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2200000012

第12章 唯识思想在印度的演变(2)

部派佛教的二十部派,最后分裂出来的名经量部,亦是从说一切有部分出。经量部立心无二元论,否定说一切有部所主张之万物实有说,认为只有四大与心为实在,并由于四大与心之相辅相成,而令个体之生死相续不断。又主张唯有现在为实在,而过去属曾经实在者,未来则是未来才得实在者。至于现在不存在者,仅为一种种子之存在而已。在人的死生中间,有所谓种子或细意识,从这个地方运转度行到那个地方。《异部宗轮论》显示经量部的大意说:“谓诸蕴有从前世转至后世,立说转名,非离圣道有蕴永灭。有根本蕴,有一味蕴。异生位中亦有圣法,执有胜义补特伽罗。”这里所说的一味蕴或胜义补特伽罗,就是所谓的“细意识”,而这细意识也就是一种我观,所以把他说为补特伽罗。《成唯识论述记》解释说:“但是细微,难可施设,即实我也。”然此实我,不可与犊子部的我观视之为一,因而《成唯识论述记》又说:“不同正量等,非即蕴离蕴,蕴外调然有别体。”依经部自己的本意说:有情生命所以得从前世转至后世,完全在于有个常住一味的根本微细五蕴,不特如此,就是人的记忆,也是由这一味蕴而来,没有这一味蕴,生命的转移固不可能,经验的保持亦复无有,如将这一味蕴与根边蕴对起来看,前者是无间断的存在,属于根本;后者是有间断的生灭,属于枝末;枝末的根边蕴生起,要以根本的一味蕴为所依,一味蕴在生命的长流中,于此可见其具有的特殊作用。

经量部对唯识学影响最大的,还有种子熏习说。如同谷类等由其种子所生,色法(物质)与心法(精神)等一切现象亦有其产生之因种,称为种子。谷类之种子称为外种;对外之种子而言,瑜伽行学派将种子摄于阿赖耶识中,称为内种。内种子系指其生果功能而言(生果作用),乃为现行诸法(现在所显现之诸现象)熏习于阿赖耶中,而形成一特殊之习性者,故又称为习气或余习。种子之说,原为一种譬喻,最早见于《杂阿含经》。前述化地部亦谓,于“穷生死蕴”之识中,常藏有色法与心法之种子;对此,经量部认为色法与心法互为种子而具有熏他之性质,故主张“色心互熏”之说。经量部的种子说,则是从业力来探讨的,种子熏习的思想,既在经量部产生,紧接而来的,就是发生种子熏习于什么地方而始得保存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经量部中发生几多的异说,依《成唯识论演秘》卷三末说,约有四类的异说:“经部师计总有四类:一、本经量部许内六根是所熏性,如《瑜伽》五十一末,言色持种……二、六识辗转而互相熏;三、前念熏后;四、类受熏。故无性《摄论释》第二云:具有尔所熏习异计,或说六识辗转相熏,或说前念熏于后念,或说熏识刹那种类。”受熏处的看法,既有这样的不同,思想上自然就要分化,所以后来经量部分为三大派别。

在《阿含经》中的种子之说,如心种、识种、五种子,无不是暗示此义,只是如唯识大乘的种子说,在《阿含经》中还看不出来。形成唯识大乘的种子论,实是透过部派佛教种子的思想,特别是经量部的种子习气思想而来。种子说,在唯识学上是个很重要的论题,研究法相唯识学的学者,如果弄不清种子义为何,是不能了解唯识学的,可见种子问题的重要。

部派佛教所说的论题,本来是很多的,为求明了唯识思想是怎样演变而来的,所以特就与唯识有深切关系的细心说与种子说两点,提出来讨论。种子与细心,原本是两个东西,彼此各别独立时,唯识义不怎么显,后来唯识学者,根据经说“诸法种子所集起故说名为心”的道理,很巧妙地把这两大思想结合起来,于是构成了唯识思想重要的一环,奠定了唯识义理深厚的基础。若要知道唯识学成立的经过及其思想演变的过程,不能不从分裂后的部派思想中去探求。

