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5300000032

第32章 《洛阳伽蓝记》为二重复合型叙事体(1)

一、《洛阳伽蓝记》的两类注释

注释,从训诂学角度来看,"注"的本意是灌注、灌输,"释"是解释之义,古书文义艰深,必须解释而后明,犹如水道阻塞,需灌注而后畅通。

魏晋南北朝时期,注释得到长足发展,表现在:

(1)文史著述中,出现了"四大名注"--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刘孝标的《世说新语注》、郦道元的《水经注》,李善的《文选注》,其中裴松之《三国志注》、刘孝标《世说新语注》、郦道元《水经注》就诞生于此时。

(2)注释最初是作为儒家经典的附庸,魏晋南北朝的注释从经部,扩大到史、子、集部,注释的领地得以大大拓展。

(3)注释者从传统儒家讲究的注释应"述而不作"的束缚中挣脱出来,形成自觉的注释意识,有了注释的自觉:即把注释看作名山事业,在注释中展现吐露自己的才华学识,充满自我期许与自信,从而全心投入到注释工作中。

中古注释的发展演进背后,蕴含了丰富而深远的意蕴:如博学与崇尚知识的风气,学术变迁,文化传承,中国本土的儒道与天竺西域传入的佛之间的交涉接触,中外文化交流,南北王朝对峙又交流等。注释的发展、完善应该是中古史学昌盛、学术发达的一个鲜明标志,在中国古代学术史、文化史、文学史上都有重要意义。

我们完全可以说,是中土华夏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共同结出了硕果--杨衒之的文化名著《洛阳伽蓝记》。《洛阳伽蓝记》文体上是典型的二重复合型叙事著作,二重复合型叙事是指其正文、注文相互配合的叙事模式。

刘知几在《史通》引用袁山松的看法。袁山松曾感喟,"书之为难也有五:繁而不整,一难也;俗而不典,二难也;书不实录,三难也;赏罚不中,四难也;文不胜质,五难也。"《洛阳伽蓝记》自觉运用正文与注文相互配合的叙述方式,成功解决了"繁而不整"的困难,形成了二重复合型叙事体,这种叙事体有独特而丰富的叙述功能。

《洛阳伽蓝记》有两类注释:自序与前面四卷和第五卷开头,为自注。卷五宋云等西行记,为典型的合本子注。

我们先来看看自注。

从注释者角度看,注释可分为他注、自注两种。章学诚在《文史通义·史注》中追溯了自注的起源,认为"太史《自叙》之作,其自注之权舆",因为司马迁《自叙》能"明述作之本旨,见去取之从来"。"诚得自注以标所去取,则闻见之广狭,功力之疏密,心术之诚伪,灼然可见于开卷之顷,而风气可以渐复于质古,是又为益之尤大者也"。杨树达在《古书疑义举例续补·文中自注例》中说:"古人行文,中有自注,不善读书者,疑其文气不贯,而实非也。"据记载,魏晋南北朝自注的著作有:西晋司马彪《续汉书》,据刘昭在《郡国志》注中说:"本志唯郡县名为大书,其山川地名悉为细字,今进为大字。

"郡县名为正文、大号字排列,而山川地名为注文、小号字排列。刘知几《史通·补注》曰:"周处之《阳羡风土》,常璩之《华阳士女》,文言美辞,列于章句,委曲叙事,存于细书。"委曲叙事则为自注。《史通·补注》又曰:"亦有躬为史臣,手自刊补,虽志存该博,而才阙伦叙,除烦则意有所吝,毕载则言有所妨,遂乃定彼榛,列为子注(注列行中,如子从母)。若萧大圜《淮海乱离志》、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宋孝王《关东风俗传》、王劭《齐志》是也。"刘知几虽然对《洛阳伽蓝记》颇有"才阙伦叙"的微词,我们认为这种看法有失公允,但刘知几也肯定了《洛阳伽蓝记》的优长:体例完善,有正文,有子注--"注列文中,如子从母",能够做到"除烦"又"毕载"。

而魏晋南北朝自注的文学作品流传至今的有:谢灵运的《山居赋》、张渊的《观象赋》、杨衒之《洛阳伽蓝记》。钱锺书在《管锥编》第四册评论了三家的自注,认为谢、张二人的自注尚有许多不足,肯定了《洛阳伽蓝记》的自注。

