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6000000029

第29章 辞赋问题及其争论 (2)

"这又是三位一体的逻辑的另外一个环节"征圣"了,圣也是通向道的桥梁,故而也必须以圣人为标准。同样的意思在《法言》中反复致意,如"书不经,非书也;言不经,非言也;言书不经,多多赘矣";"惟五经为辩:说天者莫辩乎《易》,说事者莫辩乎《书》,说礼者莫辩乎《礼》,说志者莫辩乎《诗》,说理者莫辩乎《春秋》。舍斯,辩亦小矣"。他以为"人各是其所是,而非其所非"是不正常的现象,总要有一个终极的判断标准才行,这就涉及"将谁使正之"的问题了。那么,谁是终极的判断标准呢?扬雄从天道到人道加以比较推演,既然"万物纷错"的自然的原则是"悬诸天",以天为判断标准,那么"众言淆乱"则只能"折诸圣",以圣人为判断标准了,圣人在则折诸其人,圣人死则折诸其书,二者是一致的,所谓"其统一也"。人到壮年而以这样的思想做主导,那么悔赋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赋毕竟在汉代是颇不同于经的事情。

第二,人生阶段变化中的自然常态。每个人年轻时都会是文采的崇拜者,但40岁以后还特别崇拜文采就是个不成熟者了。人在早年时候一般是少年情怀,所谓"少年心事当拏云"也,喜欢幻想,喜欢绚烂的词采的堆砌,都做着文学梦。但随着年龄增大,就会有一个巨大的转变,即由少年情怀转变为理性情怀或者功利情怀。人到中年,理性或者功利的主导思维准则使人们更关心词采之外的东西,要么是天下万事的永恒正义的问题,要么是天下万事的功利性问题。扬雄也有自己的早年与中年,他到了中年后,变成了一个理性的思想家、政治学家,昨日之我非今日之我的意识与日俱增。从这个意义上说,他改变早年的少年情怀,也是人生中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他写了两部书《法言》和《太玄》,以告别过去的写作,《太玄》模仿《周易》,《法言》模仿《论语》,追慕圣人的轨迹去做一个思想家,不愿再做一个才子型的人物。两部书中,《太玄》很不好读,因为扬雄自己就有"文必艰深"的观点,故而也就写得艰深了。

当然,在扬雄的转变中也有不变的东西,并不是变得我们无法把握。他认为"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对赋也并不是彻底否定,认为如果要写赋就要写诗人之赋,要以《诗经》为原则,依托五经以立义,以赋刺世;如果不这样写,这个赋便不能得到肯定。在扬雄看来,屈原之后的赋基本上是辞人之赋,而扬雄壮而悔赋主要悔的是辞人之赋。

三、班固论辞赋

班固对赋的讨论主要体现在两个材料里,第一是《汉书·艺文志·诗赋略论》,第二是《两都赋序》,这两个材料里面的观点有差异。《汉书·艺文志》由刘歆编的《七略》删减、编辑而成,《诗赋略》有个"论",就是"诗赋略论",大家断句要断在"略"这个地方,不要断在"赋"这里了,那样就成了对诗赋加以略论了。现在要讨论它是否代表班固自己的观点,到底是刘歆的观点还是班固的观点,这是有争议的问题。这里对赋提出了批评:"汉兴,枚乘、司马相如,下及杨子云,竞为侈俪闳衍之词,没其风谕之义。"这和扬雄的批评有近似性,但这个观点不一定代表班固的观点,有可能是刘歆的观点。所以,我们主要讨论班固《两都赋序》中的观点,而《两都赋序》中的主流观点就是崇赋。

在《两都赋序》中,班固说:"或曰:赋者,古诗之流也。"这说明"赋者,古诗之流也"成了汉代人的常谈,把辞赋放入了诗的谱系中以预流,预于主流。这与评价屈原的思路一样,评价屈原是以骚入风,现在是以赋入风而已。其实赋并不是来源于风,而是来源于《楚辞》。刘勰在《文心雕龙·宗经》篇中谈到楚与汉时,也有个基本的论断--"楚艳汉侈"。刘勰把楚和汉连着以为一体,从审美文化或者艺文世界的文化上看,这大体是符合历史实情的。但汉代的思想者们却喜欢把赋和《诗经》挂钩,而不是和楚文化挂钩,这不得不让我们认为这是"预于主流"心态驱使而然。班固《两都赋序》开篇即是这样,也说明了时代的风气。为了崇赋,班固当然得肯定赋的功能才行,因为贬赋者之所以要贬赋就在于他们认为赋无用,不仅仅无用而且有害。

