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2200000011

第11章 唯识思想在印度的演变(1)

(第一节) 原始佛教的唯识思想

唯识思想的产生,虽是佛灭后7世纪以后的事,但其思想源泉,以及在发展中的思想演变,当从原始佛教去探究。

原始佛教的根本教义,是业感缘起说,而大乘唯识学上所说的几个唯识观念,大都与业感缘起有关。如《解深密经》所表现的“即心所现”的唯识思想,就与业感缘起的认识论有关连。人们认识作用开始,依佛法所说在于触(感觉),但感觉的发展不是无因而突然的,必有其活动的机构在,于是进而发现“六入”,六入为触活动的机构,所以经中说触以六入为缘。但六入在人的生命体上,可说是没有问题而被公认了的,但认识它却不能从现量而得,只可以比量而知,因要知客观的名色反映而起认识作用,所以六入又以名色为缘。这样一来,名色就成了所认识的客观对象。此所认识的名色,必须透过主观的认识,方能得知其形相如何,如果离去主观的认识,那就毫无意义可言了,所以经中说,名色以识为缘。如是从缘起的认识论之立场出发,人类的认识,其主要因素在于识。主观的认识存在,客观的对象就存在;主观的认识灭去,客观的对象也就灭去;所认识的对象有无,不取决于客观的本身,而取决于客观的心识,那自心所现的唯识义,岂不是很容易从人的心里现起吗?《解深密经》所表现的“因心所生”的唯识思想,就与业感缘起的胎生论有关。胎生有情的最初受胎,依佛法所说是由于识,即当父母结合时,主体的心识,由于业力的牵引,于一刹那投入母胎,吸取父精母血,使生命一天天地增长起来,以至于成人。这一入胎识,唯识家称其为是生命果报识,为去后来先的果报主体。所以《显扬圣教论》卷一明白地引十二缘起中“识支”,以证明阿赖耶识,故曰:“云何有此识?如簿伽梵说:无明所覆,爱结所系,愚夫感得有识之身。此言显有异熟阿赖耶识。又说:如五种子,此则为有取之识,此言显有一切种子阿赖耶识。”于是唯识家就将“因生所生”的唯识义,建立在缘起的胎生论上。因为十二缘起中的名色,是有情组合的要素,亦即身心组织的全体,换句话说,就是五蕴的略称,所以学术界大多数都确认色为色蕴,名含受想行识四蕴,是则名色支中具有识蕴。这里需要明确的是:名色中的识蕴,具体包括“六识”,而“识缘名色”的“识”,是这粗显的“六识”背后所潜在的微细心识。自细心思想被发现,后来的大乘学者,就将其据为自己所建立的赖耶,所以《成唯识论》特别引《阿含经》中所说的“识缘名色,名色缘识”两句话,作为实有阿赖耶识的教证。

佛教的入胎识,不仅在入胎时负有主导的作用,就在一期生命中也负有执受功能,任何一个生命体,不论在什么时候,都不能离开主体的心识,什么时候离开生命自体,生命自体就在什么时候崩溃。从这个意义观察,原始佛教所说的心识,具有这样的胜用,唯识学所说的赖耶,同样具有这样的功能。因此,原始佛教的理论里,明显的具有唯识思想的痕迹。

唯识学上的“由心所造”的唯识思想,在原始佛教中也可找到依据。佛说缘起,具有两大律,就是杂染的流转和清净的还灭。为什么会有杂染而流转于生死,是由于杂染心造作杂染诸业;为什么会由清净而还灭于涅槃?是由清净心造作清净诸业。根据这一原理,很明白地揭示出有情的杂染或清净,不是由于其他什么因缘,而要以人的一念心为转移,所以《阿含经》中说:“心杂染故有情杂染,心清净故有情清净。”此种因心的染净而有染净的有情之说,发展到唯识家的理论里,就将其用作唯识的教证了。说万有的诸法,都是由人的心识所造,如《华严十地经》说:“三界(虚妄)但是一心作,十二因缘分皆依心。”《成唯识论》卷四,讲到五教十理,其第十理引证《阿含经》“心杂染故有情杂染,心清净故有情清净”的经文之后,有段释文说:“谓染净法以心为本,因心而生,依心而住故,心受彼熏,持彼种故。”如此所说的心,究竟是怎样的?《唯识论》卷三说:“染染诸法种子之所集起,故名为心。”由此可知,“由心所造”的唯识思想,是从原始佛教之缘起论发展而来的。

