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5800000011

第11章 《太玄真一本际经》的道体论思想(2)

换句话说,和西方哲学相比较,中国哲学的特质更强调的是一种内向性的实践哲学。如何在经过西方哲学洗礼后的现代学术规范下,以符合中国哲学问题意识的哲学基本问题与诠释标准准确表达中国哲学的传统观念,则不能直接“平移”西方哲学的话语系统。忽视中国哲学的内向性,只专注于超越性,也就忽略了它的实践性和入世建功情怀。诚如劳思光先生指出:“我愿诚恳地表明,我确信中国哲学的基本旨趣,不在于思辨,而在于实践。说得更确切些,中国哲学是以‘自我境界’为主题的引导性的哲学。”《关于“中国哲学研究”的几点意见》,见刘笑敢主编《中国哲学与文化》第一辑《反向格义与全球哲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三“道”的实体化与“神化”

从《老子》之“道”到道家后学之“道”,再到道教之“道”,经历了一个把“道”实体化乃至“神化”,宗教神学色彩逐渐强化的发展过程。

《老子指归》在宇宙生成论的基础上,进行了哲学本体领域的有益探索《老子指归》见王德有《老子指归译注》,商务印书馆,2004年。

在《老子指归》中“道”是最高的哲学范畴,但是道的根本属性与规定,却是“自然”。《老子指归》在“道”即“自然”的思想前提下,对道是这样描述的,“有虚之虚者”、“无之无者”、“是故,无无无始、不可存在,无形无声、不可视听,禀无授有、不可言道。无无无之无,始未始之始,万物所由、性命所以,无有所名者谓之道”,“虚之虚者生虚(虚)者,无之无者生无(无)者”,“道虚之虚,故能生一”(卷二,《道生一篇》)。大意是说,“道”不可用语言表达,只能以虚无的极致来描述,所以无法给它任何称谓,但它却是万物和一切现象的最终依据和根本原因。“道之所生,天之所兴,始始于不始,生生于不生,存存于不存,亡亡于不亡。”(卷三,《形于大道篇》)大意是说,“道”作为世界万物的依据或原因,体现在事物上,即事物自生、自存、自亡,它们都是因循“自然”的。道既然是自然,那么,“道”对于事物的“生”、“存”、“亡”本身的意义,就是“生”、“不生”,“存”、“不存”,“亡”、“不亡”;事物自生、自存、自亡,而仅仅以“道”为最终根据或根本原因,则“道”就不仅是生成论的本源,而且是本体论的本体范畴了。“神明之数,自然之道,无不生无,有不生有,不无不有,乃生无有。”(卷五,《为无为篇》)《老子指归》所表达的本源与本体思想,是对《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和“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思想的深入发展。《老子指归》特别提出:“本体需有普遍性的公设,认为作为天地万物生存发展共同根据的本体应该具有普遍性,不能受具体形象、具体属性的局限。这对促进人类深入了解世界统一性问题很有价值。”王德有:《老子指归译注》第14页,商务印书馆,2004年。

王弼在《老子指略》中说:“夫物之所以生,功之所以成,必生乎无形,由乎无名。无形无名者,万物之宗也。”“然则,言之者失其常,名之者离其真,为之者则败其性,执之者则失其原矣。”楼宇烈:《王弼集校释》第195、196页,中华书局,1999年。

王弼以“无形”、“无名”作为对道的说明,意在强调正是在“无”的背后才是真实的本体性存在。“道者,无之称也;无不通也,无不由也,况之曰道。寂然无体,不可为象。是道不可体,故但志慕而已。”同上,第624页。连“无”也是假名。

王弼进一步认为,“名以定形。混成无形,不可得而定,故曰‘不知其名’也。”“夫名以定形,字以称可。言道取于无物而不由也,是混成之中,可言之称最大也。”“吾所以字之曰道者,取其可言之称最大也。责其字定之所由,则系于大。有系则必有分,有分则失其极矣,故曰‘强为之名曰大’。”《老子道德经注》,楼宇烈:《王弼集校释》第63、64页,中华书局,1999年。以“无”、“无名”指代“道”,并不是说本根、本源、本体之道是“虚无幻化”,而正说明它是实存、实有的。但是,“道”又并非哲学本体论所指的有所“是”、有所“不是”,表明世界本质的“道”不仅是绝对的而且是普遍的。王弼“关于道的抽象本质的认识显然发展了老子的‘道’论”李大华:《生命存在与境界超越》第23页,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年。

