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2400000001

第1章 “且字”考:命字文化變遷視野下的觀察(1)

姚永輝

中國古代的稱謂紛繁,它們有時既是社會個體成員的符號表徵,也是社會不同群體、個人之間關係的反映,更是中國古代禮儀文化的具體載體。“稱名”或“稱字”,是稱謂系統中基本的兩種形式,兩者各有其不同的結構和使用規則。

《禮記·檀弓》云:“幼名,冠字。”孔疏云:“生若無名,不可分别,故始生三月而加名,故云幼名也。”又云:“冠字者,人年二十,有為人父之道,朋友等類,不可復呼其名,故冠而加字。”《禮記正義》卷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影印阮刻《十三經注疏》本,第1286頁。在古代的人際交往中,“稱字”相對於“稱名”,使用頻率更高。依據先秦禮書,除君父等可直呼其名之外,幾乎其餘的人都須稱對方之“字”,以示尊敬其父母所命之名。命字原則與其基本結構形式,在《儀禮·士冠禮》中有明確記載,三加冠後,賓為冠者字辭曰:“禮儀既備,令月吉日,昭告爾字。爰字孔嘉,髦士攸宜。宜之於假,永受保之,曰伯某甫。”《儀禮注疏》卷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影印阮刻《十三經注疏》本,第957頁。然而,考察實際稱謂,卻並不能完全對應“伯(仲、叔、季)某甫”的結構形式,如稱孔丘字,就有“仲尼”或“尼甫(父)”兩説。筆者認為,就命字形式而言,冠而字之,所命為單言字,就稱字形式而言,卻有稱“正字”和稱“且字”之别。舉例而言,孔丘字“尼”,稱呼其正字為“仲尼”,稱呼其“且字”則是“尼甫(父)”。從賈公彥等人開始,人們對“且字”及其用法聚訟紛紜,儼然已成一樁公案。相較之下,段玉裁的解釋較為明晰段玉裁撰,鍾敬華校點《經韻樓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31頁。。本文試圖在考釋前代諸説的基礎上,略探“且字”的主要結構形式與使用語境,考察“且字”在命字文化的遷演中發生了怎樣的變異。

一、“且字”及其主要結構形式與使用語境

(一)何谓“且字”

“且字”之説最早見於鄭玄、何休的經注文,凡十一處,即《儀禮》四處,《禮記》四處,《春秋公羊傳》三處,具體如下:

司正升相旅,曰某子受酬。(《儀禮·鄉飲酒禮》)

鄭注云:“某者,衆賓姓也。同姓則以伯仲别之,又同則以且字别之。”《儀禮注疏》卷一〇,第988頁。

命曰:“哀子某,為其父某甫筮宅。”(《儀禮·士喪禮》)

鄭注云:“某甫,且字也。若言山甫、孔甫矣。”《儀禮注疏》卷三七,第1142頁。

適爾皇祖某甫。(《儀禮·士虞禮》)

鄭注云:“某甫,皇祖字也。若言尼甫。”《儀禮注疏》卷四三,第1174頁。

主人曰:“孝孫某,來日丁亥,用薦歲事於皇祖伯某,以某妃配某氏,尚饗!(《儀禮·少牢饋食禮》)

鄭注云:“伯某,且字也。大夫或因字以為諡。”《儀禮注疏》卷四八,第1201頁。

魯哀公誄孔丘曰:“天不遺耆老,莫相予位焉。烏呼哀哉,尼甫!”(《禮記·檀弓》)

鄭注云:“因且字以為之諡。”《禮記正義》卷八,第1294頁。

陽童某甫。(《禮記·雜記》)

鄭注云:“某甫,且字也。”《禮記正義》卷四一,第1553頁。

臨諸侯,畛於鬼神,曰:“有天王某甫。”(《禮記·曲禮》)

鄭注云:“某甫,且字也。”《禮記正義》卷四,第1260頁。

其死曰:“孟子卒。”(《禮記·坊記》)

