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6700000034

第34章 附录 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14)

但玄奘以前和同时的中国学术状况,却还要叙述一段。教理的研究在鸠摩罗什几乎没有一点条理;比较的有专门研究的,是小乘毗昙宗,乃上座部的主要宗派。在鸠摩罗什以后,法性宗(即三论宗)大盛。三论宗之名,因鸠氏译《三论》而起。《三论》为何?《中论》、《百论》、《十二门论》是。后来又译了一部《大智度论》,合称《四论》。经的方论,鸠氏又译了《维摩诘小品放光般若妙法莲华大集》。从此,他的门徒大弘龙树派的大乘教义;一直到现在,三论宗还是很盛。这派专讲智慧,和法相宗不同。法相宗从六朝末到隋唐之间,在印度已很兴盛,渐渐传入中国。最主要的《摄大乘论》已由真谛译出,中国法相宗遂起(法相宗又曰摄论宗,即由《摄大乘论》省称)。只因为译本太少,又名词复杂,意义含糊,读者多不明白。玄奘生当此时,笃好此派,在国内历访摄论宗各大师请教,都不能满意,所以发愿心到印度去问学,而一生事业,遂由此决定。

我们作传时应有一节说明玄奘以前的摄论宗大势如何,有多少大师,有没有小派,有什么意味,有多大价值,才能够把玄奘出国留学的动机衬出。他出国前曾经受业的先生和曾经旁听的先辈,固然全部很难考出,但重要的几个却很可以考出来。初传摄论宗到中国来的真谛,玄奘已不及见了。真谛的弟子,玄奘见过不少,不可不费些考证工夫,搜出资料来。

现在的《大兹恩寺三藏法师传》十卷,凡八万余字,是玄奘弟子慧立所做,在古今所有名人谱传中,价值应推第一。然而我们所以主张要改做,别的缘故固然多,就是他只叙玄奘个人切身的事迹而不叙玄奘以前的佛教状况,多收玄奘的奏疏,唐太宗高宗的诏旨,而不收玄奘和当时国内大师讨论的言辞,也已很令我们不满意。

我们作传,在第一章说明玄奘在学术界的贡献和地位以后,第二章就应当如前数段所论,说明玄奘以前,佛教教理的变迁和发展,小乘、大乘、法性、法相的异同,各派输入中国的先后和盛衰,译经事业的萌芽和发达,法相宗初入中国的幼稚,玄奘的不安于现状:像这样,把玄奘留学的动机,成学的背景,说了一个清楚,然后才可叙到《玄奘传》的本文。到此才可叙他少时怎样,出国以前,到了什么地方,访了什么人,说了什么话,做了什么事,一切用普通传记的作法。

自此以下,就进了第三章,要说明玄奘努力工作的经过,在印度如何求学,回中国如何译经。

《三藏法师传》,很可惜未用日记体,年代很不清楚,要想把玄奘在印度十七年历年行事严格规定,实在很难。然而根据里面说的,在某处住了若干天,在某路走了若干月,在某寺学了若干年,约略推定,也不是不可能。这节最须特别描写的就是玄奘亡命出国,万里孤苦的困难危险,能够写得越生动越好。

《大唐西域记》是玄奘亲手做的地理书,体例很严。若是他曾经到过的地方就用“至”字或“到”字;若没到过,就用“有”字。

最可恨的,印度人讲学问,对于时间空间的观念太麻木,所以我们要想从印度书里窥探玄奘所到的地方和所经的年代实在。没有法子。好在西洋人近来研究印度史和佛教史,发明了许多地图史迹,我们很可拿来利用。

《三藏法师传》、《大唐西域记》二书,一面叙玄奘游学的勤劳坚苦,一面述西域、印度的地理历史,在世界文化上的贡献极大;一直到现在,不但研究佛教史的人都要借重他,就是研究世界史的人也认为宝库。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这二书,参考西洋人的著作,先把玄奘游学的路线详细记载,把佛教在西域、印度地理的分布情形整理出一个系统来,然后下文叙事才越加明白。

以后一节,须述当时印度佛教形势。上文第二章已经叙述佛教的变迁和发展是注重历史方面的,而对于当时的情形较简单些。这里说明佛教形势,是注重地理方面,对于当时,应该特别详细。第一须说明玄奘本师在当时佛教的地位。

