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8600000043

第43章 一席“姑姑筵”

紧邻成都杜甫草堂北大门,最近新建了仿清代的古典建筑,这里便是美食与文化结合的华丽大型餐饮企业“姑姑筵文化餐室”。这里不仅硬件设备现代化,其最大特点还在于它与杜甫草堂为邻,客人们推窗一望,草堂园林便尽展眼前;这里有名厨调味,因而增加了饮食文化的兴味。人问:这个新开的“姑姑筵”与本世纪初黄敬临开的那个“姑姑筵”有什么不同?

黄敬临,名循,敬临、晋临是他的别号,成都人。生于1875(清代光绪六年)。受教于有“五老七贤”之称的徐子休,后读四川法政学堂。当过两任县长,卸任后为了生活,也为满足他本人兴趣,开了家常包席馆子,有诗为证:“挑葱卖蒜亦人为,误入歧途百事非。从此弃官归去也,但凭薄技显余晖。”黄敬临先是在少城包家巷打出招牌“姑姑筵”。“姑姑筵”本是成都小孩们摹仿大人做饮食炊爨的小玩具:小炉子、小锅铲、小菜刀,在当时杂货铺可买到,小孩们玩得很有兴趣。70年前,当笔者还是小孩时,一说起办“姑姑筵”,兴趣很浓,那时候的小朋友哪有今天这样多的玩具,一个“小皇帝”,便可以开一家玩具商店了。

黄敬临老先生取这个好玩的“姑姑筵”作招牌,一方面是“不失其赤子之心”;另一方面,他自撰了一副对联来表达他心里要说的话:“右手拿菜刀,左手拿锅铲,急急忙忙干起来,做出些鱼翅海参,供你们老爷太太;前头烤柴灶,后头烤炭炉,轰轰烈烈闹一阵,落得点残汤剩饭,养活我大人娃娃。”——对联通俗易懂且有成都人那种酸溜溜文绉绉的味儿。一经贴出,轰动少城食客,再经报上一载,又传遍锦城。后他又贴出一联:“学问不如人,才德不如人,只有煎菜熬汤,才算我的真本事;亲戚休笑我,朋友休笑我,安于操刀弄铲,正是文人下梢头。”这位谦恭的烹饪艺术大家,以他的文学修养,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态度,在幽默而机智中,展示出他的理趣。从七品官儿的堂威,下降到挖炉勾灶办点幼儿们玩具似的“姑姑筵”,岂不是对于他那腐朽糜烂的官场生活的否定吗?要说四川的饮食文化,黄敬临先生集才华于一身,照今天的说法是:弃官下海。巧得很,几乎与黄老同时,李劼人先生从法国回来看到民国封建军阀的专横,愤而辞去成都大学教授职务,在南门指挥街开起了“小雅”食店来。

黄敬临之于烹饪艺术,既无师承,也无菜谱,由于他见多识广,穷搜博采,成为他自己有创造性的做法,谓之日:“黄氏体系”亦无不可。主要以家常味出之,除一二掌墨师(相当于今天的厨师长)系聘请名厨担任外,其余全由黄家姑嫂掌灶。李劼人说它“基本上是家常味”。如席后吃饭时上各种家常泡菜:泡小黄瓜、酱小黄瓜、酱小茄子、甜姜、甜蒜、泡灯笼海椒等,泡菜味与众不同,一小碟可卖到厂板(四川厂造银元)五角,贵也有有钱的食客去买。被他先后请去的厨师有:曾青云、杜鹤龄、罗国荣、陈海清、周海秋等。家厨与名厨结合,便做出坛子肉、烧牛头、香花鸡丝、樟茶鸭子、酸辣鱿鱼等。他的坛子肉的坛子,用的是陈年绍酒坛子,因其年代久远,酒汁浸入内坛皮层,洗净后,装入坛子肉的各种作料:公鸡或老母鸡、宣威火腿、鸭子、猪排骨等,加热后用文火煨,煨出陈年绍酒坛子内蒸炙出的酒汁,那可是一种特殊的香味哟!“美酒成都堪送老”,何况是陈年绍酒蒸炙出的诱人食欲的异香。后来中国食堂刘文定的罐子肉也照此作法,深受食客欢迎!再如他的“青筒鱼”,此系从川滇边区少数民族鲜嫩竹筒的烧饭方法移植而来,清香入味,独具一格。可贵的是,黄敬临做菜着重在提炼出菜质的本味,即原汤原味,他反对滥用香料和其他作料,更反对用“味之素”(那时还没有味精)。如他的“肝糕汤”、“鸡皮冬笋”等,味一般都淡,重在品汤。他的“黄腊丁汤”以的原汤和家常泡菜出之,味特鲜美。再如“豆腐鱼”这样菜流传下来,到少城公园(今人民公园)静宁餐馆,已是早餐食客必不可少的一味名菜了。大的岚炭炉子上猛火煨辣味豆腐鲫鱼,用醪糟浮子煨烧出来,其味无穷!

