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5600000036

第36章 隋唐至明清时期道教与儒释的关系(5)

明初道士王道渊是著名的内丹理论家,他师承南宗性命双修、先命后性思想,而以混融性命为其主要特点。他的内丹理论就颇具理学色彩。首先,他以理学家的“体用”之说阐述性命双修,说:“性者,人身一点元灵之神也,命者,人身一点元阳真气也。命非性不生,性非命不立。”“性乃为人一身之主宰,命乃为人一身之根本。……性应物时,命乃为体,性乃为用;命运化时,性乃为体,命乃为用。体用一源,显微无间,方可谓之道,缺一不可行也。”(《还真集》卷中)体用之说,即来源于理学家。程颐说:“至微者,理也,至著者,象也。体用一源,显微无间。”(《易传序》,载《二程集》卷三,《四库全书》集部。)次,王道渊虽主性命双修,先命后性,但却以炼心为修命的下手工夫。如何炼心?就是采理学家的惩忿窒欲方法。他说:“惩忿者,戒心也,窒欲者,止念也。戒其心,则忿不生,止其念,则欲不起。忿不生,而心自清,欲不起,而情自静。心清性静,则道自然而凝矣。”(《道玄篇》)里他提出以理学家的“惩忿窒欲”达到戒心、止念的目的。第三,在修性问题上,王道渊汲取理学思想更多。他袭用朱熹“天命之性”、“气质之性”的观点,将人性分为两种,说:“人之生也,性无有不善,而于气质不同,禀受自异,故有本然之性,有气质之性。本然之性者,知觉运动是也;气质之性者,贪嗔痴爱是也。”(《还真集》卷中)是说,人禀受于天的“本然之性”都是善的,只是由于气质不同,才使它有善有恶。不仅人类如此,万物亦然:“虎狼之父子,蜂蚁之君臣,此非无佛性也,乃形质之异也,人与万物之性同,人与万物之形异。”(《还真集》卷中)说:“其于人也,性有善有恶;其于物也,性亦有善有恶。何也?此气质之异也,非性之本然。”(《道玄篇》)是说,人的本然之性是善的,万物的本然之性也“无不皆善”,虎狼蜂蚁就具有父子君臣的德性,与人无异。平时所见人性之有善恶,那是所禀气质不同带来的,非天性之本然。以上这些说法,均可在佛教和理学家那里找到直接来源。为了证明人生之前就有一个天赋的本然之性(又叫“真性”或“人身一点元灵之神”)存在,王道渊又糅李翱《复性书》和禅宗“月印万川”之说以作喻,说:“性如空中之月,形犹地上之水。万水澄清,一月普明,万水浊浑,一月普昏,非月之有明有昏,乃水之有清有浊。人为圣为哲为贤,得气之清者也,人为愚为昧为恶,得气之浊者也。佛乃曰: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是也。”(《还真集》卷中。)思是说,人自先天所得之“真性”、“元灵之神”本是洁白无瑕的,只由于被气质之性污染了,常常昏浊无明,故修性之要在于清除上面的污垢,使之复其本来的真面目。此外,他在《道玄篇》中又借用许多儒家思想以阐道之玄旨,说:“君无臣不举,臣无君不主,君臣同心,天下莫能取。君视民如子,民视君如母,子母相亲,天下莫能语。我之于道,生之若母,保之若子,子母相守,长生不死。”“人于日用也,礼乐不可无也。有礼则心致于敬,有乐则身致于和。心致于敬,则百事齐之,身致于和,则百神安之。神安之,则气满于冲虚。”“天下治道有五焉,以仁布天下则民安,以义制天下则民服,以礼教天下则民敬,以智察天下则民守,以信亲天下则民立。此五者同出而名异,是以圣人体道若虚,用道有余。”“善忠者必善于孝,善孝者必善于忠。入则移忠孝于亲,为子之道尽矣,出则移忠孝于君,为臣之道尽矣。是故君与亲一而已,忠于孝亦一而矣,其善忠善孝者,天之道也。”“为人臣以道辅人主者,当洁己以奉公,上不闭恩,则君之德下流矣,下不闭言,则民之情上达矣。上下相通,则家国之道常泰矣。”如此等等,不必分析,即可见他所阐的道之玄义,已极大地儒学化了。

