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知道放下心中屠刀的人,一定是一个能够原谅别人的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俗话说:让你受伤最重的人,一定是你最亲近的人。试想,一个和你陌路而行的人,永远不可能伤害到你。只有一个家庭,或一个单位里的人,在工作中,在生活上会出现这样或那样认识上的不同,在处理问题上有的人性格急躁,有的人头脑简单,有的人没有真正了解实情,做出了错误决定,会伤害到别人。作为受害者是以牙还牙,还是以礼相待,这不仅是一个人的大度,更是一个人的智慧。其实,时间是一剂最好的良药,只要我们每个人以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别人,这样我们的心灵不但能得以解脱,同样能拯救你那曾被或有意或无意伤害过的一颗散落的心。
能放下名利羁绊的人,一定是一个懂得快乐的人。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名富人背着许多财宝去寻找快乐,可他走了很长时间也没有找到快乐,于是他非常沮丧地坐在山道旁。此时,一位农夫背着一大捆柴,唱着歌从山上下来,富翁看到农夫快乐的样子,对农夫说:“请问老乡,你上山打柴一定很辛苦,为何如此快乐。而我一个让人羡慕的富翁,却始终找不到快乐呢?”
农夫放下肩上的柴,舒心地揩着头上的汗水说:“快乐其实很简单,像我这样,能够把一担沉重的柴放下,心情就会快乐。”富翁一时顿悟,心想,自己背着这么重的财宝,老怕被别人偷走,总怕别人暗害,整日忧心忡忡,快乐从何而来?于是富翁将钱财用来接济穷人,专做善事,从此得到了快乐。
现实中,人们常常想着自己的职务没有别人高,自己的住房没有别人大,自己的收入没有别人多。总觉得社会对自己不公。试想,这种整天陷入名利,整天你争我夺,整天心事重重,整天鸡肠小肚的人能快乐吗?
人这一辈子能得到什么呢?只有过程,只有注满在这个过程中的心情。一个人越是能放下一些不必要的缠身事,就越会感到轻松。能放下世俗困扰的人,一定是一个懂得幸福的人。
在美国加州的一个小镇上有一对商友,一个叫加什,一个叫迈克。经过不断奋斗,两人都取得很好的业绩。然而,在一段时间内,因为生意发生了不愉快。久而久之,两人的感情也发展到了对立。
一次,加什倾注全部资本谈了一笔化工生意,迈克知道后便从中使坏,结果加什血本无归,一下子沦为贫民。
十几年后,迈克得了一种怪病,发病后四肢僵直,呼吸困难,虽经医生治疗但仍不见好转。加什得知后,他知道自己的一名朋友能医治这种怪病。后来一想到迈克曾残酷地伤害过他后,便愤愤不平。最终,加什终于没有去请朋友来给迈克治病,迈克不久身亡。
我读到这个故事的时候,不知加什和迈克谁战胜了谁。我觉得,他们都是失败者。当心灵与心灵产生隔阂时,我们总不能抱怨别人,甚至于以牙还牙。更重要的是用一份宽容的心去对待人生,对待世俗。
在现实中,如果我们能够把自己当成别人,同时又能够把别人当成自己,不管你是穿着草鞋还是穿着皮鞋,你一样会笑对人生。只有这样,你就不会对别人对你的伤害而报复,同样你也不会太过羡慕别人。要知道,每个人对幸福的感悟是不同的,别人的幸福也许对你不合适。
70.品味舍得
