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6000000026

第26章 屈原问题上的论争 (1)

论争的原因是楚化与儒化两个世界叠加在了汉代,这两个世界的标准是不一样的,所以必然出现认知上的区别,论争在汉代大体上经过了三个阶段。

一、肯定阶段

第一阶段是肯定阶段,代表人物有刘安。刘安曾受汉武帝之命写过《离骚传》,但现在已看不到了。现在能见的是后人在其他文章中摘录的《离骚传》里的一些话。班固的《离骚序》里对此事有一个记载,说"昔在汉武,博览古文,淮南王安叙《离骚传》"。班固还引用了《离骚传》里面对屈原及其作品的评价语:"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这是刘安对屈原作品的评价。他认为《离骚》起码与《诗经》等列,甚至高于《诗经》。另外还有对屈原人品的评价,以为屈原"蝉蜕浊秽之中,浮游尘埃之外。皭然泥而不滓。推此志,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在刘安的眼中,屈原其人其作品皆是上乘。但是屈原的问题很复杂,甚至到底有没有屈原这个人都有争论。20世纪30年代,孙次舟还写过文章,认为屈原是同性恋者。总之对屈原的争论很多,从汉代就开始了。刘安对屈原评价这么高与汉代初年楚风非常流行应该有关系,而且此一时期以黄老治天下,儒家并未成为主流思想,故而对屈原及其作品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也与思想界的这一态势有关。

与刘安思想相近的是司马迁,他与刘安的评价有同有异。司马迁对屈原的评价主要见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该传记中事实上引用了刘安《离骚传》里面的话,但不像班固《离骚序》那样遵守学术规则。班固《离骚序》里面明确说这是刘安《离骚传》里的话,但该传记里面引用了却没指明引用的是谁的话。关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里面评价屈原的材料问题,楚辞专家汤炳正先生作了令人惊奇的论述,汤先生写了一书叫《屈赋新探》,其中有一篇文章叫《屈原列传理惑》,即要解决屈原列传里面的材料的疑惑问题。根据汤先生的看法,司马迁《屈原列传》里从"离骚者,犹离忧也"开始,一直到"虽与日月争光可也"这段话,完全出自刘安《离骚传》,经过考证,这不是司马迁引入的,而是后人窜入进去的。在汤先生看来,司马迁和刘安是同时代人,《离骚传》略早于《史记》,但司马迁根本未见过刘安的《离骚传》,他说:"至于史迁当时之所以未见淮南王所著书及《离骚传》等,盖当时这些书,虽已献之武帝,而未宣布于世。"武帝"秘而藏之","故史迁并未得见,当然更无从著录于本传,更无从采入《屈原列传》"。

他不但认为此上这些文字是后人窜入的,而且还认为传中"虽放流"到"岂足福哉"这段文字也是"后人割取《离骚传》语窜入本传者"。我认为这些文字是后人窜入的可能性很大,古人喜欢在书旁批注,从"离骚者,犹离忧也"开始,一直到"虽与日月争光可也"这段话,刚好接着《屈原列传》中的"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这些话确实正好能够很好地注释上面的内容,而后人把刘安的话写在旁边以作注解,再后面的人再次整理史记时就把后人窜入的话加到了《史记》里面,所以就成了目前这种情况。当然,这里引用的话与班固《离骚序》引用的文字略有区别,其中说:"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这和班固《离骚序》中引用的话基本上是相似的,但要注意,班固可能不是全引,而《史记》窜入的这段话倒很有可能是全引。既然这样,那么怎么判断司马迁对屈原的评价?我们只能用这些材料之外的材料来观察司马迁对屈原的评价了。《屈原列传》最后有个"太史公曰",这完全可以肯定是司马迁的话,其中说:"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沈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这是司马迁对屈原非常肯定、同情的一面,但与此同时,司马迁也对屈原有所批评,"太史公曰"中继续说:"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

