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6000000029

第29章 辞赋问题及其争论 (2)

"这又是三位一体的逻辑的另外一个环节"征圣"了,圣也是通向道的桥梁,故而也必须以圣人为标准。同样的意思在《法言》中反复致意,如"书不经,非书也;言不经,非言也;言书不经,多多赘矣";"惟五经为辩:说天者莫辩乎《易》,说事者莫辩乎《书》,说礼者莫辩乎《礼》,说志者莫辩乎《诗》,说理者莫辩乎《春秋》。舍斯,辩亦小矣"。他以为"人各是其所是,而非其所非"是不正常的现象,总要有一个终极的判断标准才行,这就涉及"将谁使正之"的问题了。那么,谁是终极的判断标准呢?扬雄从天道到人道加以比较推演,既然"万物纷错"的自然的原则是"悬诸天",以天为判断标准,那么"众言淆乱"则只能"折诸圣",以圣人为判断标准了,圣人在则折诸其人,圣人死则折诸其书,二者是一致的,所谓"其统一也"。人到壮年而以这样的思想做主导,那么悔赋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赋毕竟在汉代是颇不同于经的事情。

第二,人生阶段变化中的自然常态。每个人年轻时都会是文采的崇拜者,但40岁以后还特别崇拜文采就是个不成熟者了。人在早年时候一般是少年情怀,所谓"少年心事当拏云"也,喜欢幻想,喜欢绚烂的词采的堆砌,都做着文学梦。但随着年龄增大,就会有一个巨大的转变,即由少年情怀转变为理性情怀或者功利情怀。人到中年,理性或者功利的主导思维准则使人们更关心词采之外的东西,要么是天下万事的永恒正义的问题,要么是天下万事的功利性问题。扬雄也有自己的早年与中年,他到了中年后,变成了一个理性的思想家、政治学家,昨日之我非今日之我的意识与日俱增。从这个意义上说,他改变早年的少年情怀,也是人生中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他写了两部书《法言》和《太玄》,以告别过去的写作,《太玄》模仿《周易》,《法言》模仿《论语》,追慕圣人的轨迹去做一个思想家,不愿再做一个才子型的人物。两部书中,《太玄》很不好读,因为扬雄自己就有"文必艰深"的观点,故而也就写得艰深了。

当然,在扬雄的转变中也有不变的东西,并不是变得我们无法把握。他认为"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对赋也并不是彻底否定,认为如果要写赋就要写诗人之赋,要以《诗经》为原则,依托五经以立义,以赋刺世;如果不这样写,这个赋便不能得到肯定。在扬雄看来,屈原之后的赋基本上是辞人之赋,而扬雄壮而悔赋主要悔的是辞人之赋。

三、班固论辞赋

班固对赋的讨论主要体现在两个材料里,第一是《汉书·艺文志·诗赋略论》,第二是《两都赋序》,这两个材料里面的观点有差异。《汉书·艺文志》由刘歆编的《七略》删减、编辑而成,《诗赋略》有个"论",就是"诗赋略论",大家断句要断在"略"这个地方,不要断在"赋"这里了,那样就成了对诗赋加以略论了。现在要讨论它是否代表班固自己的观点,到底是刘歆的观点还是班固的观点,这是有争议的问题。这里对赋提出了批评:"汉兴,枚乘、司马相如,下及杨子云,竞为侈俪闳衍之词,没其风谕之义。"这和扬雄的批评有近似性,但这个观点不一定代表班固的观点,有可能是刘歆的观点。所以,我们主要讨论班固《两都赋序》中的观点,而《两都赋序》中的主流观点就是崇赋。