以家厨为主,做菜的人手少,做的菜中又多用文火煨,花费时间,黄老设计的菜肴,选材严格,以高质量、高品位出之。故在经营上也独具一格:席有定数,每天出席二三桌,最多不过四桌,要提前几天预定。他还要记下客人名单,他心中有个数,名单上客人的身份、嗜好,吃什么或不吃什么?以便因人而施、安排菜肴,这样掌握了食客脾胃、投其所好,取得信任——这也是他最好的经营方法之一。有时他还自任招待,亲自端菜上席,并为食客饕翁们解说。当时名秦篆书法大家盛光伟“壶道人”就说过:“听他讲解菜的作法,如听黄石公谈道”。当时省外来的军政名人,以吃到“姑姑筵”为快。一次张学良过蓉去昆明,仅有一个晚上,见了刘湘便要求吃“姑姑筵”。刘即召其总务处少将处长李召南,李不敢怠慢,直接去见黄敬临,说明来意,并强调:这是刘湘省主席宴请张学良将军,今夜务必吃到口。

黄老拱手说:“办不到,三天前王元甫师长已来预定了。”李召南一听,立即去找王元甫,王当然首肯,惟当夜之宴早已请了客人,如何是好?李召南情急生智,马上去见荣乐园主人蓝光镒,蓝熟读《随园食单》,以其中“以南池之水救北地之焚”的办法,当夜出一桌高档的“正宗川味”席桌代替。于是,才有了当晚张学良与刘湘在“姑姑筵”席上宾主尽欢。

这个家庭餐厅成了文人墨客、军政士绅、大小饕翁荟萃之所;黄本人的身份与其出类拔萃的烹调艺术和他待人接物的礼貌、素质,使他与当时的不少军政要人交上了朋友。外号有“公爷师长”之称的陈鸣谦,便是他的好友之一。每次订席必然是“姑姑筵”,师长以下的官儿们要想得口福之乐,也去恭请黄老先生指点于筵席间。那时邓锡侯、田颂尧、刘文辉三个军部都设在成都,那些讲究品味的老饕们,还放得过黄敬临吗?要想吃到他的佳肴,你所订席中主位那一桌,就得为黄敬临老先生备一个座位、一张请柬,他本人坐不坐不论,你得有礼貌地如此对待,因为他喜诗文,工书法,爱古董,尤喜旅游。他以卸任县大人身份出掌烹调,常与同僚好友以及徐休老门徒们觥筹交错。看来,一个厨师的文化水平十分重要了!不然怎么解说饮食与文化是相结合的呢?相信我们今天的厨师会超过前人。一定会超过。

大约30年代末期,“姑姑筵”搬到了与百花潭隔锦江对岸的宝云庵开业,老先生又自撰一联:“提起菜刀,拿起锅铲,自命炉边镇守使;碗有佳肴,壶有美酒,休嫌路隔通惠门。”到青羊宫赶花会的回返来人,万头攒动,看见这副对联,十分称赞,这当是很好的文字宣传了。园内餐厅又有一联:“叹老夫无命做官,才租这大花园承包酒席;替买主下厨弄菜,好像是巧媳妇侍奉公婆。”