鄭注云:“孟子,蓋其且字。”《禮記正義》卷五一,第1622頁。

天王使宰渠伯糾來聘。(《春秋公羊傳·桓公四年》)

何休注:據劉卷卒,氏采,不名且字。《春秋公羊傳》卷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影印阮刻《十三經注疏》本,第2215頁。

王札子殺召伯、毛伯。(《春秋公羊傳·宣公十五年》)

何休注:“札者,冠且字也。”《春秋公羊傳》卷一六,第2286頁。

劉卷卒。(《春秋公羊傳·定公四年》)

何休注:“劉卷,氏采,不名,且字。”《春秋公羊傳》卷二五,第2336頁。

鄭玄、何休在注解中指出句中“且字”所在,對“且字”本身卻语焉不详。何謂“且”?《説文》云:“且,薦也。”段注云:“凡承藉於下曰且,凡冠而字,只有一字耳,必五十而後以伯仲,故下一字所以承藉伯仲也。”《儀禮注疏》卷三,第958頁。又,段注《説文》之“甫”云:“五十以伯仲乃謂之字。以下一字為伯、仲、叔、季之薦,故曰且字也。甫則非字,凡男子皆得稱之。”《説文解字注》,第128頁。換言之,“伯某甫”,“伯”是排行,“甫”是對男子的美稱,而段氏所言“承藉伯仲”者,正是“伯某甫”之“某”字。男子二十冠而字,就命字形式而言,所命為單言字,即“伯某甫”之“某”,但就稱字形式而言,五十歲後冠以排行,即“伯某甫”,那麽二十歲後五十歲前,未冠以排行的時候,就只能稱“承藉伯仲”之——“某”,單獨稱“某”不便,故又以多種搭配形式輔助稱之,如“某甫”。

段玉裁所説且字暗含兩義。第一、“且”字。指“伯某甫”之“某”,它是具有“承藉伯仲”功能的獨立語言單位;第二、“且字”。指區别於正字的另一種稱謂法。簡單地説,之所以把“某甫”稱為區别於正字的且字,是因為“某”在正字“伯某甫”的結構中具有承藉伯仲的功能。以孔子為例,單字“尼”,稱正字為“仲尼(甫、父)”,稱且字則為“尼甫(父)”。

事實上,依據現有文獻,從唐代至明清,關於“且字”及其用法就從未曾達到共識,賈公彥和孔穎達各執一端的觀點則是引發論爭的根源。賈公彥云:“《檀弓》云‘五十以伯仲,周道也’,是呼伯仲之時,則兼二十字而言。若孔子生於周代,從周禮呼‘尼甫’,至五十去‘甫’以‘尼’配‘仲’,而呼之曰‘仲尼’是也。”《儀禮注疏》卷三,第958頁。賈公彥認為二十歲後五十歲前,稱其且字“某甫”,五十歲後,稱其正字“伯某甫”。孔穎達所持观点则與賈公彥有較大差異,云:“人年二十……冠而加字。年至五十,耆艾轉尊,又舍其二十之字,直以伯仲别之。至死而加谥。……二十之时,虽云伯仲,皆配‘某甫’而言。五十之时,直呼伯仲耳。”《禮記正義》卷七,第1286頁。孔穎達認為在其二十歲後五十歲前就可稱之“伯某甫”,五十歲後轉尊,取消“某甫”,只能稱呼對方伯仲。

