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2400000048

第48章 蘇門子嗣編纂蘇軾文集考(1)

(日本)原田愛

時至宋代中期,文集刊刻漸趨風行。其中,去世文人之子孫刊刻先人之文集,使其聞名於世,亦宛然成為時俗。北宋大文豪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的文集就存在着兩種形態:一種是其生前自己所編纂的,而另一種則是其死後由子嗣所編纂。蘇門子弟中主要承擔蘇軾文集之編纂工作的是其幼子蘇過(字叔黨)。本文主要聚焦於蘇過在蘇軾晚年的文學活動中所發揮的作用,以及蘇軾死後,經歷了元祐黨禍的蘇過及其子嗣又是如何來保存刊刻蘇軾文集這一問題上,力圖通過事實之考證,勾示出現在不甚明瞭的兩宋時期蘇軾文集成書與傳承的經緯。

一、蘇過與晚年蘇東坡的文學活動

從紹聖元年(1094)被貶惠州到元符元年(1098)再貶海南島,晚年的蘇軾在嶺南渡過了七年的流放生活。直到元符三年(1100)纔迎來了久違的恩赦,卻又因精癉力竭,在第二年建中靖國元年(1101)七月二十八日,不幸逝世於常州,享年六十六歲。為了彰顯兄長的英名,蘇轍(字子由)所作墓誌銘中,還特意對蘇軾所留下的煌煌大著作了詳細的叙錄,其文如下:

先君晚歲讀《易》……作《易傳》,未完。疾革,命公述其志。公泣受命,卒以成書。然後千載之微言,煥然可知也。復作《論語説》,時發孔氏之秘。最後居海南,作《書傳》,推明上古之絶學,多先儒所未達。既成三書,撫之嘆曰:“今世要未能信,後有君子,當知我矣。”至其遇事,所為詩、騷、銘、記、書、檄、論、譔,率皆過人。有《東坡集》四十卷,《後集》二十卷,《奏議》十五卷,《内制》十卷,《外制》三卷。公詩本似李杜,晩年喜陶淵明,追和之者幾遍,凡四卷。蘇轍《亡兄子瞻端明墓誌銘》,《欒城後集》卷二二。本文所引蘇轍詩文均用《蘇轍集》,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版,下同。

蘇轍叙錄的書名有解釋經典的《易傳》、《論語説》、《書傳》和詩文集《東坡集》四十卷、《後集》二十卷、《奏議》十五卷、《内制》十卷、《外制》三卷、《和陶詩》四卷等等。其中一部分為蘇軾晚年所作,大致為草稿,其時並未成書。如元符三年(1100)七月,蘇軾在北歸之途叙其“所撰《書》《易》《論語》皆以自隨,而世未有别本”蘇軾《東坡志林》卷一《記過合浦》,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版。,同年八月又云:“《志林》竟未成,但草得《書傳》十三卷”蘇軾《與鄭靖老》第三簡,《蘇軾文集》卷五六,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版,下同。由知蘇軾晚年的這些文稿都沒有公諸於衆。毫無疑問,這些文集不得及時刊刻乃緣於朝廷禁令何薳《春渚紀聞》卷五《張山人謔》云:“紹聖間,朝廷貶責元祐大臣,及禁毀元祐學術文字。有言《司馬温公神道碑》乃蘇軾撰述,合行除毀。於是州牒巡尉,毀折碑樓及碎碑。”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版,下同。,因此纔會有蘇軾撫摩草稿嘆云:“今世要未能信,後有君子,當知我矣。”不求今世,唯願死後這些書籍能重見天日,流傳人世。

