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2400000047

第47章 “時文”考論(3)

穆修《河南穆公文集》卷二《答喬適書》:

蓋古道息絶不行,於時已久。今士子習尚淺近,非章句聲偶之辭,不置耳目,浮軌濫轍,相跡而奔,靡有異途焉。其間獨敢以古文語者,則與語怪者同也。衆又排詬之罪毀之,不目以為迂,則指以為惑,謂之背時遠名,闊於富貴。先進則莫有譽之者,同儕則莫有附之者,其人茍無自知之明,守之不以固,持之不以堅,則莫不驚而疑,悔而思,忽焉且復去此而即彼矣。噫!仁義中正之士,豈獨多出於古而鮮出於今哉?亦由時風衆勢,驅遷溺染之,使不得從乎道也。穆修《河南穆公文集》卷二,《四部叢刊初編》,上海:商務印書館,縮印杭州葉氏藏述古堂影宋本,集部,全第176册,第10頁上欄。

又《四庫全書總目·集部·總集類一》:

其詩宗法唐李商隱,詞取妍華,而不乏新象。效之者漸失本真,惟工組織,於是有伶優撏撦之戲,石介至作《怪説》以刺之,而祥符中遂下詔禁文體浮豔。《四庫全書總目》卷一八六《總集類一》,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影印本,第1693頁上欄。

由上述的文字可知,“西崑體”其實一言以蔽之,即一種浮靡之文風。因合於當時士林的風尚,故稱“西崑”為“時文”,而此之“時文”則不可言“時下流行之文體”,亦不可言“科舉應試之文體”。此時為宋初,其科舉考試承唐制,進士科試詩、賦、論各一道,策五道,帖《論語》十帖,《春秋》或《禮記》墨義十條,仁宗時增加試經史,罷帖經墨義、大義、帖經、時務策等;諸經主要試帖經、墨義。故此時科考之文體大體亦是詩、賦、策、論等。而“西崑”能“取科第”,此乃是以“西崑體”之“歷覽遺編,研味前作,挹其芳潤”,“雕章麗句”的方式和風格做舉業之詩、賦、策、論。故而,此時之“時文”並非“科舉應試之文體”或“時下流行之文體”,而是“時下流行之文”影響及科舉,而成為“科舉舉業之文”。尤其應該注意的是,此“時文”並不指文體言。

而當石介、穆修等對“西崑體”時風的批判,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間對浮靡文風的禁止,矯枉過正,由此而興起苦澀、桀裂的“太學體”。《宋史·蘇軾傳》:

嘉祐二年,試禮部。方時文桀裂詭異之弊勝,主司歐陽修思有以救之,得軾《刑賞忠厚論》,驚喜,欲擢冠多士,猶疑其客曾鞏所為,但置第二,復以《春秋對義》居第一,殿試中乙科。《宋史》卷三三七《蘇軾傳》,北京:中華書局,1977年版,第31册,第10801頁。

又《宋史·選舉志一》:

嘉祐二年,親試舉人,凡與殿試者始免黜落。時進士益相習為奇僻,鉤章棘句,寖失渾醇。歐陽修知貢舉,尤以為患,痛裁抑之,仍嚴禁挾書者。既而試榜出,時所推譽,皆不在選。《宋史》卷一五五《選舉一》,第11册,第3614-3615頁。

又《宋史·歐陽修傳》:

知嘉祐二年貢舉。時士子尚為險怪奇澀之文,號“太學體”,修痛排抑之,凡如是者輒黜。畢事,向之囂薄者伺修出,聚噪於馬首,街邏不能制;然場屋之習,從是遂變。《宋史》卷三一九《歐陽修傳》,第30册,第10378頁。

考宋代文學發展之現實和上述材料可知,此處歐陽修所痛抑之“時文”,正是在當時石介、穆修對“西崑體”矯枉過正後所形成的“太學體”。但是“太學體”和“西崑體”一樣,也只是一種文風和行文方式而已,只是文風和行文方式不同罷了。

但是不管“時文”是就“西崑體”而言,還是就“太學體”而言,都是指的一種文風和行文方式,而並不是文體,是一種先由士林在擴展影響到科舉的舉業之文的文風和行文方式。而當“時文”作為科舉舉業之文而言,亦並非一種文體,即“時文”之義所表示的並非文體類别之義,而是兼綜多種文體,同時涉及到它的内容和文風。所以,就很多辭書解作“時下流行之文體”或“科舉應試文體的通稱”是不妥當的。而像《中文大辭典》解作“時下流行之文”或“科舉應試之文字”比較妥當。

