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5500000012

第12章 中古汉语"为"字判断句 (2)

(50)尧以不得舜为己忧。(《孟子·滕文公上》)

(51)得天之道者为帝,得地之道者为三公。今我得地之道,而不以我为三公。(《吕氏春秋·行论》)

例(49)"为"的动词性较强,译成"做",例(50)、(51)"为"的动词性稍弱,理解成"作为"、"当作"。这几例"为"字无疑都是动词,再看以下两例:

(52)世之人主,多以珠玉戈剑为宝。(《吕氏春秋·侈乐》)

(53)不如相衔负我以行,人以我为神君也。(《韩非子·说林上》)

例(52)一般理解成"把珠玉戈剑作为宝物","以"是介词,表处置,"为"是动词"作为"。不过如果理解成"认为珠玉戈剑是宝物"似乎也能说得过去,那么按照这种理解,"以"就是动词"认为","为"字就是系词了。"以......为......"结构按前者理解是处置式,按后者理解是兼语式。两相比较此例按前者理解好些,不过"为"字动词性比较弱,句子结构有了重新分析的基础。而例(53)也可以作两种理解,理解成"人们把我作为神君",是处置结构;理解成"人们以为我是神君",是兼语结构。此例理解成后者好些,即把"以"看做动词,把"为"看成系词。那么由例(52)到例(53)是一个重新分析的过程,这是"为"字虚化为系词的过渡状态。而以下例句中,"为"字完全是一个系词了。如:

(54)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孟子·梁惠王上》)

(55)市人皆以嬴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史记·信陵君列传》)

(56)鲍叔不以我为贪。(《史记·管晏列传》)

(57)天下必以陛下为不忘功德,而朝臣为知礼民。(《汉书·张敞传》)

这些例句中"为"后成分一般是谓词性的,句子不能按照"把......作为......"结构去理解,因此"为"字只能看做系词。

另外,有一部分系词"为"可能来自表示称谓的"为"。"为"字可作"称谓"讲,在上古较为常见。如:

(58)一为干豆,二为宾客,三为充君之庖。(《穀梁传·桓公四年》)[《公羊传》作:一曰干豆,二曰宾客,三曰充君之庖。]

(59)如此者直臣也,是为六正也。......如此者亡国之臣也,是谓六邪。(《说苑·臣术》)

例(58)"为"与"曰"在不同的文献中形成异文,说明二者同义,理解成"称为"。例(59)同一文献中"为"与"谓"前后形成互文,说明二者也是同义的,也是"称为"、"叫做"之义。这是"为"、"曰"、"谓"相通,"为"有称谓义的例证。后来"为"与"曰"、"谓之"等成了训诂学上的一组释义术语。

"曰"、"谓"是称谓词,义为"叫做"、"称为",其词汇意义就含有判断的要素,动作性较弱,因此被王力、吕叔湘先生等称为"准系词"。由于"'为'字被假借为'曰''谓'之用",因此"为"字也可以表示称谓。"称谓"义的"为"动词性本就不强,又含有判断的语义要素,因此很容易虚化为系词。

上古汉语中有很多"是谓某某"的句子。如:

(60)醉而不出,是谓伐德。(《诗经·小雅·宾之初筵》)

(61)君之卿佐,是谓股肱。(《左传·昭公九年》)

(62)大火,阏伯之星也,是谓大辰。(《国语·晋语四》)

(63)其恒舞于宫,是谓巫风。(《墨子·非乐》)

(64)彼民有常性,织而衣,耕而食,是谓同德。(《庄子·马蹄》)

(65)公孙鞅曰:"行刑重其轻者,轻者不至,重者不来,是谓以刑去刑。"(《韩非子·内储说上》)

这样的"是谓某某"的句子后来更多地采用"是为某某"的形式,这一方面说明"谓"、"为"相通,另一方面根据后来"是为某某"句中"为"的系词性,可以推测,这种系词"为"正是来自"称谓"义的"为"。比如,以下"是为某某"句中的"为"就可以确定地理解成系词了:

(66)孟子曰:"是为冯妇也。"(《孟子·尽心下》)

(67)如使予欲富,辞十万而受万,是为欲富乎?(《孟子·公孙丑下》)

(68)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是为何谷?"对曰:"为愚公之谷。"(《说苑·政理》)

(69)帝沃甲崩,立沃甲兄祖辛之子祖丁,是为帝祖丁。(《史记·殷本纪》)

(70)三星直者,是为衡石。(《汉书·天文志》)

