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40600000005

第5章 公 器(1)

问责制之忧

重大事故问责制度的实行,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目的是为了强化安 全管理,把官员的乌纱帽与事故的责任联系在一起,从而起到遏制重大 事故发生的作用。

问责制度实行的现状是,但凡发生重大事故,死亡人数达到一定数 量,直接和间接负责的官员一律按倒,就地免职或者建议辞职。

只是问责的这种威慑,起作用的机理,未必尽如制度设计之意。官 员们可以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安全生产的管理,通过正向的努力来保住 乌纱帽。但是也可能在出事之后,隐瞒实情,将死亡人数通过特殊处理 降下来,使重大事故变得不那么重大,从而也可以保住乌纱帽。

在现实中,采取第一种措施,命里注定要困难得多。就煤矿而言, 众多小煤窑、矿窑,虽然很多都涉嫌滥采滥挖,安全不达标,但开矿容 易,关闭则难,整治难度之大,真是难于上青天,各种关系错综复杂, 涉及官场关系,涉及地方保护,涉及对外燃料原材料的供应链,牵一发 而动全身。即使是国有大矿,加强安全投入、购买设备、完善规章制 度、加强职工培训,都不仅要花大笔的银子,还要有得力的干部主持,

花大精力投入。现在,为官一任,少则两三年,多则四五载,往往整治 未了人已下台或者调任。即便如此,也不能保证在整治期间,自己的辖 区就不出事,有时候由于正在调整,秩序反而更乱,出事的概率甚至可 能更高,一旦出了事,功夫精力和资金白搭,跟那些什么事都不做者一 样,接受处分。

相对而言,采用不正当的欺瞒,固然会冒一旦露馅遭到惩罚的风 险,但是,一来反正都是个“死”,冒险一下,说不定就瞒过去了。

控制住,就八九不离十。前一阶段网上盛传江苏一个县,化工厂出事之

后,全县上下立体动员,最终使所有媒体记者铩羽而归。

压力之下,不能对官员的道德觉悟有太多的期待,非让他们选择 的话,我想多半是会倾向于选择不作为,出了事再设法处置,能瞒则 瞒,实在瞒不了,则自认倒霉就是。也许更糟的是,真正老实作为的 官员,在事故处理中,未必会比那些耍奸弄滑的人下场更好,往往恰 恰相反。老实人吃亏,是现阶段官场的严酷现实,很多时候,耍滑者 作的恶,最后却是老实人顶雷,这种现状,无疑起了鼓励人们作伪的 反向激励作用。

因此,我不知道现在的问责制,能否最大限度地遏制重大事故的发 生,是不是会导致事故还是事故,但大家把精力和心思都用在了隐瞒上 面,一面人为地“减少”死亡人数,一面暗中安抚处理,大事化小,小 事化了。从某种意义上说,问责的力度越大,做官的风险越高,官员们 趋利避害的动机也就越强烈。

在历史上,一种制度的设计,最后达到的效果跟设计初衷完全相反 的事是很多的。比如中唐之后,设置监军,原本是为了防止军队叛逃, 但监军来了之后,不仅叛逃问题没有解决,将领反而对宦官的指手划脚 更加反感,即使不叛变,也导致军队战斗力严重下降;再比如,明初废 相,朱元璋是为了防止大臣专权,大杈旁落,但结果却造成了太监专 杈,而且专权得非常离谱,比大臣专杈还要糟上一万倍。

因此,现在的重大事故问责制,大有完善的必要。

首先,不仅应该有行政系统垂直的问责,更应该有同级人大的平 行问责。在理论上,地方官员都是人大选举出来的,理应由人大出面问 责6只是目前人大制度还没有真正起作用,更多地起一个仪式作用,事 实上,只要人大制度被激活,赋予这个制度宪法上应有的权力,人大代 表切实负起责任来,这种问责就会更加有力,更加有效。由于人大代表 是当地人,对当地的建设,包括安全建设的关切度要高得多,会鼓励官 员向这方面努力,而官员要想隐瞒事故,在当地人众目陵睽之下,也要 难得多,甚至根本就不可能。因此,这种问责,可以有效地防止官员隐 瞒,促使他们向加强安全方面努力。

