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1600000005

第5章 佛教与禅(1)

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其中尤以佛教创立最早,经籍有8,000多部,教义体系最庞大,哲学意味最深邃,影响也最深广。恩格斯说:“人类到释迦牟尼佛时代,辩证思维才成熟。辩证法最初来源于佛教。”据粗略统计,当今全世界的佛教徒已超过6亿人,尤以中国人为最,而且成迅猛发展趋势。胡适先生曾说:“不懂佛学,就不懂中国文化。”

一、佛教的产生

什么是佛教?一般指释迦牟尼的言传身教。佛,是人格的最高标准。佛所说的经典、佛典,及其所昭示的义理规则,是一种道德教育。在印度,佛就是“觉”,即大彻大悟的觉解,“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中国佛教把“觉”解释为心灵的自我直觉。与生俱来的本体觉悟,称为“本觉”;在修养中得到的称为“始觉”。由“始觉”实现“本觉”,进入佛的境界,即可实现自我超越。说穿了,佛教就是在教育我们做一个人格高尚的人。视它为迷信,是大大的误解或无知。

佛教是在反对婆罗门教不平等的种姓制度的过程中创立起来的。婆罗门教是古印度(公元前3,000年上下)正统的居统治地位的宗教。它把所有的人分为四个种姓:婆罗门(僧侣或祭司),是当时社会知识的垄断者和精神生活的指导者,被誉为“人间之神”;武士和军人为“刹地利”,是世俗政权和王权的支柱;农民、手工业者、商人被称为“吠舍”,属当时社会生产者阶层;雇佣劳动者和奴隶被称为“首陀罗”。婆罗门是从“梵天”(好比上帝,万物由它创造)口中生出的,天生高贵;刹帝利从梵天肩上生出,低一等;吠舍从梵天膝上生出,再低一等;首陀罗从梵天脚上生出,地位最低。后来反对婆罗门教的“沙门”思潮(自由思想)纷纷出现,释迦牟尼在出家前,对96种外道都涉猎过,认为全非彻底了生脱死之法。

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族姓乔达摩,释迦为其种族名,牟尼是教徒们对他的尊称,即“圣人”,有如中国的孔子(两人几乎同一时代)被称为“孔圣人”。释迦牟尼大约生于公元前623年,卒于公元前543年,是尼泊尔(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净贩王的太子,母亲名摩耶,属刹帝利种姓。

成语“借花献佛”,一般人理解为献给佛祖释迦牟尼。恰恰相反,是他前世(善慧仙人)闻普光如来出世,觅花献佛,至普光佛所散五茎花,花于空中化为花台。普光佛授记善慧:将来成佛,号释迦牟尼。(载《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一)

传说临产的摩耶皇后回娘家途中,繁花盛开,婆罗门树枝垂到了她身边,她伸手握住端然而立,悉达多太子就从她右腋降生。他生下来就能说会走,向东西南北各走七步,然后一手指天,一手指地,高声说道:“天上地下,唯我独尊(唯有真理至上)。”他浑身金黄色,有32种异相,其父为他取名悉达多,意为奇异吉祥。占相师见了断然道:“如果出家,能证成佛果。”他从小接受婆罗门教育,有绝世的睿智,少年博识,遍寻远古哲人的遗教,十二三岁时已精通当时的各种学问及武艺。

17岁时父亲要他继承王位,娶邻国的王女耶输陀罗为妃,生一子(后随他出家)。他生性悲天悯人,观察到动物世界的弱肉强食,目睹印度战争的相互残杀,想寻求一个真正和平的途径。见有病、老死者最终成为白骨一堆,见托钵持杖的修道比丘怡然自得,十分羡慕。这些都促使他思考如何解脱世间痛苦。29岁时,他于十二月初八半夜偷偷出家去修道,以求得宇宙人生的真谛。

