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6000000027

第27章 屈原问题上的论争 (2)

这里难以理解的是"贬絜"二字,综合各种说法,我比较同意汤炳正先生的看法,汤先生说:"今考此句,其原文当作'亦贬清洁狂狷景行之士',即谓屈原还够不上清洁、狂狷、景行之士。盖贬词也。因传本'贬'下脱一'清'字,'洁'字脱水旁(或借'絜'为'洁'),遂使读者难于理解。"汤先生的证明除了以班序否定刘安的评价语对比而从逻辑上推出"'絜',当为'清洁'之脱误"外,还有一个更强有力的证明:"王逸《楚辞章句叙》中曾反对班固对屈原的上述评价。其言云:'而班固谓之露才扬己,竞于群小之中,怨恨怀王,讥刺椒兰,苟欲求进,强非其人,不见容纳,忿恚自沈,是亏其高明而损其清洁者也。'这段话,虽个别文字与班序略异,但全系概括班序之语。而'忿恚自沈',亦即班序之'忿怼不容,沈江而死'。故紧接此句之下的'是亏其高明而损其清洁者也',亦即概括班序'亦贬清洁狂猖景行之士'。这里所谓'亏''损',即释'贬'字,乃系'贬'字之通训,'高明'即'景行'之意。而且可证王逸所见班序,'清洁'二字犹未脱'清'字。

"如果把汤先生的解读与鲁迅先生所言"离骚之出,其沾溉文林,既极广远,评骘之语,遂亦纷繁,扬之者谓可与日月争光,抑之者且不许与狂狷比迹,盖一则达观于文章,一乃局蹐于诗教,故其裁决,区以别矣"对照,更可以看出汤先生所解是有道理的。第三,班固对屈原作品的评价也很低。他以为屈原作品中"多称昆仑冥婚宓妃虚无之语",故而皆"非法度之政,经义所载",所以班固得出结论:"谓之兼诗风雅而与日月争光,过矣。"可见,班固从儒家的标准出发,对屈原的作品也是不认同的,所谓"虚无之语",即上面扬雄谈到的"浮"、"蹈云天"而已。当然,从《离骚序》最后一段内容看,似乎班固对屈原又没有彻底否定,还是承认他影响甚大--"后世莫不斟酌其英华,则象其从容",最后一句话总结全文,班固说屈原"虽非明智之器,可谓妙才者也",前句否定,后句又有所肯定,认为屈原驾驭文字的才华还是一流的。总之,班固从汉代主流的思想出发,对屈原的评价无论是对人还是对文基本上都是否定的。但班固仍然没有解决屈原这个问题,要解决屈原的问题就要把他改造成主流所认可的形象,而这个任务就留给了王逸。

三、再肯定阶段

对屈原持肯定态度的不止一个人,在肯定潮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则是东汉的王逸,王逸《楚辞章句序》中对屈原问题做了一个汉代式的总结。给《楚辞》作注,在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就是王逸,王逸在作注的时候写了一个序,这个序就是《楚辞章句序》。宋人也编辑了一个《楚辞》的版本,这个版本是宋代人针对王逸没有做到或者做得简略的部分而对其版本加以补注,这个版本就是宋代洪兴祖的《楚辞补注》,王逸的这个序以及班固的《离骚序》都保存在《楚辞补注》这本书里,这本书里用的不是"序"字,而是"叙"字,二者可以通用,不存在什么问题。这篇序文非常重要,重新肯定了屈原,但肯定的方式与之前的不一样。

之前的肯定或是出于对屈原身世的同情或是对其写作手法的赞赏,或是用楚化的风格来评价楚化的作品,而王逸是针对前人众多猛烈批评之后再来做出肯定。这个肯定要回答前人各种批评的挑战,而这些批评者中,汉代扬雄、班固表现得最突出。当然,现当代人中批评否定屈原的也不少,例如郭沫若就有《屈原研究》,他把屈原描绘为得了神经痛、脑膜炎、功能亢进,是个人格不健全的人。这个描绘虽然刻薄了点,但如果由精神病学专家去判断的话,恐怕离屈原精神状态的实际状况也差之不远,虽不中但亦不远矣。另外一方面,屈原也是作为才子型的人物存在于中国文化中的,而才子型天才在人格上往往确乎具有精神病态的人格,这大约是中外文学史上普遍的现象。在汉代人扬雄、班固等对屈原及其作品的批评甚至否定的论调里面,实际上还没达到把屈原说成精神病的程度,但相对而言,在汉代的否定风气里,这已经算是非常严厉的了。

