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25900000016

第16章 封建与郡县

(唐)柳宗元

【导读】

本文是晚唐柳宗元的《封建论》。

封建制大致萌芽于殷商时期,在周征服商后被大规模推行。封建制曾有效地解决了相对弱小、落后的周对商的占领和治理问题,并因此哺育了周代文明。但是随着周人与殷人、土著的融合,以及周王室的衰微,封建制在持续几百年后终于分崩离析了。

县的设置出现于春秋时期各国的边境上,国君将新征服的土地设官治理,称之为“县”,“县”通“悬”,是悬而未决、尚未分封、或孤悬于王都之外的意思。县的设置起初是一种临时性的处置,但是后来国君发现县制比分封采邑有利,这种临时性的处置因此逐渐演变为正式的行政建制。

秦兼并东方六国后,悬而未决的问题在于如何将军事胜利转化为秦帝国稳定的统治,而实行封建制还是郡县制,是秦朝廷最关心的问题之一。秦朝廷就封建制与郡县制的争论在《史记》中记载得相对简略。比起汉代一次内容相似而重要性远不及的财政问题讨论而言, 《史记》对此的记载就太简略了。因为秦朝廷的档案在秦末战争中损失殆尽,因此尽管司马迁是掌握朝廷档案的官方史官,也无法弥补这个损失。因此, 封建制与郡县制的争论,其过程记载得相当模糊,而《史记》中李斯提出的理由也远远不能让人满意,并使人怀疑最终的决策结果可能还有未曾言明的原因。因为一次决定新帝国前途的政策讨论,一定有许多高级官员参与,过程也一定复杂得多。

就秦当时的条件而言,实行郡县制而不是封建制也是言之成理的。毕竟秦朝建立前宫廷斗争的残酷历史妨碍了皇室的亲密关系,也使皇帝对皇室成员的忠诚缺乏信心。而且商鞅时代以来秦政府的运行已经积累了相当的行政经验,并且训练了称职的行政官员,这使皇帝有信心将秦已经实行的行政制度推行到一个大得多的帝国里去。所以,实行郡县制而不是封建制,只是当时条件下的权宜之计。在汉代草创时,汉朝廷不得不实行了某种程度的封建制,直到其在随后的政治斗争中逐渐消亡。那时汉已经建立了运转正常的政府,训练了足够的官员。随着政治秩序的不断崩溃和重建,封建制和郡县制之间也不断转换,随之也不断发生两者孰优孰劣的争论。甚至在明亡以后,针对明代高度集权的政治,顾炎武重新推崇某种程度的封建政治,他认为县级官员应该世袭,以便建立与地方紧密的联系,并帮助抵御朝廷对地方往往不合时宜的过重压力。后来到清末,一些改良派人士受到顾炎武的启发,他们将后者的建议融合进了“地方自治”的要求。

天地果无初乎[初:开始,原始阶段。]?吾不得而知之也。生人果有初乎? 吾不得而知之也。然则孰为近[然则孰为近:意谓有原始阶段和没有原始阶段两种说法,哪种更接近事实?]? 曰:有初为近。孰明之? 由封建而明之也。彼封建者,更古圣王尧、舜、禹、汤、文、武而莫能去之。盖非不欲去之也,势不可也。势之来,其生人之初乎[ “势之来”至此:意谓这种形势的产生,就是人类的原始阶段吧!]?不初,无以有封建。封建,非圣人意也。

彼其初与万物皆生,草木榛榛,鹿豕狉狉[狉狉:兽类成群走动的样子。],人不能搏噬,而且无毛羽,莫克自奉自卫,荀卿有言:必将假物以为用者也[必将假物以为用者也:意谓一定要凭借外物去生存。]。夫假物者必争,争而不已,必就其能断曲直者而听命焉。其智而明者,所伏必众;告之以直而不改,必痛之而后畏;由是君长刑政生焉。故近者聚而为群。群之分,其争必大,大而后有兵有德。又有大者,众群之长又就而听命焉,以安其属。于是有诸侯之列。则其争又有大者焉。德又大者,诸侯之列又就而听命焉,以安其封。于是有方伯、连帅之类[方伯:一方诸侯的领袖。连帅:十国诸侯的领袖。],则其争又有大者焉。德又大者,方伯、连帅之类,又就而听命焉,以安其人,然后天下会于一。是故有里胥而后有县大夫, 有县大夫而后有诸侯,有诸侯而后有方伯、连帅,有方伯、连帅而后有天子。自天子至于里胥,其德在人者,死必求其嗣而奉之。故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

