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5500000013

第13章 中古汉语"为"字判断句 (3)

3."......者,为......(也)"式。这是在主语后加语气词"者"字提顿的,句末有时还缀语气词"也"字。如:

(38)天地者,为万物父母。(《太平经》卷53/79)

(39)故东南者为阳,西北者为阴。(《太平经》卷69/105)

(40)火者为心。(《太平经》卷92/134)

(41)甲者为精,为凡事之心。(《太平经》卷119/212)

(42)彼人不信佛,不信法,不信比丘僧,亦复不信苦习尽道。尽者为灭,尽泥洹是。(姚秦竺佛念译《出曜经》卷二十六,4/750c)

(43)髻在首,为干,君道也;囊者,为坤,臣道也。(《搜神记》卷七)

(44)然则,礼乐者为国之基,不可斯须废也。(《魏书·郑羲传》)

(45)春物悉生,无一伤者,为青帝太平也;夏物悉长,无一伤者,为赤帝太平也;六月物悉见养,无一伤者,为黄帝太平也;秋物悉成实收,无一伤者,为白帝太平也;冬物悉藏无一伤者,为黑帝太平也。(《太平经》卷93/140)

(46)然则孟子之诘彭更也,未为尽之也。(《论衡·刺孟》)

(47)功无大小,德无多少,人须仰恃赖之者,则为美矣。(《论衡·感类》)

此式出现频率极低,在我们穷尽调查的六部专书中,只在《论衡》和《太平经》中发现少数用例。其中《太平经》中句末不缀"也"字的有11例,缀"也"字的有5例,这5例实际处于一个复句中,即例(45)。《论衡》中只有两例,一例句中用语气词"也"提顿,句末缀"也"字;一例句中用"者"字提顿,句末缀语气词"矣"字,分别如例(46)、例(47)所示。

"者"字在无系词判断句中位于主谓之间,占据主谓之间的语音停顿,起到提示话题、分割主语和谓语的作用。系词"为"字产生的主要动因就是填补无系词句主语和谓语之间的语音停顿,以便于判断句降级使用,作复句的分句或充当单句的句子成分。在使用系词"为"的情况下,判断句在主语后又加一个"者"字,似乎有悖于"为"字句产生的动因,有画蛇添足之嫌。语气词"者"字在"为"字句中的出现,似乎是使用者用它来凸显话题,强调主语。这种句式的出现是一种非理类推的结果。主谓相续式判断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是汉语的主流句式,即便是汉代以后言文分家,作为文言文判断句的典型形式,此句式在书面语中的影响还是相当大的。而主谓相续式判断句经常在句中用"者"提顿,句末用"也"加强判断语气,加上汉代"为"字句句末缀"也"字的也比较多见,使用者便类推,在"为"字句的句中主语后也加了一个"者"字。这种类推是一种过度类推,其类推结果产生的"......者,为......(也)"式不利于"为"字句主要功能的发挥,因此是没有多大生命力的,我们在文献中看到的用例也极少。另外,《太平经》中此式使用较多,也与该书主语后喜用"者"字提顿的语言风格有关。

4."......为是/是为......"式。这是中古时期"为"、"是"两个系词并用的判断形式。根据"为"、"是"位置的前后,有"......为是......"和"......是为......"两种形式。

"......为是......"式主要见于汉译佛经,在我们穷尽调查的六部专书中,只在《贤愚经》中发现5例另有一例充当句子成分的"为"、"是"连用判断句,兹引如下:

(48)即问言曰:"汝为是谁?不见其形,而但有声?"(《贤愚经》卷四,4/373c)

(49)我即仰问:"汝为是谁?不睹身形,但有声耶?"(《贤愚经》卷四,4/374b)

(50)白言:"和上,自食肉者,为是何人?"(《贤愚经》卷四,4/378a)

(51)白言:"和上,此大恶声,为是何人?"(《贤愚经》卷四,4/378a)

(52)福增又白:"今此骨山,复为是谁?"(《贤愚经》卷四,4/379a)

扩大语料调查的范围,发现"......为是......"式的更多用例。如:

(53)王怖投弓,问彼人言:"卿为是天龙鬼神乎?"(旧题吴支谦译《撰集百缘经》卷十,4/254b)

(54)此经为是涅盘法不?(西晋法炬共法立译《法句譬喻经》卷四,4/605a)

(55)六师问言:"佛者是谁?"答言:"一切智人。"复言:"一切智人为是谁?"答言:"大慈悲父。"(失译《大方便佛报恩经》卷三,3/136c)