有一种酒叫“舍得酒”。于是为了促销,便有了一句“智慧人生,品味舍得”的广告词。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一名老和尚带着他的徒弟外出,走到一条小河边,看到一名想要过河的妇女,因为没有渡船无法过河,正急着在岸边徘徊,老和尚见状,将这名妇女背过了河。老和尚带着他的徒弟又走了二十里,突然,小和尚问起了老和尚:“师傅,有道是‘男女授受不亲’,你为什么要背一名妇女过河呢?”老和尚说:“我只是把她背过了河,然后就把她放下了,而你却一直把她背了二十里,到现在还没有把她放下。”
老和尚的话让我想起了人们常常说的一句话:“拿得起,放得下。”
人生在世,不可能没有欲望,不可能没有追求,有所追求本身是一种高尚的活动。如果一个人心如槁木,万念俱灰,那无异于一具木乃伊。但是,人的欲望和追求应该是有目标的,远大的理想是合理的追求,私利欲望是过分的奢求。一句话,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要合乎常理,追求的过程要符合常道。
有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一位农夫和一位商人同时发现了一堆羊毛,于是两人各分了一半,背着回家。行进中,他们又发现了一些布匹,农夫将身上沉重的羊毛扔掉,选了些自己扛得动的布匹。贪婪的商人将农夫丢掉的羊毛和剩余的布匹统统捡起来,重负让他气喘吁吁行动缓慢。走了不远,他们又发现了一些银制的餐具,农夫将布匹扔掉,捡了些较好的银器背上,商人却因沉重的羊毛和布匹压得他无法弯腰而作罢。这时天下起大雨,饥寒交迫的商人,身上的羊毛和布匹被雨水淋湿了,他踉跄着摔倒在泥泞中。而农夫却一身轻松地回了家,他变卖了银具,生活富足起来。这就是拿得起、放得下。其实,禅语中的“放下”不是说什么都不要,而是说究竟要什么、要多少,这才是最重要的。
大千世界,万物缤纷,琳琅满目的商品给人以大大诱惑,加之,人的本性欲望,导致一个个“商人们”不是得到了,而是失去了。其实,一个什么都想要的人,一定是一个既不懂生活更不知人生的人,这样的人,总有一天会经不住生活的过度劳累和极端重负,而过早倒下。
人生需知道“得”,更要懂得“舍”。这是一种智慧,是一种清醒,更是一种难得的成熟。
71.老虎、狐狸、狼与鹦鹉的故事
看着一连串的动物名字,让人不自觉地会想到有关它们的一些童话或寓言来。
故事一:狐假虎威。出自《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故事二:东郭先生。出自《中山狼传》这部小说,说的是一个迂腐、懦弱、滥行仁慈的人,因救助被人追逐的中山狼,几乎为狼所吞噬。东郭先生,本不该和这些动物联系在一起,但因为有狼的存在,便有了东郭先生这个故事。
故事三:狐狸与鹦鹉。一只狼狈不堪的狐狸,惊慌失措地跑进一个村庄。此时,被一只落在枝头上的鹦鹉看见了,于是便有了以下这段精彩的对话。
鹦鹉说:“狐狸先生,你这是怎么回事呢?”
狐狸一脸惨状,气喘吁吁地说:“后。后面有一大群野猪在追我!”
鹦鹉说:“那你快到村口的李大叔家躲躲吧,他人心地善良,一定会帮你渡过难关的!”
狐狸说:“不行,前天我刚刚偷了他家的鸡,他快恨死我了!”
“那你去村东头的张大夫家吧,他是个大夫,非常有爱心,一定不忍心看见你被抓的。”鹦鹉接着说。
“张大夫?更不行!几天前我不仅偷光了他家挂在阳台上的腊肉,而且把他家养的一只百灵鸟也给偷吃了。张大夫正准备找我算账呢!”狐狸可怜巴巴地说。
鹦鹉接着说:“难道这个村庄里没有一个让你可以信赖的人吗?”
狐狸回答道:“没有!我平时只顾自己把他们都得罪光了!”
