真人(张道陵)与太上大道君的对话内容与《本际经》相同。可以证明,《本际经》相关论述曾经被单独改编成《天师请问经》加以流传。

《本际经》又以“无”解释“道”。“无”既是“道”的内涵,“无祖无宗,无根无本,一相无相”一相无相:借用佛教名相,指真如实相之法乃寂灭平等,故称一相;又一相亦不可得,故称无相。诸法一一遍摄一切,法法互遍无际,其当体寂灭平等之实相,本来就离言说相、名字相、心缘相,故称之一相无相。;又是它的外延,“以此为源,成无上道”。而且道“为万物之始,名为元始”。既然把“道”定义为“无”、无上道,又称元始,那么“何得复有宗本者耶”?《本际经》以自问自答的方式,阐释了“道为极尊”,“始”其实也就是“本”的意思(本源即本体)。核心思想在于强调元始天尊既是天地万物之“始”也是天地万物之“本”。这就呼应了《护国品》之“归根返本,无本为本,返于无本,是名返本。本于无本,依无所依”的思想。

《本际经》的道体论继承了老子“有无相生”(《老子·第二章》),“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十一章》)的思想传统,道体的内涵虽然为“无”,但是外延却涵涉了“全有”。《本际经》之后的道教也是从“有”、“无”两方面来理解、解释“道体”的,吴筠说:“道能自无而生有,岂不能使有同于无乎?”《宗玄先生玄纲论》,《道藏》第23册,第676页。杜光庭说:“无者,道之本;有者,道之末。”“(道)乃是无中之有,有中之无,不得指而定名,故谓之为恍惚尔。”“道者,虚无之称也。以虚无而能开通于物,故称曰道无不通也、无不由也。若处于有则为物滞碍,不可常通。道既虚无为体,无则不为滞碍,言万物皆由之而通。”《道德真经广圣义》卷三二、卷一九,《道藏》第14册,第472、402页。进一步阐明了“道体”涵盖全有的原因,同时强调普遍性为“道”之特性。此如王玄览云:“道能遍物,即物是道。”《道藏》第23册,第602页。《三论元旨》称:“然以道观之,则万物万法通于一道。”《道藏》第22册,第911页。

《本际经》卷三《圣行品》对道教之“道”的哲学性与宗教性的诠释,呼应了卷九《开演秘密藏品》所云:“道身不生灭,任理自玄通。湛然常清净,独立强言空。绝名无待对,亦忘造物功。端静息义用,萧寂守虚冲。本身为物始,生炁布三才。冥功难叵测,圆照逐念开。能为妙迹本,表现亿万该。神用无起灭,奇功靡去来。生身托父母,寄慧示同凡。琼胎非世孕,变示适所堪。端严使欣慕,白首破迷贪。非是骨肉身,随愿之所潭。权迹无定方,现身亦长久。遍示五道行,姿容顺妍丑。任本之所垂,利益无优负。乍有变化生,时或因父母。”

《本际经》以“无”解释“道”,源于老子以“无”称“道”。《老子》之“道”既是虚无的,同时又似乎具有一丝实在性。如《老子·十四章》:“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又《二十一章》云:“道之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在老子看来,这种“唯恍唯惚”之“不可名状”,只能勉强称之为“道”。《本际经》进一步在内涵和外延上,明确地把“道”的这种“唯恍唯惚”、“不可名状”的特质定义为“无”。此如冯友兰先生所云:“本体欲统摄万事万物,必是其外延已大至无可再大,而其内涵则相对小至无可再小。此时它必剩下一个规定性,就是‘有’。但事实上没有一种仅存在而没有任何其他规定性的东西,所以极端抽象的‘有’同时也就成为‘无’了。”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第二册,第46—47页,人民出版社,2004年。

《本际经》的道体论如果停留在这里,则仅仅是《老子指归》以“虚无”为本和魏晋玄学中何晏、王弼为代表的贵无派以“无”为本哲学思想的简单重复。

《老子指归》云:“道德之化,变动虚玄,荡荡默默,泛泛无形,潢漭恍惚,混沌无端;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开导禀授,无所不存,功成事遂,无所不然,无为之为,万物之根。”(卷三,《为学日益篇》)“夫道之为物,无形无状,无心无意,不忘不念,无知无识,无首无向,无为无事,虚无淡泊,恍惚清净。……无为者,道之身体而天地之始也。”(卷三,《天下有始篇》)又说:“虚无无形微寡柔弱者,天地之所由兴,而万物之所因生也;……万物之源泉,成功之本根也。”(卷二,《道生一篇》)“道体虚无。”(卷四,《方而不割篇》)“虚无无为无知无欲者,道德之心而天地之意也。”(卷三,《行于大道篇》)天地万物皆以“虚”、“无”而生,“道,虚之虚,故能生一”,“一以虚,故能生二”,“二以无之无,故能生三”,“三以无,故能生万物”,“万物之生也,皆元于虚始于无。”(卷二,《道生一篇》)并主张“因其本,修其无”(卷七,《信言不美篇》)。

同类推荐
  • 聊斋五十狐

    聊斋五十狐

    该书所解读的五十个聊斋女性,不仅仅是女狐,还有花妖女鬼,但是她们身上都有一种用一个“狐性”可以概括的特质。所以“聊斋五十狐”中的“狐”是一个泛指,即那些带有“狐性”的妖娆媚惑、独立自主、来去自由并敢爱敢恨的女子。
  • 文学概论通用教程