在熙寧之際,王安石與其子王雱以及呂惠卿在等撰定《三經新義》,神宗親准頒行,而為州縣府學與太學之必讀書目,從而涉及到舉業之文的内容。同時,王安石又親撰經義之文,以為範式,於形式上規定舉業之文,即奠定了八股文的體式,即所為的“八比”。如《宋史·選舉志一》:

於是改法,罷詩賦、帖經、墨義,士各占治《易》、《詩》、《書》、《周禮》、《禮記》一經,兼《論語》《孟子》。每試四場,初大經,次兼經,大經凡十道(自注:後改《論語》《孟子》義各三道),次論一首,次策三道,禮部試即增二道。中書撰大義式頒行。《宋史》卷一五五《選舉一》,第11册,第3618頁。

而其中所謂的“中書撰大義式頒行”,即頒行經義的文體格式,以立範式,如《王文公文集》卷二八之《非禮之禮》、《可以與》即是。於此可看出,在“熙寧變法”中,經義在科舉中的地位漸重,呈現出取代詩賦的趨勢,當然,這一趨勢在慶曆年間即已萌其端。之後,雖然在北宋後期及南宋,科舉時有變化,經義的地位卻未有大的變動,相反有越來越重的趨勢。由此,隨經義在科舉中的地位的漸重,經義相對於其他文體,受士子的重視程度自然有勝於其他文體。因此,在北宋末及南宋即有所謂專指經義的“時文”的稱呼。如《古今源流至論》前集卷四:“國朝自熙甯之間,黃茅白葦,幾遍天下(引《東坡文集·王氏新學行》云:“黃茅白葦,幾遍天下”),牽合虛無,名曰時學,荒唐誕怪,名曰時文(引《聞見錄》:“荊公用事,以穿鑿不經入於虛無,牽和勝説作為字解者,謂之時學。而春秋百王之法,獨廢而不用。又以荒唐誕怪,非昔是今,無所統紀者,謂之時文。”)。王氏作之於前,呂氏述之於後,雖當時能文之士,亦靡然丕變也。”林駉《古今源流至論》前集卷四,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商務印書館,1974年影印本,子部類書類,全第942册,第56頁上欄。此中之“時文”即是指的經義之文。但是,宋代更多的時候還是將時文作為科舉各類文體的通稱。如秦觀《與蘇公先生簡(其四)》:

家叔自會稽得替,便道取疾入京改官,令某侍大父還高郵,又安厝亡嬸靈柩在揚州,且買地,趁今冬舉葬。入夏又為諸弟輩學時文應舉。……得公書,重以親老之命,頗自摧折,不復如向來簡慢。盡取今人所謂時文者讀之,意謂亦不甚難及,試就其體作數首,輒有見推可者。因以應書,遂亦蒙見錄。今復加工,如求應舉時矣。但恐南省所取又不同。徐培均《淮海集箋注》卷三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中册,第991頁。

又《朱子語類》卷一〇九《論取士》:

先生言時文之謬,云:“如科舉後便下詔,今番科舉第一場出題目在甚經内;論題出在甚史内,如史記漢書等,廣説二書;策只出一二件事。庶幾三年之間,專心去看得一書。得底固是好,不得底也逐番看得一般書子細。”黎靖德《朱子語類》卷一〇九《論取士》,.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版,第7册,第2699頁。

由此可知,在王安石變法以後,雖然出現有將時文作為經義之文的代稱,但是一直到南宋,在大多數情況下“時文”仍然不是指某種“文體”而言。從《朱子語類》可知,是包括各種應試文體和應試的文風及行文方式和内容,所以不能簡單的就將“時文”理解成科舉考試的應試文體,而是應試之文。渾而言之,應舉之文即包括文體、文風、内容而言。

而“時文”指作八股文,則是在明朝。雖説王安石的“八比”是奠定了“八股文”的體式,但是“八股文”的真正形成則是在明太祖時確定《明史·選舉志》:

科目者,沿唐宋之舊而稍變其試士之法,專取四子書及《易》、《詩》、《書》、《春秋》、《禮記》五經命題試士,蓋太祖與劉基所定。其文略仿宋經義,然代古人語氣為之,體用排偶,謂之八股,通謂之制義。《明史》卷七〇《選舉二》,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版,第6册,第1693頁。

關於“時文”如何演變至“八股文”,對此袁枚《隨園隨筆》卷一〇“時文八股”條有詳盡的記載:

時文二字,初見《考工記》量銘,曰:“時文思索,允臻其極”。此二字斷章取義,實始於此。《宋文鑒》有張庭堅《經義》二篇,皆是《尚書》題,其文又似乎論,即當日王荊公所定格式也。歐公云:“天聖間,予舉進士,見學者務以言語聲偶摘裂號曰時文。”是時文者,乃指進士詩賦也。元仁宗皇慶三年,定考試程式。蒙古色目人第一場,經問五條,《大學》《論語》《孟子》《中庸》用朱子章句,漢人第一場與蒙古人同,惟於卷尾作一大結。以己意結之,限三百字。第二、三場,增古賦詔誥等賦樣。蒙古人能漢試者加一等用。明太祖與劉基,又酌定四子書,文仿宋經義,方古人語氣而為之,體用排偶,謂之八股。考兩朝《選舉志》,則是時文之體,濫觴於宋,行於元,而大定於明。袁枚《隨園隨筆》卷一〇,《袁枚全集》,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5册,第153頁。

雖然説“八股”濫觴於宋,行於元,但是在王安石變法後的“時文”並非指八股,而是一般廣義上所指的“科舉應試之文”,只少數情況下指經義之文,如上所述。又如南宋末文天祥的《跋李龍庚殿策》:“士雖有聖賢之資,倘非俯首時文,無自奮之路。”此處的“時文”即是明確的“科舉應試之文”,但是尚不是八股,亦非某一種科舉應試之“文體”,而是當時科考之文。在元代,科舉廢止多年,到元末,科舉亦是時斷時續,科舉舉業之文相對較少,在元代文獻中對“時文”之稱極其少見。但是到了明代,關於時文的稱呼則較多見,尤其是在明成化年間以後,隨著八股文體式的完全確定和完善,時文則漸漸成為“八股文”的專稱。顧炎武《日知錄》卷一六“試文格式”:

經義之文,流俗謂之八股,蓋始於成化以後。股者,對偶之名也。天順以前,經義之文不過敷衍傳注,或對或散,初無定式,其單句題亦甚少。成化二十三年會試《樂天者保天下》文。起講先提三句,即講樂天。四股中間,過接四句,復講保天下四股,復收四句,再作大結。弘治九年,會試《責難於君謂之恭》文,起講先提三句,即講責難於君,四股中間過接二句,復講謂之恭四股,復收二句,再作大結。每四股之中,一正一反,一虛一實,一淺一深,亦有聯屬,二句四句為對,排比十數對成篇,而不止於八股者。其兩扇立格謂題本兩對,文亦兩大對,則每扇之中,各有四股,其次第之法,亦復如之。故今人相傳謂之八股,若長題則不拘此。嘉靖以後,文體日變,而問之儒生,皆不知八股之何謂矣。《孟子》曰:“大匠誨人必以規矩”。今之為時文者,豈必裂規偭矩乎?黃汝成《日知錄集釋》卷一六,上海:世界書局,1936年版,第389頁。

上述材料即對“八股文”的完全定型説得比較詳盡,而此處之“時文”,很明顯是指的八股文而言。自此以後,對“時文”的稱呼則基本上是指“八股文”,且有時“八股”與“時文”連稱。如沈復《浮生六記》卷二“閒情記趣”:“蕭爽樓有四忌:‘談官宦升遷,公廨時事,八股時文,看牌鄭色,有犯必罰酒五斤。”傅昌澤《浮生六記注》卷二,北京:北京師範學院出版社,1992年版,第40頁。而在清代,科舉制依然延續明代舊制,偏重以八股取試。《清史稿》志八十三:

二年,頒《科場條例》。禮部議覆,給事中龔鼎孳疏言:“故明舊制,首場試時文七篇,二場論、表各一篇,判五條,三場策五道。應如各科臣請,減時文二篇,於論、表、判外增詩,去策改奏疏。”帝不允。命仍舊例。……乾隆間,改會試三月,殿試四月,遂為永制。《清史稿》卷一〇八《選舉三》,北京:中華書局,1976年版,第12册,第3148頁。

《清史稿》志八十四:

道光以後,科舉偏重時文。沿習既久,庸濫浮偽,浸失精意。《清史稿》卷一〇九《選舉四》,第12册,第3178頁。

故而在清代的時候“時文”亦基本上是指的“八股文”言。而八股文則是一種文體,它是一種近於傳統文體中“論”、“説”、“解”、“原”等一類論説文體。故而,在“時文”特指八股文的明清,可以解作“時下流行之文體”。但是在此時,“時文”已經是作為“八股文”的别稱,所以也沒有將其解作“時下流行之文體”。