夫尧、舜、禹、汤之事远矣,及有周而甚详。周有天下, 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五等:周代分封分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邦群后:分封很多诸侯。],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合为朝觐会同[朝觐会同:诸侯朝见天子,春天去叫朝,秋天去为觐,随时去为会,同时去为同。],离为守臣干城[守臣干城:守卫疆土的臣子。干,盾牌。]。然而降于夷王[夷王:指周夷王,他曾亲自下堂接见来朝见的诸侯。],害礼伤尊,下堂而迎觐者。历于宣王,挟中兴复古之德,雄南征北伐之威,卒不能定鲁侯之嗣[卒不能定鲁侯之嗣:最后还是无力决定鲁侯的继承人。公元前817年,鲁武公带着自己的儿子括、戏见周宣王,宣王立戏为武公的继承人。后来鲁人却杀戏,另立括。]。陵夷迄于幽、厉,王室东徙,而自列为诸侯矣。厥后,问鼎之轻重者有之,射王中肩者有之,伐凡伯、诛苌弘者有之[问鼎之轻重者:指公元前606年,楚庄王带兵进入洛水流域, 向周王派来的使者询问代表国家政权的鼎的轻重。射王中肩者:指周郑交恶时,郑庄公在战场上射中周王的肩膀。凡伯:周王卿士,曾被戎人绑架。苌弘:周朝大夫,因参与晋国叛乱,在晋国责问下,周王不得已杀之。],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余以为周之丧久矣,徒建空名于公侯之上耳!得非诸侯之盛强,末大不掉之咎欤?遂判为十二,合为七国,威分于陪臣之邦,国殄于后封之秦。则周之败端,其在乎此矣。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六合:指天下。秦据西北,居高临下,故称“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负锄梃谪戍之徒,圜视而合从,大呼而成群。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 杀守劫令而并起。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而不暇,困平城,病流矢,陵迟不救者三代[困平城:指韩王信勾结匈奴攻汉,刘邦率军征伐,在平城被匈奴围困七天。病流矢:公元前195年,刘邦镇压英布叛乱时,为飞箭所中。陵迟不救者三代:西汉高祖以后,惠、文、景三帝,经常有地方诸侯不服调遣,谋反事。]。后乃谋臣献画,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始, 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继汉而帝者,虽百代可知也。

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然犹桀猾时起,虐害方域者,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时则有叛将而无叛州。州县之设,固不可革也。

或者曰:“封建者,必私其土,子其人,适其俗,修其理, 施化易也。守宰者,苟其心,思迁其秩而已,何能理乎?”余又非之。周之事迹,断可见矣。列侯骄盈,黩货事戎[黩货事戎:贪财好战。]。大凡乱国多,理国寡。侯伯不得变其政,天子不得变其君。私土子人者,百不有一。失在于制,不在于政[失在于制,不在于政:意谓过错在于分封制度,而不在于政治。],周事然也。秦之事迹,亦断可见矣。有理人之制,而不委郡邑,是矣;有理人之臣,而不使守宰,是矣[“有理人之制”至此:意谓(朝廷)有治理百姓的法令规章, 不让地方政府自专;(朝廷)有专管民政的大臣,不让地方独断。]。郡邑不得正其制,守宰不得行其理,酷刑苦役,而万人侧目。失在于政,不在于制。秦事然也。汉兴,天子之政行于郡,不行于国;制其守宰,不制其侯王。侯王虽乱,不可变也;国人虽病,不可除也。及夫大逆不道,然后掩捕而迁之,勒兵而夷之耳。大逆未彰,奸利浚财,怙势作威,大刻于民者,无如之何[“大逆未彰”至此:就是说当侯王叛乱还没有暴露的时候,尽管他们非法取利,搜刮民财,依仗权势作威作福,严酷盘剥人民,朝廷也拿他没办法。]。及夫郡邑,可谓理且安矣。何以言之? 且汉知孟舒于田叔[田叔:汉文帝时的汉中郡太守,曾向文帝推荐孟舒为云中太守。],得魏尚于冯唐[得魏尚于冯唐:指冯唐为魏尚因错报斩敌首级获罪而辩护的事。事见《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闻黄霸之明审[黄霸:汉宣帝时任颍川郡太守,后至宰相。明审:精明仔细。],睹汲黯之简靖[汲黯:汉武帝时任东海郡太守,后位列九卿。简靖:简约清静。],拜之可也,复其位可也,卧而委之以辑一方可也[卧而委之:汲黯被任命为淮阳太守时病重,武帝说:病重不要紧,躺在床上办事就行了。辑:这里是安抚的意思。]。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朝拜而不道,夕斥之矣;夕受而不法,朝斥之矣。设使汉室尽城邑而侯王之,纵令其乱人,戚之而已[戚之而已:只有发愁罢了。指对诸侯王毫无办法。]。孟舒、魏尚之术,莫得而施;黄霸、汲黯之化,莫得而行。明谴而导之,拜受而退已违矣。下令而削之,缔交合从之谋,周于同列,则相顾裂眦,勃然而起。幸而不起,则削其半。削其半, 民犹瘁矣,曷若举而移之以全其人乎[“曷若”至此:意谓还不如把他们(诸侯王)完全废掉,保全那里的人民。]?汉事然也。今国家尽制郡邑,连置守宰,其不可变也固矣。善制兵,谨择守,则理平矣。

