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5800000011

第11章 《太玄真一本际经》的道体论思想(2)

换句话说,和西方哲学相比较,中国哲学的特质更强调的是一种内向性的实践哲学。如何在经过西方哲学洗礼后的现代学术规范下,以符合中国哲学问题意识的哲学基本问题与诠释标准准确表达中国哲学的传统观念,则不能直接“平移”西方哲学的话语系统。忽视中国哲学的内向性,只专注于超越性,也就忽略了它的实践性和入世建功情怀。诚如劳思光先生指出:“我愿诚恳地表明,我确信中国哲学的基本旨趣,不在于思辨,而在于实践。说得更确切些,中国哲学是以‘自我境界’为主题的引导性的哲学。”《关于“中国哲学研究”的几点意见》,见刘笑敢主编《中国哲学与文化》第一辑《反向格义与全球哲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三“道”的实体化与“神化”

从《老子》之“道”到道家后学之“道”,再到道教之“道”,经历了一个把“道”实体化乃至“神化”,宗教神学色彩逐渐强化的发展过程。

《老子指归》在宇宙生成论的基础上,进行了哲学本体领域的有益探索《老子指归》见王德有《老子指归译注》,商务印书馆,2004年。

在《老子指归》中“道”是最高的哲学范畴,但是道的根本属性与规定,却是“自然”。《老子指归》在“道”即“自然”的思想前提下,对道是这样描述的,“有虚之虚者”、“无之无者”、“是故,无无无始、不可存在,无形无声、不可视听,禀无授有、不可言道。无无无之无,始未始之始,万物所由、性命所以,无有所名者谓之道”,“虚之虚者生虚(虚)者,无之无者生无(无)者”,“道虚之虚,故能生一”(卷二,《道生一篇》)。大意是说,“道”不可用语言表达,只能以虚无的极致来描述,所以无法给它任何称谓,但它却是万物和一切现象的最终依据和根本原因。“道之所生,天之所兴,始始于不始,生生于不生,存存于不存,亡亡于不亡。”(卷三,《形于大道篇》)大意是说,“道”作为世界万物的依据或原因,体现在事物上,即事物自生、自存、自亡,它们都是因循“自然”的。道既然是自然,那么,“道”对于事物的“生”、“存”、“亡”本身的意义,就是“生”、“不生”,“存”、“不存”,“亡”、“不亡”;事物自生、自存、自亡,而仅仅以“道”为最终根据或根本原因,则“道”就不仅是生成论的本源,而且是本体论的本体范畴了。“神明之数,自然之道,无不生无,有不生有,不无不有,乃生无有。”(卷五,《为无为篇》)《老子指归》所表达的本源与本体思想,是对《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和“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思想的深入发展。《老子指归》特别提出:“本体需有普遍性的公设,认为作为天地万物生存发展共同根据的本体应该具有普遍性,不能受具体形象、具体属性的局限。这对促进人类深入了解世界统一性问题很有价值。”王德有:《老子指归译注》第14页,商务印书馆,2004年。

王弼在《老子指略》中说:“夫物之所以生,功之所以成,必生乎无形,由乎无名。无形无名者,万物之宗也。”“然则,言之者失其常,名之者离其真,为之者则败其性,执之者则失其原矣。”楼宇烈:《王弼集校释》第195、196页,中华书局,1999年。

王弼以“无形”、“无名”作为对道的说明,意在强调正是在“无”的背后才是真实的本体性存在。“道者,无之称也;无不通也,无不由也,况之曰道。寂然无体,不可为象。是道不可体,故但志慕而已。”同上,第624页。连“无”也是假名。

王弼进一步认为,“名以定形。混成无形,不可得而定,故曰‘不知其名’也。”“夫名以定形,字以称可。言道取于无物而不由也,是混成之中,可言之称最大也。”“吾所以字之曰道者,取其可言之称最大也。责其字定之所由,则系于大。有系则必有分,有分则失其极矣,故曰‘强为之名曰大’。”《老子道德经注》,楼宇烈:《王弼集校释》第63、64页,中华书局,1999年。以“无”、“无名”指代“道”,并不是说本根、本源、本体之道是“虚无幻化”,而正说明它是实存、实有的。但是,“道”又并非哲学本体论所指的有所“是”、有所“不是”,表明世界本质的“道”不仅是绝对的而且是普遍的。王弼“关于道的抽象本质的认识显然发展了老子的‘道’论”李大华:《生命存在与境界超越》第23页,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年。