在《两都赋序》中,班固说:"或曰:赋者,古诗之流也。"这说明"赋者,古诗之流也"成了汉代人的常谈,把辞赋放入了诗的谱系中以预流,预于主流。这与评价屈原的思路一样,评价屈原是以骚入风,现在是以赋入风而已。其实赋并不是来源于风,而是来源于《楚辞》。刘勰在《文心雕龙·宗经》篇中谈到楚与汉时,也有个基本的论断--"楚艳汉侈"。刘勰把楚和汉连着以为一体,从审美文化或者艺文世界的文化上看,这大体是符合历史实情的。但汉代的思想者们却喜欢把赋和《诗经》挂钩,而不是和楚文化挂钩,这不得不让我们认为这是"预于主流"心态驱使而然。班固《两都赋序》开篇即是这样,也说明了时代的风气。为了崇赋,班固当然得肯定赋的功能才行,因为贬赋者之所以要贬赋就在于他们认为赋无用,不仅仅无用而且有害。

所以在《两都赋序》中班固极力阐说赋的作用非常之大,认为其可以"兴废继绝,润色鸿业",不仅可以"抒下情而通讽谕",也可以"宣上德而尽忠孝",在班固看来,赋乃是"雍容揄扬,著于后嗣"的"雅颂之亚",这和扬雄的论调相比,差距不可以道里计。汉代辞赋之多,俨然形成了一代之盛景,班固说"孝成之世,论而录之,盖奏御者千有余篇",可以想见其盛况。这盛况,班固以为是"大汉之文章"可以"与三代同风"的标志。可以看出,赋论到了班固这个地方,其评价回到了汉代文化整合模式中的必然逻辑里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把不同于儒家的东西解释成儒家的东西。班固认为大汉文章与三代同风,但根据现代研究者的研究,大汉之文章刚好是与三代迥然异趣的。宋代以后对词的讨论也常常是如此情况,清代士人抬高词的地位去预流,也是把词与诗当做同裔看的。所以,这个文化整合逻辑不仅左右了汉代,后世人讨论文化问题也都是围绕这个整合逻辑去整合相关的文化现象。凡是地位不高者要把地位抬高,采用的文化整合逻辑都是这一招。总之,班固论赋应该可以看作汉人论赋的逻辑结果。

四、其他论赋者

在汉代,论赋者众多,不仅仅是上面提到的那些,汉代皇帝、王公大臣也参与了赋的讨论,其中最主要的是汉宣帝与汉明帝。汉宣帝论赋在汉代帝王中是比较典型的为赋辩护的情况,贬赋的人认为赋没有用,向皇帝上书,汉宣帝的回答是:"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辞赋大者与古诗同义,小者辨丽可喜,辟如女工之有绮榖,音乐有郑卫,今世俗犹皆以此娱说耳目,辞赋比之,尚有仁义风谕,鸟兽草木多闻之观,贤于倡优博弈者远矣!"皇帝都要出面为赋辩护,可见当时批评辞赋的声浪之强大。而汉明帝则与汉宣帝不同,在明帝看来,"司马相如夸行无节,但有浮华之词,不周于用"。这虽只是针对司马相如一人的批评,但是司马相如可以说就是汉代辞赋的代名词,对司马相如的批评就是对辞赋的批评,而批评中最关键的部分是指责辞赋"不周于用",从这儿也可以看出崇赋与贬赋双方论争的焦点所在。正如前面所言,汉代崇赋、贬赋二者相比较,贬赋是主流,虽然有汉宣帝为赋辩护,也没有改变这个态势。即使到了东汉末年,贬赋的论调也仍然强大,仍然居于主流。

汉代鸿都门下作赋之人甚多,当时就有人猛烈抨击,认为"鸿都门下,招会群小,造作赋说,以虫篆小技,见宠于时","或献赋一篇,或鸟篆盈简......有识掩口,天下嗟叹",有识见的人都对此不屑一顾。东汉末年蔡邕谈到"书画辞赋"时候议论道:"夫书画辞赋,才之小者,匡国理政,未有其能。陛下即位之初,先涉经术,听政余日,观省篇章,聊以游意当代博弈,非以教化取士之本。而诸生竞利,作者鼎沸。其高者颇引经训风喻之言,下则连偶俗语,有类俳优,或窃成文,虚冒名氏。"在蔡邕看来,赋就是当代博弈而已,故而力劝皇帝要"先涉经术",在听政有余日时,方可以"观省篇章",游意于"当代博弈"。从这些记载中,我们既可以看见当时赋在创作上的流行,但也可以看见评价者的反感。从史书记载的情况可以看出,汉代虽然是赋的创作的极盛时代,但也是贬赋的主要时代,这是很奇怪的现象。前有扬雄认为赋是雕虫篆刻,后有蔡邕认为赋是当代博弈,两者何其相似,两者均认为赋只是或者只能供皇帝游玩而已,不能成为教化治理国家的基本政策。这也说明汉代赋论里面对赋的争论主要还是着眼于有用还是无用的标准。