明初道士张宇初,被敕封为43代天师。他本以符咒术为其祖传的看家本领,但也随着时代潮流的演变,一方面兼修内丹,另一方面又“贯综三氏,融为一途”( 《岘泉集》序。)《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其文章乃斐然可观,其中若《太极释》、《先天图论》、《河图原》、《辨荀子》、《辨阴符经》诸篇,皆有合儒者之言,《问神》一篇,悉本程朱之理,未尝以云师、风伯荒怪之说,张大其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七《岘泉集》条)际上,上述诸篇不仅“有合儒者之言”,而且很多内容只是理学家言论的改头换面。张宇初说:“太极散而为万物,则万物各一其性,各具一太极。……合言之,万物统体一太极也,分言之,一物各具一太极也。……未分之前,道为太极,已形之后,皆具是理,则心为太极。……万事万化皆本诸心,心所具者,天地万物不违之至理也。”(《岘泉集》卷一。)说:“人道者心,收之则万殊一本,放之则一本万殊。物物各具一太极,莫非此心也。”(《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通义)盖心统性情,而理具于心,气囿于形,皆天命流行而赋焉。……是曰心为太极也,物物皆具是性焉。”(《岘泉集》卷一)有这些,都是周敦颐《太极图说》出现后,程朱理学家讨论最多的问题,张宇初将它们连思想带语言全部拿了过来。其《问神》一篇,张宇初又完全以二程言论证鬼神之非无。他说:“夫天积气也,地亦气之厚者,形而上者是也。?行形之内,即天命之流行也。以其流行不息,必有宰之者焉。程子曰,主宰谓之帝,妙用谓之鬼神。又曰:鬼神者,造化之迹,二气之良能,盖阴阳之运迹不可见,而理可推焉,理之显微有不可窥测而神居焉。故虽圣人未始言其无也,特不专言之而已。”(《岘泉集》卷一)趣的是,张宇初还用佛教涅?解脱之说以超度亡魂,说:“经曰:三界众生本无轮转,真一道?本无生灭。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故曰:了即业障本来空,未了应须还宿债。……只为息此一念,一灵妙有,亘古长存。盖由结爱为根,积想成业,故有种种受生,种种偿报,千生轮转,万劫苦恼,转转不息,罔自觉知。座下四众受度亡魂:我以非舌言,汝以非心听,向非言非听处,猛烈悟来,毕竟不落万缘,超出万幻,则三业六根,一时净尽……大众闻此法音,顿然解悟。”(《岘泉集》卷七)洋洒洒千余言,不啻佛教徒宣唱“法音”。

与不少道士结合内丹大讲性理之学的同时,又有一些道士大讲佛教的“参究”。明初全真道士何道全是其中之一。其门徒给他编辑的《随机应化录》,记录了他游历江、浙、淮、楚、山东、河南、陕西等地的言行,其中既有与道士、信徒及官吏等讲道的言论,又有与一大批僧人参禅论道的言论。兹举数例如下:

师至邳州佑德观,有秀聚峰和尚参师,问“念佛”二字?师曰:“何必远求,自己的佛如何不认?假如诸将西方佛来,却把你自家佛放在何处!汝不闻川老云:……身中自有真元始,何须心外觅天尊。儒云:吾身自有一太极也。”和尚再问曰:“请师开示念佛捷径法门,得见佛面。”师笑曰:“吾语汝,……且念佛法门有三等:一降魔,二观想,三参究。此三段俱不在念佛数珠上。”(《随机应化录》卷上)

