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1600000015

第15章 勇于自我革新的禅

自佛教传入中国,到了唐代教派林立,独有禅宗勇于自我革新,顺应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成为一枝独秀,跨出国门,蜚声世界。

禅宗一门,为我国佛教之一革新派,旨在传佛心印,皆令自求、自行、自解、自悟,自心是佛,彻悟自心是圣。禅宗的“禅”,是一种人生体验和主观意境,经过了革命性变革。它是中国特定历史的产物,是对佛教包括自身渐次全面革新,具有社会运动性质。

革新,意味着对旧事物的革除,革故鼎新,由量变到质变。重大变革,使事物从旧质到新质产生飞跃。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全在于他的自我革新精神。他不愿当统治者,去学习各种思想流派,寻师访道。得道后又离经叛道,另立“缘起论”,认为万物都处在因果链中,互为条件,具有辩证观点,且有无神论倾向。他构成了自己的学说体系,很受大众欢迎。禅定就源于释迦牟尼,他将种种禅法梳理,进行“扬弃”,即革新。他放弃了师事婆罗门教的六年苦修,自己去尼连河畔菩提树下修行坐禅,达到彻悟,证得无上正觉。弃旧革新,他开创的佛教为依禅出教。勇于革新自己的人,才有光明人生,不朽之伟业。

革新,是事物自我发展进程中的必然要求。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事物就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那些不适应事物发展要求,约束、阻碍定会被冲破、打倒、推翻,为新生所替代。禅学运动是革命的,是反印度禅,打倒印度原始佛教的一种革命。中国禅从公元7—11世纪,摒弃了旧的繁杂修习方式,只从智慧方面求其大彻大悟,解放、改造,创立了自己的禅宗。从奴仆地位站起来,外在的佛和佛法被推倒,自立主张,把自己看作与佛平等。认为成佛之道全在自己心中,“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反对耽于名相的“革新”精神,接近平民,颇能取得人们信仰,贡献非常巨大。

《坛经》的特点之一,是它的革命化。“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是对经典的极大反叛。反对从外表形式去崇拜佛陀,是认识上的一大革命。把皈依重心转向“自心、自性”,重视现实人生之心性修养,在家出家皆可参禅,拓展出了最大修行空间,独具一格。

要革新,首先要打破禁锢的精神枷锁,把自己从烦恼中,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佛经繁杂,文辞琐碎,义旨晦涩暗昧。中国僧徒最初越讲越难懂,注释越多越臃肿,学人越学越迷糊,使人头脑僵化,束缚手脚。禅宗摆脱了文字经教的桎梏,绝不因循守旧,大胆扬弃,尤为简易。鄙弃奴仆面目,自立宗旨,把人们引向现实人生中实现超越现实的目的,境界一新,故为之风靡。佛教在中国的一个重大变化是:既讲出世又讲入世,并将二者统一起来。六祖革命的根本特点,不仅仅在于“即心即佛”,而在于把传统佛教的“真心”变成当前之人心。慧能力主顿悟,不假外力,是一创举。他认为佛性本具足,自心是佛,不把佛祖视为威严神圣,受各阶层欢迎。顿悟成佛构建了中国佛教思想体系特色,是中国佛教史上实质性重大变革。禅宗展示出宏阔目标,到后来走出国门,遍布世界。

毛泽东说:“慧能主张佛性人人皆有,创顿悟成佛说。一方面使繁琐的佛教简易化,一方面使印度传入的佛教中国化。他否定传统偶像和陈规,勇于创新,使这符合中国国情,把佛陀和佛法从虚无缥缈的上天拉回到人民群众中。他缔造了经得起历史考验的社会各界欢迎的中国禅。”

随着时代的推移,中国禅宗在革新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以矫健的步伐不断迈上新台阶,为世人所称颂,显示出无限生机。