其次,事故的行政问责,应该事实求是,把责任细化、科学化,该 是谁就是谁,该负责多少,就惩罚多少,不能胡桃杏子一起数,只要出 了事,就全体按倒。有些重大事故,死亡人数可能差不多,但性质完全 不一样,比如歌厅因为消防设施不达标,消防通道阻塞,失火导致大量 人命伤亡,跟矿难同样的人命伤亡,根本就不一样。在这个世界上,有 些行业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属于髙危行业,尽管可以通过加强管理,加 大安全投入减少事故,但完全杜绝事故,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同样是矿 难,原因各有不同,失职失责者有之,属于天灾者亦有之。因此,事故 的问责,应该有所区分,把责任算到细处,有多少算多少,不能粗枝大 叶,笼而统之。更不能因为民意群情激愤,需要有人负责,就扩大处罚 的尺度。这样,才能做到让受责者口服心服,真正达到遏制重大事故的 效果。

其三,应该为媒体监督大开方便之门。现在的确出现过一些假 媒体借机敲诈,以及某些不良媒体借机牟利的问题,但是,毕竟作伪 的官员真正害怕的还是让事件见光,如果媒体监督的渠道畅通,不仅 官员的正向努力会得到鼓励,不良媒体的行为也会受到遏制。媒体监 督,实际上就是一种社会监督,这种监督,无论制度设计多么严密, 都是必须存在的。

自古以来的中国制度建设,都喜欢就事论事,因事设制,为了特 定目的,眼前救急打补丁,不大注意这些补丁跟整体制度的协调。就 问责制度而言,必然涉及中国现存的干部制度,不对这个制度做整体 性的修正,仅仅着眼于应急,最大的可能,往往会救了眼前而损害了 其他部分。

18世纪末,英国人马戛尔尼率使团来华,要跟中国建立平等经商关 系,结果因为无论如何接受不了中国朝廷的三跪九叩之礼,灰头土脸地 回去了。

当年刘邦做亭长的时候,偷鸡摸狗无所不为,做汉王的时候一边洗 脚一边就见客了,但是,做了皇帝得有排场,排场离不开礼仪,马上找 人制礼,群臣上朝,打扮齐整,什么时候趋,什么时候立,什么时候下 跪,什么时候叩首,井井有条,一步迈错,帽子掉了,都要被拉下去治 罪。刘邦得意地说,今日方知皇帝之贵。

排场,就是一种有形的精神享受。自秦汉以降,朝代可以变更,但 仪式排场却始终如一。但凡是个官儿,出行虎头牌一对对排开,八抬大 轿,鸣锣开道,前呼后拥;皇帝出来就更了不得,卤簿仪仗加上护卫, 得排上几里地,连马桶和虎子都得带上。在家里开会上朝,大宴群臣, 品级山上,文武两列,下来摆酒,边跪拜边饮酒,声势浩大,整齐划 一,讲究的就是仪式场面。

为什么儒家偏受独尊?在很大程度上,因为只有儒家会讲究礼仪, 能给皇帝和百宫设计出排场讲究来。

没有富贲的人们,也未必不喜欢排场,平时不讲究,那是没有条 件。婚丧嫁娶,攒了一辈子的钱,一天的礼仪排场就都花出去了。一旦 农民发了家,排场讲得比从前的东家还厉害,太平天国几个农民忽然做 了天王东王什么的,出门的仪仗,从城东门可以排到西门,讲究细致得 大家都背不下来。即使没钱搞排场的时候,站在边上看皇帝或者官老爷 抖威风,也未必都是满心的怨恨,项羽当年说的是,彼可取而代之矣, 刘邦则说,大丈夫当如此也。野心没有这么大的人,心中艳羡者,恐怕 也不少,会觉得当官就得这样。

