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5600000012

第12章 道士傅金铨思想述略(1)

傅金铨,清嘉、道间净明派道士。生卒年不详,活动事迹仅见零星记载。《巴县志》卷五曰:“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有傅金铨者,字鼎云,别号济一子。江西金溪人。入蜀寄居巴县,大开坛坫。自谓得纯阳符火不传之秘,所著有《道书十七种》。从游者众,其门下最知名者,有临川纪大奎,时官合州知州,有《易问》、《老子注》行世。”(民国二十八年修《巴县志》。)《杯溪录》阿应麟序曰:“《杯溪录》者,济一道人傅金铨证道之书也。道人淹通经史,工词翰,解声律,善画能琴,俊绝一时。以孝行闻於乡里,居善亲,与善邻,知夫宇宙事皆分内事,盖有由也。……道人自言受训于纯阳吕祖,应八百之谶,首先忠孝,若尧舜禹文周孔,道统相承。为君止仁,为臣止敬,为父止慈,为子止孝,各止至善,即各证厥修矣。”(《杯溪录》序,载《藏外道书》第11册。下引各篇皆载此书。)自云:“仆久居赤水(即今重庆之合川),接引来贤,首先忠孝,而大力精进之侪,卒不可得。”(《赤水吟》自序。)表明他在重庆合川亦住过较长时间,合川知州纪大奎盖即于此时拜他为师。《醉花道人传》又说:傅金铨“性耽幽寂,喜花酒,遇花辄饮,每饮必醉。……皆呼之曰醉花道人。殆借花酒以全其真者耶!囊琴之外无长物。喜文章诗画,间亦操觚,往来沅湘江汉,无不知有道人者。晚得容成秘旨,结茅妙高峰下。环庐种竹,门对清溪,植桃数十株。初春明媚,笑颊迎人。入其境,恍如天台刘阮”(《自题所画·醉花道人传》。)。其《覆纪司马书》称:“不佞于斯道究心且三十余年,丹经子书,搜罗殆尽。……迩来奔走二十年矣,江之东西,湖之南北,广闽淮海,足迹所经,声气所接,高人杰士,黄冠缁流,盖亦不少。”(《赤水吟·覆纪司马书》。)可见其活动地不限于四川、重庆,江西、湖南、湖北、广东、福建等地皆有他的足迹。其《心学》自序写於道光二十四年(1844),是现存材料中纪年最迟者,证明他在此年之后方逝世。

傅金铨在道教理论上颇有成就,曾撰著道书多种,被先后集结为《济一子道书》、《济一子证道秘书》、《济一子道书十七种》等刊行于世。此外,又有几种济一子内丹书批注也被刊行。《济一子道书十七种》是收书最多者。现存有民国十年上海石印本等,被近年出版的《藏外道书》第11册所收载。该丛书所收之著作,大致可分为三类:(1)傅金铨自撰或自编之著作,有《杯溪录》、《赤水吟》、《天仙正理读法点睛》、《道海津梁》、《性天正鹄》、《自题所画》、《道书一贯真机易简录》、《心学》等;(2)傅金铨对他人著作之注释,有《度人梯径》释文、《吕祖五篇注》等;(3)编辑他人之著作,有《外金丹》、《内金丹》、《邱祖全书》、《玄微心印》,《三丰丹诀》、《樵阳经》、《樵阳子语录》等。

现将该丛书所收傅金铨著作的思想内容简介如下。

本人文史功底既薄,道教研究起步又晚,所成之作,难免有谬误和不足之处,敬请读者和同行们指正。本已退休多年,四川大学宗教研究所能出资为我出书,实出过望,特在此表示谢忱。

宗教学是门年轻的学科,从缪勒1873年在《宗教学概论》中正式提出“宗教学”算起,到今天也不过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故宗教文化很古老并依然活跃,宗教学却还年轻。宗教学研究与宗教信仰是不同的,它虽然要涉及宗教信仰,但研究宗教和信仰宗教不是一回事。宗教学以人文学科的方法对宗教问题加以系统研究,使信仰不同宗教的人们能互相理解,是一门客观的学科。国家把宗教学列为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以及各省的社科基金都设立了宗教学研究课题,1995年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成立了宗教文化出版社。