結論

通過上述對“時文”的考察,可以比較明晰地了解“時文”在民國以前之歷史時期所指的意義,大略可分為如下幾個方面:一是道德意義上的“時文”,二是作為文字的“時文”,三是作為文明禮樂的“時文”,四是文章意義上的“時文”。其中前三類的具體的意思依次即是“適時(得其時)之文德”、“當時(時下)的文字”、“當時(時下)之文明、禮樂制度”。其中“適時(得其時)之文德”基本上是出現在儒家的一些典籍和經書及其相關的論著中,反應的是一種和儒家的道德理想和政治理想有關的,且其時代一般都在唐以前。而“當時(時下)的文字”這一意思,到目前為止只在緯書《尚書·中候》出現過一次,其他的文獻均無出現,大概在古代這一意思用得較少。“當時(時下)之文明、禮樂制度”這一義,則出現的時間在漢以後,基本上是在出現在一些詩、頌、郊廟歌辭等文中,基本上是和國家的禮樂文明有關。而文章意義上的“時文”,其出現的時間比較晚,到魏晉的文獻中纔有出現。這一方面的“時文”可以解作“時下流行之文”,但是卻不能具體解作“時下流行之文體”,雖然當“時文”在八股文興盛以後逐漸成為其别稱,可以解作“時下流行之文體”,但是就整個歷史時期而言,解作“時下流行之文”則比較妥當。作為文章意義上的“時文”,其具體的所指還是隨著時間的發展也出現了一些具體的變化。在科舉制度確立以前,其所表示的只是單純的“時下流行之文”,而當科舉制確立並完善以後,科舉應試之文受到科舉制的推動,而逐漸流行,漸與“時下流行之文”合流,這一過程大概在北宋熙寧之前完成。在北宋熙寧變法後直到南宋末,時文就幾乎成為了科舉舉業之文的代稱。當然在熙寧變法後,隨著經義之文格式的定型和地位在科舉中漸重,有少數情況下將“時文”作為經義之文的代稱,但是在大多數情況下,“時文”仍然是籠統作為科舉各類文體的代稱,直至八股文的興起。在宋代偶有將“時文”作為經義之文的代稱,可能是後來作為明清八股文代稱的一種前奏。到明清,隨著“八股文”的定型和受到科場的重視,而迅速興盛流行,在科場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由此“時文”則轉而成了“八股文”的代稱。

作者單位: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

同类推荐
  • 渠家大院主人渠仁甫

    渠家大院主人渠仁甫

    著名晋商家族祁县渠家在晋商后期具有重要的代表地位,其经营的票号、茶庄、布庄遍布海内,盛极一时。
  • 北大文化产业评论(2009年卷)

    北大文化产业评论(2009年卷)

    《北大文化产业评论(2009年卷)》是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主办的文化产业研究性学术期刊,以理论分析、政策解读和前沿观察的形式对文化产业相关领域展开理论性、批判性、历史性和国际性的研究论述,倡导跨学科的视角研究文化产业现象和趋势,希望成为海内外学者研究成果发表的论坛,成为凝聚华人学者文化产业研究通向国际学术前沿的桥梁
  • 婚丧喜庆指南(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婚丧喜庆指南(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的新旧习俗对比来介绍中国的婚丧喜庆文化:结婚、丧葬、寿诞、节日。
  • 民间演艺

    民间演艺

    我们就是要通过彰显我国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保持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与特征,维护中华文化的本土化和多样化,这是具有伟大战略意义的事情。而对于每一个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来说,可以通过本书充分认识中华民族的辉煌文化,学习民族先人的聪明才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加热爱祖国,热爱民族文化,并能够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进行新时代的文化创新和艺术创新。
  • 藏族文化常识300题

    藏族文化常识300题

    本书将藏民族的民族文化这一宽泛概念,从世界观,历史来源、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等方方面面,有什么?是什么?为什么?一些人人司空见惯,却又个个说不清楚的东西,用几十字、数百字的有限的篇幅告诉了大家。所有的问题答案,来自于已出版的藏学图书、资料,以及网络资料。由藏族青年学者旺秀才丹历时数年,在原有基础之上综合整理、编辑加工而成。可谓是本藏族文化常识的ABC,了解藏族文化常识的基础读本,认识藏族文化常识的指南,进入藏民族文化的敲门砖。
热门推荐
  • 官商大鳄:桑弘羊

    官商大鳄:桑弘羊

    桑弘羊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著名的理财家。他出身于洛阳一个商人家庭,13岁时就受汉武帝赏识,提拔为侍中,后做到大司农。池先后协助汉武帝处理政务几十年,从财政经济等具体措施和理论上支持并捍卫了汉武帝的政治主张。汉武帝时桑弘羊是参与改革政策制定、执行和实施的重要人物之一。汉昭帝时他做了八年的御史大夫。是一位杰出的理财专家。《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官商大鳄:桑弘羊》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官商大鳄桑弘羊传奇的一生。
  • 曼布克奖得主短篇小说精选

