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98500000017

第17章 东晋:文坛的凄凉 凋落与变异(1)

建武元年(317),司马睿在建邺称制,是为元帝,历史上的东晋由此开始。以往的文史学家往往西晋、东晋并称,但实有分开的必要:不仅是因东晋偏安江南一隅;更重要的是两晋在政治格局、士人心态及文学创作方面都有不小的差异。与其并称,倒不如分开,更能凸显骈文的特质。整体上看,“两晋年代,东晋恰倍于西晋;而以文学论,渡江以后,百年之间,可述之作家寥寥无几,尤以骈文为微,几于很少新变可言。所异于西晋者,惟玄风益炽,复加以释家之教耳。”姜先生“骈文为微”的概述精当,惜未能深论原因,不免有遗珠之憾;且在具体问题上,也有待于进一步钩沉、梳理。

$第一节 东晋品格

显然,文人的生成、蕴育与当日的政治、社会密切相关。曹魏时,邺下文人集团的繁兴就是一个极好的例证。历经“魏之三祖”的悉心经营,建安七子、祢衡、杨修、应璩、向秀、刘伶、何晏等一代代才学之士渐次孕育、脱颖而出。如果没有大的政局变动,这些人足以构成一代盛世文学的主干;但是,这一代代文士,却一次次受到政治无情、残酷的扼杀:仅举其大者,就有三个时期:一,正始时期:盛名一时的嵇康被杀,阮籍不久也郁郁而死,一时间,“名士少有全者”。二,八王之乱:猛一看,直接被杀的文士不是很多;但其最恶劣的影响,莫过于连续的混战、杀戮,足以使京师——这文人的集聚地受到严重的破坏,撕裂、毁掉了良好的文化氛围,也就从根本上剥夺了文人安身立命的信念和凭借。这在文学发展史上,其巨大的破坏性并不亚于对文人肉体的直接摧残、消灭。三,惠怀之乱:这场民族的巨大灾难,使得太康、元康文坛的大批精英身首异处,或死于非命,几乎零落殆尽。张华、潘岳、石崇、欧阳建、左思、陆机、陆云、束皙、嵇含、曹摅、张载、张协、江统、挚虞、潘尼等一大批文人都死于变难之中,人才的延续产生了严重的断层。

客观上说,永嘉南渡确实是一件极为艰难、坎坷的事:

永嘉四年(310),江统“避难奔于成皋,病卒”;

阮修“避乱南行,至西阳期思县,为贼所害,时年四十二”;

约永嘉四年,张协“永嘉初,复征为黄门侍郎,托疾不就,终于家”;

张载“见世方乱,无复进仕意,遂称疾笃告归,卒于家”;

永嘉五年(311),“虞善观玄象,尝谓友人曰:‘今天下方乱,避难之国,其唯凉土乎!’……及洛京荒乱,盗窃纵横,人饥相食。(挚)虞素清贫,遂以馁卒。”

虞敳“见王室多难,终知婴祸,乃著《意赋》以豁情,犹贾谊之《鸟》也。……石勒之乱,与衍俱被害,时年五十”;

“洛阳将没,(潘尼)携家属东出成皋,欲还乡里。道遇贼,不得前,病卒于坞壁,年六十余”。

据此能看出,预感到天下大乱,挚虞想逃奔凉州,未得行,遂饿死在洛阳;虞敳跟随王衍(主力部队),命丧在石勒手下,这是滞留在洛阳的。那么,避乱南行的呢?江统避难奔于成皋,可能是体力不支,或幽愤、惊恐,途中病卒;阮修避乱南行,到西阳期思县(今河南淮滨县),为贼所害;潘尼携家属东出成皋,欲还乡里。道路遇贼,不得前,病卒于坞壁,江、阮、潘都是南奔途中遇害或病卒。这还只是史有明载的,史书没记载的还不知凡几。这也足以看出,避乱南行的路确实时时刻刻充满着不可测知的危险,单个的、少数的南奔,是很难到达江南的;也只有聚族迁徙,才可能安全到达江南。当时迁徙的方向,大致有三个:一、逃奔江左:“南渡人户中以侨在江苏者为最多,约二十六万;山东约二十一万,安徽约十七万,四川约十万,湖北约六万,陕西约五万,河南约三万,又次之,江西、湖南各一万余,最少。以是足知此次民族播徙,其主要目的地乃在江域下游,而与中上游关系较浅。”这以京口为中心,也即后来谢玄训练、组建北府兵的基地。二、流徙湖北北部、四川,即襄阳一带,这也是北府兵以后梁武帝夺权、梁元帝灭侯景的兵力根基。三、西走凉州,挚虞、虞敳见天下方乱,挚虞想逃奔凉州就是一个例证。曾是刘琨姻亲的卢谌,在317年刘琨被害后,因南路阻绝,只得投奔辽西的段末波,后在襄国被冉闵所害——一叶小舟就这样被汪洋大海所吞噬。到辽西的凉州一带,相对还安全一些:

中原的士大夫们在洛阳被匈奴刘聪攻陷后,纷纷逃往江南。但一部分人不愿放弃北方的大片土地,就在长安拥立愍帝司马邺。然而长安政权并没有维持多久,又被匈奴刘曜所灭,这时关中的士大夫要想逃亡江南已不可能了。因为潼关以东早已陷入刘聪、石勒之手,而取道四川也不可能,因为四川当时被李氏政权所据。因此这部分人只能逃亡凉州,投奔张氏。

也正是人才的严重断层,尽管东晋初年,明帝“有文武才略,钦贤爱客,雅好文辞。当时名臣,自王导、庾亮、温峤、桓彝、阮放等,咸见亲待”,王导、元帝等倾赏文咏,《文心雕龙?时序》也说:“元皇中兴,披文建学,刘刁礼吏而宠荣,景纯文敏而优擢,逮明帝秉哲,雅好文会,升储御极,孳孳讲艺,练情于诰策,振采于辞赋,庾以笔才逾亲,温以文思益厚,揄扬风流,亦彼时之汉武也。”甚至还把明帝与汉武帝并提。但元气大伤的文坛终究难以复振,世积乱离刻下了深刻的印记。

为此,东晋政坛出现了这样的情形:往往是家族势力强盛的,其所得的政治利益就越大。如琅邪王氏,因祖居地临近江南,迁徙较易,且过江又早;为此过江后族人强盛,尽管一度受到王敦叛乱的消极影响,但其家势依旧岿然不动。再者,聚族南渡早的,较易占据朝廷空缺的职位,也容易立稳脚跟;相反,过江迟的,不仅很难占据职位,还往往被人以“荒伧”目之。这样,因东晋政权的门阀性质,它对东晋一代文学的深远影响,至少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东晋初期,在戎马倥偬、立根未稳之际,国家虽然重视学术文化,王导在“军旅不息,学校未修”时,也上书兴言建学,但国学一直处在一种有名无实的状态,教育的重任下移到家族承担。这一时期家族教育的兴盛,如谢安“因子弟集聚,问《毛诗》何句为佳”,谢氏“乌衣之游”等,就是国学衰落后的一个必然结果。也可想见,这种家族培养的士子,其显露头角必然会滞后一个时期。东晋时的著名文士,如庾亮、温峤、庾阐、郭璞、葛洪、孙绰、许询、王羲之、袁宏、干宝、曹毗、谢混、殷仲文、湛方生等,除去西晋过江的孑遗温、庾、郭、葛外,其余的都基本上成长于明丽的江南。也正因家族地位的急遽上升和凸显,南渡后成长的一代,因政治地位的优越——可“平流进取,坐至公卿”,又有富足、闲适的生活条件,大多倾向于满足偏安的现状;发而为言,社会责任感就愈益淡漠了,王羲之就可说是这样的一个典型。尽管王羲之一度“勤政”,“时东土饥荒,羲之辄开仓振贷。然朝廷赋役繁重,吴会尤甚,羲之每上疏争之,事多见从”,甚至还曾当面驳斥谢安的清谈,“今四郊多垒,宜人人自效,而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但当殷浩北伐时,却一再修书与殷浩及会稽王司马道子劝阻其事。因为在王羲之看来,“以区区江左,所营综如此,天下寒心,固以久矣”,在“今军破于外,资竭于内,保淮之志非复所及”的情况下,“莫过还保长江,都督将各复旧镇,自长江以外,羁縻而已”。就是说,以区区江左之地,意欲力争经营全国,鲜有不败亡的;因此,莫如退还长江,划江而治。这一论调,在《与会稽王笺》中又一再出现。今日看来,王羲之“以区区吴、越经纬天下”的观点,是耐不得推敲的,也站不住脚;往昔,偏在西北一隅的秦国,不就一统了天下。更重要的是,王羲之不仅不要北伐,还建议退守长江——这当然是一种更加保守的心态了,这不能不是一种器局狭小的偏安心态。王羲之因与扬州刺史王述不协,“遂称病去郡,于父母墓前自誓”不仕,“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又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采药石不远千里,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优游山水之间,以服食、畅游为乐事,就不免是门阀制度下士族子弟失意时的典型做派:社会责任感在渐次淡漠,追求的只是一己的自适、快意。流风所及,甚至一代田园诗人陶渊明,在日日躬耕南亩之际,在日日与左邻右舍共话桑麻之时,也没有写出对周遭民生疾苦关注的诗文,这岂非咄咄怪事!这种东晋士人特有的追求淡雅、雅致的品格和思想,不能不对文学创作产生重要的影响。