王逸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对屈原进行重新肯定,第一是对屈原的人格进行重新肯定。班固认为屈原"露才扬己",贬损了"狂狷景行之士"的德操,对屈原其人的人格高度不认同。王逸要重新肯定屈原人格,首要任务就是要驳倒班固的论调。王逸以为人臣之义当"以忠正为高,以伏节为贤",认为一个人活在人世,应该"危言以存国,杀身以成仁",而不应该"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地苟活于世。儒家确实既有"既明且哲,以保其身"的一面,又有杀身成仁的一面,后者即所谓儒家理想主义光辉的一面。

王逸正是用儒家的理想主义这一面来重新肯定屈原的人格,把屈原和历史上的伍子胥、比干相比较,认为"伍子胥不恨于浮江,比干不悔于剖心,然后忠立而行成,荣显而名著",相反,他认为如果一个人"怀道以迷国,详愚而不言,颠则不能扶,危则不能安",一心想着如何避患自存,那么即使活到一百年,也是行尸走肉,"虽保黄耇,终寿百年,盖志士之所耻,愚夫之所贱也"。他用这个标准来批驳班固,也用这个标准来肯定屈原,认为"今若屈原,膺忠贞之质,体清洁之性,直若砥矢,言若丹青,进不隐其谋,退不顾其命",已然是"绝世之行,俊彦之英"。这个评价非常高,可谓臻于极致,和刘安说屈原人格"与日月争光"相仿佛。王逸在序中明确点了班固的大名而加以反击,认为不是屈原自己"亏其高明",自己"损其清洁",相反是班固"亏"了屈原的高明,"损"了屈原的清洁。王逸对屈原人格的重新肯定,是用杀身成仁的理想标准来进行的,这样一来,他也就把屈原改造成了儒家人格的知识分子。

王逸不仅仅要重新肯定屈原的人格,也要重新肯定屈原作品的高明。前人中,刘安对屈原的作品评价很高,认为是兼风雅之长,且有超越《诗经》之上的态势。而扬雄、班固却认为屈原作品背离了《诗经》的道路,陷入"浮"与"虚无之语"之中。而王逸的重新肯定方式刚好与扬雄、班固的否定方式相反,认为屈原的作品才是诗经艺术精神的最好继承者与发挥者。王逸以"援骚入风"的方式,把《离骚》纳入《诗经》的体系,从而在艺术层面加以全面肯定,以为"《离骚》之文,依托五经以立义焉"。他在文中是这样来证明这一切的,他说"帝高阳之苗裔"就是《诗经》中的"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纫秋兰以为佩"则是《诗经》中的"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夕揽洲之宿莽"则是《周易》之"潜龙勿用也",等等。这是简单摘句比附的论证方式,从理论上说,这种论证是幼稚的,把《离骚》和五经中相似的字句找出来进行比附性比较,实际上不能说明问题。虽然不能说明实质性的问题,但是王逸就那样作了,而且在历史上产生了普遍性的认同。

同时,针对前人认为屈原作品过于急切激烈的认知,王逸在批驳这个论调的时候说:"诗人怨主刺上曰:'呜呼小子,未知臧否。匪面命之,言提其耳。'"以此认为"风谏之语,于斯为切",而仲尼论之却"以为大雅"。在王逸看来,与《诗经》比较,"屈原之词,优游婉顺,宁以其君不智之故,欲提携其耳乎!而论者以为露才扬己,怨刺其上,强非其人,殆失厥中矣"。即屈原之词与《诗经》比起来要优游婉顺得多。在序文最后,王逸对屈原及其作品进行了总结性评价,认为屈原及其作品"金相玉质,百世无匹,名垂罔极,永不刊灭"。所谓"永不刊灭",与刘安说的"可与日月争光"意思一样。