在上文中蘇軾雖沒有明確其所託之人,但從現存文獻記錄來看,當是指其幼子蘇過關於蘇過的先行研究;有曾棗莊《三蘇後代考略》、《蘇叔黨與他的〈斜川集〉》(《三蘇研究曾棗莊文存之一》收錄,成都:巴蜀書社,1999年版),舒大剛《三蘇後代研究》(成都:巴蜀書社,1995年版),楊景琦《蘇過斜川集研究》(北京:文津出版社,2007年版)等等。紹聖元年(1094)蘇軾被貶惠州之際,特地從三個兒子中挑選了最年幼的蘇過隨行。紹聖二年(1095)八月一日,蘇軾在惠州回顧此事云:

軾之幼子過,其母同安郡君王氏,諱閏之,字季章,享年四十有六。以元祐八年八月一日,卒於京師,殯於城西惠濟院。過未免喪而從軾遷於惠州,日以遠去其母之殯為恨也。念將祥除,無以申罔極之痛,故親書《金光明經》四卷,手自裝治,送虔州崇慶禪院新經藏中,欲以資其母之往生也。蘇軾《書金光明經後》,《蘇軾文集》卷六六。

從上引蘇軾文章中可知,元祐八年(1093)八月一日,蘇軾的繼室王閏之在開封去世,蘇軾被貶之時,蘇過正和其兄長一起為母親服喪。蘇過隨同父親一起去惠州,在表期將滿時,還特意書寫了《金光明經》四卷“手自裝治”,由此亦知蘇過還擅長裝裱書卷。

那麽蘇過又是如何來具體協助蘇軾的呢?對於此,晁説之談到:

惟是叔黨,於先生飲食服用,凡生理晝夜寒暑之所須者,一身百為,而不知其難。翁板則兒築之,翁樵則兒薪之,翁賦詩著書則兒更端起拜之,為能須臾樂乎先生者也。晁説之《宋故通直郎眉山蘇叔黨墓誌銘》,《嵩山文集》卷二〇,《四部叢刊續編》本,下同。

可見蘇軾在嶺南的生活,無論大事小事都是由蘇過來打理的。甚至連蘇軾“賦詩著書則兒更端起拜之”。不僅如此,蘇軾所要閱讀的書籍也多由蘇過抄寫:

兒子到此,抄得《唐書》一部,又借得《前漢》欲抄。若了此二書,便是窮兒暴富也。呵呵。老拙亦欲為此,而目昏心疲,不能自苦,故樂以此告壯者爾。蘇軾《與程秀才》第三簡,《蘇軾文集》卷五五

蘇軾被貶海南島時已經年過六十了,所以文中自稱“目昏心疲”。抄寫這種相對辛苦的事,就全部交給了蘇過。其時,蘇過對蘇軾文學活動的幫助還不僅抄書,蘇軾作詩撰文後,其文中用典的確認也無疑需要得到蘇過的協助。蘇軾對於自己詩文中所引用的詩文典故非常謹慎,對於此,何薳在《春渚紀聞》中談道:

秦少章言,公嘗言:“觀書之樂,夜常以三鼓為率。雖大醉歸,亦必披展,至倦而寢。”然自出詔獄之後,不復觀一字矣。某於錢塘從公學二年,未嘗見公特觀一書也。然毎有賦詠及著譔,所用故實,雖目前爛熟事,必令秦與叔黨諸人檢視而後出。何薳《春渚紀聞》卷六《著述詳攷故實》。

秦覯(字少章)是蘇門四學士之一秦觀(字少游)的弟弟,也是蘇軾的弟子。元豐二年(1079)的烏臺詩案以後,蘇軾雖變得“不復觀一字”,但寫作詩文時,其“所用故實,雖目前爛熟事,必令秦與叔黨諸人檢視而後出”。蘇軾被貶嶺南之後,其他子弟均未隨行,這個工作也就自然而然地落到了蘇過頭上。

