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5600000037

第37章 隋唐至明清时期道教与儒释的关系(6)

这个先天真一之气,又叫“真一之精”,“先天之正气”,“真阳”。它究竟是什么样子呢?“是气也,本于先天,藏于后天。处圣不增,处凡不减。有生之初,不垢亦不净,不生亦不灭,不色亦不空。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处于万物之中,不为万物所屈。”(《周易阐真》卷一《乾》,《藏外道书》第8册)寂然不动,即是真空;感而遂通,即是妙有。”(《会心内集》卷下《真正丹药论》,《藏外道书》第8册)此气非色非空,无形无象,不可以知知,不可以识识。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抟之不得,恍恍惚惚,杳杳冥冥,不可形容。”(《指南针·百字碑注》,《藏外道书》第8册。)先天虚无真一之气,系混沌初分之灵根,为生物之祖气,含而为真空,发而为妙有,用而为道心,养而为谷神。至无而含至有,至虚而含至实。内有五行之气,而无五行之质,藏于五行之中,而不落于五行。为圣为贤,作佛作仙,皆由这个。”(《指南针·无根树解》,《藏外道书》第8册)之,此气十分神秘。同时又有无穷的能量,“位天地,统阴阳,运五行,育万物”( 《指南针·无根树解》,《藏外道书》第8册)整个宇宙万物都在它的“禽制”之中,“言统摄万物,制造万物者,在乎一气也”( 《阴符经注》,《藏外道书》第8册。)而且它和道一样,是至善无恶的:“道者何?即太乙含真气,不假作为,从容中道,真空妙有,至善无恶之谓。至善无恶,则是善之极。”(《周易阐真·先天方圆图》,《藏外道书》第8册)见这个先天真一之气,既有道所生之“一”的品格,又很类似佛教的“真如”、“佛性”和理学家的“天理”、“良知”。刘一明做过这样的表述:“谷神者,先天虚无之一气,所谓圣胎者是也。此气非色非空,即色即空。……儒所谓太极,又谓至善,又谓至诚;释所谓圆觉,又谓法身,又谓舍利;道所谓金丹,又谓圣胎,又谓谷神。其实是人生本来良知良能,空谷虚灵之神耳。”(《悟真直指》卷二,《藏外道书》第8册)是说,先天真一之气,在三教中有不同的叫法,实际等同于佛教的法身、真如和儒家的太极、良知良能。因此,道教修炼此真一之气的金丹,也就相当于修炼佛教的真如、佛性和儒家的太极、良知良能。

刘一明说,先天真一之气派生先天阴阳二气和先天五行之气,而先天阴阳所统的五行之气,有内五行和外五行之分:“内五行,精、神、性、情、气;外五行,仁、义、礼、智、信。性统仁,属木;情统义,属金;神统礼,属火;精统智,属水;气统信,属土。人秉阴阳五行之气而生,即具精神性情气之五行,有仁义礼智信之五德。”(《悟真直指》卷二,《藏外道书》第8册)些都为人的“天赋之性”,或称“天命之性”。他说:“天性者,天赋之性,即真如之性。”(《阴符经注》,《藏外道书》第8册。)说:“性者理也,在天为理,赋之于人为性,故名其性曰天性。”(《百字碑注》,《藏外道书》第8册。)此说来,人所具有的仁、义、礼、智、信等“天性”,都是先天真一之气赋予的,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这种说法,既为儒家的道德规范抹上了神圣光彩,又为自己增加了几分儒气。

