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6700000035

第35章 附录 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15)

文物专史是专史中最重要的部分,包括政教典章、社会生活、学术文化种种情况,作起来实在不容易。据我个人的见解,这不是能拿断代体来做的;要想满足读者的要求,最好是把人生的活动事项纵剖,依其性质,分类叙述。本来,根据以前的活动状况,以定今后活动的趋向,是人生最切要的要求,也是史家最重大的责任,所以对于各种活动的过去真相和相互的关系,非彻底的求得不可;否则影响到今后活动,常生恶果。我们知道,人类活动是没有休止的,从有人类到今日,所有的一切活动,都有前后因缘的关系。倘使作史的时候,把他一段一段的横截;或更依政治上的朝代分期,略说几句于实际政治史之后,那么,作出来的史,一定很糟。这种史也许名为文化史、文物史,其实完全是冒牌的。从前的正史里,书志一门,也是记载文物的,但多呆板而不活跃,有定制而无动情;而且一朝一史,毫无联络,使读者不能明了前后因缘的关系。所以这种断代体和近似断代体的文物史都不能贯彻“供现代人活动资鉴”的目的。我们作文物专史,非纵剖的分为多数的专史不可。

我以为人生活动的基本事项,可分三大类,就是政治、经济、文化三者;现在作文物的专史,也就拿这三者分类:这是很近乎科学的分法。因为人类社会的成立,这三者是最主要的要素。拿人的生理来譬喻罢:有骨干才能支持、生存,有血液才能滋养、发育,有脑髓神经才能活动、思想;三者若缺少其一,任何人都不能生活。一个人的身体如此,许多人的社会又何尝不然?拿来比较,个人的骨干等于社会的政治,个人的血液等于社会的经济,个人的脑髓神经等于社会的文化学术,一点儿也不差异。现在就先把这三种文物专史所应分别包括的事项略微讲讲:

第一是社会骨干之部,就是政治之部。这所谓政治,是广义的。从原始社会如何组织起,到如何形成国家,乃至国家统治权如何运用,如何分化,都是。若以性质分,则军政、民政、财政、法政、外交、都可溯古至今的叙述。若以部位分,则地方、中央,又可详细的划开。譬如一个人的骨干,以性质分,有做支持身体用的,有做行走用的,有做取携用的,有做保护用的;以部位分,曰头骨、曰脊骨、曰腿骨、曰臀骨,分开来虽有千百,合起来仍是一套。政治的组织也是如此,所以国家社会才能成立。

第二是社会血脉之部,就是经济之部。一个人非有物质生活不可——衣食住缺一,不可生存。社会亦然。若受经济的压迫,必衰退下去,或变成病态,或竟骤然消灭。一部分的经济不充裕,一部分社会危险;全世界的经济不充裕,全世界社会危险。就譬如一个人患了贫血症,一定精神痿弱不久人世;若一滴血都没有了,那还成个人吗?经济是社会的营养料,也是社会的一要素。

第三是社会神经之部,就是文化之部。人所以能组织社会,所以能自别于禽兽,就是因为有精神的生活,或叫狭义的文化。文化这个名词有广义狭义二种:广义的包括政治经济;狭义的仅指语言,文字、宗教、文学、美术、科学、史学、哲学而言。狭义的文化尤其是人生活动的要项。

人生活动不外这三种。说句题外的话,据我看,理想的国家政治组织,许要拿这个标准分类。将来一个国家许有三个国会,一是政治会,一是经济会,一是文化会。欧战后,法国设过经济会议、教育会议,和政治上的国会几乎鼎立。国会原来只代表骨干的一部分,非加上代表血液、神经的不行。今后学问日见专门,有许多问题不是政治家所能解决的,所以国会须有经济会文化会补助,才可使国家组织完善。

文物史也是一样,非划分政治、经济、文化三部而互相联络不可。所以文物的专史包括:

(一)政治专史

(二)经济专史

(三)文化专史

三大类,各大类中又可分许多小类,其分法在下文讲。

§§§第二章 政治专史及其作法

政治专史最初应该从何处研究起?最初应该研究民族。中国人到底有多少民族?中国人的成分为何?各民族中,哪一族做台柱?最初各民族的状况如何?从最初到黄帝时,各民族的变化如何?商周两民族的来历如何?周代的蛮、夷、戎、狄有多少种?后来如何渐渐形成骨干民族?如何渐渐吸收环境民族?当没有混合时,其各自发展的情形如何?何时接触?何时同化?自从本民族的最初发源起,慢慢的,匈奴、鲜卑、契丹、女真、蒙古、图尔特逐渐发生交涉,以至于今日。这都应该详细划分,各作专篇,组织成一部民族史。那么,中国人对于中国民族的观念格外清楚了。

第二步就应该研究国土。展开中华民国的地图一看,知道我们这一群人生活在这里面。但我们的各祖宗最初根据什么地方呢?何时如何扩充?何时又如何退缩?何时如何分裂为几国?何时又被外来民族统治?何地最先开发?何地至今犹带半独立性?这都要先了解,做成专史,才可确定政治史的范围。

第三步就要研究时代。关于时代的划分,须用特别的眼光。我们要特别注意政治的转变,从而划分时代,不可以一姓兴亡而划分时代。从前的历史借上古、中古、近古,或汉朝、唐朝、宋朝来横截时间,那是不得已的办法。我们须确见全民族政治有强烈转变,如封建变为郡县,闭关变为开放之类,才可区别为二,深入的个别的,研究各个时代的历史。

第四步还要研究家族和阶级。以普通理论讲,个个人都是社会的分子,社会是总体,个人是单位。这许是好理想,但事实上不能如此。以一个人做单位,想在社会总体里做出事业来,古今中外都不可能。总体之中,一定还有许多小的分体,那些分体才是总体的骨干。一个人不过是一个细胞,对国家为国民,对家族为家人,对市村为市民,为村民,对学校为学生,为教员,对阶级为士,为商,必加入各小团体,以为基础,才能在大团体中活动。家族,无论何种社会都看得很重,是间接组织国家的重要成分。在中国,一直到现在,还有许多人,与其叫他国家的国民,不如叫他家族的家人;因为他是对家族负责的。所以家族如何形成,如何变迁,如何发展,都得研究。阶级,亦无论那个社会都免不了;许多个人都由阶级间接参加国家。中国人消灭阶级比较的早,而对于家族,非常的拥护。西洋人不然,家族的关系很薄,阶级的竞争渐浓。中国的阶级在国家虽不重要,但不能说无关系。所以为了解社会的基础起见,非特别研究家族史、阶级史不可。

此外,有些西洋有,中国没有的。如西亚细亚,教会的组织,比家族还重要,在中国却不成问题。中国史和西洋史不同之点,即在这种地方。

以上五步的研究,是做政治史的第一部分。因为政治就是社会的组织,社会组织的基础就是上述民族、国土、时代、家族、阶级等。把基础研究清楚,才可讲制度的变迁。

所以政治专史的第二部分就是讲政治上制度的变迁。这种应当从部落时代叙起,远古有无部落?如何变成宗法社会?如何变成多国分争?如何变成君主统一?统一以后,如何仍旧保留分立形式?如何从封建到郡县?郡县制度之下,如何变成藩镇专横?如何又变成各地自治?君主制度又如何变成民主?这种由分而合,由合而分,经过几次。分合的含质如何?分合的同异何在?这么大的国家,如何划分中央与地方的权限?历史上的趋势,一时代一时代不同,须得分部去研究。