《太平经》卷十八至三十四中说:“夫道何等也?万物之元首,不可得名者。六极之中,无道不能变化。元气行道,以生万物,天地大小,无不由道而生也。”“道无奇辞,一阴一阳,为其用也”,“故阳安即万物自生,阴安即万物自成”。卷六十八中说:“夫道乃洞,无上无下,无表无里,守其和气,名为神。”转引自李养正:《道教概说》第216页,中华书局,2001年。

葛洪在《抱朴子内篇·道意》中说:“道者,涵乾括坤,其本无名,论其无则影响犹为有焉;论其有,则万物为无为焉”,“隶首不能计其多少,离朱不能索其仿佛……为声之声,为响之响,为形之形,为影之影。方者得之而静,圆者得之而动。”《畅玄》中说:“玄者,自然之始祖,而万殊之大宗也……因兆类而为有,脱濳寂而为无……胞胎元一,范铸两仪;吐纳大始,鼓冶亿类……”不难看出,葛洪所描述的“玄”和“道”并无二义。

然而,“在古代东方,宗教与哲学是没有分开的,宗教的内容仍然保持着哲学的形式”贺麟、王太庆译,黑格尔著《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第64页,商务印书馆,1997年。道家哲学的道体论虽然在形而上的本体思想层面进行了有益的哲学探讨,道教哲学的道体论却是为了论证道教神仙所具有的本体性、实体性服务的,并由此指明从人到神、升玄入妙的途径就是精神、肉体与道合一的过程。

论证神仙存在和人能成仙构成道教理论体系的基本命题和主要内容,并需要从哲学的高度加以诠释。道教虽然部分承袭了道家学说,以编织其宗教哲学体系,但是,围绕神仙不死之“道”作为宗教哲学的核心范畴,探究人和宇宙关系与本源(本根)的宇宙生成论、“本体论”,及其同养生、方术有关的“形神论”,始终是道教哲学的核心。“道”是超越时间、空间的自然存在,是道家哲学的核心范畴,也是道教终极宗教信仰的高度抽象化的哲学表述。道教继承了汉代宇宙论哲学的宗教神秘主义意蕴,从道家之“道”到道教之“道”,“道”的“实体”性与神化的趋势愈发明显。如同李养正先生所说:“‘道’既有道家所说宇宙本原的哲学含意,而又另有它作为宗教实用的含意,有时谓为最高天神‘太上老君’、‘太上道君’、‘元始天尊’等神灵,有时谓为生命的要素、事物变化的基因、方术、道德观念等等,有着很强的社会适应性。”《道教与中国社会》第2页,中国华侨出版公司,1989年。

现存史料记载,老子被演绎为神格化的“道”,始自东汉。明帝、章帝之时,益州太守王阜撰《老子圣母碑》云:“老子者,道也,乃生于无形之先,起于太初之前,行于太素之元,浮游六虚,出入幽冥,观混合之未别,窥清浊之未分。”《全后汉文》卷三十二,严可均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第二册,第325页。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这说明老子在天地构成之前已经是“道”的化身。同样说法见于延熹八年(165)陈相边韶奉皇命撰的《老子铭》中:“老子离合于混沌之气,与三光为终始。观天作谶,升降斗星,随日九变,与时消息,规矩三光,四灵在旁。存想丹田,大一紫房。道成身化,蝉蜕渡世。”“显虚无之清寂,云先天地而生,乃守真养寿,获五福之所致也。”《全后汉文》卷六十二,严可均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第二册,第596页。表明在东汉末年,就已经把老子上升到先天地生的高度。另外,《后汉书》卷七《桓帝纪》载:“延熹八年(165)春,正月,遣中常侍左悺之苦县祠老子。十一月,使中常侍管霸之苦县,祠老子。”“翌延熹九年(166)七月庚午,祠黄、老于濯龙宫。”《后汉书·祭祀中》称:“桓帝即位十八年,好神仙事。”《后汉书·襄楷传》云:“宫中立黄老、浮屠之祠。”进而说明在桓帝期间,对老子崇拜十分盛行。

《老子想尔注》把老子等同于“道”,使原本形而上抽象的“道”,不仅具体拟人化,而且绝对神格化,成为道教宇宙起源和创世说的神话鼻祖。“吾,道也,帝先者,亦道也。与无名万物始同一耳。”“一者,道也。……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常治昆仑,或言虚无,或言自然,或言无名,皆同一耳。”饶宗颐:《老子想尔注校证》第6页、12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老子、太上老君由此和至尊之道合而为一,成为具有具体人形的道教最高主神,其本体是“道”,本质属性是“气”。《论衡·道虚篇》也说,“世或以老子之道为可以度世,恬淡无欲,养精爱气。夫人以精神为寿命,精神不伤则寿命长而不死。成事,老子形之,逾百度世,为真人矣。”黄晖:《论衡校释》第334页,中华书局,2006年。说明,在时人看来老子已俨然是不死之神仙。