这段话大意谓前两等念佛法门为根柢浅者所行,行之,不能见佛成佛,只有第三等“参究”,方能见佛成佛。他说:“参究念佛者,须择静处,节饮食,厚毡褥,宽衣结跏趺坐,竖脊调气,屏除杂念。然后将佛号轻轻举起,不在出声,默念一声至百声。如有杂念,重头再举,直至百声无间断。一声声参究意义:念佛的是谁?四大分张之时,念佛的归于何处安身立命?且参且念,时时不离。行住坐卧中参念,不可忘却穷根究本,直须要个明白。直至不参自参,不举自举。日久月深,猛然摸着自己鼻孔,认着阿弥陀佛。恁时一声,即登彼岸,胜似念千万亿佛名,数念珠耗气也。”(《随机应化录》卷上。)

师至东海大伊山古佛陀寺,与梁和尚语间,有铁牛和尚参师,拜求指个生死路头,教个出身之处。师曰:“有成有败是生死路头,无去无来是出身之处。……吾今直言与汝:若情忘念灭便是生门,意乱心狂便是死路。其心不与万法为侣,一性孤明湛然独照,此乃出身之处。”乃作诗曰:“不灭不生性湛然,无来无去出三千。要知这个翻身处,踏破虚空透妙玄。”(《随机应化录》卷上。)

师至静室,有僧聪都参师,问曰:“假如有一女子迎面而来,看为女子,看为男子乎?”师曰:“此是古语公案,要你自参自悟。吾若开解,难做功夫。”其僧再三请解。师叱曰:“看作女人著境相,看作男子无眼目。真性本无殊,著相生分别。背境向心观,自然万事彻。”师又叱曰:“学落花流水去。”其僧不语。师曰:“见如不见,焉知男女?心若无心,焉有罪福?大道不分男女,你别辨做甚!”(《随机应化录》卷下)

仅此数例,已可看出何道全对禅学是颇有研究的,如不看他的穿戴,会以为他是很有修养的禅僧。他曾作《三教一源》诗说:“道冠儒履释袈裟,三教从来总一家。红莲白藕青荷叶,绿竹黄鞭紫笋芽。虽然形服难相似,其实根源本不差。大道真空元不二,一树岂放两般花。”(《随机应化录》卷下。)他看来,三教本是同一藕根上的红莲、白藕与荷叶,同一竹根上的笋芽、黄鞭与绿竹,其宗旨与思想都是“不二”的,只是各家的穿戴不一样罢了。这大概也是当时三教状况的真实写照。