其次又要研究中央政权如何变迁。某时代是贵族专制的政体,某时代是君主专制的政体?某时代对于中央政府如何组织?各种政权如何分配?中央重要行政有多少类,每类有如何的发展?这种中央的政治组织和中央权力的所在,须分类研究其变迁,详述其真相,如司法、财政、外交、民政等。这是政治专史的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是讲政权的运用。上文讲的是政治组织上的形式;其实无论何时,和实际运用都不能相同。譬如中华民国约法,现在似乎仍旧有效。但具文的约法和实际的政治,表面和骨子,相差不知几千万里。若从《政府公报》看,中央政府似乎很强有力,吴佩孚、张作霖亦得禀命中央,如打破了南口,许多威字将军,都是由吴、张上呈文,由内阁发表。事实上,骨子里何尝如此?一切大权都不在内阁,吴、张上呈文亦等于一纸命令。这不但我国此时如此,无论何时何国,实际上的政治和制度上的政治都不能相同。不过不同的距离,各有远近就是。譬如英国国会,组织既很完善,威力既很伟大,又号称代表全国民意,可谓宪政的模范;但实际上只由少数资本家把持,用以垄断全国利力,何尝能代表多数民意?表面上,政府的法令都经国会通过,很合宪法;资本家却借国会以取权利,这是宪法所不能禁止的。意大利的棒喝团,俄罗斯的苏维埃,也是如此。表面上的组织是一回事,运用起来又是一回事。所以研究政治史的人,一面讲政治的组织,表面上形式如此如彼,一面尤其要注意骨子里政治的活用和具文的组织发生了多大的距离。譬如汉朝中央政治,依原定组织,天子之下,丞相行政,御史执法,太尉掌兵,全国大政,都出自三公。但自武帝以后,大政的权柄渐渐移到尚书省,尚书省在法律上是没有根据的,里面都是皇帝私人。后来的三公,非录尚书事,不能参与政治。事实竟变成无形的法定制度。后来汉朝的政权不惟在尚书省,外戚宦官都非常的把持,也是自然的结果。宦官运用政治,法律上尤其没有根据,然无人能阻其不握政权。还有,大学生、学会,有时也能左右政治,但在法律上亦看不见。所以某时代政治的运用变到某部分人手上,其变迁之状况何如,事实何如,都得详细研究。关于这类,近来政党的发生,亦可附入。这是政治专史的第三部分。

研究政治史根据此分类标准,分了又分,务求清楚。我打算编一个目录使得作政治史的人有个标准;至于详细的做法,现在不能讲了。

§§§第三章 经济专史及其做法

经济事项,譬如人生的血液。我们作经济专史,要以因人类经济行为的发生次第,来做分类的标准。人类为什么有经济行为?因为有消费。人类起于消费,因消费而须生产。生产的种别不同,所以又须交易。生产的结果,须分给多少部分的人,所以分配的问题又起。愈到近代,在经济行为上,分配愈占重要地位。古代最初的人类行为,分配问题,却不大发生。所以作起历史来,要讲清前三部分,才可讲分配。中国经济史,最重要的是消费和生产,其次是交易,最末才是分配。现在依此次序讲。

消费方面可分食、衣、住三项。要作一个民族的经济史,看他自开化以来的食、衣、住如何变迁,最为重要。但作历史再没有比这个困难的。因为资料极其缺乏。

食的方面:到底我们这个民族普通食品是甚么东西?某种从外来?某种生产于某处?哪一种占重要地位?某时代某种占重要地位?一个民族几千年的食饭问题实在要紧,但研究起来也实在困难。因为历史的资料不外纸片上的记载和残留的实物,残留的实物多由地下发现,食品却不能保存;纸片上的资料固然不可看轻,但无论何国的历史,都是政治的资料多,社会经济的资料少;尤其是中国。这个难题,我私度没有多大把握。因为纸片上的资料很少,实物根本没有,又不能靠采掘。但是虽然困难,亦不能不想方法。我想不单是食,凡关于经济事项,若研究其历史,不和政治史、文化史脱离而另取一方向。做文化史、政治史,多由古及今;作经济史,当由今及古。近代一二百年的经济变迁,用心访问,还能整理成一个系统。将现代所见,和近代衔接。再一样一样的追寻根源,追到何时就讲到何时。即如食米面,大概言之,北方多食面,南方多食米,倒追上去,还可以看着这种痕迹,还可知北方何时始食面,南方何时始食米。关于经济项下,此原则不能不采用,即“跟现存的追上去”。食的问题,诸食品中,何者原有,何者后入,乃至植物的栽培,动物的豢养,都可以从现在起,倒数上去。此法虽不能用得圆满结果,但非绝无路走。其中有些可以特别研究的,如米的应用及保存分配的方法。应用方面,古代不单拿来食,而且用作货币。读《管子》,可知米是金融中很重要的物品。什么时候完全是金融的要素?什么时候完全把交易媒介的性质除去?研究起来,倒很有趣味。还有,禁米出口的政策,现在还有讨论的余地。关于米的支配,几千年来,不同旁的一样,旁的可以自由交易,米是民食所寄,政府、地方、社会,对于米都有特别的制裁,支配管理,都有殊异的方法。这也很有趣。所以食品史应有专篇,讲几千年来管理支配的方法如何?这倒不难,可从纸片上得资料。从现在看起,追寻上去,看二千年来何如。又如盐,也是消费要素之一,在中国史上的资料比较的很充足。自汉唐以来,盐在财政上占极主要的地位。再溯上去,《管子》是战国的书,已说春秋战国时已有特别管理和支配盐的方法。所以作中国吃饭史,全部作的如何,很难讲;但很应该作,而且最少有若干问题有相当的资料,可以作得好。倘使研究一项,打开了一条活路;别项也得用同样的方法,追寻上去。