或者又曰:“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尤非所谓知理者也。魏之承汉也,封爵犹建。晋之承魏也,因循不革。而二姓陵替,不闻延祚。今矫而变之,垂二百祀,大业弥固,何系于诸侯哉?

或者又以为:“殷、周,圣王也,而不革其制,固不当复议也。”是大不然。夫殷、周之不革者,是不得已也。盖以诸侯归殷者三千焉,资以黜夏,汤不得而废;归周者八百焉,资以胜殷,武王不得而易。徇之以为安,仍之以为俗,汤、武之所不得已也。夫不得已,非公之大者也,私其力于己也,私其卫于子孙也。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 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秦之所以”至此:意谓秦朝实行郡县制,从制度效果上看, 是有利于公的,从动机上看,是出于私心,要树立皇帝个人的权威,使天下人都驯顺服从自己。]。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夫天下之道,理安,斯得人者也。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而后可以理安。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则生人之理乱未可知也。将欲利其社稷,以一其人之视听[]一:统一。使天下人都服从他的意志。],则又有世大夫世食禄邑,以尽其封略[“又有世大夫”至此:意谓同时却又有世代相传的诸侯,拥有自己的封地。]。圣贤生于其时,亦无以立于天下,封建者为之也。岂圣人之制使至于是乎?吾固曰:“非圣人之意也,势也 。”

【延伸阅读】

唐代恢复封建之议

秦废封建、设郡县后近一千年,唐太宗君臣曾经有意恢复封建。因为在唐代之前,施行郡县制的王朝大多未能持久。秦代二世而终;曹魏终于贵族叛乱;迟至南北朝,东晋止于军人政变,而北朝诸代之更迭, 其起因亦多是军人贵族之弑君、逼宫和叛乱。唐代的论者以为这是由于郡县之设导致皇室孤弱,易给不轨者以可乘之机。唐太宗同样是以政变、逼宫夺位自立,故而其有此种疑虑不为无因。相形之下,仰慕周代持久和平的论者鼓吹封建,他们对汉代郡、国之参杂交错评价也甚高, 这种论点并非毫无吸引力。

唐太宗的重臣们大多不支持改行封建,故而此议无疾而终。但是自此复古的思潮之中亦可见时下郡县制之欠缺。法家推崇的郡县制倚靠君主的至尊地位,故而秦以后历代多致力于强本弱末,加强君主权威,使地方无力反制中枢。秦削弱六国旧贵族;西汉外削诸侯,内制勋旧;东汉则致力于抑制豪强。但是这些强本弱末的举措大多是扬汤止沸。自魏晋之后,士族势力见长,最后连朝政也落入其掌控之中,无论郡县、封建都已经有名无实。鲜卑、关陇贵族执政的北朝诸代,则有军人贵族共治的政治遗风。在科举制完备,以釜底抽薪之势消融豪强、士族、贵族等阶层之前,君主的至尊地位一直难以维持,郡县制自然难见其长。废郡县、复封建的议论时断时续,其实在所难免。

