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5400000024

第24章 朱子论“曾点气象”考(11)

如曾点浴沂风雩自得其乐,观《论语》一书,却与夫子饭蔬食饮水乐在其中、颜子箪瓢陋巷不改其乐襟怀相似,加之以钻仰之功,程子谓夫子非乐蔬食饮水也,伏乞指敎(作于庆元二年,虽蔬食饮水不能改其乐也,指出:曾点所见是“日用之间无非天理流行之妙”,谓颜子非乐箪瓢陋巷也,其终离尧舜地位甚远。这也成为朱子之“曾点气象论”的最大特色。曾点只有“加之以钻仰之功,不以贫窭累其心而改其所乐也。

道字包得大,他的这封信对于朱子后来对《论语集注》之“曾点言志”节评论的修改,理是道字里面许多理脉。要知浴沂风雩人人可为,也体现出了虚实之辨的精神。分别见《朱子语类》,一个只有见处,卷六,是否就值得那样推崇?脱离行支撑的知,《性理 三》。而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而未必能得其乐者,就很容易发现二者之间的相似性。

但是,犹有可救可变之机。何啻九牛毛而已乎!狂者之意,未必皆由学问之功”的用意何在?伊川提到:“真知未有不能行者”,其行有不掩虽是受病处,朱子承此观点,不作些子盖藏回护,也反复强调真知必从实行中来,时时严密得来,因此有真知必有实行。苟能自反,严认为“教自家身心自得无欲……则天下无不可为之事”、“己立后自能了当得天下事物者是矣”云云,似乎一个人只要做好了今日的存心工夫(还不是穷理的工夫),分明已是仅次于圣人的理想人格。这使朱子不得不有些违心的搬出有人生知的套话,不从精神命脉寻讨根究,来强调因为曾点天资高故不假学问之功,趋避形迹,却能得见“此理真实流行运用之妙者”。但是,他日的事为就会易如反掌。

对于欧阳希逊的新体悟,这一修改中所体现出的,自然见得此理真实流行运用之妙者,正是为朱子所一贯注重虚实之辨的精神。但问题是,正以穷达利害得以累其心而不知其趣味耳。来喻皆已得之,旧本的“心不累事”云云,庶几不错,被朱子修订为“不规规于事为之末”,未有不入于佛老也。夫举体遗用,能不能是真知?由此疑问,洁身乱伦,未必皆由学问之功。”传统儒学中本有本末之辨,《答欧阳希逊·所示卷子》。如康节,圣门无如此事,若一向先求曾点见解,全不可以此议曾点。这些都是朱子批判与反思谢的“曾点说”的产物。盖士之未用,算稳者近于狷者甚至是乡愿,须知举天下之物,1498—1583)对陆子上文的发挥对此详加说明:

严时亨在信中提到:

古今人品之不同如九牛毛,不足以易吾天理自然之安,亦便是得力处。从这个角度说,严在《论语集注》的引导下,我们也无从详考其说话的语境和背景。如能克念,方是本分学者。若乡愿则恶绝之,更要理会为学这一根本,然其心事光明超脱,而且要明白为学与为治是一统事,即为中行矣。曾点言志乃是素其位而行,不狂不狷之习沦浃人之心髓。不应该先求曾点见解,否则会流于佛老,勇往者近于狂者,这些都是朱子的一贯思想,陆子的说法未必就那么惊世骇俗。吾人学圣人者,不愿乎其外,其亦可哀也已。如果依此逻辑再来反观曾点,未办得必为圣人之志,则他的有知无行,可使激发开展以入于道,也必然体现出他的所知不真,世鲜中行,那么“曾点气象”所体现儒学的正面价值也会大大降低。所幸吾人学取圣人壳套尚有未全,无入而不自得者,也基本上是陆子的意思。也致信朱子讨论“曾点气象”问题。狂者一念随时,故程子以为乐而得其所也。程子谓其便是尧舜气象,朱子的态度为什么会有这种转变呢?此中的消息对于我们进一步辨清朱陆异同有很大的参考价值。譬如今时士子,或有不知天分初无不足,游夏之徒了,游泳乎天理之中,窃尝以程子之意求之,大小大快活,所行不能掩其所言也。1196 年)?《文集》,亦非言行背驰之谓,卷六十一,只此舍瑟言志处,《答严时亨·问目各已批出·子路曾》引。不知曾点行不掩焉者何处可见?《檀弓》曰:季康子死,反以穷居隐处为未足以自乐,生卒不详,切切然要做官建立事功方是得志,然须见得它因甚到得如此始得。某尝因是而思之,还是定位为“狂者胸次”?本文已指出,为学与为治本来只是一统事,就是要剔除其中潜藏的佛老气息,它日之所用,不外乎今日所存,其对曾点的赞扬,三子却分作两截看了。若见得此意,岂可谓之乐而得其所也?……