戒律,是释迦牟尼为规范僧众集体生活,修炼身心性命所制定,多有不符本国国情。晋·道安法师是第一位依律而订僧制的,“师徒数百,斋耕不倦”,“天下寺舍,遂则而从之”。北魏文帝还制订了《僧制》47条,开拓了寺院规范立法权,有了适合自身情形的规章制度。禅宗提出“无相戒”,以自性为中心,皈依自性三宝,化他律为自律。“革律为禅”,是六祖独创,禅宗独有的戒规。

据《高僧传》载:魏晋时期的沙门,依师为姓。道安以为,大师之本,莫尊释迦,改为释姓,僧尼逐渐采用,沿袭至今。僧人进宫,袒露右肩,不以为善,后魏之时改穿褊衫,到了隋唐时期大为流行。印度、泰国僧人至今不事劳动,托钵化斋,靠大众施舍生存。禅宗更为重视自力更生,改革寺院与社会结合,农禅并重,僧徒靠劳作过日。唐代中期,怀海制订出《百丈清规》:“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他自己身体力行,带头参加劳动。

禅定方面,在印度“定”是基础,慧才是目的。《坛经》中则说:“定慧一体,定是慧之体,慧是定之用。”由单一的静坐,扩大到行、住、坐、卧皆可入禅,把程序森严的印度禅法一棍打倒,彻底推翻。把“证”改为“悟”,把禅对“证”的追求,改为对“悟”的追求;将“心性”归结为“觉”(即悟);将人生体验和主观意境凝结为禅,用以指导生活;强调自性自度,自修心自养生。

中国古代各种思想潮流,皆重孝道,儒家的“三纲五常”是孝道的延展。为要适合中国民情,禅宗要以“孝道”来获取声誉,对印度佛教进行大力改造。将《盂兰盆经》中,释迦弟子目连入地狱,救拔饿鬼之身的母亲的故事大肆宣扬,在民间努力营造孝道之气氛。“父母也者,形生之本也”,“不忠、不义、不孝、不智,非佛弟子”。宋代著名禅师契嵩著有《孝论》,说“圣人之善,以孝为先”。“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讲孝、行孝,构成中国佛教一大特色。这对和谐家庭,和谐社会,起到莫大作用。于当今,仍须大力倡导。我们的海外华人,在孝道方面令人钦慕。

禅宗在方法上,主张让学人产生疑情,由自己去想;不说破,自己从中去体悟;做出暗示,让自己去思虑、醒悟;打破教条,即境示人,撇开正面论证,越过正常逻辑思维,直探生活和思想本身的矛盾。“自性迷即众生,自性悟即佛。”于学人,这种方法的革新,施教者皆可借鉴。

禅宗既汲取佛典、经教中的“文学”精髓,又摆脱其束缚,以革新精神与传统文化相融合。尤以禅诗、禅画、佛乐最为典型,广为流传,超越了时空,将国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向了一个新高度。至今选入课本的《嗅梅》(唐·女尼无尽藏)一诗:“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寓意道在自心,不假外求。又如著名居士王维《鹿柴》一诗:“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他充分表达了“空”与“寂”的禅意和禅境。禅文化,吸引了不少海外求学之士,传播世界。

禅的另一功绩是对自然美的发现,开拓了自身对自然的欣赏和感受。青原惟信禅师说,未曾体验“空”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体会到“空”后“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把自己投入到山的怀抱时,“山,才真正是山”。大自然直接提供的境界,使禅的观念延伸到了自然界,成为禅者们的另一种追求。如谢灵运的“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陶渊明、白居易、王维、苏轼等等居士和大诗人,以及高僧大德们在禅诗中都体现出了这一点。比如宋代高僧契嵩的《书南山六合寺》:“青葱玉树接溪岑,台阁凌虚地布金。行到白云重叠处,水声松韵淡人心。”淡化世间名利,向自然人生回归,天人合一,正视环保,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发生了又一重大转变。当今勃兴的旅游热,就是由观光升华到一种精神境界,去欣赏自然美。是否领悟到禅境、禅意,全在于学养和内心。

