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扑动简称房扑,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二者与房性心动过速构成快速房性心律失常,即起搏点在心房的异位性心动过速。三者在发病机理和病因上密切相关,有时可相互转化。房扑时心房内产生300次/分左右规则的冲动,引起快而协调的心房收缩;房颤时心房发生350~600次/分不规则的冲动,引起不协调的心房乱颤。房室传导系统仅能接受部分心房兴奋的传导。房扑时心室搏动快而规则,在140~160次/分之间,平均150次/分左右;房颤时心室搏动快而不规则,在120~180次/分之间。
房颤是成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远较房扑多见,两者发病率之比为10∶1~20∶1。房扑和房颤各有阵发性和持久性两种类型,前者时发时愈,后者持续不止可达数月以上。阵发性的经过反复发作可转变为持久性的。
绝大多数发生在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其中以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冠心病和高心病最为常见。亦可见于原发性心肌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慢性缩窄性心包炎和其他病因的心脏病。低温麻醉、胸腔和心脏手术后、急性感染及脑血管意外也可引起,少数可发生在洋地黄中毒及转移性肿瘤侵及心脏时。部分长时间阵发或持久性房颤患者,并无器质性心脏病的证据,称为特发性房颤。
有哪些症状
可有心悸、胸闷与惊慌。心室率接近正常且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可无明显症状。但发生在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尤其是心室率快而心功能较差时,可使心搏量明显降低、冠脉循环及脑部血供减少,导致急性心力衰竭、休克、昏厥或心绞痛发作。风心病二尖瓣狭窄患者,大多在并发房扑或房颤后,劳动耐量明显降低,并发生心力衰竭,严重者可引起急性肺水肿。房扑或房颤发生后还易引起房内血栓形成,部分血栓脱落可引起体循环动脉栓塞,临床上以脑栓塞最为常见,常导致死亡或病残。
有哪些体征
房扑时心室率规则,140~160次/分左右,伴不规则房室传导阻滞时,心室率可较慢,且不规则。有时由于房室传导比例转变,心室率可突然自动成倍增减。按摩颈动脉窦或压迫眼球可使心室率减慢或突然减半;解除压迫后又即恢复到原有心率水平。仔细听诊心脏,有时可听到心房收缩音;观察颈静脉可能看到心房收缩引起的频数静脉搏动,超过心搏率。
房颤的体征,主要是心律完全不规则,心音强弱不等;心室率多快速,120~180次/分。当心室率低于90次/分或高于150次/分时,节律不规则可不明显。排血量少的心搏不能引起桡动脉搏动,因而产生脉搏短绌(脉搏次数少于心搏次数),心率愈快则脉短绌愈明显。
如何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检查可以做出诊断。
心电图特征:
心房扑动:P波消失,代之以形态间距及振幅均绝对规则,呈锯齿状的心房扑动波(F波),频率250~350次/分;最常见的房室传导比例为2∶1,其次是4∶1。
心房颤动:窦性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及规律不一的颤动波(f波),频率为350~600次/分;QRS波群间距绝对不规则,其形态和振幅可略有不等。
老中医处方
方1
(组方)党参15克,苦参15克,五味子3克,桂枝9克,麦冬12克,炙甘草6克,炒枣仁10克,丹参15克。
(加减)
倦怠乏力,舌淡脉弱,党参改为红参3~6克;
五心烦热,舌红苔少,加生地黄12克,知母10克;
畏寒肢冷,舌质淡胖,加仙灵脾15克,干姜4.5克;
舌有瘀斑,胸前刺痛,加益母草15克,蒲黄(包)12克。
(主治)心房纤颤,症见心悸失眠,胸闷,神疲乏力,口干咽燥,舌质淡或淡红者。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方2
(组方)黄芪(或太子参)30克,制附子(先煎)12克,细辛3~10克,赤芍10克,红花10克,炙甘草9克。
(加减)
心悸甚者,加远志、珍珠母;
失眠者,加酸枣仁、夜交藤;
脉结代者,加苦参、黄连;
畏寒肢冷,加桂枝或肉桂;
舌暗或有瘀点、瘀斑,舌下静脉怒张,加三七、五灵脂;
兼肢体麻木,加天麻、葛根。
(主治)心房颤动。
(用法)先煎制附子半小时,后入诸药共煎,分2次服,每日1剂。
方3
(组方)丹参20克,苦参15克,炙甘草15克,五味子15克,柏子仁10克,三七10克,川芎10克。
(加减)
心阳不足,加制附子(先煎)15克,肉桂15克;
心阴耗损,加生晒参10克,麦冬15克,生地黄20克;
气阴两虚,加炙黄芪15克,阿胶(烊化)15克;
心火内扰,加黄连15克,黄芩15克;
瘀血内停,加红花10克,丹参用至30克。
(主治)快速型心房纤颤,症见心悸气短,胸闷隐痛,头晕乏力,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者。
(用法)上药先用冷水浸泡半小时,再煎煮2次,药液混合,分2次服,每日1剂。