老百姓心目中最好的清官包拯大老爷,在民间的戏剧中,还不 是八抬大轿,王朝马汉,张龙赵虎前呼后拥?包公如果不这样八面威 风,有谁会相信他呢?当然,民间排场的讲究,是跟官场学的,君不见,作为白丁的老百姓在结婚的时候,新郎新娘,照例一边官帽子, 一边凤冠霞帔。

有权有势之人,人生对于他们而言,就是一个又一个的仪式,盛大 而隆重的仪式。出行的时候,依旧是前呼后拥,依旧是随从一队,只是 八抬或者十六抬大轿变成了四个轮子的轿车,虎头牌变成了警车开道。 下属在辖境边上恭候如仪,然后接风,然后讲话,然后请入酒席,请上 座。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早就安排好,按台本走台就是;大小会议, 都成仪式,无论多大规模的会议、展览,还有名目繁多的节、祭典,开幕式和闭幕式最为隆重,也最为无用。领导嘉宾,按衔级大小依次讲 话,大抵照本宣读,所讲的内容,换个抬头,另个会照样适用。只要 够级别的领导来了,哪怕仅仅站了一站,整个的会议都蓬荜生辉。现在 连学术会议也渐染此习,开幕式完了,下面的议程可有可无,大家大可 以去风景名胜玩也。

某些人生就是仪式,就是排场,一个排场接着另一个排场,生命就 在这一个又一1个排场中消耗。

过年送礼的商机与仕运

春节是中国人的大日子。过去,一过就是半个月,正月里从初一到 十五,都是过年。有地方兴致髙的,整个正月都算是过年,吃喝玩乐整 30天。正月初一过去叫元旦,一大早皇帝大宴群臣,然后放假一月,让 官员们好好歇着。官员们这一个月的吃喝玩乐,基本上取决于送礼。

大宗的送礼是元旦之前就要办完的事情,下属给上司送,地方官 给京官送,同僚互送,同年、同乡互相送。有实权的大官小官,自然满 盆满罐,但剩下的穷京官,也得捞点余沥,所谓冰敬、炭敬,过年的时 候,来的就是炭敬。翰林和中书,没有事可管,官阶又不高,但是过年 之前,他们的同乡、同年(同年考上进士的人)中在地方任事者,大抵 忘不了送点钱礼,否则这些穷京官是无论如何都过不了年的。

明清时,北京消费习惯是一牟赊账,年终结算,没有这笔炭敬,别 说过年的吃喝,连账都躲不过去。初一之后丨人们要走亲访友,当然也 断不了要送礼,不过这种时候的送礼,大抵收支相抵。因此,过年对于 中国人来说,大抵要忙活两个月,年前一个月忙着送,年后一个月忙着 吃和送。

大日子是中国人花钱的日子,因此,别人都可以歇着,唯独商家歇 不得。铺子里的伙计,大抵只能在年三十夜里歇一下,大伙一起吃顿年 夜饭,头顿绞子还不能煮好,非得把所有的饺子煮得开了包,俗称“挣 了”才行,图个口彩。年前人们忙送礼,商家忙出货。

古代的人,没有今天的人那么精明,预备礼品也无是合理搭配, 看上去顺眼,过去有种点心匣子,里面各种点心都有点,年节老百姓拎 着到处送,有时候,一个匣子转了一圈,又回来了。

官员送礼,不会这样寒酸,即使送物品,也大抵为稀罕玩意,比 如鹿脯、飞龙什么的,一般都是直接送银子,清代已经有钱庄了,一 张银票就够了。过年是大日子,送礼皇帝不禁,平日专门找人茬儿的御 史,此时也不好说什么,因此借这个日子巴结上司,是大好的机会。反 过来,这个时候,也是上司大捞一票的好时机。元朝的蒙古上司,喜欢 讨礼,明清的汉人官儿不好明讨,改成骂,小骂则皮袍来,大骂则古玩 来。对于相当多在乎仕运的官员来说,其实不用骂,礼都会奉上。最大 的问题是送什么才能讨上司的欢心,直接送钱当然好,但数目太大,则 有贿赂之嫌,送别的就得看上司的喜好了,万一人家讨厌的偏送上去 了,不仅花钱费力没讨好,弄不好把现在的官也给丢了。

