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科技是高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空间科技发展战略既要体现高科技发展总战略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也要体现空间科技的性质和特征。印度高科技发展总体战略的指导思想是,充分利用科学技术,自力更生、发展国民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增强综合国力,成为“有声有色”的世界大国。空间科技的基本特征是,涉及领域广,科技要求高,耗资惊人。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印度认为其必须发展空间科技,因此,印度发展航天科技的总体战略是,依靠自己力量,建立独立完整的航天科技及其应用系统,使印度成为世界空间科技大国,为国家安全和经济持续发展服务。
2.空间科技发展具体战略
作为发展中大国,印度航天科技发展战略的具体目标是,通过自主开发,提供有效的卫星通信服务,建立和完善卫星和运载火箭的地面配套设施,提供基于卫星信息的自然资源管理和气象应用服务,采取适当政策措施推动相关产业部门参与空间项目,切实提高产业部门参与度,使其从一般装配、生产提升到参与安装、测试系统、子系统的层次,鼓励所有产业部门积极参与所有空间系统的建立和提供空间技术服务等广泛领域,推动空间技术在社会、经济、教育和国防等诸多领域的大规模应用,建立一个有活力的空间科技体系及其工业体系。近年来,印度越来越多地强调把空间科技用于国防军事目的,促进国防军用航天事业迅速发展,且已逐渐成为印度发展空间科技最为重要的目标。
3.空间科技发展道路
半个多世纪以来,印度空间科技和航天事业走过了一条“租卫星—买卫星—自行研制外国发射—自行研制自行发射”这样曲折而艰苦的发展道路。目前,印度空间科技近期的发展目标是,发展大容量、多用途卫星;研制性能更好、精度更高的遥感卫星;积极开发应用卫星市场;研制高精度军用观察卫星;研制用于发射大容量、高性能卫星的大推力卫星运载火箭系统;研制和完善低温发动机。印度空间科技未来的发展目标是,实现载人航天、火星探测、登月……印度空间科技和航天事业所走过的道路和所取得的成就,都是印度执行一系列航天计划的重要结果。
二、空间科技发展的战略政策
为了促进空间科技的发展,实现空间科技发展战略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1960年代以来,印度政府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重要的空间科技发展战略政策和措施,建立和完善空间科技研发组织,加大对空间科技研发的投入,制订和实施空间科技发展计划,吸引众多部门参与空间科技的研发等。
1.完善空间科技研究开发的组织
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后,印度就决心开展空间科技的研究开发,并于1960年正式开展此项工作,还设立了众多从事相关空间科技研发的机构,如分布于全国各地数量不少的卫星研究设计中心、火箭设计中心、卫星制造厂、火箭制造厂、卫星发射场、卫星观测站、卫星监控站等等。同时,印度政府还为这些空间科技研发机构配备了数量众多的研发人员和组织管理人员以及数量可观的各类先进科学仪器设备。为了加强对印度空间科技研发工作的领导和管理、调动广大研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在印度空间科技研发工作中的作用,1969年8月15日,印度政府成立了印度空间研究组织,其主要功能就是,负责组织和管理印度的航天研究和空间和平利用计划等工作。为了进一步完善对空间科技研发工作的组织和管理,1972年,印度政府还成立了航天委员会和国家航天部,分别由航天委员会负责国家航天研究计划的制定,航天部则负责其组织和实施。
2.加大对空间科技研发的投入
任何科技研发工作都需要投入一定数量的资金,而空间科技的研究开发工作所耗费的资金数额却十分巨大。无论是人造卫星和运载火箭的研制,还是人造卫星的发射,都需要耗费巨额资金。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印度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劳动力失业众多,人民生活贫困,发展资金严重短缺,迫切需要印度政府做的事情太多,因此,需要政府花钱的地方也太多,政府一时难以拿出太多的资金用于科技特别是像空间科技这样的高新科技发展。但是,由于印度历届政府重视科技特别是包括空间科技在内的高新科技的发展,正是在资金严重短缺的情况下,印度政府还是不断增加科技投入,使科技投入在印度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逐渐达到1%。在不断增加的科技投入中,印度政府又把大量科技经费用于包括空间科技在内的国防科技。长期以来,用于包括空间科技在内的国防科技的经费占印度政府科技投入总额的60%以上。
3.制定和实施空间科技发展计划