""怪"就是责备的意思,可以看出司马迁对屈原最直接的评价中,既有肯定同情,又有责备,责备屈原为什么不能远走他国以实现其志向。司马迁又说:"读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显然,司马迁在人生态度上更多的是持老庄的态度,认为知识分子应该"同生死,轻去就",在他看来,屈原把去就看得太重,不愿离开楚国,而"自令若是"不是明智的选择。我们可以看出,如果上面所去掉的一段话当做司马迁的原话,那么显然与赞语中的这些看法有矛盾。司马迁时代还有着战国遗风,战国时代朝秦暮楚是常见现象,而屈原却选择一直在楚国,最后自沉而死,刘安对此赞扬很高,司马迁却不以为然。当然,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以及《报任安书》里对屈原也有评价,是放在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这个背景下面评价的。他对屈原等人有个基本的概括,说他们这些人之所以写出千古流传的文章,就在于"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谈到屈原,司马迁说:"屈原放逐,乃赋《离骚》。"他把屈原放逐与著《离骚》联系在一起,认为屈原的作品也是发愤著书,以为屈原乃是古之"贤圣",这一点可以明确看作司马迁对屈原的正面评价。司马迁之所以有这样正、反两方面的评价,和他的遭遇以及家学渊源有着密切关系。从他的遭遇而言,与屈原"同是天下沦落人",必然悲悯而同情、肯定屈原;但从其家学渊源而言,他又有持守老庄之术以处世的原则。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指》一文里面,于六家中最推崇道家。可以反推,既然其父亲是以道家思想为主要思想,那么司马迁必然受其父亲影响从而以道家人生态度处世观物,班固就指责司马迁《史记》是"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某些信息,司马迁的思想在儒道之间,但又以道家为主。《屈原列传》赞语中的"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这样的人生态度是符合司马迁家学传统的,也符合司马迁写作《史记》时的基本情况。

二、否定阶段

第二阶段是否定阶段,主要代表人物是扬雄和班固。先谈扬雄的有关论说。

《汉书·扬雄传》记载了扬雄的经历,他早年对司马相如很崇拜,但是对屈原更加崇拜,以为屈原"文过相如",扬雄对屈原"至不容,作《离骚》,自投江而死"的态度是"悲其文,读之未尝不流涕也",这态度和司马迁接近,这是同情屈原的人生遭遇,和其基本观点不能画等号。接下来,他谈到对屈原这个人和作品的看法时就摆脱了这种同情的看法。他以为"君子得时则大行,不得时则龙蛇,遇不遇命也,何必湛身哉",对屈原自沉颇不以为然,认为屈原不是一个识时务的君子。同时,他又在《法言》里指责屈原,认为屈原的作品"过以浮",并认为"过浮者蹈云天"。这不仅仅是指人的道德,而是指责屈原作品里的问题。所谓"过"即不中,而"中"是儒家对于文章写作最基本的要求,要求哀而不伤、乐而不淫、怨而不怒。在扬雄看来,屈原作品已经违离儒家这个原则而走向"怨而怒"了,不仅不中,而且浮。浮即蹈云天,这是指屈原作品的神话色彩。

扬雄以为这与儒家精神也是不合的,儒家讲求不语怪力乱神,而这些蹈云天的东西刚好就是怪力乱神。我们怎么看扬雄对屈原其人的批评呢?我以为扬雄对屈原其人的批评是非常深刻的。如果你把屈原首先作为一个政治家来看,那么扬雄的评价确实是非常准确的,屈原作过楚国的三闾大夫,是高级官员,屈原的自沉说明他还是一个极其不成熟的政治家,而一个成熟的政治家应该懂得能屈能伸,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轻率地作出结束自己生命的举动的。现在很多人对屈原的评价总是剥掉屈原首先是一个政治家的身份,而只把他当做一个专业作家去评价,这是与古情不合的。在中国古代,没有专业作家,可能宋代柳永勉强算一个。屈原是政治家兼文人,主要还是政治家,因此应首先用政治家的标准来评价屈原,其次才能用作家的标准去评价。正因为如此,所以我认为扬雄对于屈原作为政治家层面的评价应该是能够成立的,但对于他作品"蹈云天"的评价则以为值得商榷,这是以儒化的思想世界的标准来苛评屈原了,体现了儒化与楚化的交锋。

在扬雄之外,班固对屈原更进行了尖锐的批评,这主要体现在他的《离骚序》中。班固首先批评了前人对屈原的看法,认为刘安的看法"斯论似过其真"。班固对屈原的评价有以下几个基本的观点。第一,班固认为屈原"露才扬己","竞乎危国群小之间,以离谗贼",即屈原的人格不是儒家主张的中正平和的君子人格,正因为露才扬己,所以不懂得儒家"既明且哲,以保其身"的生存之道。他认为君子当"全命避害,不受世患",在道穷之时,要认命,要学习潜龙的潜隐态度而"无闷"。这是班固对屈原最严厉的一个指责。第二,班固认为屈原除了露才扬己、有违君子之行外,还"责数怀王,怨恶椒、兰,愁神苦思,强非其人,忿怼不容,沉江而死,亦贬絜狂狷景行之士",故而也贬损了"狂狷景行之士"的德操,连狂狷之士也算不上。