正是對晚年蘇軾的詩文寫作有過直接的參與,蘇過纔有可能展開對《東坡後集》二十卷的編纂工作。對於蘇軾文集,南宋胡仔云:“世傳《前集》乃東坡手自編者,隨其出處,古律詩相間,謬誤絶少。……《後集》乃後人所編,惜乎,不載和陶諸詩,大為闕文也。”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卷二八,上海:商務印書館1937年版。認為《東坡集》是蘇軾自編的文集,所以誤謬很少,但對《東坡後集》稍有微言,認為其“不載和陶諸詩,大為闕文也”。其實這是一個誤解。據現有資料可知,《東坡後集》編纂於海南島。同時期與蘇軾同年及第的好友劉庠的孫子劉沔編輯了蘇軾文集二十卷,蘇軾曾明言如下:

軾頓首都曹劉君足下。蒙示書教,及所編錄拙詩文二十卷。……今足下所示二十卷,無一篇僞者,又少謬誤。及所示書詞,清婉雅奧,有作者風氣。知足下致力於斯文久矣。軾窮困本坐文字。蓋願刳形去智,而不可得者。然幼子過文益奇,在海外孤寂無聊,過時出一篇見娛,則為數日喜,寢食有味。以此知文章如金玉珠貝,未易鄙棄也。見足下詞學如此,又喜吾同年兄龍圖公之有後也。蘇軾《答劉沔都曹書》,《蘇軾文集》卷四九。

考慮到在嶺南時蘇軾的身體狀況,極有可能蘇過就是文集再編工作的具體承擔者。而且從上文可知,對於蘇過的文學素養,蘇軾也有過不菲的評價。將自己的晚年文集編纂工作託付給自己最信任的兒子,可以推測出,蘇軾之所以在三個兒子中唯獨挑選了蘇過隨行,並不單單是因為蘇過年輕而已,其中確有一番良苦之用心。再回到胡仔批判“後人所編”《後集》的這個問題上。很顯然,其批判乃是源於對蘇軾晚年生活不甚明瞭的誤解之上。其實,並非蘇過故意將這組詩落於《東坡後集》之外。《和陶詩》一直到蘇軾死之前都沒有定稿,最後是由同樣參與了這組詩創作的蘇轍編纂成書張耒《和歸去來詞》題自注云:“子由先生示東坡公所和陶靖節歸去來詞及侍郎先生之作,命之同賦。耒輒自憫其仕之不偶,又以弔東坡先生之亡,終有以自廣也。”《柯山集》卷五,《張耒集》上下册,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版。《東坡後集》未收其詩乃是事出有因的。

二、蘇東坡去世後的蘇過

建中靖國元年(1101)七月,蘇軾病故後,蘇過和侄子蘇符(蘇邁次子)在葬地汝州小峨眉山為其服喪。崇寧二年(1103)七月服滿以後,蘇過沒有立即仕宦,而是去了叔父蘇轍所居住的潁昌府(今河南許昌),一直到政和二年(1112)六月,蘇過在潁昌府住了將近九個年頭。

蘇過服滿之後一直賦閑於蘇轍處,需要整理亡父蘇軾的筆墨遺稿是一個原因,據大觀二年(1108)蘇轍所云“及自龍川還潁川,侄過出子瞻遺墨”蘇轍《追和張安道贈别絶句并引》引,《欒城三集》卷一。,可知蘇過之處保存了許多蘇軾的遺澤。但更重要的還是因為受到了元祐黨禍的牽連,無法立即出版蘇軾文集。崇寧元年(1102)五月,蘇軾等元祐黨人開始遭到貶責。八月,宋徽宗下旨禁止黨人子弟任官京師。九月,修建了有一百一十七位元祐黨人姓名的“元祐黨籍碑”,以示天下。元祐黨禍大約延續了二十來年,其間屬於元祐黨人的詩文都被禁止公開流行。其中尤以蘇軾詩文為最,當時曾再三下詔嚴令蘇軾詩文流傳於世,將《東坡集》歸為禁書。但事情往往是適得其反,如朱弁《曲洧舊聞》所言:“崇寧、大觀間,海外詩盛行……是時朝廷雖嘗禁止,賞錢增至八十萬,禁愈嚴而傳愈多,往往以多相夸。”朱弁《曲洧舊聞》卷八《東坡詩文盛行》,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版。民間之人願出重金購買蘇軾詩文,還往往以此為榮。作為蘇軾的兒子,蘇過就更有必要保存先父的遺稿了。