依据学术界所说,小乘佛教只讲六识,除此更不讲其他心识的存在。事实是不是只有六识呢?只此六识能不能说明心理之一切?从常识的自觉经验所得,深觉粗的六识,不仅向外的五识,有时间断不起,就是内倾的意识,在某几个现象中,也会停止其活动的。虽然六识不起作用,但仍是具有生命的有情,是有情就不能没有心识的执持,此执持有情生命体的心识是什么?在学者们不断地探究之下,慢慢认识到了六个间断识外所存在的相续细心,如是细心被发现,心识思想就迈进了一步。理论上尽管可以说有细心,而尚无明显的教证可寻,所以细心说开始被提出,学者们远未敢直捷地说他别有实证,只是把其看作一种意识的细分而已。其后从佛陀的圣教中,发现细心的根据,才公开地在间断的六识之外,建立起一味恒在的细心。所谓圣教的根据,就是佛说的“十八界”理论。要知道心识活动的生起,需要所依根与所缘境,而十八界的学说,恰好就是缘于此说而来。即内根、外境各六,所生起的认识,自然也就有六。从所依根去思索,不期然地找出了细心说的来源。六根,大体分别有色根与心根两类,即前五根是色根,后一根是心,而这意识所依的心根,学者们认定他就是六识外的细心。细心的思想,是在这样情况下产生的,后代的大乘唯识家,以细心为赖耶,因此可以肯定地说唯识思想与原始佛教的十八界学说,有着深切的关系。

如上所说,可知大乘唯识思想,是直接导源于原始佛教的,研究唯识思想,不可忽视原始佛教的唯识潜流,于此得一证明。如果能悉心从《阿含经》里加以寻求,许多唯识的论题,不难于其中获得思想上的线索。此外,印顺大师的《唯识探源》值得仔细地研读。

至于业感缘起的内容,可以参阅拙著《佛学概论》(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之《业力因果说》章。

(第二节) 部派佛教的唯识思想

原始佛教含有许多重要的唯识思想,但要揭开其思想底蕴,以完成唯识学,是经过长期的酝酿,慢慢地发展起来的。从思想发展的过程而言,主要是透过学派思想的进化。这在部派佛教时期,反映为几个大的部派思想之异同。学术界一般认为,起有重要的作用,影响后期大乘佛教思想的,主要是大众部、分别说部及说一切有部。大众部的思想,为真常大乘的先驱;分别说部的思想,为性空大乘的前导;说一切有部的思想,为唯识大乘的先河。说一切有部的主要活动地在西北印度一带,唯识学上的几个重要论题,如本识说、种子与习气、诸法变现等,无一不与西北印度佛教所说的缘起流转之无常论,有着密切的关系。唯识学的发源及其弘传地区,就和说一切有部有关,他们的弘化区域,就是西北印度。

原始的小乘佛教,虽讲唯心,但还不曾怀有所谓阿赖耶识之说,若欲在无著、世亲以前,探取阿赖耶识的由来,在上座部的学者中,所承认的那个永久存续不可知的精神存在,在《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的眼光来看,实是密说的阿赖耶识,这在《摄大乘论》及《成唯识论》里,就得到了这个肯定。所以特别地指出说:上座部的分识说,化地部的穷生死蕴说,大众部的根本识说,虽则各各说法不同,但无一不是阿赖耶识的密说。但这里有个疑问,《摄大乘论》及《成唯识论》等,为何不举犊子部的非即非离蕴我、经量部的细意识呢?而且以其他异名密说阿赖耶识者,据《异部宗轮论》之记载,可说始于犊子部,终于经量部。再就所传观察,说得稍为精细一点的,亦是此二部。《摄大乘论》、《成唯识论》都略而不述,不知是什么道理。或者因为佛教界之学者,一向痛斥犊子部为附佛外道的关系吧,且存疑不论。但是,化地部、犊子部、经量部所说,确与大乘唯识有很深的关系。