《太平经》卷十八至三十四中说:“夫道何等也?万物之元首,不可得名者。六极之中,无道不能变化。元气行道,以生万物,天地大小,无不由道而生也。”“道无奇辞,一阴一阳,为其用也”,“故阳安即万物自生,阴安即万物自成”。卷六十八中说:“夫道乃洞,无上无下,无表无里,守其和气,名为神。”转引自李养正:《道教概说》第216页,中华书局,2001年。

葛洪在《抱朴子内篇·道意》中说:“道者,涵乾括坤,其本无名,论其无则影响犹为有焉;论其有,则万物为无为焉”,“隶首不能计其多少,离朱不能索其仿佛……为声之声,为响之响,为形之形,为影之影。方者得之而静,圆者得之而动。”《畅玄》中说:“玄者,自然之始祖,而万殊之大宗也……因兆类而为有,脱濳寂而为无……胞胎元一,范铸两仪;吐纳大始,鼓冶亿类……”不难看出,葛洪所描述的“玄”和“道”并无二义。

然而,“在古代东方,宗教与哲学是没有分开的,宗教的内容仍然保持着哲学的形式”贺麟、王太庆译,黑格尔著《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第64页,商务印书馆,1997年。道家哲学的道体论虽然在形而上的本体思想层面进行了有益的哲学探讨,道教哲学的道体论却是为了论证道教神仙所具有的本体性、实体性服务的,并由此指明从人到神、升玄入妙的途径就是精神、肉体与道合一的过程。

论证神仙存在和人能成仙构成道教理论体系的基本命题和主要内容,并需要从哲学的高度加以诠释。道教虽然部分承袭了道家学说,以编织其宗教哲学体系,但是,围绕神仙不死之“道”作为宗教哲学的核心范畴,探究人和宇宙关系与本源(本根)的宇宙生成论、“本体论”,及其同养生、方术有关的“形神论”,始终是道教哲学的核心。“道”是超越时间、空间的自然存在,是道家哲学的核心范畴,也是道教终极宗教信仰的高度抽象化的哲学表述。道教继承了汉代宇宙论哲学的宗教神秘主义意蕴,从道家之“道”到道教之“道”,“道”的“实体”性与神化的趋势愈发明显。如同李养正先生所说:“‘道’既有道家所说宇宙本原的哲学含意,而又另有它作为宗教实用的含意,有时谓为最高天神‘太上老君’、‘太上道君’、‘元始天尊’等神灵,有时谓为生命的要素、事物变化的基因、方术、道德观念等等,有着很强的社会适应性。”《道教与中国社会》第2页,中国华侨出版公司,1989年。

现存史料记载,老子被演绎为神格化的“道”,始自东汉。明帝、章帝之时,益州太守王阜撰《老子圣母碑》云:“老子者,道也,乃生于无形之先,起于太初之前,行于太素之元,浮游六虚,出入幽冥,观混合之未别,窥清浊之未分。”《全后汉文》卷三十二,严可均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第二册,第325页。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这说明老子在天地构成之前已经是“道”的化身。同样说法见于延熹八年(165)陈相边韶奉皇命撰的《老子铭》中:“老子离合于混沌之气,与三光为终始。观天作谶,升降斗星,随日九变,与时消息,规矩三光,四灵在旁。存想丹田,大一紫房。道成身化,蝉蜕渡世。”“显虚无之清寂,云先天地而生,乃守真养寿,获五福之所致也。”《全后汉文》卷六十二,严可均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第二册,第596页。表明在东汉末年,就已经把老子上升到先天地生的高度。另外,《后汉书》卷七《桓帝纪》载:“延熹八年(165)春,正月,遣中常侍左悺之苦县祠老子。十一月,使中常侍管霸之苦县,祠老子。”“翌延熹九年(166)七月庚午,祠黄、老于濯龙宫。”《后汉书·祭祀中》称:“桓帝即位十八年,好神仙事。”《后汉书·襄楷传》云:“宫中立黄老、浮屠之祠。”进而说明在桓帝期间,对老子崇拜十分盛行。

《老子想尔注》把老子等同于“道”,使原本形而上抽象的“道”,不仅具体拟人化,而且绝对神格化,成为道教宇宙起源和创世说的神话鼻祖。“吾,道也,帝先者,亦道也。与无名万物始同一耳。”“一者,道也。……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常治昆仑,或言虚无,或言自然,或言无名,皆同一耳。”饶宗颐:《老子想尔注校证》第6页、12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老子、太上老君由此和至尊之道合而为一,成为具有具体人形的道教最高主神,其本体是“道”,本质属性是“气”。《论衡·道虚篇》也说,“世或以老子之道为可以度世,恬淡无欲,养精爱气。夫人以精神为寿命,精神不伤则寿命长而不死。成事,老子形之,逾百度世,为真人矣。”黄晖:《论衡校释》第334页,中华书局,2006年。说明,在时人看来老子已俨然是不死之神仙。

