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5600000038

第38章 佛 道兼融的王畿理学(1)

宋明理学,亦称宋明道学,或称新儒学。它既不同于春秋战国时代的儒学,也不同于汉代儒学。其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在儒家主体思想基础上融进了大量的佛、道思想。此特征,无论在程朱理学中或陆王心学中,无论在宋代理学家身上或明代理学家身上,都有明显的表现。相比之下,明代心学大师王守仁及其弟子们的表现则更为突出。其中,王守仁大弟子王畿就是重要的代表。王畿(1498—1583),字汝中,号龙溪,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弱冠举于乡。明嘉靖二年(1523),受业于王守仁。嘉靖五年(1526)举进士,与钱德洪并不就廷试而归。嘉靖七年(1528),王守仁逝世,经纪丧事,持心丧三年。嘉靖十一年(1532),赴廷对,与钱德洪同第进士,进郎中。不久,谢病归。此后从事讲学四十余年,“自两都及吴、楚、闽、越、江、浙,皆有讲舍”( 《明儒学案》卷一二,《四库全书》集部)对传播王守仁心学起了重要作用。

王畿的学术思想以其师王守仁的致良知说为核心,在阐发此学说的基础上,形成其独具特色的心学体系。其显著特点是融摄了更多的佛、道思想,使其理学更加接近于佛、道。这点正是他受到当时和后世一些儒学家讥评之所在。黄宗羲说:“先生(指王畿)疏河导源于文成(王守仁)之学,固多所发明”,但很多议论又“近于禅”或“近于老”( 《明儒学案》卷三二,《四库全书》集部)又说:“阳明先生之学,有泰州(心斋王艮)、龙溪而风行天下,亦因泰州、龙溪而渐失其传。”(《明儒学案》卷三二,《四库全书》集部)里不准备对其学术思想作全面论述,而仅就其融摄佛道之处作粗略考察,以就正于方家。

一、无善无恶、虚寂空灵的良知说

王畿是王守仁心学的主要宣扬者,一生讲学,总以其师“致良知”说为依归,对良知本体和致知之法,作了很多阐述。其说虽本于王守仁,但又对王守仁学说特别是对其融会佛、道之处,作了进一步发展。

王畿认为,良知是无善无恶的,又是至善的。他说:“性无不善,故知无不良。善与恶,相对待之义。无善无恶,是谓至善。至善者,心之本体也。”(《龙溪王先生全集》卷五《与阳和张子问答》,《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98册第346页,齐鲁书社1997年版。下面凡引此书,只注明所在卷数、篇目名和在《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98册上之页码。)说:“良知无善无恶,谓之至善。良知知善知恶,谓之真知。无善恶则无祸福,知善恶则知祸福。无祸福,是谓与天为徒,所以通神明之德也。知祸福,是谓与人为徒,所以类万物之情也。”(卷一五《自讼问答》,第568页。)

王畿又认为,良知本体是虚寂的。在这方面,他有很多论述。他说:“先师良知之说,仿于孟子不学不虑,乃天所为自然之良知也。惟其自然之良不待学虑,故爱亲敬兄,触机而发,神感神应。惟其触机而发,神感神应,而后为不学不虑自然之良也。自然之良,即是爱敬之主,即是寂,即是虚,即是无声无臭天之所为也。”(卷六《致知议辨》,第357页)

“虚寂者,心之本体。良知知是知非,原只无是无非,无即虚寂之谓也。即明而虚存焉,虚而明也。即感而寂存焉,寂而感也。即知是知非,而虚寂行乎其间,即体即用,无知而无不知,合内外之道也。”(卷一六《别曾见台漫语摘略》,第589页。)又说:“心为神之所居,正以有那虚窍子,譬如鸡卵中必有一点虚处,乃其生化之机,不虚则不能生矣。致虚虽是养生家修命之术,圣学亦不外此,所谓密机也。”(卷七《新安斗山书院会语》,第378页)

“人心本来虚寂,原是入圣真路头。虚寂之旨,羲、黄、姬、孔相传之脉。儒得之以为儒,禅得之以为禅。固非有所借而慕,亦非有所托而逃也。”(卷七《南游会纪》,第369页)

王畿还认为,良知本体是空灵的。在这方面论述也很多。他说:“人心无一物,原是空空之体。”(卷三《宛陵观复楼会语》,第294页)当下本体……如空中鸟迹,水中月影,若有若无,若沉若浮。拟议即乖,趋向转背,神机妙应,当体本空。从何处去识他?于此得个悟入,方是形象中真面目,不著纤毫力中大著力处也。”(卷四《留都会纪》,第319页)又说:“良知,气之灵也。生天生地生万物,而灵气无乎不贯,是谓生生之易,此千圣之学脉也。”(卷一三《欧阳南野文选序》,第504页。)“良知是造化之精灵。吾人当以造化为学,造者自无而显于有,化者自有而归于无。……吾之精灵生天生地生万物,而天地万物复归于无。无时不造,无时不化,未尝有一息之停。”(卷四《东游会语》,第315页。)“良知是天然之灵窍,时时从天机转运,变化云为,自见天则。不须防检,不须穷索。何尝照管得,又何尝不照管得。”(卷四《过丰城答问》,第310页)