(二)道心、人心

理学家称伪《古文尚书·大禹谟》中“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为“十六字心传”,用它来讲个人修养和治国平天下。认为人心“生于形气之私”,和各种物欲联系着,故很危险;道心“原于性命之正”,合于伦常道德,很微妙。故修身应“守其本心之正而不离”,才能使“危者安,微者著”,合乎中庸的要求(朱熹《中庸章句序》)此思想又与所谓“天命之性”、“气质之性”的思想联系在一起,成为理学家性命之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刘一明据此思想,建立起内丹理论中的“道心”、“人心”说。他说,先天真一之气所派生的阳刚、阴柔二气形成道心和人心,“阳刚之气,在人为道心;阴柔之性,在人为人心”( 《会心内集》卷下《颠倒阴阳论》,《藏外道书》第8册)他认为此二心的性质是不同的:“道心是心非心”,“人心非心是心”;“道心是真,人心是假”;“非心之心,是谓真心,真心非色非空,无方无所,虚灵不昧,是谓无心”。“人心刚而不中,见景生情……随风起尘,执守不专。”(《周易阐真》卷三《咸》,《藏外道书》第8册。)道心者,本来,不识不知,顺帝之则之心,为真心;人心者,后起,有识有知,七情六欲之心,为假心。真心益人性命,假心伤人性命。”(《沁园春注》,《藏外道书》第8册)道心者,天地之心,是心非心,空空洞洞,无一理不具,无一物能著,乃五行精一之神,曰真阳,曰真铅,曰真种……”(《修真辩难》卷上,《藏外道书》第8册)一明认为:“人心者,一切知觉运动者是也,知觉即是灵知;道心者,一切境遇不迷者是也,不迷即是真知。人心只能灵知,而不能真知,其性柔,故谓阴;道心既具,真知兼能灵知,其气刚,故谓阳。”(《悟真直指》卷二,《藏外道书》第8册。)

他进一步阐述说:“人生之初,只有一个良知良能,真灵之性,并无人心,亦无道心。交于后天,方有人心、道心之分,真知、灵知之别。”(《悟真直指》卷二,《藏外道书》第8册。)说:“人秉天地易简之德,知能俱良,刚柔兼赅……及交后天,良知变为假知,良能变为假能……性命乱摇,失其秉受天地简易知能之良。”(《孔易阐真》卷下,《藏外道书》第8册。)只要人一生下地,不管是圣人或凡人皆具此二心,“虽圣人亦有人心,虽凡人亦有道心。圣人有人心者,以其不能灭知觉也;凡人有道心者,以其间有不昧处也。圣人之所以异于凡人者,真灵如一,有知有觉,能常不昧耳;凡人之所以异于圣人者,真灵相隔,不知不觉,不能不昧耳”( 《悟真直指》卷二,《藏外道书》第8册)而且此二心又是互相渗透的:道心中杂有人心,人心中亦有道心。所以“道心固不可少,人心亦不可灭”( 《悟真直指》卷二,《藏外道书》第8册)

刘一明认为:因道心与人心有别,其作用也不同。道心是真,是正,故“用其心,则感之得正,阴阳相通……何物不可感,何感不能利乎”( 《周易阐真》卷三《咸》,《藏外道书》第8册。)人心是假,是邪,故“用假心,则感之不正,阴阳相离”( 《周易阐真》卷三《咸》,《藏外道书》第8册。)“盖人心有识神藏焉,识神假灵生妄,见景生情,随风生波,灵归于假,而人心惟危矣。人心惟危,邪气盛,而正气弱,道心不彰,而道心惟微矣。”(《悟真直指》卷二,《藏外道书》第8册。)道心为阴气所陷,即道心不振也,人心入阳气之内,即人心用事也。道心不振,人心用事,正气渐消,邪气渐盛,性命焉得不伤乎?”(《会心内集》卷下《颠倒阴阳论》,《藏外道书》第8册)又说,人一入后天,即人心用事,道心不彰,修道之要在于使之颠倒过来,变成道心用事,人心受制,以道心统率人心,人心顺从道心:“人心灵知,道心真知,合而为一,以真知而统灵知,以灵知而顺真知。真灵不散,依然良知良能,浑然天理。”(《悟真直指》卷二,《藏外道书》第8册)时,他认为还要“炼道心真知之刚,归于中正,锻人心灵知之柔,归于中正。是刚柔相和,健顺相当,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良知良能,浑然天理……金丹乃刚柔二气凝结而成,真知灵知,归于正中,天人混合。”(《悟真直指》卷二,《藏外道书》第8册)

以上道心真知,人心灵知及其性质、作用等说法,显然融有程朱理学“天命之性”、“气质之性”的思想因素,尤其融有王守仁“良知良能”的思想因素。

(三)神室、药物、火候

内丹家以鼎器、药物、火候为修炼三要素,刘一明亦在这些方面多有论述。他称鼎器为神室,著《神室八法》以论之,声称,神室由刚、柔、诚、信、和、静、虚、灵等八种德性所构成,并对每种作了详细的说明。这在内丹家中是独树一帜的。但是这八种虚构的神室材料,至少前四种来源于理学家。刚、柔来源于《易》,诚、信来源于孔孟,而为理学家修身的方法之一,所谓“正心诚意”,“人无信而不立”等,以之作神室材料,以示内丹不异于儒道。