明中叶以后,道教趋于衰落,思想理论无所创新,但融合儒、释的步伐仍未停止。活动于明嘉靖、万历年间的道士陆西星,被称为内丹东派的开创者。他的内丹理论同样继续融合儒、释。首先,他主性命双修,阴阳双修,而用周敦颐的《太极图说》思想加以阐释,说:“性则神也,命则精与?也。性则无极也,命则太极也。”他认为:“所谓性,即无极也,所谓命,即二五之精也。”二者是人生所必具的:“人之生也,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二者妙合,而人始生焉。”故性命必须双修。但“性(即神)为命(精、?)之主宰”,“性定则神自安,神安则精自住,精住则?自生”。故其丹法是“自无为而有为,有为之后而复返于无为”,即从性功开始,经命功再返回性功。可见修性炼神为其丹法之重点。其次,陆西星仍袭用理学家“天命之性”、“气质之性”的观点,将人性分为自先天而来的本性和自后天而来的气质之性两种。他说:“夫性一而矣,何以有本性、质性之异?曰:本性者,自先天而言之,清净圆明,混成具足,圣不加丰,愚不少啬者也。质性者,自后天而言之,生于形气之私,于是始有清浊厚薄之异。”照他看来,这个来自先天的本性,是“清净圆明”,洁白无瑕的,任何人都“具足”无缺,圣人不会多一点,愚人不会少一点。那么,人为什么有贤愚、善恶之分呢?他认为,这是由于人在后天所具的质性不同的缘故:“性则水也,落于气质,犹水之入于泥淖中也。决而行之,但见泥淖而不见其水,泥淖岂能自行,水行之也,但水混于泥淖而不见耳。”因此他把清除这个由质性带来的泥淖作为修性的主要课题。第三,以遣欲澄神为清除质性泥淖的手段。陆西星认为,使人本性浑浊、元神不得清静的大敌是人欲。他说:“凝神之要,莫先于澄神,澄神之要,莫先于遣欲。《清静经》言:‘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易》曰:‘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所谓洗心,即澄神之谓也。周子曰:‘无欲故静。’所谓无欲,即遣欲之尽也。”(以上皆见《玄肤论》,《方壶外史选刊》卷下)心寡欲,虽为道家固有思想,亦为《清静经》的主旨,但此论“遣欲澄神”,难免融有理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因素,其所引“周子曰”云云,亦已露其端倪。为了阐述“遣欲澄神”,他又引进佛教“真”、“妄”、“迷”、“觉”等说法:“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所谓心者有二焉:扰神之心乃妄心也,好静之心乃真心也。”他又说:“夫人之一心,本来无二,但以迷、觉而分真、妄。《金刚经》云:云何降伏其心?人生而静,天地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既有欲矣,则情随境转,真以妄迷,纷然而起欲作之心。”(《吕祖百字碑》卷上,《方壶外史选刊》卷上。)既有妄心,即惊其神,其神可得清乎?既惊其神,即著万物,既著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生烦恼。烦恼妄想,忧苦心身,心可得而静乎?”(《玄肤论》,《方壶外史选刊》卷下。)要使神清静,既要遣欲,又要除此妄心。“以真销妄,妄尽真存,正觉现前,方名见性。”(《吕祖百字碑》卷上,《方壶外史选刊》卷上)见“遣欲澄神”、“以真销妄”是陆西星内丹理论的根本点,而这正是儒、释、道融合的产物。

活动于清乾、嘉时期的全真龙门派道士刘一明融合儒、释更突出。他以丹道解《易》,又将易学、理学融入丹道,使其内丹理论更具理学思辨色彩。

(一)先天真一之气

刘一明认为,道生天地万物是生生不息的造化之道,是道的顺行。但道不能直接产生天地万物,必须经过一个中介才能实现,这个中介就是“先天真一之气”。他说:“造化之道,生生不息之道。推其道源,盖自虚无中而生一气,自一气而生天生地产阴阳。阴阳再合,其中又含一气而成三体。三体既成,一气运动,阴而阳,阳而阴,于是万物生矣。”(《悟真直指》卷二,载《道书十二种》,《藏外道书》第8册)种观点来源于《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宇宙模式,所谓“先天真一之气”相当于道所生之“一”。刘一明认为,由道的顺行所产生的万物,终有死期,人也一样。欲求不死,只有修逆而行之的丹道,才能使人回复到未出生前的胎儿状态。因为胎儿乃是由“先天真一祖气”孕育而成,且只有此“一点祖气”,“别无加杂”( 《象言破疑·胎中面目》,《藏外道书》第8册。)而此祖气至善至纯,故“天地万物水火刀兵俱不能伤,七情六欲五贼四相俱不能近,究到实处,只一虚空而已”( 《象言破疑·胎中面目》,《藏外道书》第8册。)刘一明认为,人如回复到那种状态,就将与道永存。所以他既把所谓“先天真一之气”作为道生万物的中介,又把它作为修炼内丹的根本和最后归宿。因而他称“先天真一之气,为人性命之根,造化之源,生死之本”( 《周易阐真》卷首《先天横图》,《藏外道书》第8册)“即人生本来乾元面目”( 《会心内集》卷下《真正丹药论》,《藏外道书》第8册)故他说:“性命之道,始终修养先天虚无真一之气而已,别无他物。采药采者是此,炼药炼者是此,还丹还者是此……以道全形全者是此……长生长者是此。”(《指南针·百字碑注》,《藏外道书》第8册)