以上就是王畿对良知本体的主要论述。其基本观点,王守仁曾有过论述。王守仁说:“性之本体,原是无善无恶的。”“良知之虚,便是天之太虚。良知之无,便是太虚之无形。日月、风雷、山川、民物,凡貌象形色,皆在太虚无形中发用流行,未尝作得天的障碍。”(《王文成全书》卷三,《四库全书》集部)王畿则对这些思想大大发挥了。而这些思想都与佛、道思想有明显瓜葛。“无善无恶”说来源于佛教禅宗。《坛经》云:“佛性非常非无常”,“佛性非善非不善”。惠能教人做心性工夫的法门是:“不思善,不思恶”,认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 《坛经》)王畿所谓“良知无善无恶,谓之至善”,实际是将孟子性善说与禅宗“性无善恶”说相会通,是儒佛思想融合的产物。其“虚寂空灵”论来源于佛、道。大体说来,道家讲虚,道教尚灵。《老子》谓:“虚其心,实其腹。”(《老子》第三章)《管子·心术上》曰:“虚其欲,神将入舍。”(《管子)这是道家说虚的例子。佛教讲空、寂,《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卷上二:“金刚三昧亦云:众生之心性本空寂,空寂之心体无色相。”(《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卷上二)佛教讲空寂的例子。王畿就是汲取佛、道这些思想资料后,才造构出良知虚寂空灵论的。

正因为王畿理学融摄了较多的佛、道思想,故曾遭到当时和后世一些儒家学者的批评。而王畿为了表白自己学说的正宗,并非儒学之异端,曾就人们指斥较多的“虚寂”说进行了辩驳。他说“先师有言:老氏说到虚,圣人岂能于虚上加得一毫实;佛氏说到无,圣人岂能于无上加得一毫有。老氏从养生上来,佛氏从出离生死上来,却在本体上加了些子意思,便不是他虚无的本色。”(卷四《东游会语》,第314页。)畿进一步阐发说:“圣人微言见于大《易》,学者多从阴阳造化上抹过,未之深究。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便是吾儒说虚的精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便是吾儒说无的精髓。”(卷四《东游会语》,第315页)以此证明儒家经书《易》就是讲虚无的老祖宗。在《三教堂记》中,王畿又引孔子之言对上述观点作又一次阐发。他说:“三教之说,其来尚矣。老氏曰虚,圣人之学亦曰虚;佛氏曰寂,圣人之学亦曰寂。孰从而辨之?世之儒者不揣其本,类以二氏为异端,亦未为通论也。……孔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言良知本无知也。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空空即虚寂之谓。”(卷一七《三教堂记》,第606页。)在《三山丽泽录》中,王畿再一次对此进行了阐发。他说:“吾儒未尝不说虚,不说寂,不说微,不说密。此是千圣相传之秘藏。从此悟入,乃是范围三教之宗。自圣学不明,后儒反将千圣精义让与佛氏。才涉空寂,便以为异学,不肯承当。不知佛氏所说,本是吾儒大路。反欲借路而入,亦可哀也。”(卷一《三山丽泽录》,第261页。)

如此说来,玉畿是否完全否认儒学和佛、道的区别呢?不是。他坚持其师倡言的禅学与儒学“相去毫厘”的说法,称“吾儒与二氏之学不同,特毫发间”( 卷一六《书陈中阁卷》,第599页)“大抵吾儒主于经世,二氏主于出世。象山尝以两言判之。惟其主于经世,虽退藏宥密,皆经世分上事;惟其主于出世,虽至普度未来众生,皆出世分上事。顺逆、公私,具法眼者,当有以辨之矣。”(卷一《与李中溪》,第446页)又说:“良知者,性之灵,即《尧典》所谓峻德。明峻德即是致良知,不离伦物感应,原是万物一体之实学。亲九族是明明德于一家,平章百姓是明明德于一国,协和万邦是明明德于天下。亲民正所以明其德也,是为大人之学。佛氏明心见性,自以为明明德。自证自悟,离却伦物感应,与民不相亲,以身世为幻妄,终归寂灭,要之,不可以治天下国家。”(卷七《南游会纪》,第367页)思是说,儒学主张人伦、物理,是为治国平天下,此是公心,而佛、道则弃人伦,遗物理,只求了却个人生死,这是私心。因此,儒学与佛、道虽只“相去毫厘”,实则谬之千里了。

