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1600000011

第11章 参禅无秘诀只要生死切(2)

无论当今的科学怎么发达,人还是必须面对生死,而且从事的大部分工作都是为了解决人的生死问题。医生的工作全是为了人的生,殡仪馆工作人员全是解决人的死。从个体生命视角来考察,死亡意味生命结束。“气聚则为生,气散则为死”,“生之来不能却,其去不能止”,“死生亦大矣,不得与之变”。(庄子)生死皆有自然规律,不可抗拒。“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婴儿自己要呱呱坠地;气绝身亡,呼天嚎地莫之能止。19世纪德国大哲学家费尔巴哈说:“世上若没有死,就不会有宗教。”

释迦牟尼在思考人生时,夜间坐在金刚坐(割草童子在菩提树下铺的草垫,称吉祥草)上,透视了前生经验,又思考众生的生死,就是以死倒推,三更时分降伏了欲求,斩断烦恼之根,黎明之际终于揭破了宇宙万物的真面目,成为大觉世尊。他在世的最后日子,召集1,000多位门徒讲:“弟子们!永远不要忘记生命之源同时又是死亡之根,让你们的意识里贯穿这个真理吧。”

从哲学观点讲,生与死都是一种生命现象,生和死相反相存,既相对立又相统一。没有生就没有死,没有死无所谓生;只生不死不行,只死不生也不行。生生死死都属于自然规律,是抗拒不了的。生的生死的死,人类才得以繁衍,社会才得以发展,这是指人的个体生命而言。个体生命是有限的,人类的发展是无限的,是唯物辩证法中有限与无限的关系。

恩格斯说:“不把死亡看作生命的重要因素,不了解生命的否定实质上包含在生命自生之中的生理学,已经不被认为是科学的了。因此生命总是和它必然的结果即死亡相关联起来而被思考的。生的辩证法无非就是这样。”“生就意味着死。”(《自然辩证法》)

有一佛典这样讲:一员外生了贵子,亲朋四邻都去恭喜朝贺,喜笑颜开。唯独一僧人近前哭泣着对员外说:“我悲伤的是世上又多了一个死人!”

从个体生命视角去观察,“死亡是早已规定了人生的最后一道程序”,意味生命结束。由“死”观生,更加爱惜生命,善待此生,只有悟透了“死”,从“死”的视角去观察,一个人才能更好地生活下去,去养生保健,希望活得长久一些,最终达到生死相安的人生最佳境界。唐代活了100多岁的诗僧寒山作诗道:“欲识生死譬,且将冰水比。水结即成冰,冰消返成水。已死必应生,出生还复死。冰水不相伤,生死还双美。”

凡夫生死不由己,通过修持解脱的人对生死却能够自己把握。高僧们有预知死亡时间的,心舌不坏的,肉身不腐的,骨现佛像的。成就更高的可以自己知道死亡时间,坐脱立亡,或用三昧真火自焚,或虹化而去(死时天空出现虹光,彩云),或神游——人的灵魂离体出走。

如地藏(韩国人来唐),公元728年忽召门徒告别,肉身跌坐石函(洞)中,三年颜面如生,后移入塔中,常见圆光如火,至今犹在九华山百岁宫肉身殿。海玉和尚126岁归西,现在供养的肉身是“文革”中埋于地下,1997年10月挖出,肉身完好如初,才在肉身外面涂成金身。

在医学科技快速发展、福利日益改善的今天,人们对生、老、病三种苦处,没有先前那么担忧,独有“死亡”构成最难解决的问题。涉及心理(畏惧死亡)、精神(死亡的解脱),实存(死亡的态度)三大层次。死,是人生的底线,一律平等。可是人们对于无一幸免的死,有一种本能的畏惧感。如何面对生死,世人总想从佛教中得到答案。禅者虽有生死,却在生死中得到解脱,坦然面对。唐末五代禅师玄泰感到自己即将归西,作一偈曰:

今年六十五,四大将离主。

其道自玄玄,个中无佛祖。

不用剃须,不有澡浴。

一堆猛火,千足万足。

佛教的修炼,是一种特殊的身心苦炼,或者说是长年累月坚持的气功修炼。从心理入手,让生理也发生变化。毫不懈怠,病因病症有可能除掉,全身会发生质变,死后肉体不腐,功夫高深的可以掌握灵魂去向。六祖慧能圆寂前弟子哭泣,他预告说:“若忧吾不知去处,不知去处不预报于汝。汝等悲泣,盖不知吾去处……法性本无生灭去来。”这在佛门,从古到今事例多多,能预知时至,肉身不腐,火化后有舍利子层出不穷。也许这也是人们崇信佛教,不以为是迷信,而是现实生活中的事实,有着割舍不断的情怀。

