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错误与历史的机缘——普洱茶沁人心脾的生命活力——碧螺春
颇具神奇色彩的佳品——乌龙茶“不知春”里品人——武夷岩茶
茶中人性——铁观音烟雨朦胧说御茶——西湖龙井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下午的茶》对茶的评判和领悟是“乌龙茶好比高人,喝一口就可指点迷津,花茶非常精灵,可惜少了点儿韵味.白毫银针耐品,像温厚而睿智的老者,铁观音外刚内柔;佛手喝来春暖花开.柚茶苦口婆心……品陈年普洱,好比走进王谢堂内;饮龙须茶,真像圣旨驾到,五脏六腑统统下跪。浓烈是早晨,清香已到中午,淡如白水就该熄灯就寝了。喝茶顺道看杯中茶叶,蜷缩是婴儿,收放自如到了豆蔻年华,肥硕即是阳寿将尽。”
有人更为形象地将一些名茶与不同年龄段的女人结合起来,他们认为茉莉花茶似20岁的女孩子,香气扑鼻,至真至纯,气色清香,茶色清醇,碧螺春宛如30岁的女人,去粗取精,阅历人生,去除了浮躁,却又保持了独特的醇美.虎跑泉泡的龙井犹如40岁的女人,简单,完美,成熟,高贵,内敛,却亲近于人,绿叶红镶边的乌龙则显然是50岁的女人,经历了岁月磨炼,开始磨炼岁月…
无论是哪一种解释,无非都在喻示人们,品饮名茶实际上就是在领悟自己的人生,只不过,不同的人领悟的程度不一样罢了。
美丽的错误与历史的机缘——普洱茶
普洱茶产生于思茅,普洱茶的得来是一个美丽的错误,是一种历史机缘,又是一种必然中的偶然。
在澜沧江畔,有一座美丽的古城叫普洱,这里山清水秀,云雾缭绕,物产丰饶,人民安居乐业,尤其是这个地方出产的茶叶更是以品质优良而闻名遐迩,是茶马古道的发源地,每年都有许多茶商赶着马帮来这里买茶。清朝乾隆年问,普洱城内有一个大茶庄,庄主姓濮,几代都以制茶、售茶为业,由于濮氏茶庄各色茶品均选用上等原料加工而成,品质优良稳定,加之诚实守信、善于经营,到老濮庄主这代,生意已做得很大,特别是以本地鲜毛茶加工生产的团茶、沱茶远销西藏、缅甸等地,成为藏族茶商经常光顾的茶庄,而且连续几次被指定为朝廷贡品。
这一年,又到了岁贡之时,濮氏茶庄的团茶又被普洱府选定为贡品。按照惯例,贡茶都是由老濮庄主和当地官员一起护送入京,但这年,老濮庄主病倒了,只好让少庄主与普洱府罗千总一起进京纳贡。当时濮少庄主大约二十三四岁,由于时间紧迫,少庄主又经验不足,这年的春雨淅淅沥沥,时断时续,平常父亲晒得很干的毛茶,这一次没完全晒干,就急急忙忙压饼、装驮,为后来发生的事埋下了一个大祸根。
濮少庄主随同押解官罗千总一起赶着马帮,一路上昼行夜宿,风雨兼程赶往京城,当时从普洱到昆明的官马大道要走十七八天,从昆明到北京足足要走三个多月,其问跋山涉水、日晒雨淋的艰苦都不说了,更要提防的是土匪、猛兽和疾病的袭击,好在一路上没遇上大的麻烦,只是正逢雨季,天气又炎热,大多数路程都在山问石板路上行走,骡马不能走得太.陕,经过一百多天,从春天走到夏天,总算在限定的日期前赶到了京城。
