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5300000032

第32章 《洛阳伽蓝记》为二重复合型叙事体(1)

一、《洛阳伽蓝记》的两类注释

注释,从训诂学角度来看,"注"的本意是灌注、灌输,"释"是解释之义,古书文义艰深,必须解释而后明,犹如水道阻塞,需灌注而后畅通。

魏晋南北朝时期,注释得到长足发展,表现在:

(1)文史著述中,出现了"四大名注"--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刘孝标的《世说新语注》、郦道元的《水经注》,李善的《文选注》,其中裴松之《三国志注》、刘孝标《世说新语注》、郦道元《水经注》就诞生于此时。

(2)注释最初是作为儒家经典的附庸,魏晋南北朝的注释从经部,扩大到史、子、集部,注释的领地得以大大拓展。

(3)注释者从传统儒家讲究的注释应"述而不作"的束缚中挣脱出来,形成自觉的注释意识,有了注释的自觉:即把注释看作名山事业,在注释中展现吐露自己的才华学识,充满自我期许与自信,从而全心投入到注释工作中。

中古注释的发展演进背后,蕴含了丰富而深远的意蕴:如博学与崇尚知识的风气,学术变迁,文化传承,中国本土的儒道与天竺西域传入的佛之间的交涉接触,中外文化交流,南北王朝对峙又交流等。注释的发展、完善应该是中古史学昌盛、学术发达的一个鲜明标志,在中国古代学术史、文化史、文学史上都有重要意义。

我们完全可以说,是中土华夏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共同结出了硕果--杨衒之的文化名著《洛阳伽蓝记》。《洛阳伽蓝记》文体上是典型的二重复合型叙事著作,二重复合型叙事是指其正文、注文相互配合的叙事模式。

刘知几在《史通》引用袁山松的看法。袁山松曾感喟,"书之为难也有五:繁而不整,一难也;俗而不典,二难也;书不实录,三难也;赏罚不中,四难也;文不胜质,五难也。"《洛阳伽蓝记》自觉运用正文与注文相互配合的叙述方式,成功解决了"繁而不整"的困难,形成了二重复合型叙事体,这种叙事体有独特而丰富的叙述功能。

《洛阳伽蓝记》有两类注释:自序与前面四卷和第五卷开头,为自注。卷五宋云等西行记,为典型的合本子注。

我们先来看看自注。

从注释者角度看,注释可分为他注、自注两种。章学诚在《文史通义·史注》中追溯了自注的起源,认为"太史《自叙》之作,其自注之权舆",因为司马迁《自叙》能"明述作之本旨,见去取之从来"。"诚得自注以标所去取,则闻见之广狭,功力之疏密,心术之诚伪,灼然可见于开卷之顷,而风气可以渐复于质古,是又为益之尤大者也"。杨树达在《古书疑义举例续补·文中自注例》中说:"古人行文,中有自注,不善读书者,疑其文气不贯,而实非也。"据记载,魏晋南北朝自注的著作有:西晋司马彪《续汉书》,据刘昭在《郡国志》注中说:"本志唯郡县名为大书,其山川地名悉为细字,今进为大字。

"郡县名为正文、大号字排列,而山川地名为注文、小号字排列。刘知几《史通·补注》曰:"周处之《阳羡风土》,常璩之《华阳士女》,文言美辞,列于章句,委曲叙事,存于细书。"委曲叙事则为自注。《史通·补注》又曰:"亦有躬为史臣,手自刊补,虽志存该博,而才阙伦叙,除烦则意有所吝,毕载则言有所妨,遂乃定彼榛,列为子注(注列行中,如子从母)。若萧大圜《淮海乱离志》、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宋孝王《关东风俗传》、王劭《齐志》是也。"刘知几虽然对《洛阳伽蓝记》颇有"才阙伦叙"的微词,我们认为这种看法有失公允,但刘知几也肯定了《洛阳伽蓝记》的优长:体例完善,有正文,有子注--"注列文中,如子从母",能够做到"除烦"又"毕载"。