衣的方面:或者作起史来较容易些,因为保存下来的东西比较的多。如在日本考中国的服饰可以追到唐朝,有名的博物院中还有唐朝以下的实物。这因实物保存,所以比较的容易研究,但衣的方面,特别的问题很多,最须分类研究。如丝是中国可以自豪的,发明最早。但到什么时候才有?最近李济之先生在山西夏县西阴村发现半个蚕茧,假使地层的部位不错,那么,中国在石器时代已有丝了。其次如麻,也是中国的特产,须特别研究。又其次如棉花,自唐以后,输入中国,证据很多。但到底是从南洋来抑从西域来?各说都有根据,我们如何取决?棉布又起自何时?是自己发明的还是从外国输入的?假使是输入的,又从何国输入?这个专题可得有趣的发明。还有,中国未有棉花以前是用什么东西?近代的麻和古代的麻同类否?有多少种?从有丝到织呢绒绸缎,是自己发明的不是?问题真多,资料也不是没有,只等我们去研究。

同类推荐
  • 三国之四世三公

    三国之四世三公

    朝代更替,是偶然还是必然!皇室兴衰,是天意还是人为!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袁常,四世三公汝南袁家第六子,据一地称霸,引四方云动!王朝更替,皇室兴衰竟早有定论,且看袁常如何破解束缚千年之宿命!
  • 战匈奴

    战匈奴

    本书是一部讲述大汉与匈奴征战百年的纪实之作。两千多年前,当冒顿单于统一了自猿人时代就一直动乱分裂的蒙古高原,建立了不可一世的匈奴帝国的时候,中原即再一次陷入战乱与分裂。随着西汉帝王的东征西讨,至汉武帝时期,汉朝的疆域空前扩大,一个对匈奴进行呈C型包围的战略浮出水面。经历了数不清的波折与胜利后,汉朝慢慢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作者以麻辣诙谐的文笔、严谨审慎的态度,再现了两千多年前于废墟间建立的汉帝国与匈奴帝国间的巅峰对决。
  • 汉皇刘备

    汉皇刘备

    21世纪一个平凡的灵魂,无意间穿越千年,成为了少年刘备。历史上,和曹袁的官宦世家比起来,明显先天不足,草根出身的刘备,依然在年过花甲之时建立了蜀汉,开创数十年之基业。那么,后世跨越时空而来的灵魂,在成为刘备后,他会给这个摇摇欲坠的帝国带来什么呢?能在这个兵荒马乱的年月存活下去吗?能继续成为一代雄主吗?能一统天下,再造大汉吗?希望本书能给读者朋友们带来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三国,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刘备。期待大家的支持,谢谢。感谢起点论坛封面组提供封面!感谢美工醉爱荼蘼!书友交流QQ群108714372
  • 纵横大唐之雷霆霸主

    纵横大唐之雷霆霸主

    残唐。此时已不复往日之辉煌。男主角无意中结识了诺羌国的公主,于是开始了他的重铸大唐辉煌之路……
  • 辛亥:摇晃的中国

    辛亥:摇晃的中国

    一场低烈度的革命,一个大变局的中国。本书化繁为简,以老辣笔法,全景勾勒晚清民国大班底,追踪这场中国内部的革命,呈现革命的创世记与诸神谱,讲述对我们有特殊价值的一种重要真相。尚武中国,丛林之争,枪杆与笔杆,暗杀与炸弹,造反与经济,革命与保皇,立宪与新政,科举与学堂,里里外外,再现原态。 真相,总在历史最深处。
热门推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五狱轮回