现在的中国人,过年给上司或者上级机关送礼,勉强也可以算做 民俗的一种。所以,每逢过年,上级机关所在的城市,交通都比较拥 挤,下面的机关单位,像一起约好了似的,都来汇报工作了,主要是为 了工作,顺便送点年货。其实,如果这些礼品仅仅限于各地的土特产, 倒也无伤大雅,可是,送礼本身,是要与时俱进的,进着进着,就变了 味道,从针对整个上级机关的土特产品,变成了针对领导个人的特别孝 敬。因此,有些深请其中三昧的上级领导,每每在年前紧急下令,不许 下级机关前来汇报工作,人来不了,自然礼也就上不来了。

毕竟时代进步了,送礼过去是下属官员自己操办,现在都可以商业 化运作,交给专门的公司去办。无论多大的官员,只要有爱好,都可以 打听出来,按图索骥,得骥上礼便是。这边厢还有专门的公司为你预备 礼品,从洋烟洋酒到瑞士名表,从白玉金牛到紫砂陶器,某某年礼品完 全手册,想送什么,送什么档次的礼品,为你着想到了家。有段时间, 书商们喜欢做金书,我感到奇怪,为什么要做金子的书呢?人家告诉 我,送礼呀,官员最喜欢的还是金子,但直接送金子不好,名曰送书, 实际送的是金子,皆大欢喜。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规模不小的官礼市 场,存在许多专门吃官礼饭的商家。

人情往来,是民俗也是官俗,官场也是人间,杜绝干净,谅有困 难。但是,任由此风劲吹,将人情往来变成仕途的苞苴,且因此形成相 当规模的官礼市场,对世情政风,都不是好事情,既败坏了官场,也毁 坏了商场。因此,最好对过年的官场送礼,加以刚性限制,限制礼品的 含金量,将之限制在象征性的东西上,君子之交,即使不能淡如水,也 要清淡一点。此时的监察机关,最好勤快一点,一头盯商家,一头盯宫 场,如果有人拿出特别的大礼,一查一个准。

王赫斯怒,狗掉魂

狗是人类的朋友,这个道理我小时候就知道。有人的地方就有狗, 养狗的人,跟狗都有感情,那时候还不兴把狗当宠物,已经有人跟狗一 个碗吃饭,一个炕上睡觉,亲得不得了。现在,城里的狗,已经基本上 都是宠物了,千奇百怪,可爱煞人,宝贝得一塌糊涂。

不过,尽管是宠物,狗咬人的事,也还是有。狗眼不认人,咬了领 导,弄不好,全城的狗都遭殃。

黑龙江省黑河市一位市领导被狗咬了,结果领导大怒,下令全城 禁狗,所有家养的狗都要被宰杀。(2009年5月23日《成都商报》)其 实,不用丨己者操心,了解一点黑龙江政情的人都知道,只要领导被咬的 事是真的,那么后面的禁狗令,多半假不了,那儿的领导,但凡有点 杈,脾气都大。

听到这消息,一方面为黑河的狗辈感到悲哀,一方面也为其他动物 感到庆幸,试想,如果领导被驴踢了,被牛顶了、马踩了,那么禁驴令 禁马禁牛令,也许也会出台,一齐下汤锅的动物,就太多了。

人的霸道,波及动物的事,历史上好像也有。但是,有这样威风的,好像只有皇帝,明武宗因为自家姓朱,朱、猪同音,因此不许百姓 杀猪,一时间,至少明面上,酷爱猪肉的中国人,不敢吃猪肉了。这种 事,对于猪来说,绝对属于福音,因为不少的八戒兄弟,因此可以躲过 屠刀,不进汤锅了。

