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2400000048

第48章 蘇門子嗣編纂蘇軾文集考(1)

(日本)原田愛

時至宋代中期,文集刊刻漸趨風行。其中,去世文人之子孫刊刻先人之文集,使其聞名於世,亦宛然成為時俗。北宋大文豪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的文集就存在着兩種形態:一種是其生前自己所編纂的,而另一種則是其死後由子嗣所編纂。蘇門子弟中主要承擔蘇軾文集之編纂工作的是其幼子蘇過(字叔黨)。本文主要聚焦於蘇過在蘇軾晚年的文學活動中所發揮的作用,以及蘇軾死後,經歷了元祐黨禍的蘇過及其子嗣又是如何來保存刊刻蘇軾文集這一問題上,力圖通過事實之考證,勾示出現在不甚明瞭的兩宋時期蘇軾文集成書與傳承的經緯。

一、蘇過與晚年蘇東坡的文學活動

從紹聖元年(1094)被貶惠州到元符元年(1098)再貶海南島,晚年的蘇軾在嶺南渡過了七年的流放生活。直到元符三年(1100)纔迎來了久違的恩赦,卻又因精癉力竭,在第二年建中靖國元年(1101)七月二十八日,不幸逝世於常州,享年六十六歲。為了彰顯兄長的英名,蘇轍(字子由)所作墓誌銘中,還特意對蘇軾所留下的煌煌大著作了詳細的叙錄,其文如下:

先君晚歲讀《易》……作《易傳》,未完。疾革,命公述其志。公泣受命,卒以成書。然後千載之微言,煥然可知也。復作《論語説》,時發孔氏之秘。最後居海南,作《書傳》,推明上古之絶學,多先儒所未達。既成三書,撫之嘆曰:“今世要未能信,後有君子,當知我矣。”至其遇事,所為詩、騷、銘、記、書、檄、論、譔,率皆過人。有《東坡集》四十卷,《後集》二十卷,《奏議》十五卷,《内制》十卷,《外制》三卷。公詩本似李杜,晩年喜陶淵明,追和之者幾遍,凡四卷。蘇轍《亡兄子瞻端明墓誌銘》,《欒城後集》卷二二。本文所引蘇轍詩文均用《蘇轍集》,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版,下同。

蘇轍叙錄的書名有解釋經典的《易傳》、《論語説》、《書傳》和詩文集《東坡集》四十卷、《後集》二十卷、《奏議》十五卷、《内制》十卷、《外制》三卷、《和陶詩》四卷等等。其中一部分為蘇軾晚年所作,大致為草稿,其時並未成書。如元符三年(1100)七月,蘇軾在北歸之途叙其“所撰《書》《易》《論語》皆以自隨,而世未有别本”蘇軾《東坡志林》卷一《記過合浦》,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版。,同年八月又云:“《志林》竟未成,但草得《書傳》十三卷”蘇軾《與鄭靖老》第三簡,《蘇軾文集》卷五六,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版,下同。由知蘇軾晚年的這些文稿都沒有公諸於衆。毫無疑問,這些文集不得及時刊刻乃緣於朝廷禁令何薳《春渚紀聞》卷五《張山人謔》云:“紹聖間,朝廷貶責元祐大臣,及禁毀元祐學術文字。有言《司馬温公神道碑》乃蘇軾撰述,合行除毀。於是州牒巡尉,毀折碑樓及碎碑。”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版,下同。,因此纔會有蘇軾撫摩草稿嘆云:“今世要未能信,後有君子,當知我矣。”不求今世,唯願死後這些書籍能重見天日,流傳人世。

在上文中蘇軾雖沒有明確其所託之人,但從現存文獻記錄來看,當是指其幼子蘇過關於蘇過的先行研究;有曾棗莊《三蘇後代考略》、《蘇叔黨與他的〈斜川集〉》(《三蘇研究曾棗莊文存之一》收錄,成都:巴蜀書社,1999年版),舒大剛《三蘇後代研究》(成都:巴蜀書社,1995年版),楊景琦《蘇過斜川集研究》(北京:文津出版社,2007年版)等等。紹聖元年(1094)蘇軾被貶惠州之際,特地從三個兒子中挑選了最年幼的蘇過隨行。紹聖二年(1095)八月一日,蘇軾在惠州回顧此事云:

軾之幼子過,其母同安郡君王氏,諱閏之,字季章,享年四十有六。以元祐八年八月一日,卒於京師,殯於城西惠濟院。過未免喪而從軾遷於惠州,日以遠去其母之殯為恨也。念將祥除,無以申罔極之痛,故親書《金光明經》四卷,手自裝治,送虔州崇慶禪院新經藏中,欲以資其母之往生也。蘇軾《書金光明經後》,《蘇軾文集》卷六六。

從上引蘇軾文章中可知,元祐八年(1093)八月一日,蘇軾的繼室王閏之在開封去世,蘇軾被貶之時,蘇過正和其兄長一起為母親服喪。蘇過隨同父親一起去惠州,在表期將滿時,還特意書寫了《金光明經》四卷“手自裝治”,由此亦知蘇過還擅長裝裱書卷。

那麽蘇過又是如何來具體協助蘇軾的呢?對於此,晁説之談到:

惟是叔黨,於先生飲食服用,凡生理晝夜寒暑之所須者,一身百為,而不知其難。翁板則兒築之,翁樵則兒薪之,翁賦詩著書則兒更端起拜之,為能須臾樂乎先生者也。晁説之《宋故通直郎眉山蘇叔黨墓誌銘》,《嵩山文集》卷二〇,《四部叢刊續編》本,下同。

可見蘇軾在嶺南的生活,無論大事小事都是由蘇過來打理的。甚至連蘇軾“賦詩著書則兒更端起拜之”。不僅如此,蘇軾所要閱讀的書籍也多由蘇過抄寫:

兒子到此,抄得《唐書》一部,又借得《前漢》欲抄。若了此二書,便是窮兒暴富也。呵呵。老拙亦欲為此,而目昏心疲,不能自苦,故樂以此告壯者爾。蘇軾《與程秀才》第三簡,《蘇軾文集》卷五五

蘇軾被貶海南島時已經年過六十了,所以文中自稱“目昏心疲”。抄寫這種相對辛苦的事,就全部交給了蘇過。其時,蘇過對蘇軾文學活動的幫助還不僅抄書,蘇軾作詩撰文後,其文中用典的確認也無疑需要得到蘇過的協助。蘇軾對於自己詩文中所引用的詩文典故非常謹慎,對於此,何薳在《春渚紀聞》中談道:

秦少章言,公嘗言:“觀書之樂,夜常以三鼓為率。雖大醉歸,亦必披展,至倦而寢。”然自出詔獄之後,不復觀一字矣。某於錢塘從公學二年,未嘗見公特觀一書也。然毎有賦詠及著譔,所用故實,雖目前爛熟事,必令秦與叔黨諸人檢視而後出。何薳《春渚紀聞》卷六《著述詳攷故實》。

秦覯(字少章)是蘇門四學士之一秦觀(字少游)的弟弟,也是蘇軾的弟子。元豐二年(1079)的烏臺詩案以後,蘇軾雖變得“不復觀一字”,但寫作詩文時,其“所用故實,雖目前爛熟事,必令秦與叔黨諸人檢視而後出”。蘇軾被貶嶺南之後,其他子弟均未隨行,這個工作也就自然而然地落到了蘇過頭上。

正是對晚年蘇軾的詩文寫作有過直接的參與,蘇過纔有可能展開對《東坡後集》二十卷的編纂工作。對於蘇軾文集,南宋胡仔云:“世傳《前集》乃東坡手自編者,隨其出處,古律詩相間,謬誤絶少。……《後集》乃後人所編,惜乎,不載和陶諸詩,大為闕文也。”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卷二八,上海:商務印書館1937年版。認為《東坡集》是蘇軾自編的文集,所以誤謬很少,但對《東坡後集》稍有微言,認為其“不載和陶諸詩,大為闕文也”。其實這是一個誤解。據現有資料可知,《東坡後集》編纂於海南島。同時期與蘇軾同年及第的好友劉庠的孫子劉沔編輯了蘇軾文集二十卷,蘇軾曾明言如下:

軾頓首都曹劉君足下。蒙示書教,及所編錄拙詩文二十卷。……今足下所示二十卷,無一篇僞者,又少謬誤。及所示書詞,清婉雅奧,有作者風氣。知足下致力於斯文久矣。軾窮困本坐文字。蓋願刳形去智,而不可得者。然幼子過文益奇,在海外孤寂無聊,過時出一篇見娛,則為數日喜,寢食有味。以此知文章如金玉珠貝,未易鄙棄也。見足下詞學如此,又喜吾同年兄龍圖公之有後也。蘇軾《答劉沔都曹書》,《蘇軾文集》卷四九。

考慮到在嶺南時蘇軾的身體狀況,極有可能蘇過就是文集再編工作的具體承擔者。而且從上文可知,對於蘇過的文學素養,蘇軾也有過不菲的評價。將自己的晚年文集編纂工作託付給自己最信任的兒子,可以推測出,蘇軾之所以在三個兒子中唯獨挑選了蘇過隨行,並不單單是因為蘇過年輕而已,其中確有一番良苦之用心。再回到胡仔批判“後人所編”《後集》的這個問題上。很顯然,其批判乃是源於對蘇軾晚年生活不甚明瞭的誤解之上。其實,並非蘇過故意將這組詩落於《東坡後集》之外。《和陶詩》一直到蘇軾死之前都沒有定稿,最後是由同樣參與了這組詩創作的蘇轍編纂成書張耒《和歸去來詞》題自注云:“子由先生示東坡公所和陶靖節歸去來詞及侍郎先生之作,命之同賦。耒輒自憫其仕之不偶,又以弔東坡先生之亡,終有以自廣也。”《柯山集》卷五,《張耒集》上下册,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版。《東坡後集》未收其詩乃是事出有因的。

二、蘇東坡去世後的蘇過

建中靖國元年(1101)七月,蘇軾病故後,蘇過和侄子蘇符(蘇邁次子)在葬地汝州小峨眉山為其服喪。崇寧二年(1103)七月服滿以後,蘇過沒有立即仕宦,而是去了叔父蘇轍所居住的潁昌府(今河南許昌),一直到政和二年(1112)六月,蘇過在潁昌府住了將近九個年頭。

蘇過服滿之後一直賦閑於蘇轍處,需要整理亡父蘇軾的筆墨遺稿是一個原因,據大觀二年(1108)蘇轍所云“及自龍川還潁川,侄過出子瞻遺墨”蘇轍《追和張安道贈别絶句并引》引,《欒城三集》卷一。,可知蘇過之處保存了許多蘇軾的遺澤。但更重要的還是因為受到了元祐黨禍的牽連,無法立即出版蘇軾文集。崇寧元年(1102)五月,蘇軾等元祐黨人開始遭到貶責。八月,宋徽宗下旨禁止黨人子弟任官京師。九月,修建了有一百一十七位元祐黨人姓名的“元祐黨籍碑”,以示天下。元祐黨禍大約延續了二十來年,其間屬於元祐黨人的詩文都被禁止公開流行。其中尤以蘇軾詩文為最,當時曾再三下詔嚴令蘇軾詩文流傳於世,將《東坡集》歸為禁書。但事情往往是適得其反,如朱弁《曲洧舊聞》所言:“崇寧、大觀間,海外詩盛行……是時朝廷雖嘗禁止,賞錢增至八十萬,禁愈嚴而傳愈多,往往以多相夸。”朱弁《曲洧舊聞》卷八《東坡詩文盛行》,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版。民間之人願出重金購買蘇軾詩文,還往往以此為榮。作為蘇軾的兒子,蘇過就更有必要保存先父的遺稿了。