(第三节) 大乘佛教的唯识思想

大乘佛教的唯识思想,大约可分为:经典时代的唯识思想,论典时代的唯识思想,分流时代的唯识思想。笔者在本节和下一节里予以分别简述。

经典时代的唯识思想

大乘经典的产生,可分龙树菩萨前与龙树菩萨后两期,以经典表现唯识思想的,自是龙树菩萨后所出现的诸大乘经典。其中最能表现唯识学要义者,当推《解深密经》;其次可供给唯识思想重要资料者,就要算《大乘阿毗达磨经》了。

《解深密经》所包含的思想,非常广泛,但举其大要,约有以下几点:

1.在间断的六识外,确立阿赖耶识的存在,虽然还没有明显地以之为第八识,但已肯定地将其视作一个独立的识体,在六识的内在,如暴流一样的相续不断,成为造作一切的动因,保有一切经验的原理,为轮回的主体者,为缚解的联系者。如《心意识相应品》说的一切种子心识,就显示着一切现象都从这根源生起之义,因而“因心所生”的唯识思想,也就依此一切种子心识所含藏的种子,而被开展出来。

2.在种识现起一切的思想下,确立唯识无境的原理。万有诸法的现象,是从种识所现的,而诸现象的本身是不是就是识,这在《心意识品》还没有交代,要到《分别瑜伽品》,佛陀对弥勒解答心境一异的问题,才具体地显露,如说:“我说识所缘,唯识所现故……此中无有少法能见少法,然即此心如是生时,即有如是影像显现。”这很明白地否定了一切客观的存在,而发展成为一切是心识所现的思想,以成立有心无境的唯识义。从思想的演进看,《分别瑜伽品》的此一说,是对《心意识相应品》的种识说加以一种补充而圆满的说明。唯识思想发展到论典时代,就将一切种子心识的唯识义,称之为因能变;而将识所缘是识现的唯识义,称之为果能变;因而证知两种能变思想,不是后代论师所独创的,而早在《解深密经》里,已具体而微地含有了。

3.唯识学所说的三性三无性义,在《解深密经》里,不但可以找到明显的根据,而且还有详细的说明,这如《一切法相品》与《无自性相品》所说可知。后代唯识学者,对此虽有种种不同之说,但其根本义均不出《解深密经》。

4.唯识学上重要的论题,且在佛教界展开激烈的论争,至今仍为佛教自身一大悬案的三乘、一乘究竟的问题,在《解深密经》之《无自性品》中,对这一论争有很好的启示。唯识学者坚持三乘究竟,就是以本经为教证,而透彻精辟地说明为什么是三乘究竟,在诸大乘经中,亦只有《解深密经》了。

5.如来的境智,是不是常住,学术界和佛教界都有不同的看法:将其视为无漏无为,必然就说为常住不变,而不承认其有生灭;若将其视为无漏有为,必然就说为有生有灭,而不承认其常住不变。前者如真常大乘说,后者如唯识大乘所说。唯识家所以作如是说,是据《解深密经·如来成所作事品》而来,因为这一品详细地讨论到这一问题,结论认为佛的境智,是有生灭现象的。