四、重新肯定屈原及其作品的文化史意义

王逸这种肯定是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用援骚入风的方式来肯定屈原,一方面可以说抬高了屈原,另一方面又可以说歪曲遮蔽了屈原。王逸肯定屈原这个现象,广而言之,说明了汉代还是一个文化整合时期。汉代面对的文化遗产是先秦文化,而先秦是一个各种文化基本平等的竞争时代。汉代在政治上完成大一统之后,在文化上也要完成与之相匹配的整合,这种整合表现在对楚文化的解释上,不得不说其典型例子就是对屈原及其作品的解释与接受。先秦的文化并未大一统,楚国有楚国的文化,赵国有赵国的文化,秦国也有秦国的文化,每个诸侯国都有他独特的文化。但是到了汉代,要对各种文化完成大一统,那就必须整合。和西方相比,中国人采取的整合方式基本上是一种解释方式,即用温和的方式来面对异己的文化世界,把对方解释成和自己差不多,这是非常独特的文化融合整合方式,而这种文化融合整合方式是在汉代奠定的。

和中国这种整合方式相比,西方主要倾向于采取比较强有力的方式来解决文化之间的冲突,而中国是把异己者解释成和自己差不多但又略有不同,并以此完成文化的整合,屈原在中国文化中的定格就是这样完成的。屈原从文章到人格,实际上和儒家的差距很大,从学术上说,王逸这个解释有极大的歪曲、遮蔽屈原之嫌,但是王逸的歪曲又有极大的文化史意义。当然,有些人的歪曲是极具文化史意义,有时候还能引领整个文化的走向,但有些人的歪曲就没有这样的文化史意义。王逸对屈原的这种解读不仅仅对屈原有着不可低估的文化史意义,对于整个中国文化而言,也存在着重要的文化史意义,即象征了中国文化具有强烈的非排他性的兼容并包的开阔心胸,当面对各种异质文化进入华夏的时候,以开放的心胸解释之,接纳之。

当然,这是对外而言,对外之所以有这个机制,那也是缘于先在内部形成了一种兼容并包的文化机制,这种整合各种文化的机制的核心是用解释的方式而不是用其他方式去完成。这种整合方式后来运用到外来文化上的经典例子就是对待佛教入土中原的问题。华夏文化欢迎外来文化的进入,但外来文化进来后肯定会变得面目全非,这是需要有精神准备的,比如说佛教进来,最后华夏文化把它变成了中土的"禅宗"。用主流文化解释屈原,使得屈原与楚文化的关系淡薄,而使屈原及其作品好像是儒家或者五经的流裔,让屈原与其老祖宗没有多大关系,而纳入到自己的体系之中去认知、去传播。对屈原及其作品而言,这是援骚入风;对外来文化而言,则是以开放的心胸迎接、迎纳各种文化,从而实现己化或华夏化,这就是佛教进入中国后变成中土佛教的原因。

中土文化最大的特点是它的实用理性,所以即使信仰性极强的宗教进来,中土文化也试图逐步削减掉宗教信仰的功利超越性而使其具有较强的世俗性、人间性,所以,这种文化整合也是有其缺点的,尽管其优点是不会造成西方那样的剧烈的文化冲突。这种文化融合模式形成了兼容并包的心态,这种心态表明了传统中国在文化上的自信心,这种自信心使得传统中国不惧怕任何外来文化的进入,而是相信会把它改造得非常具有华夏特征,这种整合模式与文化自信心一直持续到晚清。到晚清,西方反复打败中国后,中国文化也就最终丧失了这种文化自信心。这种文化自信心一旦丧失,就不再是中国文化解释任何外来的文化,而是外来的西方文化解释中国文化了,而这也就是近现代以来的中国文化史。原来是一个解释所有文化的力量,最后成了被别人解释的文化。这就是屈原在汉代的问题所引申、读解出的文化史意义。

同类推荐
  • 人一生不可不知的中外名著

    人一生不可不知的中外名著

    本书采用分类编排的方式,系统地介绍了各个时期、各个国家的名家著作,让你在一本书中了解百余部名著,跨时代、跨地域地感受一次心灵震撼。书中收录名著涉及文学、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历史、宗教六个大类,是迄今为止市场上收录名著最多、最全的一部全集。不论你是少年、青年、中年,还是老年;不管你是读书、工作,还是创业。你都可以从这些伟人的著作中受益,开阔视野,提升自身素养,汲取心灵智慧,享受一次愉快的名著之旅!
  • 伟大的戏曲家关汉卿与元杂剧

    伟大的戏曲家关汉卿与元杂剧

    关汉卿,元代杂剧作家,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等是他的代表作。关汉卿的杂剧内容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弥漫着昂扬的战斗精神。关汉卿生活的时代,社会动荡不安,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突出,他的剧作深刻地再现了社会现实,充满着浓郁的时代气息。孙颖瑞编写的这本《伟大的戏曲家关汉卿与元杂剧》以清新的语言、扎实的史料,讨论了元的文化和元代文人,关汉卿的社会剧、爱情剧、历史剧,以及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
  • 在自己心中盖一座花园