阿陀罗是他的第一位老师,他掌握了苦行术后,“离情去欲”,和树林中的苦行人一起,6年而不得解脱,就到尼连禅河洗身,接受林中牧女苏耶妲的乳糜供养。父亲劝阻他无效,只好在亲族中挑选侨陈如等5个弟子随他去波罗奈的鹿野苑中去苦修。他仍未找到解脱之道,放弃了苦行,独自到10里外的一棵毕钵罗树(后人称为菩提树,“菩提”意即对佛教真理的觉悟)下坐禅,铺上吉祥草,盘腿打坐,发誓“不证到无上正觉,终不起坐”。

七七四十九天后的十二月八日凌晨,明星出现时他豁然大悟:世间万事万物的存在都因一定条件而产生(因缘而起),只要条件发生变化,该事物将不复存在。由此而生彼谓之因,依此而成彼谓之缘。此生则彼生,此灭则彼灭。宇宙万物皆无自性,自己不能决定自己,依赖于某种因缘(条件转移),便是“空”。同样,人生在世不过于执著,生、老、病、死、苦等所有烦恼自然也就解脱了。这条“真理”就是后来佛教学说的基础理论——“缘起论”。从他修道过程来看,不太注重信仰、苦修,更重视“智慧”和觉悟。他“从老死逆推至无明”,大彻大悟,获得无上正等正觉,最终证成佛果。悉达多太子的诞生乃至出家成正觉,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释迦牟尼悟道成佛时已经35岁,后收徒传法,到鹿野苑去度化离他而去的侨陈如等5位弟子,初转法轮(首次说法),并开始建立教团。他的堂兄弟阿难陀提婆达多,异母弟难陀,儿子罗怙罗都随他出家。随后他又到印度北部、中部的恒河流域说法传教,就像孔子周游列国一样。摩揭托国王、拘萨罗国王都皈依拥护他。后来徒众越来越多,他便制定出家弟子集体生活的戒律,宣扬“四圣谛”、“十二因缘”等佛法。佛(释迦牟尼),梵语为“布达”;法(释迦牟尼宣扬的佛法),梵语为“达玛”;僧(以侨陈如为首的弟子),梵语为“僧伽”:三宝齐备。

他80岁时,自知寿命将终,在拘尸那迦城附近的一条河边洗了澡,在一处四方各有两棵婆罗树林中架上绳床,枕着右侧卧,安静地进入涅槃。据史书记载,释祖涅槃后众徒火焚尸体而不燃,“转作虔诚祈祷,尸中自出火焰焚烧,……得舍利”。舍利为周边八国分享,建塔供养。我国西安法门寺的佛指骨舍利,于唐宪宗时迎来供奉,以保国泰民安,消灾避祸,延年益寿。1986年在塔基下发现了4枚佛指舍利,震惊中外。

中国曾有四处接受舍利,其中三处下落不明,唯法门寺佛指骨独存。仅一枚是真身灵骨,另三枚为保护真骨而特制的影骨。有经书记载,史实可鉴,为世界佛教界所公认,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第九大奇迹”。

人生问题是佛教的出发点,其思想旨趣是求得个人解脱,发展为大乘佛教才注重“慈悲普度”。释迦牟尼是人不是神,是已故的先辈。《中阿含经》说:“如来世间生,世间长,出世间行,不著世间法。”他没有创造宇宙,不主宰万物,只是“解脱一切苦,济彼苦众生;安乐众生故,演说于正法”。他生前也反对人们把他当作神,只是后来的信徒们奉他为神。塑像供奉是展示他伟大的人格,有目共睹,以感化众生,不能当作天神,如同我国的孔子修有孔庙供奉。中国禅宗也认为“心外无佛”,“佛者,心清净是”。《六祖坛经》说:“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无佛心,何处求真佛。”

二、印度佛教的传入

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前2年),便有月支国(伊犁)口授《浮屠经》,由丝绸之路商队传入。正式传入始于东汉明帝永平年间(58-75)。明帝梦见金人项有日光,飞在殿前,问群臣为何神?道人傅毅说是天竺得道者,号曰佛。他就派人去西方求佛法。在月支国碰见印度僧人的佛经便用白马驮回,在洛阳建立了第一座寺院,命名为“白马寺”,名震中外。另一条路线是从海上,随着商人的船舶来到广州,从此遍布华夏。