《史记》中"是为+帝王诸侯名号"结构有几百例,而用"谓"字的仅《鲁周公世家》"考公四年卒,立弟熙,是谓炀公。"一例,《史记》"是为+帝王诸侯名号"结构中"为"字一般看做是系词,从中也可以推知系词"为"字的虚化。又,《左传·庄公二十二年》"是谓观国之光",到了《史记·陈杞世家》中作"是为观国之光",这一方面可证"为"与"谓"语法功能相近,可以替换,另一方面也可以认为《史记》中的"为"是系词,《左传》时代句中"称为"义的动词,到了《史记》时代可以用虚化了的系词"为"来连接表示判断了。

总之,"为"的系词性的根本来源是动词"为",由于动词"为"在上古时期含义比较广泛,它有多个义项,在不同的义项上都有可能虚化为系词,在不同的句法结构里也都有可能虚化为系词。

二、中古"为"字判断句的使用情况

"为"字虽然最终没有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系词,但它在汉语史上毕竟扮演过系词的角色,不仅在系词"是"字产生之前承担系词的重任,即便是在系词"是"发展成熟的中古时期,它仍然在判断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字判断句在中古时期出现的绝对数量并不多,前期三种文献中所占比重并不均衡,《修&中》所占比重最高,达三分之一强。不过到了后期"为"字判断句的使用趋向平稳,在三类文献中所占比重趋近,都是百分之十几的比例。下面从结构形式、构成成分、语义关系等三方面具体讨论中古"为"字判断句的使用情况。

(一)"为"字判断句的结构形式

"为"字判断句的基本结构形式为"......为......",中古时期"为"字判断句句末有时缀以"也"字,形成"......为......也"式;有时句中主语后附语气词"者"字,形成"......者,为......(也)"式。另外,中古时期还出现了叠用两个系词"为"和"是"的判断句,下面结合具体实例讨论这几种判断形式。

1."......为......"式,这是"为"字判断句的典型式,使用数量也最多。如:

(1)龙为吉物。(《论衡·奇怪》)

(2)天地乃为万物父母。(《太平经》卷90/131)

(3)谁为胜者?(《修行本起经》卷上,3/465c)

(4)此为小物,何足甚耽?(《世说新语·规箴》)

(5)此为贼身之大秽。(《周氏冥通记》卷二)

(6)我为天王。(《贤愚经》卷四,4/373c)

有时主语省略。如:

(7)如用受刑者,人禽皆物也,俱为万物,百贱不能当一贵乎?(《论衡·寒温》)

(8)东方南方位尊,上属天,主治,为君长师父。(《太平经》卷69/105)

(9)宿命无数劫时,本为凡人。(《修行本起经》卷上,3/461b)

(10)太叔广甚辩给,而挚仲洽长于翰墨,俱为列卿。(《世说新语·文学》)

(11)仆姓范,为定录府鬼神之司。(《周氏冥通记》卷一)

(12)虽获福报,亦未为多。(《贤愚经》卷十二,4/434a)

"为"字判断句主语可以省略,谓语却绝对不能省略,也就是说有"为......"式,但是没有"......为"式,这一点与"是"字判断句不同。"是"字句不但谓语可以省略,而且问答句中主、谓语可以同时省略,即只用系词"是"字作答,"为"字也没有这种用法。从这一点上也可以看出"为"字没有"是"字用法灵活,同时也说明了"为"字作为系词不够成熟。

2."......为......也"式,这是在基本式的基础上句末缀以"也"字的,出现频率并不高,中古六部专书中《论衡》和《太平经》各有三四十例,其余各书只有廖廖数例,《贤愚经》中甚至没有用例。举例如下:

(13)如旁邪倚之,则竿末旁跌,不得扣栋,是为去地过三丈也。(《论衡·说日》)

(14)此为上孝子也。(《太平经》卷47/63)

(15)是为佛十神力也。(《修行本起经》卷下,3/472a)

(16)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世说新语·言语》)

(17)并皆襟绫衣,紫绛为腰带也。(《周氏冥通记》卷二)

此式判断句的主语也可以省略,中古六部专书中《论衡》有5例,《太平经》有10例。如:

(18)不满丈者,失其正也,虽失其正,犹乃为形也。(《论衡·气寿》)

(19)父母虽善,犹为恶家也。(《太平经》卷53/79)

(20)南方为章,故正为文章也。(《太平经》卷69/105)

"......为......也"式有时句末的"也"字为"矣"、"耳"、"乎"、"哉"、"邪"等其他语气词所代替。如:

(21)孟子非之,是为太备矣。(《论衡·刺孟》)

(22)周公礼之,太公诛之,二子之操,孰为是者?(《论衡·非韩》)

(23)此为何等哉?(《太平经》卷110/179)

