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8000000014

第14章 刘宗周对部分理学范畴的理解(3)

另外,刘宗周把性说成是依气质而立的,其目的在于可以把善说成是一种生理需要,更为自然,并且把义理之性消解在气质之中,也符合他统合归一的思想倾向。如此,则人的私欲杂念皆成人伪,是后天习气所致。这样,“只有气质之性”的说法看上去是抬高了气质之性,但私欲并未因此而得到泛滥的理由,因为按照这种理论,私欲泛滥连生理上的根源也被否定了。只要不被后天之习所浸染,私欲是不可能泛滥的。如果刘宗周把前人所说的“气质之性”说成“习性”,把前人所说的“天地之性”或“义理之性”说成是“气质之性”,那么无论阐述如何流畅圆融,都只是说法上的创新,落实到实践层面上就不会有太大的不同。先儒“天地之性”和“义理之性”的说法其本意自然有强调此“性”的先天性和超越性的意思,但在实际操作中也很容易将个人后天无意识的内容混入,使人难以分辨。这是他们的问题所在。但这个问题在刘宗周这里并没有得到解决。刘宗周寓善性于气质之中,取消了其形而上的一面,只保留了其先验性,可是和前人没有考虑到个人后天无意识因素一样,刘宗周如何保证他所说的存在于气质之中的善性在实践中一定会是先验的呢?人仍然有可能将个人后天无意识的东西理解为先验的。并且,人为的为了使理论圆通一定要将善归于“气质之性”,将恶归于“习”,也很难真正应对今天对儿童临床观察的结果所带来的挑战。

(第三节 理、气与天人合一

一般说来,理气关系和心性关系是相互呼应的,从逻辑上看有什么样的理气关系就会有什么样的心性关系,理气关系是心性关系的基础。这在刘宗周的哲学体系中也不例外。但是在刘宗周的哲学体系中,是否是先有理气关系后有心性关系则很难说。因为虽然在刘宗周的哲学体系里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理气关系相对于心性关系是逻辑在先,但事实上在刘宗周那里心性关系的重要性是高于理气关系的,所以逻辑在先并不一定是历史在先。

关于气,刘宗周有如下的论述:

或曰:“虚生气。”夫虚即气也,何生之有?吾溯之未始有气之先,亦无往而非气也。当其屈也,自无而之有,有而未始有;及其伸也,自有而之无,无而未始无也。非有非无之间,而即有即无,是谓太虚,又表而尊之曰太极。盈天地间,一气也。气即理也,天得之以为天,地得之以为地,人物得之以为人物,一也。人未尝假贷于天,犹之物未尝假贷于人,此物未尝假贷于彼物,故曰:“万物统体一太极,物物各具一太极。”自太极之统体而言,苍苍之天亦物也。自太极之各具而言,林林之人,芸芸之物,各有一天也。从前面这两段议论中,我们可以看出,太虚、太极、气在刘宗周这里是同一层次的概念,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太虚即太极,太虚即气;万物一气所生,物物各具太极;气聚为物,气散为虚,无非一气往来屈伸。这些观点基本上继承张载的“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正蒙·太和》)一说。其着眼点是反对“无中生有”,即所谓“虚生气”的观点。看来刘宗周对“无生有”的说法是很难理解的,他试图想象“未始有气之先”,但却如同钻入五里雾中一般,总也追溯不到“无”那里。所以他认为所谓的“无”只是气之散(伸),如同水化为汽,“无而未始无也”,是有而不见其形,“非有非无之间,而即有即无”。他对气的理解似乎就是指能量,聚则为物,散则为太虚,只是他赋予了这种气以精神的属性,乃所谓的“理”。刘宗周不认为虚能生气,因为这和无中生有一样不可解,另一方面,如果虚能生气,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会有蹈空的可能性。所以,从哲学角度看,对“虚生气”的否定是避免形而上化的必然手段。

这一点我们还可以从刘宗周的理气观、道器观看出。他说:

盈天地间,一气而已矣。有气斯有数,有数斯有象,有象斯有名,有名斯有物,有物斯有性,有性斯有道,故道其后起也。而求道者,辄求之未始有气之先,以为道生气。则道亦何物也,而遂能生气乎?或问:“理为气之理,乃先儒谓‘理生气’,何居?”曰:“有是气方有是理,无是气则理于何丽?但既有是理,则此理尊而无上,遂足以为气之主宰。气若其所从出者,非理能生气也。”盈天地间,凡道理皆从形器而立,绝不是理生气也,于人身何独不然? 大《易》“形上”、“形下”之说,截得理气最分明,而解者往往失之。后儒专喜言“形而上”者,作推高一层之见,而于其所谓“形而下”者,忽即忽离,两无依据,转为释氏所籍口,真所谓开门而揖盗也。至玄门则又徒得其“形而下”者,而竟遗其“形而上”者,所以弊于长生之说,此道之所以尝不明也。

刘宗周在这里所批判的“理生气”的观点,是朱子一系学者的观点。在他看来,谓理为气之主宰则可,谓理生气则不可。不论是理还是道,相对于气而言都是后起者。按照刘宗周的排列,是先有气,然后才有数、象、名、物、性、道。性和道都是依物而有,在最后。但是刘宗周并没有讨论何以有这样的次序。“理在气先”的确是朱子的观点,但正如陈来所说的那样,朱子所说的“在先”是指逻辑上的在先,强调的是理的第一性。其实,所谓的先后是一个以时间为基础的概念,而朱熹所说的形而上的理世界并不同于物质世界,它没有时间可言,只可谓其有,而不可以先后论。并且,在朱熹那里,理和气虽打并在一起,但二者毕竟仍是两物,由于理世界没有空间可言,所以也是只可谓其有,而不存在在哪里的问题。所以毕竟物质没有了,理世界却仍然完好存在,是永恒的。而刘宗周则不同。在他看来,理在气后,不过这个后也可能是逻辑的在后,以突出气的本体地位。“理为气之理”就是点明理对气的依附性。对于刘宗周来说,一个悬空的理已经很难理解了,但最难以理解的还是理何以能生气。从思维难度上讲,它同“虚生气”、“无生有”差不多。朱熹本人对此也没有很令人信服的解说。按照今人的说法,这个“理生气”是“从本体论和逻辑上说,并不是讲生成论”。这个问题似也只好如此理解,但这给人一种朱熹在回避问题的感觉。刘宗周也正是因从此生成论的角度理解“理生气”,所以才发生了困难。并且,刘宗周认为程朱等人谈形而上谈得太多了,会犯佛家“蹈空”的毛病,但如果忽视了形上之理的主宰作用,只看到形下,那就会被肉身所左右,犯道家“恋生”的毛病。

所以,刘宗周在处理理气关系时一定要照应它们与心性之间的关系,为心性关系及工夫论寻求理论支持。

他先要做的就是打破理气一路和心性一路的隔阂,走一元论的路子,由理气关系证心性关系。他说:

理即是气之理,断然不在气先,不在气外。知此,则知道心即人心之本,义理之性即气质之本性,千古支离之说可以尽扫。而学者从事于入道之路高之不堕于虚无,卑之不沦于象数,而道术始归于一乎?这里是以理气关系解说道心、人心关系以及义理、气质关系,以呼应“不离人心而有道心”、“性只有气质,义理者气质之所以为性”的观点。这也就是说理、道心、义理之性是属于一类的概念,气、人心、气质之性是属于另一类的概念。相对应的各组概念之间的关系是一样的,这是各组之间的关系的归一。接下去的就是发展出一种横向的归一,将性与理、心与气打并为一,这样这些概念就裹在了一起。他说:

一性也,自理而言,则曰仁义礼智;自气而言,则曰喜怒哀乐。一理也,自性而言,则曰仁义礼智;自心而言,则曰喜怒哀乐。从这两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蕺山的哲学体系中,理即性,气即心。心的一气流行化为喜怒哀乐,而其性理就是仁义礼智。通过这样的联系,一般属于个人层面的心性问题就被提升到了宇宙的层面,而相对比较客观的属于宇宙层面的理和气就被赋予了道德意义。