    在自己心中盖一座花园

    16位超人气作者,34篇风格迥异的美文。三个篇章,分别讲述现世家常、生活态度与温情励志,给你一次温暖、清晰、沁人心脾的文学享受。它不会为你打开新的世界,也不会让你增长见识,更不可能教你花草的培育方法,它给你的只是一种短暂的享受,一种或温暖、或体贴、或柔美的感觉。这里有对爱情的剖析,对青春的反思,对世态的感叹,以及内心的挣扎,些许自嘲、自怜、自叹,以及自我鼓励,还有一些小色色、小羞羞。这就是现实,就是现在的年轻人所思、所想、所见、所经历的真实,我们柔软、犀利、纠结,但满怀希望。34篇不同感觉,不同色彩,不同香味的美文,犹如34朵鲜花,请你轻轻摘下,栽种在心里。
  • 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

    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

    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灿烂文化,代代相传,继承发展,影响着世界文化,是世界文化宝库中光芒万丈的瑰宝。唐朝的诗歌、宋朝的词、元朝的曲,它们是时代精神的凝聚与升华,拥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长久地为人民所赏爱,如列岳峥嵘,百花竞艳,美不胜收。
  • 马季诗选

    马季诗选

    青年诗人马季的个人作品集《马季诗选》,该书选入作者2001年远离家乡后,陆续发表于《诗刊》、《诗选刊》、《星星》、《诗潮》、《中国诗人》、《诗歌月刊》、《诗林》等刊物的133首诗作。
热门推荐
  • 一部手机打天下:人类最后的掘金机会

    一部手机打天下:人类最后的掘金机会

    当联想成为PC电脑世界第一的时刻,他们不知道自己正在与时代的方向背道而驰;当中国移动坐拥十亿用户的同时,他们不知道自己正在离用户渐行渐远;当传统行业的大佬们还在算计每分钟能赚多少钱的时候,他们不知道自己正走在悬崖边缘……所有这些都只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手机是什么,答错一次,毁掉一个伟大的企业;答对一次,你很快就可以成为一个巨无霸。通过本书,告诉你如何选择、使用手机,通过手机怎么赚钱,而我们的生活将会发生什么样的改变。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策划经验,总结出零售业、金融业、保险业、出版业、物流业、制造业等十二大传统行业与手机的结合方式与盈利模式。
  • 腹黑皇帝:皇后被软禁

    腹黑皇帝:皇后被软禁

    她刚穿到古代,身边就有俩帅哥,王爷帅,皇帝更帅。这王爷为毛每天都来看她,每天进门就喊:皇嫂,我来看我侄子了。某女黑线:你侄子还在我肚子里呢。悲剧的是,她被皇帝软禁了。不行,这皇帝跟她有过节,她得逃啊!某皇帝阴险道:让她逃,天下都是朕的,她能逃哪去!
  •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政治史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政治史

    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王朝更替屡见不鲜。但有的政权能长治久安,而更多的王朝或政权却“稍纵即逝”,刚刚夺到的“江山”就得而复失,十分短暂。通过对这些长短不一的王朝、政权的考察,本书提出了“瓶颈危机”这一值得重视的重要概念。中国历史上每一个王朝政权都要经历这种类似的场面。“这使我们发现一项历史定律,即任何王朝政权,当它建立后四五十年左右,或当它传位到第二第三代时,就到了瓶颈时期。”“在进入瓶颈的狭道时,除非统治阶层有高度的智慧和能力,他们无法避免遭受到足以使他们前功尽弃,也就是足以使他们国破家亡的瓶颈危机。
  • 凤鸣巫宫:妖孽哪里逃

    凤鸣巫宫:妖孽哪里逃

    (群号9439463)……这是宫斗?错!……是修真?不对!……是复仇?OUT了!当不止一个大馅饼砸下来的时候,报仇神马的还不是分分钟的事……可报仇之后呢?那个长着九条尾巴的,你捶腿的力气大点,还有,把你的兰花指收回去!那个浑身冒火的,是让你烤肉,不是让你烧炭啊!还有你……既然没什么用,就来暖床暖被做抱枕吧,否则,会让你留在眼前惹人厌?至于剩下的灵兽、帅锅、妖孽们……不要急、不要慌,一个一个慢慢来,本姑娘定会好好“调教”你们的……嗯?恰有对联曰,不斗妃子斗妖孽,不用修仙法术高……横批云,贵宫好乱……
  • 《世说新语》名句