《天日中峰和尚广录·示海印居士》有言:“三世佛,历代祖,种种建立,种种发挥,必欲破除众生生死情妄而后已。”所以说,“生死一大事,乃是参禅学道之喉襟,成佛作祖之管辖”。由于内在的生命希望无限存在(不死),外在不可抗御的力量无时无刻不构成对生的威胁,于是产生了不死与死的矛盾,成为死的苦。我们讲的是正常死亡。至于伤天害理,去整人害人,荒淫无耻,为非作歹,多行不义,被人们责骂为不得好死,活该!另类死亡,归属因果报应。

从人生两个端点来看,出生时一无所有,死去时两手空空,应当有超脱的生死观,即不畏死。已故中国佛协会长赵朴初临终前写有一诗偈:

生固欣然,死亦无憾。

花落还开,水流不断。

我等何有,谁与安息。

明月清风,不劳寻觅。

生死一如。古代庄子认为:生死都不过是与天地为一,活着的时候不为死发愁,死时不必贪生,顺应自然,生死相安。生死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我们只能在生前奋斗,多做有益于人民的事,生得有意义,死得有价值。佛教哲学强调的是人的精神,“超越死亡,让有限生命进入到无限的精神世界,获得永恒”。历代禅僧们为超越生死,以无休止的追求,来消解个体生命的有限,达成无限苍穹般的终极存在。道家讲“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道德经》)。老子说的是:置生死于度外的人,比过分重视个人生命的人高明。儒家的孟子也说:“生于我所欲也,义于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李清照有词云:“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从超越生死本义的层面上看,儒、道、佛相当一致。

“妄心无处即菩提,生死涅槃本平等。”(《真心直说》)禅所强调的是精神提升与心灵超越。坦然超脱地对待生与死,不怕死,把死看成一种人生圆满的境界,固然是常人难以企及的,但我们应该向此看齐。

三、生老病死源于“五蕴”的执著

无论科学多么发达,人们必须面对生、老、病、死的事实。佛陀就是为了寻求解脱世人的生、老、病、死诸苦以及生命现象的无常而出家悟道的。

佛教哲学将世界分为两个方面:一为色法(物质),二为“名法”,又称心法(意识),唯物主义观点完全与之一致。心法又分为四个部分:受、想、行、识。“色法”加上四种“心法”,五种组合即是“五蕴”。每个人的身体都由“五蕴”构成,身体疲劳容易消除,心灵上的压迫难于排除。每天劳碌只为了金钱与物欲和家人,关心自己身体也只在外在的衣食住行的享受,保养外在。“五蕴”说明了人生及宇宙的一切现象。

受——人的感受:某种情况下苦不堪言,陷入嗔恨;某种情况下乐以忘忧,陷入贪爱;某种情况下不苦也不乐,陷入痴。人们的感觉部分都在苦中受煎熬。有的为了达到“受”,以身试法,所以人不应该成为“受”的奴隶。

想——有着良好的感觉,辨别和认识,能思考,记忆。这也是因缘相合,并非是“自我”功能,失去则灵魂全无。

行——由外引起的一种思想活动、心思,表现出人的善与恶,更能执取为“我”。

识——识别,眼、耳、鼻、舌、身、意,有着知觉的意识部分,碰触外境时由人的心去执行。

以上任何一蕴为“自我”,都会燃烧起想要、想有的欲望,去行动,非法占有。小至偷盗拿摸,大至发生世界大战。一次我在荧屏上见一个人说,现实中只有两种主义:就是你打我的主义(意),我打你的主义(意)。这是一种何等自私自利的占有欲!