而魏晋南北朝自注的文学作品流传至今的有:谢灵运的《山居赋》、张渊的《观象赋》、杨衒之《洛阳伽蓝记》。钱锺书在《管锥编》第四册评论了三家的自注,认为谢、张二人的自注尚有许多不足,肯定了《洛阳伽蓝记》的自注。

但是,在流传中,《洛阳伽蓝记》的正文、注释文却混在了一起,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七十史部二十六地理类三《洛阳伽蓝记》说:"则衒之此记,实有自注。世所行本皆无之,不知何时佚脱。然自宋以来,未闻有引用其注者,则其刊落已久,今不可复考矣。"表明《洛阳伽蓝记》正文、注文相混是宋以后的事。理清正文、注文,成为《洛阳伽蓝记》研究的难题和重要课题。

《洛阳伽蓝记》注释体叙事文采取正文、子注相配的方式,具有"事类易从、经纬分明"的长处。这一方式也与魏晋南北朝佛书合本子注有关。

再来看看合本子注。

随着佛教东传中土,大量佛经汉译,诞生了汉译佛经的"合本子注"体例:"本"指佛经的一种翻译文本,用大字体标识;"子"则指不同时代、不同翻译家对同一部佛经的前后不同翻译,用小字体标识。这样将同一部佛经的不同汉译文本汇集在一起,有助于读者进行比较,从而对佛经有更为准确的理解。

支愍度在《合维摩诘经序》中说:"余是以合两令相附,以(支恭)明所出为本,以(叔)阑所出为子,分章断句,使事类相从,令寻之者瞻上视下,案彼读此,足以释乖迂之劳。"谈到以支恭明汉译《维摩诘经》为正文,以叔阑所译为注文,这样"事类相从",又让读者"瞻上视下,案彼读此,足以释乖迂之劳",为读者着想,颇为细致周全,因为"若其偏执一经,则失兼通之巧;广披其三,则文烦难究"。陈寅恪对合本子注的主要看法有:"中土佛典译出既多,往往同本而异译,于是有编纂'合本'以资对比者焉。"以《比丘大戒二百六十事》解释为例,"据此,可知本子即母子。上列《比丘大戒二百六十事》中,其大字正文,母也。其夹注小字,子也。盖取别本之义同文异者,列入小注中。与大字正文互相配拟。即所谓'以子从母','事类相对'者也","衒之习染佛法,其书体裁乃摹魏晋南北朝僧徒合本子注之体,刘子玄特指其书第五卷慧生宋云道荣等西行求法一节以立说举例"。

魏晋南北朝,佛教文化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所以吕思勉在《两晋南北朝史》中,论及北朝儒林中人:"释老之震撼一世,儒家非极专固者,皆不容故步自封矣。""合本子注"只是其中一个有代表性的个案而已。梁启超的《佛家经录在中国目录学之位置》高度评价佛家书目:"一曰历史观念甚发达。凡一书之传译渊源、译人小传、译时、译地,靡不详叙;二曰辨别真伪极严。凡可疑之书,皆详审考证,别存其目;三曰比较甚审。凡一书而同时或先后异译者,辄详为序列,勘其异同得失;在一丛书中抽译一二种,或在一书中抽译一二篇而别题书名者,皆各求其出处,分别注明,使学者毋惑;四曰搜采遗逸甚勤。虽已佚之书,亦必存其目,以俟采访,令学者得按照某时代之录而知其书佚于何时;五曰分类极复杂而周备。或以著译时代分,或以书之性质分。