濮少庄主一行在京城的悦来客栈住下之后,罗千总、押解官兵、马锅头和赶马汉子一伙人由于是第一次到京城,不顾鞍马劳顿,兴冲冲地逛街喝酒去了,只有濮少庄主没有心思去玩,留在客栈。他想,明天就要上殿贡茶了,贡了茶,就昼夜兼程赶回去,只是不知贡茶怎样了。想到这里,他跑到存放贡茶的客房把装贡茶的袋子打开一看,发现所有茶饼都变色了,原本绿中泛白的青茶饼变成褐色的了。他一下子瘫坐在地上,半天回不过神来。他知道自己闯了大祸,把贡品弄坏了,那可是犯了欺君之罪,是要杀头的,说不定还要诛连九族。濮少庄主在地上坐了半天,慢慢站起来,恍恍惚I忽像梦游一般回到自己房中,关上房门,躺在床上,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他想到祖上几代苦心经营的茶庄就要毁在自己的手上了……再说店中一小二听说客栈住进了一个从云南来贡茶的马帮,心里十分好奇,想这贡茶是什么东西,我倒要见识见识。就悄悄一人摸进客房,他看到濮少庄主解开的马驮子,拿过一个饼茶,用小刀撬了一坨,掰了一小块放进碗里,冲上开水,一看汤色,红浓明亮,一喝,又香又甜,苦中回甘。心想:到底是皇帝喝的东西,果然不同一般。就搬了个凳子坐在桌边跷着二郎腿慢慢品起来。
濮少庄主在床上思过来想过去,思绪万千,辗转反侧,泪水把枕头都打湿了,这样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最后心想:“罢了,罢了,与其明天殿前身首异处,不如今天就自我了断,免得丢人现眼。”解下腰带拴在梁上,就往脖子上套……
那边罗千总一伙酒足饭饱,哼着小调,买了些北京小吃带回来给少庄主品尝,一进客栈门,就大声叫嚷:“少庄主,少庄主,快来尝尝京都小吃。”东寻西找,不见濮少庄主。小二听见罗千总的叫声,忙从房中跑出来说:“前晌还在,后来好像回客房去了。”罗千总提着东西向少庄主住处走去,刚上楼梯,就听见“哐”一声响,忙推门进屋一看,发现少庄主已经吊在梁上,手脚还微微地动着。罗千总大惊,叫道:“不好了,少庄主上吊了。”急忙抽出腰刀,砍断腰带,放下少庄主。小二等人听到叫声,忙从房中跑出来,只见少庄主两眼翻白,气息奄奄,几人又是喊又是叫,又是按又是揉,好在还没有勒断气,在几个人的努力下,经过半个时辰才把少庄主揉醒过来。
少庄主醒过来后就只知道流泪,什么也不说。罗千总觉得十分蹊跷,走进装茶的屋子,见一驮一驮的茶全部打开,细细一看,明白了少庄主自杀的原因,心想:完了完了,自己身负贡茶押运的重任,贡茶出了问题自己也难逃干系,还是先他一步走吧,也好有人收尸。想着,就拔出腰刀往脖子上抹去。店小二一看这阵势,忙跑过来一把抱住他说:“怪了,怪了,你们云南人千里迢迢来送贡茶,贡茶没有送上去,就上吊的上吊,抹脖子的抹脖子,何苦呢!”罗千总边哭边说:“你不要拦着我,贡茶弄成这个样子,我们是犯了欺君之罪,早一天是死,晚一天也是死,让我死了算了。”小二奇怪:“你这贡茶好得很嘛,又香又甜,咋个说要不得了呢?”罗千总说:“小二哥,你莫开我的玩笑了。”小二说:“真的是好茶,你咋个不信,自己瞧瞧。”罗千总这才半信半疑地接过小二端来的茶碗,一看汤色红浓明亮,喝上一口,甘醇爽滑,的确赛过自己平常喝的茶百倍。他一下子来了精神,心想: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他拿着小二撬下的茶端详起来,百思不得其解,想了半天,心里打定主意:管他呢,大不了是死,明天将茶贡上再说。
乾隆是一个喜欢品茶、鉴茶的皇帝,他还在宫廷中定期设置品茶斗茶大赛,聚集文武百官当众品鉴,取其优胜者而褒奖,以此促进民间种茶的积极性,促进茶业生产的发展。