(56)太子问言:"所求药草,为是何物?"(失译《大方便佛报恩经》卷三,3/138a)

(57)王问之言:"彼音声者,为是何物?"(元魏吉迦夜共昙曜译《杂宝藏经》卷九,4/494a)

(58)瞿昙今日颜色容悦,内外清彻,将有何故?师为是谁?从谁学道?为学何法?修何技术?(姚秦竺佛念译《出曜经》卷二十,4/717b)

(59)尔时菩萨,闻优陀夷号叫声已,即便问言:"此为是谁?内心乃尔忧愁懊恼,如火所烧,啼哭而语。"(隋阇那崛多译《佛本行集经》卷二十五,3/768c)

(60)即白佛言:"......彼为是谁?合十指掌,顶礼却住,乃至胜前欲天光明。"(隋阇那崛多译《佛本行集经》卷四十一,3/844b)

以上都是疑问句中的用例,有时"......为是......"式也出现在陈述句中。如:

(61)婆罗门言:"此子非是世间人,为是荧惑耳。......"(西晋竺法护译《佛说太子墓魄经》卷一,3/410a)

(62)两儿走入父腋下,泪出,且言:"我数见婆罗门,未尝见是辈,此非婆罗门,为是鬼耳。......"(姚秦圣坚译《太子须大拿经》卷一,3/422a)

(63)不知此小儿为是何等鬼魅也,唯愿解说,是何灾怪。(西晋法炬共法立译《法句譬喻经》卷二,4/588a)

(64)波斯匿王复作是念:我今所以来者,欲问彼除粪人,今且舍置,先问此比丘云何得入是刚鞕石里,涌没自由,亦当问此比丘为是何人。(姚秦竺佛念译《出曜经》卷十九,4/710b)

(65)是时盲人不知所在为是何国。(《贤愚经》卷六,4/393a)

以上陈述句包括了"......为是......"判断句降级使用,充当句子成分的用例,比如例(63)~(65)都是"......为是......"在句子中充当句子宾语。

另外,"......为是......"式中有时"为"前面出现副词,更加明确了"为"、"是"的系词性质。如:

(66)佛告摩纳:"汝姓尔者,则为是释迦奴种。"(姚秦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长阿含经》卷十三,1/82c)

(67)告诸比丘:"我今晨朝乞食,还至安陀林,坐禅人昼正受,闻精舍中高声大声,纷纭闹乱,竟为是谁?"(刘宋求那跋陀罗译《杂阿含经》卷四十,2/291c)

(68)时世间现白彼妇言:"仁今便为是我之母,如何尊处而行非法?"(刘宋求那跋陀罗译《央掘魔罗经》卷一,2/512b)

"......为是......"式的出现可能是一种错合使用"错合使用"的概念是业师俞理明教授提出的,本书汲取了俞师的观点,即说话人在表达时既想用"为"字句,又想用"是"字句,结果两个句式都用,造成句式构成成分的赘余。另外,该句式主要见于汉译佛经,其产生恐怕与佛经四言格的影响有关。汉译佛经喜用四言格的句式,那么行文中为了凑足四言,就在某些判断句中同义连用了两个系词"为"和"是"。判断句中连用两个系词是一种叠床架屋式的使用,违背语言经济性的原则,因此这种句式的影响力不大,主要在汉译佛经中使用我们在道教文献《真诰》中发现这样一例:"谢稚坚有三处出:一云与葛玄相随,一云在鹿迹洞中,一即是此,未详为是一人,当同姓名耳。"(《真诰》卷五)此例似乎是"为"、"是"两个系词并用,但是就所见大部分中土文献"为"、"是"并用的句子来说,"为"字一般充当的是语气副词。"为"字作语气副词用详见本章第三节的讨论。

"......是为......"式比较罕见,在我们穷尽调查的语料中只在《周氏冥通记》中发现1例:

(69)此中似别有事旨,不容备言,亦应是为帅,见有辞存。(卷四)

"是"字在汉语史上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作代词用,在无系词句中它经常复指前面的话题充当判断句的形式主语,在"为"字系词句中它仍然常用作指示代词,构成"是为XX"式,甚至形成了一种固定格式,所以"......是为......"式中的"是"字一般是作代词用。只有在两种句法条件下,上式中的"是"可确认为系词,一是"是"字前面出现了副词或助动词。代词一般不受副词或助动词修饰,如果出现副词或助动词这样的修饰语,"是"字可认为是系词,形成两个系词并用,如例(69),前面既有副词,又有助动词。再举一个受副词修饰的例子:

(70)是故今明三一为二,非三非一名为不二。二与不二皆是方便,非二非不二乃是为真实。(隋吉藏撰《法华义疏》卷三,34/483a)

第二个句法条件是"......是为......"式充当复杂单句的宾语。如:

(71)是时龙王复自思惟,若人无罪为他支解,忍受不报不生怨恨,当知此人是为正士。(北宋释绍德慧询等译《菩萨本生鬘论》卷三,3/339b)

这样的句法环境中的"是"只能看做系词了。总的来说由于自上古以来"是为××"式中"是"字一直以代词的身份出现,而且这种句法环境中"是"字也不可能语法化为系词,所以两个系词并用的"......是为......"式没有繁殖发展的土壤,即便偶尔出现,也是一种临时的错合使用。

中古时期"为"字判断句主要采用典型形式,即"......为......"式,在六部专书中,A式所占比重都达到了百分之七十以上。B式也有一定数量的用例,见于五部专书。C式只见于《论衡》和《太平经》。而D式只见于《修&中》《周氏冥通记》和《贤愚经》。从历时角度看,A式所占比重在世俗文献和道教文献中明显上升,在佛教文献中略有下降,总起来看基本呈上升趋势。而相应地B式和C式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也就是说由前期到后期,典型句式所占比重升高了,而非典型式,即句末缀"也"字或句中出现"者"字的所占比重下降了。

这种现象说明汉末"为"字判断句在句子形式上试图作更大的扩展,但是这种努力效果是不明显的,到了中古后期不成熟的形式逐渐被淘汰了。其被淘汰既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也"字位于句末是"为"字判断句确立其地位所使用的一个语法手段,等到"为"字判断句地位确立以后,"也"字便成了羡余成分,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而中古后期以后"是"字判断句句末"也"字不断脱落也给"为"字句带来一定的影响,在这样的内外因作用下"为"字句句末"也"字也逐渐脱落了。"为"字判断句句中的"者"字,它的产生本来就是一种不成熟的类推的结果,对于"为"字判断句的发展并无积极作用,生命力自然不强。至于佛教文献中两个系词并用的判断句,它的产生可能主要是迎合佛经四字格的要求,是一种错合使用,不符合语言经济性的原则,因此它的使用范围主要限定的汉译佛经中。

(二)"为"字判断句的构成成分

1.主语的构成

典型"为"字判断句的主语是体词性的,其中名词及名词短语充当主语最为常见。如:

(72)龙与凤皇为比类。(《论衡·讲瑞》)

(73)天地者,为万物父母。(《太平经》卷53/79)

(74)我名为吉祥。(《修行本起经》卷下,3/470a)

(75)凡此诸子,唯瞻为冠,绍、简亦见重当世。(《世说新语·赏誉》)

(76)山名为丹龙。(《周氏冥通记》卷四)

(77)舍卫国王,为第一大。(《贤愚经》卷七,4/398b)

代词充当主语的也比较多见,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都可以充当"为"字句的主语,依次各举2例:

(78)我为天王。(《贤愚经》卷四,4/373c)

(79)汝为优婆夷。(《贤愚经》卷四,4/373c)

(80)此为小物,何足甚耽?(《世说新语·规箴》)

同类推荐
  • 宠物喂养小窍门

    宠物喂养小窍门

    宠物从幼年期到配种期喂养的注意事项,如何调配最适合宠物的食物。
  • 谁是人才

    谁是人才

    本书对我国人才的制度框架、理论基点、科教平台、激励机制、业绩定位、宏观环境、管理队伍和企业用人等环节进行了问询,提出了解决人才的得与失、禁与漏、导与堵、权与责、信与滥等辩证观点与制度治理建议。
  • 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书

    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书

    最伟大、最高尚、最科学、最有力量的思想。本书是对经典的浓缩,是对大师的一种怀念。精心选取了人文类、宗教类、管理类、哲学类等各个领域的思想经典,记录了世界思想史上的每一个脚步,是大师智慧精华的缩影。内容精彩,版块丰富,值得每一个人用心去品读。
  • 六年级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期

    六年级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期

    书中给家长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使家长既能够全面了解孩子,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又能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困惑和问题,能给每位家长带来一份喜悦,更带来一份沉甸甸的收获,让孩子以一个全新的姿态奔向人生的又一个驿站。
  • 教师礼仪修养