賈公彥與孔穎達的分歧,後世屢有論議。如朱熹就贊同孔穎達的説法,《儀禮經傳通解》卷一云:“《檀弓》孔疏云:人年二十,冠而加字,如曰伯某甫者,年至五十,耆艾轉尊,則又舍其某字,而直以伯仲别之,與此賈疏不同,疑孔説是。”朱熹等《儀禮經傳通解》卷一,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31册,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2-1983年版,第22頁。王應麟也注意到關於且字的論爭,云:“二十為字,未呼伯仲,至五十乃加而呼之,此《儀禮》賈疏也;二十已有‘伯某甫’,仲、叔、季,雖云伯仲,皆配‘某甫’而言,至五十直呼伯仲,此《禮記》孔疏也。朱文公曰:疑孔疏是。”王應麟撰,翁元圻等注,樂保群、田松青、呂宗力校點《困學紀聞》卷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578頁。與朱熹不同,孫希旦支持賈公彥,認為:“五十以伯仲,賈、孔之説不同,蓋賈氏為是。”孫希旦撰,沈嘯寰、王星贊點校《禮記集解》卷八,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版,第207頁。

段玉裁的觀點更接近賈公彥,淩曙在《群書問答》中指出:“誠如孔説,則徒以伯仲,將何以區别人耶?”淩曙《群書問答》,《叢書集成續編》第24册,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95年版,第286頁。可謂直刺孔説要害。

(二)“且字”的主要結構形式與使用語境

據前文所舉經注文,“且字”的結構形式可歸納為以下幾種:“某甫”、“伯某”(“伯”為敬老之稱,非排行案:《儀禮·少牢饋食禮》之“用薦歲事於皇祖伯某”,鄭注云:“伯某,且字也。”賈疏云:“以某在伯下,若其在子上者,某是伯、仲、叔、季,以某且字,不得在子上故也。”胡培翬云:“此經云‘伯某’即‘伯某甫’,省文也。注云‘且字’,蓋稱‘伯某’之‘某’為且字爾。”(胡培翬《儀禮正義》卷三七,上海:商務印書館1934年版,第70頁)賈、胡二人説法相類。但若如賈、胡二人之説,“伯某”是“排行+且字”的搭配,何以鄭玄籠統以“且字”釋之,而不單獨言明“某”是為“且字”呢?我們可參照其他經注文本來解釋。《春秋公羊傳·桓公四年》傳云:“其稱宰渠伯糾何?下大夫也。”何休注云:“稱伯者,上敬老也。”此處“伯糾”的搭配形式是“敬老之稱+且字”,與“某甫”等都同為“且字”加上某種美稱的結構形式,何休的注文為理解鄭注提供了極好的參照,以之來解“伯某,且字”,注文文意可通。因此,筆者仍把“伯某”視為稱呼“且字”時的搭配形式之一,而不採納賈公彥和胡培翬的説解。)、“氏、采+某”(如劉卷)、“身份+某”(如王札子)。其實,只要未冠以排行,大多可視作稱其“且字”,先秦时期,“某甫(父)”、“氏、采+某”這兩種結構形式最為常見,稱呼對方“且字”之時,結構靈活、形式鬆散,除了根據經注文推出的幾種結構形式之外,“且字”還可與其他美稱搭配稱呼,如“子(男子美稱)+某”等。

除依據被稱呼人的年齡,或稱其“且字”,或稱其“正字”的基本規則之外,結合經注文,還可歸納出以下三種“且字”的使用語境。案:當然,我們必須要注意的是,早在秦漢時代,有關“且字”記載就已至為簡略,而實際的運用通常較文獻記載更為複雜,因不同等級身份、場合往往可能有更多具體的使用細則。

第一、稱呼已故之人,多用於祭典等儀式,或用於避諱等。

《春秋左氏傳·桓公六年》傳云:“周人以諱事神。名,終將諱之。”《春秋左傳正義》卷六,第1751頁。周人對於已故之人“以鬼神之道待之,故不稱其名”孫希旦撰,沈嘯寰、王星贊點校《禮記集解》卷二七,第1055頁。,稱其“且字”,鄭玄所云“尊神不名”正是此意。如稱呼亡故的長者,如《儀禮·士喪禮》:“哀子某,為其父某甫筮宅。”命蓍者代主人發佈命筮辭時,稱呼其亡父的且字——“某甫”。《儀禮·士虞禮》行再虞禮之時,祝告死者和先祖合而安之,云:“適爾皇祖某甫。”稱呼死者先祖的且字——“某甫”。《儀禮·少牢饋食禮》主人致命筮辭云:“用薦歲事於皇祖伯某。”稱呼先祖的且字——“伯某”。稱呼未成年便已亡故的庶子,如《禮記·雜記》:“陽童某甫。”鄭注云:“陽童,謂庶殤也。”案:上述四條例的出處頁碼標注見前文,此處略。雖未行冠禮取字,但尊神不名,故為之造字,亦稱“某甫”。