由現存資料來看,蘇過主要負責的是蘇軾的經書類以及《東坡後集》校正與編纂。蘇過首先和其兄蘇迨一起編輯了一部《先公手澤》,也就是《東坡志林》的原型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一云:“《東坡手澤》三卷,蘇軾撰,今俗本大全集中所謂《志林》者也。”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據蘇轍“政和元年冬,得姪邁等所編《先公手澤》”之語蘇轍《老子解》卷末《再題老子道德經後》,《四庫全書》本。,蘇過的編纂活動大約結束於政和元年(1111)。蘇轍雖然沒有提到蘇過,只言及了蘇軾長子蘇邁之名,但蘇邁從大觀元年(1107)至政和二年(1112)一直在嘉禾赴任,不太可能直接參與編纂活動。

另外,蘇過自己也非常注重對先人遺著的保存與流傳,如開封的藏書家蔡氏所藏李之儀《仇池翁南浮集序》云:“蔡君家世輦轂之下,軒輊無所系,而能以退為進,父子之間,自為知己。獨於(東坡)先生南遷已後,所見於抑揚者,博訪兼收,所較他日之得為備。”《姑溪居士後集》卷一五,上海:商務印書館1935年版。在《夷門蔡氏藏書目叙》一文中,蘇過寫道:

嗚呼,讀其書,論其事,想見其人,凜然於千載之上,修身立言,可以垂訓百世之後。……予惟古之逸民,未嘗以一藝自名於世,雖不求人知而人自知之,以其所踐履者絶乎流俗故也。龐德公隱於鹿門,妻子躬耕。或疑其不仕,以為何以遺子孫也。龐公曰:“我遺子孫以安,不為無所遺也。”今居士口不談世之爵祿,身不問家之有無,所付子孫者獨書耳。龐公之意,殆無以過此。蘇過《夷門蔡氏藏書目叙》,《斜川集》卷九,舒大剛等《斜川集校注》,成都:巴蜀書社,1996年版,下同。

蘇軾也“所付子孫者獨書耳”,蘇過尊重先父的遺志。而且,因為當時蘇軾詩文被高價買賣,所以僞作橫行,魚目混珠。蘇過在《書先公字後》一文中云:

昔之人有欲擠之於淵,則此書隱。今之人以此書為進取資,則風俗靡然,爭以多藏為誇。而逐利之夫,臨摸百出,朱紫相亂十七八矣。嗚呼,此皆書之不幸也。……過侍先君居夷七年,所得遺編斷簡皆老年字,落其華而成其實。……公昔為《藏經記》,初傳於世,或以為非公作,其後知之者以為神奇。在惠州作《梅花詩》,有以為非,至有以為笑。此皆士大夫間以文鳴者,其説能使人必信,其謬妄如此。乃知識《古戰場文》者鮮矣。可為流俗痛哭。過謹書藏於家。蘇過《書先公字後》,《斜川集》卷八。

蘇過在蘇軾的身邊受教七年,對當時“爭以多藏為誇”“臨摹百出,朱紫相亂”的世情非常不滿,“謹書藏於家”。對於保存蘇軾遺稿,蘇轍也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對於此事,蘇轍曾賦詩如下:

少年喜為文,兄弟俱有名。世人不妄言,知我不如兄。篇章散人間,墮地皆瓊英。凜然自一家,豈與餘人爭。多難晚流落,歸來分死生。晨光迫殘月,回顧失長庚。展卷得遺草,流涕濕冠纓。斯文久衰弊,涇流自為清。科斗藏壁中,見者空嘆驚。廢興自有時,詩書付西京。蘇轍《題東坡遺墨卷後》,《欒城三集》卷二

元祐黨禍之後,蘇轍把蘇軾的草稿隱藏在家中。當蘇轍次子蘇适到西京(洛陽)赴任時,蘇轍令蘇适將蘇軾“詩書”轉移至西京保管。正是由於蘇氏一族的努力,蘇軾的詩文纔能被保全至今。

另一方面,直接參與了蘇軾文學活動的蘇過,還為後人留下了一些對蘇軾詩文的講釋。譬如,後來為蘇軾詩作注的趙夔,就曾請教過蘇過。趙夔在《注東坡詩集序》中云:

頃者赴調京師,繼復守官,累與小坡叔黨遊從至熟。叩其所未知者,叔黨亦能為僕言之。僕既慕先生甚切,精誠感通。趙夔《注東坡詩集序》,《王狀元集百家注分類東坡先生詩》卷首,《四部叢刊初編》本。