但是,在流传中,《洛阳伽蓝记》的正文、注释文却混在了一起,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七十史部二十六地理类三《洛阳伽蓝记》说:"则衒之此记,实有自注。世所行本皆无之,不知何时佚脱。然自宋以来,未闻有引用其注者,则其刊落已久,今不可复考矣。"表明《洛阳伽蓝记》正文、注文相混是宋以后的事。理清正文、注文,成为《洛阳伽蓝记》研究的难题和重要课题。

《洛阳伽蓝记》注释体叙事文采取正文、子注相配的方式,具有"事类易从、经纬分明"的长处。这一方式也与魏晋南北朝佛书合本子注有关。

再来看看合本子注。

随着佛教东传中土,大量佛经汉译,诞生了汉译佛经的"合本子注"体例:"本"指佛经的一种翻译文本,用大字体标识;"子"则指不同时代、不同翻译家对同一部佛经的前后不同翻译,用小字体标识。这样将同一部佛经的不同汉译文本汇集在一起,有助于读者进行比较,从而对佛经有更为准确的理解。

支愍度在《合维摩诘经序》中说:"余是以合两令相附,以(支恭)明所出为本,以(叔)阑所出为子,分章断句,使事类相从,令寻之者瞻上视下,案彼读此,足以释乖迂之劳。"谈到以支恭明汉译《维摩诘经》为正文,以叔阑所译为注文,这样"事类相从",又让读者"瞻上视下,案彼读此,足以释乖迂之劳",为读者着想,颇为细致周全,因为"若其偏执一经,则失兼通之巧;广披其三,则文烦难究"。陈寅恪对合本子注的主要看法有:"中土佛典译出既多,往往同本而异译,于是有编纂'合本'以资对比者焉。"以《比丘大戒二百六十事》解释为例,"据此,可知本子即母子。上列《比丘大戒二百六十事》中,其大字正文,母也。其夹注小字,子也。盖取别本之义同文异者,列入小注中。与大字正文互相配拟。即所谓'以子从母','事类相对'者也","衒之习染佛法,其书体裁乃摹魏晋南北朝僧徒合本子注之体,刘子玄特指其书第五卷慧生宋云道荣等西行求法一节以立说举例"。

魏晋南北朝,佛教文化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所以吕思勉在《两晋南北朝史》中,论及北朝儒林中人:"释老之震撼一世,儒家非极专固者,皆不容故步自封矣。""合本子注"只是其中一个有代表性的个案而已。梁启超的《佛家经录在中国目录学之位置》高度评价佛家书目:"一曰历史观念甚发达。凡一书之传译渊源、译人小传、译时、译地,靡不详叙;二曰辨别真伪极严。凡可疑之书,皆详审考证,别存其目;三曰比较甚审。凡一书而同时或先后异译者,辄详为序列,勘其异同得失;在一丛书中抽译一二种,或在一书中抽译一二篇而别题书名者,皆各求其出处,分别注明,使学者毋惑;四曰搜采遗逸甚勤。虽已佚之书,亦必存其目,以俟采访,令学者得按照某时代之录而知其书佚于何时;五曰分类极复杂而周备。或以著译时代分,或以书之性质分。

性质之中,或以书之涵义内容分,如既分经律论,又分大小乘;或以书之形式分,如一译多译,一卷多卷等等。同一录中,各种分类并用。一书而依其类别之不同,交错互见,动在十数,予学者以种种检查之便。吾侪试一读僧肇、法经、长房、道宣诸作,不能不叹刘《略》、班《志》、荀《簿》、阮《录》之太简单、太朴素,且痛惜于后此种作者之无进步也。"肯定佛家书目,也体现出佛教著作的优长处:富历史观、甄别严、立论审慎、博采广收、分类复杂而周全。其中第三点就涉及"合本子注体"。朱自清从古代文体演进角度也高度肯定,汉魏六朝"有两种新文体发展。一是佛典的翻译,一是群经的义疏"。牟润孙认为:"南北朝时期,经与疏本不在一本,经文与注为母本,义疏则为经注所生之子本,北魏大儒徐遵明临讲'持经执疏',正与僧徒译经时行翻行讲的形式相同。"佛经汉译影响到儒家讲经。