同类推荐
  • 藏传佛教认识论

    藏传佛教认识论

    量学因明视为打开佛教教理宝库的金钥匙,是证明佛与佛法正确可信的有力理论武器,将量学因明作为佛学的基础课,正式列为显学五部之首。宗喀巴大师就用因明学这只明察秋毫的“世间”慧眼和“打开教理宝库的金钥匙”,重新全面审视了印藏学者的一切经论学说,拨开了重重迷雾,打开了一个个症结,对那些被缺乏精细理性思辨素质的历代的解经者们搞得乱无头绪、错误百出、违经背理的学说观点,一一做了纠正,一个更合乎理性的、新的显密佛教理论体系,被创建了起来。
  • 圣经故事:爱的胜利

    圣经故事:爱的胜利

    《爱的胜利》分册,是《圣经故事》的第五分册,本卷回顾了基督教会一千九百年来的历史,讲述了基督教历史上重要的人物和事件,并在卷末复述了《圣经》最后一卷《启示录》中的故事。
  • 佛门100种消除烦恼的方法

    佛门100种消除烦恼的方法

    人生之所以滋生烦恼、苦痛,只因人之本心远去,心为俗世尘埃所染,身为名利之欲所苦,拿得起却放不下,让自己成为一只“负重的骆驼”,艰难前行,不知何时会被“最后一根稻草”压下。听从佛陀的劝诫,清扫心灵的尘埃,也就远离了烦恼苦痛的人生,修得了欢喜圆满的人生。
  • 圣经故事:先知与君王

    圣经故事:先知与君王

    本书讲述从所罗门王起犹太民族700余年的历史,对应《圣经·旧约》的后27卷。该卷讲述了犹太国从辉煌到亡国,犹太人被驱逐出故里四处流亡到重返家园的历史。
  • 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佛教的传入与传播》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佛教史相关历史知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佛教的传入与传播》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热门推荐
  • 异界禁忌传说

    异界禁忌传说

    他是禁忌的存在....任何传唱的人,杀无赦....那满腔热血少年,如何剑荡异界河山,千年寂寥守候,换来的不过一场落寞,他能冲破世间的枷锁冲出天地么?且看此书为各位带来一个全新的异界之行。
  • 一匹马换一相公

    一匹马换一相公

    一匹马换回一个相公,赔否?一匹马娶到一个媳妇,赚否!这年头,找个厚道的媳妇儿不容易啊!
  • 明婚暗娶:boss请息怒

    明婚暗娶:boss请息怒

    萍水相逢,他们只是彼此生活中的陌生人。阴差阳错,被人下药,她失了身,他失了心,原本想要一笑而过,他却因为一句负责而不肯放人。她逃离,他紧追不放,当心开始沦陷,却是一场阴谋的浮现,是真心是假意,谁能看清,谁又能明了情关难过?将她紧紧困住,即使天涯海角也不肯放手,只因为第一眼的宿命,只因为,婚礼正在进行时,而两颗悸动的心能否在最后交给永恒?苏芙说,我们之间,真的存在爱情吗?古沂南,你是我害怕触碰的回忆,却也是我向往的风景……古沂南说,苏芙,你是这辈子唯一一个让我既心疼又心痛得女人!
  • 星星峡传奇