性质之中,或以书之涵义内容分,如既分经律论,又分大小乘;或以书之形式分,如一译多译,一卷多卷等等。同一录中,各种分类并用。一书而依其类别之不同,交错互见,动在十数,予学者以种种检查之便。吾侪试一读僧肇、法经、长房、道宣诸作,不能不叹刘《略》、班《志》、荀《簿》、阮《录》之太简单、太朴素,且痛惜于后此种作者之无进步也。"肯定佛家书目,也体现出佛教著作的优长处:富历史观、甄别严、立论审慎、博采广收、分类复杂而周全。其中第三点就涉及"合本子注体"。朱自清从古代文体演进角度也高度肯定,汉魏六朝"有两种新文体发展。一是佛典的翻译,一是群经的义疏"。牟润孙认为:"南北朝时期,经与疏本不在一本,经文与注为母本,义疏则为经注所生之子本,北魏大儒徐遵明临讲'持经执疏',正与僧徒译经时行翻行讲的形式相同。"佛经汉译影响到儒家讲经。

初步理解了自注与合本子注之后,我们还要看到魏晋南北朝注释从"释义"到"释事"的变化。六朝史学多姿多彩,十分繁荣,四川近代学者蒙文通高度评价六朝史学成就,"中国史学之盛有三时焉。曰晚周,曰六朝,曰两宋。......虽汉、唐盛世,未足比隆"。"六朝精于史体,勤于作史,宋人深于史识,不在作史而在论"。

南朝宋裴松之《三国志注》在古代注释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是注释史上一座重镇,清代钱大昕在《三国志辨疑》自序中说:"注史与注经不同,注经以明理为宗。理寓于训诂,训诂明而理自见。注史以达事为主,事不明,训诂虽精无益也。"台湾史学家逯耀东明确指出:"明理与达事是经注与史注的基本区分。""由经注的义理阐释,转向历史事实的探讨,是经史分途过程中重要转变的关键。"它既有传统意义上的注释--"释义",即字音、文义、校勘、名物、地理、典故若干类,更多的则是"释事"。

裴松之在《上三国志注表》说:"寿书铨叙可观,事多审正。诚游览之苑囿,近世之嘉史。然失在于略,时有所脱漏。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其寿所不载,事宜存录者,则罔不毕取以补其阙。或同说一事而辞有乖杂,或出事本异,疑不能判,并皆抄内以备异闻。若乃纰缪显然,言不附理,则随违矫正以惩其妄。其时事当否及寿之小失,颇以愚意有所论辩。"

对裴松之的做法,历来有褒有贬:

批评的如刘知几在《史通·补注篇》中贬斥道:"喜聚异同,不加刊定,恣其击难,坐长烦芜。"《四库提要》批评裴注"嗜奇爱博,颇伤芜杂",但同时又说:"然网罗繁富,凡六朝旧籍今所不传者,尚一一见其崖略;又多首尾完具,不似郦道元《水经注》、李善《文选注》皆剪裁割裂之文,故考证之家取材不竭,转相引据者,反多于陈寿本书焉。"

称道的如侯康《三国志补注续》:"陈承祚《三国志》世称良史,裴注尤博赡可观。"李慈铭《三国志札记》:"裴松之注博采异闻,而多所折衷,在诸史注中为最善,注家亦绝少此体。"

其实,裴松之《三国志注》鲜明表现出注释从"释义"到"释事"的转变。以"释事"为主、博采群书的还有刘孝标《世说新语注》,这种注释风气还影响到北朝,北魏"宋显从祖弟绘......依准裴松之注《三国志》体,注王隐及《中兴书》",所以"两晋史学实现了从以注释为主向以撰写为主的转变"。

这些注释风气当然会对杨衒之写作《洛阳伽蓝记》产生影响,正是在这样的文史、学术、宗教氛围中才会诞生《洛阳伽蓝记》这样伟大而颇具创造力的著作,才会形成正文、注文相互配合的二重复合型叙事体,才能有这样的叙事容量和博大深厚的人文关怀:"铺扬佛宇,而因及人文。著撰园林、歌舞、鬼神、奇怪、兴亡之异,以寓其褒讥,又非徒以记伽蓝已也。"(明毛晋语。参见范祥雍《洛阳伽蓝记校注》后的附录,下同。)"杨衒之慨念故都,伤心禾黍,假佛寺之名,志帝京之事。凡夫朝家变乱之端,宗藩废立之由,艺文古迹之所关,苑囿桥梁之所在,以及民间怪异,外夷风土,莫不巨细毕陈,本末可观,足以补魏收所未备,为拓跋之别史,不特遗闻逸事可资学士文人之考核已也。"(清吴若准语)