宗教学是门年轻的学科,从缪勒1873年在《宗教学概论》中正式提出“宗教学”算起,到今天也不过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故宗教文化很古老并依然活跃,宗教学却还年轻。宗教学研究与宗教信仰是不同的,它虽然要涉及宗教信仰,但研究宗教和信仰宗教不是一回事。宗教学以人文学科的方法对宗教问题加以系统研究,使信仰不同宗教的人们能互相理解,是一门客观的学科。

一、性命双修、阴阳双修的内丹说傅金铨在教派上属净明派,而在内丹修炼上则主阴阳双修。他提出的“性命双修”说,主要论点是:性无命不立,命无性不全,性命必须双修。他认为,性系于心,本体为神;命成于气,禀气成形,人之生命就是神气相依的体现。因此修炼内丹必须效此逆而行之。他说:“大道不用色身,只用神气,神出于心,气出于色。有先天之梵气,有后天之血气,后天之气,生自先天,先天之气,藏于后天。归根有窍,贮纳有所,出入有门,进退有度。二气合一,归于黄道,所谓气归元海寿无穷。”(《度人梯径》傅金铨释文。)又说:“性无命不立,命无性不全,性命双修,合一不离,则神恋气,气留神,神凝气住,归根复命,丹结下田。”(同上。)“性为无中之真有,命为有中之真无,有无互入,神气相交,神凝气结,斯为圣胎。”(《崔公入药镜注》。)他又把性命解释为阴阳,说:“圣人体常知变,体化知终,知未生以前,此理充满太虚,一经命下,气以成形,理即赴之,自然而全,无少亏欠。性命者,阴阳也,阴阳合一,至道乃成。”(《性天正鹄》卷一。)又说:“性命双修,便是阴阳合德。未生之前,命是性之先天,既生之后,性是命之先天,性命合一,金丹乃成。……苟不达双修之理,阴阳离,天地隔,恶乎成之!”(《度人梯径》傅金铨释文。)因此,他所说的性命双修,实即阴阳双修,男女双修。

他对此进行阐发说:“性命双修,只神气二字,神属我,气属彼。”(《度人梯径》傅金铨释文。)又说:“欲晓神仙之学,当达身心二字。心为体,身为用。体是我,用是彼,神气之所从出也。以我之神,宰彼之气,离坎列位,神芝万株。”(同上。)此处所谓的“彼”即指女性,要用女性与己进行双修。他认为,男人已漏之后,一身皆阴,必须从同类的彼方(即女方)采得真阳、真气,方能成丹。此即所谓“取坎填离”。这与内丹清修派观点完全不同。清修派认为,坎离均在自己一身之内,只要取己身之坎,填己身之离,一己独修,便能成其大丹。傅金铨反对此种看法,他引《一笔勾》曰:“只说是命在身里头,谁晓一己无有。此个妙术,此个机关,原有彼我之分,不是一己之事。”(《吕祖五篇注·黄鹤赋》。)即坎并非一己之物,须从彼方才能求得。他又引《悟真篇》以证之,曰:“《悟真》谓:‘阳里阴精质不刚,独修一物转羸。’必须得彼中生气以点之,故曰:‘但得坎精点离穴,纯乾便可摄飞琼。’盗彼点我,如此明白,人何不细思乎!”(同上。)又引《金丹节要》曰:“金丹大道,全在神交,玉液玄机,别无妙术。……盖离虚坎实,离为阳中阴,坎为阴中阳,故曰‘取将坎位中心实,点化离宫腹内阴’。”(同上。)以此证明要填我离中之阴,非取自女方不可,即非男女双修不能成丹。

为此他十分反对入山修行和孤修静坐。说:“有等愚顽执著不化,死守清静,信杀不疑,苦修苦炼,昼夜打坐,使气血凝滞,鹊形鹤体,骨瘦如柴,到发黄齿落,犹不自悟,可胜叹息!……岂知坐到老死,都属空亡,究竟还是不细心读丹经之故。”(《吕祖五篇注·百句章》。)他进一步加以阐述说:“《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无根树》曰:‘离了阴阳道不全。’斯道必匹配,交接水火。世人见入山住静,不婚不宦,便谓此是修道。岂知道在人间,不在山内。……出世之法,即在此世法中求之。所谓世法者,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日用平常之事也。人道生男育女,修丹者效之。三丰祖曰:‘顺生人,逆生丹,只一句儿超了千千万,再休题清静无为枯坐间。’”(《吕祖五篇注·黄鹤赋》。)故性命“必要双修,不可单行。……世人只解孤修静坐,不悟双修妙理,离了阴阳,背却造化,断无成就”(同上。)。傅金铨没有专文系统阐述其双修炼法,但在其《吕祖五篇注》中,已经谈到了安炉立鼎、筑基铸剑、待时采药等等,足可