方4
(组方)丹参10克,红参(另煎)10克,苦参30克,车前子(包)30克,酸枣仁30克,琥珀粉(冲服)8克。
(加减)
血虚,加当归、龙眼肉;
阳虚,加桂皮、制附子;
阴虚,加生地黄、玄参、麦冬。
(主治)心房颤动。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说明)同时服用胺达隆,每次0.2克,每日3次,2周为1个疗程。
方5
(组方)红参(另煎)10克,制附子(先煎)10克,桂枝10克,煅龙骨20克,煅牡蛎20克,白术15克,黄芪15克,炙甘草10克。
(加减)
如见阴伤,症见舌质偏红,脉细无力,加玉竹15克,天冬10克;
兼见痰浊阻滞,胸满闷痛,舌苔腻浊,加陈皮10克,胆南星10克,枳壳10克,佛手12克;
如见心胸疼痛剧烈者,加丹参20克,红花6克,郁金12克。
(主治)心房扑动,面色苍白,神志模糊,气短身冷,大汗淋漓,或四肢抽搐,舌质淡,苔白,脉沉迟。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方6
(组方)方①生龙骨(先煎)24克,生牡蛎(先煎)24克,首乌藤24克,鸡血藤24克,紫石英(先煎)18克,紫贝齿18克,当归18克,炒枣仁12克,远志12克,柏子仁20克,合欢皮20克,百合20克,丹参15克,琥珀末(分次冲服)3克,朱砂末(分次冲服)1克。
方②炙黄芪20克,冬瓜子20克,冬瓜皮20克,沙参18克,仙鹤草18克,当归18克,麦冬10克,桂枝10克,五味子10克,玉竹15克,地锦草15克,葶苈子12克,猪苓30克,车前子(包)30克,茯苓30克,琥珀粉(睡前冲服)2克。
方③桑寄生24克,枸杞子12克,制首乌12克,黄芩12克,当归18克,夏枯草30克,珍珠母(先煎)30克,菊花10克,灵磁石(先煎)20克,生龙骨(先煎)24克,生牡蛎(先煎)24克。
方④炙黄芪20克,沙参18克,丹参18克,紫石英(先煎)18克,当归18克,紫贝齿(先煎)18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檀香10克,元胡10克,赤芍15克,白芍15克,鸡血藤24克,煅龙骨(先煎)24克,煅牡蛎(先煎)24克,川楝子12克,三七粉(分次冲服)3克。
(主治)方①用于中老年阵发性房颤,方②用于风心病所致房颤,方③用于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脏病所致房颤,方④用于冠心病所致房颤。
(用法)以上各方均加水煎煮,分2~3次服,每日1剂,共治疗1~3个月。
方7
(组方)党参15克,麦冬10克,五味子6克,桂枝10克,制附子(先煎)10克,黄芪15克,当归10克,炙甘草10克。
(加减)
阳虚肢冷较重,加仙灵脾15克;
心阳虚,血脉瘀阻,舌有瘀点,唇紫,加丹参12克;
痰热痹阻,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加瓜蒌15克,半夏10克,薤白15克。
(主治)心房纤颤、心动过速、房性或室性期性收缩、风湿性心脏病,心悸怔忡,胸闷不适,气短汗出,喘息乏力,动则加甚,面白肢冷,脉细涩或结代。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方8
(组方)红参(另煎服)3克,丹参20克,苦参20克,酸枣仁20克,琥珀(研粉冲服)15克,车前子(包)20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
(加减)
心火偏旺,心烦失眠,口舌生疮者,去红参,加黄连6克,栀子6克;
兼见肾阴不足,腰酸膝软,目眩耳鸣,加何首乌15克,枸杞子15克,龟板20克,鳖甲20克;
兼心血瘀阻,加郁金15克,三七6克;
怕风,易感冒者,加玉屏风散。
(主治)气阴两虚型房颤、房扑,症见心中悸动,短气咽干,五心烦热,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或结代。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药液混合后分2次服。
方9
(组方)党参90克,丹参60克,苦参30克,当归30克,地龙30克,松节100克,生姜10克,甘草10克。
(主治)心房颤动。
(用法)上药每剂煎3次,合并3次药液约1000毫升,分3次服,每日1剂。心房颤动复律后继续服2周,以巩固疗效。
有哪些单验方
炙甘草、麻仁各9克,党参15克,麦冬、生地黄、阿胶(烊化)各12克,大枣5枚,水煎服,每日1剂。
西洋参、桂枝、地龙各10克,炙甘草6克,丹参18克,五味子3克,熟枣仁、麦门冬各12克,水煎服,每日1剂。
肉桂1.5克,人参、三七、沉香各2克,阿胶5.5克,北五加皮、大黄、珍珠各0.5克,川贝母3克,元胡5克,琥珀1克。研为极细末,每次8克,每日3次冲服。
消除恐惧心理,增强治疗信心。
发作时卧床休息,生活上给予必要协助。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的低脂、低胆固醇食物,戒烟、酒。
注意观察脉搏、血压、呼吸变化,尤其脉率与心律的变化及意识等。
扑动与颤动是严重的心律失常,多由器质性心脏病或其他因素所致,因此,防治各种心脏病和影响心脏的其他诸种因素是预防本病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