同类推荐
  • 论语(白话全译)

    论语(白话全译)

    本书包括原典、注释、名家注解、译文、解读五部分。旨在方便读者对照原文加深对《论语》的理解,并能联系实际,透彻领悟《论语》的精神内涵,切实达到提高自身修养的目的。《论语》的经典之处就在常读常新,任何人在任何时候,只要开卷就会受益。
  • 春秋策:先秦诸子与史记评述

    春秋策:先秦诸子与史记评述

    先秦诸子百家,是后世思想学派的源头,司马迁所著《史记》,是中国恢宏历史的结晶,塑造独立性格,传承灿烂文明,两者缺一不可。研习先秦诸子应注意:汲取各家学说要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二、与时俱进,学以致用。《史记》究天人之迹,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拜读应谨记:一、读史学做人,以史为镜,可以明得失;二、读史学智慧,融会贯通,为己所用。
  • 朱子论“曾点气象”研究

    朱子论“曾点气象”研究

    朱熹是宋明理学研究中的重点,“曾点气象”则是理学中的重要话题。本书从朱熹关于“曾点气象”话题的讨论契入,直探朱子思想中的有无虚实之辨等关键问题,旁及历史上相关“曾点气象”的评论,进而引出中国哲学中关于精神境界、本体与功夫的讨论,以小见大、以一贯多,在诸多方面填补了以往朱子研究的空白。本书充满创新精神,将“曾点气象”的研究范围从《论语集注》扩展到朱子全部文本做全面分析,有《论语集注》稿本的发展及相关书信的考辨对朱子的观点做历史性的分析,都体现了作者的创新意识。
  • 死亡简史

    死亡简史

    本书是以死亡为主题的著述,它从战争、宗教、政治、自然灾害、疾病等各个方面,对东西方死亡现象作深入的思考,帮助人民理解死亡,坦然面对和接受死亡,只有这样人们才能积极的地生活,享受生命的过程。
  • 庄子大全集

    庄子大全集

    在这个越来越纷杂的世界,我们于喧嚣和浮躁中寻求平和,也愈发不明白,为什么要想真正地笑一次是那么难?科技越来越先进,但烦恼越来越多;我们努力地生活,生活却越过越不快乐。寻觅那把打开快乐之门的钥匙,却原来早在两千多前,庄子便已通透人生的烦恼,留下解惑的“圣经”——《庄子》(《南华经》)。细读《庄子》,它告诉我们:人可以用另一种方式逍遥天地,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生命。
热门推荐
  • 三国之第四帝国

    三国之第四帝国

    这里有你耳熟能详的人物。也有你曾经忽略过的好汉。有经典的战役。也有不经典却很重要的战争。公元189年,永汉元年,黄巾起义被镇压之后,外戚宦官在内斗中失去权柄,董卓从此控制了朝廷.自此天下大乱。所谓乱世出英雄,且看李腾在这乱世之中如何斩将夺城,建立丰功伟业,成为一代帝王。
  • 赌婚盛爱

    赌婚盛爱

    莫依依的人生,从毕业那年的一个错别字发生翻天覆地改变。仰慕已久的O,K公司,被她手贱的写成C,K也就算了。可她千算万算,就是没有料到她的上司是个如何极品的男人。。。冷漠,寡言,深情?这是言情小说总裁的一贯设定。然后就该一见钟情,情深不悔。。。可小说总归是小说。。。事实上那两人就好比是王八看绿豆,怎么看都不顺眼的很!怎么想都不可能碰撞出火花,可现实。。。~莫依依也不知道自己当时到底被什么迷了心窍,只记得那人当时说了句:事成之后,我保你妥妥的近了他的身!话虽庸俗,可诱惑力巨大!于是这两互不顺眼的人,瞬间从不对盘子变成相亲相爱好“盟友”!~眼看胜利在望,她笑的潇洒,挥挥衣袖不带一丝丝留恋。可他却在最后关头出尔反尔,买绯闻,装可怜,威胁、耍赖无所不用其极!最终她没有上了男神的船,却。。。!~温情片段:“为什么是我?”某女窝在他胸口,笑的一脸满足。拥着她的某人一脸宠溺:“为什么不能是你?”“可人人都说我配不上你,我高攀你。。。”某人霸气宣言:“我的女人我来爱,他们有什么权利指手画脚!”爱你不需理由,你不必温柔不必优秀,只需继续要做那个最真的自己。。。春暖花开,繁花似锦,爱如此简单而美好~
  • 王爷太倾城:嚣张少妃