窥其双修法之一斑。其《鼎器歌注》曰:“修丹必用鼎器,鼎器为何?乾坤之体是也。夫乾坤而曰体,必非覆载之乾坤矣。……夫安炉立鼎,会合阴阳,攒簇火候,非是一人可以独行,须同心密契、辅弼三人,乃可施工。”(《吕祖五篇注·鼎器歌》。)此辅弼三人,盖即《玄微心印》所谓的选三“美鼎”(按指选二七、二八、二九之少女作鼎),就是以少女为炼丹之鼎,以之作筑基、采取、抽添的对象,完成炼丹工夫。此外,《吕祖五篇注》又对筑基铸剑、待时采药等,做了某些阐述。其所辑《道书十七种》中收录了《玄微心印》一书,所谈双修丹法比较系统,较详地论述了胎息、铸剑、筑基、玉液、金液、温养、面壁等内容,大概可以视为当时双修丹法的代表。

既主男女双修,就很难与三峰采战等淫秽之术划清界线,也难免遭到世人之指责。傅金铨对此作了再三辩白。声称三峰采战等术是旁门邪术,是地狱种子所为,双修丹法与之有根本区别。他说,双修丹法“虽分彼我,实属正大光明,并非卑污暧昧”。“虽有彼我之分,实非此等之事。”(《吕祖五篇注·黄鹤赋》。)其主要区别盖即双修派所谓的隔体神交,即修炼时男女对坐,男不解衣,女不解带,通过阴阳相感,而达到神通、气通。这与世俗的男女性交是不同的。故他说:“语曰:邪人行正正亦邪,正人行邪邪亦正。至心清净,毫无苟且。”(同上。)与之相应,傅金铨十分强调去欲净心在炼丹中的作用,企图通过修心炼性真正达到“神交”的目的。他说:“清静绝欲是修丹第一要紧工夫。祖有云:真金本是无情物,采取须凭真性全。”(《度人梯径》卷四。)只有清除了私心欲念,心完全清净了,才可能使我之神合彼之气,最后神气凝结而成丹。他要求将此净心绝欲工夫贯彻始终,渗透到炼丹的各个阶段中去,他说:“修丹之士,必先炼剑,始能采药,炼己功成,乃可还丹。所谓炼己者,正念当前,邪意不起,忘情空色相,拼死下工夫。临炉下手,元神不动,一心归命,即是炼己之功,即是铸剑之法。”(《吕祖五篇注·百句章》。)“下手行功紧要关头,在于对境忘情,对境而不染于境,斯真能淡于人情,忘乎物我,当其下手之际,万念皆空,一心归命。”(《吕祖五篇注·黄鹤赋》。)“一尘不染,始可安炉立鼎。”(《吕祖五篇注·鼎器歌》。)“但得药之时,切要正心诚意,戒慎恐惧,不可稍起贪爱之心,致乱邦国。”(《吕祖五篇注·采金歌》。)如此等等。总之,要将去欲净心贯彻始终,一刻都不放松,这是双修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由此确可看出男女双修丹法是与一般淫滥术是不同的。