所以在《两都赋序》中班固极力阐说赋的作用非常之大,认为其可以"兴废继绝,润色鸿业",不仅可以"抒下情而通讽谕",也可以"宣上德而尽忠孝",在班固看来,赋乃是"雍容揄扬,著于后嗣"的"雅颂之亚",这和扬雄的论调相比,差距不可以道里计。汉代辞赋之多,俨然形成了一代之盛景,班固说"孝成之世,论而录之,盖奏御者千有余篇",可以想见其盛况。这盛况,班固以为是"大汉之文章"可以"与三代同风"的标志。可以看出,赋论到了班固这个地方,其评价回到了汉代文化整合模式中的必然逻辑里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把不同于儒家的东西解释成儒家的东西。班固认为大汉文章与三代同风,但根据现代研究者的研究,大汉之文章刚好是与三代迥然异趣的。宋代以后对词的讨论也常常是如此情况,清代士人抬高词的地位去预流,也是把词与诗当做同裔看的。所以,这个文化整合逻辑不仅左右了汉代,后世人讨论文化问题也都是围绕这个整合逻辑去整合相关的文化现象。凡是地位不高者要把地位抬高,采用的文化整合逻辑都是这一招。总之,班固论赋应该可以看作汉人论赋的逻辑结果。

四、其他论赋者

在汉代,论赋者众多,不仅仅是上面提到的那些,汉代皇帝、王公大臣也参与了赋的讨论,其中最主要的是汉宣帝与汉明帝。汉宣帝论赋在汉代帝王中是比较典型的为赋辩护的情况,贬赋的人认为赋没有用,向皇帝上书,汉宣帝的回答是:"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辞赋大者与古诗同义,小者辨丽可喜,辟如女工之有绮榖,音乐有郑卫,今世俗犹皆以此娱说耳目,辞赋比之,尚有仁义风谕,鸟兽草木多闻之观,贤于倡优博弈者远矣!"皇帝都要出面为赋辩护,可见当时批评辞赋的声浪之强大。而汉明帝则与汉宣帝不同,在明帝看来,"司马相如夸行无节,但有浮华之词,不周于用"。这虽只是针对司马相如一人的批评,但是司马相如可以说就是汉代辞赋的代名词,对司马相如的批评就是对辞赋的批评,而批评中最关键的部分是指责辞赋"不周于用",从这儿也可以看出崇赋与贬赋双方论争的焦点所在。正如前面所言,汉代崇赋、贬赋二者相比较,贬赋是主流,虽然有汉宣帝为赋辩护,也没有改变这个态势。即使到了东汉末年,贬赋的论调也仍然强大,仍然居于主流。

汉代鸿都门下作赋之人甚多,当时就有人猛烈抨击,认为"鸿都门下,招会群小,造作赋说,以虫篆小技,见宠于时","或献赋一篇,或鸟篆盈简......有识掩口,天下嗟叹",有识见的人都对此不屑一顾。东汉末年蔡邕谈到"书画辞赋"时候议论道:"夫书画辞赋,才之小者,匡国理政,未有其能。陛下即位之初,先涉经术,听政余日,观省篇章,聊以游意当代博弈,非以教化取士之本。而诸生竞利,作者鼎沸。其高者颇引经训风喻之言,下则连偶俗语,有类俳优,或窃成文,虚冒名氏。"在蔡邕看来,赋就是当代博弈而已,故而力劝皇帝要"先涉经术",在听政有余日时,方可以"观省篇章",游意于"当代博弈"。从这些记载中,我们既可以看见当时赋在创作上的流行,但也可以看见评价者的反感。从史书记载的情况可以看出,汉代虽然是赋的创作的极盛时代,但也是贬赋的主要时代,这是很奇怪的现象。前有扬雄认为赋是雕虫篆刻,后有蔡邕认为赋是当代博弈,两者何其相似,两者均认为赋只是或者只能供皇帝游玩而已,不能成为教化治理国家的基本政策。这也说明汉代赋论里面对赋的争论主要还是着眼于有用还是无用的标准。