这种偏安、苟且的心理,并非只有王羲之一人具有,确实是当时整个的社会思潮。“百郡千城,流寓比室”,“即永嘉以来,北方平均八人之中,有一人迁徙至南方。”为规避版籍的混淆,便于统一对编户齐民的剥削,东晋政府实行了土断。晋成帝咸宁七年(341)第二次土断时,政府把户籍分为两种颜色:“白籍”(北来侨户的户籍)与“黄籍”(正规的土著户籍)。之所以有“白籍”的存在,就是说一旦故地收复后,还有返回原籍的希望,这正如沈约所说的“人伫鸿雁之哥,士蓄怀本之念,莫不各树邦邑,思复旧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已渐安于雨柔风丽的江南。隆和元年(362),桓温以“河南粗平”,将移都洛阳,孙绰上书反对,理由就是“存者长子老孙,亡者丘陇成行”,又说,“自丧乱已来六十余年,苍生殄灭,百不遗一,河洛丘虚,函夏萧条,井堙木刊,阡陌夷灭,生理茫茫,永无依归。播流江表,已经数世,存者长子老孙,亡者丘陇成行。虽北风之思感其素心,目前之哀实为交切。……何者?植根于江外数十年矣,一朝拔之,顿驱踧于空荒之地,提挈万里,逾险浮深,离坟墓,弃生业,富者无三年之粮,贫者无一餐之饭,田宅不可复售,舟车无从而得,舍安乐之国,适习乱之乡,出必安之地,就累卵之危,将顿仆道涂,飘溺江川,仅有达者。”约十年后(在桓温薨后,孝武帝时期),范宁上疏陈时政,又再一次强调了这一事实:“自尔渐久,人安其业,丘垄坟柏,皆已成行。虽无本邦之名,而有安土之实。”人们已安习水乡了;渐安中,人们逐渐断了恢复北方的念头。这时距东晋建国仅过了六七十年。

这种偏安、苟且的心态只能导致创作器局的狭小,而不可能出现一个因时代变乱而兴起的慷慨激昂、悲壮向上的思潮。士人的理想也发生了变化,谈玄、养生、沉醉于佳山丽水等,追求自适、闲逸等自然高雅的情趣。东汉末年,“自献帝播迁,文学蓬转。……傲雅觞豆之前,雍容衽席之上,洒笔以成酣歌,和墨以藉谈笑,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同样是更深的灾难、更多的乱离,却没有激起东晋士人心底更多的、持久一些的波澜;尽管元帝曾说过“寄人国土,心常怀惭”,一代清谈名士卫玠说过“见此茫茫,不觉百感交集。苟未免有情,亦复谁能遣此”,执宰大臣王导说过“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但也都仅是一刹那间焕发的异彩,“社稷焚灭,山陵夷毁”的惨痛很快就消散在茫茫流光之中了。与同是偏安江左半壁江山的南宋相比,辛弃疾、陆游等慷慨悲歌、昂扬奋发;甚至一代巾帼李清照虽怅然满腹,也写下了“凄凄惨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等诗句相比,这种格调、悲歌,东晋是很难寻觅的。这不能不是一个特定时代下的产物。除了人才断层、渡江高门只为一家之念外,西晋以卑鄙的手段夺取曹魏政权,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世说新语?尤悔》的记载就充分说明了这种情况。东晋以来,时人一直在探求西晋速亡的原因,干宝《晋纪总论》就是这种思潮下的直接产物。