领导因为被一只狗咬了,就要把全城的狗都杀掉,两者性质虽然稍 有不同,但霸道的劲头却惊人的一致。某些在一个地方为官而且说了算 的官员,在他那一亩三分地上,跟皇帝的确也差不了多少。

别说黑河的领导不知道禁狗令会招致全城百姓的反对,谁不知道 养狗的人跟狗的亲昵?我当兽医的时候,每当发生口蹄疫疫情之时,上 级都要布置打狗,但根本贯彻不下去,有的老乡宁肯与狗皆亡,也不让 你动一动他的宝贝狗。但是,打狗看主人,是老百姓的逻辑,打狗不看 主人,见狗就打,才是皇帝的逻辑,否则,皇帝的恶气,怎出得来?诗 云:王赫斯怒,爰整其旅。

一只不长眼的狗惹出全城屠狗,黑河的百姓要想制止,只能在网上 发帖,能不能保住全城狗的命,还很难说。

官礼假货市场

同类推荐
  • 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公文写作手册

    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公文写作手册

    本书讲述了公文写作方面的一些知识,其内容全面广泛、营养丰富。
  • 教育新视野:中外中小学名校风采

    教育新视野:中外中小学名校风采

    虽然中国的教育经费每年都在增加,但是由于受教育的人口多,人均教育经费并不多,在长期内难以满足需求。而与此同时,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却越来越迫切,最明显的表现莫过于众所皆知的“择校”现象。有关调查表明,尽管政府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基本持否定态度,对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也采取了限制人数、钱数和分数的政策,但由于没有相关具体配套的政策法规来调节、规范择校行为,择校现象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至今越来越盛行。家长热衷于择校,而名校也乐于招收择校生,以至有的学校招收的择校生人数甚至达到学生总数的1/3以上。鉴于此,我们把中外中小学名校加以整理,以为家长和社会提供一个全面的参考。
  • 成功社交72法则

    成功社交72法则

    生命中有些东西是不依赖于外力的,要想倍受瞩目,要想创建一个良好的人际氛围,必须得注重内在人格的修炼。正所谓:肚中有货,不骄不躁,不怕没有伯乐寻不着千里马,气宇轩昂,平易谦逊,不愁身边不环绕仰慕的群众。
  • 乘着歌声的翅膀:中小学艺术教育漫谈

    乘着歌声的翅膀:中小学艺术教育漫谈

    在艺术领域,由于多种新艺术的观念和样式此起彼伏,“交流”艺术正渐渐失去了主导作用的地位,由此对艺术本质的质疑和混乱意识进一步形成。由此,建立一个包容一切艺术的定义变得不太可能与没有意义。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流动复合体的艺术,在流变过程中,只能是短暂的、一时的,任何哪怕自认为是无懈可击的关于艺术的定义都只是一种阶段性的概括而非最终答案。今天,对艺术不可避免的谈论恰恰证明艺术正在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其实,人类喜欢刨根问底的天性是对千变万化的艺术现象背后本质的追问,也得益于人们不断了解和接近艺术。
  • 胡适论人生:立场

    胡适论人生:立场

    收录胡适先生平生多种著述,以片断体、语录体的形式全新编排,内容详尽充实,涉及文化、治学、时政、人生、文学等方方面面,胡适的重要著作、优秀著作均收录其中。本书尽量保持原作风貌,原汁原味地再现一代大师的风采。
热门推荐
  • 西游之鹏王混世