我们认为,《洛阳伽蓝记》卷五写宋云、惠生西游西域、天竺取经部分的确是佛经汉译中的"合本子注"体例,这种体例是天竺佛教文化与中土华夏文化联姻结出的硕果,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结晶。而《洛阳伽蓝记》自序、卷一至卷四、卷五除去宋云、惠生西游取经部分以外的文字不是合本子注体例,而是自注。

《洛阳伽蓝记》在注释史上有十分显扬的地位。本文将相对集中讨论《洛阳伽蓝记》注释的多重叙述功能与丰富内容,把握《洛阳伽蓝记》注释的灵活自如,从而认识《洛阳伽蓝记》在注释史上的杰出贡献与深远影响。

我们认为,《洛阳伽蓝记》的作者杨衒之精心构筑,把原本依附性、相对零星琐碎的注释发展为独立的叙述体例。《洛阳伽蓝记》对注释体的贡献有二:

一是将正文与注释相结合:正文叙述明白晓畅,眉目清晰,突出叙述中心内容;注释则内容十分丰富,把作者博大深厚的人文关怀表现出来,富于包容性,读来生动有趣。

二是卷五写宋云等人西行西域、天竺取经,以一家叙述为主,参以其他几个人物的不同记载,这样将几家大同小异的西行记文字整合起来,从而形成完整、独立的文本,让读者认识域外斑斓的风光、人情世故、佛教圣迹圣物,体会真挚动人的宗教情感以及对祖国深厚的热爱之情。

同类推荐
  • 国宝拾趣

    国宝拾趣

    《国家地理·神秘中国》是一套以地域事件为单元散点透视、实地实拍、实证实录的图书,从地理人文风貌,到社会历史心态,有记录,有拍摄,有考察,有论证,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把历史之树的绚丽风采展示给大家。从社会生活的细节上,揭开历史的面纱,看一看神秘中国的精彩。每本书中围绕同一主题生发出的不同故事,就像几片相似的树叶,为中华历史的大树平添几抹生命的绿色。在这里,我们即将看到:秀丽的山川,古老的城镇,尘封的遗迹,神秘的陵寝;我们将接触到:奇石美玉,奇异建筑,珍贵遗产,传奇人物……
  • 满唐春

    满唐春

    一个优秀的首饰技师,因为一个意外,穿越到了唐朝一个苦逼的学徒身上一间生意淡薄、濒临倒闭的金店一个游手好闲、水平一般偏偏又脾气暴躁的师傅还有二个谈不来的师兄最惨的,还签了一份打死勿论的学徒契约幸好,还有一个美丽又对自己暗生情愫的小娘刘远还没决定以后的路没想到一夜剧变,两个师兄杀了师父卷了黄金细软跑路留下一个负债累累的烂摊子欠下的货款、借下的债务、快要到期的租金等等,让小娘无计可施要抄家、变卖家产?PS:小炮新书《筑造我为王》已上传,请多多支持!!!!
  • 祸害大清

    祸害大清

    卢一峰是我大清第一祸害!不杀此贼,朕誓不为人!——某个自称在一天之中射死三百一十八只兔子而被誉为兔子终结者的小麻子如是说。卢一峰是个大祸害!这个祸害不除,我们大清永无宁日。——包衣奴才和铁杆汉奸们都如是说。卢一峰就是祸国殃民的千古奸臣典范,吃着我大清的禄米,拿着我大清的薪俸,可是每干一件事,都是为了挖我们大清王朝的墙根,掘我们大清王朝的屋基,祸害我们大清王朝的每一位良善臣民,忠心奴才!强烈建议当局给这个奸臣贼子铸一座跪像,跪到我大清太祖太宗陵前,让我们大清子民鞭笞唾骂!——某个无比吹捧大清酋长的清史砖家痛哭流涕的这么说。卢胖子是好人。——普通老百姓这么说。
  • 大国地权:中国五千年土地制度变革史