同类推荐
  • 诗歌读本:32首诗

    诗歌读本:32首诗

    这本书是两个人合作的产物。我是一个懒散的人,写完后就往往不去管它了。我常说:诗歌一旦写出,就与作者没有关系,诗歌有自己的命运。确实,我一些诗歌的命运经常让我惊讶。比如为5·12大地震所写的《大部分的中国人都患上了抑郁症》,由于新华社、《印度教徒报》的报道,一周之内竟传遍全世界。而且报道的标题本身也像一首沉痛的诗,新华社是“借助诗歌的力量,我们获得了坚强”,《印度教徒报》是“中国人借助诗歌克服悲伤”;还比如《流水》,曾引起轩然大波,在网上几天仅天涯社区点击率就高达二十多万,成为天涯社区一周冠军,随后被广为转贴,中国移动也将之制作为专门的手机短信供下载转发,关于它的评论也数不胜数。
  • 解密中国大案2006

    解密中国大案2006

    这《解密中国大案2006》中所收集的案件都曾经在国内外产生过一定的影响。也就保证了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同步,《解密中国大案2006》精选了2006年度全国法院审理的部分大案要案,通过纪实文学的方式,呈现着非常实在的生活面貌。,所有的纪实文章都是丁一鹤亲自采访案犯或是案件当事人后写成的,这些文章也都经过了案件的承办法官或审判长的审阅,确保事实的准确无误。因为是真实的,展开了他讲述的案件故事和审判故事
  • 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大全集)

    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大全集)

    唐宋八大家的散文是中华文化的珍贵宝藏,是国学的重要部分,值得每一个中国人认真品读。由雅瑟主编的《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大全集》精选唐宋八大家散文193篇。其中:韩愈39篇,柳宗元35篇,欧阳修32篇,苏洵11篇,曾巩13篇,王安石21篇,苏轼32篇,苏辙10篇。每篇散文均有翔实的注释和精辟的鉴赏,以及后人的点评。《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大全集》力求深入浅出,雅俗共赏,使读者尽览八大家散文的概貌和精髓。
  • 优美的哲理散文(散文书系)

    优美的哲理散文(散文书系)

    散文是美的,它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什么样的散文才是最美的散文呢?秦牧曾说:“精粹警辟的、谈笑风生的、亲切感人的、玲珑剔透的,使你读时入了神、读后印象久久不会消失的好散文,还是不多。”他还说:“一篇好的散文,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内容给人以思想的启发、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品读精美的散文,宛如清风般涤荡沐浴;让散文的清扬与美丽永远地伴随你。
  • 边缘人札记

    边缘人札记

    主要作品有:《徐刚九行抒情诗》、《倾听大地》、《伐木者醒来》、《梁启超》、《守望家园》、《绿色宣言》、《长江传》、《地球传》等。,本书为“青年精读书系”之一。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徐刚。1945年生于崇明岛西北角,世代农人之后
热门推荐
  • 第三种爱情(刘亦菲宋承宪主演)

    第三种爱情(刘亦菲宋承宪主演)

    他爱上了她,在她还不知道他是谁的时候。他想给她一切,只是他需要时间。她也一样,她甚至无法抵抗他清澈的眼神。不该开始的,往往都会开始,一旦开始了,就只能在甜蜜与伤痛中沉沦。他说:不要想将来,将来让我来想。她说:我不要将来,我只要现在。但是,真的能做到吗?有一种爱,停不下,却到不了。
  • 高端女性:当今世界最有权力的女人

    高端女性:当今世界最有权力的女人

    整个世界的变化,是全人类共同推动的结果。但在许多具有转折意义的历史横断面上,却只有少数人留下了印记。她们,是对世界发展各个领域具有深刻影响的高端人物。她们,是国际重大新闻事件的当事人和制造人。她们,更是铁骨柔情、势临天下的女强人。站在高端,领略大家风范:走进高端.倾听时代强音:面对高端,探究世界变幻。
  • 婚后谈情

    婚后谈情

    林伊愣是将一个温文尔雅的男人逼成了火爆雄狮。过程很简单,就是顺从地听了他的话出国,五年后一声不吭地回来了。只是第二天她直接进了医院。她只是说:就当是被狗咬了。林伊想这样就算了,可顾祁东哪会这么轻易放过她,拽着她进了民政局,出来的时候手里拿着一本红红的结婚证。
  • 全球变异

    全球变异

    有一种奇怪的病毒正在中国南方沿海城市Z市蔓延,向暗恋已久的女孩表白。却传来了让我意想不到的奇怪声音。但门那边,灾难悄悄降临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而一场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就开始酝酿的阴谋,也在我们的身边缓缓铺展而开。这不是生化危机。这不是虐杀原形。好奇心驱使我推门探看,眼前的惨状,让我觉得自己仿佛堕入地狱。这不是你曾经所看过的任何一个丧尸故事。因为,我所要面对的,我精心准备,是一群高智商的敌人,一个个接踵而至应接不暇的迷局,以及各式各样恐怖的变异者。而我血液里,也在某时某刻,那天是情人节,被注入了和他们相同的基因浓缩液,是堕落沉沦,还是奋起反抗?!
  • 百弊放言