    西游之鹏王混世

    在西游的世界里,一段热血的神话传说,有兄弟热血,有儿女情长,有你期待的一切。带你领略不一样的西游世界。
  • 惑君皇妃

    惑君皇妃

    相府嫡女无才无德无貌,是为“三无”,殊不知面具下的她惊才艳艳,倾国倾城。继母凶残阴狠,姐妹蛮横歹毒,那就别怪她辣手摧花,把你们一个个送去见阎王!圣旨下,相府嫡女苏紫染嫁皇四子睿王为妃。洞房之夜,冰火两重,她颤声:“王爷,还是我来帮您吧……”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自此,倾世无悔,血染江山亦在所不惜。“她是本王的女人,没有经过本王的同意,谁敢欺她!”某女怒嚎:“滚你丫的,这辈子就数你欺负我最多!”
  • 总裁太坏

    总裁太坏

    “叶落你个贱人!”那天,他把一叠照片用力的甩在她的脸上。“你不配做我郝家的女人,滚!”她被扫地出门
  • 德行书

    德行书

    何谓道德?“道”的本来含义是道路,引申为原则、规范、规律。“德”是指人们内心的情感和信念,是人们一贯坚持行为准则所形成的品质或境界。东汉学者徐慎在《说文解字》中写道:“德,外理于人,内得于已也。”西方学者认为,“道德是人控制的意识激情,找出一个内心的代言人,既满足个人欲望又不违背外界和内心的规范的适应力量”。
  • 冷情男:答应不爱你

    冷情男:答应不爱你

    我唯一的阳光就是那个瘦小的小女孩,那个只出现过一次就给我温暖的小女孩。她——一个成绩优异但性格去极其内向的女生,我从没有留意过她。没想到她却是一个贪慕虚荣的女孩子,别人赢她一次她就眼红,还想将别人的东西毁掉。我想拦住她,却不小心误伤了她,鲜红的血留在我的手上,一度成为折磨我八年的恶梦。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兔子彼得和他的朋友

    兔子彼得和他的朋友

    在世界儿童文学长廊里,活跃着一只古老而又年轻、顽皮而又惹人喜爱的兔子--彼得。1902年,他以在花园里狼狈逃窜、丢掉了蓝上衣的形象首次亮相,随后,他和他的伙伴们便一个接一个地以不可抗拒的魔力闯进了数以千万计孩子的童年生活。淘气而又胆小怕事的兔子彼得,不知天高地厚的松鼠特纳金,不谙世事而却又颇有主张的水鸭杰迈玛,勤劳的刺猬提吉o温克夫人,爱搞破坏的小老鼠露辛达和简……他们可爱、调皮、爱犯懒,时不时有点小脾气。书中的画面将孩子们的日常世界与幻想世界结合到一起,字里行间洋溢着友情和爱心的温馨。
  • 致命迷惑

    致命迷惑

    本文1v1她身手不凡,却只当是工作的一部分,她是老师,却只为目标而来,一个看似普通的任务,n个男人闯入她的生命,同时闯入的还有各路仇家。好在她身手厉害,脑子也不笨,在爱与恨,阴与谋的较量中,她抽丝剥茧,步步为营,搅得各路人马鸡犬不宁,人仰马翻……她以为终于掌控了自己的命运,殊不知……伪虐心片段一:程飞扬爬起床,听到了浴室的水声,不自觉的笑了,起身过去,拉开帘子,映入眼前的一幕让她僵硬在地。刺眼的胎记,赫然在他的身上。她要找的人,就在眼前。伪虐心片段二:“程飞扬,你不要走,你是骗我的对不对?你不会这样对我!”男人脸上的泪水滴在了程飞扬的手上,刀上,她毫不犹豫,一刀刺进男人的胸膛,转身离开。丢下一句:“他是你的了。”伪虐心片段三:金属面具摘下,梦中日夜出现的脸庞呈现在眼前,程飞扬一屁股软在了地上。“程飞扬,你永远不知道被自己深爱的人杀死的滋味。”男人的手掐紧她的喉咙。她的声音细若游丝:“谢谢你,让我正在,体会这种滋味!”男人一怔,手不自觉的松开。此文……不是虐文,且看几个极品男人争夺一个不怕死女人的故事!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