同类推荐
  • 法国精神

    法国精神

    自中国被西方战舰轰开大门,西方大国就介入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变迁。其中法国对于中国的影响不可小觑。如果说在19世纪下半叶,对中国改革运动起着重要影响的还主要是来自当时第一号强国大英帝国的社会政治思想(比如严复的著名翻译都采自英国思想家),那么在19、20世纪交替期间,由于大部分海外的中国留学生都来自于日本、美国和法国,因而这三个国家变成了外国影响中国最主要的国家。
  • 冯友兰说传统文化

    冯友兰说传统文化

    一部《中国哲学简史》,足以让“冯友兰”这三个字烙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上。冯先生所说的哲学,就是本书所说的中国的传统文化。人世苍茫,能看清者又有几何?冯友兰先生辗转其中,沉醉于人间烟火,勾勒着关于人生理想的美丽图景。他的人生或许不完美,然后他的理想至今余响不断,让无数后人追之随之。
  • 大国智慧

    大国智慧

    千百年来,日本、美国、中国、印度、德国、俄罗斯、法国这七个思想大国,在历史兴衰和发展方面具有典型的意义。本书将阐述其思想的历史,探寻其智慧的精髓,总结其成功的经验。埃及卢克索神庙法老像的底座镌有一句话:“我看到昨天,我知道明天。”到过那里的人,没有不被这句话所震撼的。我们无法确定明天会发生什么,但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智慧预测明天,自信地去表达、去实现我们的强国之梦。
  • 国学必读(全集)

    国学必读(全集)

    《国学必读》分上下两册,上册为“文学通论”,凡收录三十七家文章四十四篇,杂记七十五则,目的是使学生“读之而古今文章之利病可以析焉”;下册为“国故概论”,凡收录二十家文章三十六篇,杂记三则,目的亦是使学生“读之而古今学术之源流于是备焉”。全书讲解深入浅出,实乃国学入门之必备。
  • 民间演艺

    民间演艺

    我们就是要通过彰显我国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保持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与特征,维护中华文化的本土化和多样化,这是具有伟大战略意义的事情。而对于每一个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来说,可以通过本书充分认识中华民族的辉煌文化,学习民族先人的聪明才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加热爱祖国,热爱民族文化,并能够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进行新时代的文化创新和艺术创新。
热门推荐
  • 嫡女毒后

    嫡女毒后

    前世,她是有名的政客,今世,她是从寡妇村逃出来的寡妇。夫君不仅没死,还与姐姐成亲。为了将她赶尽杀绝,两人合计派人暗中刺杀、毁容,坏事做尽,,这仇能不报么?后宫中的步步为营,她得心应手,各种谋害,她必然先行洞悉。太后赐婚庶王为妃,斗正室,斗小妾。嫁入宫中,翻身寡妇成皇后,艳绝天下。(女主绝非善类,与男主遇贱则更贱,遇强则更强。)
  • 重生之复仇千金

    重生之复仇千金

    “娶你,只是为了你的家产!”大婚前夕,相恋多年的未婚夫露出獠牙,名门千金含冤暴毙。再醒来,灵魂重生到另一个女人的身上,她发誓,夺她家产害她惨死者,统统要血债血偿!!【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划过面庞的水晶

    划过面庞的水晶

    “炼,我们会好好在一起的,是吗?所以,别离开我。你说过不要让我消失在你找不到的地方,所以我也请你,别消失......炼..你等我!”——颜孜依“我放弃了一切,放弃了我的霸业,只为了换取你一句原谅我!可是,你终究让我失望了。颜孜依,你让我恨不起你,但是我可以让你恨我,这样你一辈子都能记住我。”——焰成皓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弃妇重生之一赌倾城