二、去欲存真的心学

为了修道炼丹的需要,傅金铨又建立起一套去欲存真的心学。他声称,天赋给人的本心、本性,原是善的,“造化非元善不生人,人无有不善”(《性天正鹄》卷一。)。“赋禀于天,人人不殊,心心具足。”(《心学》卷一《心学论说》。)不管是圣贤还是愚人,都同样具有一份良心善性。傅金铨称此良心善性为“真心”、“真性”,认为它是人心之本体,“其体至虚,其量无垠,统百神,周庶务,万善之源,万理之都,历劫清静,本无污染”(同上。)。又说:“真心如太虚中存天理,至无而至有,夙世成形,皆具此心,皆具此理。”(《性天正鹄》卷一。)但此“真心”仅存于先天或人生之初,凡人“一入尘界,欲海波深,沉迷难醒”(《心学》卷一《心学论说》。)。其原具的真心真性渐渐丧失,“几希之良,有梏亡之”(《心学序》。)。遂使人生出种种罪恶来。他说,三教圣人有鉴于此,遂倡言心学以拯救世人,“儒曰存心养性,道曰修心炼性,释曰明心见性。教虽分三,理无二致”(《心学》卷一《心学论说》。)。目的都是为了教人“明善复初”,即去掉后天的习染,恢复本来之真心真性。

那么应该如何“明善复初”呢,其途径就是炼心。他指出,炼心是修道者的首要任务,“欲对神明,先求无过;欲求学道,先讲炼心”(《性天正鹄》卷一。)。只有通过炼心,炼去尘习,保持心地的纯正,才具备成圣成真最起码的条件,“正心诚意是作圣之基,即修真之路,未有心地未清而可以超凡入圣者”(同上。)。

同类推荐
  • 李叔同说佛

    李叔同说佛

    本书是弘一法师晚年将其学佛心得整理、修订,以大才子、大学者、大艺术家的俗家修为向常人揭示出佛门的真谛。他的演讲稿与辑录的处世格言被梁实秋、林玉堂等作家誉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
  • 佛度有心人

    佛度有心人

    红尘凡夫。人人都需要一颗禅心。,佛陀说:“人的生命,只在一个呼吸问。”生命短促,我们应该善待自己,思索活着的意义。生命不是用来寻找答案的,也不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它是用来愉快地过生活的。人生多一分烦恼,就需要一分禅心来解救
  • 佛学中的做人道理

    佛学中的做人道理

    从大量平凡而琐碎的生活事例出发,层层深入,以最通俗的语言,最常见的故事,将佛学的做人道理娓娓道出,使佛法智慧与尘世生活紧密融合在一起。佛道,佛道是一种大思想,大艺术、大智慧、大境界。禅,不仅是中华文化之精粹,亦为整个东方文化所推崇。佛,让我们远离尘世的烦恼,在喧嚣与浮华中筑起一座盛放心灵的舞台;让我们在面对挫折时,有一颗豁达的心去承载,让我们遭遇坎坷时,有一种信心和勇气去打拼;让我们在苦难来临时,用笑容和爱去坦然面对;让我们无法拥有时,体会到轻松挥手告别的美丽。
  • 佛教哲学(第四卷)(方立天文集)

    佛教哲学(第四卷)(方立天文集)

    在各种宗教中,佛教的宗教哲学内涵最为丰富多彩。《佛教哲学(方立天文集第四卷)》是对佛教哲学现代化研究的尝试。全书简要地论述了佛教哲学的构成和流派、历史演变以及重要著作,并就佛教哲学的人生价值观、宇宙要素论、宇宙结构论、宇宙生成论和本体论以及认识论的基本内容进行了探讨和阐述,以此凸现佛教哲学体系的总体思想风貌和理论特质。《佛教哲学(方立天文集第四卷)》还就佛教“空”义的思想历史演变、“空”义的类别、内涵及其理论思辨价值,作了集中述评,以利于了解和把握大乘佛教哲学的思想内核。
  • 圣经旧约的故事:出埃及记羊皮书

    圣经旧约的故事:出埃及记羊皮书

    本书将《上帝创造世界》、《伊甸园》、《偷吃禁果》等流传数千年的圣经故事,用简明通俗的现代语言重新诠释,展现圣经故事的精髓。
热门推荐
  • 凤鸣巫宫:妖孽哪里逃

    凤鸣巫宫:妖孽哪里逃

    (群号9439463)……这是宫斗?错!……是修真?不对!……是复仇?OUT了!当不止一个大馅饼砸下来的时候,报仇神马的还不是分分钟的事……可报仇之后呢?那个长着九条尾巴的,你捶腿的力气大点,还有,把你的兰花指收回去!那个浑身冒火的,是让你烤肉,不是让你烧炭啊!还有你……既然没什么用,就来暖床暖被做抱枕吧,否则,会让你留在眼前惹人厌?至于剩下的灵兽、帅锅、妖孽们……不要急、不要慌,一个一个慢慢来,本姑娘定会好好“调教”你们的……嗯?恰有对联曰,不斗妃子斗妖孽,不用修仙法术高……横批云,贵宫好乱……
  • 缉捕追踪的故事