感觉有“我”或“我的”,是每个人生存下去的本能,与生俱来。万物本来没有“自我”,由于社会环境的灌输,自私自利随之而生,而且越加膨胀,滋养自己的爱欲,就产生我执取。执取会使人产生很多层次的痛苦。当自己能看清世界真面目,拔出妄执,就不会对一切事物发生贪爱。生命的意义在于促进精神的升华,即人格的提升。

佛家认为,人的贪爱是低层次的,若能如实看透,就能达到心不执著,也就脱俗。其中“受蕴”有着津津有味、令人好感的魅力,使众生最为执著。能看透“受”,也就能控制“受”,超越“受”。克服“五蕴”的方法是培育智慧,拔除妄执这个根源。一旦看清了真相,厌倦离欲,就不再苦恼。

佛法要使我们了解苦,不是被动地去接受苦,而是要了解产生痛苦的前因后果,从而离苦得乐。释迦牟尼最初的动因,就是想解决人生中生、老、病、死四种苦楚,了脱生死。以有限的生命憧憬着无限的生命,获得不生不灭的生命,不会如凡人们所说“死了就了”。《大涅槃经》云:“涅云不生,槃云不死,不生不灭为涅槃。”这便是禅的境界,也是法界众生精心修持,最后能证入心行处灭,言语道断,究竟圆满的境界。

梁启超说:“佛教是自信而非迷信,是积极而非消极,是入世而非出世,是兼容而非独善。”人们习禅,乐于自我净化、提升、解脱自己身心的痛苦,是追求有个好的归宿。宋朝德普禅师天赋豪纵,幼年出家,18岁受具足戒,升堂说法无人敢与他辩难。宋哲宗年间,他对弟子们说:“诸方尊宿死时,丛林必祭,我以为这是徒然虚设。因为人死后是否吃到,谁能知晓。我若是死,你们应当在我死之前先祭,现在可以办祭了。”

从此他端坐其上,弟子们上香、上食,诵读祭文;信徒们也依次来悼祭、上供养。共40多天,到第二年正月初一才向他祭完。当日大雪纷飞,德普禅师召集弟子们说:“明日雪霁便行。”第二天大雪飘飞停止,德普禅师焚香盘坐,怡然化去。

同类推荐
  • 一本书读懂星云大师

    一本书读懂星云大师

    无论你是否信佛,这本书都是让你心灵安静的一滴甘露。对于社会中的人来说,即便生命无常、一切皆空是真理,也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按这样的真理去生活。世俗红尘依然是绝大多数人不可能离开的地方。所以,星云大师提倡“人间佛教”——以出世胸怀做入世事业。星云大师乃方外之人,全无私心杂念,所以对世事看得透彻,将佛教义理生活化,本书对于大师的人生观、财富观、爱情婚姻、家庭教育、人际交往、成功励志等诸方面进行阐释。不可否认的是大师的作品很多,对于很多读者来说可能存在选择上的疑惑,本书是将星云大师对于生活中最常见问题的指点做出归纳,在一个个小故事中,让你恍然开释,一切都为了让你的心灵得到安宁和舒适。
  • 圣经旧约的故事:出埃及记羊皮书

    圣经旧约的故事:出埃及记羊皮书

    本书将《上帝创造世界》、《伊甸园》、《偷吃禁果》等流传数千年的圣经故事,用简明通俗的现代语言重新诠释,展现圣经故事的精髓。
  • 六祖讲《金刚经》

    六祖讲《金刚经》

    《六祖讲金刚经》所录文本,以日本《卍续藏经》本(第二十四册)为底本,参照《禅宗全书》第二十三册所收《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五家解》(日本花园大学藏本)校勘。在此基础上,增加“六祖略传”与“现代注释”两部分白话。《六祖讲金刚经》一书,力求通俗易懂,加入大量《坛经》的禅故事,使其成为目前最权威的解读《金刚经》读本。
  • 佛养心道养性: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佛养心道养性: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本书以佛教关于出世与入世的思想精髓为核心,融合了道教和儒家的思想,阐明了什么是“出世与入世”,全方位解析了“该怎样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共分八篇,分别是:在出世中入世,在入世中出世;出世是佛法,入世是世法;出世在度己,入世在度人;以无为之心出世,以有为之心入世;以禅心出世,以分别心入世;以出世无我之心,行入世利他之事;以出世之心境,过入世之生活;以出世之心低调做人,以入世之心高调做事。
  • 佛眼观生死