在药物采取上,刘一明除以道教传统的精、气、神为内药外,又以仁、义、礼、智、信作为外药。这是他将阴阳所统之五行分为内、外(见前述)的逻辑发展。他说:“人之本来性情精气神,五元一家,仁义礼智信五德一气……及交后天,后天精神魂魄意五味用事,喜怒哀乐欲五贼张狂,先天五元分散,五德各偏。……不有医药,待死而已。祖师慈悲,设金丹有为之道,教人去妄存诚,明善复初者,即采药以医病也。医病者,即复初也……采药,即采仁义礼智信之善性也。……采五元五德真正大药而锻炼之,未有不能成道者。”(《会心内集》卷下《采取药物论》,《藏外道书》第8册)说:“丹法只取道心一味大药。这个道心虽是一味,而统五行之气,具五行之德。盖道心乃真一之水所化,一者数之始,一而含五,五而归一。”(《悟真直指》卷三,《藏外道书》第8册)性情精神,聚于一气,仁义礼智,归于一信,是谓四象和合,五行攒簇。”(《会心内集》卷下《颠倒阴阳论》,《藏外道书》第8册)一明还特别强调“诚”、“信”二字,将此二字作为和合五元(精神性情气)、五德(仁义礼智信)的催化剂。他说:“欲正其心,先诚其意,意诚则己土定而人心静,欲行其道,先立其信,信立则戊土现而道心彰。若道心无信,人心不诚,虽有仁义礼智,各不相顾,所藏性情精神,亦皆相背,何能结至灵至圣之神丹乎!故修道者必以诚意立信为主。意诚信立则道心彰,人心正,彼此和合,阴阳相应,先天之气自虚无中来,凝而为一粒黍珠,散者复聚,去者仍还。”(《悟真直指》卷二,《藏外道书》第8册。)

在火候问题上,刘一明虽和其他炼丹家一样讲文火、武火,但也加进儒学内容。他说:“文火者,回光返照,黜聪毁智,专心而养正气,如守城也;武火者,惩忿窒欲,去妄存诚,猛力以除客气,如野战也。”(《悟真直指》卷二,《藏处道书》第8册)

(四)炼养过程

刘一明分炼养过程为炼己筑基、凝结圣胎、炼神还虚等三步。谓此三步乃为中、下之人所设,上德之人直行第三步即可。他说:“返还之功,莫先于炼己筑基。炼己者,炼其历劫尘根,气质偏性,与夫一切习染客气,即惩忿窒欲、克己复礼之功。能惩忿窒欲,克己复礼,则无思无虑,不动不摇,根本坚固。即如起屋必先筑基,基地坚固,木料砖瓦由人做作,无不负载也。炼己即在筑基之中,筑基不在炼己之外。”(《象言破疑·炼己筑基》,《道外道书》第8册 )“忿为阻道之物,欲为乱道之贼……故修道头一步工夫,先要惩忿窒欲,忿欲损去……前程有望。”(《孔易阐真》卷下,《藏外道书》第8册)还强调炼己须先认得天良真心:“真心无心,无心之心方是天良之心。有此天良之心,何难于己之不能克去乎!”(《象言破疑·天良真心》,《藏外道书》第8册)养之第二、三步,亦多有融合儒、释,兹不具论。其炼丹理论的儒学色彩十分浓厚。

此外,刘一明又著《通关文》融合佛教。该文要人勘破“色欲”、“恩爱”、“色身”等五十关,教人认得“人生在世,万般皆假”,父子、兄弟、夫妇间的恩情都是“假事”、“多事”,都是“逢场作戏”( 《通关文·恩爱关》,《藏外道书》第8册。)人身亦是“四大假合”,“直亭亭一团脓胞臭肉”,要“视七窍为窟笼,视四肢为木节,视皮肉为脓胞,视五藏为痞块”,如此才能舍肉身而修法身(《通关文·色身关》,《藏外道书》第8册)因此修炼金丹并非要求肉体飞升,只是要求“脱离幻身(肉身)”,使“法身(真阳乾体)”永存。那些“犹恋幻身,不肯舍去,此名曰恋家鬼,神仙之所不乐为者也”( 《修真辩难》卷上,《藏外道书》第8册)可见刘一明的内丹理论,三教思想俱足,不过以理学色彩浓厚为其主要特点。这是明清时期理学仍居主导地位的反映。