玄奘见戒贤时,戒贤已八十九岁了,他说:“我早已知道你来了,忍死等你。”这个故事许是迷信,然亦未尝不可能。后来戒贤教了玄奘三年,又看他讲法二年,到九十五岁才死。无论是否神话,戒贤在当日印度佛教的地位实在最高。

戒贤住持的寺叫那烂陀,那烂陀的历史和地位也得讲清(后来回教徒坑杀佛教徒也就在这个寺)。义净的《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记这寺的内容很详细。西洋人和日本人考出他的地址,发掘出来,再参考他书,还可证明他的规模很大,分科很细,是印度全国最高的研究院。戒贤当日在里面是首席教授,最后二年,玄奘也是首席教授。这种史料和中间那几位大师的史料,西洋文字日本文字比较中国文字多得多。我们须得说明了这段,才可讲玄奘留学时所做的工作。

玄奘自己站在法相宗的范围内,一生为法相宗尽力,但毫无党派观念,只认法相宗为最进步的宗派,而不入主出奴,排斥异宗。那时那烂陀是法相宗的大本营,法相宗正在全盛时代,戒贤多年不讲法了,这回却特别为玄奘开讲三年,玄奘精神上感受的深刻,可想而知。但玄奘并不拘泥在一派之内,无论在何异宗,任何异教,只要有名师开讲座,他都跑去旁听。大乘各派,小乘各派,乃至外道,他都虚心研究。

那时印度风行一种学术辩论会,很像中国打擂坛。许多阔人、国王、大地主,常常募款做这类事,若是请的大师打胜了,就引为极荣誉的事,时间长到几个月。当玄奘在印度最后的几年,六派外道最占势力,胜论大师顺世最有名,最厉害,跑到那烂陀来论难,说输了便砍头。那时他寺的佛徒给他打败的已有好许多,所以他特来惹戒贤。戒贤不理他,叫玄奘去跟他论辩,几个月工夫,驳得顺世外道无言可说,只好自己认输,便要砍头。玄不让他砍,他便请玄奘收他做奴仆,玄奘不肯,只收他做学生,却又跟他请教,他又不肯,结果就在晚上谈论,几个月工夫,又给玄奘学清楚了《胜论》。

像这种精神,玄奘是很丰富的。他是佛教大乘法相宗,不错;但做学问却大公无我,什么都学,所以才能够成就他的伟大。他游印度共费了十九年,他足迹所经有六千万里:所为的是什么?只为的求学问。像这几种地方,我们作传,应该用重笔写。

玄奘最后两三年在印度佛教的地位高极了,阔极了,竟代替了戒贤,当那烂陀寺的首席教授。有一回,两国同时请他去讲演,甲国要他先去,乙国也要他先去,几乎要动刀兵了。结果,鸠摩罗王戒日王来调停,都加入。就在那两国边界上开大会。到会的有十八国王,各国大小乘僧三千余人,那烂陀寺僧千余人,婆罗门和尼乾外道二千余人。设宝床,请玄奘坐,做论主。玄奘讲他自己做的《真唯识量颂》,称扬大乘;叫弟子再读给大众听,另外写一本悬会场外;说,若里边有一字没有道理,有人能破的,请斩我的首以谢。这样,经过十八日,没有一个人能难。那些地主和听众都异常高兴,戒日王甚至请玄奘骑象周游各国,说中国大师没有人敢打。

