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赵明诚守莱州秩满,又被任命守淄州。当时的淄州是历朝来的古邑,这是一座遍地都是文物的古城。农家户里,市井民间,时有珍贵的文物问世。
却说此时已是北宋末年,官逼民反,农民起义蜂拥而来,金兵也对汴京形成了合围之势,尽管宋钦宗为了稳定人心,身着铠甲登上城头慰问军队,但金兵势如破竹的气场和宋廷多年来的积弊已使京城岌岌可危了。
在淄州,每天都有很多差役或者士兵逃亡。汴京不保,似乎已成定局。李清照夫妇两人开始担心,如果山东沦陷,青州那十屋的古物该如何南运?
这年春末,赵明诚接到噩耗,自己的母亲在金陵城去世。赵明诚是孝子,涕泪即下。赵母素来对李清照不薄,她也颇为伤心。按照古制,儿子要在家中守孝三年,期间不赴宴、不婚娶、不应考、不做官。但是到了真宗期间,朝廷又严苛规定“丁忧”期间“不能离任”。赵明诚不得不请假,南下奔丧。
夫妇两人在淄州城外惜别。赵明诚跨上南下的马儿,告诉清照,“等安葬了母亲,我就返回青州。你先回青州把那些文物收拾一下,我们要准备南运。”
一年来的幸福和思念,终究又一次以分离作为结尾。七夕很快就到了,却还没有赵明诚的消息。夜凉如水,草间的蟋蟀轻轻地鸣叫着,鸣声虽脆弱,却惊得梧桐树上的叶子闻声而下,天上的青云,仿佛也知道愁闷。金陵的天上,应该也笼罩着同一片忧愁吧。
站在庭院里,望着天上的星星,银河两岸,鹊桥上相会的牛郎和织女,是不是已经哭红了双眼?曾经是曼妙少女的李清照已经走到了人生的中年,尽管她还保持着少女一般的心态和风韵,却不太敢去回首昨天。亲人零散,故旧清冷。什么时候能再回大明湖去划一次船呢?那些童年的玩伴他们都怎么样了?长大了,婚嫁了,还是各自在府堂为官为妻?她浅浅皱起的眉头如同一根根丝线,魂牵梦绕着曾经成长的地方。
当然,男人也有寂寞的时候。当年苏东坡因“乌台诗案”,独居黄州,尽管死里逃生,但朋友不再登门,学生不敢探访,唯恐同他产生牵连。苏轼一个人郁郁寡欢,在同样的夜里写下了《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捡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本是一首孤寂的词,缺月下的梧桐,寒冷的枝头。一个“幽人”却让人有了无限的联想,给世态炎凉的人生抹上了一缕柔美的亮色。
据说,苏轼被一贬再贬,在黄州开荒种地,深夜读书。每当夜幕降临之时,便有一位妙龄女子暗暗来到苏轼窗前,偷听他吟诗作赋,常常站到夜深人静。露水打湿了她的鞋袜,而她漠然不觉,还在全神贯注地听着,听到会心处她便情不自禁地跟着小声吟读,深情款款的声音如同一曲琴声。这位夜半的不速之客很快就被主人发现。一天晚上,当这位女子如风一般悄无声息地来到苏轼窗前,苏轼轻轻推开窗户,想和她谈谈,问个究竟。谁知,窗子一开,那位少女像一只受惊的小鸟,撒腿便跑,她灵活地跳过矮矮的院墙,便消失在夜幕之中。
此后数年,苏轼辗转流离数地,一生旷达,却难以忘记那夜窗前听自己读书的女子。
女子的寂寞如同窗前的小鸟,男子的寂寞却似旷达中的一抹柔情。李清照嫁给赵明诚,也许是最好的归宿。他是一个真正的读书人,没有科考的功利性压迫,没有强作诗词的矫情,一生痴心金石之学,发自内心地佩服妻子的才学而不自卑,安然读书而坦然自若。不迂腐,自由的生命清新自然,没有沾染半点书卷的陈腐之气。翻遍中国文化史,恐怕再也难找出一个这么纯粹的文人了。
可是,真正的美好是不是可以长久留住呢?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颗红楼的心,放在一个水浒的时代,将有怎么样的结果呢?