6.唯识学所判的三时教,完全依《解深密经》论说。

即此六点,可以看出经典时代的唯识学,对于唯识的要义,差不多都已涉及,如果说还有什么所缺,那只有种子说的思想,在《解深密经》中,尚未有怎样的开显。

《大乘阿毗达磨经》的思想内容,因为该经没有汉译,不得而知。不过无著菩萨的《摄大乘论》为解释该经的《摄大乘品》,再就《阿毗达磨杂集论》、《成唯识论》等所引《大乘阿毗达磨经》的经文来看,亦可发现该经的思想所在,并且知道古来的学者们,把其与《解深密经》等量而观。因此,该经虽然没有汉译,但不能忽视其所含的唯识思想。如《解深密经》中所说“我说识所缘,唯识所现故”的唯识义,不是由想象或推论而得的,而是从实践实行中所体验到的,但在《解深密经》里,还没有用这一方法论证“识所缘是识现”的道理。用这一方法论证的,是《大乘阿毗达磨经》。如《摄大乘论》引该经说:“若诸菩萨成就四法,随能悟入一切唯识都无有义。一者成就相违识相智,如饿鬼、傍生及诸天、人,同于一事,见彼识有差别故。二者成就无所缘识现可得智,如过去未来梦影缘中有所得故。三者成就应离功用无颠倒智,如有义中能缘义识应无颠倒,不由功用知真实故。四者成就三种胜智随转妙智,何等为三?一得心自在一切菩萨,得静虑者,随胜解力诸义显现。二得奢摩他修法观者,才作意时诸义显现。三已得无分别智者,无分别智现在前时,一切诸义皆不显现。”由佛所说三种胜智的转随转妙智,及佛所说三种极强有力的理由,那“识所缘是识现”的唯心无境的理论,可说已得到极充分的证明。同时,从唯识学的全体看,唯识思想演进至此,其体系也就益臻完备。再从《摄大乘论》通释《大乘阿毗达磨经》所说法有杂染分、清净分、彼二分的三分看,不但知道该经含有充分的识变义,而且知道该经还具有三自性义。其他,《摄大乘论》引该经的伽陀,以实阿赖耶识的实有;无性之《摄论释》据《大乘阿毗达磨经》的“诸法于藏识,识于法亦尔,更互为异性,亦常为因性”一颂,以明辗转摄藏互为因果的道理,都是唯识学上重要思想之一环。

论典时代的唯识思想

唯识思想发展为独立的思想形态,虽以《解深密经》为嚆矢,但是,依据这些经典的理论,给予强调而且加以严密的组织,则是其后的论师们所造的诸大乘论典。因而唯识思想由经典时代一跃而至论典时代。此一时代的代表人物,当推弥勒与无著。弥勒的论典有《瑜伽师地论》、《大乘庄严论颂》、《分别瑜伽论》、《辩法性论》、《辩中边论颂》,世称“弥勒五论”,为唯识学的根本论典。无著所造诸大乘论,以说明阿赖耶识的缘起,其中较著名者,如《显扬圣教论》、《摄大乘论》、《大乘阿毗达磨集论》、《大乘庄严经论》等,都是唯识的要典,如前章所述,《显扬圣教论》可以说是《瑜伽师地论》的略本;《摄大乘论》是建立唯识的核心;《大乘阿毗达摩集论》是建立法相的根本。其后世亲菩萨转入大乘阵营,就是依这些论典,而更进一步地完成唯识思想体系。所以这论典时代,可以说是唯识学成长的时代,就唯识思想演变的过程说,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

《瑜伽师地论》的内容共有五分,其中有关唯识思想阐发的,在本地分与摄抉择分,此二分的思想,却又有相当的不同。前章对本地分进行了目录性质的科判,其主要思想是:(1)诸识差别论;(2)王所差别论;(3)种子本有论;(4)认识上所认识的境界,都不离自心,但诸法所依的离言自性,却是各有他差别自体的。这种思想,可以说是初期的唯识思想,还没有达到以唯识为体的唯识学。抉择分是抉择本地分的,它的王所差别、诸识差别、心色差别,虽同于本地分,而种子却又与《摄大乘论》的新熏思想相同。因此,可从此二分中,了解唯识思想演变发展的过程。