    百弊放言

    《百弊放言》以民国初期的社会史实为背景,披露了上自官府衙门,下至妓院赌场中各色人等唯利是图、营私舞弊、为非作歹的种种丑恶行径,可谓是广言民国时期的民俗流弊。
  • 猜谜俱乐部(超级智商训练营)

    猜谜俱乐部(超级智商训练营)

    本书适合3至8岁!用谜语对游戏,父母问孩子答,这样可以提高孩子的动脑能力。本书图文并茂,内容丰富,是小朋友的谜语。看到最后,一切才恍然大悟,掩卷顿思,意犹未尽。独特的视角,零距离的进入青少年的内心世界;独特的编排体例,符合青少年的心理阅读习惯。
  • 肥婆娘亲我要了

    肥婆娘亲我要了

    “儿子,六年前,这该死的王爷把我休了,现在竟然又说我偷了他的宝物,是可忍孰不可忍!欺人太甚!”“先操家伙!平了他的王府再说!”五岁的儿子怒气冲冲。…六年前,寒王娶的胖王妃怀孕了,众所周知,这胖王妃自从嫁入王府后,就夜夜守空房。天大的绿帽子扣在了寒王的头上。一纸休书,熏媛媛带着肚子里她自己都不知道从哪里鬼混来的种离开了寒王府。六年后,当年的那颗种茁壮成长…“我告诉你们!虽然小爷的这个娘又傻又笨,呆的淌口水,而且见人见鬼都要宣传她那几件情趣内衣,但是她依然是小爷的笨娘亲!谁也抢不走她!”五岁的儿子拍着胸脯大吼。“…儿子,我可以理解为这是一种另类的赞美吗?”某女捂着心脏,牙痒痒。“熏圆圆!”“是熏媛媛!我已经不圆了!”“好,熏圆圆…”“…”“熏媛媛,儿子和宝物,你只能选一样,你要交出哪一个!”男人眯起双眼,威胁。“喏,给你。”熏媛媛从身后拎出熏皓月,毫不犹豫。“娘,我是你的亲生儿子啊!我滴个亲娘啊…”“儿啊,娘对不住你啊…来生,咱们还做母子啊…”“娘啊…”“儿啊…”“够了!”男人气急败坏的捂住耳朵暴走,他脑子都要被两人弄炸了。耶~\/母子两人笑眯眯的对视,举起两根手指。“娘,这天下的男人多的是,何必要吊死在这么一棵烂树上!走,儿子给你买他一箩筐!!”儿子拉着娘的手,往菜市场走去。“…一…一箩筐?儿子,你买大白菜呢?!”熏媛媛:儿子,虽然娘不知道你的爹是谁,但是通过你,娘还是看到了你爹的‘优良’基因。熏皓月:娘亲,虽然我不知道自己的爹是谁,但是据我这么聪明来看,我肯定是像我爹多一点。南宫寒:熏媛媛,不交出宝物我不会放过你!南轩澈:熏圆圆,虽然你现在不圆了,但我也不能叫你熏方方不是?而且你也不方啊,所以还是叫圆圆好了。南擎宇:熏媛媛,交出宝物,饶你一死。龙月:熏媛媛,你儿子都叫我爹了,你还能逃得了?!花凌夜:熏媛媛,小爷这一辈子就败在你这个女人手里了!熏媛媛碎碎念:“X的,宝物宝物,我哪有偷什么宝物?!当年姑奶奶净身出户,除了肚子里的那个种什么都没有!哎哎…这位大爷,看看,这情趣内衣,会带来许多的乐趣啊,热血沸腾促进血液循环,大脑发热促进智商发育,买一件吧!强身又健体,还补充大脑所需ABCDEFG………”!!!!!!!!!!!喜欢文文请点击【放入书架】【放入书架】【放入书架】【放入书架】【放入书架】
  • 汉唐盛世的历史解读:汉唐盛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人民大学汉唐研究丛书)

    汉唐盛世的历史解读:汉唐盛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人民大学汉唐研究丛书)

    本书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暨汉唐史研究中心主办的汉唐盛世学术研讨会的论文结集。全书从中国古代历史演进的角度,全面探讨了汉唐时代历史的魅力、汉唐盛世的历史内涵,以及汉唐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法律、制度、文化等方面的问题。其的最大特点是,打破朝代断限的研究传统,探索新的研究方式,在回归原典的同时,注重新史料的整理和解读。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商务口才训练

    商务口才训练

    商务演说是一门被赋予生命力的艺术,“生命力、活力、热情”,是赋予它生命的首要条件。听众的情绪完全被演讲者左右。人们聚集在讲演者的四周,就像野雁会围着秋天的麦男打转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