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5600000013

第13章 道士傅金铨思想述略(2)

如何炼心呢?其方法,一在存养,即存养真心;二在去欲,即去除一切私欲妄念。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去除欲念是为了复现真心,要存养真心,必须去除欲念,他以镜与尘作比喻,说:“心犹镜也,镜本自明,因尘而蒙,然则欲镜之明,只要去尘。”(同上。)真心和欲念的关系也是这样,“真心无欲,有欲是尘”(同上。)。他又以水与风浪、泥沙作喻,说:“真心本自安和静好,所不静好者,物欲动之耳。譬水之本源,至清至洁,不动不荡,风激之而成浪,泥淖之而始浑。”又说:“水本至静,风浪动之;水本至清,泥淖浊之。去浪而水自静,去淖而水自清。清是其本体,静是其本性。真心亦犹是也。”(同上。)这就是说,人的本心,即真心本来是明的,清的,但因入尘世染上了灰尘,混进了泥沙,就使它不明不清了。要使真心复明复清,只有像拭镜和扫地一样,擦掉或扫掉在上面的灰尘和泥沙,舍此无别的办法。此真心上的灰尘和泥沙是什么呢?就是人的私欲,它是蒙蔽和污浊真心的罪魁祸首,必须加以清除。据说,在这点上,三教圣人也是完全一致的,“佛曰寂灭,灭此欲也;老曰清静,静此欲也;儒曰克己,克此欲也”(《性天正鹄》卷一。)。所谓炼心者,就是“炼去欲心,现出真心”(同上。)。炼去了欲心,也就“明善复初”了。

但人的欲念是很多的,有情欲、贪欲、妄念等等,它们引导世人追求美色、名利……而且贪求不已,永远不能满足。傅金铨说:“人心贪欲,如蛾赴火,如蚁附膻,晓夜无停,一刻不肯放下。权利牵于外,忧虑煎于内,神为心役,心为物缚,得失之念交攻,贪妄之求无已,安乐国成不靖之天矣!”(《性天正鹄》卷一。)有了私欲的存在,心不得清,神不得宁,“名利纷纷,俗尘扰扰,障却本心,迷失真性”(同上。)。“妄念起则驰其神,神驰则真主离位,不安其宅。”(同上。)因此各种私欲妄念的危害也是很大的,必须想法克服它。

为了克服私欲妄念,傅金铨提出了一个遇事不动念,睹物不着迹的方法,他说:“但凡百事件不起心动念,日唯减事收心。比如宫商妙响,偶然到耳,不必其闻也。美丽华颜,偶然触目,不必其见也。但心不著迹,便毫无沾滞,我与声色无干,声色自与我无涉矣。”(同上。)又说:“修行人异于人处,在屋漏不愧,遇境不迁,众人爱我不爱,众人贪我不贪。心似翔鸿,意如秋水。无心于境,无境于心。无事而修心炼性,临事则对境炼心。所谓对境忘境,不沉于六贼之魔,居尘出尘,不落于万缘之化。”(《度人梯径》济一子释文。)

他指出,人的私欲妄念是很顽固的,它时起时灭,很不容易克服。他说:“功夫在克去己私,时时息念。然而己私难去,不易克也。”(《性天正鹄》卷一。)特别是有些欲念,“时出时入,忽出忽入。古人意谓之马,心谓之猿,谓其矫捷不测也。制之如制猛兽,如缚龙

不仅如此,他还赋予“心”以和“道”一样的本质属性。首先,“道”被认为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世界的万有万象都由它产生出来。此即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白玉蟾将此属性给予“心”,说:“心者,造化之源。”(《道德宝章》之《为道》章,见《藏外道书》第1册。下引《淳德》、《后己》各篇,皆载此书,不再一一作注。)“造化”指宇宙或自然界,意即心是自然界的源头。其次,“道”被认为寓于万物之中,是万物的主宰,它指导着万物有序地发展变化,此即所谓“道为万化之宗。道在万化而非万化。万化出乎道而入乎道”(《淳德》)。白玉蟾也将此属性赋予“心”,说:“心为万法之主。”(《后己》)“心超物外而不外物。”(《巧用》)“万法归一,一心本空。”(《体道》)再次,“道”被认为是永恒的,物有生死,道无生死,此即所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廓然独存,无穷无尽”,“同乎无始,同乎无终”(《象元》)。白玉蟾亦将此属性赋予“心”,说:“身有生死,心无生死。”(《体道》)“此心长存,本无生灭。”(《韬光》)“心无所始,亦无所终。”(《虚心》)如此一来,“心”便取得了与“道”一样的全部本质属性,即它是万物的本原,宇宙间的万有万象都由它产生出来;它寓于万有万象之中,掌握着世界的变化发展;万物有生死,它却永世长存。这样性质的“心”,自然不是物质层面上的人心(心脏),也不是指由此心所产生的思维意识(古人认为心是人的思维器官),而是不折不扣的哲学范畴中的本体意义的“心”,被称作本心、真心、道心。