唯识学是从心意识说、识说而发展向阿赖耶识说、阿赖耶识末那识说、阿赖耶唯识说,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从思想的进程看:起初当然只有六识及意根的七界,继而有人创说阿陀那识、阿赖耶识,最后复将染污意说为末那识。这些新的学说,渐次被加以组织,于是形成了完整的八识说体系。八识唯识的体系,虽是心识思想划时代的一大进步,但始终只是在旧识说上加以发展,依然保持着识分说的面目。在“瑜伽十七地”中,五识身相应地说关于感性的世界,虽非常明白,但到第二意地,就含有众多问题。如论对意地的解释,是依自性、所依、所缘、助伴、作业的五相。其中意的自性,虽被判定为心、意、识,而那各自的解释,全是新的八识说成立的过程。《瑜伽师地论》第一本地分中意地第二之一说:“云何意自性?谓心意识。心谓一切种子随依止性,所随依附依止性,体能执受异熟所摄阿赖耶识;意谓恒行依止性意及六识身无间灭意;识谓现前了别所缘境界。”依此可知心意识是各各差别的,如依后来的唯识义说:心,相当于阿赖耶识;识,相当于六识;意是什么,不怎么明了,大概还不能把其当作八识唯识的第七末那识看待,而与旧说的意根第七心界,没有多大的距离。唯所规定的“恒行依止性”,却也有其新意。瑜伽的法相,原是渐次发展的,所以对这恒行依止的性意抉择,不能不能照卷五十一以后之《摄抉择分》。抉择分对于瑜伽本地分的诸问题,给予明晰的抉择判别,好似对本论的解释。因此,从事《瑜伽师地论》研究的学者,对于本地分与抉择分的法相精粗,是应该注意的。

如《本地分》所示,阿赖耶识只是配合于心,并没有说明何以会有阿赖耶识。到了《摄抉择分》,不但大说阿赖耶识,而且提出八大理由,以证阿赖耶识的存在。论说“由八种相证阿赖耶识决定是有”,就是指此。这八证是:第一执受证,第二初受生证,第三明了证,第四种子证,第五业用证,第六身受证,第七无心定证,第八命终证。所论举温柁南说:“执受、初、明了,种子、业、身受,无心定、命终,无皆不应理。”意思就是说,在这八个方面,一定要有阿赖耶识的存在才行。假定没有阿赖耶识的存在,那就不论说什么论题,都要产生不合理的现象,而不应于理了。这八个论证,不但在《瑜伽师地论》是很有名的,就是在《摄大乘论》及《成唯识论》所举以论证阿赖耶识存在的理由,也都由其发展而来。这在阿赖耶识的唯识思想发展史上,好比创一新的时代。

同类推荐
  • 佛渡有缘人:佛法与人生智慧(大全集)

    佛渡有缘人:佛法与人生智慧(大全集)

    忙、茫、盲……大多数现代人的真实写照。大街上人们行色匆匆,办公室里人们忙忙碌碌,工作台前人们废寝忘食。有人忙出了功成名就,有人忙出了事半功倍,有人忙出了迷惘无助,有人在盲目地忙啊忙……人在旅途,最累莫过奔命、最怕莫过于茫然若失、最苦莫过于苦海无边。故而,我们需要学会去调整、去谋划、去经营、去感悟,用从容的心去欣赏人生路上的风景。愿这本忙里偷闲者写给大忙人的佛学感悟,能够帮助每一位现代社会的大忙人,让大家都找到一张让心灵放松的按摩椅,一个让心灵休憩的驿站,一处让心灵休整的港湾。
  • 禅里禅外悟人生

    禅里禅外悟人生

    本书是弘一法师透悟佛学要义与人生真谛的集大成之作,书中除了弘一法师的著作之外,还包括他的演讲稿与处世格言,这些内容被梁实秋、林语堂等名家誉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
  •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第六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第六卷)(方立天文集)

    方立天编著的《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把佛教中国化界定为“三化”,即民族化、本土化和时代化,并叙述了佛教中国化的不同阶段、途径和方式,还通过与中国的政治理念、哲学思想、伦理道德、文学艺术、民间信仰、社会习俗等的互动关系,揭示出佛教中国化的实质,总结出有别于印度佛教的中国佛教的六个重要特点:重自性、重现实、重禅修、重顿悟、重简易、重圆融。
  • 读佛即是拜佛:六祖慧能传