王畿认为,尽管儒学与佛、道有“毫厘”之差,但在心性问题上,有许多地方却是相同或相通的。除虚寂问题之外,良知二字即三教之所同。“吾儒所谓良知,即佛所谓觉,老所谓玄。但立意各有所重,而作用不同。”(卷一《与李中溪》,第446页。)在静坐调息问题上,三教也是相通的。“欲习静坐,以调息为入门,使心有所寄,神气相守,亦权法也。调息与数息不同,数为有意,调为无意,委心虚无,不沉不乱。……心息相依,是谓息息归根,命之蒂也。一念微明,常惺常寂,范围三教之宗。吾儒谓之燕息,佛氏谓之反息,老氏谓之踵息,造化阖辟之玄枢也。”(卷一五《调息法》,第560页。)

在“三教”观上,王守仁曾有一家三室之喻。他将“三教”比喻为一家之三室和三个兄弟,最初合为一家,后来“渐有相较相争,甚而至于相敌”,遂分成了三家。“去其藩篱,仍旧是一家。三教之分,亦只似此。”(《明儒学案》卷二五,《四库全书》集部)王畿则进了一步,他把“三教”比喻为一人之三个生长阶段。他说:“二氏之学与吾儒异,然与吾儒并传而不废。盖以有道在焉,均是心也。佛氏从父母交媾时提出,故曰未生前,曰一丝不挂,而其事曰明心见性。道家从出胎时提出,故曰哇地一声,泰山失足,一灵真性既立,而胎息已忘,而其事曰修心炼性。吾儒却从孩提时提出,故曰孩提知爱知敬,不学不虑,曰大人不失其赤子之心,而其事曰存心养性。夫以未生时看心,是佛氏顿超还虚之学;以出胎时看心,是道家炼精气神以求还虚之学;良知两字范围三教之宗,良知之凝聚为精,流行为气,妙用为神,无三可住。良知即虚、无、一,可还此,所以为圣人之学。”(卷七《南游会语》,第370页)由此可见,王畿是三教一家论者,对佛、道二教的态度是很友好的。这是他之所以能大量融会佛道思想于其理学的思想基础。其理学具有明显的佛、道色彩,就不是偶然的了。

二、去欲绝意、静坐凝定的致知论

王畿认为,无善无恶、虚寂空灵的良知,是人人天生就有的。无论圣人或凡人,都同样具有此至善之良知。王畿说:“夫良知在人,圣愚未尝不同。”(卷一三《王瑶湖文集序》,第506页。)良知不学不虑,本来具足。众人之心与尧舜同。”(卷五《与阳和张子问答》,第349页。)但是因为世人时常被“世情嗜欲”所牵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长年时时保持至善之良知的。特别是人的私欲,更是蒙蔽良知不能发明的最大障碍。王畿说:“良知即天,原无限量,才为私欲障碍,便失了天之本体。良知即渊,原无穷尽,才为私欲壅塞,便失了渊之本体。”(卷一六《胡栗里别言》,第584页)说:“人心本一,有欲始二。”(卷二《书进修会籍》,第288页)人心本虚,有不虚者,欲累之也。”(卷一七《虚谷说》,第614页)

同类推荐
  • 六祖坛经笺注

    六祖坛经笺注

    《六祖坛经笺注》是为佛教、特别是禅宗极为重要的经典《坛经》进行注释解说的著作,也是《坛经》“笺注”著作中的集大成者,全书搜集资料丰富,注释严谨,以“字字考其来历,句句求其证据”的标准,详细解释阐述《坛经》本义,使《坛经》奥义清晰可读。
  • 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

    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

    106岁高寿的本焕长老,在清明节前安详化归而去。总结他的一生,刺血写经、燃臂孝母;忘身求法、建寺安僧;弘法利生、行愿大千。世界浮躁,如何静定?生活的节奏那么快,烦恼那么多,如何解脱?对待名利财富,如何看淡、善用?对待生死,如何超脱?本焕长老给了一个答案:看得开,放得下。
  • 天香:圣经中的女人

    天香:圣经中的女人

    这是一本比较特殊的书,我们在一个女作家笔下,第一次看到一组圣经里的女性群像圣洁的圣母、英勇的女士师、温柔幸福的妻子、沦落又皈依的女子、给人间带来灾难的少女、给民族带来福祉的王后……
  • 法眼宗研究