同类推荐
  • 中北欧现代文学大作(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

    中北欧现代文学大作(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了中北欧现代文学大作:德国现代文学精品、波兰现代文学精品、捷克、斯洛伐克现代文学精品、奥地利现代文学精品、匈牙利现代文学精品、丹麦现代文学精品和瑞典现代文学精品。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集外集拾遗(鲁迅作品精选)

    集外集拾遗(鲁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我依然爱你,我只是不喜欢你了

    我依然爱你,我只是不喜欢你了

    最甜美是爱情,最苦涩也是爱情。56个温暖别致的爱情故事,献给爱情路上迷茫又执着的你!《我依然爱你,我只是不喜欢你了》是豆瓣超人气作者小岩井首部暖心力作。
  • 大医之道

    大医之道

    本书介绍了运城市中心医院院长柴瑞霁的创业之路。如何把医院创建成一流医院的感人故事。
  • 世有桃花

    世有桃花

    从《诗经》初嫁,到秦汉飘摇、唐之明艳、宋之清丽,桃花的意象在古典诗词中绵延不绝,遮蔓、轮回,人们很容易弄清松竹梅兰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但不是很容易弄明白桃花这样东西的文化内涵。桃花在中国,太复杂,但凡想起,先有一言难尽的暧昧。
热门推荐
  • 皇叔,朕娶你

    皇叔,朕娶你

    她——A级间谍,却被组织弃为废子,机缘巧合,再世为人。他——周国皇子,却成为后宫争斗的牺牲品,魂断荷花塘。当间谍附身为皇子时,又当如何应对?享世间荣宠,夺武林奇宝,做天下至尊…挥写传奇的一生。★三次御驾亲征,扫平蛮夷,开疆扩土一统天下。★背弃伦理纲常,强娶皇叔,百官明鉴万人唾弃。★推行明主制度,明察善断,百信安居天下太平。然谁又曾想到,‘他’竟会是她?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小白剧场:其实,本文就是三个男人+一个伪男+一枚伪娘的情感故事会………男女主和男配们更是打着断袖旗号招摇过市,诱骗众多少男少女,实在无良。★精彩抢先看★“十九叔,朕娶你为男后吧。”声音平静无波,无悲无喜。琴弦断,指尖破,濮阳风华望向那已经是天下至尊的男子道:“好。”既然你想要,我又怎么会吝啬。她转身离开,不去过问那人是否愿意,不去感知那人是否屈辱。因为她知道,凡是她想要的,他便一定会给。而她抛弃道德伦理,其实也不过是为了那一句‘后宫不得干政。’★精彩抢先看★“父皇,孩儿为何要叫风华君为爹爹?”小小的人儿仰着头不解的问道。“因为他是你的爹爹呀。”濮阳玉仁点了点小不点笑道。“那孩儿不是就有两个爹爹吗?父皇是爹爹,风华君是爹爹,那孩儿的娘亲是谁呢?”小小的人儿继续弘扬不懂就问的传统美德。★精彩抢先看★“濮阳玉仁,你当真要将我的心碾碎成粉才满意吗?”少年将军愤怒的质问着龙椅上的男子。他为了‘他’,断袖都愿意做,还要他如何?“皇上,你瞒的微臣好苦……”绝色丞相摇头苦笑着,他为了‘他’发誓一生未娶,到头来‘他’却成了她。“姐姐,我与你争天下只是想要你属于我一人罢了。”他是唯一知道‘他’是她的人,却不得不隐瞒自己的性别,潜伏在她的身旁十年。本文看点多多(女扮男装+宠文+禁忌+男扮女装+美男多多+结局未定)
  • 只愿为卿负天下