化地部是从说一切有部分出的,其思想在《摄大乘论》及其他唯识论典中,介绍很为简略,但它对本部说一切有部及对未来依于无著而起的唯识大乘,值得注意的有四点:

1.反对说一切有部的三世实有说,而立过未无体论。后起的无著、世亲等的教说,亦主过未无体而唯现在实有。

2.反对说一切有部的三无为说,而立九无为论。无著菩萨在《瑜伽师地论》、《显扬圣教论》中,亦立九无为说(可参阅窥基大师之《成唯识论述记》卷四)。

3.说一切有部的学者,在六识以上,不承认有个类似于什么的心识,如犊子部所说的不可说我。不独不同意,而且极端反对排斥。化地部却一反本部的态度,建立起一个穷生死蕴,以雷同犊子部的不可说我。后代的唯识学者,主张有个阿赖耶识的存在,差不多亦相似于这个。

4.依于《摄大乘论》所说,化地部明显立有种子相续说,而种子思想在唯识学上,占有极重要的分量。

因此而成为问题的,就是异于说一切有本部的思想,而同于后来的唯识大乘的思想,为什么会如此之多?这除了思想发展有共同性外,我想无著菩萨初于化地部出家,也有着极大的关系。

化地部的思想,值得注意的虽有上述四点,但现只就穷生死蕴之论而言,这个名称在《异部宗轮论》里,不独不见其说,而从“定无少法能从前世转至后世”之说来看,似乎还讨厌嫌弃有这么一个生死轮回的主体。而知道有这个所谓穷生死蕴,是从《摄大乘论》和《成唯识论》来的。玄奘大师译《摄大乘论》说:“化地部中,亦以异门密意,说此名穷生死蕴。有处有色见色心断,非阿赖耶识中彼种有断。”无性《摄论释》说:“化地部等者,于彼部中有三种蕴,一者,念顷蕴,谓一刹那有生灭法;二者,一期生蕴,谓乃至死恒随转法;三者,穷生死蕴,乃至得金刚喻定恒随转法。”

化地部将万法分为三种,称为“三蕴”。这念顷蕴亦称一念蕴,指刹那生灭之法;一期生蕴,指人自生至死间相续之法,五根等皆属之;穷生死蕴,指直至生死终了而得金刚喻定之前,皆相续随转而无间断之根本蕴。此蕴被视为迷界生死轮回之主体。盖因部派佛教时之诸部,皆只说六识,但六识有时间断不起,不能以之为生死相续之本质,故别立一种恒转不断之识,大众部立根本识,说假部立有分别识,化地部立此穷生死蕴识,大乘唯识家则认为,此等系以异门密意而说阿赖耶识。化地部认为一期生命结束,不是一切完结,还有后续的生命继续而来,而穷生死蕴所担负的任务,就是在这前后生命的中间,为之担任联系工作。因为其在生死未解决之前,一直继续到生死最后边际,若除烦恼穷尽轮回,那就随之断灭。《成唯识论演秘》卷三末说:“至金刚定,断烦恼尽生死永息,名穷生死蕴。”就是此意。化地部所说的穷生死蕴,在唯识家们的眼光看来,就是阿赖耶识的异门说。唯识家们何所见而作此说呢?原来诸法虽多,实不出色心,心在五无心位会得间断,色在无色界天不复现前,然而这只是现行的暂灭,色心二法的名言种子,并未有一时的间断,所以无色界有情还生色界,色法乃如过去那样生起;无心有情从无心出,心法仍然发生活动作用。这存在的色心种子,在唯识学上,就是一切种子阿赖耶识;在化地部中,就是永恒相续的穷生死蕴。可见化地部与唯识学的关系,是何等之深切。如是说唯识思想从化地部的宗义发展而来,也未尝不可。