两汉之际佛教开始传播,汉桓帝在宫中设华盖,以祀黄(帝)、老(老子)、浮屠,把佛混为神仙。东汉末年,佛经翻译增多。安(世高)译系统的小乘禅法,注重修炼精神,接近仙家。支(娄迦谶)译系统的大乘禅法,宣传性空的般若学,侧重实践,开创了大乘佛经的先河,如《道行般若经》,两者皆为质朴的直译。信奉佛教从宫廷始,是大乘佛教思想在中国的最初萌芽。

安系之禅学,即“安(吸气)般(呼气)守意(专注)”,不令心浮躁、散乱。所译《安般守意》中即有四禅:

同类推荐
  • 中观学概论

    中观学概论

    《唯识学概论》内容简介:《中观学概论》和《唯识学概论》两书的作者弘学居士,本名李英武,重庆南岸人氏。外祖母、母亲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弘学是我汉藏教理院同班同学正果法师的忠实弟子。1993年他写了《佛学概论》,我专门为他写了序,并希望他能“写出中、高两级佛学院校学生阅读的佛学书籍,并作为各级佛学院校的教材或参考资料”。
  • 读佛即是拜佛:六祖慧能传

    读佛即是拜佛:六祖慧能传

    六祖慧能的一生,既是一个充满奇遇与追杀的故事,也是一场演绎人性与佛性的智慧之旅。
  • 漫画跟梁漱溟学儒

    漫画跟梁漱溟学儒

    本书通过通俗的文字和200多幅漫画和插图, 介绍了梁漱溟对传统儒家文化的体认和研究, 兼及其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人生实践, 是一部引导读者了解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并启发读者思考人生问题的入门读物。
  • 做才是得到

    做才是得到

    现在,许多人常抱怨生活太苦,想尽各种方法寻求解脱之道。实际上,就算有人告诉了你苦的真相,以及改变逆境、离苦得乐的究竟智慧和方法,但你不相信,就是不去做,最后还是只有在人生中高一脚、低一脚地跋涉,从一种苦陷到别一种苦中,对快乐只有望洋兴叹。本书开示我们:唯有敬畏因果、感恩无常,依靠佛法的殊胜加持,方能挣脱逆境,不怕苦、不怕死,享受人间各种福报利益。如此,人生不同年龄段的所谓“难关”,也只不过是通往解脱的阶梯而已。
  • 六祖讲《金刚经》

    六祖讲《金刚经》

    《六祖讲金刚经》所录文本,以日本《卍续藏经》本(第二十四册)为底本,参照《禅宗全书》第二十三册所收《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五家解》(日本花园大学藏本)校勘。在此基础上,增加“六祖略传”与“现代注释”两部分白话。《六祖讲金刚经》一书,力求通俗易懂,加入大量《坛经》的禅故事,使其成为目前最权威的解读《金刚经》读本。
热门推荐
  • 外科临床处方手册(第3版)

    外科临床处方手册(第3版)

    《外科临床处方手册(第3版)》是在前面两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外科临床处方手册(第3版)》包括大外科各专科的常见疾病,有些疾病因病情、类型不同而处理不同则分别介绍。每一疾病均从“诊断要点、治疗程序、处方、警示”四大方面进行阐述。“治疗程序”集中体现了治病的理念,表述了治病的步骤和重点。“处方”是该书的重中之重,以临床应用的正规模式开列,既有药物的剂量、用法、疗程,而且还明确了用药的先后顺序,什么情况下该换药,什么情况下该减药,什么情况下要改变用药方法,如何联合用药等都一一作了交代。
  • 重生热雪绯腾