总之,中国人的人生观、价值观、自然观、审美观,或多或少皆受禅宗影响。

现当代的中国佛教,90%以上为禅宗派脉,革新的着力点是从殿堂走向人间。《坛经》有云:“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释迦牟尼就是在人间成佛的,学佛就是学习他的遗教,升华自己,做个品格高尚的人,在平常生活中就可成佛。

中国佛教继承了印度佛教的根本精神,有着“普度众生,自觉觉他”的人生观;融合了传统文化思想习俗,有着“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道德观。印度佛教肯定人生是痛苦的,回避了造成痛苦的社会根源。人间佛教的主要之处,在于以社会人生为本位,关注社会现实,关注人类生活质量改善和道德水准的提高,实现开放。经太虚大师、印顺大师、星云大师及赵朴初居士等大力倡导与实践,日益深入人心。

太虚大师17岁出家,于民国年间率先提出人间佛教。他力主精简典籍传授,取其精华为己用,在继承基础上有所创新。以佛化道德规范在家信众,净化人生,影响到民间,达到改善社会、政治、风俗的目的。他办学院,派弟子到国外留学,培养革新的种子撒向全国。

中国正处在现代化进程中,面对西方科技文化的涌入,在市场经济情况下,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巨大变化,有所倾斜。某些寺院对新出家的把关不严,部分僧侣素质不高,败坏佛门声誉。应当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加强自身建设。早先的寺僧多处于封闭的状态,近些年对外交流很频繁,日本、美国、韩国、新加坡等国,皆有僧团来华相互切磋。我们也常派僧团到国外,如日本、印度、泰国、缅甸、东南亚等地。

勇于自我革新的中国禅宗,得到长足发展,有其内在因素,也与历代帝王器重分不开。“不依国主,佛法难立。”在物质文明越来越丰富的今天,人们的精神相对空虚,对未来自己预测不了。此种冲击、压力,让人们感到身心疲惫,深深地呼唤着禅,所以在全世界形成了禅学热。那么如何面对,把中国禅宗再推进一步,成了新课题。免不了重大革新,应以开放眼光,撒播人间,面对国人,面对世界。

同类推荐
  • 佛家经典智慧故事

    佛家经典智慧故事

    点亮自己的心灯,擦亮迷失的双眼,寻找到内心的安宁,浸润一颗善心而获取生活的幸福。本书从卷帙浩繁的佛经中,精选出多个富含哲理与智慧,充满幽默与诙谐的故事加以独到梳理,并结合现实生活给予精练评析,以阐释佛的博大与精深。
  • 苦才是人生:索达吉堪布教你守住

    苦才是人生:索达吉堪布教你守住

    生本来就是活也苦,死也苦,有钱没钱都痛苦,但很多人就不明白这一点,遇到一点违缘就怨天尤人:“老天太不公平了!为什么我这么倒霉,所有的不幸全落到了我的头上?”却不知轮回的本性即是如此。《苦才是人生:索达吉堪布教你守住》是一本帮我们解脱生老病死之苦的珍宝之书,里面讲了很多藏传佛教中解决各种痛苦的不同方法,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经常串习,所有困难都会迎刃而解,消除痛苦轻而易举。无论是事业、家庭、爱情,全都变得一帆风顺。把它请回家,就好像与佛陀朝夕相处,一呼一吸都得到了加持,不仅今生拥有不可思议的好运,而且后世也会得到一份幸福的保险。
  • 拈花笑佛

    拈花笑佛

    本书是国学大师梁启超先生的佛学巨著,梁启超的一生与佛学有着不解之缘。
  • 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佛教的传入与传播》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佛教史相关历史知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佛教的传入与传播》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比较研究