其次,说到犊子部与唯识学的关系。犊子部之分部诸说不同。依《异部宗轮论》记载,系从说一切有部分出;《舍利弗问经》及南传《岛史》等,则谓从上座部分出。据《三论玄义》举真谛三藏之说,此部属于舍利弗法系,谓舍利弗作《阿毗昙论》,罗睺罗大弘其说,犊子部部主可住子复阐述罗睺罗之说。其教义系将一切事物分为过去、未来、现在、无为、不可说等五藏,以为均属实有,特别主张有补特伽罗(我),称之为不可说,此补特伽罗与五蕴不即不离(非即非离蕴),实则承认有生死轮回之主体,历来多有破斥补特伽罗实有说者,贬为依附佛法外道。无我思想,是佛法最核心的思想,不仅在全部佛法的思想体系中,有其独特的地位,就是在当时反《吠陀》的思想潮流中,亦显出其特色,是以缘起无我的真理,实为宇宙人生最圆满究竟的真理。然犊子部竟在主张无我的教说中,公开唱出有我的主张。犊子部为什么要立这“不可说我”呢?近代学者,从诸论所叙犊子部所立不可说我的某些方面,加以综合研究,觉得其立不可说我的原因,约有三点:

1.轮回主体的问题。佛弟子对佛陀所说的各种教理,尽管有不同的看法,但对生死涅槃这一事实,是无有否认其存在的。然一论及到如何转生?是否有轮回的主体?其主体指的是什么?就有很多不同意见产生。犊子部认为:既有生死轮回的事实存在,就可证明不是全然无我,假定真的一向全然无我,怎么会有轮回转生之事呢?不过这所说的我,既非寻常所说五蕴是同一的东西,又非是寻常五蕴之外所独立的东西,而是所谓非有为法、非无为法,乃是一不可知或不可说的性质之存在。轮回转生的无穷,在犊子部看来,就是由于这个非即蕴非离蕴我。《异部宗轮论》说:“其犊子部本宗同义,谓补特伽罗,非即蕴离蕴,依蕴、处、界假施设名……诸法若离补特伽罗,无从前世转至后世,依补特伽罗,可说有转移。”《俱舍论·破我品》也说:“若定无有补特伽罗,为说阿谁流转生死?”原来无我与轮回,是两个极难调和的对立论题。一般而言,无我就不能说轮回,轮回就不能说无我,实在是使人无限困惑。犊子部苦心研究的结果,觉得唯有建立不可说我,可以解决这个难题。因为有了“不可说我”,既不违背佛说无我,轮回问题又可得到解决。反观唯识学上所说的阿赖耶识,主要还不是为替轮回找出个主体。

2.六识生起所依的问题。六识作用的生起,不仅有各别所依,而且还有根本依,这在唯识学上,就说是阿赖耶识。《解深密经》说:“阿陀那识为依止为建立故,六识生转。”犊子部将此任务,也交给了补特伽罗,只要有此补特伽罗在,六识就自然依之而起,所以《大乘成业论》说:“我体实有,与六识身为所依止。”

3.有关记忆的问题。阿赖耶识为经验的保持者,这是唯识家们都知道的。《大毗婆沙论》卷十一说:“犊子部说:我计有我,可能忆念本所作事,先自领纳今自忆故。”从这几句话看,可知记忆的作用,又是在于不可说我。人能记忆过去的事情,可说这是没有问题的,但保持经验者是什么,唯识与犊子部所指的,固然有所不同,而其性能实一。

从上说三点相互对照,可以中肯地说,唯识思想与犊子部的思想有相关之处。

同类推荐
  • 学步集:曾召南道教研究论稿

    学步集:曾召南道教研究论稿

    宗教学是门年轻的学科,从缪勒1873年在《宗教学概论》中正式提出“宗教学”算起,到今天也不过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故宗教文化很古老并依然活跃,宗教学却还年轻。宗教学研究与宗教信仰是不同的,它虽然要涉及宗教信仰,但研究宗教和信仰宗教不是一回事。
  • 学佛参禅悟人生:受用一生的佛家精品故事全集