由現存資料來看,蘇過主要負責的是蘇軾的經書類以及《東坡後集》校正與編纂。蘇過首先和其兄蘇迨一起編輯了一部《先公手澤》,也就是《東坡志林》的原型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一云:“《東坡手澤》三卷,蘇軾撰,今俗本大全集中所謂《志林》者也。”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據蘇轍“政和元年冬,得姪邁等所編《先公手澤》”之語蘇轍《老子解》卷末《再題老子道德經後》,《四庫全書》本。,蘇過的編纂活動大約結束於政和元年(1111)。蘇轍雖然沒有提到蘇過,只言及了蘇軾長子蘇邁之名,但蘇邁從大觀元年(1107)至政和二年(1112)一直在嘉禾赴任,不太可能直接參與編纂活動。

另外,蘇過自己也非常注重對先人遺著的保存與流傳,如開封的藏書家蔡氏所藏李之儀《仇池翁南浮集序》云:“蔡君家世輦轂之下,軒輊無所系,而能以退為進,父子之間,自為知己。獨於(東坡)先生南遷已後,所見於抑揚者,博訪兼收,所較他日之得為備。”《姑溪居士後集》卷一五,上海:商務印書館1935年版。在《夷門蔡氏藏書目叙》一文中,蘇過寫道:

嗚呼,讀其書,論其事,想見其人,凜然於千載之上,修身立言,可以垂訓百世之後。……予惟古之逸民,未嘗以一藝自名於世,雖不求人知而人自知之,以其所踐履者絶乎流俗故也。龐德公隱於鹿門,妻子躬耕。或疑其不仕,以為何以遺子孫也。龐公曰:“我遺子孫以安,不為無所遺也。”今居士口不談世之爵祿,身不問家之有無,所付子孫者獨書耳。龐公之意,殆無以過此。蘇過《夷門蔡氏藏書目叙》,《斜川集》卷九,舒大剛等《斜川集校注》,成都:巴蜀書社,1996年版,下同。

蘇軾也“所付子孫者獨書耳”,蘇過尊重先父的遺志。而且,因為當時蘇軾詩文被高價買賣,所以僞作橫行,魚目混珠。蘇過在《書先公字後》一文中云:

昔之人有欲擠之於淵,則此書隱。今之人以此書為進取資,則風俗靡然,爭以多藏為誇。而逐利之夫,臨摸百出,朱紫相亂十七八矣。嗚呼,此皆書之不幸也。……過侍先君居夷七年,所得遺編斷簡皆老年字,落其華而成其實。……公昔為《藏經記》,初傳於世,或以為非公作,其後知之者以為神奇。在惠州作《梅花詩》,有以為非,至有以為笑。此皆士大夫間以文鳴者,其説能使人必信,其謬妄如此。乃知識《古戰場文》者鮮矣。可為流俗痛哭。過謹書藏於家。蘇過《書先公字後》,《斜川集》卷八。

蘇過在蘇軾的身邊受教七年,對當時“爭以多藏為誇”“臨摹百出,朱紫相亂”的世情非常不滿,“謹書藏於家”。對於保存蘇軾遺稿,蘇轍也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對於此事,蘇轍曾賦詩如下:

少年喜為文,兄弟俱有名。世人不妄言,知我不如兄。篇章散人間,墮地皆瓊英。凜然自一家,豈與餘人爭。多難晚流落,歸來分死生。晨光迫殘月,回顧失長庚。展卷得遺草,流涕濕冠纓。斯文久衰弊,涇流自為清。科斗藏壁中,見者空嘆驚。廢興自有時,詩書付西京。蘇轍《題東坡遺墨卷後》,《欒城三集》卷二