除上列各大事外,玄奘在印度还做了许多有价值的事,我们应该多搜材料,好好的安置传里。这是讲在印度工作的话。

他回国以后,全部的生活完全花在宣传佛教,主要的事业十九都是翻译佛经。他是贞观元年出国的,到贞观十七年才起程回国,次年到了于阗,途中失了些经典,又费了八月工夫补钞,到十九年正月二十四日才到长安,他出国是偷关越境的,很辛苦;回来可十分阔绰。他一到于阗就上书唐太宗,告诉他将回国。刚好唐太宗征高丽去了,西京留守房玄龄派人沿途招待,并且出郊相迎接。太宗听见玄奘到了京,特地回来,和他在洛阳见面。他从二月六日起,就从事翻译佛经,一直到龙朔三年十月止,没有一天休息。开首四年,住长安弘福寺;以后八年住长安慈恩寺;以后一年陪唐高宗往洛阳,住积翠宫;以后二年住长安西明寺;最后五年住长安玉华宫。二十年之久,译了七十三部,一千三百三十卷佛经。一直到临死前二十七天才搁笔。前四五年因为太宗常常要和他见面,还不免有耽搁的时间;自太宗死后,专务翻译,没有寸阴抛弃。每日自立功课,若白天有事做不完,必做到夜深才停笔。译经完了,复礼佛行道,至三更就寝,五更复起。早晨读梵本,用朱笔点次第,想定要译的。十几个学生坐在他面前笔记,他用口授,学生照样写,略修改,即成文章。食斋以后,黄昏时候,都讲新经论,并解答诸州县学僧来问的疑义。因为主持寺事,许多僧务又常要吩咐寺僧做,皇宫内使又常来请派僧营功德,所以白天很麻烦。一到晚上,寺内弟子百余人咸请受诫,盈庑满廊,一一应答处分,没有遗漏一个。虽然万事辐辏,而玄奘的神气常绰绰然无所壅滞。像这样一天一天的下去,二十年如一日,一直到他死前二十七日才停止。这种孜孜不倦,死而后已的工作情形,传里应该详细叙述。

玄奘一生的成功就因最后二十年的努力。若是别人既已辛苦了十九年,留学归国,学成名立,何必再辛苦?他却不然;回国的第二十七天就开始译经,到临死前二十七天才停笔;一面自己手译,一面培植人才,不到几年,就有若干弟子听他的口授,笔记成文,卒至有这伟大的成绩。自古至今,不但中国人译外国书,没有谁比他多,比他好,就是拿全世界人来比较,译书最多的恐怕也没有人在他之上。所以我们对于这点,尤其要注意。最好是做一个表,将各经的翻译年月,初译,或再译,所属宗派,著者姓氏年代,卷数,品数,等等,一一详明标列,这样才可以见玄奘所贡献给学术界的总成绩。

这个表要有二种分类排列法:一种是依书的外表分列;一种是依书的内容分列。前者可分创译、补译、重译三类:创译是从前未译过的,补译是从前未译完的,重译是从前译得不好的;后者可分七类:一、法相宗的书,创译的很多,重译的也不少。二、法性宗的书,如《大般若波罗密多经》,鸠摩罗什也曾译过,但不完全,所以玄奘重译全部,共有六百卷之多。三、其他大乘各宗的书,如《摄大乘论》,从前也有人译过,但没有他的详,没有他的精确。四、小乘各宗的书,又可分二目:甲、上座部的,如《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二百卷:乙、大众部的,如《阿毗达磨俱舍论》、《阿毗达磨正理论》。五、讲宗派源流的书,如《异部宗轮论》。六、讲学问工具的书,如《因明入正理论》、《因明正理门论》本是最初介绍论理学的杰作。七、外道的书如《胜宗十句义论》,是印度外道哲学书最重的一部。像这样分类列表,既令人知道玄奘贡献之伟大,又可令人知道他信仰法相宗是一事,翻译佛经又是一事,他做学问很公平,忠实,不仅译本宗书。这点无私的精神也要用心写出。

译书若单靠他一手之力,自然没有这么大的成绩。他在数年之内养成好许多人才,又定好重要规则,译好专门名词,说明方法利弊,使得弟子们有所准绳,这点不能不详细研究他。周敦义《翻译名义序》引了玄奘的《五不翻论》,可知玄奘像这类的言论一定不少。他的弟子受了他的训练,所以能在他的指挥下共同译出这么多书来。这点也须在本章最末一节说个清楚。这以上是讲玄奘努力工作的经过,是第三章。

到第四章,应该说明玄奘在当时及后世的影响,他是不大著书的:《成唯识论》是《法相宗》的宝典,虽经玄奘加上许多主张,等于自著。但名义上还是翻译的;他在印度时用梵文著了《会宗论》、《三千颂》和《真唯识量颂》,确是自己创造的,而为量已少,而且《会宗论》还没有译成国文;他另外著了《大唐西域记》十二卷:但没有佛教教理主张。为什么他不太著书?我们想大概因为佛经的输入比较自己发表意见还要重要,所以他不愿著书。