    缉捕追踪的故事

    青少年是祖国的宝贵财富,是未来的希望,而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如何提高自己的智力,怎样便捷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为了帮助青少年开启智力,拓展思路,我们根据青少年的特点,把高深复杂的各科知识趣味化、简单化,力求使青少年在快乐的学习中得到启迪,学到知识,增加智商。
  • 老茶客经典闲话

    老茶客经典闲话

    人们爱啖茶,其目的就是聚会:茶馆就是摆龙门阵的论坛,三教九流天所不有,其中精彩在茶水的滋润下汩汩而出。将这些玄龙门阵汇集成册,就是这本《老茶客经典闲话》。老茶客爱啖茶,啖必醉,醉必筛话,姑且听之……
  • 但使晨光过沧海

    但使晨光过沧海

    13岁时,简锦见到简书。简书,毫无血缘的男生,却继承了和她相同的姓氏。命运从此开始转动,然而那时的她和他却毫不知情。16岁时,父亲发生意外,昏迷不醒,简锦的世界轰然崩塌。继母将她逐出家门,无枝可依时,他走到她面前,温热的手掌拉起她的手。他看着她,温暖微笑,她却想要恨!都是因为他!都是因为他!他夺走了原本属于她的一切!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宿世孽情:仙女寻心

    宿世孽情:仙女寻心

    她本是天界王母身边高高在上的仙子,法力无边,心高气傲,冰雪聪明,一时贪玩,一时好奇,闯入人间怎奈从此生出一段孽情,一场灾难。他是冰块,是朽木,是顽石……失去仙法,心高气傲的她,怎样上演一出女追男的戏码,话说朽木怎样才能变成檀木呢?
  • 清初三大疑案考实

    清初三大疑案考实

    ,剥开裹挟在历代档案、史料中的重重迷纱,慎密考证了一直为民间广为流传的“太后下嫁”、“顺治出家”和“雍正即位”这三大疑案。寻求历史的真相,本书为《太后下嫁考实》、《世祖出家事考实》、《世宗入承大统考实》三部分组成。孟森先生以史家之严谨,极富趣味
  • 穿越到王府-灵动小王妃

    穿越到王府-灵动小王妃

    林若夕,芳华正茂,义薄云天,敢作敢为。为了给好友壮胆,她被半强迫地陪着去告白,为了让好友浓情蜜意,她独自承担烧烤重任。结果,她被一块让她泄愤的石头戏弄了,穿越到了一个不知所云的王朝,然后遇到了他,为了她,他一怒为红颜,甚至动摇了整个王朝,为了她,他抛弃过往,只为博她红颜一笑,为了她,他霸道狠绝,只为留住她的脚步,留住她的心。而她,改造了整个王府,颠覆了所有的礼教,创造了美好的回忆之后,面对他的真心,面对回去的机会,是否会迟疑。且看小书为你讲述这个有趣的故事。
  • 穿越废材王妃:凤凌天下

    穿越废材王妃:凤凌天下

    她,前世无敌的特工,转世为被毁婚的废物,当她展露锋芒时,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绝代潋滟,凤凌九天!且看她如何调教美男,玩转异世,在乱世浮沉中,独步天下!(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危栏

    危栏

    ,表现了他的生存境遇中的独特的生命的变异与内在的疼痛。线条简洁而又推进迅速,本书是把普通人带入了官场。我读后心中有些难受,接受“水与火”的灵魂的拷问。表现了他独特的生命体验与悲情诉求,这种故事性强而又晓畅好看的小说,有一种不是滋味的滋味,有一些不寒而栗的感觉。这说明小说已达到了它的目的。本书故事性强。这是一位长期耽于官场又不适应官场而又坚持要在仁途上走下去的主人公。作者把主人公带入了其设定的结构之中,也是因为它有着与读者的前意识相一致的预设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