国民党湖北省主席杨永泰邀黄敬临作武汉三镇之游。黄也想去展开一个新局面。1936年当他到重庆之际,杨遇刺身死,乃停滞重庆,受到名流有“民主老人”之称的鲜英等人支持,于1937年5月在左营街管家巷近处公安局隔壁开张了重庆“姑姑筵”。黄老先生照例在开张大吉的门之左右贴出一联:“流落在贵码头,装一个忸忸怩怩新嫁娘杀鸡为黍;公安局大门口,来几多漂漂亮亮高贵客下马闻香。”后又贴出一联:“营业税、印花税、席桌捐、红锅捐,这起去了那起来,弄不清楚;蒸公鸡、炒母鸡、炖牛肉、烤猪肉,肥的精而瘦的嫩,都要振齐。”从内容看,也已超出了消极发牢骚的范围,使当地的国民党官员们感到不是味道,但亦无奈之何。适值四川大旱,重庆市政府号召节约救灾,令全市餐馆禁售高档饮宴,“姑姑筵”便被停业了。以后他又被邀请到南岸有名的汪山复业,那儿官邸林立,家族盘踞,生意倒也不错。1941年日本侵略军的飞机滥炸重庆,汪山、黄山遭轰炸,黄敬临欲收拾回蓉而不可得,抑郁成疾,不久乃逝,“姑姑筵”餐馆从此也停业了。

黄敬临老先生的菜肴做法,独创一格;他的经营方式,别开一面。可惜他自己没有著作留存下来!但他的家属,那些与他合作过的“掌墨师”把他的衣钵继承下来。30年代初陕西街西口(今粮店近处),他的大儿黄明全开了“不醉无归小酒家”便餐馆,聘请聚丰园的老厨师张正华主厨,仍以家常风味的小烧小、文火煨烧为主,做工细致,选料严格,他的顾客也就不一般,门口不时停有雪佛兰以及其他豪华汽车,那时成都私人汽车很少,可以想见它的食客是什么样的人物了。齐白石当年来成都,住南门文庙街王家大公馆,老画家刘既明夫妇请白石老人,就是去的“不醉无归小酒家”。请他点菜,齐白石要吃“脱袍鳝鱼”,这本是湖南菜,他们不懂这道菜的做法,白石老人说明之后,“小酒家”厨师居然做了出来。“脱袍鳝鱼”者,就是去皮鳝鱼也,以川味出之,受到艺术大师的赞扬。“不醉无归小酒家”的家常主菜,以红烧舌掌、葱烧鲫鱼、蒜泥肥肠、麻辣牛筋、豌豆、肥肠汤、白宰鸡汤、青笋拐弯、宫保鸡丁等以及著名的家常泡菜出之。这样美味佳肴的馆子,在成都发出几道饮食艺术的光芒后,就像陨星一样坠落了。

黄敬临三弟黄保临,喜诗词,工书法,他的文人气浓,燕蒸业行道中人都称呼他“黄三爷”,他自己则说:“啥子黄三爷啊,就是老鄙夫。”旋又补充道:“黄三爷不是老鄙夫吗?”这位三爷为人随和,出口幽默。30年代他在总府街(今市艺术馆附近)开设“哥哥传”,做法继承“姑姑筵”,作为“黄氏体系”流传下来,代表作有粉蒸大块鲶鱼,取寸余直径的大鲶鱼,切成两寸中断,去其首尾,细致加工后粉蒸,以现舂的辣椒面、熟盐加芫荽,肉嫩味鲜,妙不可言。当时成都燕蒸业每月有一次“转转会”,由餐厅主人轮流做东,笔者就是在这样的场合品尝到这样好菜的。“哥哥传”常见好菜有:肝膏汤、鸡豆花、炒鸭脯、熘鸭肝、冬笋烧牛护膝、黄焖仔兔、沙锅鱼尾。吃饭时上鸡丝馓子豆花(取嘉阳豆花做法)、家常苕菜(干苕以米汤煮之,加姜米子、辣椒面),冬至后上水豆豉、冲冲菜等。