    学佛参禅悟人生:受用一生的佛家精品故事全集

    本书辑录了佛家精品故事500余则,通过这些故事,大致可以了解佛家的基本思想及修行方法,可以了解佛教在中国传承的大致脉络,可以了解将佛理运用于生活实践的基本方法,当然,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故事,能击碎头脑中许多牢不可破的观念障碍,获得一种全新的观察世界、观察人生、观察生活的视野,提炼一种更积极的处世态度,因而做人更有格调,做事境界更高。
  • 圣经的智慧

    圣经的智慧

    《圣经的智慧》以讲述圣经故事的形式将《圣经》中最具智慧的经典故事和箴言精选提炼出来,并用智慧的语言全新诠释了世界上最古老的经典作品的精髓, 它是一本让你阅读方便且完全避免了宗教色彩的启迪人生的智慧书。
  • 中观学概论

    中观学概论

    《唯识学概论》内容简介:《中观学概论》和《唯识学概论》两书的作者弘学居士,本名李英武,重庆南岸人氏。外祖母、母亲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弘学是我汉藏教理院同班同学正果法师的忠实弟子。1993年他写了《佛学概论》,我专门为他写了序,并希望他能“写出中、高两级佛学院校学生阅读的佛学书籍,并作为各级佛学院校的教材或参考资料”。
  • 放下:舍得之间,自在欢喜

    放下:舍得之间,自在欢喜

    每一个人都背负着沉重的生活,茫茫的未来无可预知,压力不断增大,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却日复一日地减小。失落、孤独、痛苦、困惑都在日复一日地加深,多少人整日里抱怨重重,又有多少人消极厌世,原本纯净的心灵被蒙上一层又一层厚厚的灰尘。在这里,让禅用清透明晰的故事告诉人们处世的智慧,帮助人们祛除心灵上的尘垢,放下心灵的枷锁,回归宁静的自在世界。
热门推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惹火逃妻

    惹火逃妻

    人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同行,不求有结果,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遇到你。洛颜爱上他时,只有十八岁。那是她如何也忘不掉的岁月,狠狠地爱,重重地受伤,而后逃离,忘记。只是,她怎么也想不到,她花了五年时间忘记的男人,此刻会站在她的面前。带着凉薄的笑容,伸出修长冰冷的手掌,一切,都似曾相识,却恍如隔世。洛颜,好久不见。她从来没想过他们会再相见,以至于那一刻,她的心紧紧地收缩,连呼吸都忘记。更没想过,他会成为她的未婚夫。司徒冥,他变了。变得更懂得如何抓住一个女人的心。以至于他状似随意地说“我们订婚吧”,她会忘记拒绝,更忘记她现在宠她爱她的男友。是该矫正错情,连根拔起,还是该默默转身,不留一丝尘埃?是该沉没于他编制的华丽梦网中,还是该潇洒展翅,离开他的一切?【情景一】他斜靠在门边,挺拔的身影带着慵懒的气息,将愈发美丽的她包围在狭小的空间内。“承认吧,你从来没有忘记过我。”她细长的睫毛忽闪着,掩下一切,露出明媚的笑容,“冥少,你未免,自视过高。”“哦?”他的眉挑起,眼眸里晦暗如墨,“不妨让你好好回忆一下。”言语之间,他将口袋中泛黄的可爱信封打开,念了出来,“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她敏捷的大脑瞬间“轰”一声炸开,措手不及。他居然,还留着那封情书。【情景二】“原来这就是你跟我在一起的理由,为了保护她,将我推到风口浪尖上。”她笑得绝望,有如被什么狠狠抽过,心痛的感觉,不亚于当年。他看着眼前面色苍白却依旧妖娆绽放的女人,眼底划过一抹心疼。她再次转身离去,“我再也不要见到你,冥少,我们之间完了。”而他,却如尊贵的雕像一般,站立不动。洛颜,你还是和当年一样潇洒。男主司徒冥:说风就是雨,也不管天上有没有云。女主洛颜:敢爱敢恨,也敢在爱时大胆地说不爱。喜欢的亲们记得收藏哦(~o~)~zZ推荐陌陌的完结现代文《流舞》一夜纠缠,躺在她身侧的不是别人,是刚刚成为她老公的男人。她痴痴地看着他的侧脸,陌生的俊逸霸气,让她快要忘了两个人的关系。季泽洛,你到底为什么要娶我?他娶她,不过是为了报复背叛他的挚爱;她嫁他,不过是心灰意冷时的肆意而为。这场婚姻,到底是谁的错?尹夏侬,他的妻子。这个可怕的小女人,本来以为娶了她就会有报复的快感,可是为什么她却让他欲罢不能,乱了阵脚?
  • 身价:社交的潜规则