第二节 因谈余气,流成文体:玄风弥漫下的清丽

对东晋一代清谈、文风的概述,莫过于《文心雕龙?时序》和沈约《宋书》卷六十七《谢灵运传论》:

自中朝贵玄,江左称盛,因谈余气,流成文体。是以世极迍邅,而辞意夷泰,诗必柱下之旨归,赋乃漆园之义疏。

有晋中兴,玄风独振,为学穷于柱下,博物止乎七篇,驰骋文辞,义单乎此。

从刘勰说的“自中朝贵玄,江左称盛”,及沈约说的“有晋中兴,玄风独振”来看,都清楚地道出了一个事实:即东晋玄风复炽,甚至比西晋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种弥漫一时的玄风,时至今日,至少从《世说新语?文学》篇还能窥其一二:《文学》篇共104条,其中,前65条是谈当日的学术,后39条才近于今日所说的文学。65条中,涉及清谈的共有46条;再细分,涉及西晋人的15条,东晋的31条。这样,在具体条目上,东晋占绝对优势。最能说明一时清谈之盛的,莫过于众人“互为客主”、聚众反复辩难。这种聚众情形,西晋时仅有“裴散骑娶王太尉女。婚后三日,诸婿大会。当时名士,王、裴子弟悉集” (第19条)一次;东晋则多达八次:

“殷中军为庾公长史下都,王丞相为之集,桓公、王长史、王蓝田、谢镇西并在”(第22条);

“宣武集诸名胜讲《易》”(第29条);

“支道林、许掾诸人共在会稽王斋头”(第40条);

“殷、谢诸人共集”(第48条);

“支道林、殷渊源俱在相王许”(第51条);

“张遂诣刘。刘洗濯料事,处之下坐,唯通寒暑,神意不接”(第53条);

“支道林、许、谢盛德,共集王家”(第55条);

“殷中军、孙安国、王、谢能言诸贤,悉在会稽王许”(第56条)。

就谈玄辩难酷烈的程度来看,也以东晋为最,如“既共清言,遂达三更。丞相与殷共相往反,其余诸贤,略无所关”(第22条);“孙安国往殷中军许共论,往反精苦,客主无间。左右进食,冷而复暖者数四。彼我奋掷麈尾,悉脱落,满餐饭中。宾主遂至莫忘食”(第31条);“许意甚忿,便往西寺与王论理,共决优劣。苦相折挫,王遂大屈。许复执王理,王执许理,更相覆疏;王复屈”(第38条);“张乃遥于末坐判之,言约旨远,足畅彼我之怀,一坐皆惊。真长延之上坐,清言弥日,因留宿至晓”(第53条);甚至在殷浩“既有佳致,兼辞条丰蔚,甚足以动心骇听”的感召下,谢尚“注神倾意,不觉流汗交面”(第28条);支道林与始在总角的谢朗辩难,“遂至相苦”,致使其母王夫人不得不抛头露面,“流涕抱儿以归”(第39条)等,其酷烈的程度都远远超过西晋。西晋最多的只是发问,“每至共语,有争而不相喻”(第9条),或“时人攻难之,莫能折”(第12条)之类的——这一切不能不让我们看到东晋谈风的弥漫、繁盛。

同类推荐
  • 荒野的狐灯

    荒野的狐灯

    重新演绎了袁枚的著名鬼怪笔记小说《子不语》里的精彩故事。一个死人千里赴约,去向同窗好友交代身后之事,执念不舍,一直到化作了一具僵尸,作势扑人!一个青年爱上了一个姑娘,染红了她的长发,却看见圣庙门前的一个赑屃头上猩红耀目,一个仙女思凡,对一个卖鸡的农夫暗生情愫,在城门口拦住他,说:你卖掉鸡会得钱八千四百文,一个书生去深山里寻死,却不期遇见了已死的相好——一个妓女。而旧相好再不肯跟他缱绻,说:我已经是仙女了。这是一场场人与鬼之间的缱绻缠绵。它惊骇诡异,曲折动人,描摹出了一切魑魅魍魉最本色的一面。它让我们突然惊觉,有些鬼怪,竟然如此可爱!《子不语》,又名《新齐谐》,中国历史上最伟人的志怪小说之一。
  • 愤怒的乡村:鲁彦作品精选