對於這段話之真僞雖然還有些爭論《四庫提要》云,鑒於趙夔及蘇過的生死年代、經歷,這篇序文是書肆假託的。西野貞治《關於東坡詩王狀元集注本》(《人文研究》第十五號卷第六號,大阪市立大學文學部,1964年版)認為,如果解釋“頃者”不是“近來”,而是“以前”的意思的話,他們還是有會見的可能性。,但毫無疑問的是可以從這則材料推測出,在時人的心目中,蘇過纔是對蘇軾詩文最熟悉最有解釋權的第一人。晁説之在為蘇過所撰的墓誌銘裏也大筆特書:“則(東坡)先生之立言者,叔黨之功業也。惜乎,不及使人有見於此”。對蘇過在傳承蘇軾詩文中所作出的巨大貢獻予以了非常高的評價。

三、蘇過的孫子——蘇嶠與蘇峴

繼承蘇過的“功業”,為蘇軾文集流傳於世而作出貢獻的人還有蘇過的孫子蘇嶠與蘇峴(蘇過長子蘇籥的兒子)。蘇嶠的生卒年不明,蘇峴則生於政和七年(1117),但兩兄弟的年紀不會相差很大。蘇峴出生時蘇過四十六歲,正在郾城上任。宣和二年(1120)後,蘇過學晚年蘇轍自號“斜川居士”隱居潁昌府,和當地朋友們互贈詩文,以教兒孫家學為樂。宣和五年(1123),蘇過重新被朝廷任命為中山府通判,同年十二月暴死於赴任途中,終年五十二歲。對於其子孫,晁説之《宋故通直郎眉山蘇叔黨墓誌銘》云:

(叔黨)娶范氏,蜀忠文公之孫,承事郎百嘉之女。男七人:籥、籍、節、笈、簟、篴、笠。女四人,長適將仕郎常任俠。孫男二人:嶠、峴。晁説之《宋故通直郎眉山蘇叔黨墓誌銘》《嵩山文集》卷二〇,《嵩山文集》原闕這部分,從《永樂大典》補錄。

同类推荐
  • 李劼人说成都

    李劼人说成都

    懒散近乎“随时随地找舒服”。以坐茶馆为喻罢,成才人坐茶馆,虽与重庆人的理由一样,然而他喜爱的则是矮矮的桌子,矮矮的竹椅——虽不一定是竹椅,总多关是竹椅变化出来,矮而有靠背,可以半躺半坐的坐具—— 地面不必十分干净,而桌面总可以邋遢点而不嫌打脏衣服,如此一下坐下来,身心泰然,所差者,只是长长一声感叹。本书从李劼人小说中分门别类,节录出有关成都文明发展的大量文字,如清末的叽咕车(鸡公车)到抗战时的木炭汽车,足以见出成都交通的一个侧面。所有这些变迁的实录,后人完全可以视为一代信史。 其中收入本书的《成都是一个古城》和《旧帐》,都是一九四九年后没有公开发表过的。
  • 西方文化与教育史

    西方文化与教育史

    世界各国的文化与教育各有所长,如何汇集国外文化与教育的优势资源,建立符合本国实际的先进的文化与教育体系和模式?《西方文化与教育史》就是致力于这一目的的研究成果。我国文化与教育的深刻变革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建成,需要经过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需要较长时间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要想真正地赶上和超过国际先进文化与教育发展水平,必须要有一个大的跨越,必须对西方几千年来文化与教育发展历程进行整体的梳理,对与孔子齐名的一大批教育思想家及其教育理论进行认真的分析、批判和总结,必须通过对其整体脉络的发展变化的把握来对国人进行思路的创新,才能够最终实现跨越式发展。
  • 永恒的伊甸园:正说古代巴比伦文明

    永恒的伊甸园:正说古代巴比伦文明

    古代文明探索之旅系列丛书发现古老的文明,探寻逝去的记忆,掀开古 代世界神秘的面纱,介绍古代文明的政治军事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展示各大 文明的经济、文化、艺术和科学的辉煌,带你领略几千年前古代人类的风采 ,充分了解人类无穷的智慧和叹为观止的成就……  拨开历史的层层迷 雾,人类文明之谜向你娓娓道来!
  • 英国精神