    五狱轮回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逆尘狱,修罗狱,暗妖狱,雷罚狱,踏天狱由此而生!逆仙,逆佛,逆天道!任天妒,肩负一身血海深仇,看他是如何步步荆棘,在残酷的修真界走出一条血淋淋的道路,称霸六界!
  • 同居公寓

    同居公寓

    如果没有了矛盾和瓶颈,爱情就是一种摆设,就是一潭死水罢了。同居就是一个把爱情大而化小的过程,唯有最漫长的坚持,才能带给我们最永久的幸福。
  • 总裁的烙痕

    总裁的烙痕

    夜,未央。银色的月光,透过浅薄的窗帘,影影绰绰的布满不大的室内。一片暗影中,男人沉重炙热的呼吸,焦灼在女人稚嫩的肌肤上,让她感觉分外滚烫。她白皙的肌肤渗出一层细密的汗珠,带着隐隐香气,弥散在空气中。男人健硕的身躯……女人冰冷的双手,紧紧攥着身下洁白的床单。只是,身体的沉沦,丝毫也唤不起她内心的渴望!明亮的双眼紧闭,翘长的睫毛微耸,她想要装……
  • 悠悠南北朝:宋齐北魏的纷争史

    悠悠南北朝:宋齐北魏的纷争史

    中国悠久的文明,也并不是简单的一成不变流传至今。中间有过诸多的变迁,其中尤以十六国南北朝这一时期的变迁最为关键,这一时期的社会文明变化,基本上确定了以后中国强盛时期文明的基础模式。本书打破旧的对于中国“季世”历史的思维模式,提出了“文化没有改变,有的只是发展,文化没有绝对的优劣,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的全新观点,以这种新观点再来看待历史,不仅可以使人读来畅快,更能使人因读史而明理,因明理而清心,获益匪浅也。
  • 黄金穗

    黄金穗

    穿越娘亲含恨死,迂腐老爹殉情亡。幸有灵魂来互换,小小金穗得重生。爷爷当爹又当娘,祖孙努力奔小康。渣男想要来求亲,哼哼……想娶我金穗可以,予君黄金穗,君冠我之姓!订阅超过30%的亲请投一下完本满意度,么么哒~
  • 王爷好无赖:庶女神医

    王爷好无赖:庶女神医

    为什么人家杀手穿越不是御兽就是逆天,她好歹也是杀手……背后的药剂师。为什么人家混的风生水起,她却要在这里斗斗斗,嫡母专制,嫡姐口蜜腹剑,防不胜防。再斗我,再斗我,我斗死你们。什么,救了一个风度翩翩的少年丞相,救活了他,居然要她以身相许。什么,那个断袖的战神王爷,要她去治愈他的……断袖!总之,这就是一个医药世家大小姐的快意人生奋斗记!
  • 诺贝尔(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诺贝尔(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在世界科学史上,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不仅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全部贡献给了科学事业,而且在身后留下遗嘱,把自己的遗产全部捐献给科学事业,用以奖励后人,向科学的高峰努力攀登。今天,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学奖,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最高科学大奖。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就是世人皆知的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本书介绍了诺贝尔的传奇人生。
  • 雪嫁衣

    雪嫁衣

    何为天下?天下,是最初诞生的文明。天下,即我。何为天下?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威震四海。天下,是始皇帝之残暴,之威严。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天下,是汉武帝之骄傲,之武功。万国来宾,为天可汗。天下,是唐率宗之雍容,之文明。何为天下?站在御宿山上,周围三十六里,便是天下。武功文化,秦皇汉武,英雄豪杰,都毫无意义。只因这里有一个绝顶的名——华音阁。
  • 极品佛爷

    极品佛爷

    飞升在即,记忆的枷锁忽然被打开,让他洞悉了这场惊天的阴谋。带着不甘的咆哮,一代佛陀,死在雷劫之下。意外的转世重修,让他的心中燃烧起滔天的怒火。他誓要将上辈子那恨,那冤,用他的方式来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