    教师礼仪修养

    本书主要包括礼仪基础知识、教师仪容礼仪、教师仪态礼仪、教师服饰礼仪、教师的语言礼仪、教师教学教育礼仪、人际交往礼仪等内容。
热门推荐
  • 大学生必知的重要历史人物

    大学生必知的重要历史人物

    本书讲述了上起公元前 9世纪的行吟诗人荷马,下迄20世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伟领袖毛泽东。从中我们可以领略到开国元勋的王者风范,思想家的深邃睿智,政治家的宦海浮沉,文学家的沧桑人生,艺术家的独具匠心,科学家的智慧灵感及施行探险家的神奇经历……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好口才好前程(大全集)

    好口才好前程(大全集)

    说话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事。会说话,可以让你结交更多的知心好友;会说话,可以让你在职场中游刃有余;会说话,可以让你在商战中轻松取胜;会说话,更会让你独具个人魅力。让感情之泉从心海中自然地流出,急,流之末;缓,流之本也。说话的艺术,便在其中。本书通过大量贴近生活的有趣事例和精炼的要点通俗易懂地向你介绍各种语言表达技巧及注意事项,理论与故事相结合,让你在轻松快乐的阅读中就能掌握说话的技巧。本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是广大读者掌握及提高说话水平和能力的重要工具。
  • 三国之妖才

    三国之妖才

    中午,太阳晒着吕睿的屁股,掌门令牌被吕睿的脚趾勾着!徐庶在门外说:“大人,丞相又找你了。”房内,曹节摇晃着吕睿说:“夫君,快起来,父亲又派人找你来了!”“爹爹,曹丕舅舅找你上朝呢!”“咳咳,苦命啊,又要上朝,哎,没办法,为了家人,谁叫一个是我岳父,一个是我大舅子。”曹操:吾婿多谋,孤百年后,可为托孤之人!诸葛亮:大魏鬼才郭嘉,毒士贾诩,智计荀攸,王佐荀彧,狼顾司马,吾皆不惧,唯妖才吕睿乃我大患!孙权:江东基业,毁于一江湖游侠!陈寿:文信侯,吕睿,字不凡,性懒惰,智计百出,天下俊杰!80后吕睿穿越三国,当个妖才谋士,弄个掌门玩玩,搞个候爷当当,没事弄下发明,欺负千古风流人物........等等,更多精彩,尽在三国之妖才
  • 才女爱上冰山男

    才女爱上冰山男

    她和他遇见本来是那么的不和,为什么到最后他们爱了却又不在一起?她和他遇见本来就是缘分,为什么到最后他们又受了什么激将法选择了面对。她和他遇见本来就是一见钟情,又为什么她要面对的选择会如此艰难……俩个人相爱本来就不容易,为什么命运一而再,再而三的将他们分离?难道这是天意吗?他们会迎接、面对他们的爱情吗?
  • 南方风味小吃

    南方风味小吃

    《家庭美食坊丛书》根据四季的特点、不同的家常菜式、南北方的不同饮食习惯,精选了一千多道家常菜。食物搭配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富含营养,又有保健功效,让你吃得美味,吃出健康。《家庭美食坊丛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通俗易懂,还有相关的营养知识,是家庭食物调养的有益参考书。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校园辅导员宝典

    校园辅导员宝典

    《校园辅导员宝典(精华版)》注重党、团、队组织意识和教育内容的衔接,灌输培养少年儿童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感情,力争做到内容新颖,知识丰富、分类科学,专业精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积极倡导少年儿童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增强国家意识、科学意识、劳动意识、审美意识;引导少先队员锻炼强健的体魄,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 魔术安魂曲

    魔术安魂曲

    这个故事是从食人山古墓开始的,自从魔术连环杀人案被揭开谜底后,凶手落入法网,华升大学最知名的社团魔术社却为此付出了血的代价。社长程东、凌飞、薛洋、马天书、杜小磊、张旭、郭台亮的尸骨,以及生死未卜的思瑶,还有古代魔术师的后人杜克帆都随着古墓的倒塌被深深埋在了冰凉的泥土里。然而,警方却无法找到找到他们的尸体,给世间留下了不少神秘的猜想……
  • 极品透视

    极品透视

    【纵横龙堂出品】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乃是每一个男人的终极目标。一个普通青年,从一个老骗子的手中得一奇异石头,令人惊奇的是,借助石头,他竟然拥有了透视的能力,且看他如何玩转都市,笑傲人生。书友群,有兴趣的可以加:67398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