(24)是为人非乎?(《太平经》卷114/195)

(25)是为自索不欲见天地日月星宿人民生口之属耳。(《太平经》卷114/196)

(26)或问:"如所目,陆为胜邪?"(《世说新语·品藻》)

(27)尔所云欲住雷平山后,此亦不胜今居,论灾厉刀兵水火之事,乃为好耳。(《周氏冥通记》卷三)

"也"字是一个表示肯定、判断的语气词,多出现于判断句句末,帮助判断,是无系词判断句的一个虽非必需,但极为重要的、具有标志作用的功能词。"为"字判断句来自于动词作谓语的叙述句,作为叙述句句末很少用"也"字,所以上古早期的"为"字句句末极少缀"也"字,这是"维持了原来叙述句的特点"。而"为"字要向系词方向发展,进入判断句范畴,它要获得认可就需要借助于代表典型判断句特点的东西,于是"为"字句后附语气词"也"字以昭示其判断句性质。

所以正如何亚南(2001)指出的,与"是"字句句末脱落语气词"也"字走向成熟相反,"为"字句句末缀以"也"字表明这一句式走向成熟。据何亚南(2001),上古早期文献中"为"字句句末不缀"也"字,《孟子》以后"为"字句句末才出现"也"字,但是出现频率并不高,并且使用环境受限制:一是主语为指示代词"此"或"是",二是句中使用副词"亦"、"乃"、"犹"等。我们调查发现秦汉时期"......为......也"式有了较多用例,到汉末,后缀"也"字的"为"字句出现频率达到顶峰,《论衡》《太平经》各有三四十例,占"为"字判断句的百分之二十左右。而"为"字句后缀"也"字也不受前期出现条件的限制了。如:

(28)是以石之精为汉兴之瑞也。(《论衡·无形》)

(29)则齐君为子韦,晏子为宋君也。(《论衡·变虚》)

(30)夫用刑者动气乎?用受刑者为变也?(《论衡·寒温》)

(31)人物系于天,天为人物主也。(《论衡·变动》)

(32)今气为水火也,使气有异,则古之水清火热,而今水浊火寒乎?(《论衡·齐世》)

(33)实比若田家,无有奇物珍宝,为贫家也。(《太平经》卷35/41)

(34)太阳为君之身,君之位也。(《太平经》卷69/105)

(35)以西与北为后宫民臣象也,属地,故地为后宫也。(《太平经》卷69/105)

(36)今天上名此乐凶事者,为大反逆之人也。(《太平经》卷116/206)

(37)故火之精神,为人心也。(《太平经》卷119/212)

以上例句既不是"此"或"是"充当主语,句中也没有使用副词。

汉末以后后缀"也"字的"为"字句出现频率大大降低,《世说新语》只有2例,《周氏冥通记》有6例,而《贤愚经》中已经没有用例了。事实上自汉末佛经其出现频率已经锐减了,《修&中》只有3例。中古后期"为"字句句末"也"字出现频率降低,这可能与"是"字句和无系词句句末"也"字不断脱落的影响有关。

同类推荐
  • 百弊放言

    百弊放言

    《百弊放言》以民国初期的社会史实为背景,披露了上自官府衙门,下至妓院赌场中各色人等唯利是图、营私舞弊、为非作歹的种种丑恶行径,可谓是广言民国时期的民俗流弊。
  • 悦读MOOK(第十八卷)

    悦读MOOK(第十八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谁“害”了北大学生

    谁“害”了北大学生

    北京大学作为中国最高学府,其传统中所弥漫的气息,表现在毕业生身上,却与社会现实存在某种冲突。问题出在哪里?是谁“害”得他们与社会现实不合拍?又是谁“害”得他们饱受种种非议?是北大学生自己?是北大学校?是用人单位?还是社会整体发展效应的结果与悲剧?这其中是否隐藏着深刻的体制性根源?
  • 实用行政文书写作大全(现代常用文体写作全书)

    实用行政文书写作大全(现代常用文体写作全书)

    本书内容包含:公文的起草、校核和签发;办公文书的写作,会议文书的写作,行政公文的写作,规章文体的写作、其他公文写作八章。
  • 东汉碑刻复音词研究

    东汉碑刻复音词研究

    本书是刘志生的博士论文,也是他出版的第一部学术著作。该书以大量的东汉碑刻的复音词为研究对象,把这些对象当作一个全封闭的系统,并制成ACCESS语词数据库,再对这个封闭性的语言材料的复音词采取通常所使用的专书研究的方法来进行描写分析,其目的在于提示出东汉碑刻语料复音词的面貌、特徵、发展演变的情况和内容规律,借以考察东汉时期浒使用的部分复音词的使用情况,从而对整体把握处于汉语史重要阶段的东汉段的词汇系统的复音词内容规律乃至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提供资料和参考。
热门推荐
  • 逆天归来:重生异能女王