    只愿为卿负天下

    四岁。她亲眼目睹父王被叔叔推下十丈城墙。从此,世上再无朝颜,余的,只有晋华公主。八岁。阖宫夜宴,她透过盏盏琉璃看见了他。晋华也不再是晋华。十四岁。他说,等桃花盛开的时候,我来带你回家。那时,她忘了自己是谁。十五岁。及笄之礼。他说,我要娶的,是染歌公主。那日,晋华找回了自己。十六岁。十丈城墙之上,他与她,相对无言。朝颜暮骨,晋华归尘。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挺住,意味着一切

    挺住,意味着一切

    《挺住,意味着一切》是网络红人一直特立独行的猫(赵星)的一本青春奋斗笔记。记录了作者对人生、奋斗、成长、职场的思考。在这本书里,涉及了年轻人奋斗期的三个阶段,求生存,求发展,求幸福感。一方面,作者根据自己的心路历程,为读者提供“在绝望的黑夜里相信自己”坚持下去的信心和勇气,另一方面,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了一些,在个人成长,职场发展中遇到的一些普遍性的困惑、难题的解决办法。鼓励当下的年轻人,寻找内心的“不可替代”的领地。把自己所获得的、所付出的,真正的转化成人生的幸福感,成就感。并以一种永远在路上的精神,努力不停,寻找更加辽阔的远方。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让你感动的300篇小小说(影响一生的故事全集)

    让你感动的300篇小小说(影响一生的故事全集)

    本系列丛书从感动的视角出发,撷取生活中最受广大读者关注的亲情、友情、爱情、做人、沟通等几大方面的素材与故事,用最优美的语言传递人世间最真挚的情感,用最恰当的方式表述生活中最正确的做人与做事箴言。
  • 看看人家温州人

    看看人家温州人

    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温州人;哪里没有市场,哪里就会出现温州人。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可能,温州人就会以百分之百的努力去做……生意控制了温州人的全部思想。一种生意换成另一种生意,是他们唯一的休息。即使他们偶尔没有考虑他们的生意,那也是想探听一下别人的生意做得怎样……拥有这样的精神,人家温州人能不富吗?
  • 重生之扛上冷情王爷

    重生之扛上冷情王爷

    这是一个将军之女含冤而死重生在一个小骗子的身上,复仇的故事。楚明珠身为将军遗女手握三十万兵权,嚣张跋扈,不将任何人放在眼里,最终被自己最心爱的人和闺蜜联手害死。醒来以后,她发现自己居然进入了别人的身体里面,兴奋之余,却发现自己中了媚毒!仇恨大于清白,她毅然决定找个男子解媚毒,可是,可是为毛对方比她还猴急?
  • 鬼魅血瞳

    鬼魅血瞳

    凌洛熙在回学校的途中目睹了一场车祸,让人不解的是被撞的女人眼睛的瞳孔竟是血一样的红色。被撞死的女人到底是谁?新明大学流传着的恐怖传说,离奇的坠楼事件。在每个死者的手上都留下一个奇怪的布片,布片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学校里的神秘的组织是否和这一切有着关联?真的是鬼魂作祟,还是另有隐情?
  • 重生之庶女狠毒

    重生之庶女狠毒

    她步步为营,精心算计,助他荣登九五。却没想到,她搏命的付出,却最终换来那样不堪的结局。当冰凉的剑刺入她的胸口,夺去她和孩子的性命。她指天立誓,决不罢休!重生回到三年前,彼时她还未嫁,仍是将军府的幺女。这一世,她绝不任人宰割,被人鱼肉!嫡母陷害?她以牙还牙,闹的她生不如死!嫡姐诋毁?她陪她唱戏,唱的她人尽可夫!至于他,呵…各种手段计谋全部用上,势必要他身败名裂,永世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