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8000000013

第13章 刘宗周对部分理学范畴的理解(2)

“气聚而有形,形载而有质,质具而有体,体列而有官,官呈而性著焉”这句话不但适用于人,也适用于禽兽,那禽兽的气质之性又如何呢?难道人禽之别也是“习”所导致?难道因为从气质中看出天地之性,便断定性为气质所有?种子破土而出,可以说是土在发芽吗?刘宗周有一个“体认亲切法”,其前两句为(附图):“身在天地万物之中,非有我之得私(◎);心包天地万物之外,非一膜之能囿(◎)。”第一幅图大圈中的小圈是身(气质),大圈是天地;第二幅图小圈为天地,大圈为心。从中可以看出心并不受身的限隔,所以性也应该如此。既然性依气质而立,那么宇宙之性如何依人的气质而立?所以,他于气质上求性理的观点同他摆脱气质限隔、心合宇宙的观点有冲突。黄宗羲认为,这个气质是个“公共之物”,“公共之物”就有公共之性,所以“非有我之得私”!但是天下“公共之物”

多矣,如此岂不使人物化,并泯灭万物气质之性的差别了吗?另外,以“我”为“公共之物”如非亲证,也难免落为以意造境。其实,正是心体使性体有了着落,并非气质使性体有了着落。气质乃是使物理有了着落,但性体并非物理。刘宗周于此未辨。

由于刘宗周过于想把学术思想统一起来,所以他的一些理论有时就会显得有些牵强附会。比如,他文中所说“恻隐之心,喜之变也”等。刘宗周的这种联系自然是依据于传统五行理论,喜和仁于五行同属于木,恻隐之心属仁,自然同属于木,为东方之气,所以他推出恻隐之心和喜气的联系,并以此打通心、性、气。但这种联系过于机械,为什么恻隐之心不是“哀之变也”,反倒是非之心是“哀之变”?恻隐之心的确是仁,也潜藏着护生之意,但它会产生一种对受伤害者哀的情绪以及对伤害者怒的情绪,而不会是喜的情绪。

刘宗周对此其实是有所考虑的,但是他的解释很勉强,给人一种强为说通的感觉。他在《学言》中说:“恻隐,心动貌,即性之生机,故属喜,非哀伤也。辞让,心秩貌,即性之长机,故属乐,非严肃也。羞恶,心克貌,即性之收机,故属怒,非奋发也。是非,心湛貌,即性之藏机,故属哀,非分辨也。又四德相为表里,生中有克,克中有生,发中有藏,藏中有发。”我们从这段议论中可以看出,刘宗周已经预测到别人可能产生的疑问,并且这些疑问很可能就是他本人的疑问。刘宗周在对别人做出解释的时候也在作自我说服,只是他的解释并不能令人满意,不知是否真的能说服他自己。他要把《中庸》和孟子的观点统合到一起。其实《中庸》只对情绪分类,而孟子只对情感分类,二者本不相同,所以也不必强求一致。

总之,在刘宗周的心性哲学里,其心性的合一同他理气合一的观点一致。性为心之条理即是理为气之条理;其性情的合一同他不作已发、未发的区别的观点相一致,性不是未发,情不是已发,更不是因情见性,而是性之情;其离气质之性无义理之性的观点和他离气无理的观点相一致,理从气上求,义理从气质上求。这些观点在刘宗周的心性哲学里是一有都有的。只有这样,他的理论才显得特点鲜明,并且理论之间的相互呼应也会使理论能够自圆其说了。当然,正如前面所讨论的那样,他的理论还是有一些纰漏的,尤其是他对性的理解同他对心的认识发生了矛盾。并且,他对先儒也有误会,认为他们“外心言性”,以性为心之对待物。

其实先儒所谓“明此性”固然是心去明此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心性的分离。心去明性并不是去明一个外物,而就是心去明它自己,佛家的“明心见性”所明的也是自家家当。故此,明性之说既不病性,也不病心。倒是刘宗周的从气质之中求性理似乎是在形器中求物理一般,有使人物化的倾向,似乎人性只似物理,不是见性之语。刘宗周在这里有些顾此失彼了。