那么,他的学问的成就怎样呢?我们知道他不仅是一个翻译家而已,他在印度最后几年的地位已经占最高座,学问的造诣当然也到了最高处。但是他没有充分的遗著供我们的探讨,如何能见他学问的真相呢?没有法子,只好在学生身上想法子。

他最后十五年是没有一天离讲座的,受他训练的学生不下数干人,得意门生也有好些。像清儒王伯申的《经义述闻》引述他父亲的学说,我们尽可以从王伯申去看王怀祖的学问。玄奘的得意门生如窥基、圆测等的著作自然很不少玄奘的主张在内,我们尽可以从这里面探讨玄奘的学问。窥基、圆测的书经唐武宗毁佛法,焚佛书以后,在中国已没有,幸亏流传到日本去了,最近二三十年才由日本输入窥基做的《成唯识论续记》。

窥基是尉迟敬德的儿子,十二岁的时候,玄奘一见就赏识他,要收他做门徒。那时唐帝尊尚佛教,玄奘又享大名,窥基家人当然很愿意,窥基自己可不肯。玄奘又非要不可,经过多次的交涉,允许他的要求,将来可以娶妇吃肉喝酒。后来窥基跟了玄奘多少年,虽未娶妇,却天天吃肉喝酒。但是玄奘许多弟子,他却是第一名。唯识宗的就是他创造的,是法相宗二大派之一。后来这派极盛。

道宣《续高僧传》,说圆测并非玄奘的学生,不过在未席偷听而已,并没有什么了不得。在圆测的书未发现以前,看去似果真和玄奘不相干。近来日本人修《续藏》,找他的书,找出来了,传到中国才知道在法相宗是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并不和唯识宗所说的话一样。

所以玄奘传下的二大派,我们应该彻底研究,其同点何在,其异点何在,都要弄清,弄清了,玄奘的学说也可跟着明白。而且因此不惟说明玄奘的学说,就是玄奘的影响也很清楚。玄奘的影响清楚,也就是法相宗的大势连带清楚。此后顺便可以讲些法相宗流入日本的历史,一直叙到现在,笔法也很清顺。

最后,凡是玄奘的门生和门生的门生,尤其是当时襄助玄奘译书的人,须用心考出,做成一个详细的表;其中有事业可称的,可以给他作篇小传。

从此以上,是讲《玄奘传》第一个纲领下的第四细目,也就是第四章。我上文不是讲过有二个纲领吗?那第二个纲领还有三个细目应该叙在甚么地方呢?这早插在前面四章里了。当作传时,心中常常要记着这二个纲领,一面要叙述玄奘在中国学术上伟大的贡献,一面同时要叙述玄奘个人留下伟大的畴范,不可注意前者,而忽略了后者。我这种做法,是以前项纲领为经,以后项纲领为纬,后者插入前者里面,随时点缀,不必使人看出针迹缝痕,才称妙手。多年欲作《玄奘专传》,现在大概的讲些我的做法来,将来或者能有成功的一天,给学者做个参考。

分论三 文物的专史

§§§第一章 文物专史总说

同类推荐
  • 大唐王朝4

    大唐王朝4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繁荣昌盛、辉煌壮丽的时代。在长达两千余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中,历史沿着曲折的道路向前推进,并且呈现出波浪式的前进轨迹,社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家强大的唐朝是一个公认的高潮时代。唐朝是古代重要的盛世,不但在经济、文化方面的成就光辉夺目,而且在对外关系的发展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 洛阳伽蓝记

    洛阳伽蓝记

    《洛阳伽蓝记研究》分主题篇、内容篇、时空叙述篇、文体篇、文学篇五个部分。主题篇讨论了作品主题与作者心声的传达这两个相关话题。内容篇则关注书中对人与物的展现。时空叙述篇讨论了《洛阳伽蓝记》全书独特的叙述框架,即以空间叙述为经、为主;在空间叙述中又加入时间叙述,以时间叙述为纬、为辅,最终形成时空交融、共时与历时叙述交融的叙述格局。
  • 大清棋情录