    法眼宗研究

    《法眼宗研究》论著主要对法眼宗的形成发展、禅学思想内容、宗风特色、衰落原因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和细致的研究。论著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前言部分,对选题缘由、法眼宗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思路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说明;二是论著的正文部分,共分五章。第一章,探讨了禅宗传衍与法眼宗的形成问题。第二章,探讨了法眼宗的传播发展与区域分布及其现当代传承。第三章,主要对法眼宗最为重要的禅学思想理论进行了研究。第四章,主要探讨了法眼宗的宗风特点。第五章,在唐宋政治、思想和文化的整体背景以及禅宗自身发展走向衰落的趋势下重点探讨了法眼宗衰落的主要原因。
  • 唯识学概论

    唯识学概论

    《中观学概论》和《唯识学概论》两书的作者弘学居士,本名李英武,重庆南岸人氏。外祖母、母亲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弘学是我汉藏教理院同班同学正果法师的忠实弟子。1993年他写了《佛学概论》,我专门为他写了序,并希望他能“写出中、高两级佛学院校学生阅读的佛学书籍,并作为各级佛学院校的教材或参考资料”。
热门推荐
  • 异界第一驭兽师:妻临城下

    异界第一驭兽师:妻临城下

    穿越,她不要再做别人的替身,她要有自己的名,自己的脸,自己的爱。走自己选择的路,爱不会背叛的男人……同时,也保护自己的心,和自己的爱。若有需要,她可以浴血奋战,妻临城下,只为一人……只要他值得!!
  • 乱世红颜小凤仙

    乱世红颜小凤仙

    那一些生与死,并与蔡擦出爱情的火花。她体验过人生的富贵荣华,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感受过社会的冷漠无言,感慨过孤苦可怜,却只能为救国救民而放弃幸福。在她经历了美好的爱情后,惆与怅,愤与怒却依旧挥之不去。书中的小凤仙从一个满洲贵族后裔,小凤仙认识了民国名将蔡锷,经历了家道的没落和残酷命运。小凤仙是一个历史的符号,经历过坎坷的命运
  • 专属影后

    专属影后

    什么?这个男人居然是那个中外闻名的君氏集团的当家?晴暖掂量了一下自己的份量,决定趁早躲得远远的……可是……晴暖亮晶晶的眼睛眨巴眨巴:君少,我就是个小演员而已,你为什么不放过我?男人笑的儒雅:我想,养个影后在后院也不错……
  • 会有天使替我爱你

    会有天使替我爱你

    小米因为死去男友的心脏移植给了另外一个男孩而转学来到了他所在的学校,这个男孩——尹堂曜同明晓溪所有小说中的男主角一样,高大英俊,家境优越,帅且酷……小米用尽一切办法去接近尹堂曜,替他写作业、跑1500米……终于,尹堂曜接受了小米并开始同她交往,但有一天,小米突然发现,他死去男友的心脏其实并没有移植到尹堂曜的身上……而尹堂曜也发现了小米接近他的真实目的……
  • 绿山墙的安妮(青少版名著)

    绿山墙的安妮(青少版名著)

    这是一部让英国两任首相爱不释手的美妙故事,更是小学语文教材推荐阅读书目!红头发的女孩安妮是一个调皮捣蛋的小孤女,她天真热情、酷爱想象,不断闯祸也不断改正错误,最终成长为坚强乐观的女孩,给沉闷的绿山墙带来新的绿色生机,成为真正的绿山墙小主人。故事描述的童心世界纯真清澈、幽默温馨,不但带来真实的乐趣和思考,也带来心灵的震撼!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副职易犯的88个错误

    副职易犯的88个错误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句话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说的是每个人都要值守自己的工作岗位,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行使自己的职责,把工作做好。在工作中,又有职务之分,职务分为正职和副职。一般情况下,正职统管全局,主要做一些全局性的战略部署工作,副职则是具体实施由正职作出的各项战略规划。有的单位因为工作需要,光副职就有好几个。
  • 心灵10游戏:给你的心灵整整容

    心灵10游戏:给你的心灵整整容

    书中每一个游戏和故事,都让人的人生感动,本书内含十个游戏,让人的生命升华。即“给心灵整整容”、“没有一种草不是花”、“金钱买不来快乐”、“换一种心情去生活”等
  • 工作无小事

    工作无小事

    老子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势,必作于细。”作为一名普通人,我们在日常工作中,经常都是重复地做着一些小事。可是,在工作中,却没有任何一件事情小到可以被抛弃,也没有任何一个细节细到应该被忽略。近年来,灾难事故时常见诸报端。虽然这其中不排除有一些是“天灾”,但更多的却是“人祸”所致。频繁发生的矿难、不符合安全卫生标准的食品等,这些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痛苦。这一切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人们在工作中忽略了细节,不重视小事,以至于最终使这些小事情变成了影响人们生存发展的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