葛玄的《老子道德经序》,可以看作是对早期道教老子形象的总括性论述:“老子体自然而然,生乎太无之先,起乎无因。经历天地,终始不可称载。终乎无终,穷乎无穷,极乎无极,故无极也。与大道而论化,为天地而立根,布气于十方,抱道德之至纯。浩浩荡荡,不可名也。焕乎其有文章,巍巍乎其有成功,渊乎其不可量,堂乎为神明之宗。三光恃以朗照,天地禀以得生,乾坤运以吐精。高而无民,贵而无位,覆载无穷,阐教八方诸天,普弘大道,开辟以前。复下为国师,代代不休,人莫能知之。匠成万物,不言我为,玄之德也。故众圣所共尊,道尊德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惟老氏乎?周时复托神李母,剖左腋而生,生即皓然,号曰老子。老子之号,因玄而出,在天地之先,无衰老之期,故曰老子。世人谓老子当始于周代,老子之号,始于无数之劫,其窈窈冥冥,眇邈久远矣。世衰,大道不行,西游天下,关令尹喜曰:‘大道将隐乎?愿为我著书。’于是作《道德》二篇五千文,上下经焉。夫五千文宣道德之源,大无不包,细无不入,天人自然经也。” 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第三册,第718页,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他的后人葛洪在《神仙传》中也说:“或云,老子先天地生。或云,天之精魂,盖神灵之属。”《太平广记》卷一引。综上所述,自东汉末年以来,道教结合纬书中的元气五运之说,将老子彻底神化了。

南朝刘宋时所出《三天内解经》说:“幽冥之中,生乎空洞。空洞之中,生乎太无。太无变化,生玄、元、始三气,混沌相因,而化生玄妙玉女。玄妙玉女生后,混气凝结,化生老子。老子,老君也。”《一切道经音义妙门由起》引,《道藏》第24册,第725页。

老子虽然屡被神化为各种形象,但万变不离其宗,终极则总括为老子即“自然”、即“道”。如敦煌道经S2295号《老子变化经》,隋大业八年(612)抄写于玄都观,目前学术界基本认定该经成书年代为“汉末说”。经中说老子是“自然之至精,道之根蒂,为(万)乘之父母,为天地之本根”,“为神明之帝君,为阴阳之祖首,为万物之魂魄”,“载地悬天,游骋日月,回走星辰”关于《老子圣母碑》、《老子铭》、《老子变化经》的历史考察和思想史相关论述,可以参阅刘屺:《敬天与崇道——中古经教道教形成的思想史背景》第301页—423页,中华书局,2005年。

寇谦之在北魏清整道教时,以太上老君作为新天师道的最高神,而南梁陶弘景在《真灵位业图》中赋予元始天尊为道教至上神的地位。所以,《魏书·释老志》在讲道教的本原和宗旨时称,“道家之原,出于老子,其自言也,先天地生,以资万类。上处玉京,为神王之宗;下在紫微,为飞仙之主。千变万化,有德不德,随感应物,厥迹无常。……其为教也,咸蠲去邪累,澡雪心神,积行树功,累德增善,乃至白日升天,长生世上。”《魏书》卷一百一十四《释老志》。《隋书·经籍志》则说:“道经者,云有元始天尊,生于太元之先,禀自然之气,冲虚凝远,莫知其极。所以说天地沦坏,劫数终尽,略与佛经同。以为天尊之体,常存不灭。……所度皆诸天仙上品,有太上老君、太上丈人、天皇真人、五方天帝及诸仙官,转共承受,世人莫之豫也。所说之经,亦禀元一之气,自然而有,非所造为,亦与天尊常住不灭。……推其大旨,盖亦归于仁爱清净,积而修习,渐致长生,自然神化,或白日登仙,与道合体。”

“道”是道教哲学的核心范畴,人的个体生命与此道合一即可视为不死成仙。如同《太上老君内观经》云:“道不可见,因生以明之;生不可常,用道以守之。若生亡则道废,道废则生亡,生道合一,则长生不死,羽化神仙。”《云笈七签》卷十七,《三洞经教部·经》。《本际经》卷九《开演秘密藏品》:“言道身者,离一切(相),正慧成满,除断虚妄,冥契玄宗,与道为一,不灭不生,无来无去,言语路断,念虑永毕。”“明解之人因迹入悟,见真道身,知无迹法,故名为一。”“道”是此在的,开发“自身”本具之道,无限地接近于它,与它合为一体,即化此在世界为彼岸世界。