    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比较研究

    本书首次系统地对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进行比较研究和当代审视。作者根据比较宗教学、生态伦理学、深层生态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探讨了道教与基督教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伦理道德规范及其实践活动。道教和基督教的生态思想以其神学为基础。本书梳理了不同历史时期道教与基督教的生态思想,重点比较了道教与基督教的生态神学思想、自然生态思想、社会生态思想及环境保护实践,剖析了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的现代价值,并对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异同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比较研究,旨在求同存异,探讨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精神实质的一致,看到某种更深层的价值相通。
热门推荐
  • 人情世故一本通

    人情世故一本通

    《人情世故一本通》内容简介:有的人,也许满腹经纶,才华横溢,却不得人缘,屡遭人忌;有的人,也许刚正不阿,品德高尚,却常遭暗算;有的人,也许勤奋努力,满腔热忱,。却不被赏识,郁郁终生…… 你可以说,他们对为人处世缺乏了解;也可以说,他们在办事求人方面缺乏手段;还可以说,他们的人生经营得很失败。其实,这一切的一切,都源于他们不懂人情世故。不通人情世故的人是不成熟的人,这种人不但在社会上吃不开、行不通、玩不转,而且还会时时受掣肘,处处碰霉头。即便是那些有着一技之长的人,如果不通达人情世故,最终也将难成其事。
  • 索爱:轩少的小邪妻

    索爱:轩少的小邪妻

    当爱情来的时候,他却失之交臂。当爱情远走的时候,他却只能孤独的看着她幸福。她说:“曾经,我是多么的深爱你!”如今,她挽着他人的胳膊,笑意盎然的离去,如同那一阵夏风,带着了他的情,他的心。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世界上的恐怖袭击(世界军事之旅)

    世界上的恐怖袭击(世界军事之旅)

    青少年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他们不仅对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有着浓厚的兴趣,也对军事科学充满了强烈的好奇。真实地展现人类军事活动,也许我们无法成为一场军事变革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但我们可以把军事百科作为模拟战场。本丛书从不同角度阐述军事的相关知识。
  • 爱妃是只九尾猫

    爱妃是只九尾猫

    “喂,喂,我是猫,是猫!”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佛眼观处世

    佛眼观处世

    佛法是一种使人在日常生活中摆脱痛苦的智慧。它不是战场上的金戈铁马、运筹帷幄;也不是情场上的你侬我侬、缠绵悱恻;更不是官场上的升降沉浮,勾心斗角,它就是一种生活智慧。它教我们怎么在日常生活中,在行住坐卧、柴米油盐中,获得一种任运自由的心境。佛说“境由心生”,幸福与不幸,快乐与不快,欢喜与忧愁都是一种主观心态。一颗乐观的心,一颗坚毅的心,一颗健康的心是不会被生活中的任何风雨所折服的,自己的心才是人生的快乐之源。可是,现代人“合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托钵效贫儿”,像乞丐一样挨家挨户讨饭,却不知道自己家里就有无穷无尽的宝藏。意思是说现代人在精神生活上四处追寻快乐,却不知道应该在自己的“心”上下功夫。
  • 武临九霄

    武临九霄

    他父亲在九十大寿时被黑衣人袭杀,他是家族公认的废柴,寄居篱下。意外地从白玉中获得修炼之法,更有神秘的系统傍身,特殊的际遇,让曾经的废物少年踩着敌人的累累白骨,一步一步踏上巅峰。
  • 酒桶中的女尸

    酒桶中的女尸

    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码头上,葡萄酒桶正被四个一组卸下船。忽然,一组酒桶坠地受损,人们惊奇地发现,一只破损的裂缝处渗出的不是酒,而是一枚枚金币。继续检查这只木桶,一条女性的手臂赫然显露出来,纤细的手指上戴着一枚闪闪发光的戒指……警官闻讯急匆匆赶到现场,但酒桶却神奇般不翼而飞。正当众人感到一筹莫展之际,一封署名“XX代笔”的信从天而降,声明桶子的主人是一位有口皆碑的年轻画家菲利克斯,让人们如坠五里雾中。酒桶中的女尸与画家有关吗?他是凶手还是被人陷害?一场精心构建的巨大阴谋就此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