这天,正是各地贡茶齐聚、斗茶赛茶的吉日,一大早,乾隆召集文武百官一起观茶品茶,各地进献的贡茶都在朝堂上一字排开,左边是样茶,右边是泡好的茶汤,古时品茶斗茶都要先观其形、闻其香、品其味,最后才来评定优劣,皇帝亲自来评茶可是茶学界的最高赛事了。
乾隆一看,全国各地送来的贡茶真是琳琅满目,品种花色各式各样,多如繁星,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四川蒙顶、黄山毛峰、六安瓜片、武夷岩茶等等,都是各地名茶,外形条索紧密,芽头肥壮,汤色绿如翡翠,润如碧玉,都是茶中精品,一时还真不能判定优劣。突然,他眼前一亮,发现有一种茶饼圆如三秋之月,汤色红浓明亮,犹如红宝石一般,显得十分特别。叫人端上来一闻,一股醇厚的香味直沁心脾,喝上一口,绵甜爽滑,好像绸缎被轻风拂过一样,直落腹中。
乾隆晾讶地说:“此茶何名?圆如三秋皓月,香于九畹之兰,滋味这般好。”太监推了推旁边的罗千总说:“皇上问你呢,赶快回答。”罗千总何曾见过这样的场面,“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半天才结结巴巴说出一两句话,讲的又是云南方言,乾隆听了半天也不明白,又问道:“何府所贡?”太监忙答道:“此茶为云南普洱府所贡。”“普洱府,普洱府……此等好茶居然无名,那就叫普洱茶吧。”乾隆大声说道。这一句罗千总可是听得实实在在,这可是皇上御封的茶名啊,他连忙叩谢。乾隆又接连品尝了三碗“普洱茶”,拿着红褐油亮的茶饼不停地抚摸,连口赞道:“好茶,好茶!”传令太监冲泡赏赐文武百官一同品鉴,于是,朝堂上每人端着一碗红浓明亮的普洱茶,醇香顿时溢满大堂,赞赏之声不绝于耳。
乾隆十分高兴,他重重赏赐了普洱府罗千总一行人,并下旨要求普洱府从今以后每年都要进贡这种醇香无比的普洱茶。罗千总由悲转喜,百感交集,仿佛一天之中从地狱升到了天堂。回到店中,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濮少庄主,少庄主自是喜从天降,他们重谢了小二,要回了那饼撬了一个角的普洱茶,赶回了普洱府。
后来,濮庄主和普洱府的茶师根据这饼茶研究出了普洱茶的加工工艺,其他普洱茶庄也纷纷效仿,普洱茶的制作工艺在普洱府各茶庄的茶人中代代相传,并不断发扬光大。从此,普洱茶岁岁入贡清廷,历经二百年而不衰,在皇宫中,“夏喝龙井,冬饮普洱”也成为了一种时尚和传统。
乾隆喜欢只是普洱茶成为宫廷用茶的一个重要因素,其问还隐藏着另外一个与皇室生活有关的秘密。
原来,清朝满族祖先本是中国东北地区的游猎民族,以肉食为主,进入北京成为统治者后,养尊处优,美味珍馐无厌,需要一种消化功力大的茶叶饮料。而普洱茶正具这种特性,于是普洱茶、女儿茶、普洱茶膏,深得帝王、后妃、吃皇粮的贵族们的特别赏识,宫中以饮普洱茶为时尚,有的用于泡饮,有的用于熬煮奶茶,尤其每年冬季北方气候干燥,须多饮普洱茶。
上有所好,下必效焉。于是云南普洱茶在清代北京名声大震,文人曹雪芹有所了解,便在其描写贵族生活的《红楼梦》一书的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写出贾宝玉喝普洱茶、女儿茶助消化的情节。那清廷是在哪里采办普洱茶,又是如何采办的呢?