    身价:社交的潜规则

    曾几何时,人们是按照阶级来界定身份的。当阶级成为一个历史的名词之后,“阶层”一词开始进入大家的视线。一时间,众多的专家学者为“富人、中产、穷人”的定义争执不休,我们这些日日为了生活奔忙的蚁民,更是搞不清自己的位置,拿不准努力的方向。
  • 妃常特工:王爷请负责

    妃常特工:王爷请负责

    她为他打下半壁江山,无数的忍让,却始终不敌他心爱女子的一滴眼泪当尘埃落定,他手一挥,她成了他的弃妃……再次相见,她在邻国国君的婚礼上,一曲清歌倾尽天下,已经开始……,阴冷的眸子闪烁着骇人的光泽,“你竟然敢,嫁给别人?”她微微一笑,绝美无双,“请问,你是谁?”他被打击的踉跄不稳,后退几步,忽而凛然上前抓住她的肩膀疯狂摇晃,“不准忘记我,不准,我曾经那么伤害你,报复我啊,报复我!”女子依旧微笑,星眸中平静无波,盛大的婚礼,他狠厉的握住她的手。其实他不知道,真正的报复,鲜艳的盖头,那盖头下的人,是谁?他是冷漠残暴的亲王,她是一缕不知情爱的幽魂。她一朝穿越,成为他的部下,他教她读书写字,武功心法,却教她,不要爱上任何一个人。可是她却飞蛾扑火般爱上他,甘愿为他所用。
  • 妈咪,投降吧

    妈咪,投降吧

    她是白氏集团的大总裁,精明干练,雷厉风行,在她面前,就算是男人也要自叹不如。他是裴氏的大少爷,揣着一副无害的面孔实则腹黑无比。他是裴家的小恶魔,一副天真可爱的样子,肚子里和他爹地一样黑,从见到她起就想着把她拐回家做妈咪!第一次见面,两父子搞砸了她的婚礼.第二次见面,小恶魔搞砸了她一单几百万的生意.第三次见面,两父子居然堂而皇之的住进了她的家里.出差回来,等着她的居然是一场盛大的婚礼;爸爸同意了,妈也同意了,小弟也同意了;可是她没有同意啊.老娘不出声,你们还真当我是软柿子是不是?渐渐的相处,两父子渐渐的住进她的心里,当她想要反抗的时候,那个大尾巴狼抱着小恶魔出现:“妈咪,你投降吧!”只是这样的幸福,她配拥有么?《内容一》绅士优雅的新郎牵着新娘的手,一步步走向那圣神的地方,突然,一个长得精致无比的小男孩从人群中蹿了出来:“妈咪!”一时之间,鸦雀无声。白诺柳眉一挑:她什么时候有了个儿子?为什么她不知道?小恶魔一把抱住她修长的腿,一把眼泪刷的流下来了:“妈咪!你为什么不要我?宝宝很乖的,宝宝以后再也不吃雪糕了,妈咪不能不要宝宝!”于是她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人群中,一个长相妖孽的男子看着这场闹剧,笑得人畜无害。他明明是装着一肚子黑水的主,却偏偏一脸无害的样子,一点一点攻城掠地,把她吞入腹中。他明明是个小恶魔,却偏偏装的一脸天真,誓要把这个妈咪骗回家!于是,在父子合谋之下,她这个堂堂大总裁栽了女强文,但带着小温馨,绝对不虐!女主强大冷清,身份神秘!男主貌似无害,实则腹黑,也很强大的哦!宝宝天真可爱,(这是假象)其实肚子里跟他爹地一样,一肚子黑水,最大的愿望就是帮爹地把妈咪拐回家!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腹黑老公,滚远点