从“姑姑筵”到“哥哥传”,在川菜领域里,独树一帜,饮誉海内外。近半个世纪之久,这在川菜烹饪史上,理应占有一个很有分量的地位,而且黄敬临老先生与饮食文化相辅相成,自成体系,作为文化遗产,我们应当好好地加以继承与发扬。

今天的“姑姑筵文化餐室”,以其雄厚的资金建成了崭新的、规模庞大的、与文化相连的餐饮之都,有这样好的条件,相信他们能创出更好的成绩出来,为锦城增色。

同类推荐
  • 零失败学烘焙

    零失败学烘焙

    《美食天下(第1辑):零失败学烘焙》集结了营养师的权威营养知识,烹饪大师曹广泉等几十年的烹调经验,讲解烹饪知识,介绍家常食材家常菜。营养保健及食疗部分根据最新的营养学研究成果,本着有助健康和疾病康复的原则选取菜品,对大众的食疗有着较好的指导意义。不同人群的营养保健及食疗部分根据不同年龄段及不同性别的生理特点,本着对特殊人群关爱的原则选取营养知识和菜品,给不同年龄段及性别的人群进行饮食指导。
  • 凉拌菜精选128例

    凉拌菜精选128例

    《美食天下(第1辑):凉拌菜精选128例》由中国烹饪协会美食营养专业委员会推荐,简单!易学!易做!讲解详细,步步分解,人人都会做。营养!美味!健康!科学配膳,口味多样,味道不一般。《美食天下(第1辑):凉拌菜精选128例》由重庆出版社出版。
  • 产后营养食谱

    产后营养食谱

    《美食天下(第1辑):产后营养食谱》根据营养搭配食材,烹制出滋补瘦身两不误的营养美食,让新妈妈自在享用色、香、味俱全的美食,恢复健康与活力!催乳食谱、补血养元食谱、哺乳期营养食谱、产后塑形食谱,顺利哺乳和健康瘦身两不误。
  • 家常营养套餐

    家常营养套餐

    《美食天下(第1辑):家常营养套餐》主要内容包括:营养师教你科学配餐、亲朋欢聚套餐等两大菜系,其中营养师教你科学配餐中包括:日常速配套餐、两菜一汤一主食、芹菜炒肉丝、木耳拌黄瓜、白萝卜虾皮汤、米饭、葱爆羊肉、海米冬瓜、紫菜黄瓜汤、家常饼、酱牛肉、拍黄瓜、芹菜叶粉丝汤、家常炸酱面、三菜一汤一主食等。
  • 豆浆·米糊·果蔬汁

    豆浆·米糊·果蔬汁

    养生豆浆、滋补米糊、健康果蔬汁,营养美味、制作简单,可强身健体、美肤养颜。《美食天下(第2辑):豆浆 米糊果蔬汁》让你学会在家自制天然饮品,让您每天健康多一点。
热门推荐
  • 修剑城

    修剑城

    人们说:一将成,万骨枯!人们说:残阳剑天下第一!人们说:“热浪”杀人从没失手。人们说:修剑城,是一个人的传说人们说:杨将军是修仙的人,早就封神了。只有他,杨见龙,杨将军,才知道,到底人们说的准不准。
  • 幸运的三叶草(原创经典作品)

    幸运的三叶草(原创经典作品)

    善读精品美文,拾取久违的感动;体悟百味人生,感受成长的’陕乐。阅读其间,时而在惊险悬疑的案件中悚然而惊,时雨为体察入微的真情潸然泪下,时而又涌动着想针砭时弊的激情……掩卷而思,人性的美丑,世事的善恶,人生际遇的变幻无常不禁让人感慨万千。
  • 朱自清大全集(超值金版)

    朱自清大全集(超值金版)