夜色中泛起一阵阵的凉。虽不似深秋,却也有半黄的叶子落下。不禁使我想起了舒婷诗歌中的句子:
夜凉如晚潮
漫上一级级歪歪斜斜的石阶
侵入你的心头
你坐在门槛上
黑洞洞的小屋张着口
蹲在你身后
槐树摇下飞鸟似的落叶
时局越来越危险,历史上的“靖康之难”发生了。金兵攻破了东京,俘获徽宗、钦宗和宗室、后妃等数千人以及大量财物,北宋灭亡。高宗在南京应天府即位。位于青州的赵家宅第再也没有了往日的琴书之乐,偌大的家业,数不清的文物,都全靠李清照一个人指挥,仆人们照应。整箱满筐的书物哪一样也舍不得丢下,每一件都渗透着二人的心血,留驻着往日的浪漫时光。但又不得不忍痛割爱,这种选择是极端痛苦的。
在国破家亡之际,看着满车满屋的书物,命运不禁从冥冥之中传来声音:这里,存留着一个民族的记忆!
【24】细雨
风雨飘摇,你在远方等我,而我却不在你的视线里。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声声慢》
你说,经历过一次乱世的人,此生便不再后悔……
深秋的青州已经人烟稀少,逃难的队伍成群结队,一路哀号的生灵,一路满目的疮痍。靖康之难,徽宗钦宗两个皇帝被俘虏,大宋的奇耻大辱蒙羞在每个官员头上。百姓却没有太大的感触,朝廷多年的积弊导致了自己的灭亡。
青州城外,草木早已枯黄。清晨,放眼望去,枯黄的平原上铺满了冰冷的白霜。李清照把瑟瑟发抖的双手伸回袖子里,失望地回到宅院。又是一夜的等候,丈夫赵明诚还是没有回来。
精挑细选后的文物书画足足装了十五车。在青州的宅子里,尚还有十余屋子的书册什物。如何在这战乱的年月把这些生命的珍藏一件不失地运到江南安全的地方,多天来她伤透了脑筋。
不只是伤脑筋,她更想念自己的丈夫。冷冷清清的境况,寻觅不到的丈夫,丫鬟斟上几杯淡酒,却无法安心痛饮。大雁南飞而去,满地碎落的菊花瓣看了让人内心憔悴。突然细雨垂落,敲打在梧桐叶上滴滴答答,落叶仿佛一声声沉重的叹息铺满了院子。刮骨的冷风里,新架起来的秋千也空荡荡摇晃着,多么像一个落难的无助少女。
在这光景里,她已经不敢翻书。当整个北宋已经如同昏沉的灯光落入无尽的夜,谁还有心情回忆那群星璀璨的时刻?
命运如同一本大书,也许今天这页还是晴空万里,懵懂年少;明天那页就已经写满了烽火连绵,年过半百。今天还是轻快抒情的散文,明天那页已经变成了疾风骤雨悬念迭起的小说。
眼看金兵即将杀到青州,就在这紧急关头,青州内部又发生了兵变,战火陡然间从城内燃起。就在这紧急刹那,柔弱的李清照把家仆号召在一起,把早先准备明年从水路运走的十五车文物交与各个仆人,由她带领着大宗的文物逃出青州城。她把赵明诚最为珍视的《赵氏神妙帖》藏在了身上。
逃离青州那一夜,城门外一片火海,整个青州城如同被一条狰狞的火龙缠绕。面对这条恶毒的火龙,我猜李清照一定出奇地冷静,她命仆人牵着铺满稻草的车随着难民一起快速穿越城门,就在那一夜她告别了家乡。
面临危难的瞬间,她定然是机智和冷静的。否则,一个弱女子又怎样写出“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等诗句?