    大清棋情录

    倾力打造中国第一部长篇围棋文化言情小说。以江阴“抗清三公”的后人恩怨为线索,叙述大清乾隆年间,中国围棋最强时代的人文传奇故事,善解跨越两个地球的情爱纠缠。水墨江南,情迷棋中,小说家言,专家达人不必深究。
  • 南湖故事

    南湖故事

    龙脉绵延、凤凰振羽、唐王东征、士林传奇……不觉入梦。我梦见南湖变成了童话世界。美丽的凤凰仙羽飘飘、文彩斑斓,在南湖湛蓝的天空翱翔。碧绿的湖水里耸立着晶莹剔透的龙宫,龙王的夜明珠放射出灿烂光芒。威武的唐王身披战袍,携曹妃在南湖漫游。花径上跑着灰姑娘坐的南瓜车,游乐场里传来孩子们天真烂漫的喧闹……
  • 三国之藩王天下

    三国之藩王天下

    东汉末年,豪杰并起。爱恨忠奸,是非不辨。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中原逐鹿,谁主沉浮?
热门推荐
  • 武霸苍穹

    武霸苍穹

    玄者,以丹田聚天地玄力而成玄丹,高深者,以造物之法,逆转阴阳,掌控星辰,而天玄者,以人身为丹,以精血而聚天地玄力,高深者,掌控玄者。当秦枫整个人成为一个玄者之后,他将走上一条荆棘之路,我以我血以抗苍天。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穿越远古:吾爱未迟

    穿越远古:吾爱未迟

    苏雅穿越到远古,在原始社会努力生存,融入,并找到迟来的爱,恬淡温馨的原始文。文笔手法不好之处,见谅。每天晚上更新。
  • 盛世宠妻

    盛世宠妻

    他是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司家第二子,神话一般存在。她是豪门美艳风流千金,景家第二女,见诸于绯闻间。本该是毫无交集的两人,却在她经历男朋友的背弃,未婚夫的阴谋后频频伸出援手。荒唐一夜,缘定终生,他拐着骗着要负责。一个月后,盛世婚典,她被誉为史上最伟大的新娘。他对外冷酷无情,对内妻子至上。片段欣赏之【宠妻有理】“老大,不得了了,不得了了,大嫂把厨房给烧了!”“没事,可以再建一个!”“老大,死人了,大嫂害杨小姐流产了!”“没事,那个女人她不收拾,我也得去收拾!”......“老大,真回真出事了,大嫂带了小小兵回来!”“没事,那本来就是我的孩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听钱钟书讲文学

    听钱钟书讲文学

    钱先生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独到之处并不在于体系性的建构,而是从幽微处发端,在几千年浩瀚的文化时空中纵兴穿行,他的魅力就表现在与传统相向时那会心一笑的默契和超脱中。
  • 强扭的瓜,好甜!

    强扭的瓜,好甜!

    这是一个由一封情书引发的被动爱情喜剧!唐笑笑决定写情书给暗恋了六年的美少年陆金陵,可是当她情书递出去之后,一抬头却发现面前的男生不是陆金陵?不是陆金陵就算了,可他居然是那个“四大古都美男”中最不好招惹的洛阳!胆小的唐笑笑没敢说那情书不是给洛阳的,于是,只能心里流着泪目送那个帅帅的男生将她的情书放进包里带走……全校女生开始进行唐笑笑“批斗大会”,为了保命,最佳损友给唐笑笑出了个损招:将错就错,将洛阳追求到底!
  • 温凉盏

    温凉盏

    《温凉盏》,满汉合璧写本,现仅存于日本京都大学图书馆。这是一部罕见的以满文“单字还音”的珍本。全书以口语创作,其中大多以说书内容出现。考据本书,要么根据弹词改编,要么是满文作者的一种创作习惯。
  • 八卦王妃

    八卦王妃

    八卦有风险,便宜莫轻占。她不过一时贪念,便被强行捆绑可恶相公一枚,从此,她跌在婚姻坟墓里,爬都爬不出来。他们的故事,由乌龙开始,却以亮瞎狗眼的结局收尾,简直堪比盗版小红帽!她居然能与大尾巴狼共舞,老天,你还能再狗血点嘛!【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