    读佛即是拜佛:六祖慧能传

    六祖慧能的一生,既是一个充满奇遇与追杀的故事,也是一场演绎人性与佛性的智慧之旅。
  • 佛家经典智慧故事

    佛家经典智慧故事

    点亮自己的心灯,擦亮迷失的双眼,寻找到内心的安宁,浸润一颗善心而获取生活的幸福。本书从卷帙浩繁的佛经中,精选出多个富含哲理与智慧,充满幽默与诙谐的故事加以独到梳理,并结合现实生活给予精练评析,以阐释佛的博大与精深。
热门推荐
  • 捡个老婆回家

    捡个老婆回家

    【推荐】新文新文新文红莎的新文开坑啦红莎的新文《闲散小女人的狼君们》请支持个!!温馨文文啊温馨文文她,知道自己这样很难看,但是,还有什么可在乎呢。男友今天结婚,新娘却是别人,还有什么比这更糟糕的呢?呵呵…在这大雨里,如果有哪个没结婚的男人来救救溃不成军的她,她豁出去了,她也要不顾一切一次。无论是谁,她都决定把自己给嫁掉。【片断一】“今天,你可以和我结婚吗?”她不顾眼前人的震惊和尴尬,直直问着自己想要的答案。她,真的什么也不在乎了。她要结婚,说她逃避也好,都不在乎了。她只想抓住这根救命的稻草,让自己可以继续过活。“好,我们今天结婚。”心里鼓动得这般的惊天,所以他知道这是自己的答案,也坚定了自己的心。【片断二】“那人对你这样重要吗?重要到让你不惜彻夜不眠的等待要与我摊牌。”他不想这样说的,可是看到她那样急切为那人的样子,让他真的快被满腹的嫉妒之火灭顶了。“我是要跟你摊牌,你准备好要听了吗?”埋在他怀里,她闷闷的说道。不是难过,而是觉得他的怀抱温暖得让她想哭。“好,你说。”他只能吐出这三个字,而这已经要了他所有的力气。【片断三】“我爸妈是离异的,我跟妈妈相依为命的,妈妈在我十五岁的时候逝世的。遇见你那天,男朋友正好结婚,我是最后一个得知的,新娘不是我,而是一个可以让他平步青云的女人。”像是过了一个世纪的时间,她平缓的讲述着自己的一生际遇,仿佛那不是说自己的事一样的平淡语气。他没有言语,只是紧紧的,紧紧的握着那兜在自己口袋里的柔弱。借以来支撑这个让他心疼万分的小女人。“昨天,我又知道了,那个让他可以少奋斗三十年的新娘原来竟与我身上流着一半相同的血液。真是奇妙的缘分,奇妙到可笑至极吧。你说是不是?”她已经分不清自己的心是不是还会痛了,但是她以为自己已经不会再为那些事流泪的,可是老天爷竟这般的开她玩笑,一滴一滴的不断往外跑。【片断四】“那天你带着你的妻女走后,我就指着天对自己说,事不过三,此后你汤唯贤死活再不与我有关系,改名弃姓作证。”“我妈说让我不要恨你,起码在她有生之年不要恨你。所以我妈死的那天,我的爸爸也死了。所以你认错人的了。”盯着汤唯贤那低下头去的样子,她平静的诉说着。很奇怪自己竟然可以这般平静的说着以前那些让她痛心疾首的往事,淡淡的看了在场所有人的表情,她也如期的受到了自己想要的。
  • 妃你莫属:王爷请娶我

    妃你莫属:王爷请娶我

    他是王爷了怎么了,只要她喜欢,他就得娶她,什么公主什么圣女,她都不要管,因为爱上了,谁也不能来阻止,哪怕是父王母后,哪怕是王公大臣,哪怕是三纲五常,只要她喜欢就够了,只要他答应就够了,爱是两个人的事,就算真的到了那个时候,她会嫁的,但那人必须是…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7天让你读懂管理心理学