尽管这种本体意义的心,不同于物质层面的人心和它的意识,但因“道不远,在身中”(《居位》),“道不离我”(《三宝》),所以这种等同于道的心,自然也在人的身中,或者说,它是人心蛇”(《性天正鹄》卷一。)。因此要克服它们,非下决心费长工夫不可。为此他强调指出,在克欲过程中一定要有长期用工的坚韧性,绝不可半途而废。他说:“理欲交战,理不胜欲,此际大要把握,盖欲顺而遂心,理逆而违意故也。遏之须强忍之力,否则,未有不败。”(同上。)即是说,在理欲交战中,当“理”不胜“欲”时,恰是到了成功或失败的重要关头,如果继续坚持以理伐欲,发挥人的坚韧性,长期坚持不懈地战斗下去,一次不胜来二次,二次不胜来三次,总有一天会战胜私欲,重现天理;反之,如果知难而退,以理顺欲,终将失败。

克去私欲的过程,就是恢复真心真性的过程,在恢复真心的基础上,还要施行存养工夫。他说:“炼心之学,存养为先。”(《度人梯径》济一子释文。)存养真心就是存养天理,“养我真心,空洞无物,所有者理而已。此理即是天理,即是道理。空寂之体既立,则诸识无依,复我元初真常本体,虚灵洞彻,一片空明,得大自在矣”(《性天正鹄》卷一。)。即是说,当心中的私欲清除以后,心中所存者已是纯然天理,这时我已回归到真常本体状态,自然与道合真,出入无间了。

三、人道为仙道之阶的净明论

净明道核心教义是修习忠孝,以涵养忠孝为修道根本,以修习人道为仙道的基础和阶梯,认为不修忠孝,无由入仙道之门,不经人道不能达成仙道。这是以往许多净明道士特别是元代刘玉反覆阐释过的内容。傅金铨对此根本内容也作了相当的发挥。他说:“欺诈者,杀佛之戈矛,忠孝者,成仙之阶级。不尽三纲五常,必入四生六道,求道之士,恶可以不忠孝耶?”(《杯溪录》卷上。)又说:“君本我所当忠,父母我所当孝,兄弟我所当友爱。仁孝恻隐,义尽纲常。不欺是我本心,不诈是我天良。《书》曰:彰厥有常,吉哉!”(同上。)在《道海津梁》中又说:“诸君子之从吾游者,将何以教之?登高自卑,行道自迩。莫问冲霄,先凭根地。欲学神仙,先为君子。人道不修,仙道远矣!人道是仙道之阶,仙道是人道之极。不有人道,安求仙道?正心修身,徙义崇德,此庸行也;孝弟忠信,忍让慈惠,此庸德也。庸德之行,庸言之谨,真学志士,必自此始。……余垂家训,新书二联:忠信立身之极,昭兹令范;孝弟为人之本,敬尔天常。”(《道海津梁》卷一。)他认为,“三教鼎立,如一屋三门,中无少异。儒立人极孝弟之道,报本反始,正心诚意,道德之源,此范围形体之道,入世之法也。仙佛在声臭之表,形气之先,出世之法也。出世必基于入世,欲求出世之功,先讲入出(疑“出”为“世”之误)之道,儒其大宗矣”(《杯溪录》卷上。)。即是说,出世基于入世,且必先入世,方能出世。此与仙道基于人道之说同义。

由上可见,傅金铨和其先辈们一样倡言三教合一之说,特别是在教义和宗教实践上主要坚持融合儒家理学,表现出一个净明道士所具有的基本特色。

附录:傅金铨所属道派考

傅金铨生平事迹留下记载太少,在现存的有限记载中,无一字谈及他属何道派,但据一些资料分析,他当是净明派道士,理由有三:

第一,阿应麟为他的《杯溪录》所作的序中说:“《杯溪录》者,济一道人傅子金铨证道之书也。……道人自言受训于纯阳吕祖(即吕洞宾),应八百之谶,首先忠孝,若尧舜禹文周孔道统相承……”(《杯溪录序》。)所谓“八百之谶”,又叫“龙沙之谶”,是净明道士中流传的据称是该派祖师许逊留下的一则预言。最早见于南宋道士白玉蟾所写的《旌阳许真君传》和《玉隆宫会仙阁记》。《旌阳许真君传》说,许逊斩蛟(蛇)之后,曾留下预谶云:“吾仙去后一千二百四十年间,豫章(今南昌市)之境,五陵之内,当出地仙八百人,其师出于豫章,大扬吾教。郡江心忽生沙洲,掩过井口者,是其时也。”(《修真十书·玉隆集》。)此后元明清各代所出的一些净明道资料,如元代所出《净明忠孝全书》卷一之《净明道师旌阳许真君传》和《西山隐士玉真刘先生传》,清代所出《逍遥山万寿宫志》卷四《许逊传》,卷一《龙沙谶记》,卷一五《定宇天光记》等,皆记有此谶语,文字基本相同。只清代书中将一千二百四十年,改为一千四百四十年。其基本意思是说,祖师许逊死后一千多年间,将会有很多弟子出来振兴净明道。无疑这是后世净明道士编造的神话,目的是在净明道衰落以后,借助许逊在民间的影响,用此预言耸动听闻,招揽信徒,以图再兴。元初刘玉就曾借助这个预言,宣称净明法师胡惠超(唐代道士)和祖师许逊先后下降,告诉他“龙沙已生,净明大教将兴”,叫他做八百弟子之首,振兴净明道(《净明忠孝全书》卷一《西山隐士玉真刘先生传》。)。后来果然经过多年阐教,将净明道重建起来。此“八百之谶”是净明道所特有的,不见于他派,傅金铨既然自称“应八百之谶”,无异是向人宣称自己是净明道士。应该指出,这个谶言,最初只与许逊相联系,被称为许逊所留,但至明清时,吕洞宾(号纯阳)十分走红,道士们又把很多事和他攀上关系,将他编进这个谶言中。如记述净明道祖庭的《逍遥山万寿宫志》卷五就为吕洞宾立传,名曰《龙沙应谶吕真人传》,其中说,钟离权(号云房)收吕洞宾为弟子之后,曾告诉他说:“吾赴帝召,汝好住人间,修功立德,应龙沙之圣谶,符两口之宗师。”(《逍遥山万寿宫志》,《藏外道书》第20册。)傅金铨《道书十七种》中收有《樵阳经》一书,更谓此经是上帝命吕纯阳和许真君共同授与樵阳子(傅金铨说,樵阳子就是元初重建净明道的刘玉),并叫樵阳子转授给八百弟子云云(吕纯阳《樵阳经序》,《藏外道书》第11册。)。这样,既将吕洞宾和八百之谶拉上了关系,又将吕洞宾塑造成了净明道的另一位祖师。由此也可以知道,原来傅金铨所言受纯阳吕祖之训非他,乃受纯阳吕祖净明宗教之训也。