相比于李清照,在火光中我总能想起另一个温文儒雅的男子。他就是南唐后主李煜。说来也是命运开的一个玩笑,本不喜欢当皇帝的李煜却阴差阳错地成为南唐一代君王,他的命运也因“君王”而备受捉弄。他的前半生生活在奢华而充满文艺气息的皇宫中。走在偌大的宫殿楼阁间,他知道季节轮换时每一朵花的语言,熟悉宫殿中每一帘雨水的声音,知道众多宫女中每一个人的忧郁和欢喜。没见过战火,所以害怕战火。没经历过失去,所以害怕失去。于是,当赵匡胤带领军队兵临城下的时候,他选择了俯首称臣。
他本以为一个俯首称臣能够解决自己所有的顾虑,但在寂寞的软禁生活中却发现自己失去了自己最该珍惜的一切。“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春天,是一个充满怀念的季节。当空气中充满了童年的气味,一样柳絮飘飞的眼前,他的耳旁一定响起了父亲的叹息,兄长的欢笑,当然,还有佳人倩影。每一滴雨水都像是一粒藏着往事的泪珠,李煜望着潺潺的雨珠,自己却已经流不出泪。于是,他写下最危险的一首词《破阵子》。很多人说他就是因为这首词断送了性命。而我所欣赏的,是他选择写词的勇气,内心所迸发出的渴望和决绝: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花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李清照披散着头发,随仆人带着十五车书册文物左突右撞向建康奔去。在她身后,是不得不放弃的近四十年生活栖息之地。就在她离开之后,青州那十间屋子的文物被战火洗劫一空。济南的老宅,老宅里的秋千都随着金兵的侵占彻底灰飞烟灭。
在逃难的路上,她在不停回头,仿佛看到自己少女时秋千上的时光,随着逃难黯淡,黯淡地泣下泪来。
“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这真的是自己写过的诗句吗?为什么有些生疏了呢?
带着难言的哀伤,漫漫浩途上自然也少不了磨难。就在行至镇江之时,又遭遇到成群的盗贼,好在她的大智大勇最终保住了这批文物。一路上大难不死,一直到四五月份她总算到达了江宁。当时作为江宁最高长官的丈夫赵明诚前来迎接。四目相接,吃尽苦头的李清照眼泪如断了线的珠子,无法停歇,她只好紧紧捂住自己的眼睛。
赵明诚看到满车的文物,紧紧抱住了她。
【25】春归
在江南黄昏的阴影里,在你消失的时候,却早已物是人非。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
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
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李清照《临江仙》
初春的南京有着比汴京更为深沉的帝王气息。南迁已经一年,春光将近,元宵将至。可李清照内心却充满了淡淡的闲愁。
这庭院依然雍容华贵,精致的阁楼被云雾环绕,袅袅的雾水从池塘里升腾,笼罩着刚刚发芽的柳梢。丫鬟们兴高采烈地为即将到来的元宵节布置着庭院,早已丝毫嗅不到山河破碎的亡国气息。新的秋千还没架起来,她却感觉自己在细如流水的光阴中悄然老去。
秋千一荡就把她抛到了几十年以后,数十年的时光如同菊花的低语在她耳畔风一般散落,自己在安然淡雅的庭院里写过多少吟风弄月的诗词?可是如今这些都显得太薄太轻,之于生命,聊胜于无。巨大的空虚感仿佛在她心灵深处张开了一个巨大的黑洞,喷出一股股旋风吹乱了本来雅致有序的心思。陶渊明、李太白、欧阳修、苏轼……这一串串闪耀着诗句光泽的名字,还有青州大火中那十余间房子存放的古物,都落入了沉沉的黑洞中。
可是不写诗,不填词,这样的空虚待老的生活又有什么意思呢?
丫鬟们叽叽喳喳地讨论着试灯日那天去哪里看灯最热闹。在北宋,元宵之夜张灯结彩,颇为华丽。在正月十五的前一天,就是十四日也会张灯预赏,叫做试灯日。看到丫鬟们如此有兴致,她想起了很多年前,母亲带自己在试灯之夜游梭济南城时的欢乐。如今,自己却闷闷不乐。
欢乐就像指间的沙,流速越快越不开心,时间也越短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