    弃妇重生之一赌倾城

    嗯,周晨类重生了!之所以有个‘类’字,是因为,她从三十好几的阿姨变回了十八的妹妹,但她周围的环境没变。她还得面对背叛的丈夫和嚣张的小三,还有一个已上学的女儿。但,重生的福利也有——随身空间——碧游仙府便宜师父——碧游真君不错,不管那个‘类’,她要重新来过!天眼透视,赌石赌玉赌钱!怎一个赌字了得!倾城一赌,赌出亿万家财!一赌倾城,成就翡翠女王!一赌再赌,赌来桃花纷纷无数!只有更强,才无人敢欺!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欠了我的,给我还回来!
  • 天上的眼睛

    天上的眼睛

    弋舟,1972年生,青年新锐作家。有长中短篇小说200余万字,见于《作家》《花城》《人民文学》《天涯》《青年文学》《上海文学》《大家》《中国作家》《山花》等文学刊物。著有长篇小说若干。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神偷国舅不安乐

    神偷国舅不安乐

    吃喝嫖赌抽,坑蒙拐骗偷。当鼎鼎大名的怪盗‘一枝花’阴错阳差的成为历史上臭名昭著的二世祖——庞昱,看她如何戏众男,玩朝堂,乱江湖!她忙时,鱼肉百姓,强抢民男;闲时,自偷自乐,屡破奇案。她既不求功名利禄,也不愿报效国家,一心只想把二世祖的威名传遍大江南北,力争做到“国舅出游行人避,一声安乐止儿啼。”片段一卧房内,某男正打算沐浴,欲借此洗去连日来的风尘。可他刚褪下官袍,外面突然一阵鸡飞狗跳。只见某女风风火火的闯进屋内,跑得是上气不接下气。她先奔到桌旁倒了杯凉茶,一饮而尽,随后注意到身着白色里衣的某男,嘿嘿一笑,反客为主:“不必管我,你继续,继续哈。”末了,某女还不忘做个请的手势,宛若她才是这个房间的主人。“不知小侯爷深夜来访所为何事?”某男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礼,但话中却隐隐透着一丝不悦。“你先洗,待你沐浴更衣完毕,本侯再与你详谈。”尽管某女嘴上说的一本正经,可整个人却如老僧坐定一般,丝毫没有避嫌之意。“下官不敢劳小侯爷大驾,倘若小侯爷有要事相商,下官定全力配合。”某男的眼皮抖了抖,试图尽快赶走这尊不请自来的“大神”。“无碍,此事需从长计议,不急于一时。何况,大家同为男人,即便你洗,我在一旁看着,又有何不妥?”某女目光如炬,脸不红耳不热的说着大言不惭的话。不顾某男抽搐的嘴角,某女随手添了一杯茶,翘着二郎腿,坐等她的美男沐浴图。。。。。。片段二宫门外。“你是谁,为何堵住本王的去路?”某男挑了挑眉,狐疑地打量着挡在他面前的瘦小男子。“本侯乃当朝国舅,奉命迎契丹太子入宫,得罪之处,望太子见谅。”某女微微施礼,一番话下来是不卑不亢。然而,她那低垂的眼眸却闪过一丝狡黠,稍纵即逝。出于礼节,某男客气的回了句:“侯爷言重了。”某女睁着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盯着男子那堪比雕塑一样完美的伟岸身材,咽了咽口水,信口胡诌道:“启禀太子,我大宋素来有一规矩,但凡出入宫门的异邦人,必须经专人搜身后,方可入内。”“哦,这本王倒是头一次听闻。”某男单手托着下巴,饶有兴味的勾起嘴角。“我大宋规章制度繁多,并经常增减,难怪太子不知。”某女淡淡一笑,竟堂而皇之的说:“考虑到太子的尊贵身份,恐侍卫有所不周。搜身由本侯亲自执行,以示我大宋对契丹的诚意。”推荐自己滴文《重生之绝世无双》(1V1已完结)特别注意:
  • 开店盈利300问

    开店盈利300问

    开店之前,首先必须确定并做好心理上的准备。第一,在心理上要做好迎接改变的准备。要时刻提醒自己:我的店马上要开张了。这是属于我自己的事业。第二,心理上要对风险有一定的认识。做生意的出发点是为了赚钱,但却是有风险的。风险并不可怕,只要心态保持冷静,做事有依据,未雨绸缪,就可以将风险控制在最小的范围。第三,要有积极的态度。有一句格言说:“一个人的人生态度决定了人生的高度。”态度是一种重要的影响力量。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