第二,傅金铨《道书十七种》中又收有《度人梯径》一书,全名是《孚佑帝君纯阳吕祖师度人梯径宝章》,共八卷,前四卷书题下署傅金铨敬释,后四卷书题下署傅金铨敬录。全书内容是托名吕洞宾向弟子讲道,更具体地说,则是将吕洞宾打扮成净明道的祖师,在向八百弟子(主要是向傅金铨)讲道。如该书用吕洞宾的口气说:“昔者钟离师十试,吾且坚贞,然后授以开净明宗旨,无非因时度济世人。”(《度人梯径》卷四。)又说:“上帝敕命,总化八百之徒……异日谶兴,洪洚疫疠,民灾百出,是其时也。有道者闻之,莫不皆至,施功积行,显道匡时,则八百会矣。”“吾苦心化度,应都仙之谶……许都仙拔宅于豫章西山,先发道脉,留谶龙沙,以为千二百年之兆,今其时也。”(《度人梯径》卷一。)又说:“吾奉(按此处当脱“帝命”两字),阐教五陵,时刻不暇,以成全诸生大道,勉之。”“吾游豫章至此,观各坛弟子,口是心违,实力用功者鲜矣。汝等宜尽心斯道,青出于蓝,吾有厚望焉。”(《度人梯径》卷六。)此书卷六主要篇幅记述吕洞宾训诫傅金铨之语,如云:“济一质性聪敏,心性纯和,还要加志苦炼,日新不已,吾今传汝金丹。”(同上。)“汝问樵子(按樵子当为樵阳子之误),樵子与汝有甚葛藤?只要汝道心如天,不用汝问他,他到要来寻你。……况樵子为八百开阐首领,焉有不来相会?姓名出处,何必造问,自后便知。”(同上。)当傅金铨向吕洞宾陈述:意欲西游川蜀,但又担心老母在堂无人奉养,不知如何是好时,吕纯阳答道:“知汝困守逆境,进退维艰,远涉穷途,亦非善策。汝读圣贤之书,父母在,不远游,汝母年迈,岂可远离?”(《度人梯径》卷六。)另一处又说:“济一知道玄微否也?……子之薄势利,等富贵如浮云,由来旧矣,且所望不奢,求碗粥以膳家口,而求道之志,则泰岱焉,天之施恩于汝母者此也。”(同上。)“汝济一之境,可谓苦之极者,而贪心妄想,尚不系其怀抱……实道中第一流人物。然非历斯境况,何以励汝操持!天之玉汝成也,可谓厚矣。度弟子得如汝者,亦可以副吾之望矣!”(《度人梯径》卷七。)类似这种话头还有很多,兹不备举。我很怀疑此书、至少此书后四卷的作者就是傅金铨,是他用扶箕降笔的手法将此书写成的。通过此书如此叙写,很清楚地向人们展示出一幅净明祖师吕纯阳向八百净明弟子(主要向傅金铨)讲道的画面,这就更进一步以形象的方式向人们证明傅金铨确是净明派道士;而此书恰好就是对他“受训于纯阳吕祖”的注脚。

第三,净明道教义的核心是忠孝,它视忠孝为修道的根本,视人道为仙道的基础和阶梯,修人道(主要为忠孝)即修仙道之基础,只有这一步修好了,才有可能进而修持仙道,得道成仙。傅金铨的思想如何呢?前引《杯溪录》阿应麟序,说傅金铨“自言应八百之谶,首先忠孝”,傅金铨《赤水吟自序》再一次说“仆久居赤水,接引来贤,首先忠孝”,都表明他把忠孝看作是高于一切的东西,是修道的命根子。在他的著作中,更有很多谈忠孝的文字(上面谈其思想时曾作过介绍)。此外,他又“以孝行闻乡里”。凡此,皆可证明他的言行与净明道教义是十分吻合的。道士融合儒家伦理纲常是十分普遍的现象,至明清时尤为突出,但将儒家伦常忠孝摆在修道的首位,并作为教义的根本和核心,则只见于净明道,其他道派只把它作为教义理论的次要内容。傅金铨的思想特征完全与净明教义相符,难道是偶然的吗?

综合以上三点,我断定傅金铨是净明派道士,大概是不错的。

同类推荐
  •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仓央嘉措传与诗全集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仓央嘉措传与诗全集

    他像西西弗斯一样,被无法抗拒的命运困锁着,被高高在上的诸神无休无止地惩罚着,他是黄金囚笼里最高贵的犯人。虽然有芸芸众生对他顶礼膜拜,却没有一个人怜悯地抛给他囚笼的钥匙,诸神把世界托付给了他,他却只想要回他自己,要回那个最真的自己。
  • 红尘禅影3:黄檗无念禅师说禅

    红尘禅影3:黄檗无念禅师说禅

    《嘉兴大藏经》新文丰版第二十册《黄檗无念禅师复问》,内容含《醒昏录》。黄檗无念禅师撰,明闻校订。明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刊行。黄檗无念禅师,名深有,明末著名禅师。深得憨山、袁宏道、李卓吾诸人之推崇。本书卷一至卷三为作者回答友人询问佛法禅理与生死问题的回信,卷四至卷六收《醒昏录》、法语、酬问、牧牛图颂,及传记资料等。
  • 法眼宗研究