活动于清嘉、道时期的傅金铨也以融儒为主要特点。他“自言受训于纯阳吕祖,应八百之谶,首先忠孝”( 《杯溪录》自序,载《道书十七种》,《藏外道书》第11册)是净明道的晚期弟子。故他承袭刘玉思想,以忠孝立本,人道为先。他说:“欺诈者,杀佛之戈矛,忠孝者,成仙之阶级。不尽三纲五常,必入四生六道。求道之士,恶可以不忠孝耶?”(《杯溪录》,《藏外道书》第11册。)君本我所当忠,父母我所当孝,兄弟我所当友爱。仁孝恻隐,义尽纲常。不欺是我本心,不诈是我天良。《书》曰:彰厥有常,吉哉!”(《杯溪录》,《藏外道书》第11册。)欲学神仙,先为君子,人道不修,仙道远矣。人道是仙道之阶,仙道是人道之极。不有人道,安求仙道?正心修身,徙义崇德,此庸行也,孝弟忠信,忍让慈惠,此庸德也。庸德之行,庸言之谨,真学志士,必自此始。……余垂家训,新书二联:忠信立身之极,昭兹令范;孝弟为人之本,敬尔天常。”(《道海津梁》,《藏外道书》第11册)

他又以丹道会合理学,说:“炼心者,炼去欲心,现出真心。真心无欲,有欲是尘。……欲性之见,只要除欲。”“真心本自安和静好,所不静好者,物欲动之耳。”“水本至静,风浪动之,水本至清,泥淖浊之。去浪而水自静,去淖而水自清。清是其本体,静是其本性,真心亦犹是也。”“学者先知性真本体,然后施炼心养性之功,庶不以贼为子,错认识神。”“真心实不能思,不能想,无有念。果能无思想,无念虑,则轮回之根自绝。养我真心,空洞无物,所有者,理而已。此理即是天理,即是道理。”“在天地之先,未有此形,先有此理。”“未生之前,此理充满太虚,一经命下,气以成形,理即赴之,自然而全。”(以上皆见《杯溪录》,《藏外道书》第11册)克己复礼,谓克去己私,复还天理。”(《性天正鹄》,《藏外道书》第11册)此等等,连篇累牍,与理学家谈性理无有二致。

总上可见,明清道教融合儒、释思想更深、更全面,有的道士简直成了够格的理学家或佛学家。

与此同时,儒、释二家融道也加深了,尤以理学家融道最突出。明代理学大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说,对社会影响很大。但他阐发“致良知”时,常借用道教内丹理论。一次,学生问他,何为“仙家元气、元精、元神?”他回答说:“只有一件,流行为气,凝聚为精,妙用为神。”(《传习录》上,《王文成全书》卷一,《四库全书》集部)生陆澄又问:“元神、元气、元精,必各有寄藏发生之处,又有真阳之精,真阳之气云云?”他回答说:“夫良知一也,以其妙用而言,谓之神,以其流行而言,谓之气,以其凝聚而言,谓之精,安可以形象方所求哉!真阳之精即真阳之气之母,真阳之气即真阳之精之父。阴根阳,阳根阴,亦非有二也。苟悟良知之说明,则凡若此类,皆可以不言而喻。不然,则如来书所云三关、七返、九还之属,尚有无穷可疑者。”(《传习录·答陆元静书》,《王文成全书》卷二,《四库全书》集部。)有很多学生,在他的影响下,也大谈内丹,如王畿说:“人之所以为人,神与气而已矣。神为气之主宰,气为神之流行。神为性,气为命。良知者,神气之奥,性命之灵枢也。良知致,则神气交,而性命全,其机不外于一念之微。”(王龙溪《语录》,《明儒学案》卷一二《浙中二》,《四库全书》集部)一学生朱得之也说:“人之养生,只是降意火,意火降不已,渐有余溢,自然上升。只管降,只管自然升。非是一升一降相对也,降便是水,升便是火。《参同契》‘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此其指也。”有人又问金丹,他答道:“金者,至坚至利之象,丹者,赤也,言吾赤子之心也。炼者,喜怒哀乐发动处是火也。喜怒哀乐之发,是有物牵引,重重轻轻,冷冷热热,锻炼得此心端然在此,不出不入,则赤子之心不失。久久纯熟,此便是丹成也。”(《朱得之传》,《明儒学案》卷二五《南中学案》,《四库全书》集部。)此,几疑这位理学家是道士。受道教影响深者,不限于阳明学派。如泰州学派的罗汝芳是嘉靖三十二年进士,“早岁于释典、元宗(道教)无不探讨,缁流(僧人)、羽客(道士)延纳弗拒”,“师事颜钧谈理学,师事胡清虚谈烧炼采取飞升,师僧元觉谈因果单传直指”,是一个出入三教的人物。“每见士大夫,辄言三十三天,凭指箕仙,称吕纯阳自终南寄书。”(《罗汝芳传》,《明儒学案》卷三四《泰州三》,《四库全书》集部)俨然为一道士面孔。尤有甚者,儒学家林兆恩竟在明代后期将儒学变成三教合一的宗教,名“三一教”。这是他长期从事儒学后,四十余岁时在所建学术团体的基础上演变而成的。其间道士卓晚春对他有很大影响。他又十分崇拜道士张三峰。后世三一教堂中,除供奉三教教主和林兆恩像外,又供奉张三峰和卓晚春。由此可见释、道对儒学影响深刻。