    愤怒的乡村:鲁彦作品精选

    文学大师是一个时代的开拓者和各种文学形式的集大成者,他们的作品来源于他们生活的时代,记载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缩影,包含了作家本人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与思考,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具有永恒的魅力。他们是我们心灵的工程师,能够指导我们的人生发展,给予我们心灵鸡汤般的精神滋养。
  • 人生大策略

    人生大策略

    胡适一生著述甚多,在哲学、文学、历史学等方面都有专门著述。在胡适大量的著术中,编者取人生问题这一角度,选编了一本这样的书,旨在使读者通过这些文章对胡适的人生观有一大致了解,也可从中引出些微镜鉴。本书从人生从幼稚走向成熟再至暮年为主线索,插入人生各个阶段的重大问题,共分为“树头铜钲”等六节,每节标题为编者所加,这样分类罗列的编排,其区区用心唯在便于阅读。
  • 男人的肋骨

    男人的肋骨

    《男人的肋骨》以两广手信之一金银肝为例,娓娓道来食材的制作、吃法、味道和奇遇。读之,与文中描写的众生一样,垂涎不止,起卧不安。老男人吃风情万种的金银肝:“发觉有人艳羡,那老男人越吃越发心满意足,越发嚼得咂咂有声,越发喝得咕噜生响。活脱脱一副镶了金牙就特别爱笑,戴了手表就特别爱撸袖子的表情。”
  • 别让生命太为难

    别让生命太为难

    哲学脱离人生,将成玄虚,人生脱离哲学,将无定位。培养智慧,发现真理,验证价值,这就是哲学的用处。小故事中有大道理,平凡事物中蕴藏有深刻的哲理。用哲学的眼光看世界,用哲学的思维悟人生,这就是本书文章的特色。爱智慧,爱哲学,爱生活,从这里开始吧。
热门推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万水千山走遍

    万水千山走遍

    我国地大物博,奇观胜景美不胜数,自古就引得文人政客“江山如此多娇”的赞叹。能将这些美景一一游览,实为人生莫大的荣幸与乐趣。然而,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多数人都要借助他人的画笔去欣赏心中的风景。郁达夫说:“江山亦需文人捧。”为此,《悦读季·名家经典:万水千山走遍》特意精选了朱自清、老舍、张抗抗、舒婷等名家的这类作品,但愿这些锦绣华章绘成的画卷能够定格天南地北、五湖四海那些最美的风景,伴你足不出户纵心游览万水千山!
  • 废都

    废都

    当代文坛最受争议的作品,一部毁誉参半的奇书。1993年该书问世时,季羡林先生曾预言:20年后,《废都》会大放光芒。1997年获法国费米娜文学奖,是亚洲作家首次获此殊荣。2003年获法兰西共和国文学艺术荣誉奖。这是一部1980年代的中国社会风俗史,描写当代知识分子生活的世情小说。小说以历史文化悠久的古都西安当代生活为背景,记叙“闲散文人”作家庄之蝶、书法家龚靖元、画家汪希眠及艺术家阮知非“四大名人”的起居生活,展现了浓缩的西京城形形色色“废都”景观。作者以庄之蝶与几位女性情感的纠葛为主线,以阮知非等诸名士穿插叙述为辅线,笔墨浓淡相宜。在诸多女性中,唐宛儿、柳月、牛月清为他塑造最为成功也最倾心的鲜明人物。在这些充满灵性、情感聪慧而富有古典悲剧色彩的人物身上,体现出作者至高的美学理想。
  • 无良教师刁悍妃