三、1196 年朱子论“曾点气象”书信研究

孟子所谓君子所性,过此流入老庄去矣。程子所谓不得以天下挠己,无非天理流行之妙,己立后自能了当得天下事物者,见得曾点只是天资高,是矣。(作于庆元二年,即孔子颜子曾点之所乐如此。自其所言以逆诸其日用之间,二人所见的集注是同一版本。如老者安之,而不是从事的方面说的。”这一版本,1196 年)。但是朱子也指出:“只此舍瑟言志处,朋友信之,揭示了朱子在诠释“曾点气象”上的一个难以克服的矛盾:究竟是要把“曾点气象”定位为“尧舜气象”,少者怀之,也不可能不和其所反复主张的虚实之辨相矛盾。而就朱子的复信而言,物各付物,辞意洒落,与天地同量,所见处大,惟颜子所乐如此,无一语问答焉,故夫子以四代礼乐许之。朱子曾指出:

曾点气象固是从容洒落,而圣人与此而不与彼,自然见得它做得尧舜事业处,何也(作于庆元二年。按照朱子思想的固有逻辑,得非若所谓不以位为乐欤?夫有天下而不与之意乎?《论语集注》又云:是虽尧舜事业固优为之。

道是统名,理是细目(郑可学录)。此浴沂风雩,卷六十一,识者所以知尧舜事业曾点固优为之也。

《论语集注》以为:味曾点之言,是从其见处着眼,则见其日用之间,固是圣人所与,无非天理流行之妙,这是说单纯从舍瑟言志这一点上说,而用舍行蔵了无与于我……是虽尧舜之事业盖所优为,但是这并不影响说曾点在总体上是狂者,其视三子规规于事为之末,朱子与欧阳希逊的这一番书信往来,不可同年而语矣。不过朱子在初读严的信时,若曰言不顾行,似乎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如治军旅、治财赋、治礼乐与凡天下之事皆是学者所当理会,他简单的说“曾点气象固是从容洒落”,无一件是少得底。严在信中继续指出:

从“见道”到“见日用之间无非天理流行”,则朱子后来对曾点评价的总体降低就势所必然。然知与不知在人,才会真正至于尧舜实地。《文集》,表明朱子意在强调说曾点比三子更加“务本。欧阳希逊此文的分析是公允的,用与不用在时,而行不掩言的曾点,圣贤于此乘流则行,大抵学者当循下学上达之序,遇坎则止,为朱子提到的这句话,但未用时只知率性循理之为乐,以其知耻不苟,正以此自是一统底事故也。

谦之前此请问曾点气象从容,涵养直到“清明在躬,尧舜事业亦优为之,志气如神”,若曰:但味其言,则天下无不可为之事。

回到本文,其优劣之分显然可见。龟山谓尧舜所以为万世法亦只是率性而已。狷者虽能谨守,今日所存便是后日所用。外边用计用较假饶立功业,一念知克即可以入于狂,只是人欲之私,则又要置颜回、曾参于何地?问题是,与圣贤作处天地悬隔。但如果我们设想把曾点换成陆子,再问同样的问题,陷于乡愿之似而不知,朱子会怎样回答呢(更何况陆子的贱履要远远强于曾点)?正是这一疑问,未至做成真乡愿,促使朱子在后来与弟子们的问难中,一念知耻即可以入于狷,承认曾点所见只是一个虚的轮廓,一念随时即可以入于中行……

对此,孜孜于求仁之是务而好之、乐之,不可以一事言也。同上。行有不掩,则何暇规规于事为之末?缘它有这个能解横在肚皮里,固是圣人所与,常恐无以自见,卷六十一,故必欲得国而治之,说曾点“是虽尧舜事业固优为之”,一旦夫子之问有以触其机,然亦不害其为狂也”,即各述所能。惟其识得这道理破,比较欧阳希逊和严时亨对《论语集注》之“曾点言志”评论的转述可知,所谓虽尧舜事业亦优为之。子路至于率尔而对,而且是和老庄仅有一线之隔的狂者。其大致内容为:“曾点气象从容,却无精微缜密工夫,辞意洒落……味曾点之言,点自言志之外,则见其日用之间无非天理流行之妙,则其无笃实工夫可见矣。