明清佛教融会理学者多,融会道教者少。但“三教一家”仍为许多僧人的口头禅。明代四大高僧之一的株宏说:“三教……理无二致,而深浅历然。深浅虽殊,而同归一理,此所以为三教一家也。”(《正讹集·三教一家》)一高僧德清“尝言为学有三要,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此三者,经世出世之学备矣,缺一则偏,缺二则隘”( 《憨山老人梦游全集》卷一九)又说:“愚意孔、老即佛之化身也。”“是知三教圣人,所同者心,所异者迹也。以迹求心,则如蠡测海;以心融迹,则似芥含空。心迹相忘,则万派朝宗,百川一味。”(《憨山老人梦游全集》卷四五)清著有《道德经注》二卷,《观老庄影响说》一卷,《庄子内篇注》四卷,多融道家。

由上可见,明清三教融合的深入,使三教在思想文化方面,表现出许多相通相似的特点,而各自原有的独特个性反而变得模糊起来。

(原为《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第五章《道教与儒释》之一部分)

同类推荐
  •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第六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第六卷)(方立天文集)

    方立天编著的《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把佛教中国化界定为“三化”,即民族化、本土化和时代化,并叙述了佛教中国化的不同阶段、途径和方式,还通过与中国的政治理念、哲学思想、伦理道德、文学艺术、民间信仰、社会习俗等的互动关系,揭示出佛教中国化的实质,总结出有别于印度佛教的中国佛教的六个重要特点:重自性、重现实、重禅修、重顿悟、重简易、重圆融。
  • 一花一世界:跟季羡林品味生活禅

    一花一世界:跟季羡林品味生活禅

    一本集中体现季羡林先生天人和谐思想的作品。 书中的万事万物都被季羡林先生赋予了生命的内涵,老妇人、小男孩儿,一枝花,一条老狗,一场雨......季老以朴素的笔触描写对天地万物的情感,一生经历的人、事、物、景,在季老笔下是鲜活感人的,集中表达了季羡林先生对天地万物那种"民胞物与"的大爱。这位可敬可爱的老人不只是在诉说着他的情感,更想向世人传达一种力量,跟随季老感受生命、体悟人生,收获内心安宁平静的力量。
  • 沉思录III

    沉思录III

    古罗马著名政治家、演说家、和哲学家马尔库斯·图利乌斯·西塞罗的传世名作。此书详细阐述了友谊与义务、善良与社会、利益与责任之间的关系——“友谊来不得半点虚假”、“任公职者要信守规则”、“只要能坚持,老年亦健康”,这样的语段让我们在觥筹交错、霓灯闪烁间坚定地认清自己而不至误入歧途。
  • 圣经故事:先祖与先知