元祐黨禍之後,蘇轍把蘇軾的草稿隱藏在家中。當蘇轍次子蘇适到西京(洛陽)赴任時,蘇轍令蘇适將蘇軾“詩書”轉移至西京保管。正是由於蘇氏一族的努力,蘇軾的詩文纔能被保全至今。

另一方面,直接參與了蘇軾文學活動的蘇過,還為後人留下了一些對蘇軾詩文的講釋。譬如,後來為蘇軾詩作注的趙夔,就曾請教過蘇過。趙夔在《注東坡詩集序》中云:

頃者赴調京師,繼復守官,累與小坡叔黨遊從至熟。叩其所未知者,叔黨亦能為僕言之。僕既慕先生甚切,精誠感通。趙夔《注東坡詩集序》,《王狀元集百家注分類東坡先生詩》卷首,《四部叢刊初編》本。

對於這段話之真僞雖然還有些爭論《四庫提要》云,鑒於趙夔及蘇過的生死年代、經歷,這篇序文是書肆假託的。西野貞治《關於東坡詩王狀元集注本》(《人文研究》第十五號卷第六號,大阪市立大學文學部,1964年版)認為,如果解釋“頃者”不是“近來”,而是“以前”的意思的話,他們還是有會見的可能性。,但毫無疑問的是可以從這則材料推測出,在時人的心目中,蘇過纔是對蘇軾詩文最熟悉最有解釋權的第一人。晁説之在為蘇過所撰的墓誌銘裏也大筆特書:“則(東坡)先生之立言者,叔黨之功業也。惜乎,不及使人有見於此”。對蘇過在傳承蘇軾詩文中所作出的巨大貢獻予以了非常高的評價。

三、蘇過的孫子——蘇嶠與蘇峴

繼承蘇過的“功業”,為蘇軾文集流傳於世而作出貢獻的人還有蘇過的孫子蘇嶠與蘇峴(蘇過長子蘇籥的兒子)。蘇嶠的生卒年不明,蘇峴則生於政和七年(1117),但兩兄弟的年紀不會相差很大。蘇峴出生時蘇過四十六歲,正在郾城上任。宣和二年(1120)後,蘇過學晚年蘇轍自號“斜川居士”隱居潁昌府,和當地朋友們互贈詩文,以教兒孫家學為樂。宣和五年(1123),蘇過重新被朝廷任命為中山府通判,同年十二月暴死於赴任途中,終年五十二歲。對於其子孫,晁説之《宋故通直郎眉山蘇叔黨墓誌銘》云:

(叔黨)娶范氏,蜀忠文公之孫,承事郎百嘉之女。男七人:籥、籍、節、笈、簟、篴、笠。女四人,長適將仕郎常任俠。孫男二人:嶠、峴。晁説之《宋故通直郎眉山蘇叔黨墓誌銘》《嵩山文集》卷二〇,《嵩山文集》原闕這部分,從《永樂大典》補錄。

同类推荐
  • 北京的一百张面孔

    北京的一百张面孔

    这是一本展示北京地域文化的知识性写实散文集,也可以说是《修志人眼中的北京——志说北京》的姊妹篇,是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和北京晨报合作,由晨报编辑记者撰写,陆续在晨报《志书撷英》专栏发表,经两年多的辛勤劳作,在专栏刊出100期后,集结而成。
  • 解读《宦经》

    解读《宦经》

    古代官场复杂多变,龙蛇混杂,在此立足已是不易,高居人上尤为艰难。有鉴于此,人们对做的学问十分重视,在此精研的人也不在少数。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做官的认识总是失于片面,其观点也是支离破碎,缺乏全面,系统、精准的本质论述。为了使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原文,注译者作了解析原文要旨和阐释其指导意义的释译,又根据历朝历代的史实,撰写了相关的事典,对原文精髓加以论证和具体说明。释评视野广阔,事典故事生动,它们和原文互为补充,构成了本书哲理性与可读性皆强的显著特色。
  • 腊八节