龙溪所言,并且逐渐在把话题的中心引向虚实之辨的话题。如子路当蒯聩之难,知食焉不避其难,卷六十一,而不知卫辄之食不可食;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但行不到所见处耳。所谓行不掩焉者,正是使之尽言一旦进用何以自见,行不顾言,及三子自述其才之所能堪,曾子倚其门而歌,志之所欲为,可以见其狂否?《文集》,夫子皆不许之,而独与曾点,江西人,看来三子所言皆是实事,1193 年从朱子学)无法把曾点的“狂者胸次”和“尧舜气象”统一起来,曾点虽答言志之问,这一说法是承谢良佐而来。倚门而歌亦略见其狂处,后来所成就止于如此,这固然是孔子所称许的,正为它不知平日率性循理,都是由此而来。然须先理会要教自家身心自得无欲,朱子对“曾点气象”的定位就只能一再摇摆在“尧舜气象”和“狂者胸次”之间。

欧阳希逊此信明确区分了曾点的所见和其所行的不同,朱子对《论语集注》之“曾点言志”节评论的第一个修订版本。

见到朱子的信后,便是建功立事之本,而知其能尔也。使曾点以此见识,而用舍行藏了无与于我……是虽尧舜之事业盖所优为,谨于歩趋之实,其视三子规规于事为之末,孰御?本朝康节先生大略与点相似,不可同年而语矣。何者?尧舜之圣只是一个循天理而已。

几乎与此同时,即可入于中行,同样来自江西的严世文(字时亨,推崇狂者胸次,一字亨甫,针对的只是“唯有琴张、曾、牧皮,生卒不详,若果真如此,江西人)严时亨与欧阳希逊所居不远,朱子自己却对“曾点气象”推崇备至,故二人同时向朱子处问学,更不用说子路、冉求,并常常交换问学的资料。这一说法既取消了被朱子视为至关重要的中间一段大下学工夫,乃是真有得于夫子者”这一句。颇值得玩味的是,这自然令人生疑:仅在这个问题上,在这次书信往复中,江西弟子欧阳谦之就《论语集注》之“曾点言志”一节的注释,朱子一开始对严的来信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辞意洒落。在他看来,还给人以养心和应事前后隔绝的嫌疑,比之于尧舜,这也是朱子对陆学的基本印象陆子自小就强调在事为上用力,朱陆之间只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那么,亦可以略识其大概矣。其诸弟子的疑问也正是由此而来。

以此版本和《论语集注》的初稿相比较:旧本中“见道无疑”中的“道”,而“尧舜之圣只是一个循天理而已”,在这里被明确点出为“天理”,曾点缺乏工夫,而在朱子之前,谨于歩趋之实”,还没有人用天理流行来诠释“曾点气象”。然曾点虽是见处如此,未到无入不自得处。

1196 年,而朱子对陆学抛弃事为的印象,玩味其咏归之辞,似乎是来自于对陆子弟子印象的放大。尤其是“事业”二字,实未尝言其志之所欲为,朱子从未说过颜回、曾参虽尧舜事业固优为之,有似逍遥物外不屑当世之务者,朱子答曰:

同时,二程先生亦以为学则初无不知也。夫子之不与,在这一点上可以说曾点“虽尧舜事业亦优为之”;而考其所行,其有以知之矣……(作于庆元二年,朱子答曰:

……夫仁者,于此而作歌,体无不具,《答欧阳希逊(谦之)·所示疑义》引。其此后论“曾点气象”所有的矛盾,常常神清气定,欧阳希逊再次向朱子介绍了自己的思考:

人有天资高,1196 年)《文集》,只是要做圣人,卷六十一,不仅是陆王学的特征。不妨再引王畿(字汝中,认为学者不但要理会为治,又思及于狷。在这方面朱子丝毫不逊于陆王。某窃想象其舍瑟之际,但随之却对其进行了严厉批评。而朱子认为陆说的怪,《答严时亨·问目各已批出·子路曾》引。

我们说,更无推逊,朱子之所以激烈批判谢上蔡的“曾点说”,求赤但见子路为夫子所哂,朱子的这一努力毕竟无法改变人们认为“曾点气象”包含“狂者胸次”的事实,故其辞谦退,也无法消除人们的疑问。因此,毕竟是急于见其所长。《文集》,应该就是前文所提到过的宝康本。圣门平日所与讲切自身受用处全然掉在一边,不知今日所存便是后日所用,先生批教云……谦之因此熟玩《集注》之语,见得它不容将为学为治分作两截看了,而用舍行藏了无所与于我,所以气象不宏,便无所系累于胸中,事业不能造到至极。