    圣经故事:先祖与先知

    本书讲述从上帝创造世界到大卫当犹太国王的故事,对应《圣经·旧约》的前12卷。共分五篇,内容包括:开天辟地的故事、犹太先祖的故事、大卫王的故事等。
  • 禅宗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禅宗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聆听圣哲教诲,汲取人文涵养,感受生命关怀,获取智慧启迪,当你为人生的种种烦恼所困时,当你为生活种种不平怨恨时,请读一点儿禅的故事吧!凝聚着东方智慧的禅宗以其对个体生命和心灵的关注,对真实人生的追求,空前绝后的惊人妙语和大智慧,让人拍案叫绝,回味无穷。
热门推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王爷,别急呀

    王爷,别急呀

    上班路上被黑猫砸晕,居然穿越了!还穿越成被丢弃在废园子的小娃娃,身边就一个小丫鬟,爬墙出去弄吃的,遇上母亲的亲哥哥,我舅舅?先等等,这个还待考验一下,什么?可以帮我撑腰,给我钱花,还教我武功?好伐,我承认可以,可偶有条件的撒..以为我会老实呆在小院,然后翻身去斗后宅?想多了!来个火遁逃之夭夭,带着弟弟丫鬟去闯天下,帐咱们以后再算...立帮派,建商号,收几个美男美女调戏下,顺手救个人积积德,喂老天麻烦你再出来解释下,这冻货从何而来?喂喂喂!冷王爷.咱可是男儿装,.老是占我便宜找我麻烦是闹哪般.,我救了你给点银子就行了,用不着以身相许啊...极宠文,男强女强,女扮男装,轻松幽默,结局一对一
  • 生存密码之青春密码:人生是场修行

    生存密码之青春密码:人生是场修行

    俗话说“爱拼才会赢”,为何我们提“奋斗才会赢”? 冷静分析,不难找出答案。人生短暂,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保持“奋斗才会赢”的精神,方能把握机遇,实现成功。奋斗,起于一个“奋”字。“奋”是一种态度、一种气魄、一种谋略,奋斗才会赢,落于一个“斗”字。再好的蓝图,如果不去斗,就无法实现,就是空谈。《人生是场修行》就是一本关于奋斗智慧的美文集。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凤凰浴血之女状元

    凤凰浴血之女状元

    某妖白衣对她说:“官人,此生不可再负妾身!”某妖孽太子道:“你不能不喜欢我,你只能喜欢我!”某冷酷杀手幽僵道:“你是娄姬苍,我就不能杀你,还要保护你!”蓝大少道:“小姑娘,在下活了三百多年了!”哈?妖,鬼,人,仙,她区区一个想过平凡日子的穿越女,为报仇改名换姓而已,谁知同时也换来了桃花朵朵债……
  • 超越直销

    超越直销

    《超越直销:戴尔攻城略地的利器》从经营模式、组织结构、销售与服务、团队建设、物流管理、全球化战略等方面。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三国演义中的三十六计

    三国演义中的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在《三国演义》中运用最精彩的当属赤壁之战,假使操作谋略得当,精心筹划,以百万之师去克不足十万之师,真的有可能大功告成。如果真是如此,那么曹操就可能统一天下。不料,东吴年轻的都督周瑜,谋略得当,筹划精密,再加上诸葛亮的帮助,一举打败了曹操,使曹操统一天下的希望化成泡影。再如彝陵之战,陆逊谋略得当,战术正确,用以逸待劳之法大败蜀军,几乎活捉刘备,不但挽救了东吴,也奠定了自己在东吴的位置,一举成名。另外,三国演义中出了几位超级谋略大师。诸葛亮是中国老百姓心目中智慧的化身,曹操是不折不扣的谋略大师,周瑜和陆逊是三国里的美男子,也是英雄少年,一个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曹操,一个战败了世之枭雄刘备。
  • 龙凤呈祥

    龙凤呈祥

    她是没人稀罕的小小孤鸾?太好了,他龙三太子稀罕!他们的族人之间有深仇大恨?也不怕,他可以倒贴!天上地下,四海八荒,他的爱可以横扫一切!哈哈!月老的红线,果真牵得好!牵得妙!!
  • 笑傲异世:至尊魔妃

    笑傲异世:至尊魔妃

    被一句无故的话带到异世,鸣在迷茫中遇到了一个自大的男人。他在她最需要的时候出现,却霸道地宣誓:我看中的人,没有我允许,不许死。可是,那日,她看到他杀掉给她温暖的哥哥,她对天起誓:我和你端木子鱼从此如这把刀,一刀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