(第二节 气质之性、天地之性与习

气质之性和天地之性的问题是紧跟前面一个问题而来的,所以这个问题前文已经有所涉及。这里针对刘宗周对性的认识作进一步分析。

如前文所述,刘宗周是将人性问题统合到“气质之性”上的,即所谓“性只有气质,义理者气质之所以为性”。他将天地之性(或者说天命之性、义理之性等)并归气质之中,成为气质之理,因为“毕竟离气质无所谓性者”。因此他对先儒义理之性和天地之性的分法提出质疑:“程子又曰:‘论性不论气不备,论气不论性不明’。是性与气,分明两事矣。凡言性者,皆指气质而言也。或曰:‘有气质之性,有义理之性。’亦非也。盈天地间止有气质之性,更无义理之性。如曰‘气质之理’即是,岂可曰‘义理之理’乎?”其实刘宗周和程朱等人的分歧就在于气质之性是否是善的,千言万语无非围绕着这个根本问题展开。刘宗周认为气质之性已经是善的,因此义理之性的说法没有必要;而程子所说的气质之性则是善恶之杂,因此有必要点出一个纯粹至善的义理之性来。故此,程子所说的“义理之性”其实等于说“至善之性”。如果把刘宗周所批驳的“义理之理”理解为“至善之理”,也就不再有问题了。程子如何会糊涂到其所谓“义理之性”是“义理之理”的地步?

不论张载、二程还是朱子都是将人之恶归于气质之性,而刘宗周和他们一样也是性善论者。他既将人性归于气质,自然不会像张载等人那样将气质之性视为恶,但他同时也不能回避恶,必须对人的恶做出解释。在他看来,人的恶是由于“习”于恶,是后天环境的影响。这个观点是他晚年的定说,和他壮年时的观点有些不同。

他在40岁所著的《论语学案》中,借着孔子“性相近,习相远”的话发表了自己对“气质之性”和“习”的看法: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此孔门第一微言,为万世论性之宗。“性相近”犹云相同,言性善也。圣人就有生以后,气质用事,杂糅不齐之中,指点粹然之体,此无啬,彼无丰,夫何间然者?但人生既有气质,此性若囿于气质之中,气习用事,各任所习而往,或相倍蓰,或相什百,或相千万而无算,圣贤庸愚,判若天壤矣。此岂性之故也哉!夫习虽不能不歧于远,然苟知其远而亟反之,则远者复归于近,即习即性,性体著矣……愚谓:气质还他气质,如何扯着性?性是就气质之中指点义理者,非气质即为性也。清浊厚薄不同,是气质一定之分,为习所从出者。气质就习上看,不就性上看。以气质言性是以习言性也。从这段议论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刘宗周认为气质和性之间是不相干的,即所谓“气质还他气质,如何扯着性?”“此无啬,彼无丰”,“非气质即为性也”,二者分明是两回事。性自然可以主宰气质,但也可能被囿于气质之中而不能显现。这里所说的性似乎依然是天地之性或义理之性,可见当时的刘宗周并没有将义理并归气质。

但此时的刘宗周的观点已经和前人有所不同,这个不同就是他强调了习。气质之性也因此在他这里有了不同的含义。在刘宗周看来,人的习影响人的气质,清浊厚薄因习的不同而变化,因此所谓的气质之性其实就是习性。他对于习的重视有些类似心理学中的行为主义,只是行为主义者不会认为人有什么本性。

他的这种观点后来发生了变化。他不再以习性为气质之性了,而是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以“生”(即气质)为本性了,但是对习的重视却保留了下来,只是不再以它为气质之性,而是视为影响气质之性的东西了。他在晚年所著的《证学杂解》中谈到了因习而导致的气质之病:

人生而有气质之病也,奚若? 曰:气本于天,亲上者也。

故或失则浮,浮之变为轻,为薄,为虚夸,为近名,为淫佚,为巧言令色,为猖狂,为无忌惮。又其变也,为远人而禽。质本乎地,亲下者也。故或失则粗,粗之变为重,为浊,为险,为贼,为贪戾,为苛急,为怙终,为无耻,为首鼠观望。又其变也,为远人而兽,亦各从其类也。夫人也,而乃禽、乃兽,抑岂天地之初乎?流失之势积渐然也。故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又曰:“或相什百,或相千万,或相倍蓰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然则气质何病?人自病之耳。刘宗周对气质的理解很有他独到之处。他将气、质分言,并以气为阳、质为阴,可谓别具一格。张载在用“气质之性”一词时未必有此意。刘宗周尤其对人的轻浮之态有敏锐的照察。但他认为,不是气质本身有病,而是“人自病”,是习使人离了本初之性,流为禽兽。从中可以看出刘宗周已经将气质之性同习性分离,不再说“以气质言性是以习言性”这样的话了。也正因为作了性和习的区别,使得他认为“慎习”并不与本性相交涉。似乎在他看来,性可生习,但习不可以变性,因此人最佳的状态仍然是打并归一的,即“即习即性”。他在《习说》中就阐述了这样的观点:

或有言“学问之功,在慎所习”者。予曰:“何谓也?”曰:

“人生而有习矣,一语言焉习,一嗜欲焉习,一起居焉习,一酬酢焉习。有习境,因有习闻;有习闻,因有习见;有习见,因有习心;有习心,因有习性。故曰‘少成若性’,并其性而为习焉,习可不慎乎?习于善则善,习于恶则恶,犹生长于齐、楚,不能不齐、楚也,习可不慎乎?”曰:“审如是,又谁为专习之权者而慎之?”其人不能答。予曰:“学在复性,不在慎习。”或曰:“何谓也?”予乃告之曰:“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浑然至善者也。感于物而动,乃迁于习焉。习于善则善,习于恶则恶,斯日远于性矣。无论习于恶者非性,即习于善者,亦岂性善之善乎?故曰:‘性相近,习相远。’盖教人尊性权也。”“然则学以复性也,如之何?”曰:“性不假复也。复性者,复其权而已矣,请即以习证。习于善则善,未有不知其为善者;习于恶则恶,未有不知其为恶者。此知善而知恶者谁乎?此性权也。故《易》曰:‘复以自知。’既以知其为善矣,且得不为善乎?既以知其为恶矣,且得不去恶乎? 知其为善而为之,为之也必尽,则亦无善可习矣。知其为恶而去之,去之也必尽,则亦无恶可习矣。无恶可习,反之吾性之初,本无恶可习也。此之谓浑然至善,依然人生之初,而复性之能事毕矣。”“然则习可废乎?”

曰:“何可废也!为之语言以习之,则知其语言以慎之;为之嗜欲以习之,则知其嗜欲以慎之;为之起居以习之,则知其起居以慎之;为之酬酢以习之,则知其酬酢以慎之。如是则即习即性矣。凡境即性境,凡闻即性闻,凡见即性见。无心非性,无性非习,大抵不离独知者近是。知之为言也,独而无偶,先天下而立,以定一尊,而后起者廪焉,是之谓性权。”或者恍然而解曰:“吾乃知慎习之功,其必在慎其独乎!”首肯之而去。此《习说》中和刘宗周对话的不必实有其人。我们可以把它看做刘宗周本人的一次自我对话,是中年刘宗周和晚年刘宗周的观点对话。这个对话者虽然没有说气质之性即是习性,但他和壮年刘宗周一样以习为性,而与此相对应的工夫就自然是“慎习”。按照刘宗周的思维习惯,他一定会向主人翁处讨分晓,故此他会意识到“慎习者谁”的问题。操此“慎习之权”者自然比“习”更为根本。如果“习”是“感物而动”的结果,那么操“慎习之权”者就是“人生而静”的“性”。既然性比习更为根本,且本身又是至善的,所以刘宗周自然就把工夫落脚到了率天命之性上了,此之谓“复性权”。在刘宗周看来,慎习的工夫并不彻底,即便是习于善,仍然不是本性之善,仍是人伪。他说:“‘率性之谓道。’惟性善,故率之亦无不善,若说性外别有个习性之善,可谓不揣其本,正恐连言善亦都是伪善。”只有工夫着眼于性体,才是真正自然的善。这样的善实无善可说。“慎习”应该被“慎独”取代,所谓的“独”即是“天命之性”。但是,慎独之说虽代替了慎习之说,并不意味着习可以废。因为起居、饮食等日用之间无不是习,无习就等于没有了生活方式,关键要发挥独体(即性体)之知的作用,这样知善为善,知恶去恶,就使得所习成为性体的流露,“即习即性”了。

刘宗周的这段议论有一个立论的基础。这个基础就是操“慎习之权”者,就是本性。它比它所监察的“习”更为根本。可见刘宗周对习和性两者在理论上的区别是十分清楚的。他说:

真性中岂有习染? 后来世故交接,遂有习染。习之既深,口之所言,身之所行,即至衾影梦寐,无非是习。然此点良心却又完完全全,是以为小人者,虽习染深厚,至于呼之即应,叩之即觉,又不因习染深浅,遂分利钝。可以说,刘宗周的观点没有错。但是对此二者的区别在实践中并不容易,因为心仍然可以依照一种习照察另一种习,如果一种习做得主,心仍然可以依照这种习对其他习作出反应,就如同后念对前念的照察那样。如果这种习本身就是善的,并且人从出生以来便浸染此习,此习以个人后天无意识的形式存在于人心之中,我们如何能体察出它是习是性呢? 难道因为已经考虑到“无论习于恶者非性,即习于善者,亦岂性善之善乎”这样的问题就能证明刘宗周已经解决了个人后天无意识与自性之间的区别? 恐怕刘宗周也于此未辨:

先生说:“人生孩提知爱,稍长知敬,盖因幼时真性如八窗玲珑,四宇洞达,无所遮蔽。不知向后如何一转,便蒙蔽了。此一转甚是害人,大抵日转日甚,世故日深,真性日蔽,声色货利之场为所汩没者多矣。譬如看风水者,指南针虽不动,而移步换形,东西易面矣。然虽被习染,而真性未尝不在。”刘宗周所说的“人生孩提知爱,稍长知敬”,是从陆九龄所说的“孩提知爱长知钦”来的。事实上刘宗周和陆九龄一样,都是基于习得的观念思考问题,并未进行观察。儿童和成人相比的确是敞开的、未被社会化的、无后天观念的,但这并不是说真性在婴幼儿期便一定会展现。真性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仍需启发。根据今天的观察实验,并没有可靠证据证明爱和敬在人之初会有无条件的展现,而相反的证据却相当多。如果前人的假设是真的,那么“孔融让梨”的故事就不可能流传。所以,刘宗周本人常用习得的观念思考问题,他所认识的真性也是习得的。因此,刘宗周对问题的认识可能非常深入,但问题并不见得会靠“认识到”来解决,“知病”终不同于“治病”。我们对刘宗周是否能真正将习和性二者区分开表示怀疑。

由于刘宗周强调了慎独,使得习在他的理论中的重要性似乎有所降低,性的地位得到凸显。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如果抛开刘宗周对自己理论的理解,我们认为从本质上讲他仍和壮年时期一样以习为气质之性,只不过有两点差别:(1)两个时期对气质之性的理解有所不同;(2)壮年时期他明确自己以习为性,而老年时期所谓的“性”可能是另一种更隐秘、更有力的习,只是他对此无意识罢了。所以,如果刘宗周所说的自性并不真正完全是他的自性,那么在他理论中表现出的尊性抑习就不一定会是真实的;他的“慎独”就有可能是另一种“慎习”,是以一种习控制另一种习。虽然刘宗周和今天许多人本主义者一样主张发扬自性,但自性如何容易认得? 看来石梁所谓“识认本体”的说法恐怕也不可轻废。他自己的一些自性仍然被文化和环境所埋没,并且他《人谱》的谱人工程也是一套塑造人的程序。

同类推荐
  • 半壁史书:历史上的那些姐儿们第1卷

    半壁史书:历史上的那些姐儿们第1卷

    本书作者从汉朝吕后开始,历数西汉时期著名女性的故事。吕后、窦太后、卓文君、赵飞燕……她们的故事在作者笔下幽默诙谐,又不失深刻的人文关怀和历史苍凉的反思。 本书是继当年明月和袁腾飞之后又一论史巨作,那些你不知道的历史故事,那些你一知半解的历史史实,那些你好奇已久的美人的秘密,那些充满争议的女人,都可以在本书中得到答案。你还等什么?赶紧拿起此书,寻找答案吧。
  • 孟子与性善论

    孟子与性善论

    《孟子与性善论》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 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尼采哲理诗歌

    尼采哲理诗歌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谁从根本上是教师,谁就只在与他的学生的关系中严肃对待一切事物——甚至他本身。”这句富有哲理性的格言出自《尼采哲理诗歌》。《尼采哲理诗歌》收录了大量的格言与诗歌。读读这些,必定让你深受启发。
  • 道德经(白话全译)

    道德经(白话全译)

    史文哲翻译的《道德经白话全译》借鉴了诸多名家的研究心得,其中既有高人隐士河上公、青年才俊王弼、经世之材朱元璋,又有国学大师冯友兰、知名学者傅佩荣、大作家王蒙等。  《道德经白话全译》体例,先列原典,后附译文、注释,并精选古人所做注解,随后再通篇加以详细解析。最后,再从原文中提炼出老子思想的精髓,经过深入浅出的推敲演绎,把它们一拳一脚、一招一式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希望借此引领您走进《道德经》这一块古老文化的宝地。
  • 趣味哲学

    趣味哲学

    本书旨在通过对大量精彩有趣的经济学事件的分析来达到实用为本的目的,让你在精彩有趣的经济学事件中轻松掌握经济学知识,参透理财技巧,明晰赚钱和成功法则。
热门推荐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漠乌河传奇