    腊八节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第五辑)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第五辑)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第五辑
  • 在狮身人面像的脚下

    在狮身人面像的脚下

    屹立千年的文明古迹,隐藏着怎样的历史奥秘?流淌万年的文明河流,述说着怎样的智慧心语?林丹环编著的这本书精选的文章,有的追忆文明古迹,有的针砭社会时弊,有的思索文明走向,让您跨越东西方文化,纵横寰宇,俯仰天地,从整体视角品悟“文明与文化”这部大书。
热门推荐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韩娱之我为搞笑狂

    韩娱之我为搞笑狂

    杯具的人生不需要解释,莫名的魂穿成棒子,莫名的被夺舍,莫名的被逼当搞笑艺人,罗凤恩带你领略2017的韩娱故事。 2017年女团盛世已经过去,曾经盛极一时的女团也逐渐凋零。少女时代经过队员退团,解约,恋爱,结婚等一系列的冲击已是昨日黄花。生在傻帽公司给了少女时代坚实的后盾和更广阔的天空,当她们人气不在时带给她们的是悲哀。 求收藏...求推荐....有啥求啥,因为我什么都没有。本书前期巨坑,如果能坚持下来将会看到什么叫没有最坑只有更坑
  • 没有任何借口(金牌员工必读书系)

    没有任何借口(金牌员工必读书系)

    无论是企事业单位的发展,还是个人事业的成功,“没有任何借口”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启示意义。本书从服从、执行、勤奋、责任、自动自发、方法、忠诚等方面深刻揭示了“没有任何借口”所包涵的职业信念,是职场人士最佳的精神读本。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最强灵修

    最强灵修

    “缘灭灵界”的修真文明在宇宙中最为先进,半数人皆为仙。“真元大陆”修真,万年才有百人飞升。当“缘灭灵界”神王级女修士沦为“真元大陆”修真废柴:灵根?丹药?装备?宝器?卷轴?符咒?那些都是鸡肋!薛烟修真,靠的是绝世功法,凭的是神王级精神力!修炼速度逆天?美男争相暖床?神兵当装饰品?魔兽当宠物耍?灵丹当糖果吃?秘宝当茶杯使?这才是生活品质!【※※※——热血篇——※※※】“以变制变!随!”薛烟的声音划破长空,清脆激越。只听见“咻”的一声轻响,金灵箭羽穿透层层峦岭,道道峡谷,向西边逃窜的修士急射而去。金灵在半空中化作万支金花箭,直射修士眉心。金风撒下血雨,秋天虔诚地祈祷着死神的降临。“左翼闪,右翼展!”又是一声震天的呼喝,又是弯弓一箭。薛烟周身散发的红光,如火红烈焰在燃烧,薛烟立于中心石台,好似涅槃的火凤凰。敌方修士大呼:“她是大成期修士!快撤!”这时,火之灵箭射向八十名修士中三名“元婴期”高手。左边那名修士,带领身后的弟子冲向左边的绝壁,右边的修士带着弟子向后撤退。中间的修士带领弟子在敌方烈焰阵中扑杀开来,绝地狂杀,如惊涛拍岸,激起冲向苍穹的血浪。“大运五行万千变!冲!”薛烟仰天长啸,土灵箭向天空急劲射出。只听见“轰”的一声,箭羽碎裂成黄灵万点。绝壁间,一时间黄沙漫漫。天成了黄色,地也成了黄色,敌人陷入迷杀阵中,乱了阵脚。我方修士咆哮着,怒吼着。他们成了雪的锋、冰的剑。他们的双手,直穿敌人胸膛,一时间血注冲天。他们,成了收割生命的利刃!【※※※——欢脱篇——※※※】薛烟转了这么久也没挑中一件称心的兵器,她想着这条有灵性的白绫虽然邪门,倒也有趣。再不济,用它来绑个漂亮的发髻也行。凝集神匠毕生心血,收集金木水火土--五行之精织成的虚弓箭绫;淬练喜怒惊思怨--五妖之灵洗净的虚弓箭绫;“真元大陆”修真高手竞相争夺的十大神兵之一的虚弓箭绫。现在,竟被她的主人当成绑头发的带子!创造白绫的先辈若听到接下来的对话,定会吐血死一万次。薛烟说道:“那个幽灵再发疯对付我,你能绑住她吗?”白绫反应迅速地收紧了。“好了好了,就让你紧一下!快松开,笨!“白绫无奈地松了松。“你能自动帮我盘发吗?“白绫无语地紧了紧,立刻松开。“你能变颜色吗?“白绫紧了又松,她已经对主人的问题彻底叹服。“既然你这么有用,我就带你走吧!“
  • 重生之老夫少妻