葛玄的《老子道德经序》,可以看作是对早期道教老子形象的总括性论述:“老子体自然而然,生乎太无之先,起乎无因。经历天地,终始不可称载。终乎无终,穷乎无穷,极乎无极,故无极也。与大道而论化,为天地而立根,布气于十方,抱道德之至纯。浩浩荡荡,不可名也。焕乎其有文章,巍巍乎其有成功,渊乎其不可量,堂乎为神明之宗。三光恃以朗照,天地禀以得生,乾坤运以吐精。高而无民,贵而无位,覆载无穷,阐教八方诸天,普弘大道,开辟以前。复下为国师,代代不休,人莫能知之。匠成万物,不言我为,玄之德也。故众圣所共尊,道尊德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惟老氏乎?周时复托神李母,剖左腋而生,生即皓然,号曰老子。老子之号,因玄而出,在天地之先,无衰老之期,故曰老子。世人谓老子当始于周代,老子之号,始于无数之劫,其窈窈冥冥,眇邈久远矣。世衰,大道不行,西游天下,关令尹喜曰:‘大道将隐乎?愿为我著书。’于是作《道德》二篇五千文,上下经焉。夫五千文宣道德之源,大无不包,细无不入,天人自然经也。” 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第三册,第718页,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他的后人葛洪在《神仙传》中也说:“或云,老子先天地生。或云,天之精魂,盖神灵之属。”《太平广记》卷一引。综上所述,自东汉末年以来,道教结合纬书中的元气五运之说,将老子彻底神化了。

南朝刘宋时所出《三天内解经》说:“幽冥之中,生乎空洞。空洞之中,生乎太无。太无变化,生玄、元、始三气,混沌相因,而化生玄妙玉女。玄妙玉女生后,混气凝结,化生老子。老子,老君也。”《一切道经音义妙门由起》引,《道藏》第24册,第725页。

老子虽然屡被神化为各种形象,但万变不离其宗,终极则总括为老子即“自然”、即“道”。如敦煌道经S2295号《老子变化经》,隋大业八年(612)抄写于玄都观,目前学术界基本认定该经成书年代为“汉末说”。经中说老子是“自然之至精,道之根蒂,为(万)乘之父母,为天地之本根”,“为神明之帝君,为阴阳之祖首,为万物之魂魄”,“载地悬天,游骋日月,回走星辰”关于《老子圣母碑》、《老子铭》、《老子变化经》的历史考察和思想史相关论述,可以参阅刘屺:《敬天与崇道——中古经教道教形成的思想史背景》第301页—423页,中华书局,2005年。

寇谦之在北魏清整道教时,以太上老君作为新天师道的最高神,而南梁陶弘景在《真灵位业图》中赋予元始天尊为道教至上神的地位。所以,《魏书·释老志》在讲道教的本原和宗旨时称,“道家之原,出于老子,其自言也,先天地生,以资万类。上处玉京,为神王之宗;下在紫微,为飞仙之主。千变万化,有德不德,随感应物,厥迹无常。……其为教也,咸蠲去邪累,澡雪心神,积行树功,累德增善,乃至白日升天,长生世上。”《魏书》卷一百一十四《释老志》。《隋书·经籍志》则说:“道经者,云有元始天尊,生于太元之先,禀自然之气,冲虚凝远,莫知其极。所以说天地沦坏,劫数终尽,略与佛经同。以为天尊之体,常存不灭。……所度皆诸天仙上品,有太上老君、太上丈人、天皇真人、五方天帝及诸仙官,转共承受,世人莫之豫也。所说之经,亦禀元一之气,自然而有,非所造为,亦与天尊常住不灭。……推其大旨,盖亦归于仁爱清净,积而修习,渐致长生,自然神化,或白日登仙,与道合体。”

“道”是道教哲学的核心范畴,人的个体生命与此道合一即可视为不死成仙。如同《太上老君内观经》云:“道不可见,因生以明之;生不可常,用道以守之。若生亡则道废,道废则生亡,生道合一,则长生不死,羽化神仙。”《云笈七签》卷十七,《三洞经教部·经》。《本际经》卷九《开演秘密藏品》:“言道身者,离一切(相),正慧成满,除断虚妄,冥契玄宗,与道为一,不灭不生,无来无去,言语路断,念虑永毕。”“明解之人因迹入悟,见真道身,知无迹法,故名为一。”“道”是此在的,开发“自身”本具之道,无限地接近于它,与它合为一体,即化此在世界为彼岸世界。