四“道体”的彰显

《老子河上公注》把作为世界本源的“道”说成是“元气”,既说“道生万物”(《养德第五十一》),又说“元气生万物”(《养身第二》),“道”也就是“元气”。“道唯窈冥无形,其中有精实,神明相薄,阴阳交会也。”(《虚心第二十一》)“精”指精气(元气),“神明”也指精气(元气)。“始者道本也,吐气布化,出于虚无,为天地本始也。”(《体道第一》)“万物中皆有元气,得以和柔。”(《道化第四十二》)“一者,道始所生,太和之精气也,故曰一。”(《能为第十》)“道”又是“元气”之根。

“气”论是中国古代哲学诠释万物本体和宇宙生成的又一主要理论。“元气”一词始见于董仲舒《春秋繁露·王道》:“王者,人之始也。王正则元气和顺、风雨时、景星见、黄龙下。”苏舆撰、钟哲点校《春秋繁露义证》第101页,中华书局,2002年。汉代流行的宇宙论将元气看成是万物的本源或创造者,如《淮南子·精神训》说:“夫精神者,所受于天也;而形体者,所禀于地也。故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高诱注:“一者,元气也。生二者,乾坤也。……天地设位,阴阳流通,万物乃生。”高诱:《淮南子注》第105页,《诸子集成》第八册,岳麓书社,1996年。王符《潜夫论·本训》认为:“上古之世,太素之时,元气窈冥,未有形兆,万精合并,混而为一,莫制莫御。若斯久之,翻然自化,清浊分别,变成阴阳。阴阳有体,实生两仪,天地壹郁,万物化醇,和气生人,以统理之。”王符:《潜夫论》第192页,《诸子集成》第九册,岳麓书社,1996年。

同类推荐
  • 在牛津和剑桥听讲座

    在牛津和剑桥听讲座

    本书节选不同领域大师的演讲原文,倾听来自世界一流学府的顶尖智慧。史蒂芬·霍金、布莱尔、丘吉尔等科学巨匠、政界要人、文学大师与你进行一场心灵对话。 演讲者的精彩原文,展现智慧的光芒和魅力。
  • 世界经典散文集(散文书系)

    世界经典散文集(散文书系)

    本书选取了世界经典散文,如蒙田的《热爱生命》、川端康成的《我的伊豆》、《花未眠》,纪伯伦的《笑与泪》、高尔基的《鹰之歌》、加缪的《西西弗斯的神话》等,这些都是文学史以及思想哲学史上的经典名作。这些散文是大文学家、大思想家们哲理玄思的精华所在,是他们思想足迹的重要体现。每篇散文之后有鉴赏,帮助读者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 人间词话新释

    人间词话新释

    《人间词话》最早发表在《国粹学报》上,是王国维自己删定的,共64则,可分成两大部分:一至九则是总论,标举王国维论词的一个纲领,就是“境界说”。十至六十四则是具体批评,以“境界说”为理论基础,融合中西文艺美学思想,具体评论从李白一直到宋代的许多诗词名家。这是《人间词话》的正文。被王国维删掉的49则后来重新整理刊印出来,叫《人间词话删稿》。此外,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之外的著述中的一些论词语录,被人摘编成《人间词话附录》,共29则。本书注析《人间词话》,收录范围包括正文和删稿共计113则。
  • 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

    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
  • 浮生六记(增补版)

    浮生六记(增补版)

    沈复编著的《浮生六记(增补版)》以作者夫妇的生活为主线。是一本追溯往事的书。其中有《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此外还附有失传已久的《册封琉球国记略》(《海国记》)。
热门推荐
  • 把你的情绪变成诗

    把你的情绪变成诗

    生活有时让人觉得挺乏味,但有时又有意想不到的人或事情出现。当你的想象力跟不上生活的变化时,至少说明你被生活磨灭了很多原本属于你的天性。你原本是谁?你原本是来做什么的?你曾经和谁牵手,但最后又为什么不得不放弃?透过那天边的云彩,你试图想看清点什么,但那云总是多变而美丽,引你泪下,让你对她的丰富生出无限的期待。所以沐浴她吧,让她刺激你的心灵,让你做个追梦仙子。绽放你的身体,绽放你的心灵,绽放你的眼泪,让你的生命更生动,更有灵性。
  •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人的一生会面临无数次的选择,一次次的选择也决定了一次次的正确或错误、成功或失败、幸福或悲伤。只有选择了正确,才能体现出我们努力和付出的价值。昨天的选择决定今天的命运,今天的选择决定明天的前途,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总裁的绯闻妻