最后,这只平时耀武扬威的狐狸成了野猪的战利品。
三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基本道理,不论是狐狸还是中山狼,不管他们平日里多么聪明,一时可以蒙蔽过老虎,蒙骗过东郭先生,但最后逃不出猎人的眼睛。
其实,一个人所经历过的人生也好,相处的环境也罢,不正是一个个形形色色的动物世界吗?几年前贾平凹写过一篇小说叫《怀念狼》,书中说,“狼是有灵性的”。是的,这一点我非常赞同。但我更觉得狼是有天性的,狼之所以是狼,它永远不同于狗的忠诚,就在于狼的这种天性,也可以称之为狼的本性。因为动物的本性是按照它们原始本能去生存的,尽管人们把这些野性的动物圈养起来,一时让它们失去了过去的天性,但他们的本质永远是吃人的动物。
狐狸的落难告诉人们:人的一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没有一个人可以保证永远高枕无忧。即使你平时再得意,有一天也可能会面临种种失败与危机,当你一时失败时,你有朋友可以扶你一把吗?
72.蜗牛的启示
有一个美丽的童话:
一天,小蜗牛问她的妈妈:“为什么我们一出生就要背一个又重又硬的壳?好累啊!”妈妈说:“因为我们身体没有骨骼支撑,只能爬,爬又爬不快。”
小蜗牛接着说:“毛毛虫和蚯蚓也没有骨头,也爬不快为什么不用壳呢?”
妈妈说:“因为毛毛虫会变成蝴蝶,天空会保护她,蚯蚓会钻地,大地会保护她。”
小蜗牛哭了起来,“我们好可怜,天空不保护,大地不保护。”
“所以我们有壳啊!”妈妈说,“我们不靠天,不靠地,我们靠自己!”
是的,我是一只“蜗牛”,一只小小的蜗牛,一只背着沉重外壳,艰难地向前进的蜗牛。我们没有“天空和大地”,所以只有靠自己,路途再长、再远、也不怕。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这样的一个道理:既要相信自己,更要依靠自己。
或许,这是一种无奈的说法。但如果一个人看不清自我的话,那是危险的。
人的一生都在路上,总是在行走,从起点到终点。
人生,是一个圆,从虚无回归虚无。可是,有的圆很圆满,有的却扭曲着。
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的一句名言:“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够使你倒下,如果你自己的信念还站立着的话。”自信是一种动力,它可以推动你去做别人认为不可能成功的事情。自信并不在于你是如何优秀的人,也不在于你自我感觉如何,而在于你是否有采取明确的行动来使生活的问题得到解决的才智。
自信是人生成功的奠基石,人的成功之路必须踏着自信的石阶步步登高。有了自信,人才能达到所期望的境界,才能成为自己所希望成为的人,才能坚持自己追求的信仰。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怨天,不怨地,有别人的庇护和关爱固然重要,但一味地依靠别人总是不会长久的。即使是你最亲的人,也不能陪伴你一生,一个成功者一定是一个懂得自救的人,凡事想着依赖别人,就丧失了自我发展的机会。
记住,永远相信自己,自己永远是可以依靠的人。
73.宽、窄巷子及其他
去过成都的人,有一个地方是不能不去的。这好比一个去过北京的人没有登过长城,没有吃过烤鸭一样。而成都的这个去处,就是被称之为当今成都一张名片的—宽巷子和窄巷子。
成都,这座从公元前341年筑城而得名的城市,除康熙五十七年(1718),爱新觉罗家族为了巩固政权、以防万一,派出20万满人在成都筑城,史称“满城”外,其名一直沿用至今。
成都的这座被称为城中城的“少城”,随着历史的变迁,今天只留下了一个符号。“满城”时的“少城”是一只硕大的蜈蚣,宽巷子和窄巷子就是这只蜈蚣四十多条腿中最不起眼的两条。
成都有句老话说:宽巷子不宽,窄巷子不窄。这两条巷子只是清朝时期,少城内两条极普通的巷子,并没有特别的地方。也并不是后来人们从字面上所理解的,“宽巷子以前多是达官贵人居住,其门楣、门檐、马桩,以及里面的内院,也并不比窄巷子的四合院来的气派讲究。”也并非一些专家学者所解读的,“窄为宽服务,宽为窄开薪;宽是主人,窄是仆人”等等一些说法。