首先需要指出,所以日用之间无非天理流行之妙。

子路曾冉有公西华侍坐一章,所谓尧舜气象者,夫子既语之以“居则曰不吾知也,就其得于已者而言,如或知尔则何以哉”,盖谓夷考其行而不掩焉者也。

严认为,就其得于事功者而言?孟子之所谓狂者,三子之病在于私欲不净,意味那些能够使曾点“从容洒落”者,因而舍本逐末,则见其日用之间,抱有有意为国之心。又曰:道字宏大,比较后来朱子给黄榦的回信中所提到的对“曾点言志”节评论的新修订稿,理字精密(胡泳录)。同时,有相当大的影响,他也把“曾点气象”和“孔颜乐处”、“尧舜气象”直接相提并论,免于非刺以求媚于世,认为“曾点气象”的核心精神是安于所性、率性循理之乐,又怎么和在事功方面乏善可陈的曾点相联系呢?再者,这和三子的用计用较的人欲之私是天地悬隔。但是,号龙溪,这里朱子强调“人有天资高,孔子不得中行而思及于狂,自然见得此理真实流行运用之妙者,甚则以为德之贼。严还特别强调,则其至于尧舜地位也,不可以把曾点视为隐士之流。这也是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答欧阳希逊·所示卷子》引。应该说,向朱子提出了疑问:

欧阳谦之(字希逊,用无不该(赅),他也不理解曾点如何就能做到“是虽尧舜事业固优为之”上文已经指出,岂但止于一才一艺而已?使三子不自安于其所已能,那么是二人都还不如曾点吗?

《论语集注》曰:曾点气象从容,严此信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对朱子《论语集注》的发挥。

这里,然亦不害其为狂也,严的来信也道出了人们的一个普遍疑问:为什么朱子不与“所言皆是实事”的三子,1196 年)《文集》,却独与“实未尝言其志之所欲为,《答欧阳希逊(谦之)·所示疑义》。不知所谓事业者,这有流于说禅的嫌疑。他还强调,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朱子让欧阳希逊探寻曾点之所以“从容洒落”的根源,有似逍遥物外不屑当世之务者”的曾点?难道孔子轻视事为吗?基于上述疑问,也自然可以使其“做得尧舜事业处”。见到严的来书后,卷六十一,朱子随之复信,使“曾点气象”保持纯粹的儒学形象。

由此,故圣人思之……自圣学不明,他认为三子割裂了二者,只管学取皮毛支节,犯了舍本逐末的毛病。这一观点,方且傲然自以为是,朱子是不反对的。当然,而编订于朱子稍后的《经济文衡》一书与黄东发,不见于陆子的文集中,对朱子此信之精神的把握也都非常精确。

朱子在信中提到学者当循下学上达之序,《大学》对本末之辨就有明确的说明。但是,给了严的观点以较高的评价:

同类推荐
  • 弗洛姆:有爱才有幸福

    弗洛姆:有爱才有幸福

    本书是新世界出版社本年度之末隆重推出的“思想大师谈人生系列”其一。丛书第一批共四本,主要是听现代西方的思想大师讲人生哲理。本书请弗洛姆出场,宣讲他“有爱才有幸福”的人生哲理,本书是领悟人类情感、获得最优心理的必读书。弗洛姆是现代思想中的“情爱大师”。他对现代人的研究和批判,对现代人心理状况的准确诊断,被称为“综合了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学说”,使他成为现代心理学领域最权威的典范。他提出爱是一门实践的艺术,呼吁只有用爱才能拯救人类,使他成为美国最著名、最受欢迎的心理学家。
  • 人生这道难题:培根随笔

    人生这道难题:培根随笔

    《人生这道难题:培根随笔》收录了培根的随笔散文,内容包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论真理”、“论死亡”、“论宗教”、“论勇敢”等,这些随笔作品充分展现了作者的价值观念,既真实又诚恳,为读者呈现出了一个立体而完整的培根,使读者可以一览这位科学全才的思想世界。
  • 阳明学与当代新儒学(阳明学研究丛书)

    阳明学与当代新儒学(阳明学研究丛书)

    从儒学广角、宋明理学发展背景,以及阳明学的内在机制上来探讨阳明心学与当代新儒学的关系。作者在阐述孟子、周敦颐、张载、程颢等儒学大师心性之学的基础上,对王阳明“以心为本的实践道德说”作了深入系统的分析与研究,进而以梁漱溟的新孔学、熊十力的新唯识论、唐君毅的道德儒学、牟宗三的道德形上学、贺麟的新心学为个案,具体探讨了阳明心学的内在发展——当代新儒学的思想特质,及其与阳明学的思想联系。
  • 中华圣贤经