    总裁的绯闻妻

    不小心和帅帅的总裁睡到了一起。第二天,全市各种各样的八卦杂志,都印满了他们的不雅相片。而她因为和某总裁有一腿而闻名全市。从此之后,她的生活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是她的男友,抱着别的女孩子来到她的面前,恬不知耻地向她要分手费。接着,禽兽后爸,向她索要巨额的赡养费,还把某总裁逼得焦头烂额。总之,一场绯闻,让她成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大名人,而她也只有一声叹息,做女人难,做个名女人更难!他,邪魅,无赖,偏偏长的俊美。他从来不会把哪个女人放在心上,就算那个女人出现在他的床上也不行,就算她哭着喊着告诉他,他得到她最宝贵的第一次也不行。
  • 妖女狂妃

    妖女狂妃

    她是现代律师界的新宠,只有她不想接的官司没有她打不赢的官司。她心理学博士,却是未来的黑道女王近身搏击、暗杀、样样全能,还是个智商300的天才她离经叛道,专做别人不敢为之的事,却无意被自己手下一颗小小的炸弹炸得灰飞烟灭了。一朝醒来却成了凤翎国最小的十七公主的身上。传言这十七公主终日戴着一张黄金面具,见过其真实模样的全都死于非命。传言十七公主刁蛮任性,一点不如意就要砍人脑袋!传言这十七公主性情阴晴不定,满腹草包,胸无点墨!可是这面貌不清的十七公主喜欢上了南瑄王,请皇上赐婚!南瑄王拒婚,成为北冥国的笑柄,最后还被情敌推入荷花池给淹死再次重生,傻气尽去,星眸闪耀,灼灼其华!安分守己从来不是她信奉的宗旨,有仇必报才是王道。生活就是要充满惊险才是真正的生活!本文女强!女强男也强!强强对决!《誘宠傲娇小尤物》by清洛妃《带着女儿嫁豪门》by小小懒鱼《大神,不可以》by沐清妃
  • 天师皇后戏冷帝

    天师皇后戏冷帝

    话说,不就是偷了爷爷的几张符,想要去收个怪物来显显自己上官世家的威名,也用不着这么狠,一下子将自己给扔到了怪异的时空吧?报应,一醒来就有一个自称是‘朕’的怪异男子在疯狂的脱自己的衣服,说是要赶紧时间,赶紧将这周公之礼给行了。等等,这算是怎么回事?好歹自己也是皇后之尊,后宫主宰,怎么轮到这群妃子来作主教训自己了?怒了,女人不喝酒,枉在世上走,后宫的姐妹们,既然都服了,跟本宫走,请你们喝酒逛夜店去!哦,没夜店,那包场行不?奇了,这勾栏之地是咋样的?得,怎么没漂亮的姑娘?姐妹们,咱们来做做花魁怎么样?疯了,这位‘朕’先生,你是咋了?喜欢本宫?可是,本宫还没有喜欢上你啊?要不,你排排队吧,你没见这后边还有这么多的帅哥等着本宫的‘临幸’吗?怪了,冷帝咋就不冷了?这热起来,比啥男人都要疯狂?完了,这龙床,还是又上了,不过,要办事?先等一等,本宫的三戒六律,遵守了再说!推荐朋友新书《绝焰》推荐朋友月胭脂新文《乖乖俏妻要造反》
  • 雪山

    雪山

    阿舍,女,原名杨咏,维吾尔族,1971年生,新疆尉犁人,西北第二民族学院毕业。银川文学院签约作家。出版长篇历史小说《乌孙》。散文《小席走了》获2004年第五届“PSI—新语丝”网络文学一等奖;散文《山鬼》获2011年《民族文学》年度奖。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造梦空间

    造梦空间

    天地经由六千八百年已来,由于狂风暴雨的忽的袭来,它造成了混沌空间未知世界的最终形成。未知世界,是不祥之物,无畏勇士和魔术师之外无人涉足,由于传说他们来到这里,不料此处为怪物繁晰之地,几经周折他们遇到了商队,那么在这茫茫的混沌世界又有多少离奇事在等着呢?
  • 靖佳皇后

    靖佳皇后

    为了拯救战乱中的姐妹,她屈辱的委身给了敌国的皇帝,也为了可怜的姐妹们,她成了他的妃子。她以为自己不会爱上他,但在金殿之上,坐在他的身边,看着一地向他和她参拜的,他宠幸过的美人时。她竟有些不舒服,“怎么这么多……真是种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