同类推荐
  • 解放运城(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解放运城(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本书以纪实手法纪录了在解放运城的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浴血奋战的光辉事迹,歌颂了他们的大无畏精神,再现了解放战争的悲壮场面……
  • 张中行散文:生活卷

    张中行散文:生活卷

    张中行思维方式很像一位道人,许多事都被他定位在广阔的文化背景和充满亲情的人生趣味里。他以平常心待事,又以学者的视角思索生活,让人在不急不躁、不冷不热中悟出许多道理,它让人清醒、让人回味,让人从世俗中猛然转向静谧、超然的境地。
  • 人间词话

    人间词话

    《人间词话》是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表面上看,《人间词话》与中国相袭已久之诗话、词话一类作品之体例,格式,并无显著的差别,实际上,它已初具理论体系,在旧日诗词论著中,称得上一部屈指可数的作品。甚至在以往词论界里,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把它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影响很是深远。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
  • 一生必读的随笔美文大全集(超值金版)

    一生必读的随笔美文大全集(超值金版)

    优秀的哲理美文如漫天繁星,总会令人应接不暇,又唯恐落得沧海遗珠之憾。为了让读者感受中外哲理美文的风格和魅力,使读者获得美好的享受,汲取更多有益的精神食粮。本书提炼的哲理美文不仅是被公认的上乘之作,更分门别类,意蕴宽广。它们或讴歌自然,或解析社会;或赞颂真善美,或鞭挞假恶丑,其优美文辞的背后,总是蕴蓄着或阐释着深刻的哲理,给人以思想上的启迪和行为上的观照。
  • 寂寞烟花梦一朵

    寂寞烟花梦一朵

    一代才女,旷世佳人……她的古文基础很好,写旧诗的绝句,清新俏丽,颇有明清诗的特色;写文章,蕴藉婉转,很美,又无雕琢之气;她的工笔花卉和淡墨山水,颇见宋人院本的传统;而她写的新体小说,则诙谐直率……本书就为你全景展现陆小曼烟花般灿烂辉煌的爱情诗篇和充满争议的一生。
热门推荐
  • 清乾隆嘉庆道光时期诗学

    清乾隆嘉庆道光时期诗学

    乾隆时期的诗学,主要围绕着对明代以来诗学的反思展开,那个时期国力强盛,士人心态比较平和,所以当时的诗学比较注重审美和艺术的方面,到嘉庆、道光时期,清朝走向衰败,士人心态,由平和转向焦躁愤激,许多诗歌反映了现实。本书就是对乾隆时期诗学、乾隆嘉庆之际诗学、嘉庆道光时期诗学的研究。
  • 绝世独宠妃要休夫

    绝世独宠妃要休夫

    王妃休了王爷?王爷整天以泪洗面,寻死腻活?背对着王府大门,挥挥手终于可以解脱了,更是摆脱了那几个超龄的假儿子,拍拍身后的包裹,有了它哪怕是一辈子游手好闲也能舒舒服服的过自己的小日子了...嫂嫂掉进来钱眼,妹妹刁钻任性,哥哥懦弱无能,还有一个自命风流的混蛋处处闹心。。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终于找到了头顶那缕阳光的时候,天降厄运。什么?丫鬟?给大王爷当丫鬟?刚从那里面逃出来,再回去可能吗?隋翰羽当朝丞相,更是王府的大王爷,有着绝世武功,更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这女人色胆包天,竟然将王府里弄得乌烟瘴气的时候潇洒的一走了之?是不是活的不耐烦了?想走有那么容易吗?经过本王的允许了吗?%%%%%%%%%%%%%%%%%%%%%%%%%%%%%%%%“将军,这是我为你绣的手帕,看看可否喜欢?”“难得呀?这么笨的人竟然也会绣手帕?”大王爷一把抢过来放在鼻间一闻,对着手帕就是一通咳嗽顺手放在怀里,“既然已经脏了,那我只好勉为其难的收下了。”“你喜欢,那就送你好了,反正这也是我刚从茅房里捡来的。”“呕呕呕.....”%%%%%%%%%%%%%%%%%%%%%%%%%%%%%%%%书房里,大王爷看着刚进来的人冷淡的说道,“这是你的卖身契,写上你的名字就可以离开了。”陈佳鑫刷刷的写上名字,转生就想离开。隋翰羽看着手上的婚姻契约书上陈佳鑫这几个大字,心里偷笑‘你是永远走不出这个王府的,王妃,,你以为能跑得了吗?’“大王爷,你我主仆一场,以后再也不会相见相见了,可否写上你的名字让我以后好留作纪念?”处在兴奋中的大王爷浑然不知自己自己在和离书上写上了自己的大名。陈佳鑫走出书房看着里面捧着婚姻契约书兴奋中的大王爷,小样,和姐斗,简直是自不量力。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白夜(陀思妥耶夫斯基中短篇小说选)