四“道体”的彰显

《老子河上公注》把作为世界本源的“道”说成是“元气”,既说“道生万物”(《养德第五十一》),又说“元气生万物”(《养身第二》),“道”也就是“元气”。“道唯窈冥无形,其中有精实,神明相薄,阴阳交会也。”(《虚心第二十一》)“精”指精气(元气),“神明”也指精气(元气)。“始者道本也,吐气布化,出于虚无,为天地本始也。”(《体道第一》)“万物中皆有元气,得以和柔。”(《道化第四十二》)“一者,道始所生,太和之精气也,故曰一。”(《能为第十》)“道”又是“元气”之根。

“气”论是中国古代哲学诠释万物本体和宇宙生成的又一主要理论。“元气”一词始见于董仲舒《春秋繁露·王道》:“王者,人之始也。王正则元气和顺、风雨时、景星见、黄龙下。”苏舆撰、钟哲点校《春秋繁露义证》第101页,中华书局,2002年。汉代流行的宇宙论将元气看成是万物的本源或创造者,如《淮南子·精神训》说:“夫精神者,所受于天也;而形体者,所禀于地也。故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高诱注:“一者,元气也。生二者,乾坤也。……天地设位,阴阳流通,万物乃生。”高诱:《淮南子注》第105页,《诸子集成》第八册,岳麓书社,1996年。王符《潜夫论·本训》认为:“上古之世,太素之时,元气窈冥,未有形兆,万精合并,混而为一,莫制莫御。若斯久之,翻然自化,清浊分别,变成阴阳。阴阳有体,实生两仪,天地壹郁,万物化醇,和气生人,以统理之。”王符:《潜夫论》第192页,《诸子集成》第九册,岳麓书社,1996年。

同类推荐
  • 葡萄心情

    葡萄心情

    本书是朝左拉在20世纪90年代前后完成的作品,按照现在的说法,这两部作品本应属非常“私有”的和个性化的东西,在创作之初,朝左拉本人并无意公之于众。
  • 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

    梭罗远离尘嚣,他想在自然的安谧中寻找一种本真的生存状态,寻求一种更诗意的生活。《瓦尔登湖》一书,详细地记录了作家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的日常生活状态以及所思所想,他在小木屋旁开荒种地,春种秋收,自给自足。他是一个自然之子,他崇尚自然,与自然交朋友,与湖水、森林和飞鸟对话,在林中观察动物和植物,在船上吹笛,在湖边钓鱼,晚上,在小木屋中记下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他追求精神生活,关注灵魂的成长,他骄傲地宣称:“每个人都是自己王国的国王,与这个王国相比,沙皇帝国也不过是一个卑微小国,犹如冰天雪地中的小雪团。”
  • 古文鉴赏辞典

    古文鉴赏辞典

    为了帮助广大读者阅读、理解古文,内容力求简明,疏通文义;译文以准确生动的语言翻译古文,用白话文向读者展示古文风貌;鉴赏则包含写作背景、内容、主要艺术手法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等,力求以简练、精要的艺术分析,解释文章内容、情蕴等。通过对古文的全方位解读,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原文的精神实质和艺术情韵。
  • 当代文坛点将录4

    当代文坛点将录4

    《当代文坛点将录》共五卷,收录五十位作家。文章大都出自名家之手,或为文坛名家或传主的亲友,或同被写的传主关系密切。他们写出的关于某一名家的创作背后的故事或花絮都是第一手材料,对于了解被写名家的创作与生活均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满足一般读者对著名作家的窥私欲。
  • 人世感怀(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人世感怀(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热门推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艺绝天下(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艺绝天下(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丛书》以感悟的方式发掘浅显故事中蕴涵的有关哲理,来帮助青少年朋友修心养性,提升智慧,做一个生活中的智者,拥有快乐的人生。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妾身不为妃

    妾身不为妃

    命为丫鬟,此生既定。侍候主人,陪同出嫁。一入侯门,再无回寰。此女本非婢,却因祸成奴,只求逃离深渊,重获自由之身。美梦可否成真?也许命中注定,难逃王侯之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狼性诱惑