    文学概论通用教程

    这本书是我在给中文系学生连续6轮开设文学概论课的基础上写出来的。6轮课先后试用了3种当今流行的教材,感到各种教材都有自己的优点可以借鉴,但是,能否有一本深入浅出的既讲出了道理又不摆理论面孔的教材?这本书是在几位学生听课笔记的基础上改写而成的,基本上保留了我在上课时的教学口语风格;以“正文+附录”为体例,是为了在损害我自身的观念系统的前提下,提高本书的知识系统性,同时也是为了引导同学们去阅读原著。
  • 2013年思想随笔排行榜

    2013年思想随笔排行榜

    梳理和总结了2013年我国思想随笔创作的实绩,编者在全年度大量的思想随笔创作中推荐编选了数十篇随笔佳作,从作品的价值上反复斟酌、判断,从而把现实中受到普遍好平、具有广泛影响,富有一定的艺术性质的好作品选编出来,《2013年中国思想随笔排行榜》反映年度随笔创作全貌。
  • 国学句典国学文典大全集(超值金版)

    国学句典国学文典大全集(超值金版)

    这些丰富多彩的国学文典和国学句典,上至黄帝时期下至今朝今日,是中国无数先人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并结合时代特色和亲身体验总结提炼出来的真情实感、经验见识,绵延五千多年的时间。先人们为我们留下了数不尽的文化珍宝,让我们后人受益无穷。在这漫漫的历史长河之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修养要素。它们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闪光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永恒的精神财富,中华历史源远流长,滋养了中华民族子孙万代的心灵世界和思想家园。这其中就包括许多脍炙人口的国学文典和人们口口相传、耳熟能详的国学句典
  • 不可不知的文史知识(中国篇)

    不可不知的文史知识(中国篇)

    丛书以探求万事万物的知识为切入点,浓缩了读者应该知道的中外文史知识精华;以丰富的文化知识和历史资料,对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逐一展开,娓娓道来;集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内容包括古今中外著名作家、作品、文学人物、文体知识、神话传说、语言文字、俗语谚语、教育常识、新闻出版、称谓官衔、艺术、节日民俗、饮食、天文历法、山川地理、经济科技、邮政交通、竞技体育、历史知识等方方面面的文史知识。
热门推荐
  • 家常小锅炒

    家常小锅炒

    《家常小锅炒》为您提供最家常的炒菜制作方法及菜谱。炒菜作为应用最广、最基础的烹饪方法,跟我们每天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可对于炒菜你了解多少呢?你知道如何才能做出美味的炒菜吗?你知道不一样的食材炒制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吗?
  • 倾国女诸葛:被逼为妃

    倾国女诸葛:被逼为妃

    全文《Ⅰ+Ⅱ》完结!穿越异世却误落皇宫,为求自由,她铤而走险,怎料到头一场空。湮灭千年的凤朝后裔,夹带着沉淀千年的仇恨,势要颠覆一切。神秘的面具男子,遗落四国的潶魔石,接踵而来的意外,搅浑了原本平静的局势。当一个女子拥有着阻碍局势发展的力量时,一切的计划都在悄然改变着……***********【【书名与内容关系不大,因为签约后无法修改,只能一直用着】】***********依旧走剧情路线的文,比药师的构思更加甚密的奇幻风格的正剧,希望大家会喜欢!
  • 古龙文集:边城浪子(上)

    古龙文集:边城浪子(上)

    年满十八的傅红雪,为了给父亲白天羽讨回公道而踏上了一条漫长的复仇之旅。仇恨,使他勤练武功;仇恨,使他忍受别人所不能忍的污辱,这所有的一切全为了报父死之仇。然而,就在傅红雪终于能够面对各个仇家时,他却迷惘了!
  • 白丝巾

    白丝巾

    刘浪,生于70年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签约作家,鲁迅文学院第十五期高研班学员。若干诗歌、中短篇小说发表于《飞天》《文学界》《山花》《作品》等数十家期刊,多篇小说被《小说选刊》等报刊转载。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逃婚三十六策

    逃婚三十六策

    一场精心安排的夺心游戏,让她掉进了这个危险男人的陷阱,她想逃,他却禁锢,“女人,你以为你能逃得了吗?还是乖乖嫁给我吧。”“好啊!”她一口答应,却在转身,拼命的逃离男人的身边,他冷笑,“你跑不了!”
  • 一等弃妃

    一等弃妃

    上官尉寒脸色铁青,额头上青筋暴涨,咬着牙恨声说道,拳头捏得咯咯作响,别以为她是太后,自己就不敢动她了,这样伤害了妍儿,他绝不会让那个人好过!容妍的脸上也是一点表情也没有,早就猜到是这样的结果了,她不会再忍下去了。纤长浓密的睫毛眨了眨,波光潋滟的眸子里一闪而逝的寒光,她安静的凝视着丈夫,红唇微微动了一下,清冷的说道,“寒,动手吧,我不想再忍受这样的气了。”上官尉寒握紧她的手,……
  • 沟通其实很容易

    沟通其实很容易

    本书试图引导读者去思索关于沟通的本质与目的,剖析在职场上所有可能影响沟通的因素。让读者分享成功者身经百战的心得与说服技巧。例如:面对“秘密”的处理方式、如何说“不”、如何运用肢体语言、造成沟通错觉的因素、解说的艺术等,循序渐进,提高读者自身的沟通能力。
  • 房

    A市很小,小的在这个辽阔的国度里面可以忽略不计。然而,自从换了新市长后,A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座座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宽阔而平躺的道路横冲直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