    7天让你读懂管理心理学

    心理学是帮助人们了解自我、洞察人生、解释行为的一门实用科学。人的心理千变万化,这也使得人的心理现象成为一个极为复杂和奇妙的领域。但通过大量的试验以及经验的总结证明,人类的心理活动仍然是有一定规律的,人们对心理现象事实上都很熟悉,只不过由于缺乏科学的理解,因此觉得神秘罢了。
  • 修真狂女之星帝崛起

    修真狂女之星帝崛起

    她,本来自中国第一修真世家,却因父亲被大伯陷害被抓,全家落难到一个不足二十平方米的小屋。在躲避追杀的过程中,哥哥功法被废,全身经脉尽断,手筋脚筋皆被挑断,妈妈在重伤的情况下救哥哥,最后虽为哥哥续了手筋,也因功力被耗尽,最后成为一名普通人。她,发誓要夺回属于他们的一切,所以她在不断的变强。最终,当她站在世界最顶端时,却发现原来她的生活才刚刚开始。她,真正的身份竟是浩瀚宇宙中,苍山帝国圣特兰斯星域,苍山帝国六大家族之一,圣特兰斯家族的第三代继承人。宇宙中,强者无数,除了有毁天灭地的高科技产物,还有强大到轻轻一挥手就能毁掉一颗星球的异能修炼者。在浩瀚的宇宙,各种族最崇拜的不是高科技,相反却是自身实力的不断提升。且看她,凯拉.圣特兰斯,如何在浩瀚的宇宙,创造属于她的宇宙帝国,成就令人闻风丧胆的巅峰之路。让宇宙众多种族,各方主宰,都臣服于她——大帝凯拉.圣特兰斯。本文秉承没有最变态,只有更变态的宗旨。誓要将妖孽行为热血到底!本文以浩瀚的宇宙为背景,主要为异能修炼者。异能包含幻术、魔法、武者、药剂师、创造者、血脉、传承、空间、时间、法则、元素等。领养区:亲亲“安静守护你”领养“凯拉”亲亲“斷翼天使紫”领养“李天逸”亲亲“云影悠然”领养“段如轩”亲亲“hecate林”领养“毁灭缠藤”亲亲“甜蜜灬小薇”领养“卡特”亲亲“血傲然”领养“作者雪雪”亲亲“moommii”领养“青渊”推荐雪的完结文:《缚魔》:《穿越之沦为绝色祸天下》:《吻火》:友情链接:柳一一的《激战女神》秦随风的《极品相公随风舞》水国萱草的《破神》火凰的《蓝魅》炫音的《血灵神》帝九鸢的《云傲天》曲殇的《逍遥鬼帝》潇潇慕雨的《紫降异世》炫音的《魔疫》火凰的《小姐莫轻狂》筱天天的《夜天盛世》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沉爱

    沉爱

    在失去至亲至爱的人之后,她终于回到正常的生活中去,然而,这并不是最后的结局。她背后惊天的阴谋和谎言依然在悄悄展开。“你还认识我,是吗?”她在他怀里一动不动,脸上已经收了笑容。“我知道你,但是,不记得你了。”他终究还是缓缓放了手。命运像一张网,网住了众人。沉重的爱情,模糊了人的真实面目,变得狰狞而可怕!但幸好结局是美好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绝色风华:邪魅王爷追悍妃

    绝色风华:邪魅王爷追悍妃

    一分乖张.二分腹黑.三分龟毛的她,却遇到了四分妖孽.五分奸诈.六七八分无耻的他。数次交锋,回回受制,还被这妖孽扬言要重振夫纲!士可忍,妻不可忍!某女大发雌威,看她如何将大灰狼教化成灰太狼,变成极品妻奴一枚!某日月色当空,她红着脸怒骂,“浑蛋!”他捏着她精巧的下巴,慵懒一笑,“那你就是浑蛋的女人。”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