    狼性诱惑

    传说金狼王族是一个被诅咒的国家,成为金狼王妃的女子都会在月圆之夜香消玉殒,剖腹挖心,死状甚惨。传说金狼王是扶摇双生,可是为什么不能同时出现在人前?千年的诅咒,是否因为一个女子的出现而改变?男子说,她就是那令人着魔的罂粟花,明明知道是剧毒,却让人欲罢不能。#拥有绿色妖异眼眸的金狼王,邪恶如恶魔,黄金面具下是怎样一颗痛苦的心?拥有明媚笑容的二王子,单纯如天使,却只能出现在暗夜中,见不得天光。暝的魔魅,日的纯真,扶摇双生,还是日夜一体?魔鬼与天使的交战,到底谁才是主宰!拥有狐狸笑容的三王子,处心积虑的背后是觊觎那大王的位子还是另有所图?那金戈铁马,威武不凡的大将军幽夜罗神秘危险,却像极了她现代的恋人。一个站在风头浪尖上的小小丫鬟,却有着让人匪夷所思的身世,地位虽然卑微,却不向命运低头,聪明如她,勇敢如她,几次死里逃生,她,一个小丫鬟也可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许多人要她死,她却偏要生存下来。她凭借着过人的智慧,超凡的胆量和家传的武功,在这个充满了阴谋,诡异,诅咒,命运的王宫中挣扎着。人说北方的狼族会在寒风起站城门外穿着腐蚀的铁衣呼唤城门外眼中含着泪…我已等待了千年为何城门还不开哈哈,芽芽终于来了!风云小妖的最新作品《替身王妃不承欢》好友远月的古文,超好看哦《狼笑》完结文文:《邪王的侍妾》小妖的唯一的一篇现代文《滥情总裁》《无盐王妃》小妖的半价文,亲一次性订阅只要三元到四元哦《色妃驾到》《调教太子妃》《天外飞仙》《美女保镖》《妖媚金陵》都是妖妖的文文哦,非常的精彩哦,亲亲们一定去看看哦!希望亲亲们喜欢,记得收藏推荐哦,呵呵,小妖谢谢啦<p>推荐影霜《邪肆郎君》嘿嘿,也不错哦<p>推荐好友冬青的文文《妖女爱上爸》很不错的哦,虽然是新人,呵呵,亲们去瞧瞧
  • 恋樱超大牌男仆

    恋樱超大牌男仆

    撒谎是会付出惨痛代价的,虚荣少女丁笑笑因为一张偷拍照片,竟然就可以成为校园美少年俞牧辰的女朋友?不不不,不要想得太天真了!俞牧辰这个超级腹黑变态狂,人前装好人晒恩爱,人后却把她当成一只狗!可怜的笑笑每天生活在美少年可怕的魔掌之下,还要被无数粉丝追杀,简直生不如死啊!不打倒大魔王,丁笑笑誓不为人!《恋樱超大牌男仆》中少女的血泪逆袭,教你如何收服恶魔主人,成为贴心小男仆!
  • 梦醒了的人生

    梦醒了的人生

    本书主要内容讲:娜拉走后怎样;人生的足迹;著者自叙传略;我的第一个师父;我的种痘;阿长与《山海经》;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女吊;父亲的病;琐记;忽然想到;致萧军;藤野先生;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范爱农;杂忆;《呐喊》自序;《自选集》自序;通信;我和《语丝》的始终;妇女与儿童的发现;生老病死;衣食住行;对人生的沉思等等。
  • 中医治病的奥秘:辨证论治

    中医治病的奥秘:辨证论治

    中国医学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国光辉灿烂的古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人民群众解除了疾病和痛苦、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医的核心内容即是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点与精华,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辨证论治是我国特有的,根据病理变化进行治疗的一种临床诊疗原则,它的形成与发展经过了两千多年的漫长过程。《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医治病的奥秘:辨证论治》介绍了中医辨证论治的起源、阴阳五行学说、中医外科守护、心理疗法、针灸辨治等内容。
  • 重生很美丽

    重生很美丽

    彭芷韵,平凡如土,自卑如她,艰辛如狗。一朝猝死无人知无人晓无人送,悲哀至极,如果有如果,如果有来生她不愿再如此窝囊。人生一闭眼一睁,前世恍如梦境,重生20岁,这个花样年华。当年失去的朋友,她要要回;当年失去的理想,她要实现;当年没有的东西,她要创造。空间在手,中青我有。人生路上甜苦和喜忧,只愿与你分担所有.....也许文文小有波折都只是为了后面的大爱,结局完美,大宠无限1V1.敬请期待,么么哒....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