1962年,印度开始进行空间科技的研发工作,同时,还抓紧开展空间科技人才的培养工作。为了促进印度空间科技的发展,印度于1971年制定第一个十年航天计划。据此规划,印度开始进行人造卫星和运载火箭的研制。从1980年代起,印度还执行多项研制国产人造卫星和运载火箭的航天计划。一是印度国家卫星系统计划。二是印度遥感卫星系统计划。三是扩展的罗西尼卫星系列计划。四是极轨卫星运载器计划。五是静地卫星运载器计划,即地球同步卫星计划。六是低温发动机计划。七是国家自然资源管理系统计划。世纪之交,印度政府制订和实施了“1999-2003年印度空间研究计划”,成功研制低温发动机,并进一步改进极轨卫星运载器。进入21世纪以来,为了加速空间科技发展,印度还发起和正在实施载人航天计划、载人登月计划和火星探测计划等一系列重要的空间科技计划。
4.鼓励参与空间科技的研发
为了促进空间科技的发展和运用,在印度政府科技部的支持和国家航天部的直接领导下,除印度政府国防部积极参与国家空间科技研究开发工作外,印度政府还鼓励相关政府部门和经济部门也积极参与国家空间科技研发工作。进入21世纪以来,印度政府还鼓励企业参与包括卫星等在内的国防科技的研发及其产品的制造。现在,不仅农业部门、地质部门、气象部门、海洋部门等政府部门积极参与国家空间科技发展计划,而且教育、广播电视、通讯、甚至交通运输部门等,也积极参与国家空间科技发展计划,有效扩大了空间科技的运用范围,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力地推动了空间科技的进一步发展。
三、空间科技发展战略的调整
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空间科技迅速发展,空间科技在社会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因此,世界主要国家之间的空间科技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太空军事化也越来越明显。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太空竞赛、越来越军事化的空间科技,印度也及时调整其空间科技发展战略,使未来印度的空间科技发展计划也更具有军事性质,并试图使印度在太空军事化竞争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当前,印度空间科技发展战略正呈现出向民间转移、向军用发展和向外层太空进军等三大战略调整趋势。
1.空间科技向军用发展
印度2001年10月成功发射的“试验评估卫星”(TES),实际上就是一颗军用侦察卫星(即通常所说“间谍卫星”),使印度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军事侦察卫星的国家。印度TES军用侦察卫星系统由6颗卫星组成,其余5颗将陆续发射升空。目前,印度正在研发组合复杂的预警卫星系统,印度“国家预警与反应”卫星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已经提上议事日程。该卫星系统计划由2颗INSAT系列地球同步通信卫星、三颗极轨遥感卫星、3—5颗低轨道地球卫星和1颗专用气象卫星组成。2005年5月发射的CARTOSAT-1和2007年1月发射的CARTOSAT,是印度可用于军事侦察和地图绘制的两颗测绘卫星。可按1:2500的比例详细评估卫星覆盖地域的地形条件。印度将在五年内拥有用于太空作战的激光武器,印度也在研发反卫星系统技术,包括粒子束武器、射频武器、轨道拦截器和信号干扰器等,并计划于2010年部署能发动攻击的漂浮拦截器,无方向限制的射线火炮阵列和高级跨大气层空中飞行器。为此,印度正在专门组织太空部队,并计划设立太空司令部,积极为未来开展太空战争作好相关准备。
2.向外层空间进军
为了紧紧跟上世界空间科技发展的前沿,进入21世纪以来,印度制定和正在实施一些重要的空间科技计划。(1)月球探测计划和登月计划。现在,印度已经进行了3次太空回收舱空投测试,2008年印度按照月球探测计划,将首个月球探测器月球飞船一号(Chandrayan-1)发射升空。其携带X-射线和伽马射线光谱仪,用于生成月球表面的高分辨率的数字地图。该项月球探测计划又被称为“月球初航”计划,其主要目的是采用对可见光、近红外线、低能量和高能量X射线灵敏的遥感仪器对月球表面进行高分辨率摄像。(2)火星探测计划。印度准备在2012年至2013年之间发射火星探测器。印度空间研究组织主席马达范?奈尔在接受《印度斯坦时报》采访时说:“火星探测已经进入我们的视野,GSLV地球同步卫星运载火箭将把探测装置送往火星,太空跟踪网可以帮助我们一路追踪。我们对火星有着浓厚的兴趣,尽管距离遥远。”奈尔所说的火星探测装置是一个重约500公斤的无人探测器,其上有功能强大的高分辨率远程传感解析装置,不仅可收集火星大气层数据,还能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以致对火星地表和地下结构进行观测分析。印度甚至还有实施类似国际空间站的火星国际空间站计划。这可向全世界显示其太空研究的实力,还可吸引世界关注,重要的是由此获得更多国际合作,得到更多国外先进仪器设备,或许还可得到更多国际资金支持。
3.空间科技向企业转移