除典禮中因“尊神不名”稱“且字”之外,有時,“且字”也用於避諱。如稱呼亡故的諸侯夫人,《禮記·坊記》:“其死曰孟子卒。”鄭注云:“吳,大伯之後,魯同姓也。昭公取焉,去‘姬’曰‘吳’而已,至其死,亦略云‘孟子卒’,不書‘夫人某氏薨’。‘孟子’蓋其且字。”孔疏云:“若其不諱,當云‘夫人姬氏薨’,以諱取同姓,而云‘孟子卒’。孟子是夫人之且字。沒其氏,書其且字,又沒其薨而略言‘卒’而已,皆為同姓諱之。”又云:“若既笄而字,當云伯叔季,若伯姬、季姬。今云孟子,故知‘且字’也。”《禮記正義》卷五一,第1622頁。

此外,賈公彥認為,正祭(首日之祭)時應稱皇祖為“伯某”案:但賈氏將“伯某”之“伯”視作排行,並不贊同,參考前注。,若遇告祭和非常祭時,則應稱“某甫”。前者如《儀禮·少牢饋食禮》之“皇祖伯某”,後者如《儀禮·聘禮》“賜饔”一節,主國國君派卿到賓館向别國使者送去活牲等,使者行筮屍祭,尊神求福,屬告祭,僕為祝云:“薦嘉禮於皇祖某甫。”《儀禮注疏》卷二四,第1071頁。對於無諡號的士而言,正祭稱“某子”(非且字,如伯子、仲子等),如若遇告請之祭則稱其且字“某甫”。

第二、稱呼生者,以表尊敬。

如《禮記·曲禮》中天子駕臨諸侯國,祈告鬼神,不親自去,祝往致辭時稱天子為:“天王某甫。”

第三、稱呼生者,以區别同姓且同排行者。

這是鄭玄在注文中唯一談到“且字”的具體語用之處。《儀禮·鄉飲酒禮》云:“司正升相旅,曰某子受酬。”鄭注云:“某者,衆賓姓也。同姓則以伯仲别之,又同則以且字别之。”

(三)“且字”考辨對於文獻校勘的意義

“且字”在鄭玄、何休的經注文中曾提及,但因語焉不詳,後世之人多不明其意,因此致使文字錯訛,含混難明,對“且字”展開考辨,可正訛字、去衍文、補脱字等。案:段玉裁《且字考》中提及多條,筆者在此基礎上又有所補充。

同类推荐
  • 世界风情(求知探索)

    世界风情(求知探索)

    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辽阔的土地和丰富的资源。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各民族独特而富有风趣的风俗和生活习惯。这些民情,就像一颗颗光芒四射的灿烂瑰宝,丰富着我们的文化宝库,显示着我们民族的智慧和创造精神,在世界文化事业的发展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 趣谈逻辑

    趣谈逻辑

    本书希望通过趣谈逻辑,带领青少年进入中华文化的智慧天地,初步了解逻辑知识,培养逻辑思维。逻辑理论比较抽象,但编者在编纂过程中,力求做到趣味性、知识性和实用性相结合,使读者在轻松愉悦中阅读。
  • 名人谈文化艺术