    大国地权:中国五千年土地制度变革史

    《大国地权:中国五千年土地变革史》是一本讲述中国从农耕社会到现在的土地制度变革的书。它立足当今中国第一热论的土地问题,分析了中国土地制度的变化,如周代的“分封建制”和“不籍千亩”,北魏的“太和改制”、明代的一条鞭法、清代的“摊丁入亩”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土地制度变革,并最终结合研究成果,提出对未来中国土地制度变革的建议。
  • 重生之首席魔女

    重生之首席魔女

    一朝入道,不成佛便成魔!  前世,她是失去利用价值的“弃子”,一场背叛的杀戮,再睁开眼,恍如南柯一梦,她重生回到了二十年前。  这一世,她依旧被遗弃的彻底,然,天下人都可以负她,但,她也会让所有负她的人付出代价。  她,季苏菲,重活一世,绝对不会再重蹈覆辙,没有人可以随即践踏她的尊严,她会用自己的力量让所有人俯首,她要活出属于她一个人的风采。  季苏菲钓鱼,随身空间到手,从此她拥有了一个巨大的隐形军火库;  和死神做交易,得到一只制裁者的手,指尖蓝色的火焰主宰着他人的生死;  撒旦的邀请:“我...
热门推荐
  • 霸道校草原谅我

    霸道校草原谅我

    “把作业做了,衣服洗了,爱心便当做了。做完没?做完快点来给我阻挡烂桃花!”啊啊……混蛋,还有完没完了?感觉她好欺负是不是?哼,老娘不伺候了!某男邪肆一笑:“你弟弟还在我手里哦!”翻个白眼,哼,以为这样就可以威胁到我吗?告诉你,老娘我……呜呜……我干还不行吗?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盛宠医品夫人

    盛宠医品夫人

    醒来发现自己变成被未婚夫推下湖险些淹死的私生女?被污蔑清白不说,还要置她于死地!“我娶她!”——救了她的人说。“我不嫁!”——她不喜被强迫。“不行!”——他更霸道!嫁就嫁吧,还得为他治病酿酒生孩子,没天理了!只是这日子怎么越过越糊涂?自己不是个小破官的私生女吗?可她的生母居然是……
  • 穿越大秦:我的相公是扶苏

    穿越大秦:我的相公是扶苏

    谁说嫁给扶苏要做寡妇,有她蒙离在,偏不信这个邪:胡亥不存在——好,赵高一命呜呼——太好了,扶苏是腹黑——那就更好了!虽有匈奴王捣乱,楚霸王刺秦……不过,谁让我的相公是扶苏,谁敢欺负他,我第一个不同意……既然乱,那就一起乱吧!不一样的大秦,不一样的扶苏!
  • 现代散文鉴赏(中国经典名作鉴赏系列)

    现代散文鉴赏(中国经典名作鉴赏系列)

    本书收录了多篇现代散文,并且由专家、名家为你解析、引导你鉴赏每一篇散文。这些散文的作者有:鲁迅、郭沫若、许地山、张恨水、林语堂、徐志摩、老舍、冰心、闻一多、沈从文、林徽音、余光中、何其芳等等等等。
  • 遥远的温泉

    遥远的温泉

    《阿来最新中篇小说系列:遥远的温泉》收录了《遥远的温泉》和《已经消失的森林》两部中篇小说。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妄谈疯话

    妄谈疯话

    诠释豪情人生的态度,剖析官场弊事的怪象,演绎男女情爱的风韵,解读处世哲学的智慧。
  • 女帝

    女帝

    秦琬最大的愿望,本只是捞个公主当当,保自己一生安然无恙谁料一不留神,奋斗太过。竟然成为一代女皇。PS:新文《覆长生》求支持!(づ ̄3 ̄)づ,前有虎,后有狼,还有重生女、穿越女粉墨登场。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