初步理解了自注与合本子注之后,我们还要看到魏晋南北朝注释从"释义"到"释事"的变化。六朝史学多姿多彩,十分繁荣,四川近代学者蒙文通高度评价六朝史学成就,"中国史学之盛有三时焉。曰晚周,曰六朝,曰两宋。......虽汉、唐盛世,未足比隆"。"六朝精于史体,勤于作史,宋人深于史识,不在作史而在论"。

南朝宋裴松之《三国志注》在古代注释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是注释史上一座重镇,清代钱大昕在《三国志辨疑》自序中说:"注史与注经不同,注经以明理为宗。理寓于训诂,训诂明而理自见。注史以达事为主,事不明,训诂虽精无益也。"台湾史学家逯耀东明确指出:"明理与达事是经注与史注的基本区分。""由经注的义理阐释,转向历史事实的探讨,是经史分途过程中重要转变的关键。"它既有传统意义上的注释--"释义",即字音、文义、校勘、名物、地理、典故若干类,更多的则是"释事"。

裴松之在《上三国志注表》说:"寿书铨叙可观,事多审正。诚游览之苑囿,近世之嘉史。然失在于略,时有所脱漏。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其寿所不载,事宜存录者,则罔不毕取以补其阙。或同说一事而辞有乖杂,或出事本异,疑不能判,并皆抄内以备异闻。若乃纰缪显然,言不附理,则随违矫正以惩其妄。其时事当否及寿之小失,颇以愚意有所论辩。"

对裴松之的做法,历来有褒有贬:

批评的如刘知几在《史通·补注篇》中贬斥道:"喜聚异同,不加刊定,恣其击难,坐长烦芜。"《四库提要》批评裴注"嗜奇爱博,颇伤芜杂",但同时又说:"然网罗繁富,凡六朝旧籍今所不传者,尚一一见其崖略;又多首尾完具,不似郦道元《水经注》、李善《文选注》皆剪裁割裂之文,故考证之家取材不竭,转相引据者,反多于陈寿本书焉。"

称道的如侯康《三国志补注续》:"陈承祚《三国志》世称良史,裴注尤博赡可观。"李慈铭《三国志札记》:"裴松之注博采异闻,而多所折衷,在诸史注中为最善,注家亦绝少此体。"

其实,裴松之《三国志注》鲜明表现出注释从"释义"到"释事"的转变。以"释事"为主、博采群书的还有刘孝标《世说新语注》,这种注释风气还影响到北朝,北魏"宋显从祖弟绘......依准裴松之注《三国志》体,注王隐及《中兴书》",所以"两晋史学实现了从以注释为主向以撰写为主的转变"。

这些注释风气当然会对杨衒之写作《洛阳伽蓝记》产生影响,正是在这样的文史、学术、宗教氛围中才会诞生《洛阳伽蓝记》这样伟大而颇具创造力的著作,才会形成正文、注文相互配合的二重复合型叙事体,才能有这样的叙事容量和博大深厚的人文关怀:"铺扬佛宇,而因及人文。著撰园林、歌舞、鬼神、奇怪、兴亡之异,以寓其褒讥,又非徒以记伽蓝已也。"(明毛晋语。参见范祥雍《洛阳伽蓝记校注》后的附录,下同。)"杨衒之慨念故都,伤心禾黍,假佛寺之名,志帝京之事。凡夫朝家变乱之端,宗藩废立之由,艺文古迹之所关,苑囿桥梁之所在,以及民间怪异,外夷风土,莫不巨细毕陈,本末可观,足以补魏收所未备,为拓跋之别史,不特遗闻逸事可资学士文人之考核已也。"(清吴若准语)

我们认为,《洛阳伽蓝记》卷五写宋云、惠生西游西域、天竺取经部分的确是佛经汉译中的"合本子注"体例,这种体例是天竺佛教文化与中土华夏文化联姻结出的硕果,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结晶。而《洛阳伽蓝记》自序、卷一至卷四、卷五除去宋云、惠生西游取经部分以外的文字不是合本子注体例,而是自注。

《洛阳伽蓝记》在注释史上有十分显扬的地位。本文将相对集中讨论《洛阳伽蓝记》注释的多重叙述功能与丰富内容,把握《洛阳伽蓝记》注释的灵活自如,从而认识《洛阳伽蓝记》在注释史上的杰出贡献与深远影响。

我们认为,《洛阳伽蓝记》的作者杨衒之精心构筑,把原本依附性、相对零星琐碎的注释发展为独立的叙述体例。《洛阳伽蓝记》对注释体的贡献有二:

一是将正文与注释相结合:正文叙述明白晓畅,眉目清晰,突出叙述中心内容;注释则内容十分丰富,把作者博大深厚的人文关怀表现出来,富于包容性,读来生动有趣。

二是卷五写宋云等人西行西域、天竺取经,以一家叙述为主,参以其他几个人物的不同记载,这样将几家大同小异的西行记文字整合起来,从而形成完整、独立的文本,让读者认识域外斑斓的风光、人情世故、佛教圣迹圣物,体会真挚动人的宗教情感以及对祖国深厚的热爱之情。

同类推荐
  • 武乱大周

    武乱大周

    大周千载,盛极而衰,兴帝逆天而行,国兴族弱,五代单传寿不过三十,杨信登基,天机莫测,八载而定四方,弱冠之年远走天涯,国势复衰,天灾人祸,烽烟四起。杨信回朝欲以一己之力再逆天行,兴衰成败熟可知。以武乱周,成败由人。
  • 封清英烈传

    封清英烈传

    千古奇耻剃发辱,泱泱华夏民族恨。可叹世人多健忘,亡国犹唱后庭花。屠戮千万同胞仇,篡改历史太欺人。奸淫掳掠无不做,富贵荣华却逍遥。试问天理何处在,公道真理何处寻。愿梦手提九龙剑,诛灭满妖驱鞑虏。千古奇耻凭空悼!这是一场尊严之战动乱的时刻,屠戮千万炎黄子孙,践踏民族尊严,篡改历史,罪恶罄竹难书。这是一场尊严之战!
  • 别笑,这是大清正史2:鏖兵天下

    别笑,这是大清正史2:鏖兵天下

    本书描画了自混世魔王张献忠出世(公元1606年)至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岳钟琪入藏击败准噶尔兵105年间的历史。作者以其犀利的笔锋,麻辣的文字,漫画式地再现了郑成功的愈挫愈奋、忠贞不改,顺治帝的为爱痴狂、沮丧抗争,康熙的擒鳌拜、平三藩、灭准葛尔的“呵呵”武功。在这本书中,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形象被彻底颠覆,“大汉奸”吴三桂仁爱与忠诚的英雄形象更加伟岸,千古一帝,广为后世称颂的明君康熙却是个心理扭曲、性格乖戾、下流无耻的变态狂。乍一读,似乎感到如雷轰顶,让人毛发俱立,难以接受,但细细思量,就能发现其中的无限真意。
  • 风月天唐

    风月天唐

    两坛男儿烈酒,丰塑乱世铁骨柔情;三分历史笔墨,书尽别样世事沧桑;QQ群:179648838新书《江山权色》,新笔名:倦孤心,已发布。在创世中文网,以及qq阅读app都可以搜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一看。
  • 大清王朝4

    大清王朝4

    一个饱尝荣辱兴衰、内忧外患的末代帝国。《大清王朝(套装全4卷)》谱写了大清王朝从一统江山,到辉煌盛世,再到衰败兴国的宏伟史诗,系统地阐述了大清帝国自建立至消亡的历史史实,再现了大清王朝近代三百年的各种风云际会。
热门推荐
  • 爱上已婚女人

    爱上已婚女人

    今天跟往常一样,姜然午觉睡醒后,悠闲的煮了一杯咖啡,想让它涩涩的苦味唤醒身上每一个昏睡的细胞,随手拿起遥控器,漫无目的的随意乱播了一统,看看时间妞妞差不多该放学了。拿起车钥匙悠闲的渡出了家门。妞妞在她们这个城市一家私立幼儿园,这所幼儿园设施环境以及教师都是一流的,当然,收费也是一流的。她们一周只休息一天。早晚接送妞妞时,幼儿园附近的车位,是最令姜然头痛的事了。转了近两圈,才发……
  • 营销人员不可不知的营销故事

    营销人员不可不知的营销故事

    很多有关市场营销的书籍比较侧重于理论,对于一般的营销人员而言,会使其感到整个学习过程变得枯燥和复杂。本书独辟蹊径,以营销故事为主,来诠释营销理论,深入浅出、浅显易懂,力求给广大的营销人员或准备从事营销工作的人员提供一本可读性、趣味性、知识性都很强的书。
  • 总经理降本增效要懂的234条锦囊妙计