    白夜(陀思妥耶夫斯基中短篇小说选)

    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于人性的考察,至少在深度上是前无古人的。他常常触摸最极端的精神状态,探究人类灵魂的上限与下限。这使其作品中经常出现病态心理,特别是那些自觉不自觉的反常行为、近乎昏迷与疯狂的反常状态。小说中的主人公,在肉体与精神上的痛苦,就像一种垂死的挣扎,其震撼人心的效果是其他作家难以企及的。
  • 声息2

    声息2

    记忆可以剥离出心底的温暖,让一个女孩的歌声只剩悲凉。多年前的一场火灾,一场空难,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让女孩失去了亲人,失去了继承权,也失去了容貌。为了活下去,为了给最爱的人报仇,她不惜亲手埋葬过去的自己,整容,改名,叫季明樱,与另一个女孩柳溪川搭档成立了少女组合SEAL,踏上了演艺之路,并以其独特的个性与音乐才能迅速走红。
  • 公主种田也疯狂

    公主种田也疯狂

    一场蓄意已久的阴谋让长公主皇甫悠然流落民间,从此隐姓埋名,种种田,养养娃,小日子棒棒哒!
  • 重生之表妹不好惹

    重生之表妹不好惹

    同为远房表妹,邱雪婵就如卢晋成的手心宝,摔不得碰不得,众星捧月的供着奉着。秦珂茵却是遭人厌弃的烂稻草,阴险狡诈,心思歹毒,恨不得大卸八块,除之而后快的卑鄙小人。虽然秦珂茵自认她确实包藏祸心,贪图卢家富贵权势。但是被灌迷下套床赶出卢府横死街头?都当她好欺负的?
  • 旧年的血迹

    旧年的血迹

    本书是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阿来的作品集。收录老房子、奔马似的白色群山、环山的雪光、寐、旧年的血迹、生命、远方的地平线等小说。 当十年前的文学新星丛书收录阿来的这部小说集时,人们还不能真正体会这些描写阿坝藏族历史和现实生活小说的真谛,可随着他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的获奖,他早期的这些小说便透露出真正的艺术价值:那摇摇欲坠的"老房子"不正是土司制度衰微的缩影吗?那一步一趋的朝拜队伍不正是藏族寻求精神家园的写照吗?阿来正是从这本书开始起走向中国文学圣殿的。
  • 共同利益

    共同利益

    李云朋到海平市上任的头一天,在海平市街道上碰着一个算命的,他竟然在海平境内的龙化县与司欣颖邂逅,艳遇之后就跟着一场人生挫折,事情的前前后后几乎跟算命先生说的一模一样。这是春天,说他这个人十天后有艳遇,春天是人和大海都不怎么安分的季节。这个年轻的副市长从不信命,可是到了十天后的上午,谁不信迷信谁头疼。,这年头。即使不翻身落马也得脱一层皮
  • 首富嫡女

    首富嫡女

    身为天下首富嫡女,却接连遭遇不幸,母亲被害、庶母夺嫡,庶妹虐待、表哥污辱,新婚之夜还被丈夫强行下药,丢给数十个男子,挣扎中,被人了结性命……再度睁眼,她回到了三年前,父亲慈爱,母亲健在,庶母仍在外宅之中,一切重新开始!重活一世,她再不是那个善良可欺的大小姐,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诛之!庶母谋害嫡母,巧计送她入地府,庶姐庶妹谋权,让她偷鸡不成蚀把米,表哥禽兽,让他当众受辱,永生悔恨,皇族贪财,妙计周旋,保全家人,前世的恶毒夫君,此生却对她纠缠不休,甚至连那前生未见过的太子殿下也上门提亲,更有邻国皇子,狂妄将军,智多星丞相紧追不放,究竟是倾心爱慕,还是阴谋诡计,且看她一一将所有面具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