    腹黑老公,滚远点

    一年前:她十五岁,干架晚归,意外救了个叔叔级别的帅男人,谁知第二日此人就人间蒸发了。她发誓,对于这种忘恩负义,不告而别的老男人,以后见一次灭一次!一年后:她十六岁,悍匪持枪行劫,意外击中了作为人质的父母,致使她成为孤儿,流落孤儿院。谁知第二日就被某高官收养,成了名不副实的千金大小姐!见面当日,她目瞪口呆,所谓监护人竟然就是被自己救过的老男人!“从今天起,这里就是你家,你可以叫我叔叔。”柔和的嗓音,平淡而公式化地宣告了彼此的关系。从此,她打乱了他的生活,他管束了她的言行,彼此剑拔弩张,搞得秦家别墅鸡飞狗跳!主要人物:陶小淘,恶女一枚,格斗高手,绝对的天才。性格叛逆、嚣张、跋扈,从初中到大学,做着我们曾经做过或是向往去做的事情。桃花运不断,总能招惹些让叔叔头疼的厉害角色。短期梦想:让老男人放弃监护权。长期梦想:拥有一艘海盗船,周游世界。突生梦想:打死不嫁老男人,尤其不做外交官叔叔的小娇妻!秦翼,Z国史上最年轻的外交部部长。外表温文尔雅,实则腹黑强大,绝非善类,当然身份不是表面上这么简单。短期目标:让小淘接受他的监护。长期目标:将小淘培养成21世纪最一流的人才。突生目标:把淘妻逮回来,让她安安心心做外交官的妻子!【片段一】反复发生的状况:“少爷,小姐又把您的未婚妻气走了!”“少爷,小姐又逃课了,班主任请您去趟学校!”“少爷,小姐又作弊了,教导主任请您抽空去把小姐领回来!”“少爷,小姐又打架了,校长请您去学校向被打的学生家长陪个礼!”“少爷,Y省省长大人说要和您商量一下他家儿子和小姐订婚的事!”她一次又一次制造问题,为的是看老男人暴跳如雷、放弃监护权的样子。可是,怪蜀黍的忍耐力强得惊人,永远都是那副没有火气的笑脸,让她第一次产生了挫败感。【片段二】考试谈条件:“小淘,后天期末考试了,功课复习了吗?”某男询问着正在看漫画的某女。“没空。”“哦,那算了,浪费了一张XX亲笔签名的限量版CD。”某男作势要将CD折断丢进垃圾篓。“等下!说条件吧。”某女出言阻止。“全校第一。”“好,我考全市第一,不过有附加条件!”某女嚣张地提出要求。“行,你说。”难得见她肯用功,某男一口答应了。结果,下一秒他后悔了。“我要XX到别墅为我单独开场演唱会!”…【片段三】宿醉清醒后:“靠,老古董!你没事跑我房间干嘛?”某女抓着被子坐起。
  •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全集)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全集)

    正午阳光新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赵丽颖、冯绍峰领衔主演,由金牌编剧曾璐、吴桐、张开宙执导,侯鸿亮任制片人的一部传奇古装剧。宅斗翘楚关心则乱,手把手传授:实用的古代生存指南。历经艰险,在好几次死里逃生之后,姚依依终于在顾府站稳脚跟,顾侯夫人的名声响彻内帷。
  • 王者重生(超龄人)

    王者重生(超龄人)

    七十年代一个普通年轻人,一次看似意外的车祸,让他的灵魂飘流到一个魔法世界,然而二十五年后这个年轻人从昏迷中苏醒,他又有怎样的故事发生呢?他是一个魔武双修的普通人,他有一个一直暗恋的女孩,可这一切一晃二十五年,还会一样吗?女人,事业,金钱,他怎么去寻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