    重生之老夫少妻

    渣叔老白菜帮子看见向晖的第一眼,那上面贴着两个标签,青春,有朝气。渣叔的准则,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制造困难也要上。
  •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倔犟的姑娘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倔犟的姑娘

    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这些路数迥异的作家,虽语种不同、观念不同、背景不同,但他们那高擎思想主义旗帜的雄姿是相同的,他们那奋勇求索的自由精神是相同的。而他们的雄姿,无不闪现于他们的作品之中;他们的精神,无不渗透于这些作品的字里行间。这套丛书所承载的,正是他们那令万世崇敬的全部精华。一套丛书,为我们竖起了一座20世纪的文学丰碑。
  • 爆笑囧妃:邪王N次追妻

    爆笑囧妃:邪王N次追妻

    穿越成废物有什么关系?拜一个牛逼的师父,整个大陆照样横着走!次日,云若若满身酸楚的醒来质问:“你不是说,整个大陆横着走么?”妖孽男淡淡的开口道,“你昨晚不是横了一晚?”
  • 重生之凤祸江山

    重生之凤祸江山

    她是惊才绝艳的民女,他是冠绝天下的太子,她救了他,他与她立下白首之约,然而她千里入宫寻他,等待她的却是惨绝人寰的凌辱与死亡。一夕成骨,她怎能瞑目?附身重生,立地成魔,誓屠尽仇人,令他痛悔一生。深宫风云变幻,杀戮重重,在不断被揭开的谜团和真相之后,却是更多的阴谋与阻碍,无尽黑暗中可有她与他的未来?面对权倾天下的仇家,她与他血染江山,扭转乾坤,负尽了天下,不求来世轮回,只求今生无恨,守住那一场惊世骇俗的誓言……
  • 朗情曼意

    朗情曼意

    他是京城有名的程家二少,青年才俊,铂金钻石单身男。她尚未毕业,踏上征程,只为了梦中的一抹橄榄绿。为了那个自私的梦,徒留竹马原地等待。功未成,名未就。却丢了心魂,失了竹马。她伤心欲绝,退回原地。却发现,竹马身边早已是新人笑。他归来,携着未婚妻。却转身笑靥相看,巧舌如簧:“曼曼,好久不见。”那滴眼泪始终挂在眼角,不知是该心动还是心碎。她想,她不会再爱上他了。只因为那错综复杂的几人关系,终是让她筋疲力尽。她以为一切已经归于平静,却不料身世被揭。再次置于风头浪尖之上。他却又一次出现。“跟我订婚,然后结婚。一切都会平静的。”此时他眼神温柔似水,包含着化不开的浓情蜜意。让她以为,这是真的。她却在订婚前夕,不仅见了前男友。还见了新郎的大哥,却被记者扑捉到。彼时,满城都是她的风言风语。可是,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流年的时光里,谁错失了谁的良缘。谁又成全了谁的曼意?【四海阁,爱是天时地利的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