    逆天归来:重生异能女王

    一场以命相搏的复仇路上,被送到精神病院的云邈儿意外重生到十年前。重生前被人陷害一无所有,今世她将重新来过。窥生死,控言行,能瞬移,守亲友,为自由,她翻手之间风云再起,却有人挡在她成神路前,布着千年棋局令她臣服。顺者昌逆者亡,是为棋子还是脱颖而出?“若天压我,劈开那天,若地拘我,踏碎那地,我等生来自由身,谁敢高高在上!”无名少女强势崛起,带异能军团逆天而战!势力倒戈,乱世重现,三界纷争,因她而起……
  • 冰山男的淘气女友

    冰山男的淘气女友

    究竟这七人的感情将何去何从呢?雨纯是否会感动那痴心的林翔?唯恩在岑子风和江雨昊之间又该如何选择?欧阳瑾是否会为林瑞而专一?,认识了因看不惯那些千金小姐们作为而转学来的天才少女江雨纯,并与之成为死党,而林瑞的弟弟、甄唯恩的爱慕者林翔则以优异的成绩被作为特优生招进了与晋培相对面的重点及贵族学院龙樱学院江雨纯爱上了被唯恩拒绝但仍然痴心等待的林翔,而在因缘际会下,唯恩认识了龙樱F3之首冰山男岑子风,来自桃花村的甄唯恩和林瑞以刚好过线的成绩考入A市的普通高中晋培。而林瑞则钟情于F3中的花花公司欧阳瑾,而F3另一成员江雨昊却默默地爱着甄唯恩。
  • 第一狂妃:惊世废物斗邪皇

    第一狂妃:惊世废物斗邪皇

    前世被未婚夫伙同姑姑阴谋害死,萧萌再次醒来天地变色万兽惊恐,殊不知她却在死灵法师皮鞭之下点燃仇恨之火。你说你强大就强大了吗?在我萧萌眼里你只是个玩骷髅的戏子而已,骷髅我帮你拆了,祖传宝藏我给你收了,至于你这人就勉强当我坐骑吧。姑娘我不会害羞的……【新坑,各种翻滚求收藏求推荐票求留言,喵,各位大大,路过请收藏哇!】
  • 诡案宓闻

    诡案宓闻

    一个生活在村庄里的放羊小青年,竟然跟失踪多年的国家至宝有关。国宝追查组的诗,诗穷追不舍,却因此牵扯出二十年前的大秘密……
  • 异世武巅

    异世武巅

    穿过多少生死,越过无数时空,带着炎黄一族无上秘技,他君临异世!面对宗门振兴的大任,他如何完成?穿越之谜,身世之惑,该如何解开?茫茫主界,无数上古大能接连陨落,是谁导演了这一切?以轮回铸剑、以天地为招,看背负着惊天阴谋的苍夜如何一步步,走上这异界的巅峰!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麒麟传

    麒麟传

    抗美援朝时期,美丽的长白山似乎远离战火的喧嚣,进入了另一个传奇……马场的怪马驹,捡来的野狼崽,一个没落民族遗孤的奇怪寓言,一段前世今生无法斩断的纠缠。月圆之夜,狼群下山,马场毁于一旦。山中的奇怪猎户、神秘的骑兵团,长白山里的一场人与野兽的血腥杀戮。谁为了谁而渐渐改变,谁为了谁而苦苦等待,世事不断地变迁,轮回中,什么才是真正的主宰?
  • 王爷太无情:王妃患上失心疯

    王爷太无情:王妃患上失心疯

    一包藏红花,否认了她对他付出的一切,她所有的爱。<br/>那日,地牢中,她浑身是血的看着他,冷淡的说:“一命还一命,够了吗?”<br/>他鹰挚的眸子,深邃的看着她被鲜血染红了的裙子,润红的薄唇吐出阴冷的话语。<br/>“东方连夕,你以为这样就够了吗?你害死了本王的一个孩子,如今又害死了本王的另外一个孩子,你以为这就是一命还一命吗?不,你欠本王两条命,即使用你的命来还,都不够。不要妄想自杀,如果你自杀了,本王就将青鸟丢给后院里的那几条藏獒。”<br/>????
  • 赚钱要学温州人

    赚钱要学温州人

    如果我们的生命真有无限长的话,即使把所有的路都走一遍都无所谓,但事实是生命有限,人生苦短,人生真正能够做事的时间不过是短短的几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