清朝皇家饮用的贡茶沿用明制,而云南普洱茶何年始贡、岁贡多少有待考证,最迟在公元1726年,鄂尔泰推行“改土归流”时期应已岁贡。公元1734年的官方文告《禁压买官茶告谕》中有“每年应办贡茶,系动公件银两,发交思茅通判承领办达”等语,可知那时每年进贡清官的普洱茶,是在思茅采办的,采办的普洱贡茶分团茶、散茶和茶膏三种八个花色,由当地官员办送清官。云南每年向清官进贡普洱茶的定例,一直延续到清朝末期,前后有200年左右。皇帝所用贡茶储存在“茶库”里(在今故宫东面的永和宫东)。茶库设员外郎二员,六品司库二员,无品级司库二员,库使十五名,专司收存管理。
普洱茶成为贡茶后,其规格越来越高,以至于后来成为了国礼茶。清朝每年收纳的普洱茶,除了供清官皇家饮用或分给皇亲国戚外,也选做赠送外国使节的礼品茶。视为代表清代中国的高级土产品。乾隆年问,清朝与英国交涉两国贸易问题时送的礼品中有普洱茶,英国于公元1792年特派前驻印度马德拉斯总督马戛尔尼勋爵为首的觐见团一行95人,以祝贺乾隆 皇帝八十大寿为名来华,向清朝皇帝请求改变当时中国只开广州单一口岸对外通商的规定,要求增开通商口岸,降低关税,允许设立租界,派驻公使长驻中国。英使觐见团随船带来礼物19项(地球仪、天文钟、聚光镜、战舰模型、铜炮、火枪、马车、玻璃彩灯、金钱毯、毛料等)做贺寿礼,以讨皇帝欢
心,打通关节。公元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9月14日乾隆皇帝在热河行宫(今承德避暑山庄)接见英使团,并在万树园宴请,乾隆帝婉言不准所请,不予同意,但礼尚往来,回赠英使团大量珍贵礼物,其中就有普洱茶、女儿茶和(普洱)茶膏。
按清朝礼例,每次接见、宴请、参观、看戏,都要赠送礼物。这次英使觐见团95人,包括正使(即马戛尔尼)、副使、正副总兵官、通事(翻译)、文书、医生、天文生、听事官、管船官等,按等级档次,每人都给礼物,共赏赐礼物27批,其中15批有茶叶。将这批礼单逐项统计,计送普洱茶124团,女儿茶34个,(普洱)茶膏26匣,砖茶28块,六安茶48瓶,武夷茶24瓶,还有未列茶名的茶叶32瓶。每次赠送国礼,都由清朝“军机处”逐人逐项开列详细清单,呈送皇帝批阅后送给。这批清朝礼品茶的计数单位,普洱茶称“团”,女儿茶称“个”,茶膏称“匣”,这与思茅采办的贡茶单位称谓相符合,是思茅进贡清官的贡茶无疑。
20世纪60年代初,北京故宫茶库里还存放着清官没有用完的贡茶数吨,其中就有普洱茶、女儿茶、茶膏。1963年故宫处理清官贡茶约有2吨多,普洱团茶大者如西瓜(略扁),小的如网球、乒乓球状,茶色褐黑,不霉不坏,保存完好;茶团表面有拧紧布纹的印痕,可见当时制茶是用布包着揉紧、干燥成形的。20世纪60年代初期,茶叶减产,内销市场供应不足。这批故宫普洱团茶被打碎筛细,拼入散茶卖掉了。
享誉中外的六大茶山
提起普洱茶,人们还会想到六大茶山。六大茶山位于西双版纳境内,除攸乐山位于景洪市外,其他五大茶山均位于勐腊县境内。六大茶山总面积2 260余平方千米,现有茶园面积约10万亩,产茶130吨。六大茶山地处南亚热带地区,年平均气温19—20~C,年有效积温6 000~7 000~C,年降雨量1 700~2 100毫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生态环境优越,高山云雾,是出名茶的好地方。远在清雍正十年就被清王朝指定为上贡清皇宫的贡茶,一直到光绪三十年,历时1 63年。
六大茶山是普洱茶的原产地,六大茶山让普洱茶一度辉煌,成为岁岁上贡清王朝的御用贡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