    英国精神

    英国精神的实质,是一种“绅士道”。绅士的传统或绅士风度来源于英国的英格兰,作为一种确定的观念系统和行为方式大约形成于近代英国。这种理想采纳了古希腊、罗马的美德理想以及中世纪骑士道的理想,后来又继承了欧洲大陆国家如意大利、法国的宫廷文化,在英国经过继承发展而最终形成了一整套绅士理想与观念。对传统的尊重和理性主义,为绅士道奠定了心理基础。讲礼貌的传统,包括尊重女士和骑士风度,构成了绅士道的标志性行为特征。而自身保持基本的优良品德,如诚实、正直、忠诚,同情、仁慈、温和、宽容、慷慨的待人之道,以及谨慎、自制、节制、坚定、自尊、荣誉的坚强精神,则构成了对绅士德性的根本要求。
  • 古代天文历法

    古代天文历法

    古老的中国天文学从萌茅至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无论是从天象的观测到宇宙起源的探讨,还是从星象的占卜到历法的推算,都凝结了中国古代人民辛勤的汗水。在漫长的岁月中沉淀下来的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今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中国有世界上早的太阳黑子记录、早的日月食记录、早的彗星记录等等。在历法方面,自秦汉以来,中国出现了一百余种古历,实属世界罕见。《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天文历法》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古代天文历法的有关内容。具体内容包括:古人眼中的天地、奇异神秘的天象、星象和占星、古代历法、杰出的古代天文学家等。
热门推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长相思

    长相思

    她,一个淡如素栀的清丽女子,却忍受着命运的劫难。与他相识相知,以为找到了托付终身的良人,却发现自己不过是别受手中一颗谋权夺利的棋子。情伤之后,她步步为营,带着对他的爱与恨走上一条不知结局的路。相府千金祝素栀,寄居王府的沈素素,倚身青楼花动天下的阿凉,驰骋沙场的军医凌霖……在多重身份中她是否迷失了自己。他,幽深如同暗夜苍穹,不知无情还是有情。他拥有着君临天下的豪情,有着翻云覆雨的权势,却不知道该如何重新走进她的心里。他不知道,一步棋错满盘皆输。从放手的那一天开始就注定着这错过是一生的……
  • 泡在水族箱里谈恋爱

    泡在水族箱里谈恋爱

    谈恋爱这回事,大家并不陌生。古往今来,最不缺的话题就是爱情。从情窦初开时,那如小鹿撞般的砰砰心跳,到暗送秋波你的情意我尽收眼底;从患难相依,甘苦与共的感动到生死缠绵,天人永隔的凄惨,偶用一张键盘,尽述天下爱情传奇,嬉笑打闹间的可爱单纯;感天动地的断场肠情史;说不清道不明的另一番悲情滋味;新鲜另类独特的爱情缠绵,尽在您的眼前展现……
  • 世界上最美的小说

    世界上最美的小说

    本书经过反复筛选,从世界最美小说里精选了最具有代表性的小说。以飨读者。那么,就让我们在风和日丽,或者斜风细雨的午后,捧一杯香茗,品味自然,品味生活,和心灵交流,与经典同行,感受最原始的欣喜与悸动吧!
  • 一等狐狸精

    一等狐狸精

    封潋滟晟国第一大家封氏之长女只因长相媚惑,便被传为不检之女。被众家女子围攻,不慎落水。醒来后,瑰姿媚潋,艳冶妖娆。艳光倾城,魔魅倾国!*哼?狐狸精吗?她为这个自己这个称号该鼓掌鼓掌了。既然要做狐狸精,那她就要做最好的——一等狐狸精。左手环上邪少的腰,右手勾上将军的肩眼睛瞟着敌国小王子,嘴上调戏着当今大皇帝;更有四大美男随侍左右。老娘这个狐狸精是当定了,而且还是独一无二的一等狐狸精!*简介暂定。亲们不妨点进看看,绝对不会失望。这是晴的又一次古文,与之前风格不同,这次是大胆尝试,亲们支持支持啊!***推荐好友柳丁甜甜的新文:《兽爱》绝对凶猛!O(∩_∩)O哈哈~
  • 蜜恋游戏2