空间科技研究开发耗资巨大,为把其主要力量集中在国家空间计划的宏观管理、空间政策和计划的制定及空间科技发展上,进入21世纪以来,印度政府决定逐步把航天器制造,以至航天器发射等工作逐渐向企业转移,把航天器日常生产和商务活动等留给企业去办,以摆脱繁重的日常生产事务。目前,印度政府已决定把卫星和卫星上设备的制造向企业转移。这样既可以让企业有向纵深发展的空间,政府也可以实行优中选优的方法,逐步提高卫星质量。但是,以印度现有企业的实力和能力来看,还没有一家企业具有独立制造卫星或者发射卫星的能力。印度向民间企业转移空间科技研究开发工作的目标短期可能难以实现。
$第四节 生物科技发展战略与调整
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已成为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领域和世界先进发达国家科学研究的方向。印度政府正是看见世界科技这一发展方向和光明前途,把生物技术作为其高科技发展战略一个重要领域,建立了一百多个国家生物研究室和三百多个生物科学技术教育培训机构。1986年,印度政府成立国务部级的生物技术部,隶属于科学技术部,成为世界上最早设立此类机构的国家,从政策制定、研究导向、基础设施、人才培养、资金扶持和国际合作等各个方面,对生物科技发展给予特别重视,促使印度在生物科技领域取得诸多重要成就。印度在生物科技领域所取得的主要业绩之一是,制定了生物技术发展战略和国家行动计划,该计划为未来10年的发展制定了明确的路线图。
一、生物科技发展的总战略
1.生物科技发展总战略形成的背景
作为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食品、药品等一直是困扰印度政府的重大问题。为此,从1960年代中期起,印度发起了以推广高产农作物为主要内容的“绿色革命”,使印度从一个吃粮靠进口的国家转变成粮食基本自给并略有出口的国家,从而促使印度政府高度重视生物科技在经济发展特别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1980年代,面对世界生物科技迅速发展的态势,印度政府在大力发展信息科技的同时,也注意开展生物科学研究和生物工程技术开发。1986年,印度政府成立生物技术部,同时,制订和实施“1986—1997年生物信息研究计划”,以加强生物科技研发的信息建设;1995年,印度又发起“人类基因组—印度起点”研究计划。为加强生物工程技术开发,印度也实施了诸多计划,开展了一系列科技活动。经过二十多年努力,印度在生物科技研究开发领域取得了重要成绩,生物工程技术产业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
2.生物科技发展总战略的初步形成
印度政府认为,生物技术将成为信息产业后又一个有巨大发展潜力和巨大商机的产业,对提高印度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作用巨大。为此,印度政府对生物技术给予高度重视,对生物技术发展战略给予极大关注。2000年,印度生物技术部组织国内和旅居国外的生物技术家提出印度生物技术十年发展规划,即《生物技术十年展望》,制定了印度生物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即占据生物技术研究领域新的制高点,使生物技术为未来创造财富。其政策目标是:推动生命过程研究、服务于人类进步;增加农业、营养、分子医学、污染防治、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物技术及产业的投入;培养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建立和强化生物技术研发基础设施。研究重点和优先领域集中在:生命科学;农业、植物和动物生物技术;医学生物技术;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生物燃料;生物技术与社会发展;生物安全和生物伦理学。这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印度生物科技发展总体战略的初步形成。
3.生物科技发展总战略的最终形成
2005年,印度政府生物技术部又公布了《国家生物技术发展战略(草案)》,为印度未来10年生物技术政策和具体发展目标作出明确规定。该战略为生物技术十年综合发展指明了方向,设定了目标,为农业和粮食生物技术、工业生物技术、治疗学和医学生物技术、再生和基因组医学、诊断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纳米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IT生物技术、临床生物技术、制造和生物加工、研究服务、生物资源、环境及知识产权和专利法等提出了具体意见。该草案重点强调精简相关管理机构,加强生物学教育及培训,并提议成立一个独立的国家生物技术监管机构,该机构负责审定生物技术产品。这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印度生物科技发展总体战略的最终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