    《世说新语》名句

    《国学名句故事绘:<世说新语>名句》是一本双色图文书。以魏晋南北朝时期非常有名的笔记体小说集《世说新语》为底本,精选了六十六则名句,分为立志修身、交友处世、治家劝学等各篇,逐则释义、析理,再配以暗合名句意蕴的历史典故、逸闻趣事、古画碑帖,供读者阅读、赏析。《世说新语》是中小学生必读名著,是教育部指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读物;同时,《世说新语》记述的奇人趣事也最为人们津津乐道,鲁迅就称其为“名士的教科书”。我们以名句+故事+插图的形式出版,帮助中小学生和传统文化爱好者获得“三分钟轻松阅读,一辈子受益无穷”阅读价值。
  • 妖艳太子不过期

    妖艳太子不过期

    他是前朝太子,亦是武林的幕后黑手。拥有绝美之容颜,倾国之财富。却心系易主的江山。费尽心机,倾尽所有。即将得天下时却被那个名叫莫忆苍的女子打乱心神。之后,他的记忆中只有她的一颦一笑。可是,她却对他说,“今生,我莫忆苍绝对不会嫁于帝王!”究竟是要天下,还是她?
  • 世界最具科学性的科幻小说(4)

    世界最具科学性的科幻小说(4)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下嫁公主不如妾:斗夫

    下嫁公主不如妾:斗夫

    【原创作者社团未央宫出品】如果不爱,那便倾尽一生,斗下去。冷宫公主下嫁状元,他说她不配,固执的将她拒之门外。是天定姻缘还是命中劫难。三天上青楼两天不归家,婆婆要纳妾,公公要休她,小妾要逼她,斗夫斗妾斗婆婆,铁腕乾坤,公主闹革命,绵羊急了也变狼,她从来不是善类!
  • 人脉决定命脉全集

    人脉决定命脉全集

    一个人被众人接纳和认可,并不一定是这个人能力超群或者才华横溢,很多时候,一个事业上成功的人背后往往有着一群人在为之付出努力。自古以来,总有不少怀才不遇者,却鲜有善于经营人际关系而找不到出路的人。本书在告诉人们人脉的重要性的同时,教会人们如何去编织、完善、维护和拓展自己的人脉资源,从而最终为读者追求成功打好基础。
  • 绝代凤华

    绝代凤华

    推荐新文:《药窕嫡女》☆★★★★☆☆★★★★☆☆★★★★☆☆★★★★☆《绝代凤华》简介:一次意外地穿越,她重生为被人暗害的美丽哑女,宅门深深,她妙手回春,在尔虞我诈中游刃有余,她的身边涌现出各色美男,她在情和欲之间徘徊,最终是全部拥有,还是只取一瓢?千般温柔,万种缱绻,夜色下的欢宴!素手一挽,尽掌乾坤,逍遥游走四方!……他,影飞,孤独剑客,为她所救;他,焰冰,千机阁阁主,妖样美男;他,沐清尘,青梅竹马,却要改嫁他人;他,季少君,商界翘楚,自视甚高;他,虞涵,极品帝师,机关算尽却遗落真心…………大宅门里的明争暗斗,商场之中的尔虞我诈,是唱一曲江湖游,还是演一场宫廷斗?到底是英雄气短,还是儿女情长?……美景良辰,夜下欢宴,尽显绝代凤华!……特别注明:本文为另类女尊,男人高大、强壮,女人娇小、玲珑,只是地位上的差异,女尊男卑!本文涉及江湖、宅门、商场、宫廷,各种美男NN枚,男人生子,不喜慎入!************************【推荐自己作品】*新文*《女帝诛颜》:完结文《凰女魅爱》:完结文《替身贵妇》:完结文《绝代女王爷》:完结文《穿越之妖月江湖》:************************【推荐家人作品】相公*忆冷香*:《日食妖后》老大萧萧十香:《帝宫春》老二远月新作:《狼笑》老三潇湘冬儿:《11处特工皇妃》小叔落落月色:《雏姬》************************【友情链接】《囚凤》:《狂女》:《桃花皇后笑东风》:《凤唳九霄》:《桃花酿》:《爱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