    无良教师刁悍妃

    丫的她,白薇薇狗血的穿越了!刚刚还在讲台上,这一会,就穿越了!丫的,白薇薇在心里骂了无数次,但是依然要面对现实好吧,好吧,、穿就穿了,不用每天面对那群猴孩子了不过,为什么是这样子呢?倾城容貌,没有!好吧,至少也不算丑但是!为什么会是个十岁的肉包子,个性软弱,任人欺负?!什么?似乎好像大概是脑子有点小问题!绝世家业,没有!好吧,至少不愁吃穿但是!为什么老爹就是不想养?!什么?似乎好像大概想送给别人做妾?!温馨家庭,没有!好吧,也还没有家庭暴力但是!为什么这么招人记恨,个个想她赶她走?什么?大夫人看着不舒服。丫丫的老娘不干了!白薇薇,穿越前系某中学高二年级数学教师一枚,长相白净,文雅,看似温柔,实则无良。在任期间,可谓无恶不作,以折磨学生,课堂抽测为乐。在她在任期间,其学生的生活状况可谓是无比糟糕。每到白薇薇上课之前,其班上学生就不会出教室,认真在教室复习功课,只为防止上课被点到。后果太惊悚。只是,一天,班上学生集体大笑,狂欢,原因只有一个,他们的无良数学老师无故失踪!还是在课堂上!一朝穿越成为白家大小姐。这个白家大小姐白薇薇,完全就是个肉包子,胆小怯懦,生性愚钝,年近十岁,却只有三岁儿童的智商。可是,可是,某一天,突然传出一个爆炸性的消息,京城第一贤良美王爷,竟然到白家提亲!要娶了这个十岁不到的痴呆女娃!于是,于是…某日某女溜出去,肉肉的身子正趴围墙上,准备跳下去却发现一双眼睛很是玩味的盯着她“靠,没见过美女呀?躲开,别碍我事!”某女一副大义凌然的样子。没办法,谁让自己天天要装肉包子,还不能出去,好不容易穿越一会,怎么也要出去。“说的不是你呀?哇…啊…”某女趾高气扬的对着墙外的人说着,只是一不小心踩空了。然后,然后,倒扣在地上了丫的,本来就长的不好,这样鼻子也塌了吧…“靠,我这么小,你就不能接一下呀!摔坏了,你要赔!”某女很是无赖的说着。“你让我躲开的。”某男嘴角抽搐,靠近一脸泥的小妮子,很是嫌弃的避开脏的地方。“你长的挺好看的,改天姐心情好,收了你。这个就当信物了!”白薇薇费劲的爬起来随手把人家腰间的玉坠拽了下来。然后拍拍身上的土,华丽丽的转身走了!只剩下某男嘴角抽搐?好,收了我?你等着!
  • “再续石头记”水黛奇缘

    “再续石头记”水黛奇缘

    当金玉良缘即成,世外仙姝林黛玉会何去何从?嫁给了北静王她会幸福吗?而那块石头又被称神瑛侍者的贾宝玉,终日里伴着山中高士晶莹雪薛宝钗,到底是不是意难平?大观园里的小姐和丫头们今后的命运如何。。。贾府众人的命运如何。。。﹌﹌﹌﹌﹌﹌﹌﹌﹌﹌﹌﹌﹌﹌﹌红楼梦原稿名曰:石头记一部红楼梦,拨动了多少多情儿女的心!而原稿后半部分的遗失,又让多少文人墨客续写了自己倾心的完美结局。推荐好友文文人幽若兰红楼水黛梦推荐好友文文心随碧草红楼之禛心锁玉
  • 亲吻我的彼得潘:明瞳

    亲吻我的彼得潘:明瞳

    七落,寒冬生。嗜好极多。最讨厌的事情是没有存在感,思维呈现跳跃式,喜欢不断地反省自我。在喧闹的吵嚷之市中,希望能够保持从容与淡静,不去模仿别人,也不愿复制自己,崇尚柏拉图式人生。
  • 爱恨千年劫

    爱恨千年劫

    咬着自己的下唇:“我会让你付出代价的!”--情节虚构,寻寻觅觅千百年,当来到身边时,他确逃婚了,为了解释清楚自己就是他一生寻觅的爱人,请勿模仿,经历了生死劫难,当有一天可以自由的告诉他时,他已有了新欢!男主掐着她的脖子恶狠狠的说:“你敢再对她无礼,我就废了你!”女主睁大眼睛看着自己深爱的男人,女主走遍了千山万水
  • 北洋风云人物系列之吴佩孚

    北洋风云人物系列之吴佩孚

    本书是一部历史小说,描写了北洋时期直系大军阀吴佩孚传奇的一生,讲述了他主张南北议和,发动直皖战争、直奉战争,与各种势力角逐,与日本人斗智斗勇,并最终因不肯媚日卖国而被日本人杀害的故事。是一部情节紧凑,故事性极强的长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