    法眼宗研究

    《法眼宗研究》论著主要对法眼宗的形成发展、禅学思想内容、宗风特色、衰落原因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和细致的研究。论著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前言部分,对选题缘由、法眼宗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思路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说明;二是论著的正文部分,共分五章。第一章,探讨了禅宗传衍与法眼宗的形成问题。第二章,探讨了法眼宗的传播发展与区域分布及其现当代传承。第三章,主要对法眼宗最为重要的禅学思想理论进行了研究。第四章,主要探讨了法眼宗的宗风特点。第五章,在唐宋政治、思想和文化的整体背景以及禅宗自身发展走向衰落的趋势下重点探讨了法眼宗衰落的主要原因。
  • 佛修大智,道养心性

    佛修大智,道养心性

    谈佛论道,目的是去除我们心灵上的杂念,智慧一旦在生活中发挥功用,则活泼自然,不受欲念牵累,让人焕发全新的生命活力,扭转人生危局。同时,有了佛道,就有了富有大千的生活,它如同山中的清泉,可以洗涤心灵的尘埃,用一颗平和清净的心,创造自己的事业,开创人生的辉煌。
  • 圣严法师开释人生

    圣严法师开释人生

    大忙人的清心咒,听佛学高僧揭秘不忙碌的智慧, 老百姓的草根禅,随禅宗大德参悟不烦恼的人生。 谈佛论禅,于五行方外观自在; 修心养性,在红尘俗世悟禅机。
热门推荐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一对小冤家

    一对小冤家

    一段不痛不痒的情,没人珍惜;一段又疼又痒的爱,没人肯放弃。情,会让你痒,但最终还是会让你疼。
  • 落泪的爱之天使

    落泪的爱之天使

    他,是当之无愧的豪门贵胄,却从小失去最亲的母亲。母亲情人之子林非焉在失去双亲后被他的父亲“好心”地收养,他从此堕入亦兄亦母的焉纠缠不清的一段孽缘,直到遇到她。这个坚强善良、聪明灵秀的女孩又是否是毒杀他的爱情毒药?他与焉又该何去何从?
  • 帝霸

    帝霸

    千万年前,李七夜栽下一株翠竹。八百万年前,李七夜养了一条鲤鱼。五百万年前,李七夜收养一个小女孩。今天,李七夜一觉醒来,翠竹修练成神灵,鲤鱼化作金龙,小女孩成为九界女帝。这是一个养成的故事,一个不死的人族小子养成了妖神、养成了仙兽、养成了女帝的故事。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天价为聘之嫡女

    天价为聘之嫡女

    她是个掉价的哑千金,却在媒婆前来提亲的时候,说出一句,“非天价为聘,不嫁。”仅此一句话,让天下大笑,却也引得四方好奇,哑千金会说话?从此,她开始了斗,斗庶母,斗庶女,甚至斗嫡长女。以斗为乐,以斗气人,以斗怡己却被白兔看上了,开始了永无安宁的生活……谁知道,他竟然是……自己的完结文推荐《绝宠皇后》《恶魔儿子天价娘》精彩片段抢先看:“娘子,你不觉得你相公很可怜吗?”小白兔的声音。“怎么了你?”堂堂慕容家的少爷,可怜?这简直就是一无赖!“我已经很就没有抱过你了。”小白兔撒娇了。女子翻了白眼,前一刻才抱了,难道她记错了?“娘子,我想,我们该去‘造人’了。”刚学会的词,便用上了,这个叫做学以致用。PS:此文为正剧,非种田,却似种田,非宫斗,却似宫斗。另文文过程曲折,无虐心虐肺,女主腹黑,手段狠辣!男主自行想象。好友好文推荐:《魔君宠舞》《腹黑医生,别耍赖》《废后,桃花纷乱》《离婚不承宠》在移动手机阅读平台上使用的名称为《天价为聘娶恶妻》
  • 做最好的总裁

    做最好的总裁

    天道是天、人、地三才之道当中的常理,总裁扮演“天”的角色,以大公无私的心情,来因应未来的变化。天道尚“无”,所以总裁必须懂得“无为”的道理,来达成“无不为”的理想。身为总裁,应该不多讲大家便能体会,不多做大家便能努力,不多管大家便能自动,不授权大家便能尽责,不紧张大家便能快速,不发威大家便能警惕。“天”从来不做“事”,只求把“人”安顿好。总裁不必去处理“事”,却必须把它交给合适的“人”去处理。找对“人”,让他自由自在、自动自发去解决,则“事”必顺成。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