    本着优中选精的原则,斟酌再三,将朱自清最脍炙人口的散文、游记、杂论、诗歌、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作品精选出来,集结成《朱自清大全集》,鉴于朱自清的散文成就最大,本书的遴选也比较侧重于其散文作品。
  • 最搜奇·萌萌小志怪

    最搜奇·萌萌小志怪

    志怪,就是记录怪异,主要指魏晋时代产生的一种以记述神仙鬼怪为内容的小说,也可包括汉代的同类作品。从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天仙配》《窦娥冤》到我们儿时熟悉的《田螺姑娘》《崂山道士》,其实都源自志怪小说。在古代,写小说一般会被看成不入流的行为。然而上至高端大气上档次的魏文帝曹丕,下到低调奢华有内涵的一代名臣纪晓岚,都曾忍不住寄情于志怪,可见它的魅力有多大。志怪小说不仅是天马行空的想象,更是先人托物言志的工具,体现了世间百态,承载着一个时代的特色。透过魏晋时代的故事,我们体会到的是令人倾慕的魏晋风流;在唐朝的故事中,我们看到的是大国气象;而到了清朝,故事则变得更加多样也更加世俗。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废物逆天:特工十三少

    废物逆天:特工十三少

    现代,她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她的话就是圣旨,她的命令就是全世界的规矩。一次特殊任务使她意外的来到了异大陆,却发现这个身体的本尊是个废材,然,金麟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异世大陆,神秘的母亲家族,奇异的苏家血脉,这个世界等着她一步步的攀登。有友情、亲情、爱情环绕在身边的她,这条强者之路,并不孤单,且看她如何在异世大陆成为至尊。
  • 曾仕强说人性的弱点

    曾仕强说人性的弱点

    人性的弱点其实就是人性的特点,曾仕强教授集数十年人生经验与深厚学养于一身,对人性的弱点有深刻的理解和独特的看法。对于人性的弱点,我们了解得越透彻,越容易选择正确的应对方式,从而越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每个人都有弱点,但弱点不等于缺点,如何让弱点变成优点,是我们要努力的方向。通过阅读本书,你会找到正确的认识自己、读懂他人的好方法,从而发现为人处世其实不难。
  • 历代赋评注(宋金元卷)

    历代赋评注(宋金元卷)

    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第一卷开篇除以“总序”对赋的特质及其同汉语与中华文化的血肉关系、赋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概括论述之外,还在评注前撰文《赋体溯源与先秦赋概述》,以下各卷在评注前也都有“概述”,对该时期赋的主要作家、重要作品、创作成就和主要特色等有简略而精当的论述,以与书中的作者简介、各篇题解及品评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关系,从而便于读者在阅读作品及评注过程中形成对该时期赋吏的整体认识。
  • 盛宠:名医庶女

    盛宠:名医庶女

    敛了风华的珍宝也难逃懂行识货的慧眼。救了个家世好的第一公子,庶女如何?苦习医术无人知,轻松!捡来个样貌好瞎眼美男,哦不,就连去青楼看个诊,都能尾随回家个身份尊贵的娃娃脸。常笑却是任人闲言碎语,遭人白眼的庶女,我自悠闲自得。空闺如何?一张大床自己睡,赚了!先前和公主如胶似漆的夫君也来搅乱池水。“笑笑,你本就是我的妻。”常笑将眼前几个男人挨个看一遍,对着本该相守一世的男人贤良淑德温婉一笑:“夫君,嫁了人,好马不吃回头草,好狗不挡人姻缘。”与夫家斗,其乐无穷,不但独守空闺,与皇族斗,乐趣丛生。是出双入对。烽烟四起,国恨家仇,常笑只当自己一介区区医女,还遭人折磨。旁人只当她窝囊懦弱又没靠山,却硬是被推上风口浪尖,绽放出风华耀目。(简介无能,正文才是王道,内容绝对精彩,只能眼瞅着丈夫和尊贵公主勾搭成奸,给个收藏,给个动力,mua~)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