    佛眼观生死

    人活在这个世上,最关心的事情莫过于生死。人从哪里来,又将往哪里去,这是一个相当具有诱惑力,但是又常常被人避忌的课题。佛教利用其精妙的“缘生观”为我们解读了生命的密码——“一切有情,因缘生成;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生无常,不必执着;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珍惜眼前,活在当下;父母是佛,提早尽孝;生命是宝,务必珍惜;众生平等,慈悲为怀;把握自己,把握人生;临终关怀,直面死亡:涅槃境界,得大自在。”只要参透了这些道理,就可以自在地活在世上,不悔地走完人生旅程。本书从佛教经典的阐述、佛学大师的讲话和专著,以及佛学界人士的研究中,精心挑选了百余篇关于生死问题的章节,分门别类,集合成书,教化大众。
热门推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再婚难逃

    再婚难逃

    如果你发现老公外遇,你会怎么做?答曰:三条腿的蛤蟆难找,两条腿的男人可遍地都是!必须离!离了再找一个好男人!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气质改变人生

    气质改变人生

    气质,可谓是现代人最关心的话题之一,然而,气质又是如此的令人难以琢磨,究竟什么样的气质是最好的?具有什么样的气质才会获得成功呢?尽管我们常常会向自己提出种种疑问,但却始终不能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其实,气质并没有好坏之分,只要在认识了自身气质的基础之上,采取适宜的方法善用气质就一定会获得成功的。 本书将在清晰的阐述气质的同时,教会读者如何去分析自己的气质特点和判断气质的类型,并针对不同的特点和类型,使读者得到有效的善用自身气质的方法,以获得更大的成功。
  • 不肯下跪的羔羊(闪小说动物篇)

    不肯下跪的羔羊(闪小说动物篇)

    本套书精选3000余篇闪小说,所有篇目均在国内公开报刊发表过。每篇都有独到的思想性,画面感强,适合改编手机短信小说。这些闪小说除了通过故事的演绎让读者了解这些闪小说的可感和领悟其中的深刻含义外,特别对广大初高中生读者的心灵是一次很好的洗涤。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中国最狂的总裁

    中国最狂的总裁

    马云且狂且怪,但他狂的有谱,怪的有理。不管是策划了600名雅虎中国员工从北京乘火车专列到阿里巴巴总部的杭州之行,还是在公司内部晚会的舞台上一脸无奈的扮演白雪公主的搞笑角色;不管是妙语连珠的点评《赢在中国》,还是潇洒不羁的举办“西湖论剑”,马云像一位纵横商海江湖的大侠,将先进的管理理念,不屈的创业信念,独特的做事风格播撒在商界,让人们仰视,也让人们深思:“既然80%的普通人,都能成功,但为什么成功的偏偏是那个长相普通,智慧普通的家伙呢?”
  • 总裁的正牌情人

    总裁的正牌情人

    “哈哈哈!我还第一次听别人把自己的爱情比喻成罐头的!”杜佳佳大声地笑出了声,不知道下次她又会比喻成什么玩意?“不是罐头是什么?对!我是个可怜虫,被那些该死的王八蛋用力踢开的可怜虫。”说着她嗷嗷大哭起来,引得旁边的几个男人纷纷的把眼神投向了她,搞得死党有点不好意思地把身体全转向了她。“你有没有搞错啊!说哭就哭,我还真佩服你!一次比一次狼狈。”杜佳佳不是想笑话她,只是觉得谈了那……
  • 单色旋律

    单色旋律

    一届不如意的高考过后,色盲少年威廉遇见了分手以久的恋人——林旖旎,引起了一段悠长的记忆。现实终究还是现实,他与早就在网络上认识的人慕容遥上了同一所大学并相恋了。失踪音信多年的夏羽绯与威廉本身就颇具渊源,而知道了夏羽绯与威廉相爱的林旖旎,却与其反目成仇……
  • 书剑传

    书剑传

    一个仙妖盛行葬着诸多传说的古老世界里,却流行着琴棋书画四艺—— 美丽的狐妖为了学琴,在柴门前一跪就是百年… 喜欢下棋的聪明狗妖,却愿卖身为奴… 为了能够识字读书的牛妖,化身为学院的守门老人… …… 一名少年无意间得到了上古圣人的传承,同时也得到了上古已经失传的四艺绝技,使他琴棋书画四艺无所不能,样样精通。 从此,少年背着铁剑残琴游走四方,教可爱的小狐狸习琴,教猥琐的大黑狗下棋,教喜欢装傻的老牛写字,教凶猛吓人的女鬼画画… 同时,也与人斗斗琴,下下棋;又或者,提着铁剑去吓吓山中小妖… 书友群:136723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