    漠乌河传奇

    嬉笑怒骂,光明传永恒……,随百世之情缘。权欲纷争,分而不合,凭一时之意气;爱恨纠葛。灼灼异彩,谁留芳名?宇宙何浩瀚,是为:赤霞、橙雪、黄风、绿雨、青云、蓝雾、紫烟。得七石而凝其魂,采天地之灵气,聚日月之精华;备尧舜之大德者,始昭昭然天下……上至帝王将相之尊,下至引车卖浆之流,无不粉墨登场。欲罢不能;刀光剑影,乌河大地,天降七石
  • 踏破诸天

    踏破诸天

    男儿当杀人,杀人不留情。千秋不朽业,尽在杀人中。杀一是为罪,屠万即为雄。屠得九百万,方为雄中雄。宁教万人切齿恨,不教无有骂我人。放眼世界五万年,何处英雄不杀人?一雄功成万骨枯,世上几人得正果?小凡为登天,纵死亦无悔。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喜丧

    喜丧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 顶尖财富密码:解密温州人的投资理财智慧

    顶尖财富密码:解密温州人的投资理财智慧

    作为第一个创富商帮,温州人的思维方式当然是与众不同的。首先,温州人认为贫穷就是无能,赚钱是人生的目标;其次,温州人善于及时掌握市场的动态,先发制人,及时抢占市场制高点;再次,温州人善于扬长避短,他们善于运用自己的优势出奇制胜第四,温州人善于审时度势,把握和制造商机;最后,温州人在经营方面没有固定的方法,往往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风华绝代之睿敏皇贵妃

    风华绝代之睿敏皇贵妃

    注:本文非后宫文,讲述一个强势女子辅佐丈夫平定天下,赢得一生一世的爱情传说。【内容简介】天下七分,裕阳王无子,王妃为其聘娶大将军之女易轻颜为侧妃。易轻颜自幼随师在外学艺,其时已经是南王境内义军领袖,为谋求义军出路,为天下安定计,易轻颜与裕阳王达成合作协议,共谋天下。然,一对卓越的男女,越相处,越了解,越了解,越倾心。他本想以感情为手段控制她,却不料赔进一颗真心。她对他唯一的要求:除我之外,不再有别的女人。他对她的承诺:一生一世一双人。中州王病逝,天下大乱,她化身鬼面修罗,为他开疆拓土,他对她的信任始终如一,成为她最坚固的后盾。她征途产女,他亲自接生,为巩固她的地位,对外宣称她产下世子;当他领军在外陷入重围,她不惜催产生下孩子,随即带兵驰援;得知她再不能生育,他对外宣称自己受伤导致不育......天下一统,为弥补对王妃的愧疚,她主动让出皇后之位,然而他对她的承诺从未曾改变,六宫形同虚设。她参政,见君不拜,仪制同帝王,这个天下,是他们一同打下的天下,他愿与她共享。本文公众版39万字,而v文比公众版情节更加紧凑,场面更加宏大,人物形象更加深刻,情节和故事出乎意料。总之,本文不会让你失望的。感谢亲爱的kiwi为《睿敏皇贵妃》做的视频,非常漂亮,特此推荐:?pstyle=1~~~~~~~~~~~~~~~~~~~~~~~~~推荐筝的完结文《狂颜三嫁》向来都只有她算计别人,连大帅找到她的秘密军工厂,密室里她照样打得他鼻青脸肿吭都不敢吭一声,没想到这一次阴沟里翻了船,竟然被别人算计了。莫名失身原本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只是肚子里竟然还被人播了种,事情就有点麻烦了。既然那个几次求婚几次被拒的京都第一美男子说孩子是他的,那她就姑且给孩子找个爹吧!当然,没人能让她吃这样的哑巴亏,先打断他几根肋骨出出气再说。之前她只知道美女有人抢,没想到连男人也有人抢。她好不容易生下一个儿子,眼看幸福的婚姻生活就要开始,却忽然冒出个公主来要抢她丈夫,她正要奋起抗争不惜与大帅做交易展露自己在枪械设计上的才华,那个男人竟然向公主妥协了。
  • 全盘操手

    全盘操手

    神兵利器,想要么?给钱!锦衣玉食,想要么?给钱!帅哥美女陪练,想要么?给钱!杀人报仇任务,想轻松解决么?给钱!没钱?那就付出同等价值的代价!我们的宗旨是,只要你付得起代价,在游戏里,任何问题我们帮你解决。裘洛:我要读者多多,收藏多多,看这本书的大大都生活幸福。安洋:那你付出的代价,就必须是极限更新。裘洛:……新书<百兵图》上传,大家多多支持!神兵图鉴,尽在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