    名人谈文化艺术

    《名人谈文化艺术》罗列了中国古今的名人对于文化与艺术的见解,对文化艺术的不同发展观念,但这些都无不闪现了思辨的灵光和语言的机智。
  • 少城轶事

    少城轶事

    本书介绍了成都的历史文化遗存和底蕴:街道、桥梁、河流、公馆、饭店、寺院、商铺、吊脚楼。甚至是一段老城墙。
  • 中华民俗老黄历

    中华民俗老黄历

    《中华民俗老黄历》是一部全面展现中国民俗民风的百科全书,全书分为中华传统文化、中华民俗民风、中华老黄历四个部分。这里有民间诸神那些迷人的传说故事,有中国人运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来的历法,有独具特色的婚丧嫁娶仪式,有让人心生畏惧的民间禁忌,也有充满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这些汇成了一个琳琅满目、五彩缤纷的中华民间世界。
热门推荐
  • 学院传说之青春之歌

    学院传说之青春之歌

    他们是六个身份各异的姐妹,虽不同出身,却情同手足,他们的家庭都有各自的伤痛,可是伤痛终有一天会痊愈,他们坚强,独立,乖张,叛逆,他们正是青春热血的时候,为了自己的梦想,为了自己的青春,为了音乐的快乐,她们走上了舞台,结交到了一群与他们一样热爱音乐,热爱生活的朋友……
  • 皇夫上位:凤栖花朝

    皇夫上位:凤栖花朝

    因为一场负心,凤国第五位君主姬葵打破祖制,建起女皇统治的风云王朝。因为一场痴心,凤国第十四位君主姬妧放下自己的权杖,拱手河山,也要赎回那个拿命护她周全的人。然而,这世间所有痴心喜欢过的东西,到最后是否都要让人最失望。是情深不寿。情不自禁,仇深似海,任世上哪一条路,都不允许他和她一起。是命比纸薄。哪怕俊逸如仙的人,无所不能的人,还有从这茫茫尘世间灰飞烟灭的那天,还有求不得和爱别离的痛苦。荣华谢后,凤倾天下。终是为君,踏碎这一场盛世繁华。
  • 做人不要太张扬

    做人不要太张扬

    低调做人,不张扬是一种修养、一种风度、一种文化、一个现代人必需的品格。没有这样一种品格,过于张狂,就如一把锋利的宝剑,好用而易折断,终将在放纵、放荡中悲剧而亡,无法在社会中生存。不张扬就要自我束缚,将个性引到正确的方向上来,而不是固步自封。要真正做到“风临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度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 ”的境界,才能在激烈竞争的社会走向通往成功的阳光大道,示人以弱乃生存竞争的大谋略,低姿态是收服人心的资本,藏锋是一种自我保护,藏而不露也是一种魅力。过于张扬,烈日会使草木枯萎;过于张扬,滔滔江水将会决堤;过于张扬,好人也会变得疯狂。
  • 魅力口才是怎样练成的:让你受益一生的当众讲话技巧

    魅力口才是怎样练成的:让你受益一生的当众讲话技巧

    《魅力口才是怎样练成的——让你受益一生的当众讲话技巧》以提高人们的当众说话能力为出发点,采用理论和事例相结合的形式,培养读者在公众场合的讲话能力。它将帮助你克服在公众场合发言的恐惧,提高你讲话的质量,并最终提升你演讲的效果。如果你能坚持按照书中的方法去做,你将会逐步成为各个公共场合令人瞩目的明星。
  • 惊险迷踪(走进科学)

    惊险迷踪(走进科学)

    本文主要内容为奇特的游戏、与狼群激战、人鼠大战、人鲨大战、绿色魔鬼、袭人巨鼠、淤泥逃生等。
  • 这样的男人最幸福

    这样的男人最幸福

    这是改变一生的幸福课,帮助男人正确经营情感、职场、婚姻及人际关系,理性爱情,性情婚姻,快乐生活,微笑职场,告诉男性收获幸福的黄金法则,小的故事,却有大的智慧,揭示了男人的生活心理学。本书是一本让男人找到幸福之路的散文集。想做一个幸福的男的男人进来看看吧,一定会给你意外的惊喜。
  • 和老板玩心理战