    王爷太倾城:嚣张少妃

    【原创作者社团『未央』出品】韶华极盛时抽身离去,爱得短暂凄凉,如光一样消逝…原来…需等到风住尘香花已尽,方可看到最后的风清月朗,花好月圆。冷傲雪一个背负着血海深仇的江湖女子。亲情与爱情的两难,她到底该何去何从?【本故事纯属虚构】
  • 凤鸣倾天下:素手戏红尘

    凤鸣倾天下:素手戏红尘

    “你想逃吗”薄唇里吐出不可一世的话语“你算什么,想困住我”绝色容颜上满是坚毅她是来自阴间一缕不甘的幽魂只求在这异世寻得容她一方宁静他是身受诅咒要一领四方的君王之主手握大权巩固江山却难拥美人当一切随风掀战狼烟四起素手俯天下刚毅我独尊心与心的较量柔情与绝情的缠绕最后又是谁沦陷于中不可自拔
  • 大亨的逃妻

    大亨的逃妻

    逃婚?没错,新郎和新娘双双逃婚了。那婚礼还要继续吗?当然,这是肯定的。两个家族的族长宣布让第一对伴娘和伴郎临时换成新郎和新娘的衣服,在教堂被抓去结婚了。“不准碰我……”伴郎本是新郎的弟弟,如今却变成了新郎,他看着坐在床上的新娘,嫌恶的叫她拿开她的手。“你是我老公,我碰你是天经地义。”她笑眯眯带着点色色的靠近他,嘿嘿,今天的这场婚礼是她设计的,虽然表面……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曾经清晰的某个角落

    曾经清晰的某个角落

    写实类总裁文他,遭遇惨痛,白手起家,性情温和,感恩之心,害怕薄情这个又薄情了那个!她是陪伴他白手起家,患难与共,同甘共苦,勤勤奋奋的妻子!而她是她的表妹,在恰当的时间以恰当的方式走进了他们的婚姻!如果爱是一江春水,会不会有一天源头变成了沙漠而岌岌可危。或者源头之水流向了他处,不再流向曾经抚慰的地方...曾经清晰的某个角落
  • 冰雪传说

    冰雪传说

    末小末是一个总是受人欺负的小女孩。有一天,她来到了小河边,哭诉命运对自己的不公,正好被月亮女神听到了,月亮女神赐给她一只小鹅,小末欢天喜地,似乎生活从此改变。可是命运捉弄了小末,让她心爱的小鹅突然死去。月亮女神知道后再次产生了同情之心,告诉她,如果去往阿伯利亚找到复活之水,小鹅就能复活。尽管前往西伯利亚的道路上充满了荆棘与坎坷,小女孩为了救活小鹅,毅然前往。一个柔弱的女孩末小末穿越雪地,去寻找复活之水拯救她心爱的小鹅的故事。途中,她遇到了狼、野孩子、树精、小王子、风神等,每一个角色都有鲜明的性格特征,能让你深刻感受到他们的内心世界。相信,不一样的“冰雪盛宴”,将为你带来震撼与感动!
  • 魔道独行

    魔道独行

    红颜哭我便怒与天为敌又如何,拔刀一挥血洗一城那堪世人怎么说,为爱之人与世为敌,这等痴心,这等气魄,天下男儿谁人能做到?为你入魔是对是错没想过,只可笑你却和我分你右我左,好男人常有,但懂男儿心的女人却无,所付出的一切,是对是错?真的没想过。看好男儿为心爱之人魔道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