    重生热雪绯腾

    王雪双眼微弯:摸小手,三阶丹药一枚!宗苍龙:…王雪笑的很甜:香一个,三阶丹药一瓶!宗苍龙:…王雪色眯眯:亲小嘴,四阶丹药一枚!宗苍龙:…眼见宗苍龙沉默,王雪一时急了,激动的大声吼道:双修!丹药管够!宗苍龙这回有反应了,他的脸红了,转过身向后转,然后,头也不回的跑了!王雪大怒:还敢跑!你给我等着!…………王雪:重生假的?宗苍龙双眼微弯:恩!王雪:穿越也是假的?宗苍龙笑的很甜:恩!王雪:什么是真的?宗苍龙色眯眯:你猜!眼见宗苍龙这样,王雪一时急了,激动的大声吼道:宗苍龙,你怎么不去死!宗苍龙这回有反应了,他拉起王雪,催动法术准备和王雪好好“聊聊”。王雪大怒:放开我,你这个骗子!流氓!变态!放开我!
  • 诗神远游:中国如何改变了美国现代诗

    诗神远游:中国如何改变了美国现代诗

    《诗神远游:中国如何改变了美国现代诗》作者在二十年来的教学研究中,不断收集材料,全力重写,把考察时段上溯十九世纪,下及当代,细绘出“未来—变化—变后之变”三阶段大场面,并且以这个大规模考察作背景,作出令人信服的分析:中国的诗学,哲学,宗教,是美国诗现代转型过程中的关键影响。
  • 人生哲理枕边书

    人生哲理枕边书

    生活是自己创造的。每个人都会时常面临来自生活、工作和社会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的处世方法、工作态度、努力程度、思维方式和心态信念等等决定了我们一生的成败。不论干什么,我们都希望自己能够成功,都试图尽量避免失败或走弯路。《人生哲理枕边书(经典珍藏版)》正是你成功奔向自己理想、轻松而潇洒地生活的一盏明灯。
  • 给自己的情书

    给自己的情书

    我的世界,你不在乎;你的世界,我被驱逐。我真的喜欢你,闭上眼,以为我能忘记,但流下的眼泪,终没有骗到自己。只有将这样的感触,写一封情书,给自己祝福。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世界上下五千年全知道

    世界上下五千年全知道

    以古国文明、社会变迁、战争风云、科学进步,民族革兴、工业发展等事件为多姿多彩的枝叶,使读者们在紧张的学习和工作之余,本书以世界历史为主干,既读了历史,又长了知识,更开了眼界。如果说一个民族的历史像一条千丝万缕拧成的线,世界史则更像一幅由不同画面构成的巨幅长卷,它们自成一体,又相互关联。在这幅画卷上我们可以看到,人类文明的创造史事实就是时间与空间的革命,当人类登上月球不再是梦想,当踏上宇宙已成为现实,当先进的交通工具将人们之间的距离缩得越来越短,当人类生存的环境及未来命运联系得越来越紧密时,地球变成了一个“村庄”,作为村民的我们每一个人,了解世界历史和世界历史大事就是在了解我们的身世
  •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寓言故事之二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寓言故事之二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寓言故事”汇集了众多的寓言故事,文笔简练、故事耐看,使读者在增长知识的基础上、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 魅力经济学

    魅力经济学

    经济学是简单的,一杯咖啡、一辆汽车就可以解释它。经济学是迷人的,它的理论充满智慧,也不乏诗意的想象。经济学是体贴的,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形影不离。经济学是实用的,从柴米油盐到经营管理无所不包。经济学是精彩的,从温莎公爵的旷世恋情到惊心动魄的货币战争。
  • 神秘空城生死考验:天机

    神秘空城生死考验:天机

    一个十九人旅游团在泰国旅游时,误入一座群山环绕的城市。种种迹象表明,这是一个华人社会,一座城市应有的银行、邮局、商店、警局、医院一应俱全,然而,整座城市却空无一人!城市为何空无一人?主人公的命运将如何开始?旅行团为何会误入歧途?他们会发现什么遭遇什么?下一个牺牲者又将是谁?无数巨大的悬疑交织在一起,不到最后一刻无法解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