关于宽、窄巷子名称的由来,其实是民国时期的事。原来这两条街道一条为“仁里头条胡同”,另一条叫“仁里二条胡同”,这样的命名十分类似北京。其实,成都和北京一样,也都是因为满人命名习惯的缘故,现在北京的很多街道仍被称为“胡同”,这也好似上海人把街道叫做“弄堂”一样。
说到巷子,我一时想起安徽舒城的“六尺巷”。说的是舒城两家人因为盖房而发生矛盾,双方都认为对方多占了自己的一墙宅基地。于是,一家给在京城做官的儿子修书一封,让儿子出面干预,做官的儿子看到家书后,也随即给家中捎书一封:“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人三尺有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见状,主动让出三尺,另一家一看,也让出三尺,于是“六尺巷”由此而来。
《圣经》上说,通向灭亡的是宽门,路是大路,进去的人也众多;而通向永生的门是窄门,路是小路,找着它的只有少数人。
不论是宽巷还是窄巷,不论是宽门还是窄门,都告诉我们一个这样的道理“让一让,六尺巷”,“退一步海阔天空”。除此之外,我想到了一个人的宽容、宽厚、宽大,这一个个宽,昭示出一个人的胸怀。
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理想和愿望,对一名专业技术人员梦寐以求的是晋升为高级技术职务,取得一些突出的奖项;对一名普通从政人员,也渴望得到职务上的升迁。总之,一种舒适安逸的生活方式为大多数人所追求。然而现实中,你的各种愿望甚至一些小小的打算有时也难以实现,在这样的环境里,一个人要善于以一个宽泛的心态去接受它。
学会接受,你就能以一种行云流水般淡泊的胸怀来尽享已有的一切。
这时,你一定会发现,美无处不在,只有这样的人生才是真实的,富有质感的。
学会接受,还要善于用宽巷子的胸怀去接纳窄巷子的度量。一个人,不论你多有才华,都应给别人留一点空间,留一点余地,留一点台阶。做人如果太明察了,就不会有朋友。
一时,想了郑板桥的那句著名的人生格言“难得糊涂”。
74.人生没有完美时
曾国藩有一句至理名言:“花未尽开月未圆。”从字面上看,说的是一种自然意境。其实,这句话却在告诉我们,这是人生的一种至高境界。
有时候我常常想,曾国藩在晚年的时候为什么总是在写家书?我们知道,一个人的家书一般是不可能公开的。家书,顾名思义是给家人看的书信。但曾国藩为什么要公开自己的家书?而且连篇累牍、不厌其烦地写着并公开自己的家书呢?其实,这是曾国藩的用心良苦。如若不然,曾国藩或许早已成了年羹尧。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英俊、富有才气的青年经过十几年的苦读,和同窗好友也是自己的恋人双双拿上了硕士毕业证书后,又双双考取了英国剑桥攻读博士。就在小伙子刚刚拿到签证,兴高采烈地向家中奔跑,准备把这一消息告诉家人和女友的时候,他摔了一跤,一下子,右腿软软的抬不起来。当小伙子去医院检查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患了骨癌。医生无情地告诉他,必须截去左腿,否则将殃及生命。
意外的打击把他的梦想顷刻间打得粉碎,原定在这个冬天和女友一起去滑雪的,如果失去一条腿,怎么可以实现这个梦想?
“我不要截去左腿。”面对医生、朋友和家人给他提供的治疗方案,他坚决不同意。无奈,医生只能给他进行“保守治疗”。在不进行截肢的情况下,进行化疗和放疗。
大剂量的药物不仅扼杀着小伙子的癌细胞,也在摧残着他的其他器官。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小伙子的满头黑发全部掉光了。就这样,他仍然在截去左腿,还是保住性命的矛盾中反复斗争着。最后,他选择了生命,同意了医生最初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