    总经理降本增效要懂的234条锦囊妙计

    对于总经理来说,要经营好企业必须要做好两件事:一是增加收入,二是控制成本,而只有控制成本,才能实现增加收入的目标。只有实现降本增效,企业才能保持永久竞争力,才能实现可持续长足发展。 《总经理降本增效要懂的234条锦囊妙计》用事理结合的方式告诉总经理:如何从人力资源成本、生产成本、投入成本、采购成本、营销成本、物流成本、资金成本及日常支出成本等方面人手,轻松砍掉成本。在公司顺风顺水的时候,如何保持警惕;在公司陷入困境的时候,如何转亏为盈,反败为胜。
  • 爱情塔罗转起来

    爱情塔罗转起来

    每个人心里,都住着这么一个人,遥远的爱着。这辈子也许都无法在一起,也许都没有说过几句话,也没有一起吃饭看电影,可是就是这个遥远的人支撑了青春里最重要,最灿烂的那些日子。以至于让以后的我们,想起来,没有遗憾后悔,只是暖暖的回忆。
  • 大庆精神 铁人精神:简明学习手册

    大庆精神 铁人精神:简明学习手册

    企业精神是一种武器。在未来的世界里,只有信奉者生存的空间,却没有彷徨犹豫者立足的余地。铁人精神民族魂。铁人精神给当代人带来的震撼与激励从未因岁月的流逝而削弱,这是铁人精神不朽的源泉。
  • 弃身新娘买一送一

    弃身新娘买一送一

    一场阴谋的背叛,让她还未成为正妻已经变成了弃妇。忍辱者恒人辱之,今日加注在身上的,来日一定要讨回。再相遇,她身边光芒四射,环绕她的人一个接一个而他不过是她追求者中的一个“要我的心,就拥你一生情来换”
  • 做最优秀的执行者

    做最优秀的执行者

    本书着重针对当前企业中普遍存在的员工执行力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工作效率不高的现状提出解决的意见和方法,并结合中外知名企业的经典案例加以讲述,以帮助读者尽快找到提升个人执行力的有效途径。你将领会执行力的真正含义,充分掌握利用现有资源达到自己目标的思维和能力。
  • 历代赋评注(汉代卷)

    历代赋评注(汉代卷)

    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第一卷开篇除以“总序”对赋的特质及其同汉语与中华文化的血肉关系、赋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概括论述之外,还在评注前撰文《赋体溯源与先秦赋概述》,以下各卷在评注前也都有“概述”,对该时期赋的主要作家、重要作品、创作成就和主要特色等有简略而精当的论述,以与书中的作者简介、各篇题解及品评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关系,从而便于读者在阅读作品及评注过程中形成对该时期赋吏的整体认识。
  • 村头狮吼农家夫

    村头狮吼农家夫

    人生何处不悲催。好不容易把农场弄到百级,不料却穿越了!穿越归穿越,别人锦衣玉食,美男后宫…可她呢?居然一来就被拉去濅猪笼!尼玛,说她不知廉耻,伤风败俗?靠,她哪里伤风败俗了?啥,就因为她穿着吊带!可是脱困在即,却又从天上掉下个孩子将她砸回河底…原本想要平平淡淡的过着小日子,却被某奶娃赖上。买地种粮,娶夫生娃,这都需要银子。因此她还要为了富婆生活而奋斗。
  • 旧情难挡,雷总的宝贝新娘

    旧情难挡,雷总的宝贝新娘

    指腹为婚,十八岁领证成为他妻子,三年过去,她依旧孤独一人;初见,她对他一见钟情,惊鸿一瞥,一眼万年;所以,面对他三年来的冷落,婆婆的刁难,小姑子挑衅,小秘来袭,她都忍下;直到那一天,她推门而入,眼前的一幕让她绝望到了极致;三年来,筑起的坚固城墙终于轰然倒塌;她终于签下那份离婚协议,只是,却被他亲手撕碎,“白沫,咱们重新开始。”她没有半秒犹豫,轻轻点头。顾初夏对她咬牙切齿:“白沫,你就这么贱?贱到连自己的自尊都可以不顾!”“我爱他!”白沫爱雷逸辰,爱得卑微,在这份爱面前,她将自己踩进了尘埃里;不过短短一天,机场内,她眼睁睁地看着他牵着一个女人的手,怀里抱着一个小孩,那孩子仿若他的缩小版……