    和老板玩心理战

    职场如战场,其中不可避免有员工与老板的对手戏。作为员工,最关切的事情就是如何赢得老板的赏识,获取更多的薪水。有道是“上兵伐谋”,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就得先赢得老板的心。
  • 激萌谈判队

    激萌谈判队

    回到阔别已久的校园,洛彩言吃惊的发现,因为几年前的一场意外,谈判队已经到了解散的地步,在这个校园冷暴力和升学压力不断上升的时代,而学生的心里素质却还没有那么坚强,谈判队成立的目的就是为了事故发生时第一时间赶到,去想办法制止当人事做出不可挽回的错误。这是林正锡曾经一手创立发生的的谈判队,洛彩言决定,一定要把谈判队重新组建起来。在这个时候,洛彩言遇到了同班的夏琛,这个带着好看慵懒笑容的男生。他们解决一起解决了某个女生因为在女厕被迫拍裸照并受其勒索而走投无路想要跳楼的事件。和家境良好外貌甜美性格开朗的洛彩言比起来。亚西满却显得平凡了很多,虽然有全校第一的头衔,但是女生比任何人都清楚
  • 冷夫萌妻

    冷夫萌妻

    她:沐氏集团小公主一枚,小小年纪就显示出她卓越的经商头脑,是集团幕后最高决策者。但是一朝被人追杀,赶上了时下最潮的事‘穿越’落入了一个不知名的时代。他:南苍摄政王权倾天下,天下第一庄庄主富可敌国;他:待人冷漠疏离,却独独对她宠溺有加。她单纯,不带表她好骗;她善良,不带表她好欺;她性格迷糊,只是她懒不想动脑筋;且看她如何在古代开学堂、教育育人。开赌场、粮庄、、、抓经济。开孤儿院、养老院帮助弱小。当迷糊的她遇上那个待人淡漠疏离他;当他在她看不到的地方守候着她;当他在她遇到困难的时候默默的帮助着她;当他在她遇到危险的时候默默的给她除去险阻;【片段】“焰、、、”如玉石般漆黑的眸子呆呆的看着他。“我在,睡吧!”轩辕焰坐在床边,指腹摩挲着沐沐娇艳的脸颊。“焰、、、”“乖、我在”“焰、、、”“宝贝儿你怎么了?”“你可不可以上来陪我睡呀!”说完整个小脸红得都可以滴出血来似的。“好!快睡觉吧!”他叹了叹气,转身上去把她抱在怀里,真是个磨人小妖精。几年后再次相遇她已不认得他,而他依然如初般宠溺着她!“王爷,王妃说‘天香楼’的饭菜很合她的口味,她准备把它收购了、、、、”某侍卫将最新收到的‘特大’事件向自家王爷禀报。“‘天香楼’的老板要迁到别的国家去,所以要低价出售,记得意思一下就行了!”听到自家王爷说完这话某侍卫满头黑线。“为什么不直接送给王妃呢?这样王妃肯定会非常高兴的!”某侍卫不解的问。“笨,王妃现在也是经商的,如果直接送给了她,她会觉得很没面子的,如果是她收购了,那以后她在商介可谓是如虎添翼谁敢小瞧了她。”
  • 绝世女尊:佳妻如梦

    绝世女尊:佳妻如梦

    哪个大神干的好事!居然把本小姐穿越成乞丐婆,乞丐就乞丐吧,我认命!甚么!连自由婚配的权利都没有?被成亲就算了,居然还成了女王的女人!接着又被人算计加利用,这个是什么日子啊,我一定要反抗!我只是想做一个平凡的小米虫,就是这么简单的要求!她,流浪女一枚。他,传说中的第一丑男!她,绝世容颜,只求一生一生一双人。他,妖娆邪魅,痴缠霸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