    蜜恋游戏2

    一日等人好不容易来到魔龙城堡,却被强制驱逐出了游戏空间,而大家在游戏里累计的成绩也被全部清空!重新回到学校,一日还来不及感受校园生活,便有更多的麻烦接踵而至。但让一日想不到的是,神秘的夏知时竟成了她寻找弟弟的唯一线索!在被操控的意识中,一日渐渐看清了夏知时被封闭的真心,然而少年的误解与憎恨却越发浓重。无法预见的未来,无法化解的隔阂,永恒的黑夜又悄然而至……
  • 悍妾当家

    悍妾当家

    自小订亲,苦等四载,终于等到大婚之日红盖头被揭开,新郎却不是她苦等之人一夕之间,楚晶蓝由苏府的正妻沦为安府的第五房小妾原因竟是她苦等之人将她当做赌注输给了杭城最有名的纨绔安子迁!她没有哭闹,反而抿唇浅笑,将眼泪和委屈和着血水吞进肚子里:苏连城,你一定会后悔的!你今日里加在我身上的耻辱必当百倍奉还!安府里美人如云,主母似虎,恶妾似狼,刁蛮霸道不讲理的婆婆根本就没有她生存的空间好在纨绔相公并非如传闻中的那般无耻每当她被人欺辱之时便会暗中相助,她才发现他那副纨绔的表像下竟是……于是她智斗主母、妙抗小妾、巧夺府印、悍掌大匙成为安府的新当家,且看楚晶蓝如何掌管这一大家族,又是如何报仇血恨!本文主打宅斗和商斗,种田文,一对一。----------------------推荐自己的完结文:《丑妃无敌》:丑女不丑,帅哥很帅《劣妻》:某夜唯唯一一本现代文。《坏坏相公倒霉妻》:温馨与阴谋共存《娘子你别太嚣张》:男扮女装,女扮男装反串《夫君,女子不好欺!》:《错惹狂帝》:《王爷让偶轻薄下》:已签约出版《七小姐》:《强嫁》:《枭妃》:《妾无双》:连载中---------------------------------推荐好看的种田文:瑾瑜《继室谋略》红尘《妻不如妾之夫人要下堂》娘子《重生之高门奴妻》倾城《残情王爷的嫡妃》独孤卫《三少奶奶》
  • 弗洛伊德10:达·芬奇的童年回忆

    弗洛伊德10:达·芬奇的童年回忆

    此卷包含七部分内容,是弗洛伊德关于美学方面的重要论著。《戏剧中的变态人物》(1942)以精神分析观点解释了戏剧活动。《詹森的〈格拉迪沃〉中的幻觉与梦》(1907)揭示了压抑、幻觉、梦的形成。《作家与白日梦》(1908)提出了一种特殊的幻想活动。《达·芬奇的童年回忆》(1910)介绍了达·芬奇童年以来的感情生活,分析了其性心理的发展,阐释了他的艺术与科学活动的心理起源。《米开朗基罗的摩西》(1914)阐释了米开朗基罗所创作的摩西这一艺术作品。《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弑父者》(1928)探讨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艺创作。《非专业者的分析问题》(1926)指出了精神分析技术不是神秘的,更不是医生的专利。
  • 康熙大帝:夺宫初政

    康熙大帝:夺宫初政

    《夺宫》是《康熙大帝》的第一卷。描写康熙八岁即位后,在极其险恶的政治环境里,与辅政大臣鳌拜集团的篡位阴谋作斗争的故事。 康熙年幼时异常聪颖,曾拜落第举人伍次友为师,学习封建统治本领。在太皇太后孝庄和侍女苏麻喇姑的支持、帮助下,康熙团结了一批在圈地中破了产的中、下层地主和知识分子,形成了一支拥帝派的拱卫力量。经过多次较量,他终于在十五岁时,智擒了鳌拜,巩固了帝王权力,为清王朝的振兴打了良好的政治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