    星星峡传奇

    无为,原名赵亮。甘肃平凉人,定居广西北海。出版有中短篇小说集《周家情事》。广西作家协会会员!
  • 侯门正妻:弃妇抵万金

    侯门正妻:弃妇抵万金

    某女目睹男友与她人上演活春宫,误踩香蕉皮,搭上穿越的末班车。出身低贱的幼妇空有正妻之名,饱受小妾欺凌陷害,不幸而亡。强悍之魂附身弱女,罚小妾、惩刁奴、斗婆婆。从此,深宅内院,风生水起、广阔天地,自由自在。…………………………失去家族的支持,正妻的名份被豪门旺族小姐取代得知被休,她人前泪水涟涟,转身笑脸如花可是--被扫地出门的弃妇就能六根清净吗?媚眼如丝的三爷、云淡风轻的六爷都是小叔,小叔戏嫂天经地义。冷酷邪魅的王子、风流倜傥的帝师都是权贵,权贵夺美激流汹涌。………………三媒六聘,一波三折,她以弃妇身份再嫁王侯之门,正妻之位名符其实然而--皇上御赐的平妻、仰慕夫君的才女、两小无猜的公主、婆婆选中的佳媳接踵而来,窥伺她的丈夫,明争暗夺、阴谋诡计此起彼伏。某女举双手双脚欢迎,来者皆是客,我是正妻,要有正妻的派头和气度,摆不平她们就枉自己重生一次。………………兜兜转转,聚散离合,难逃旷世情缘。一个是风流倜傥、权倾朝野的强势王侯,堪比天高一个是家族没落、毫无依傍的颖慧弱女,犹如地薄两心相依,执手此生,天与地的结合处便是繁华尽头、莽莽青黄。…………场景之一:洞房花烛夜,男人上下其手,某女半推半就,男人意乱情迷之际,某女亮出尖利的虎牙。男人的血滴在洁白的元帕上,如冰雪中绽放的红梅。某女万分同情拍着男人的脸说:落红了,你任务完成,我要睡觉,请勿打扰。次日,收元帕的婆子喜笑颜开,男人挤出几丝笑容的脸比锅底还黑。某女叹服不已,狗血真是万能的,没有时空的界限,不服不行。……精彩对白:某男虚心求教:航海司主事大人取洋名叫P.T,贤妻通洋文,可知何意?某女阴涩回答:P.T的意思是英勇,朝中取洋名很流行,夫君不如也取个洋名,依妾身看就叫W.C,意思是宽容,夫君觉得如何?某男自恋奸笑:W.C不错,贤妻博学多才,为夫佩服。你我成婚多日,至今未圆房,为夫委曲求全,马上就跟你行房,当做对贤妻的奖励。某女腹谤哀嚎:我不上公共厕所,不――我不要被公共厕所上。……………一夜纵情欢爱,原来公共厕所的实战这么差,比起她的理论经验,简直是幼儿班的水平,枉担了公共厕所之名,还需她这个活了两辈子的腐女调教哟。…………………………注:1、此文以爱情、美男、宅斗为主2、各色美男养眼可心,结局一对一
  • 男人的肋骨

    男人的肋骨

    《男人的肋骨》以两广手信之一金银肝为例,娓娓道来食材的制作、吃法、味道和奇遇。读之,与文中描写的众生一样,垂涎不止,起卧不安。老男人吃风情万种的金银肝:“发觉有人艳羡,那老男人越吃越发心满意足,越发嚼得咂咂有声,越发喝得咕噜生响。活脱脱一副镶了金牙就特别爱笑,戴了手表就特别爱撸袖子的表情。”
  • 沟通无极限

    沟通无极限

    本书避免了一般口才读物中常见的那些枯燥的理论教条,也没有罗列那些可望而不可及的口才奇迹,而是从大家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深入浅出地探讨了“沟通无极限”这个口才理念,将一系列提高口才的方法清晰地展现在您的面前。这一过程遵循了“了解-学习-实践-应用”的科学学习步骤,并且力图让每一位读者将本书提出的106个智慧运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去,为每一位读者切实提高自己的口才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并且有助于读者从中有所感悟,提高锻练口才的积极性。
  • 死亡神座

    死亡神座

    带着巫妖王的记忆,踏入与游戏一样的世界,有着掌握死亡的心,必会重新踏上死亡的神座,成为史诗中的一员。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帝妃绝恋:慕蝶情缘

    帝妃绝恋:慕蝶情缘

    原本他以为帝位于他只是不相干的东西,谁想要都可以拿去,自己的生命也是可以随便失去的,遇见她,才明白自己想要活下去,想要和她一起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