    曼布克奖得主短篇小说精选

    编译了自1969年到2011年历届曼布克奖得主的优秀短篇小说,展示了这一国际重要文学奖项的文学成果。英国图书界提议设立一项可以与法国龚古尔文学奖、美国普利策奖相媲美的文学大奖。除诺贝尔文学奖之外的另一大世界性文学奖项。
  • 百丑图

    百丑图

    麦子一直站在窗前,百丑图也快完成了,可是这些天她却心神不定,也不知道为什么。她试图摆脱这种不安,女画家麦子一直在阳湖画她的百丑图,可是无论怎么做都不行,就差一个人的就完稿了,这已经是秋天了,可是这个人的图像却无论如何也想不出来怎么画,那个画面在脑子一闪就跑掉了,秋天的落叶落得像蝴蝶一样飞舞,她总是想抓住,可是却无法抓住
  • 苍离

    苍离

    宇宙始于混沌,混沌中开,阴阳乃成,呈黑白二色,化五行轮转,而后又衍风,雷及无三行。故而不算阴阳混沌,称黑白为光暗,宇宙中便有十行,万物皆由此而生。若生灵体内所含属性较为精纯,则阴阳相合,衍成一气,气者混沌之本体,天道之根源。借以,生灵可修道化神,寻悟天道。
  • 重生之大地主传奇

    重生之大地主传奇

    一个从三流大学毕业的人,在经历了一系列的事件后,带着一个可成长的空间回到了大一,历经坎坷,随着空间的成长,主角也成长为一个让人仰视的人物,最终走出地球,冲向宇宙,创造了一个不朽的传奇……
  • 狼之独步:高建群散文选粹

    狼之独步:高建群散文选粹

    ,其代表作长篇小说《最后一个匈奴》是新时期中国长篇小说领域重要收获之一。中篇小说《雕塑》、《大顺店》、《刺客行》、散文集《新千字散文》、《我在北方收割思想》、《穿越绝地》等重要作品问世。此外还有长篇小说《六六镇》、《古道天机》、《愁容骑士》,当代重要西部小说家。本书收录了《我的饥饿记忆》、《陕北猎奇》、《我家的小保姆》等数十篇高建群散文佳作。被誉为浪漫派文学最后的代表人物,高建群,中国文坛罕见的具有崇高感、古典精神和理想主义色彩的重量级作家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配角重生记

    配角重生记

    【排比版简介】上辈子,裴娇将女配事业发扬光大,耍的风生又水起,气死自家老太爷,害瘫控妹兄长,最终在主角们HE的时候,一颗天外子弹下,死翘翘;这辈子,裴娇得幸重生,不求花开富贵,不求沾染半点女主光环,只求能在自个儿花骨朵打苞的时候,不再突然基因变异成了一朵打着转儿的黄叶。【语录札记】裴娇(恶毒女配):每个成功的男人身后都有个伟大的女人,诚然,每个善良女主身后都有个恶毒的姐姐。裴艾(善良女主):娇娇,对不起,对不起……我,我真的真的好爱好爱他……你怎么怎么可以这样啊——陈政(牛逼男主):娇娇,我一直视你为妹妹,亲妹妹!我不知道你……对不起。元渊源(炮灰男):裴娇娇,你,你行!【记叙版简介】裴娇这一辈子,名副其实,就是一个响当当的配(Pei)角(Jiao)!不过,好在上天看不惯,主角光芒滴人一来,配角,尤其是恶毒极品女配开始走下坡路:女配一副火辣身材好美貌,可惜男主看上绝色淡定装逼女;女配那是家世门当又户对,可惜男主死心瞅上潜力女主股;女主头上光环亮堂堂,惹了男主还有男配做候补,整个世界亮呀亮堂堂;女配霉运正当头,恼了老爷子,伤了妹控哥,最终一个人奋斗在找死的途中……**【PS】女配有话说:上辈子我打过你,骂过你,甚至阴过你,但是!女主,我已经敬你如鬼神,避如蛇蝎,你还要黏上来做哪般?
  • 经营好自己一生中的三天

    经营好自己一生中的三天

    每个人都有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但无论哪一种方式都需要进行理性规划和管理,并用心去经营。《经营好自己一生中的三天》站在人生的基准线上,从人生定位、调整心态、选择放弃、失败挫折、珍惜时间等方面入手,深刻而细致地为你解读人生的主宰,成败的关键,让你在振奋人心的阅读中给自己一个清楚而准确的定位。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