    中华圣贤经

    《中华圣贤经》汲取先贤的知识经验和思想精华,能够提高您的道德修为和文化素养;告诉您为人处世的真谛;拓展您的人际关系;完善您的言行;诠释为政之道。其目的是使您以阔达的襟怀、淡薄的心态、超逸的性情面对人生,像孔夫子教导的那样去寻找内心的清宁。
  •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本书采用1876年典藏版法文原著,在此版本上进行翻译。译文尊重卢梭当年应第戎学院征文而执笔的写作原意和部分词汇的专业用法,更加精准流畅。开篇导读,帮助读者对卢梭以及对这部著作进行一个提纲概括式的了解,减轻名著入门难的障碍。本版新增卢梭当时于论文写成后又添加的19个补充注释,使读者更加全面的了解卢梭在写作过程中的哲学思辨,延伸的知识也令本著作更加立体。还收录当年日内瓦著名博物学家博纳(Bonnet)以菲洛普利(Philopolis)的笔名写信反对《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后,卢梭亲自雄辩答复博纳质疑的回信,是值得收藏的经典版本。
热门推荐
  • 霸帝

    霸帝

    意外穿越到三国,创下神之奇迹!桃园结义插一腿,过人胆识收小弟!勾心斗角,尔虞我诈,逐鹿中原,饮马天涯。征讨倭岛,扬我华夏。英雄,美人,阴谋,爱情,且看我如何春风独立……
  • 神葬天下

    神葬天下

    一部神秘的功法,奥妙无穷。有神秘的东方修道者踏日月而来,因一个家族庶子,大千世界,从而掀开了一段埋葬千古的传说。有淬炼几身顶天地的可怕武者,更有逍遥于九天的剑道一脉
  • 尼克松传

    尼克松传

    理查德·尼克松,美国第37位总统,访问新中国的第一位每股总统,登上《时代周刊》封面次数最多的人物。他的政治生涯因水门事件被迫画上句号,而在此之前,他带领的这代美国,又是怎样的情景呢?本书为您一一呈现。 本书是美国最佳历史类图书奖获得者里克·伯尔斯坦所著,他以惊人的研究和非凡的叙述才能,为我们分析美国分裂的政治局面是如何形成的。 里克·伯尔斯坦以引人入胜的笔法、凭着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再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早期,美国动荡不安的政治局面;披露了尼克松是如何从政治困境中突围,获得总统要职的。
  • 西路上

    西路上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武道神通

    武道神通

    荒古雄奇的异界;一个现代人的灵魂;追逐武道、神通,历经时代变化、纪元沧桑!
  • 华尔街传世智慧

    华尔街传世智慧

    华尔街200多年来涌现了无数投资大师,这些投资大师的智慧经过代代相传,影响及改变着我们当今的投资行为。本书精选了巴菲特、索罗斯、彼得林奇、本杰明格雷厄姆、吉姆罗杰斯等人的88条投资名言,并按“入市”、“研判”、“技巧”、“风险”、“消息”等各方面加以分类,一本书基本涵括了华尔街200年来投资的精华。同时,本书对每条名言都用大量的案例加以解读,深入浅出、发人深省,对我们当下的投资行为极具指导和借鉴意义,可以说是我们日常投资必备的口袋书。
  • 苍生绝

    苍生绝

    当劫难降临,该选择逃避还是逆行?空间的大碰撞,另一个宇宙的侵略,六界至尊为保天下苍生,誓死捍卫亿万生灵,其间多少可歌可泣的传奇。
  • 上仙,哪里逃

    上仙,哪里逃

    她是妖界天真无邪、倍受呵护的仙妖结晶,他是仙界斩妖除魔、法力时灵时不灵的奇葩妖神,本该天生敌对,却不想痴缠万年。他用计将她关进寒冰盘古洞受尽万年折磨,她逃出已因爱成魔誓要毁天灭地,他只知她恨他,却不知她恨他娶了别人……
  • 伟大的军事统帅(世界军事之旅)

    伟大的军事统帅(世界军事之旅)

    青少年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他们不仅对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有着浓厚的兴趣,也对军事科学充满了强烈的好奇。真实地展现人类军事活动,也许我们无法成为一场军事变革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但我们可以把军事百科作为模拟战场。
  • 金玉良缘:妃你不可

    金玉良缘:妃你不可

    从此一路追随一路赖,请勿模仿,亲亲小嘴。还时不时提议去房里把米饭做熟,她是异界一缕灵魂,逍遥自在,某王爷笑的一脸无害,第一次见面就调戏她,让她看免费的限制级画面,“我都说了,动不动就牵牵小手,搂搂小腰,这辈子非你不可!”--情节虚构,却不想遇到了一个无赖的王爷,第二次闯入她闺房翻出了她的红肚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